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狂妄的自薦書,為何會使漢武帝大為讚歎

東方朔被譽為一代奇才,他的卓異之行,常被後人所稱道。他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是以一封自薦書起始。書中大言不慚:“

年十二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陣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又常服子路之言”。看一看,他自詡書寫、擊劍,詩書、戰陣,無所不通,是何等自大?

一封狂妄的自薦書,為何會使漢武帝大為讚歎

再看看,他是如何談自己的德行,“臣朔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尾生”。不但長得帥氣,而且德行美好,總之,世上人身所具備的優點都已經集於他一身了。如此高自稱譽,這究竟是自信呢,還是狂妄?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篇風格特異的自薦書,在‘謙遜君子’眼中,固然是狂妄自大,甚至有些不知羞恥,一定會遭到哂笑。不過漢武帝讀後,竟然“偉之”,這讓許多人大感意外。

一封狂妄的自薦書,為何會使漢武帝大為讚歎

隨著東方朔逐漸被世人所熟知,便知道他所說的並非狂妄之言,而是對自身才德的如實評價罷了。當我們拋棄世俗的眼光,欣賞他的《上書自薦》時,從中可以感受到如虹般的人生意氣。

歷代中,漢唐以壯大氣象聞名於世,而這種壯大氣象的形成,是極富開拓進取的君臣共同努力的結果。不論是一代雄主漢武帝,還是“匈奴未滅,無以為家”的霍驃姚,亦或是勇赴絕國的張騫,無一不充滿了人生自信。

一封狂妄的自薦書,為何會使漢武帝大為讚歎

而這樣的時代背景,也使文人看到了希望,所以董仲舒宣稱:“遍得天下之賢人,則三王之盛易為,而堯舜之名可及。”自言“小子何敢讓焉”的司馬遷雖然被刑受辱,但是精神未滅,最終撰寫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試想,如果沒有開拓萬古之時代精神,又怎麼會出現結構恢宏,氣勢磅礴的漢大賦?由此觀之,東方朔這篇短短的《上書自薦》裡所呈現的正是那個時代所具有的壯美精神。漢武帝的讚歎,更顯示了雄主獨具的胸襟氣度。

一封狂妄的自薦書,為何會使漢武帝大為讚歎

當我們回顧歷史時,不能不被那個時代的精神所感染,當我們經歷了佛道浸潤,理學的束縛,謙遜了千年之後,再次“狂放”一番,又有何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