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犯人在法场行刑,为何用木塞堵嘴?

用户66243619


古代斩首之时,嘴里都塞着一个木塞堵住犯人的嘴,这种做法是源于武则天那个时期。

作为女性,武则天当了皇帝以后,引发很大非议,武则天为了收拾那些对立的人,施行严峻的刑罚制度。


比如她给一个叫郝处俊的扣上了一个杀头之罪,最后拉出去斩首示众。郝处俊在被送去行刑的路上大骂武则天,什么难听的话都说得出口,比如武则天乱伦,是李世民老婆却勾引其儿子李治,狠心杀死自己的女儿嫁祸王皇后,心肠歹毒,养了好多男人好色淫乱,是一个不忠不洁的女人,等等等等,反正都是一死,豁出去了。

然后武则天大发雷霆,处理了好几个有关人员,从此立下一条规矩,以后凡是处置犯人就用木塞把嘴堵住,以防他们胡言乱语。

想想武则天杀的人,除了皇室贵族,还有朝中元老,他们这些人对武则天登位的事都摸个底掉,死到临头了,还有什么不敢说的?

就算没有的事,他们也可以造假说出来蛊惑人心,还怕个啥,有啥说啥呗,怎么难听怎么说,怎么忤逆怎么说,把这个女皇帝说得大逆不道,不值一提,说她是蛇蝎心肠,是个祸害天下的妖妇,篡位得到的皇位,皇位不干净,是从自己男人和孩子的手中抢来的。

老百姓喜好热闹啊,你们知情人士不说我们也得现编现传啊,比这种皇室丑闻更具传播性的唯有“性”话题了,这种两者合一的皇室性话题简直更加无敌,皇帝听到肯定也觉得民不从心,不利于自己的统治。

那些负责斩杀的臣子吓得恨不能尿裤子,必须得加以制止,若不加以制止,可能要轮到自己遭殃。

于是,他们也想办法让这些犯人不能开口说话,免得惹怒圣上,牵连到自己,所以下令将犯人的嘴巴封上,使其有冤不能伸,有话不能说,狂悖之语更不能讲,押到刑场之后,宣读完罪状,立马就砍头,没有片刻的耽搁,自己耳根子清净,皇帝的耳根子也清净,自己也一身轻松,无需担责。

刽子手手中都有“木梨”,将其塞入犯人的口中,使犯人腮帮鼓起,无法话说,最多只能发出些许呜呜之声。如果犯人口出狂言或者嚎啕大哭或者语无伦次,也会使行刑者受到影响,因此不如将其口舌闭住,这样就没有乱七八糟的事了,只能干瞪眼看着,省事的多。

这种行刑的方式一直延续到了近代。 现在时代不同了,法律公正,有冤说冤,保证你请讼师和上诉的权利,每一个犯人都有尊严,也都有说话的权利,包括骂人的权利。


历来现实


古代在犯人行刑前为何用木塞堵嘴?有人说为了防止咬舌自尽,非也。我查过资料了,咬舌后人并不会立即死亡。那目的很明显了,堵嘴就是为了不让发声。

一般死刑犯吼叫两声也无妨,大骂两声也无碍,因为他们说不出什么劲爆内容。但是要处决朝廷官员就不同了,他们都是参与者,了解的内幕很多。

这都要死了,所以没什么可顾忌的。该说的不该说的一股脑全捅出来,要是有什么大不敬的话,连行刑者都要一起倒霉。

毕竟皇家还是要顾及脸面的。一旦一些见不得光的事被抖露出来,不光影响他们的形象,甚至会危及政权统治。


据说往犯人嘴里塞木塞是从武则天那开始的。武则天篡夺李唐政权是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反对她的人很多。武则天为了排除异己,“广开言路”,大行告密之风,陷害了很多人。

有个叫郝象贤的大臣就因诬告而被处死,在行刑前他口出狂言,暴露了很多宫廷深处的秘密。大骂武则天是祸国殃民的妖女,是不讲伦理常纲的乱伦之辈。他是过足了嘴瘾,可把行刑者吓了个半死。这让再说下去还了得,皇家颜面何在?所以用木塞赶紧堵住其嘴。

之后这便成了惯例,凡是死刑犯都堵住嘴,不让发声。堵嘴之物,各式各样,有一种叫麻核的,就是用麻绳打上结,在浸占上麻醉物,塞入犯人口中。舌头被麻痹,口中无缝隙,只能发出呜呜声。


甚至还有比这更狠的,直接割掉舌头。咸丰时期的顾命八大臣之一肃顺,建议咸丰处死慈禧。结果却是咸丰归西后,慈禧仅用六天将八大臣全部打翻在地。

肃顺被押往刑场时,听信蛊惑的百姓还往他身上招呼了一顿污秽之物。即便如此,他一路上还是没有停止大骂,指责慈禧太后和奕䜣叔嫂勾结,大清迟早毁在她们手上,甚至连男盗女娼的话都说出来了。行刑者也是吓坏了,怕再骂下去,捅出大篓子,索性将他的舌头直接给割了。


总之给犯人口中塞木塞,就是让你有话说不出,有秘密带到坟墓里去。


说史听涛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堵住嘴算是好的,还有直接割掉舌头的。

这种一般是对政治犯,也就是被杀掉的政敌。

比如刘瑾被凌迟时,就破口大骂,说出很多皇宫内部的事情。

刽子手怕被围观群众听到,吓得急忙将他嘴巴塞住。

当时历史记载:在刘瑾嘴里塞了个大核桃,不准他再胡言乱语。谁知割了数十刀,刘瑾终于熬不住,气绝身亡。但是,按照刑律,就是犯人死了也不能放过,因此,刘瑾依然被割足了3357刀。

有人则没这么好运气。

比如肃顺被慈禧太后暗算以后,游街示众一路上,都是破口大骂。

肃顺这个人是个硬骨头,谁都不怕,也不怕死,骂人越来越大。

围观群众是看热闹的不嫌事大,都嘻嘻哈哈的听着。

肃顺骂的很难听,指责慈禧太后和奕䜣叔嫂勾结,大清迟早毁在你们手上。

最后,他连男盗女娼的话都骂出来了!

监斩官见肃顺骂的太厉害,直接下了毒手。

他打了个手势,两个押送的刽子手心领神会,爬上刑车,用匕首撬开肃顺的嘴巴,用铁钩子钩住肃顺的舌头,往外一拉。然后,两人手起刀落,沿着舌根把肃顺的舌头割了下来。

满口鲜血的肃顺,还是不依不饶,口里发出乌拉乌拉的声音。

到了刑场后,刽子手让肃顺下跪,以便斩首。

肃顺傲然站立,怒视刽子手,就是不跪。

刽子手无奈,用铁棍对肃顺的膝盖就是一击,当场将膝盖骨砸坏。

肃顺无法站立,这才瘫倒在地上。

最后肃顺是被几个刽子手架起来,才斩首的。


萨沙


古代对犯人在法场行刑,用木塞堵嘴,其实想也想得到为何堵嘴?只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不让犯人说话发声,二是防止犯人咬舌自尽。

这里说明一下,咬舌自尽其实是不会立即死亡的,只有长时间不救治才会导致死亡,所以犯人就算咬舌自尽最后还是会被处死的。再者,犯人如果想自尽的话,想咬舍自尽的机会多的是,何必等到行刑之前才想自尽呢。所以行刑时堵犯人嘴的目的是不让犯人开口说话。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行刑时不让犯人说话呢?如果是普通百姓类的犯人也还好,毕竟最多也就是喊喊自己冤枉啥的,无伤大雅。但是如果处决的犯人是朝廷重臣或者皇帝身边红人,比如宦官等人,必定知道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尤其是关于皇室的。从古至今,人性是不变的,对各种八卦信息充满好奇。可想而知,行刑时下面一堆百姓在旁观着,万一这时候犯人来点关于皇室的重磅信息,岂不是成为天下百姓的饭后谈资,对皇室产生极其不好的影响。

其实古代对犯人在法场行刑,用木塞堵嘴这个规定起源于武则天时期。武则天时期,为了排除异己,大兴酷吏严刑,告密之风盛行。这不有个叫郝象贤臣子,有人诬告郝象贤,武则天便命酷吏周兴审问。周兴揣摩了下武则天的心意,宣布对郝家灭门抄斩。

郝象贤在赴刑场路上大声辱骂武则天,什么难听的话都敢说,比如说武则天乱伦,身为的李世民老婆却勾引其儿子李治,心肠歹毒,狠心杀死女儿嫁祸王皇后,好色淫乱,宫中养了很多男宠等等,反正是将死之人了,无所畏惧,这可把身边的行刑者吓坏了,这些话让武则天听到了,岂不是自己也要以死赔罪,便让人用木头塞在郝象贤的嘴里。

这么大的动静,结果不可避免被武则天知道了。武则天因此大发雷霆,处理了几个有关此事的官员,并且从此立下一条规矩,凡是行刑处置犯人就用木塞把嘴堵住,以防止他们胡言乱语。

其实用木塞堵住嘴的还好,还有直接被割掉舌头的。咸丰帝时,顾命八大臣之一的肃顺,与慈禧素来不对付,对于慈禧的干预朝政很是不满,甚至建议咸丰处死慈禧,以绝后患。咸丰死时因很多因素没有赐死慈禧。等到咸丰死后,慈禧联合恭亲王奕欣,最后慈禧仅用六天将顾命八大臣扳倒了。

肃顺等人斩首那天,被游街示众,一路上破口大骂,指责慈禧太后和奕䜣相互勾结,大清迟早毁在她们手上,什么男盗女娼都出来了。百姓不知道真相,听信蛊惑,认为他们都是罪大恶极之人,一路上肃顺面对的都是石块、土坷垃、菜根和污秽之物。

等到了刑场之后,肃顺已经被砸的面目全非,即便如此,肃顺仍破口大骂。刽子手也吓坏了,担心肃顺再骂下去,自己也会吃不完兜着走,于是直接将肃顺的舌头割掉。此时的肃顺披头散发、口喷鲜血,但挣扎不跪,刽子手找来铁棍硬生生将肃顺腿骨打折,这才不得站立倒下,最后将其斩首。

正所谓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嘴的作用就是除了吃饭,就是说话了。古代行刑时用木塞堵嘴就是为了防止犯人胡言乱语,做出有损皇家脸面的事情出来。


叨说历史


古代犯人在被执行死刑时,嘴里面塞木头无非就让犯人闭嘴,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掩人口舌,不让犯人口无遮拦啥话都说。

据说这种做法源于唐朝的女皇武则天,武则天这个人心狠手辣,被他下令诛杀的人不计其数,武则天还善于发明一些阴险毒辣的酷刑,例如“醉骨”,“人彘”,“玉女登梯”,“仙人献果”等等刑罚,听起来就让人闻风丧胆。


被武则天杀死的人除了皇亲国戚就是朝中的官宦元老,这些人在被执行死刑前,心里都是非常气愤的,而且大部分都是被冤枉的,所以他们是死不瞑目,在临死前难免会骂害死他的人,尤其是对武则天的怨恨,也就是说什么话不好听骂什么,所以武则天作为皇帝,她不想自己被如此辱骂,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用木塞子堵住犯人的嘴,这样就避免了犯人“出口成脏”辱骂自己,搞定自己无地自容似的。

你想啊,这些权臣们的嘴那个都不是白给的,所以武则天发明的这个做法确实很有效,犯人被木塞堵住了嘴,根本无法说话,只能发出“呜呜”的声音,让你们口无遮拦,这回样就是你有天大的冤屈也说不出来啦!

后来,这种做法一直被延续到近代,只不过后来给犯人嘴里塞木塞,成了监斩官必须要做的一道程序,为啥呢?人家武则天害怕犯人辱骂自己很正常,那是堂堂大唐皇帝,要脸面的人。可是你一个小小的监刑官害怕什么?

然也,这些人比武则天还胆小,因为,他们害怕犯人在被执行死刑的时候胡言乱语,特别是有些犯人会乱咬人,除了辱骂监斩官之外,还会祸从口出,说那些监斩的官员们贪赃枉法,行贿受贿等等,反正自己也是将死之人,莫不如临死拉上一个垫背的。这些官员害怕自己被举报,所以给犯人嘴里塞木头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正常人是死亡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是这些被冤死的人,怎么可能乖乖的就在哪等死,所以唯一能发泄的就是他们的嘴,因为身体都被五花大绑,根本想动也动不了啊,所以只有嘴可以说话。可是到了武则天时期,嘴都给你堵上了,真是悲催到家了。真正犯了错误的人还行无话可说,死有余辜,苦就苦了那些真正被冤枉的人啦!有理说不出,临了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由此可见,武则天是多么的专横霸道。


任驰赢天下


说白了,无非就是不想让人说话,毕竟一个将死之人在爆出点黑料那就不太好了。

可能说到这,有人就会质疑了,犯人都押赴刑场了还怕他说什么吗!其实还真的怕!一个乡野民夫可能还没啥,要是王勋贵胄呢?他们要是将一些宫廷秘密、朝廷昏暗点等等给爆出来,对当权者来说是很不利的,所以在押赴刑场前都会被用木塞堵住嘴,以防他们爆出不应该爆出的料,毕竟一个将死之人还有什么是不敢的?

所以说木塞堵嘴算是好的了,更有甚者直接将犯人的舌头给拔掉的。

至于“木塞堵嘴”这一做法的由来,据说是武则天发明的。

这样从武则天上位后开始说起,大权在握的武则天开始清理以前反对她与李治“二圣临朝”和反对她称帝的人。但没有例外这些人都知道武则天很多的秘密,以及她残害忠良的内幕。

所以,他们在押赴刑场的同时,嘴巴也没有闲着,他们本着自己是一个将死之人倒不如将武则天不可告人的秘密说出来的原则,这下子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老百姓们知道许多的内幕。

这件事让武则天无比愤怒,于是从那以后,所有被押赴刑场的犯人,都会被用木塞堵住嘴,以防止他们说出不该说的话,爆出不该爆的料

其实无论这个传说是真是假,都不重要,因为这里面有他的道理存在。毕竟那个时候的当权者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而那些死刑犯们都死到临头,又有什么害怕的呢?什么话说不出来?这对于当权者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古代犯人们在法场行刑的时候还要用木塞堵住嘴。


像素说


在古代一些犯人被斩首的时候,有的时候为了不让考这些犯人乱讲话,所以就把他的口用木头塞住。这样就可以使他在被斩的时候,无法说出任何言语出来,自然也就不会泄露任何的秘密。

据说这种刑法是武则天发明的,在她所主政的时代,杀了不少忠于李唐皇室的忠良大臣。而这些大臣中很多人都是悍不畏死,即使他们到了刑场,恐怕也会发表一份忠心的言论,这些言论传扬出去,恐怕会对武则天的统治有所不利,所以为了是他们不能够这么做,武则天就发明这种方法。

本来这种做法是武则天时代那种特殊形势下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情,但是到了后来的朝代,却成了监斩官必做的一件事情。因为很多时候后来的统治者皇帝也怕这些被监斩的人说出一些不利于皇朝统治的言论出来,还有一些人害怕这些犯人反正是要死了,到时候在刑场上乱咬人也是个麻烦事。因为所谓无官不贪,没有哪个当官的是干净的。

不过这种做法有些狠毒,同时也容易让人看出来,继而引发老百姓对统治者的非议,所以后来的统治者又改良了这种方法。据说是把被斩的犯人喉咙给弄坏了,所以这时犯人想说任何话都不可能说得出来。不过犯人反正是要死了,在死之前先把他喉咙弄坏,也算不了多大的罪行,只不过是让犯人多受了一道罪而已。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都别抢,我来答。

关于这个“木塞堵嘴”的问题,我觉得在古代应该是不成立的,因为执法人员并没有必要去堵住犯人的嘴巴。虽然大家经常在电视剧里面看到,那些犯人多数是被五花八绑,塞住嘴巴,而且每每要行刑的时候,都会来一出“刀下留人”的情节。

但在真实的历史中,这样的事情多半不会发生。有的同学会说这是防止犯人高喊“我冤枉”,可实际上只要想一想,即便犯人真的是冤枉的,难道仅仅凭他一面之词就可以煽动群众,制造社会舆论吗?肯定是不能的。

一般来说,但凡被押送到刑场去的犯人,百分之百是逃脱不了被杀头的命运了。这是因为即便在古代那种法律制度不太完善的社会下,针对死刑的审判也是十分谨慎的,因此还孕育出了古代的“死刑复核制度”。

  • 资料理解

古代的死刑分为两种:斩立决和秋后决。

前者一般都是犯了谋反这种大罪,所以不用复核,可以立刻执行,今天审判,明天就可以咔擦。而秋后决一般是针对那些犯下恶劣罪行的犯人,由于古代讲究“顺应天时”,春夏的时候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所以不宜杀人,以免违背天时。

而秋后是万物凋谢的季节,所以在这个季节处决犯人就是顺应天时。一般来说,只要被判处死刑,且复核无误以后,犯人们的命运就不会发生改变了,除非有通天的关系,那另当别论。

古代的死刑复核制度分为两种:

  1. 死刑复核:指犯人被地方官府判处死刑以后上报刑部进行复核,重新审判,简单来说就像地方法院判处死刑以后,要报送最高法院进行二次审判。如果最高法院觉得这件事另有蹊跷,就会要求地方法院重新进行审理。


例子:

明武宗朱厚照时代,在浙江钱塘发生一起自杀命案,死者身中五刀,却被审理为自杀。案子上报到刑部以后,后者认为事有蹊跷,于是要求浙江知府重新审理。但是报送回来的结果依然是自杀,刑部把案子驳回并呈送大理寺。

后者也觉得很为难,因此这件案子直接被呈送到明武宗那里。明武宗听说这个人身中五刀而自杀,气愤的说:岂有身中五刀自毙者?欲将朕比晋惠乎?因此要求刑部和大理寺调查浙江知府和这件案子,最后才查出原来这个人是被知府的侄子所杀。

可见古代的法律制度和意识并没有那么落后,那么不符合事理的案子都会得到妥善的处理。

  1. 死刑复奏:指在死刑复核完成后,把犯人的最后审判结果报送到皇帝那里审定,假如皇帝网开一面,赦免其中一两个犯人,这种情况也是有的。此外,如果皇帝觉得没有问题,于是朱笔一挥,那这些犯人就直接等待秋天到来后上刑场。

例子:

明朝时的解缙因为拥戴皇太子朱高炽有功,所以被朱高煦诬陷下狱。在诏狱中被关了5年,由于朱棣一直没有明确表态是杀还是放,所以才一直被关。直到永乐十三年,当时的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报送囚藉给朱棣看。

当时朱棣看到解缙的名字还在上面,就问了一句:缙犹在耶?纪纲领会到朱棣的意思后,就把解缙灌醉,然后丢到雪地里活生生的给冻死了。

综上述所,可见古代犯人一旦被判处死刑无误以后,基本上就不会出现什么变动。所以把他们押解到刑场上时根本没有必要塞住他们的嘴巴,以免他们大喊冤枉,这样的事情多半是不会发生的。退一步说,即便这个人是被冤枉的,恐怕也不是他喊两嗓子冤枉就会改变审判结果。

鲁迅先生曾经在《阿Q正传》中描写过阿Q被押往刑场时的场景,当时阿Q就没有被塞住嘴巴,所以当时阿Q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敢,还准备唱一段戏。

阿Q忽然很羞愧自己没志气:竟没有唱几句戏。他的思想仿佛旋风似的在脑里一回旋:《小孤孀上坟》欠堂皇,《龙虎斗》里的"悔不该……"也太乏,还是"手执钢鞭将你打"罢。他同时想手一扬,才记得这两手原来都捆着,于是"手执钢鞭"也不唱了…… "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在百忙中,"无师自通"的说出半句从来不说的话。 "好!!!"从人丛里,便发出豺狼的嗥叫一般的声音来。

可见,用“木塞堵嘴”这种说法大概率是不成立的,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它的存在,但就现实来说,大概率情况下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此外,有心的同学可以去搜索一些晚清时期行刑的老照片来看,你就会发现那些跪在地上的犯人并没有被塞住嘴巴。

不过我们的都说事无绝对,譬如在宋代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宋代是一个社会制度很发达的封建王朝,虽然打仗不怎么厉害,但是社会制度确实相当完善和人性化。“临刑喊冤”在宋代被称为翻异别勘制度,也就是说宋代规定一个犯人有三次机会推翻自己的口供,要求司法机关进行重新审核。

后来这个数量又加推到了五次,如果一个犯人临刑前觉得自己冤的慌,就可以大声喊冤,那么这时候就不能杀他了,就必须重新审理此案件,直到此案件已经证据确凿,无法再推翻。因此,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冤假错案的发生,虽然严重降低了办案效率。

譬如在宋孝宗时代,据说一名犯人连喊十次冤枉,不得已重新审理了十次,最后由于证据不确凿,因此被宋孝宗重新改判。虽然这个例子比较正面,但是无疑也容易让人钻司法空子,降低办案效率,也容易被有心人利用起来洗脱罪名。

不过,这种事情主要发生在宋代,其它朝代一经审理后,基本上就成定案了。

关注【围炉谈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围炉谈史


古代对犯人行刑前,用木塞堵嘴是为了防止犯人乱说乱骂。

其实道理很简单,在处斩犯人时,犯人要么大喊冤枉,要么咒骂朝廷官员执法不公,总之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弄不好还会咬人,这是犯人临死前的挣扎。

犯人心想:“反正要死了,除死无大灾,咬人骂人你能把我咋地?”

你别说,历史上还真有一个犯人,在处斩前骂人,被斩首后又被凌迟。

行刑时,用木塞堵犯人的嘴始于武则天当政期间。

事情是这样的:武则天被唐高宗李治立为了皇后,上元二年(675年)三月,李治患了严重的风眩病,【欲逊位武后】,想把皇位传给武则天。

当时宰相郝处俊坚决反对:【天下者,高祖、太宗二圣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也。陛下正合谨守宗庙,传之子孙,诚不可持国与人,有私于后族】

意思是说大唐江山不是你自己的,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应该传给后代子孙,怎么能私自传给外戚?

高宗只好作罢。

这事后来被武则天得知,你说她心中能不恨郝处俊吗?

讲真武则天恨得牙痒痒,发誓要报复郝处俊,但还没等报复,郝处俊就去世了。

过了几年,高宗去世,武则天接连废黜了两个儿子(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的皇位,在武则天67岁时,“废唐立周”称帝。

也就在这时候,郝处俊的孙子郝象贤任太子通事舍人。

此时武则天的手下,酷吏周兴知道武则天恨郝处俊,于是罗织罪名把郝象贤抓进了监狱,经过严刑拷打,郝象贤最后被判处死刑。

武则天对周兴连声夸赞,择日处斩。就在行刑的路上,当着许多看热闹的人,郝象贤大骂武则天没有人性,并且把她秽乱宫闱的事都抖了出来。

不仅如此,郝象贤还“夺市人柴以击刑者”,甚至还想咬人,表现得相当激烈。

周兴一下子慌了神,临时找了一个木塞堵住了郝象贤的嘴,然而武则天的糗事却被世人皆知。

史书记载:【则天大怒,令斩讫,仍支解其体,发其父母坟墓,焚爇尸体,处俊亦坐斫棺毁柩。】

从此以后,犯人行刑前,必先以木丸塞其口,然后行刑。

武则天死后,唐中宗复位,他废除了这项规定,到后来朝廷行刑时都是把犯人五花大绑。

其实捆绑犯人里面也有门道,比如捆绑时把犯人的头颅使劲后拉,犯人背手昂头,犯人想喊想骂也发不出声音,这都是学问。


秉烛读春秋


趣谈答案:用木塞子堵住他们的嘴,主要原因是为了防止他们喊臣冤枉呀,或者子民冤枉呀。

有趣的宋朝历史

先来讲一个朝代,这个朝代非常特殊,它就是宋朝。

宋朝为了体现出人文精神,更多的时候是对于司法的严谨,明确规定,任何犯人在刑场上只要大喊我冤枉,这4个字就必须拉回来重审。

可能有很多小伙伴好奇,如果一个犯人真的在刑场上不间断的喊我冤枉,是不是每一次都要拉回来重新审核呢?

没错,真实的历史就是这个样子,于是有一个人破了记录。

这个具体人物是谁不晓得了,只不过在历史上有过有关他的记录,那就是这个人在刑场上每一次刽子手伸出刀来,想要剁他的头的时候,他都会大喊一句我冤枉呀

就这样来来回回了20多次,最终这件事情惊动了皇帝,皇帝把他拉了过来,并且进行了审问,最终无罪释放。

把这个故事讲完大家也就明白了,古代的司法审讯是非常复杂的,复杂到不可以用一两句话解决。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只要任何一个案件推过来重新审核没有10天半个月没有三个月5个月的根本审核不了。

如果一个人在刑场上不间断的喊我冤枉,而且每一次都需要重新审核的话,他多活个三五十年是没有问题的。

堵住嘴的两点必要性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堵住嘴最起码第一点必要性我们已经知道了。

通过堵住犯人的嘴来让他们不喊我冤枉啊,只要他们不喊这个,死了也就死了,最起码能够减轻对应的审判部门的工作额度。

同时最重要的还有一点,就是很多犯人知道自己死刑,所以会在刑场上乱七八糟的胡说八道。

这一部分人可能会蛊惑人心,也可能说的是实情,但简而言之,当朝的统治者并不希望他们随便来说,蛊惑人心。

毕竟按照古代砍头的规矩,不是说把你砍了就没事了,砍头的时候周围还有一大堆老百姓在旁边凑热闹。

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你随便乱说话的话,还有可能会起到不好的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麻烦,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让老百姓安安稳稳的看个杀头,起到杀鸡给猴看的作用,把你的嘴堵住也在情理之中。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