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三星堆是彝族创造的文明,你怎么看?有何依据?

此處爲壹


的确有一部分人认为三星堆和彝族有着渊源关系。看到大家如此热切的讨论这个问题,于是查阅了相关文献,分享一下。

在正式发表的论文中,认为三星堆和彝族有渊源关系的人,在众多关于三星堆的论文作者中,总共加起来也不到五六个人而已,主要是地方学者和搞民族学的研究者。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从未说着这样的话,也未引用过这些文章,这说明,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体系中,并不认同这个观点。所以说,把三星堆和彝族相联系,并没有被广泛认可,反言之,就是绝大多数人觉得,这是不可靠的。

部分研究者认为彝族和三星堆有着渊源关系的论据如下:

1、三星堆是古蜀人创造的文化,根据文献记载蜀人“椎结左衽”,认为和彝族的发式很相似,而且彝族有尚左的习俗。

2、认为在四川发现的一些青铜器和陶器上有刻画符号,和彝族的文字相似,并认为根据彝族文字的方式,可以释读。

3、彝族的传说中,彝族先民经历过“独眼人”、“直眼人”、“横眼人”三个时代,并认为直眼人形象与三星堆青铜器人像有些眼睛突出,叫做“纵目”形象的青铜人像很相似,并认为二者关系很大。

4、三星堆遗址出土青铜鸡一个。而彝族对鸡颇为重视。

5、三星堆遗址出土青铜神树。彝族对树木也很重视,不轻易砍伐,说明三星堆和彝族都有神树崇拜。

6、其它种种,比如三星堆人面形象,和彝族的面具相似,太阳崇拜等等,不一一列举。

这些研究者所列的这些相似性,其实都是似是而非的,我们把考古学文化和现代民族相联系的做法,是需要多重证据的,而不是简单的靠一些相似性就能解决的,如果把问题想的太简单,那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简单举几个反例便知,所谓“左衽”,这应该是南方民族共有的特征,文献中就记载了吴越民族披发左衽,“左衽”很正常。并且,左衽和尚左似乎没有任何关系。所谓古蜀国的文字是彝族文字,可以再讨论,文字释读应该是基于一个完整的语法体系来的,而不是根据相似性识别个别文字。所谓“直眼人”,根据彝族传说的语境来理解,似乎和纵目不太一样吧?至于鸡这一形象的发现,就能和彝族相联系,也太想当然了,研究者似乎对中国新石器和商周石器出土的同类文物很不了解,多看考古文章,就知道自己过于武断了。至于剩下的论据,就不一一反驳了。

张增琪《中国西南民族考古》说:彝族是以`昆明' 为主体, 融合了不少其他民族的一个典型的复合民族……这部分`昆明' 人后来成为滇中、滇东南、滇东北、大凉山及黔西等地的彝族先民;东迁的`昆明' 人, 融合了当地的`濮人' 及`袁牢夷” , 后来又成为滇西和滇西南地区的彝族先民。


考古学酥


彝族有小黑矮人弱智基因,智商低下哪有文明?彝族到了解放前期还是原始社会了,怎么可能有远古的高度文明?为何说华夏文明同源多流?“同源”即华夏族祖先是伏羲基因O3,伏羲女娲在山东创造的先进的东夷文明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在三皇五帝时期,东夷是神州的首都和文明中心。伏羲女娲开创的东夷文化标志是山东龙山文化出土的黑陶器,这是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说明华夏族不是外来民族,就是山东东夷诞生的土著民族,其中出土了大量龙身龙纹玉器,说明早在三皇五帝时期,龙图腾就已经成为华夏先民的信仰崇拜了,也说明华夏族即是龙种。“多流”是指,伏羲女娲先占据了地理条件优越的山东,在此繁衍生息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生有九个龙种,即上古八大姓部落,伏羲为九个龙种分封九州(九州范围包括辽宁内蒙宁夏甘肃陕西山东山西河北河南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九个龙种将先进的东夷文明带到了自己的封地,创造了各自的文化遗址。比如代表青州山东东夷的大汶口和龙山文化遗址是蚩尤部落创造的,代表雍州山西的仰昭文化遗址是炎帝部落创造的,代表河北冀州的红山文化遗址是黄帝部落创造的,良渚文明遗址是扬州的部落,四川三星堆文明遗址是梁洲的部落,这些都是伏羲的九个龙种部落的子孙后代创造的文明遗址。北方狄族和南方蛮族,西方戎族到了唐宋时期还是原始社会,不会作衣服穿动物皮毛,茹毛饮血吃生食,不会冶铁用石器,更没听说过他们会做陶器玉器,一直处于蛮荒未开化时代,那些文明遗址出土了这么多陶器玉器怎么可能是胡人少数民族的文明遗址?胡人哪来的文明遗址?那些文明遗址都是祖龙伏羲为九个龙种分封九州后,由九个龙种部落将先进的东夷文明带来到自己的封地后产生的文明。


洛神昆仑


客观地说关系肯定是有的,但这个关联扯不到三星堆是彝族创造这一说。

首先彝族是地地道的人为划定的民族,建国之前并没有彝族这一说。彝族各支系间也互相不认同,不仅来源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而且有的还是互相奴役的关系。

在凉山彝族里存在20+%的O2a泰族基因,目前攀枝花还有傣族,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泰国人由荆楚南迁时曾经也是这一地区的过客。白彝族里除了傣族基因、羌系基因等等,可能还存在一点融入泰族和形成柬埔寨、缅甸的R1a白种基因。白彝是被黑彝赶下山的,原本就不是一个来源。大部队成了泰族、柬埔寨和融合成缅甸、融入壮族。所谓孟获很可能是泰族与白种以扫这一支,与彝族没有关系。比如祝融这类都是古楚文化。

最早的四川应该是大禹帝舜体系,大禹体系是沿海支大鲧族被内陆支帝尧击败一分为二发配东北和四川,四川支就是大禹帝舜。大禹帝舜离开四川由甘肃、陕北重返中原时留下了一部分人带领着两种矮黑C系和D系跟随民族。大禹取得成功后将内陆支三苗与其联姻对象白种以扫族一分为二一半发配西部牧羊。这个时期大禹体系可能扩张非常惊人。目前发现印度河文明与大夏阿富汗、最早的波斯属于帝舜大禹体系,今天的印尼人就是大禹族从印度渡海逃到印尼的。其文化与尼泊尔类似之处非常多。由于这个体系早期扩张很大,以至于印度存在大鲧族沿海支的跟随民系C系,而凉山彝族则存在斯里兰卡基因F系。后来夏被殷商所灭,夏人获准返回南巢老家江浙,就是百越。百越和西南的百濮都是大禹体系,不同的是百越是大禹族,百濮是大禹族带领着众多跟随民族。就是说三星堆文化最早期与大禹和夏人有关,还与大鲧体系的联姻对象日耳曼人有关。这个体系显著特点,一是剃秃顶,戴龟壳小帽和发辫。二是纵目,突出眼睛这个功能,还是男性生殖器崇拜。这个体系就是沿海支二郎神大鲧体系纵目的由来了。三星堆玉琮也属于这个体系。

羌方和鬼方于殷商武丁时代由中东古埃及返回到中国西部,接着就与殷商武丁、妇好爆发了激烈冲突。羌方北三苗返回受阻,于是就采取绕道楚地、吴地、蜀地与自家体系联合瓦解殷商联盟的办法。第四代古蜀杜宇望帝明显就是先羌。望帝与姜子牙吕望也是一致的。杜鹃布谷鸟也代表内陆支,其叫声姑姑正是苗族牯藏、藏族锅庄、姑姑、谷子、鼓的由来。这时的三星堆就多了羌系专属礼器牙璋,可能还有公鸡,牙璋正是姜子牙名字的由来,牙璋即华章,今天羌系的克钦景颇族手上还拿着这个礼器。这个时期的古蜀究竟有多少是由羌系文化带入很难判定。古蜀开明氏说白了就是由古埃及昆仑之虚返回的羌系,后来这些人一部分与百濮南逃就在昆明形成新的联合,昆明是昆仑和开明氏综合出来的名字,其也叫昆明族,现在在楚雄、祥云、昆明一带的彝族就是这个体系。哈尼族属于与其联合的百濮民系,至今哈尼人一部分还有与撒梅族一样的公鸡帽,哈尼族也称他们为腊伯人,撒梅族又在昆明阿拉乡,撒梅就是苏妹,苏美尔一词,典型的羌系。古蜀开明氏是不是全部南迁了,肯定不是。就像百濮里的大禹族有的就逃到了贵州,贵州芭沙人被识别为苗族,但很明显其剃头,全体姓衮,明摆着就是大禹族,属于沿海支。而苗族是内陆支。贵州、广西北部很多民族都与百濮有关。有好比藏区的D系就是大禹族的跟随民族之一,但后来他们与羌系走的很近,融入藏族了,变成氐羌里的氐人了。佤族也是D系,也是百濮里的跟随民族。

古蜀最早与帝舜大禹系有关,大禹帝舜主体离开后与百濮和大禹时代的印度河文明有关,先羌返回又与先羌有关。后来泰族民系南迁又与之有关,接着又是羌系再次冲击,内地汉民系冲击。所以三星堆是首先源自华夏文明古文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化,三星堆很多事物在《山海经》里也能找到对应,象牙文化对应早期捕象文化。其次还受后来的古楚文化影响,受由中东古埃及返回的先羌影响。由于早期华夏文明是多种族共和,所以能在印第安文化里发现类似之处,比如三星堆那七个神秘符号之一在印第安里就有。



三星堆七个神秘符号之一

凉山彝族文化里能发现很多与德意志类似的文化,比如在左肩膀上披袍子,日耳曼是披一件衣服。因为那是沿海支大鲧被帝尧击败后被刺瞎一只眼、砍去一只手、阉割了生殖器,也就是《山海经》里的一目国、一臂国,对应北欧神话里也有被砍去一只手的情况。在台湾原住民那里也能发现纳粹那种大裤裆的裤子,台湾原住民就是大禹夏后氏。所以三星堆是华夏文明中偏重沿海支文化的一支,内地由于从殷商开始就属于内陆支文化占优,所以有些许差异,归根溯源是一体的。因此,三星堆确实与彝族民系、泰族、羌藏汉族有关,但更多属于华夏文明流传下来的文化,并不是由偏安一隅这些人单独创造的。


國病


三星堆是古埃及黑人东来的文明产品(铜镀金和金权杖是古埃及文明产品),黑彝是其后裔(三星堆的坑葬是彝人二次葬一一就是把没烧完的挖坑埋了)。




俺没文化3


看到问题,我就知道此问题会很深刻。首先三星堆是出土了文字的,只是比较少大概八个字左右。

据我所知 ,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愿意差不多有二。

①三星堆出土的文字和彝族文字十分相似,其中二字可以说是一模一样(个人曾经看到过新闻,里面有位彝族人,带着书去做了比较)。

②神话传说,(具体怎样的记不清楚了,只能说个大概)据传诸葛亮打到四川(刚好是广汉一带)的时候,刚好遇到彝族人的祖先生活在这边,他们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最后只能通过合谈,商定进行比赛射箭,箭射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活。彝族人的祖先搭弓射箭,心想箭能射多远,就回去喝酒吃肉去了,那知诸葛亮连也派人快马加鞭连夜把箭送到了,今凉山一带。

以上,仅是个人意见,也是道听途说。望各位有识之士批评指正。



春风如慕104


题主的这个问题,笔者也时有接触,因此,我认为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是十分有必要的。笔者研究三星堆多年,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十分注意古代民族的演化,深知要讲清楚这个问题非常不容易。难点在哪里呢?难点在这个提问包括了两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一是创造三星堆的古代族群究竟是谁?二是彝族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我可以肯定地告诉题主:认为三星堆是彝族创造的说法不正确。

原因:

第一,三星堆是彝族创造的文明这一观点的证据及其澄清

现在许多认为三星堆是彝族创造的观点,往往举出许多似是而非的证据,很容易混淆视听。比如,有些人在论述这一观点时,有时举的是三星堆的器物,有时举的又是殷墟文字,有时举的又是金沙的器物。且不论其证据的论证是否可靠,单就方法上来说就显得极不严谨。

比如凉山彝族文化所在论述彝文字与金沙文化对比,实际上他列出的所谓金沙鸟文字却是出自殷墟小屯灰坑127的一片卜甲。

再比如,彝族学者在进行纹饰对比时,举出的又是金沙的金饰图案。

我们都知道,三星堆遗址只出土了七个字符,就目前而言,没有证据可以说明三星堆时期已经有了文字。对此,三星堆博物馆曾专门进行澄清。

第二,三星堆究竟是什么族群创造的?

从三星堆的形成过程来看,无论是其文化还是族群构成都十分复杂,显然这也说明三星堆文明不可能是由单一民族创造的。比如三星堆一期文化时,既有受甘肃马家窑文化的影响,也受江汉石家河文化的影响,同时还与汉中盆地的古代文化有交流。这说明三星堆一期文化虽然水平还比较低,但是已经比较复杂。到了第二期,三星堆又受到良渚文化的影响,西北齐家文化也继续对三星堆文化施加影响。到了第三期,青铜文化的兴起在受到北方文化如二里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可以看到江淮流域的因素,北方草原文化的因素,藁城台西文化的因素,甚至印度河文化、中东文化的因素。

其次,从器物坑中出土的四件妆金青铜人头像的发式特征,三星堆统治集团分为辫发和笄发的两个族群,这种情况同样表明三星堆统治族群也不是同一个族群,更不用说还有大量的非统治集团族群。

因此,无论是从文化的复杂性,还是族群构成的复杂性来说,三星堆的形成都不是用单一民族创造能够解释的。

第三,彝族是怎么形成的?

根据笔者的研究,三星堆青铜文明时期的统治集团是古代的戎狄民族。其中的古代戎族与现在的藏族、纳西族等有密切的关系,当然也有许多古代戎族的支系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转化成了其他民族,其中也包括汉族。另外,古代的狄族是一个更加复杂的族群。其中的主体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和西北方向。

三星堆文明毁灭后,三星堆统治集团后裔的一支重建了金沙文明,《蜀王本纪》称为开明氏。也就是说,金沙的统治者与三星堆的统治者虽有联系也有区别。从文明水准来说,金沙文明的水平也较三星堆为低。

金沙文明毁灭时,其族群又至少分化为了几支,比如其中一支进入了越南,建立了越南的古蜀国;其中一支停留在今西昌,即史记中的邛都夷,据笔者研究,他们是今天嘉绒藏族、纳西族等族群的祖先;另一支则进入了今云南东北的昭通地区。今天彝族的先民就与进入云南东北的这支族群有较密切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彝族祖先确实有金沙、三星堆有一定的联系,但是要说彝族就是三星堆文明创造者,那就与事实相差太远了。

总结

总之,无论是从学术界目前的研究来看,还是笔者个人的研究来看,都可以肯定:三星堆文明是彝族创造的这种说法是不可信的。最后,我们借用三星堆博物馆的澄清来作为结语。

我是头条作者古史微,以研究三星堆和先秦史为主,欢迎大家的关注。同时,您对本提问有什么看法,也欢迎在下方留言。


古史微


三星堆应是羌人创造的文化。彝人是羌人的后人或分支,应对羌人的文化有所传承,故所创造的古物,有相似之处。但他没有达到三星堆文明的高度和丰富度,所以,再怎么说三星堆文明也不是彝族人创造的文明。

如果几千年前彝族人就创造了那么高的文明,为什么刚解放时,人们看到的彝族人还那么的原始和落后,难道文明会倒退?

应该说,创造三星文明的羌人,后来慢慢演变成了古蜀人,即四川土著人,俗称蛮子。所以,在蜀国内地好象就见不到羌人,但他们后代还在,叫蛮人。我们老家有蛮洞子和蛮婆坟,就是这些古蜀人的遗迹,他们是蚕丛族的后人。蚕丛族就是羌人的一支,是创造天府文明的主力。

另外,老家人所说的那个蛮婆很可能是一个寨主或者头人。连坟地都有专属地域,叫蛮坡坟。


曾明101843715899


事实上,如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古时岷山一带的羌氐族群,才是三星堆文明的创造者,而非问题中所说的彝族!

之前确实在网络上看到不少说法,有的人还说有彝族学者已经用彝族文字破解了三星堆文字,但事实是,三星堆并没有出土文字,又破解的是什么呢?

并没有其他的意思,只是认为这种观点并经不起推敲,也就是说,要说三星堆文明与彝族存在关系,还缺少证据!

反观,如果要说三星堆文明与羌氐的关系,倒是能找到不少的证据!且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三星堆文明绝不可能是外星人的遗迹,否则也太扯了点!

三星堆人来自岷山一带的证据有哪些呢?

其一:文献记载

一般来说,学界认为三星堆遗址就是古蜀王蚕丛的都城,而据《蜀王本纪》载:“蚕丛氏,其目纵,始居岷山石室中。”

当蚕丛死后,据《华阳国志》记载说:“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

也就是说,蚕丛死后,族人按照旧俗将其用石棺进行安葬,而石棺葬则是古时羌氐族群的丧葬习俗!


其二:考古发掘

在今天的岷山深处,茂县营盘山,考古学家们发掘了一座年限距今上限达6000年的石器时代遗址,人们将其命名为“营盘山遗址”!

营盘山遗址是迄今为止发掘的,长江上游地区年代最早,文明程度最高的石器时代遗址!而在营盘山遗址,考古学者们发掘出上千座石棺葬!

不论是年代,还是石棺葬的发掘,都与古籍中所记载的蚕丛氏所属年代相符!

第三:神话传说

今天的岷山一带,羌族聚居区有着这样一个故事《羌戈大战》,讲述的是今羌人的先祖,自青藏高原东部南迁,到达岷山后与当地土著人戈基人的战斗!

故事中,这一支羌人的先祖,用白石头战胜了戈基人,夺得了岷山一带的控制权,因此,戈基人不得不离开故土,顺着岷江一路南下,寻找新的土地生活!

如今的羌族聚居地,人们还保留着原始的白石崇拜,每家每户的房顶上,都会供奉一个白石,因为这是当年其祖先打败戈基人的重要武器!


而我们可以认为,当时失败的这一支戈基人,其实就是羌氐族群中的一支,也就是蚕丛氏!

他们顺着岷江,来到成都平原,并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三星堆文明!

因此,更多的证据,将三星堆人的创造者,指向的是岷山一带,是古老的羌氐族群!


喜欢的朋友请点赞评论哦,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十分感谢!


Mr这史香


这个观点不值一驳。但它何以产生,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中国的很多西南民族有一种历史记忆,认为自己是上古时期的黄河流域居民,因各种原因而迁徙到了西南地区。而三星堆又是西南古文明的一个高峰,因此就产生了某种错觉。


一、上古时期黄河中下游族群

根据对河南贾湖遗址的各种研究,上古时期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存在一个同质化的农业社会。这个农业社会以家猪饲养、稻作为主,采取农耕兼零星畜牧、渔猎的经济方式,曾经在6000-4500年前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这个模式已经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贾湖甚至挖出了米酒、骨笛等东西,说明一种田园生活已经成熟,直到今天仍是一种背景式的历史记忆。



但这个农业社会是什么人创造的?至今没有什么可靠的说法。根据早期文献可知,这些族群应该就是五帝时期的“三苗九黎”,夏代的“九夷”。按照《尚书·禹贡》、《史记·夏本纪》和《逸周书》可知,这个族群集团的分布范围甚广,最北能到河北冀州。他们的共同特征,除了擅于制造纺织品(丝)之外,是“剪发文身”。这个民族志特征毫无疑问是属于南方族系的,广泛行之于壮泰、苗瑶、藏缅语族群,而北方民族没有这个习俗。那就说明,上古时期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曾经居住着一个来自南方的、剪发文身的族群集团。大禹敷平九州时,这些族群曾经向其纳贡。

《史记·夏本纪》:禹行自冀州始。……鸟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海。……海岱维青州:堣夷既略,濰、淄其道。……厥贡盐絺,海物维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莱夷为牧,其篚酓丝。浮於汶,通於济。海岱及淮维徐州:……
淮夷蠙珠臮鱼,其篚玄纤缟。浮于淮、泗,通于河。淮海维扬州:……岛夷卉服,其篚织贝,其包橘、柚锡贡。均江海,通淮、泗。
《逸周书·王会解》引用《商书·伊尹朝献》 :伊殷受命,于是为四方令曰:“臣请正东,符娄、仇州、伊虑、沤深、十蛮、越沤,剪发文身,请令以鱼皮之鞞,乌鰂之酱,鲛鼥利剑为献。
《册府元龟》:夫东方曰夷,被发而文身

并不是说黄河流域没有的别的族群,而是这些文献能够说明,曾有一个剪发文身的族群集团在这个地区生活。西南诸多少数民族都认为,这些上古族群就是他们的祖先,因为与另一个族群集团发生军事冲突,而被迫向南迁徙。苗族有一些古歌描述上古迁徙过程,言之凿凿,是不能完全忽视的(《引路歌》等)。同样,彝族、纳西族这类族群,其文化元素也与上古中原有很显著的相似性。说明迁徙传说不能一概否认,且语言分布、父系基因分布也是强有力的证据。


二、九夷南迁

文献上清晰记载了上述族群集团与五帝集团的矛盾。按照《史记·五帝本纪》和《尚书》,黄帝及其继承人颛顼、高辛氏、尧帝、舜帝、禹帝累计6次讨伐九黎/九夷,将其从黄河下游一路经江淮、荆襄、两湖,追赶到西南山区。其中,尧帝、舜帝还将一部分三苗迁徙到西北的三危之地(可能是敦煌以西),成为后世羌人的祖先。这些记载很清楚的说明了九黎族群集团的南迁路线,说明西南民族的传说还是有根据的。但这里必须指出:按照郑玄大师的注释,苗民与九黎可能不是一回事,苗民应是九黎在少昊时期的统治者。

《史记·五帝本纪》: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於是舜归而言於帝,请流共工於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於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於三危,以变西戎;……
郑玄注吕刑:苗民,谓九黎之君也。九黎之君,于少昊氏衰,而弃善道,上效蚩尤重刑。必变九黎言苗民者:有苗九黎之后,颛顼代少昊,诛九黎,分流其子孙
,为居于西裔者三苗。至高辛之衰,又复九黎之恶。尧兴,又诛之。尧末,又在朝。舜时,又窜之。后王深恶此族三生凶恶,故著其氏而谓之民。民者冥也,言未见仁道。

《尚书·大禹谟》:帝曰:“咨,禹!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禹乃会群后,誓于师曰;……三旬,苗民逆命。……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


三、三星堆

这些南迁的九黎族群,曾在中原生活很久,因此共享了一些文化观念和符号,这可以从彝族、纳西族的阴阳观念、象形文字等看出一些痕迹。但他们是否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呢?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五帝时期的中原还不一定进入青铜时代,即便有一点痕迹,例如“蚩尤以金作兵”(世本),也没有实物,最乐观的说法,无非是进入了铜石并用时代。而三星堆遗址有很明显的突变性,从石器时代忽然进入高度成熟的青铜时代。


真正给三星堆带来高级青铜冶炼技术的,更可能是夏人遗民,他们在汉中的宗亲之邦褒氏,在江汉地区的诸侯季连氏、彭氏等,才更可能掌握先进的冶金技术,也更可能进入巴蜀地区。在与殷商的对抗中,他们深入蜀地,建立一个大后方,是完全有可能的,这里不仅资源丰富(有色金属矿),也有优越的地缘战略位置。这些夏人遗民与古蜀人等本地居民相互融合,加上一些南亚上来的域外技术和文化元素,才造就了三星堆的辉煌。


最后,彝族为什么会认为三星堆跟他们有关?很可能是因为九黎南迁与夏人入蜀,在历史记忆上发生了重叠。而实际上,这两次播迁时间差了三四百年,且族群也完全不同。原来的驱逐者,变成了被驱逐者,只有这点相似而已。(完)


历史咖啡


有人说三星堆是彝族创造的文明,你怎么看,有什么依据? 我国于上个世纪以来在四川成都地区发现了古蜀文明的残留地址,从里面发掘出了许多精美的青铜器物,其繁荣程度甚至超过了当时中原地区的夏朝,一度被中外考古学家认为是一个独立于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外的神秘国度,但是最近却一直有人说三星堆是彝族创造的文明?对此,我们应该怎么来看待呢?



首先我们先说介绍的是三星堆文明的历史与起源,三星堆文明位与成都平原地区,它的历史甚至最远可以追溯到4800年前。其繁荣程度与先进的技术凭良心说已经超过了我们的夏朝,以至于被一些外国学家说成是中华文明的起源。

当时被很多年岁比较大的疑古学家给否定了,但是到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实施以后,夏朝文明出土器物实在是太少,无法让国际上认可夏朝的存在,恰巧这个时候三星堆文明横空出世。便在我们国内出现了一种这样的说法:我们拥有五千年文明不是因为拥有炎黄二帝,而是因为我们拥有三星堆。

所以说三星堆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代表了,可是三星堆文明的非汉性质或者说非华夏性质一度让人们争论不止。有些人说它是西亚人东迁所创造的,有人说它是印度文明的衍生文化,我只能说绝不可能。

至于说是现代彝族所创造的那也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从历=历史的发展来看,彝族这个民族所创造的文化与价值实在是太低下了。不说古代怎么样,就从现在来看,到新中国解放的时候,彝族都还是处于一个原始社会时期,很多人都是使用石器进行耕种和打猎。到中国解放军进去解放时候都已经惊呆了,具体是个什么情况呢,解放军到云南的时候,因为和彝族等少数民族语言不同,采用了传统中国的做法:重九译。就是说古代朝廷以汉族为首,要和少数民族打交道的时候,语音的翻译难度就是通过翻译的过程,重九译就是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语言文化交流要通过九种语音交替才能明白,这种程度已经是古代最蛮荒的时代了,而到了现代社会解放中国的时代竟然还会有这种事情,所以可以看出来彝族是多么的落后了。


而三星堆文明在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非常先进,不仅超过了同时期的夏朝青铜文化,就连后世的殷周青铜文化都不能追上古蜀文明的脚步,如果我们把三星堆这一个超过同时代千年的文明和一个石器文明所比,那真的是让后人贻笑大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