为什么在古代都喜欢用三和五来记述和表达呢?

Death_Adder


为什么在古代都喜欢用三和五来记述和表达呢?

这个问题归类到文化类别可能更恰当。

1.古人为什么崇尚用“三”?

这要先弄清“三”的本义。《说文解字》说“三”,天地人之道也。

在《说文解字注》中,就说得更具体,它不仅说“三”是数之名。为“天地人之道也。”还引用陈焕注说,数,即是指易数。三,为成数。三兼阴阳之数而言。一下曰道立于一,二下曰地之数。王(疑为“三”误)下曰三者、天地人也。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其字与乾卦的符号几乎是相同的:

又说,二下曰从一耦一。以一俪一也。此曰一耦二为三。以一俪二也。三画而三才之道在焉。故谓之成数。

因此,三,好比乾☰卦三爻,有天地人三才融合于“道”并存于“自然”的象征。乾,元亨利贞。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尚三,其实有追求道法和自然,期盼世界、事业生生不息兴旺发达的潜在的意愿。

与其说古人尚三,不如说是古人尚“道”。

古人尚三,用词非常丰富,如:三径、三缄其口、三年五载、三人成虎、三清、三元、三教九流、三秋、三界、三五、三昧、三生、三辅、三台、三山、三十而立、三甲、三老、三从四德、三冬、三阳开泰 、三纲、三焦、三宝等等。

2.古人为什么崇尚用“五”?

五,其实是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的形象。其甲骨文、金文、小篆形象都很相近,如:

其一上一下,成“二”,表示天地,中间的X表示阴阳交午。X,在新石器时代就普遍存在。

阴阳交午,是原始先人观察太阳得到的认识。从中得到日月运行的规律,以及天地万物与太阳运行规律的关系。甚至可能由此产生历法,形成太阳崇拜。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五”,潜藏着表示天地之道,与道法自然深奥的道理。

五,又专指五形,所以《说文解字》说其为: 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谓之神。天地不过阴阳盈虚消长的载体,万物不过阴阳周流的表现。而“五”蕴含其义。所以尚五就不奇怪了。

五,五方五行之中,用易数来说,其位在中。中国传统文化尚“中”。其实也与此有关。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与“五”的深刻内涵其实是相通的。

古人用五表达的例子也很多,如五行、五光、五谷、五色、五声、五味、五服、五福、五刑、五岳、五德等等。


水煮周易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可以试着解释一下,三或者五都是代表极数,《易经》《道德经》都会说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三得九,九为最大,五也算个极数更是多见,五体投地,代表全部的佩服,人有五官,一只手是五指,天地造化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功勋卓著莫过三皇五帝,开天地辟未来有了泱泱华夏。人间帝尊莫过九五,也是一种尊崇。(当然了小三可不受女人待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