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歷史人物」西漢著名文學家——東方朔

「德州歷史人物」西漢著名文學家——東方朔

   朔(約公元前161—前87年),字曼倩,平原厭次(今山東陵縣神頭)人。西漢著名文學家。與 同時,以辭賦著稱。
   朔少失父母,由兄嫂撫養成人。 初即位,即罷斥諸子百家,獨尊儒學,並詔令天下舉賢良文學之士,他應詔至 上 書自薦,在《應詔上 書》中,毫不客氣地述說了他的家世和刻苦自學、奮發進取的過程,及其品德才幹:“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二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 ;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陣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 。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聞。”東方朔的上 書,雖有些誇飾,但文辭不遜,頗得 稱譽,命待詔公車。後來,東方朔以恐嚇侏儒得幸,待詔金馬門。在一次射覆戲中,他辯駁郭舍人,得幸為常侍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東方朔24歲時,漢武帝想把秦阿房宮以南、盩厔以東、宜-以西大片土地圈起來,修建上林苑,並與終南山相接,東方朔持反對意見,並上《諫起上林苑疏》,因此,漢武帝拜東方朔為太中大夫。不久,東方朔因小遺殿上,被免為庶人,待詔宦者署。隨後,被命為郎,直到去世。


  東方朔在漢廷為郎官期間,朝廷多事,文人大都奉使四方,只有東方朔以及 、郭舍人在漢武帝左右,嫚嘲詼諧,調笑娛人,故時人稱他們為滑稽家。至於東方朔的滑稽言行,尤為世人所公認和推崇。可以說,東方朔在漢廷中處 俳優地位,是漢武帝的“弄臣”。因他滑稽狂放,詼諧多能,應對敏捷,辯智娛人,所以深得漢武帝歡心。誠然,東方朔性格滑稽,但他在漢廷的詼諧滑稽,絕不是毫無目的的為詼諧而詼諧。縱觀他的一生,其滑稽詼諧的目的,前期在於取寵求仕;後期在於在尊貴者面前維護自己的尊嚴。他所希求的並非是讓漢武帝喜歡他的滑稽和詼諧,而是使其看中和支持他的言論和主張,採納他的諫言。如果說,他前期滑稽詼諧的言行,取悅了漢武帝得罪了侏儒、郭舍人的話,那麼,他後期滑稽詼諧的言行,得罪了包括漢武帝在內的漢王朝統治集團。因此說,東方朔的滑稽性格,既使其苟活到終老,又決定了他一生政治追求、仕途生活的悲劇結局。
  東方朔是一個有才學、有理想、富正義感之士,他不甘居俳優地位和“弄臣”處境,所以他滑稽詼諧的同時,敢於直言極諫。諫汰奢擾民,諫-非禮和諫徇情廢法,是他諫諍的重要內容。他臨終前,還勸漢武帝“遠奸佞,退讒言”等。他這種直言極諫的品格,歷來受到稱讚。在《史記·滑稽列傳》中,褚少孫借武帝之口說:“顧東方朔多善言。” 讚許他:“正諫似直”,明代 在《東方先生文集》中讚譽他:“愚嘗讀班孟堅《漢書》而深有感於東方先生,諷諫直諫各歸於正,超出漢廷之上,大有益於人主。”

  東方朔學屬雜家,是一個多產而知名的作家,他善於用多種藝術形式進行創作。 在《文心雕龍》中的《辨騷》、《詮賦》、《祝盟》、《雜文》、《論說》、《詔策》、《書記》等篇中,就論及到東方朔的各種文體近10種。 的《東方大中集》中,除《十洲記序》存疑外,有8種文體,14篇作品,即騷;《七諫》(包括《初放》、《沈江》、《怨世》、《怨思》、《自悲》、《哀命》、《謬諫》);疏:《諫起上林苑疏》、《應詔上 書》;書:《與公孫弘書》、《從公孫弘借車馬書》、《與友人書》;論:《非有先生論;設難:《答客難》、《答驃騎難》;頌:《旱頌》;銘:《寶甕銘》;詩:《據地歌》、《誡子詩》、《嗟 》。其中《答客難》和《非有先生論》,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品,這兩篇作品,均是他諫諍道路失敗之後的晚年所作。《答客難》分設難和答難兩部分。設難部分,即是東方朔以自己的職小位卑為根據,對他的才能和道德,提出責難。答難部分,分三層意思:第一,以“時異則事異”立論,論述雖有 、 之才,也不能被世所用,進而闡明自己雖然職小位卑,但並非沒有才能;第二,以太公70不遇為例,述說自己修身不懈,職小位卑,並不說明自己道德有缺陷;第三,以 、接輿、 、子胥為例,指出德才兼備者不為世用,恰好證明自己職小位卑,是道德完備的表現。東方朔在這篇作品中,從自身經歷出發,在自我安慰的同時,尖銳揭露和抨擊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現實,發洩了政治失意、懷才不遇的牢騷和憤慨。作品雖明顯地存在著封建文人誇誇其談、清高自賞和消極情緒,但對漢代社會現實的描述,以及對封建統治制度的揭露,是極其可取的。如對當時文人志士不測命運和險惡處境的描述:“綏之則安,動之則苦;尊之則為將,卑之則為虜;抗之則在青雲之上,抑之則在深泉之下;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雖欲盡節效情,安知前後?”縱然有 、 之辯,太公呂望之德,“上觀 ,下察接輿,計同 ,忠合子胥”,也只能“塊然無徒,廓然獨居”,老死於荒野之中。這些富有強烈現實主義精神的內容,對今天認識黑暗的封建統治制度,具有積極而深刻的意義。《非有先生論》假託非有先生進諫吳王的故事,闡明進諫難而納諫更難的道理,以及察言納諫對君主社稷的重要性。統觀東方朔的著述,成就最高、使其在中國文學史上之所以取得一席地位的,主要是他的《答客難》和《非有先生論》。在這兩篇作品中,以《答客難》更為著名,它是研究東方朔生平、思想和政治道路的重要依據。

本文來源網絡,公益分享,如有版權異議請給我們留言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