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脚,小荆州,传承六百年的记忆

六百年的风云变化,小镇商业繁荣的古今传奇。

在乌江上游的三岔河畔,回龙溪蜿蜒流淌。“龙溪夜月”、“九狮拜象”等景色引人入胜,明清古街的青石板路上人声鼎沸,一派繁荣的景象。

这就是岩脚古镇,旧称“羊场”。雍正七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将滇黔驿道改道,把湘满驿(盘州)至安庄驿(镇宁)的驿道改从郎岱厅毛口经西陵渡过北盘江,在盘州厅蒿子卡与旧路相连。

这一改道使岩脚成了连接川、滇、黔的交通要道。在这之前,岩脚就处在水城到安顺,大兔场(纳雍)到郎岱,平远(织金)到郎岱的驿道交汇点上。

岩脚,小荆州,传承六百年的记忆


岩脚,小荆州,传承六百年的记忆


岩脚,小荆州,传承六百年的记忆

岩脚因地处交通要道而成为了繁华的商埠。乾隆十九年设置羊场巡检司,民国三年改羊场巡检司为羊场分县。

岩脚古镇不仅是商业重镇,也是手工业发达的制造业重镇。有六百四十年历史的岩脚古镇涌现了代表“文、武、农、商”的四大家族——龙、彭、夏、田。

“龙家的顶子”,意即文。位于镇中心的“东洋楼”,建于民国初年,为三层石木结构,是具有中国传统的三合院形式,又有日本近代元素的建筑。这座“东洋楼”为龙家所建,龙幼安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与国民党二号人物何应钦同窗。龙幼安回国后,成为贵州农学教育的鼻祖、贵州农学的先驱、贵阳农业学校的创始人,是六盘水的第一位留学生。

“彭家的汉子”,说的是彭家出武将,一代北伐名将彭公武就是岩脚人,与朱德、杨森、熊克武同为云南讲武堂同窗。

“夏家的谷子”,指夏家拥有岩脚众多的土地,众多的水田,所以,夏家收的租子——谷子很多。

“田家的银子”,指田家在古镇的生意做得很大,赚的钱很多,是有名的富商。

岩脚,小荆州,传承六百年的记忆


岩脚,小荆州,传承六百年的记忆


岩脚,小荆州,传承六百年的记忆

岩脚古镇除了四大家族之外,由于商业繁荣,从业者众多,各行各业都十分发达,涌现了铁器一条街、银饰一条街、斗笠一条街、裁缝一条街、美食一条街的盛景。

新中国成立以后组成了“八大社”:斗笠社、面业社、铁业社、运业社、油炸社、理发社、缝纫社。

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是这座六百年历史古镇的记忆、无不是这种商业重镇的灵魂。沧海桑田留给这座古镇的是曾经的浓墨重彩,现在的淡淡的回忆,甜蜜的回忆。

愿岩脚古镇的明天更将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