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三星堆是彝族創造的文明,你怎麼看?有何依據?

此處為壹


的確有一部分人認為三星堆和彝族有著淵源關係。看到大家如此熱切的討論這個問題,於是查閱了相關文獻,分享一下。

在正式發表的論文中,認為三星堆和彝族有淵源關係的人,在眾多關於三星堆的論文作者中,總共加起來也不到五六個人而已,主要是地方學者和搞民族學的研究者。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從未說著這樣的話,也未引用過這些文章,這說明,考古學和歷史學研究體系中,並不認同這個觀點。所以說,把三星堆和彝族相聯繫,並沒有被廣泛認可,反言之,就是絕大多數人覺得,這是不可靠的。

部分研究者認為彝族和三星堆有著淵源關係的論據如下:

1、三星堆是古蜀人創造的文化,根據文獻記載蜀人“椎結左衽”,認為和彝族的髮式很相似,而且彝族有尚左的習俗。

2、認為在四川發現的一些青銅器和陶器上有刻畫符號,和彝族的文字相似,並認為根據彝族文字的方式,可以釋讀。

3、彝族的傳說中,彝族先民經歷過“獨眼人”、“直眼人”、“橫眼人”三個時代,並認為直眼人形象與三星堆青銅器人像有些眼睛突出,叫做“縱目”形象的青銅人像很相似,並認為二者關係很大。

4、三星堆遺址出土青銅雞一個。而彝族對雞頗為重視。

5、三星堆遺址出土青銅神樹。彝族對樹木也很重視,不輕易砍伐,說明三星堆和彝族都有神樹崇拜。

6、其它種種,比如三星堆人面形象,和彝族的面具相似,太陽崇拜等等,不一一列舉。

這些研究者所列的這些相似性,其實都是似是而非的,我們把考古學文化和現代民族相聯繫的做法,是需要多重證據的,而不是簡單的靠一些相似性就能解決的,如果把問題想的太簡單,那很容易得出錯誤的結論。

簡單舉幾個反例便知,所謂“左衽”,這應該是南方民族共有的特徵,文獻中就記載了吳越民族披髮左衽,“左衽”很正常。並且,左衽和尚左似乎沒有任何關係。所謂古蜀國的文字是彝族文字,可以再討論,文字釋讀應該是基於一個完整的語法體系來的,而不是根據相似性識別個別文字。所謂“直眼人”,根據彝族傳說的語境來理解,似乎和縱目不太一樣吧?至於雞這一形象的發現,就能和彝族相聯繫,也太想當然了,研究者似乎對中國新石器和商周石器出土的同類文物很不瞭解,多看考古文章,就知道自己過於武斷了。至於剩下的論據,就不一一反駁了。

張增琪《中國西南民族考古》說:彝族是以`昆明' 為主體, 融合了不少其他民族的一個典型的複合民族……這部分`昆明' 人後來成為滇中、滇東南、滇東北、大涼山及黔西等地的彝族先民;東遷的`昆明' 人, 融合了當地的`濮人' 及`袁牢夷” , 後來又成為滇西和滇西南地區的彝族先民。


考古學酥


彝族有小黑矮人弱智基因,智商低下哪有文明?彝族到了解放前期還是原始社會了,怎麼可能有遠古的高度文明?為何說華夏文明同源多流?“同源”即華夏族祖先是伏羲基因O3,伏羲女媧在山東創造的先進的東夷文明是華夏文明的源頭,在三皇五帝時期,東夷是神州的首都和文明中心。伏羲女媧開創的東夷文化標誌是山東龍山文化出土的黑陶器,這是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的,說明華夏族不是外來民族,就是山東東夷誕生的土著民族,其中出土了大量龍身龍紋玉器,說明早在三皇五帝時期,龍圖騰就已經成為華夏先民的信仰崇拜了,也說明華夏族即是龍種。“多流”是指,伏羲女媧先佔據了地理條件優越的山東,在此繁衍生息龍生九子各不相同,生有九個龍種,即上古八大姓部落,伏羲為九個龍種分封九州(九州範圍包括遼寧內蒙寧夏甘肅陝西山東山西河北河南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廣東廣西貴州)九個龍種將先進的東夷文明帶到了自己的封地,創造了各自的文化遺址。比如代表青州山東東夷的大汶口和龍山文化遺址是蚩尤部落創造的,代表雍州山西的仰昭文化遺址是炎帝部落創造的,代表河北冀州的紅山文化遺址是黃帝部落創造的,良渚文明遺址是揚州的部落,四川三星堆文明遺址是梁洲的部落,這些都是伏羲的九個龍種部落的子孫後代創造的文明遺址。北方狄族和南方蠻族,西方戎族到了唐宋時期還是原始社會,不會作衣服穿動物皮毛,茹毛飲血吃生食,不會冶鐵用石器,更沒聽說過他們會做陶器玉器,一直處於蠻荒未開化時代,那些文明遺址出土了這麼多陶器玉器怎麼可能是胡人少數民族的文明遺址?胡人哪來的文明遺址?那些文明遺址都是祖龍伏羲為九個龍種分封九州後,由九個龍種部落將先進的東夷文明帶來到自己的封地後產生的文明。


洛神崑崙


客觀地說關係肯定是有的,但這個關聯扯不到三星堆是彝族創造這一說。

首先彝族是地地道的人為劃定的民族,建國之前並沒有彝族這一說。彝族各支系間也互相不認同,不僅來源不同,歷史時期不同,而且有的還是互相奴役的關係。

在涼山彝族裡存在20+%的O2a泰族基因,目前攀枝花還有傣族,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泰國人由荊楚南遷時曾經也是這一地區的過客。白彝族裡除了傣族基因、羌系基因等等,可能還存在一點融入泰族和形成柬埔寨、緬甸的R1a白種基因。白彝是被黑彝趕下山的,原本就不是一個來源。大部隊成了泰族、柬埔寨和融合成緬甸、融入壯族。所謂孟獲很可能是泰族與白種以掃這一支,與彝族沒有關係。比如祝融這類都是古楚文化。

最早的四川應該是大禹帝舜體系,大禹體系是沿海支大鯀族被內陸支帝堯擊敗一分為二發配東北和四川,四川支就是大禹帝舜。大禹帝舜離開四川由甘肅、陝北重返中原時留下了一部分人帶領著兩種矮黑C系和D系跟隨民族。大禹取得成功後將內陸支三苗與其聯姻對象白種以掃族一分為二一半發配西部牧羊。這個時期大禹體系可能擴張非常驚人。目前發現印度河文明與大夏阿富汗、最早的波斯屬於帝舜大禹體系,今天的印尼人就是大禹族從印度渡海逃到印尼的。其文化與尼泊爾類似之處非常多。由於這個體系早期擴張很大,以至於印度存在大鯀族沿海支的跟隨民系C系,而涼山彝族則存在斯里蘭卡基因F系。後來夏被殷商所滅,夏人獲准返回南巢老家江浙,就是百越。百越和西南的百濮都是大禹體系,不同的是百越是大禹族,百濮是大禹族帶領著眾多跟隨民族。就是說三星堆文化最早期與大禹和夏人有關,還與大鯀體系的聯姻對象日耳曼人有關。這個體系顯著特點,一是剃禿頂,戴龜殼小帽和髮辮。二是縱目,突出眼睛這個功能,還是男性生殖器崇拜。這個體系就是沿海支二郎神大鯀體系縱目的由來了。三星堆玉琮也屬於這個體系。

羌方和鬼方於殷商武丁時代由中東古埃及返回到中國西部,接著就與殷商武丁、婦好爆發了激烈衝突。羌方北三苗返回受阻,於是就採取繞道楚地、吳地、蜀地與自家體系聯合瓦解殷商聯盟的辦法。第四代古蜀杜宇望帝明顯就是先羌。望帝與姜子牙呂望也是一致的。杜鵑布穀鳥也代表內陸支,其叫聲姑姑正是苗族牯藏、藏族鍋莊、姑姑、穀子、鼓的由來。這時的三星堆就多了羌系專屬禮器牙璋,可能還有公雞,牙璋正是姜子牙名字的由來,牙璋即華章,今天羌系的克欽景頗族手上還拿著這個禮器。這個時期的古蜀究竟有多少是由羌系文化帶入很難判定。古蜀開明氏說白了就是由古埃及崑崙之虛返回的羌系,後來這些人一部分與百濮南逃就在昆明形成新的聯合,昆明是崑崙和開明氏綜合出來的名字,其也叫昆明族,現在在楚雄、祥雲、昆明一帶的彝族就是這個體系。哈尼族屬於與其聯合的百濮民系,至今哈尼人一部分還有與撒梅族一樣的公雞帽,哈尼族也稱他們為臘伯人,撒梅族又在昆明阿拉鄉,撒梅就是蘇妹,蘇美爾一詞,典型的羌系。古蜀開明氏是不是全部南遷了,肯定不是。就像百濮裡的大禹族有的就逃到了貴州,貴州芭沙人被識別為苗族,但很明顯其剃頭,全體姓袞,明擺著就是大禹族,屬於沿海支。而苗族是內陸支。貴州、廣西北部很多民族都與百濮有關。有好比藏區的D系就是大禹族的跟隨民族之一,但後來他們與羌系走的很近,融入藏族了,變成氐羌裡的氐人了。佤族也是D系,也是百濮裡的跟隨民族。

古蜀最早與帝舜大禹繫有關,大禹帝舜主體離開後與百濮和大禹時代的印度河文明有關,先羌返回又與先羌有關。後來泰族民系南遷又與之有關,接著又是羌系再次衝擊,內地漢民系衝擊。所以三星堆是首先源自華夏文明古文化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文化,三星堆很多事物在《山海經》裡也能找到對應,象牙文化對應早期捕象文化。其次還受後來的古楚文化影響,受由中東古埃及返回的先羌影響。由於早期華夏文明是多種族共和,所以能在印第安文化裡發現類似之處,比如三星堆那七個神秘符號之一在印第安裡就有。



三星堆七個神秘符號之一

涼山彝族文化裡能發現很多與德意志類似的文化,比如在左肩膀上披袍子,日耳曼是披一件衣服。因為那是沿海支大鯀被帝堯擊敗後被刺瞎一隻眼、砍去一隻手、閹割了生殖器,也就是《山海經》裡的一目國、一臂國,對應北歐神話裡也有被砍去一隻手的情況。在臺灣原住民那裡也能發現納粹那種大褲襠的褲子,臺灣原住民就是大禹夏后氏。所以三星堆是華夏文明中偏重沿海支文化的一支,內地由於從殷商開始就屬於內陸支文化佔優,所以有些許差異,歸根溯源是一體的。因此,三星堆確實與彝族民系、泰族、羌藏漢族有關,但更多屬於華夏文明流傳下來的文化,並不是由偏安一隅這些人單獨創造的。


國病


三星堆是古埃及黑人東來的文明產品(銅鍍金和金權杖是古埃及文明產品),黑彝是其後裔(三星堆的坑葬是彝人二次葬一一就是把沒燒完的挖坑埋了)。




俺沒文化3


看到問題,我就知道此問題會很深刻。首先三星堆是出土了文字的,只是比較少大概八個字左右。

據我所知 ,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願意差不多有二。

①三星堆出土的文字和彝族文字十分相似,其中二字可以說是一模一樣(個人曾經看到過新聞,裡面有位彝族人,帶著書去做了比較)。

②神話傳說,(具體怎樣的記不清楚了,只能說個大概)據傳諸葛亮打到四川(剛好是廣漢一帶)的時候,剛好遇到彝族人的祖先生活在這邊,他們進行了激烈的戰鬥。最後只能通過合談,商定進行比賽射箭,箭射到哪裡,就在哪裡生活。彝族人的祖先搭弓射箭,心想箭能射多遠,就回去喝酒吃肉去了,那知諸葛亮連也派人快馬加鞭連夜把箭送到了,今涼山一帶。

以上,僅是個人意見,也是道聽途說。望各位有識之士批評指正。



春風如慕104


題主的這個問題,筆者也時有接觸,因此,我認為把這個問題講清楚是十分有必要的。筆者研究三星堆多年,並且在研究的過程中也十分注意古代民族的演化,深知要講清楚這個問題非常不容易。難點在哪裡呢?難點在這個提問包括了兩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一是創造三星堆的古代族群究竟是誰?二是彝族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我可以肯定地告訴題主:認為三星堆是彝族創造的說法不正確。

原因:

第一,三星堆是彝族創造的文明這一觀點的證據及其澄清

現在許多認為三星堆是彝族創造的觀點,往往舉出許多似是而非的證據,很容易混淆視聽。比如,有些人在論述這一觀點時,有時舉的是三星堆的器物,有時舉的又是殷墟文字,有時舉的又是金沙的器物。且不論其證據的論證是否可靠,單就方法上來說就顯得極不嚴謹。

比如涼山彝族文化所在論述彝文字與金沙文化對比,實際上他列出的所謂金沙鳥文字卻是出自殷墟小屯灰坑127的一片卜甲。

再比如,彝族學者在進行紋飾對比時,舉出的又是金沙的金飾圖案。

我們都知道,三星堆遺址只出土了七個字符,就目前而言,沒有證據可以說明三星堆時期已經有了文字。對此,三星堆博物館曾專門進行澄清。

第二,三星堆究竟是什麼族群創造的?

從三星堆的形成過程來看,無論是其文化還是族群構成都十分複雜,顯然這也說明三星堆文明不可能是由單一民族創造的。比如三星堆一期文化時,既有受甘肅馬家窯文化的影響,也受江漢石家河文化的影響,同時還與漢中盆地的古代文化有交流。這說明三星堆一期文化雖然水平還比較低,但是已經比較複雜。到了第二期,三星堆又受到良渚文化的影響,西北齊家文化也繼續對三星堆文化施加影響。到了第三期,青銅文化的興起在受到北方文化如二里文化影響的同時,也可以看到江淮流域的因素,北方草原文化的因素,藁城臺西文化的因素,甚至印度河文化、中東文化的因素。

其次,從器物坑中出土的四件妝金青銅人頭像的髮式特徵,三星堆統治集團分為辮髮和笄發的兩個族群,這種情況同樣表明三星堆統治族群也不是同一個族群,更不用說還有大量的非統治集團族群。

因此,無論是從文化的複雜性,還是族群構成的複雜性來說,三星堆的形成都不是用單一民族創造能夠解釋的。

第三,彝族是怎麼形成的?

根據筆者的研究,三星堆青銅文明時期的統治集團是古代的戎狄民族。其中的古代戎族與現在的藏族、納西族等有密切的關係,當然也有許多古代戎族的支系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轉化成了其他民族,其中也包括漢族。另外,古代的狄族是一個更加複雜的族群。其中的主體分佈在我國的北方和西北方向。

三星堆文明毀滅後,三星堆統治集團後裔的一支重建了金沙文明,《蜀王本紀》稱為開明氏。也就是說,金沙的統治者與三星堆的統治者雖有聯繫也有區別。從文明水準來說,金沙文明的水平也較三星堆為低。

金沙文明毀滅時,其族群又至少分化為了幾支,比如其中一支進入了越南,建立了越南的古蜀國;其中一支停留在今西昌,即史記中的邛都夷,據筆者研究,他們是今天嘉絨藏族、納西族等族群的祖先;另一支則進入了今雲南東北的昭通地區。今天彝族的先民就與進入雲南東北的這支族群有較密切的關係。從這個角度來說,彝族祖先確實有金沙、三星堆有一定的聯繫,但是要說彝族就是三星堆文明創造者,那就與事實相差太遠了。

總結

總之,無論是從學術界目前的研究來看,還是筆者個人的研究來看,都可以肯定:三星堆文明是彝族創造的這種說法是不可信的。最後,我們借用三星堆博物館的澄清來作為結語。

我是頭條作者古史微,以研究三星堆和先秦史為主,歡迎大家的關注。同時,您對本提問有什麼看法,也歡迎在下方留言。


古史微


三星堆應是羌人創造的文化。彝人是羌人的後人或分支,應對羌人的文化有所傳承,故所創造的古物,有相似之處。但他沒有達到三星堆文明的高度和豐富度,所以,再怎麼說三星堆文明也不是彝族人創造的文明。

如果幾千年前彝族人就創造了那麼高的文明,為什麼剛解放時,人們看到的彝族人還那麼的原始和落後,難道文明會倒退?

應該說,創造三星文明的羌人,後來慢慢演變成了古蜀人,即四川土著人,俗稱蠻子。所以,在蜀國內地好象就見不到羌人,但他們後代還在,叫蠻人。我們老家有蠻洞子和蠻婆墳,就是這些古蜀人的遺蹟,他們是蠶叢族的後人。蠶叢族就是羌人的一支,是創造天府文明的主力。

另外,老家人所說的那個蠻婆很可能是一個寨主或者頭人。連墳地都有專屬地域,叫蠻坡墳。


曾明101843715899


事實上,如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古時岷山一帶的羌氐族群,才是三星堆文明的創造者,而非問題中所說的彝族!

之前確實在網絡上看到不少說法,有的人還說有彝族學者已經用彝族文字破解了三星堆文字,但事實是,三星堆並沒有出土文字,又破解的是什麼呢?

並沒有其他的意思,只是認為這種觀點並經不起推敲,也就是說,要說三星堆文明與彝族存在關係,還缺少證據!

反觀,如果要說三星堆文明與羌氐的關係,倒是能找到不少的證據!且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三星堆文明絕不可能是外星人的遺蹟,否則也太扯了點!

三星堆人來自岷山一帶的證據有哪些呢?

其一:文獻記載

一般來說,學界認為三星堆遺址就是古蜀王蠶叢的都城,而據《蜀王本紀》載:“蠶叢氏,其目縱,始居岷山石室中。”

當蠶叢死後,據《華陽國志》記載說:“死,作石棺石槨,國人從之,故俗以石棺槨為縱目人冢也。”

也就是說,蠶叢死後,族人按照舊俗將其用石棺進行安葬,而石棺葬則是古時羌氐族群的喪葬習俗!


其二:考古發掘

在今天的岷山深處,茂縣營盤山,考古學家們發掘了一座年限距今上限達6000年的石器時代遺址,人們將其命名為“營盤山遺址”!

營盤山遺址是迄今為止發掘的,長江上游地區年代最早,文明程度最高的石器時代遺址!而在營盤山遺址,考古學者們發掘出上千座石棺葬!

不論是年代,還是石棺葬的發掘,都與古籍中所記載的蠶叢氏所屬年代相符!

第三:神話傳說

今天的岷山一帶,羌族聚居區有著這樣一個故事《羌戈大戰》,講述的是今羌人的先祖,自青藏高原東部南遷,到達岷山後與當地土著人戈基人的戰鬥!

故事中,這一支羌人的先祖,用白石頭戰勝了戈基人,奪得了岷山一帶的控制權,因此,戈基人不得不離開故土,順著岷江一路南下,尋找新的土地生活!

如今的羌族聚居地,人們還保留著原始的白石崇拜,每家每戶的房頂上,都會供奉一個白石,因為這是當年其祖先打敗戈基人的重要武器!


而我們可以認為,當時失敗的這一支戈基人,其實就是羌氐族群中的一支,也就是蠶叢氏!

他們順著岷江,來到成都平原,並創造出燦爛輝煌的三星堆文明!

因此,更多的證據,將三星堆人的創造者,指向的是岷山一帶,是古老的羌氐族群!


喜歡的朋友請點贊評論哦,期待您的關注與支持,十分感謝!


Mr這史香


這個觀點不值一駁。但它何以產生,卻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中國的很多西南民族有一種歷史記憶,認為自己是上古時期的黃河流域居民,因各種原因而遷徙到了西南地區。而三星堆又是西南古文明的一個高峰,因此就產生了某種錯覺。


一、上古時期黃河中下游族群

根據對河南賈湖遺址的各種研究,上古時期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存在一個同質化的農業社會。這個農業社會以家豬飼養、稻作為主,採取農耕兼零星畜牧、漁獵的經濟方式,曾經在6000-4500年前廣泛分佈於黃河中下游。這個模式已經具有很強的穩定性,賈湖甚至挖出了米酒、骨笛等東西,說明一種田園生活已經成熟,直到今天仍是一種背景式的歷史記憶。



但這個農業社會是什麼人創造的?至今沒有什麼可靠的說法。根據早期文獻可知,這些族群應該就是五帝時期的“三苗九黎”,夏代的“九夷”。按照《尚書·禹貢》、《史記·夏本紀》和《逸周書》可知,這個族群集團的分佈範圍甚廣,最北能到河北冀州。他們的共同特徵,除了擅於製造紡織品(絲)之外,是“剪髮文身”。這個民族誌特徵毫無疑問是屬於南方族系的,廣泛行之於壯泰、苗瑤、藏緬語族群,而北方民族沒有這個習俗。那就說明,上古時期的黃河中下游地區,曾經居住著一個來自南方的、剪髮文身的族群集團。大禹敷平九州時,這些族群曾經向其納貢。

《史記·夏本紀》:禹行自冀州始。……鳥夷皮服。夾右碣石,入於海。……海岱維青州:堣夷既略,濰、淄其道。……厥貢鹽絺,海物維錯,岱畎絲、枲、鉛、松、怪石,萊夷為牧,其篚酓絲。浮於汶,通於濟。海岱及淮維徐州:……
淮夷蠙珠臮魚,其篚玄纖縞。浮於淮、泗,通於河。淮海維揚州:……島夷卉服,其篚織貝,其包橘、柚錫貢。均江海,通淮、泗。
《逸周書·王會解》引用《商書·伊尹朝獻》 :伊殷受命,於是為四方令曰:“臣請正東,符婁、仇州、伊慮、漚深、十蠻、越漚,剪髮文身,請令以魚皮之鞞,烏鰂之醬,鮫鼥利劍為獻。
《冊府元龜》:夫東方曰夷,被髮而文身

並不是說黃河流域沒有的別的族群,而是這些文獻能夠說明,曾有一個剪髮文身的族群集團在這個地區生活。西南諸多少數民族都認為,這些上古族群就是他們的祖先,因為與另一個族群集團發生軍事衝突,而被迫向南遷徙。苗族有一些古歌描述上古遷徙過程,言之鑿鑿,是不能完全忽視的(《引路歌》等)。同樣,彝族、納西族這類族群,其文化元素也與上古中原有很顯著的相似性。說明遷徙傳說不能一概否認,且語言分佈、父系基因分佈也是強有力的證據。


二、九夷南遷

文獻上清晰記載了上述族群集團與五帝集團的矛盾。按照《史記·五帝本紀》和《尚書》,黃帝及其繼承人顓頊、高辛氏、堯帝、舜帝、禹帝累計6次討伐九黎/九夷,將其從黃河下游一路經江淮、荊襄、兩湖,追趕到西南山區。其中,堯帝、舜帝還將一部分三苗遷徙到西北的三危之地(可能是敦煌以西),成為後世羌人的祖先。這些記載很清楚的說明了九黎族群集團的南遷路線,說明西南民族的傳說還是有根據的。但這裡必須指出:按照鄭玄大師的註釋,苗民與九黎可能不是一回事,苗民應是九黎在少昊時期的統治者。

《史記·五帝本紀》: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為亂。於是舜歸而言於帝,請流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放驩兜於崇山,以變南蠻;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
鄭玄注呂刑:苗民,謂九黎之君也。九黎之君,於少昊氏衰,而棄善道,上效蚩尤重刑。必變九黎言苗民者:有苗九黎之後,顓頊代少昊,誅九黎,分流其子孫
,為居於西裔者三苗。至高辛之衰,又復九黎之惡。堯興,又誅之。堯末,又在朝。舜時,又竄之。后王深惡此族三生兇惡,故著其氏而謂之民。民者冥也,言未見仁道。

《尚書·大禹謨》:帝曰:“諮,禹!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徵。禹乃會群后,誓於師曰;……三旬,苗民逆命。……禹拜昌言曰:“俞!”班師振旅。帝乃誕敷文德,舞幹羽於兩階,七旬有苗格。


三、三星堆

這些南遷的九黎族群,曾在中原生活很久,因此共享了一些文化觀念和符號,這可以從彝族、納西族的陰陽觀念、象形文字等看出一些痕跡。但他們是否掌握了青銅冶煉技術呢?答案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五帝時期的中原還不一定進入青銅時代,即便有一點痕跡,例如“蚩尤以金作兵”(世本),也沒有實物,最樂觀的說法,無非是進入了銅石並用時代。而三星堆遺址有很明顯的突變性,從石器時代忽然進入高度成熟的青銅時代。


真正給三星堆帶來高級青銅冶煉技術的,更可能是夏人遺民,他們在漢中的宗親之邦褒氏,在江漢地區的諸侯季連氏、彭氏等,才更可能掌握先進的冶金技術,也更可能進入巴蜀地區。在與殷商的對抗中,他們深入蜀地,建立一個大後方,是完全有可能的,這裡不僅資源豐富(有色金屬礦),也有優越的地緣戰略位置。這些夏人遺民與古蜀人等本地居民相互融合,加上一些南亞上來的域外技術和文化元素,才造就了三星堆的輝煌。


最後,彝族為什麼會認為三星堆跟他們有關?很可能是因為九黎南遷與夏人入蜀,在歷史記憶上發生了重疊。而實際上,這兩次播遷時間差了三四百年,且族群也完全不同。原來的驅逐者,變成了被驅逐者,只有這點相似而已。(完)


歷史咖啡


有人說三星堆是彝族創造的文明,你怎麼看,有什麼依據? 我國於上個世紀以來在四川成都地區發現了古蜀文明的殘留地址,從裡面發掘出了許多精美的青銅器物,其繁榮程度甚至超過了當時中原地區的夏朝,一度被中外考古學家認為是一個獨立於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之外的神秘國度,但是最近卻一直有人說三星堆是彝族創造的文明?對此,我們應該怎麼來看待呢?



首先我們先說介紹的是三星堆文明的歷史與起源,三星堆文明位與成都平原地區,它的歷史甚至最遠可以追溯到4800年前。其繁榮程度與先進的技術憑良心說已經超過了我們的夏朝,以至於被一些外國學家說成是中華文明的起源。

當時被很多年歲比較大的疑古學家給否定了,但是到了夏商周斷代工程實施以後,夏朝文明出土器物實在是太少,無法讓國際上認可夏朝的存在,恰巧這個時候三星堆文明橫空出世。便在我們國內出現了一種這樣的說法:我們擁有五千年文明不是因為擁有炎黃二帝,而是因為我們擁有三星堆。

所以說三星堆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了華夏五千年文明史的代表了,可是三星堆文明的非漢性質或者說非華夏性質一度讓人們爭論不止。有些人說它是西亞人東遷所創造的,有人說它是印度文明的衍生文化,我只能說絕不可能。

至於說是現代彝族所創造的那也是沒有說服力的,因為從歷=歷史的發展來看,彝族這個民族所創造的文化與價值實在是太低下了。不說古代怎麼樣,就從現在來看,到新中國解放的時候,彝族都還是處於一個原始社會時期,很多人都是使用石器進行耕種和打獵。到中國解放軍進去解放時候都已經驚呆了,具體是個什麼情況呢,解放軍到雲南的時候,因為和彝族等少數民族語言不同,採用了傳統中國的做法:重九譯。就是說古代朝廷以漢族為首,要和少數民族打交道的時候,語音的翻譯難度就是通過翻譯的過程,重九譯就是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的語言文化交流要通過九種語音交替才能明白,這種程度已經是古代最蠻荒的時代了,而到了現代社會解放中國的時代竟然還會有這種事情,所以可以看出來彝族是多麼的落後了。


而三星堆文明在當時的中國可以說是非常先進,不僅超過了同時期的夏朝青銅文化,就連後世的殷周青銅文化都不能追上古蜀文明的腳步,如果我們把三星堆這一個超過同時代千年的文明和一個石器文明所比,那真的是讓後人貽笑大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