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出土罕見畫像,乃《山海經》記載的“神人”,如今卻查不到了

1960年到1961年間,在河南密縣發現了古墓,儘管在早年就已經被盜墓賊光顧了,只殘留了一些陶片和鐵片,但是其中有很多的壁畫存在,尤其是一號墓存畫最多,壁畫內容包含了仙禽走獸、舞蹈、宴會、出行等等內容,十分豐富。

河南出土罕見畫像,乃《山海經》記載的“神人”,如今卻查不到了

▲河南密縣墓葬中的石畫(局部)

神荼與鬱壘

在眾多的畫像磚中,有一幅畫像並不起眼,上面刻了兩個人,每個人手下撫摸著一隻老虎,仔細研究起來,這才知道,原來這二位都是《山海經》中記載的神人,他們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是我國曆史上最早的門神。

在《山海經》中,對這二位門神有相關的記載,稱他們專門負責捉拿惡鬼,用葦索捆綁後,將惡鬼喂他們養的老虎食用。他們守的門,也不是簡單的門,而是“鬼門”,相傳,正是因為有他們的鎮壓,萬鬼才不敢走出鬼門,為禍人間。所以,當時的人們就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寄託到了神荼和鬱壘身上,將他們的形象刻在桃樹上,與他們用來縛鬼的葦索一起掛在門前,求內心安定。

“……上有二神人 , 一曰神茶 , 一曰鬱壘 , 主閱領萬鬼 , 惡害之鬼 , 執以葦索 , 而以食虎 , 於是黃帝乃作禮 , 以時驅之 , 立大桃人 , 門戶畫神茶 、鬱壘與虎 , 懸葦索以御 。”——《山海經》

河南出土罕見畫像,乃《山海經》記載的“神人”,如今卻查不到了

▲河南密縣東漢畫像磚中的神荼 、鬱壘(臨摹版)

從這樣的記載中,我們可以得知,神荼與鬱壘二位神人鎮守鬼門,成為民間的門神畫像。那麼其畫像當時又為什麼要使用桃木刻制呢?

度朔山

說起桃木,就必須要說到度朔山,此山為《山海經》中記載的名山,度朔山位於滄海之中,其上有巨大的桃樹,桃樹的枝葉覆蓋了方圓三千里,在巨樹的東北方,正是鬼門所在,也就是神荼與鬱壘的守護位置所在。

河南出土罕見畫像,乃《山海經》記載的“神人”,如今卻查不到了

“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山海經》

從這樣的記載中,我們不難發現,之所以神荼與鬱壘被刻在桃木之上,正是因為他們所在的度朔山上有一棵巨大的桃樹,也就是說,鬼門的位置應該在度朔山方圓三千里的範圍之內。

儘管神荼與鬱壘的所在知道了位置,但是度朔山在哪裡呢?僅僅知道它在”滄海之中“,這無異於大海撈針,想要確定度朔山的方位,恐怕就只能尋找其他史料了。

在先秦古籍的《列子》之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為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入繽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減焉。”在這段記載歸墟的史料之中,我們可以得知,歸墟位於”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從歸墟的描述來看,其為”無底之谷“,歸於虛無之地,這樣的描述與神荼與鬱壘所鎮守的鬼門極為相似。在古代,古人認為歸墟之地是通靈之地,同樣是位於”滄海之中“,同樣是位於東方,所以,鬼門應該位於歸墟之中。

河南出土罕見畫像,乃《山海經》記載的“神人”,如今卻查不到了

同時,在《列子.湯問》中記載,歸墟之內有五座仙山,浮於海面,其下為北海之神禹強驅使的十五頭巨鰲,以揹負之。

由此可知,度朔山乃是歸墟之中五座仙山之一,位於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而鬼門又在度朔山東北方的桃樹枝下,由神荼與鬱壘鎮守。不過,關於神荼與鬱壘的記載,在現在的《山海經》版本中,卻查不到相關記載了。

門神

神荼與鬱壘成為了我國最早的門神形象,在東漢時期,蔡邕所著的《獨斷》中,對民間使用神荼與鬱壘作為門神的情況,有了詳盡的記載: “縣官常以臘除夕 , 飾桃人 , 懸葦茭 , 畫虎於門 。”儘管在形式上有所改變,但是桃木人、葦茭、虎的元素,都充分證明了當時的門生正是神荼與鬱壘無疑。

河南出土罕見畫像,乃《山海經》記載的“神人”,如今卻查不到了

金雞

隨著時代的推移和民間傳統的發展,在神荼與鬱壘形象的基礎上,增加了各個時代的新生民間傳統形象。到了晉代,金雞的形象開始流行起來,金雞在《拾遺記》中被賦予了全新的”金雞“形象,它的功能也愈發的強大,”……(金雞)能逐捕猛獸虎狼 ,使妖災群惡不能為害“ 。於是,在除夕或者大年初一的時候,除了家家戶戶”懸葦索於其上 , 插桃符其旁 , 百鬼畏之 “外,還會在門上多了一幅畫,畫上有金雞,以求幸福平安。

不僅如此,為了將金雞的地位提升起來,在南北朝時期,《括地誌》一書的作者腦洞大開,他分分鐘將將金雞與神茶 、鬱壘相關聯,記載了 “桃都 山有大桃樹 , 盤屈三千里 ,上有金雞 , 日照則鳴 。下有二神 , 一名鬱 ,一名壘 , 並執葦索 以飼不祥之鬼 , 得則殺之 。”其行文在《山海經》記載的基礎之上,加入了金雞形象,這樣的做法堪稱當時的古典與流行結合,很受歡迎。

河南出土罕見畫像,乃《山海經》記載的“神人”,如今卻查不到了

戰將

魏晉南北朝時期,並不安定,常年的戰亂,讓當時的百姓飽受戰爭之苦,存在於神話中的邪魔給他們帶來的恐懼遠遠不及戰爭帶來的恐懼,戰亂年代的平安沒有比免於戰火更讓人渴望了。在這個時期,門神的形象開始從”神仙“辟邪,趨向於”戰將“保平安。

即便是當時流行起來的佛教文化,大家貼門神的時候也不會貼金剛或者佛像,而是給他們改成一種半金剛半戰將的形象,當時的門神擁有了金剛的猙獰和武將的裝扮,這與當時百姓對於和平的渴望有關,既希望神靈庇佑,又希望有將軍保護他們周全。

河南出土罕見畫像,乃《山海經》記載的“神人”,如今卻查不到了

鍾馗

到了唐朝時期,唐朝是一個盛世,與亂世相比,和平年代的唐朝被稱為盛唐,老百姓的生活相對要平穩許多,沒有了戰亂的情況下,這門神的主要功能又回到了”辟邪“,武將形象就不那麼重要了。

這個時候,李隆基的一次奇遇,引領了當時民間的門神之風。李隆基有一次出行,到了驪山行宮,生病了。到了夜裡,李隆基睡著了,夢中來了一位小鬼兒,李隆基很害怕,剛要喊護衛,這時候又進來一個大鬼,頭戴破帽,身著藍袍,赤膊,左手捉了一個小鬼兒,右手摳其眼,啖之。李隆基看到這一幕,問大鬼是誰,大鬼答曰:

”臣終南山進士鍾馗也。因武德(618~626)中,應舉不捷,羞歸故里,觸殿階而死,是時奉旨賜綠袍以葬之。感恩發誓,與我王除天下虛耗妖孽之事。'“聽了這話,李隆基驚醒,結果他的疾病全好了。

河南出土罕見畫像,乃《山海經》記載的“神人”,如今卻查不到了

李隆基覺得很神奇,這位鍾馗護駕有功,於是找來了當時的著名畫家吳道子,按照他的描述畫了一幅鍾馗畫像,等吳道子畫完,李隆基吃驚不小,因為這畫中的鐘馗與他夢中所見一模一樣。李隆基大喜,當即御批天下 “因圖異狀 , 頒顯有司 。歲暮驅除 , 以祛邪魅 。”就這樣,鍾馗成了風靡一時的門神了。

秦瓊、尉遲恭

秦瓊、尉遲恭是唐朝李世民手下的兩位猛將,這二人成為了門神的時期是在元朝時期,而非唐朝,他們屬於典型的武將門神,這樣的門神出現,與動亂的時期有關,也是百姓在元朝沒有安全感的體現,畢竟元朝的殘暴不是什麼隱秘,甚至很少有人願意提起。

當年李世民有一段時間身體很差,他經常感覺寢宮門外有惡鬼邪魅號叫 , 六院三宮 , 夜無寧 日。李世民睡不到一個好覺,於是與他的大臣們講訴了這件事情,希望他們能提供幫助。聽到這個事情之後,秦瓊和尉遲恭表態了,他們覺得自己手下有無數亡魂,這種小鬼肯定害怕他們,於是,當天夜裡秦瓊和尉遲恭穿戴盔甲,手持兵刃立於李世民寢宮之外,李世民當夜無事,皆大歡喜。

河南出土罕見畫像,乃《山海經》記載的“神人”,如今卻查不到了

從此,秦瓊和尉遲恭每夜給李世民守夜,李世民覺得過意不去,想到一個辦法,將二人的畫像貼於門上,代二人守夜,經過嘗試,確實有用。也正是因為此事,加上元朝時期百姓生活不如意,需要武將門神,於是秦瓊和尉遲恭的門神形象在元朝流行起來。

時代縮影

在秦瓊和尉遲恭之後,出現了很多形態各異的門神形象,它們都是當時的時代縮影,在無形之中也體現了當時百姓的渴望與訴求。

河南出土罕見畫像,乃《山海經》記載的“神人”,如今卻查不到了

比如魏微,他也當過門神,因為在西遊記中他斬過龍王,他也為李世民守過門。再到後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生活的安定,辟邪、平安,這樣的訴求已經滿足不了百姓的需要,在辟邪和平安的基礎上,開始出現了求子、富貴、福、祿、壽等等需求,於是,“天官賜福 ” 、 “五子登科 ”、 “加官晉祿 ”、“劉海戲蟾 ” 、 “和合二仙 ” 、 “柴王推車 ”等形象就開始應運而生,甚至對於仙人和童子還不滿足,還出現過穆桂英和梁紅玉的門神形象,給”門神“家族增添一抹彩妝。

河南出土罕見畫像,乃《山海經》記載的“神人”,如今卻查不到了

直到今天,在神荼與鬱壘的影響下,依然有“門神”形象存在,但更多的已經改為門畫,或者是福字。這也代表了今天百姓的訴求,在和平、富足、平安的今天,每個人都幸福生活,再不需要依靠”門神“來保護了,除了環境帶來的影響,還有全民認知的提升。

小小的門畫,正是今天美好生活的縮影!

參考文獻:《山海經》《列子》《拾遺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