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写实绘画的重新流行是否说明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共同低潮期?

WdLsp_缈


有关绘画艺术的话题,人们难免会去讨论油画,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油画艺术和人们的生活太接近了啊,都说油画是色彩的艺术,而人们所生活的世界也是色彩的世界,问题来了:超写实绘画的重新流行是否说明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共同低潮期?



超写实绘画的重新流行,说明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共同低潮期

很大部分人都会以为超写实主义风格油画诞生于当代,也就是这近四五十年的时间,而且很多人都会认为在国内的画家中,冷军是超写实主义油画的领军人物,其实,在几百年前,超写实主义风格就诞生了,比如,17世纪荷兰伟大画家伦勃朗创作出的“伦勃朗式用光”,那一刻,超写实主义就诞生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道理也很简单了,因为现在的摄影艺术采用的就是“伦勃朗式用光”,而超写实主义油画又和摄影艺术的照片几乎相同,所以说伦勃朗时代就是超写实主义风格油画的诞生时代,只不过那时候受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也就没人称伦勃朗的画风为超写实,

然而,到了现在,超写实又重现在人们的眼前,却成为了当代油画艺术的潮流,这看起来并不是油画艺术的进步,这叫“

旧事重提”,并没有什么新鲜感,充其量也就是17世纪的伦勃朗风格,在现在重新流行起来,可以说,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无法引起人们的想象力,

而且,又由于现在的超写实主义油画的表象和摄影照片几乎一模一样,所以人们就会认为既然都有如此高超的摄影技术了,为何还要这耗费时间和精力的超写实主义油画呢?这是很难以让人所理解的啊,既然是画,就要有画的模样,不该搞得和摄影照片一样,



诗夜城主


先举个例子,曾经在中国1980年代流行的大喇叭裤,前几年也一度成了中国服饰的时尚。

再举个例子,金公子的发型一度被认为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史文物,但现在你在街头随处都可以看到类似三公子的那种两边铲平,中间往后梳成大背头的发型,这种出现在历史照片中的发型已然成为了当今的时髦。


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缺乏或者丧失了想象力和理解力,而是艺术有着天然的、轮回的规律。

正是艺术的轮回,让经典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得到了传承,并定格为永恒。

这里还是要说道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其最好的理由就是向古典致敬,向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艺术致敬,结果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灿烂辉煌的文艺复兴。

一些艺术形式都是传承有序,是在复古与创新中创造了新的艺术历史。

那么,超写实作为一种在1960到1970年代,被美国一批超写实艺术家玩到极致,或者说玩坏了的艺术形式,在今天竟然得到了不少中外绘画艺术家的追捧,这样的结果我们大可不必惊讶,这也是艺术的自身运行规律。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历史中轮回的不仅仅有经典,也有正在塑造的经典和被历史淘汰的形式。

这里,我们尚不能断然定论超写实绘画未来能不能成为艺术史上的经典,但起码现在还不能确定他就是被历史淘汰的艺术形式。


事实上,我们不仅可以将超写实绘画当成现代人对对古典艺术怀旧,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超写实绘画的形式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的确,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抽象主义,象征主义等等,那些带着哲学思考的艺术形式对现代人来说,可能成了某种思维的负担。

对现代人来说,也许一张清新自然的超写实主义,更能让观者情绪送出和心情愉悦。

黑格尔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超写实绘画艺术的存在也有他存在的合理的基础。

对艺术而言,不论是超写实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或者其他,它们应该都有各自的地位,满足不同群体的艺术需要,而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这也是艺术所应该具备的一种特性。


名师巨典


兴盛于1960年代的超写实绘画,美国人克洛斯将他做到了某种程度上的极致。

在克洛斯时代,已经将作品中的人像描绘的纤毫毕现,比照片还逼真,人物的皮肤、毛发、眼睛、瞳孔等被描绘的栩栩如生,富于质感。

与此同时,同时期的超写实画家们发现,超写实绘最大的陷阱就是将人物描绘的真得像假的那样,在着重于表现生理细节的同时,丧失了人物形象的生气和灵魂,他们终究没有逃过将超写实绘画走到穷途末路的那一天


克洛斯作品


数十年后的今天,超写实绘画再度流行。

以冷军为代表,他的部分作品被个别画廊当成时代的“潮流作品”予以炒作,结果炒作的画廊崩盘了,当年号称卖了6000万的作品也只能束之高阁,蒙尘以待。

但从冷军的超写实作品开始,示范效应经过媒体的宣传也起了作用,超写实绘画成了不少美院学生的毕业作品,市场上也悄然兴起了超写实绘画的行情。


罗中立的《父亲》深受超写实影响


这样的结果无非说明了两点:超写实绘画的技巧并不难掌握和消费群体对这种绘画形式的认可。

从艺术领域来说,我们并不是处在一个想象力和理解力的的低潮期,相反我们的艺术想象力已经一路狂奔到没有边界——将粪便做成罐头当成艺术品,就能卖到几十万美金的今天,从创作者和收藏者的角度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时代是艺术最好的时代,也是艺术最为癫狂的时代。




与别的行当不同,伟大的艺术是需要天才来填补空缺的。

各种艺术形式已经被翻来覆去地倒腾了几个轮回,艺术的创新似乎碰到了天花板的窘况。

今天的艺术已经走到了多元、喧嚣的十字路口,艺术上的百花齐放和炒旧饭的伪大师们轮番上阵,艺术上的一点半点的突破都是弥足珍贵的创新,都可以成为一代真正的大师,就这一点要求,我们也很难看到。


布谷公社


我个人觉得并非如此。只能说是一个发展阶段的必然性。从绘画诞生开始写实与意象在不同历史时期交替出现。西方自文艺复兴开始,写实主义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直到十八世纪浪漫主义,写实开始渐渐式微。十九世纪的印象派道二十世纪前期的抽象绘画,完全打破了写实主义,更为重视个人表达。波洛克,波谱,达达等艺术潮流离写实主义越来越远。当代艺术更是强调思想意识的体现。

而在中国也是一样。自魏晋开始到两宋,完成了古典中国写实主义,因此宋人花鸟地位不可动摇。到了元明以后,尤其清朝,多是文人墨客为主流,呈现出写意的主流,写实早已不受重视。但是民国时期,徐悲鸿等大师又从西方借鉴写实主义,从新提倡写实。新中国以后百家争鸣,与西方交流密切,因此中国那个国当代艺术也是表现主义居多。现在超级写实主义的回顾,恰好是又一个阶段的开始。而且,表现主义多年以来,使得审美疲惫,超级写实主义恰好给人们带来另一种感官体验,因此受人追捧。就等于吃饭不可能总是天天吃一样的,总要换个口味试试,一样的道理。


無用堂主柏川


艺术的想象力,对于创作者来讲至关重要,有丰富想象力的画家,能够创作出不一样的绘画艺术作品,勾起欣赏者无尽的遐想。

艺术的理解力,主要针对艺术欣赏者,欣赏艺术的人要有基本的艺术素养和基础的艺术知识,面对任何绘画艺术作品,都能体验出艺术传递的气息,感知美的愉悦。


超级写实绘画,也只是近些年成为国内的热门绘画,国外早已司空见惯。艺术的流行,是艺术欣赏的风向标,一段时间流行什么样的艺术,和欣赏者息息相关。

有一句话,观众喜欢什么,画家创作什么。超级写实绘画带来的逼真效果,比照片还照片的效果,深深震撼了观众,观众喜欢,带来无尽的想象空间,自然就会理解。


陈庄水墨画家


超写实是对—-的反叛,

现代绘画的通病是,

画技高超

画意平乏。

于是来了个超写实,

不是比画技吗?

我画的比照片还要真,

画技无比高超,

达到画技的顶峰,

让人惊叹,

让那些只会炫画技,

毫无画意的作品

相形见绌哑口无言。

现代绘画基本大同小异,

五十步和五十一步的差别,

大家比的就是画技。

超写实终结了这种比赛,

逼着画师们另辟蹊径。

超写实的出现是一个好事。

打了很多喜欢炫技画师的脸。

超写实创造了一个无人可以超越的记录,

画家面临着或下岗

或变法的问题。



我说你听你说我听


超写实绘画重新流行,这是当代人们对绘画艺术享受的审美需要,每个时代的人们在欣赏超写实绘画的中,都经历了对艺术的想象力及艺术的理解能力的过程,而达到了对艺术欣赏的审美效果,不存在高潮和低潮。



一、超写实主义绘画,因逼真性很强犹如照片的真实性,通俗易懂,雅俗共赏,适应了不同人们对超写实绘画的想象力及理解力的欣赏要求,符合不同人们对艺术享受的审美需要。



二、超写实绘画的逼真,犹如真实的照片,再现了人物形象的精神面貌。体现出画家超强技法的功底,手法细腻、构图比例、色彩搭配恰到好处,使人物形象炯炯有神地放光彩,达到了艺术想象力的审美理想。



三、超写实绘画的逼真是追求人物形象的传神、细微、质感、犹如摄影作品活灵活现,给人们的视觉造成感觉真实的摄影图片,达到了审美的艺术效果。超写实绘画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它的艺术魅力的无限性,使人们的审美视觉感悟到心灵的艺术之美。


黄智637


艺术创作离不开想象力,而观众的欣赏考验的是理解力。

超写实绘画最大的特点就是逼真,大家看起来就很简单,没有任何理解上的障碍,人物、景物、动物一目了然,在情感的表达上也是直抒胸臆,不会去绕弯子。因此超写实作品的受众群体多,人群分布广,简单明了是它最大的优势!

人性的本质是最容易接受简单的事物,这种简单往往是最生理层面的。

记得之前看过马东的采访,说到关于大众娱乐,大意就是大众娱乐从古到今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变的只是形式,人们还是喜欢品尝美食、欣赏美景、结交美人。只不过随着生产力发展,现在比以前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元化了!

绘画也是大众娱乐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那个没有声光电的年代,绘画几乎就是传播美的唯一途径,就连皇帝选妃也要靠画师的功夫,后宫三千佳丽的命运就拿捏在画师手里。只是受限于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没有办法做到那么的逼真。

绘画起源唯一的作用就是记录,那么画的像便是最高标准,只是后来科技发展绘画的记录功能被光影取代,但并不代表画的逼真就没有意义 ,更不能说明超写实画的流行是想象力和理解力匮乏导致的,这之间是不存在因果关系的!


金小主说电影


工业革命后照相机发明,巴比松写实派画家纷纷去巴黎开照相馆维持生计去了。同时代,印象派问世。西方绘画从现象的具象追求,逐步转入表现,最终到达了抽象。它已经走完了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全过程,而后,在这过程中,巡迴往复,不断升华。

较西方绘画追求光、空、色的互相关系,中国画家则独辟蹊径。中国画从本象开始,发展到以意作画,并不断深入与加强,直到大写意阶段,才出现裹足不前之忧。可以说,尽管开始是捷足先登的,但它至今还没有走完自身应该走的路。

写实油画的“写实”是写实画的表象,语言的高度才是写实油画的实际评判标准。“写实”并非指无限接近真实的自然,而是画家承认自然的伟大,以自然作为自己艺术实践的依托而产生的结果。如果真要跟照片一模一样的,照相机可以完成的,是工业的进步。画家用笔绘画是借用写实绘画的语言来反应画家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力求通过“景物”的真实描述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中国画发展到大写意便停滞不前了。康有为早在1917年指出:“盖中国画学之衰,至今为极矣。”徐悲鸿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的观念。中国画并不企图单纯的细节上的精确,苏东坡说过:“论画与形似,见与儿童邻。”除了逼真的超写实以外,艺术家提供给我们的是景物精神气韵的传达,以唤起观赏者情绪上的共鸣,这才是艺术创作者的最高目的和最高理想。





陳星席


应该谈不上,就算只从逻辑上说也不能就说明这种状况,按照这种逻辑,世界上的绘画形式就两种,想象力理解力高潮就期就流行抽象写意,就没有那么多绘画的流派和种类了,如果说超写实绘画的重新流行非要说明点什么,只能是说明艺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首先说就是超写实也并不是不需要想象力理解力,写实也分程度也有很多种类,

1 照相写实【彩色照相机普及以后发展起来的,没有笔触不说的话大众以为就是照片】

2普通写实【没那么扣细节但颜色和造型还是遵循物象视觉规律】

3主观写实【虽然也遵循物象色彩和造型规律但画面主观因素很多,一些颜色和造型有强烈的主观想法】----即印象派


再者就算超写实不同的画家的作品也会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更何况优秀的照相写实作品, 也基本是在表达画面内容的意向或联想,它的价值并不是逼真。


另外对于流行的定义和认识,怎样才算流行,流行是占多少比例,还是某一位作者某一幅作品受到更多关注,至少超写实在中国并不是主流,而照相写实在任何国家都不是主流绘画艺术,如何就代表了整个绘画群体的想象力理解力?

就算现在中国最火的最有代表性的冷军,也经常会画一些中国写意水墨画,冷军的水墨画有虎、狮、虾、蟹、竹等题材,冷军笔下的国画作品大写意,悠闲自在,拟人化而煽情;毋须点睛,威仪自生,纵妙趣且天成,既吸收传统绘画之精髓,又融入自身的绘画语言及性情。

甚至有某协会领导称:冷军成名于油画,但我乐观地估计,他的国画将会成为他艺术生命中的第二座高峰,并且可以预见,他会像徐悲鸿那样,始于油画,但国画后来者居上,深得国人的喜爱。

至于是不是一种预言不去评判,这只是说明绘画艺术的一种特点,绘画是内心的表达,情感的表达,搞艺术要有感情,艺术是诞生于感情的。比如,对你有感情,就用各种办法,用眼神、用语言、用耳朵等等交流。

画一个东西,不是画这个东西本身,而是要通过这个东西把想法、感受告诉观众,观众看了就有新的感受。

凡高画的向日葵,不是画向日葵的肖像,而是把各种各样不同性格的向日葵组合在一起,那是一种感情,不是向日葵本身。所以,艺术就是一种感受。至少不能因为表达方式的不同,就说明是想象力理解力不行了。

如果说想象力理解力会影响表达方式,这到可以说符合一定的逻辑,因为不同的理解力想象力会有不同的审美,就像现在争论比较多的的另一个话题,中国画现在多写实少写意,甚至陈丹青有说,西方素描会毁了中国画。

这场争论冷军也有参与,是与陈丹青不同的观点,其实这也是艺术的一个特点,总会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分歧,也会有不同形式的表现,总会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就想象力理解力来说,个人也许会有高低潮的阶段,整体是不可能分的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