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七十七回,晴雯被赶出大观园后,瘦如枯柴,为何腕上“犹戴着四个银镯”?

萍风竹雨123


晴雯被王夫人雷嗔电怒的撵走,被当场扬言不许给她任何衣服,只穿着贴身衣物送回表哥多浑虫家,不久晴雯就一气死了。不过晴雯死前,曹雪芹着重描写了晴雯身上的三个细节,第一,晴雯与贾宝玉互换了贴身衣物;第二,晴雯咬断了两寸长的指甲给贾宝玉;第三,晴雯瘦弱的胳膊上带着四只银镯子。那么,曹雪芹如此描写有什么用意呢?下面聊聊。



(第七十七回)宝玉拉着他的手,只觉瘦如枯柴,腕上犹戴着四个银镯,因泣道:“且卸下这个来,等好了再戴上罢。”因与他卸下来,塞在枕下。又说:“可惜这两个指甲,好容易长了二寸长,这一病好了,又损好些。” 雯拭泪,就伸手取了剪刀,将左手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铰下;又伸手向被内将贴身穿着的一件旧红绫袄脱下,并指甲都与宝玉道:“这个你收了,以后就如见我一般。快把你的袄儿脱下来我穿。我将来在棺材内独自躺着,也就象还在怡红院的一样了。论理不该如此,只是担了虚名,我可也是无可如何了。”宝玉听说,忙宽衣换上,藏了指甲。

晴雯病中被撵,以她的性格势必不能久活。贾宝玉不顾规矩买通婆子去见晴雯,就是诀别之意。贾宝玉对晴雯,堪称知己。

晴雯病重羸羸待毙,神色容貌都不会好看。曹雪芹拒绝写晴雯蓬头垢面的“丑陋”样子,却通过贾宝玉握住晴雯手的枯瘦如柴之感,以及佩戴的四个银镯子与瘦弱的胳膊之间的对比,将晴雯死前的凄凉境况刻画出来。


晴雯生的美,颇有林黛玉风姿。虽不像薛宝钗那样丰腴,可十几岁的少女,纤秾有度,双臂一握若无骨,正是大美之姿。可“绣春囊”事件一出,王夫人将晴雯叫去一顿骂,扬言处置晴雯,晴雯已经知道自己大势已去,断然不能好。

那一年的中秋节。对别人是中秋佳节,对晴雯却仿佛置身地狱忧心如焚。好好一个少女,煎熬的骨瘦如柴,当初极美的皓腕上四个镯子,伶仃摇荡,反倒成了将死之人的可怜境况。贾宝玉让晴雯卸下镯子,也是不忍见佳人遭难之意。

晴雯被王夫人撵走,虽说什么不叫给她,背后袭人已经收拾了晴雯物品给她送去。晴雯死后,衣服首饰加之两三百金白便宜了多浑虫多姑娘夫妇。他们势必不会尽心替晴雯准备装裹衣物。如此,晴雯穿着贾宝玉的贴身衣物,成了晴雯生前为自己准备的最体面的装裹。


晴雯告诉贾宝玉光明正大对别人说晴雯穿了他的衣服,他也收藏了晴雯的衣服和指甲,是晴雯最后为自己出的一口气。自己洁身自好一生,最后“污”一回,是对那些污蔑她的人自身思想行为龌龊的最大反讽。

晴雯的衣物、镯子、两寸长的指甲,都代表了贾家往日富贵。这些东西最后的下场,贾宝玉也留不下,都只是记忆之物,正是“富贵荣华都做了土”。贾家抄家后,富贵繁华,亲情恩情都不复存在,《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红楼梦》是一梦,警醒的却是世俗庸庸碌碌的你我!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君笺雅侃红楼


第七十七回,自王熙凤带人夜里抄捡大观园后,隔几天王夫人又亲自带人来到怡红院。首当其 冲的是晴雯。可怜晴雯正在病中,前几天被王夫人无端叫过去训斥一顿,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如今被两个女人从炕上架起来,王夫人吩咐,只把她的贴身衣服撂出去,余者都留下,给好丫头穿。

从这个阵式看,晴雯只穿着贴身衣服被两个婆子架出大观园去的,两个腕上的四个银镯子自是日夜戴着,王夫人自是不曾留意她腕上的镯子,没有让人撸下来,再者王夫人恨的是晴雯狐媚子蛊惑宝玉,并不在意她腕上的镯子,所以晴雯才带出了大观园,并且一直带着。

贾宝玉知道晴雯这一出去一定没有活路,生命即将不久,遂买通老婆子到晴雯表哥处私自探望,也是去见晴走最后一面的意思。

到了晴雯处,但见晴雯睡在一领芦席上,晴雯病上加气,已经奄奄一息,咳嗽了一日正朦胧睡去。宝玉见状悲从中来,含泪伸手轻轻地拉她,悄声唤她两声。晴雯见是宝玉,一把死死攥住他的手,哽咽了半日,方说道:“我只道不得见你了!” 宝玉也只有哽咽之分。晴雯一日未喝半滴水,正口渴难耐,让宝玉给她倒茶。宝玉只得桌上去拿来一个 碗,有油膻之气,先拿些水洗了两次,又用自己的手帕擦试了,提起壶来斟了半碗,递给晴雯。晴雯如得了 甘露一般,就宝玉手里一气喝干。

宝玉看着,流泪问晴雯还有什么要说的?晴雯呜咽着说,自己也就是三五日的光景就该 走了。只是她死也不甘心,她虽长得比别人好些,但并没有和宝玉发生私情,也并没有勾引过宝玉,被王夫人咬定是 个‘狐狸精’,白担了虚名,到死也不甘心。看晴雯真有出气的份,宝玉如万箭攒心,便歪在席上,用手攥着她的手。

宝玉拉着她的手,只觉瘦如枯柴。腕上犹戴着四个银镯,因哭道:“除下来,等好了再戴上去罢。”晴雯把手缩回来,把手搁在口边,狠命一咬,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咬下,拉了宝玉的手,将指甲搁在 他手里。又挣扎着连揪带脱,在被窝内将贴身穿着的一件旧红绫小袄儿脱下, 递给宝玉,要宝玉把他的袄儿脱下来自己穿上,说她穿着宝玉的袄儿将来在棺材里也如在怡红院一样

宝玉去看晴雯,做了四样事:一是给将要死去的晴雯倒了半碗水,二是附身拉着的她的手,看到她腕上犹带着四个镯子,想帮她褪下来;三是收藏了晴雯的指甲;四是和晴雯互换了贴身小袄,给晴雯以最后的安慰。


宝玉拉着晴雯的手只觉瘦如枯柴,那四个银镯,在怡红院里随着晴雯的笑声,叮当作响,在她的腕间摇曳,曾经是那样的好看,好听,此时戴在骨瘦如柴的晴雯的腕上,只衬着她更加羸弱、可怜。

此时的晴雯,睡在破席上,多天水米不进,病痛将死,一定蓬头诟面,已非在怡红院那个口齿伶俐、颦笑娇悄、风流婉转的丫头,而一定是面目丑陋,甚至有些狰狞,但对于爱美的晴雯,作者喜爱的晴雯,作者在把环境的肮脏展示给读者的同时,还要把宝玉和晴雯美好而痛彻心肺的心情,通过状物描写展现出来,那就是宝玉俯下身子,并不嫌弃晴雯的病气,拉着她的手,在她耳边轻轻地低语,眼中所见的也不是她的邋遢,而是怜惜她更加的瘦弱,所以才想把四只镯子轻轻褪下,他是怕冰冷的镯子胳住了晴雯的手。


这也反映了怡红公子贾宝玉和冰清玉洁的晴雯的情谊。

晴雯说,你这一来,我也不白担了虚名了。

宁不悲乎!


我就是竹韵


《红楼梦》里晴雯临死前为什么手里还戴着四个银镯?

聪明伶俐的晴雯在抄检大观园被逐出贾府后病入膏肓,贾宝玉最后来看望时两人交换了小棉袄,并帮她取下手上的四个银镯子,让她能够好好的歇息。那么,到生命垂危的这个时候了她为什么还要戴着那四个银镯子呢?




1,有可能此时晴雯的意识已经不太清醒,对是否戴有四个银镯子已未可知,或者已不在意。因为在抄检大观园时就受到严重刺激,后又是王夫人叫去训话被恶骂了一顿,接着又被驱逐出来,整个过程还是在得病的情况下。像“病西施”、“狐狸精”这样的词,她确实接受不了,可以说整个人的心理防线已经崩溃。宝玉去看她时,基本处于昏迷状态。

2,哥嫂已经断绝了她和外界的联系,她没有求医求生的希望,因此也没有了取下银镯子换钱攒钱治病的必要。况且她临死前还有约三四百金之数。贾宝玉去看望时,她唯一的要求是要喝到一口水,然后交换棉袄和送给指甲。



3,也许这银镯子是贾宝玉平时所赠送,是她的心爱之物,她舍不得把它摘下来。贾宝玉安慰她说,你把它摘下来吧,等病好了再戴上去。等宝玉收了指甲,晴雯说,你快去吧,这里腌脏,你的身子要紧。可见晴雯临死对待贾宝玉没有怨恨之心,还是一片深情。自己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还不忘关心宝玉的身体。

4,晴雯也许是想把银镯子当陪葬品,就这样戴着它死去。这样它就同小棉袄一样,被带进棺材,作为陪葬品,能够时刻和贾宝玉在一起,实现她生前没有实现的愿望。此刻她挣扎着对宝玉说,怎么指定我就是个狐狸精,早知今日担了虚名,又何不当初,说到这里已经无力。晴雯原想着慢慢来,有的是时间,没想到已经再也不给她机会了,如果人生能重来一次,她绝不会放过。



可以说晴雯是举目无亲,即使有那样的哥嫂等于无,他们还巴不得最后再赚晴雯一点钱。那天夜里,晴雯直着脖子喊了一夜的娘,在挣扎中结束了自己不甘的一生。


读书工


古人佩戴手镯是很有讲究的,可以带一个,或者两个三个,很少佩戴4个,那为什么在《红楼梦》中晴雯要佩戴四个手镯呢?先点赞关注,请听以下分解:

一、美女带手镯,因为手镯是装饰品,为了美观漂亮而佩戴,如果是单数都佩戴在左手,寓意一帆风顺,双数左右手各一个,寓意一心一意,三个的话要全部带在左手寓意凤凰三点头,三星高照,那就是大家闺秀的带法,

而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直接写成四个,大概是寓意着“死”和“思”,一来是想借此表达晴雯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二来是来映射晴雯对宝二爷的相思之情。

二、晴雯可以随身带出去一些贴身物品,但是王夫人说了,别的贵重的衣物要就给好的丫鬟用,那么四个镯子也不是小数目,晴雯为什么可以带出去,只有一个条件,就是曹雪芹故意的,不然晴雯不可能带出去,古代人把丫鬟赶出去都是要搜身的,何况一帮老婆子,能放过?晴雯既然到了这种地步,也就只要这几个镯子是他最珍贵的东西,作者也就给了晴雯的一个死亡前的虚荣,古人死亡的时候大多佩戴手镯作为陪葬品,
既然侥幸带出来了,何况晴雯是何等的爱美,她自知此病将不久人世,那自然舍不得将这四个镯子去掉,给自己最后一点值钱的尊严。

三、晴雯虽然是下人,但是她有爱情的向往,就算别人把她说成啥,她总归是女人,爱一个人没有错,爱慕虚荣那个女的能够抵挡住诱惑,何况晴雯也是大美女,在她病的很严重的时候,穷困潦倒的时候,自己最心爱的人来看她,她自然会用最精神的面貌来面对,这四个镯子多少能给她一点自信的力量
,现代女人不约个会也要化妆半天,何况当时晴雯是生死离别,作者安排宝玉去看最后一面,晴雯剪断的两根指甲和贴身穿的红菱袄交给了宝玉,这说明了解铃还须系铃人,何况宝玉让晴雯放下手镯,病好了再带上,有一句古话说,玉不琢不成器,这贾宝玉和镯子联系到一起,恐怕就大有文章,《红楼梦》啊《红楼梦》真是怎么研究怎么说都有理,红学深如海,一入不见底。


黑白文章泽渊诗



红楼梦里,晴雯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丫鬟,“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虽然身为丫鬟,她却从未因此而自觉低人一等,甚至在怡红院里,她可以享受“副小姐”的待遇,能够留两寸长的指甲。

但“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心性高洁,洁身自好的晴雯,无形中得罪了很多人,又因为生的比别人都好,最终被王夫人赶了出去,还要求除了替身衣物,其他什么都不能带走。

然而晴雯临死的时候,腕上仍旧戴着四个银手镯,宝玉去看她时刻意写到这个细节。曹公为什么这么写呢?

第一、银手镯乃贴身之物。晴雯被逐非常突然,抄检大观园之时,晴雯就已经病重,四五日水米不沾牙。王夫人一声令下,无人敢阻挡,而且王夫人对待晴雯非常残酷:除了贴身的衣物,好衣服都不许她带走,还特别叮嘱了,留下给好丫头穿。

执行者多是些婆子们,自然没有怜悯之心,蓬头垢面,奄奄一息的晴雯就这样被撵出怡红院。那银手镯自然是那时戴着在手上的,属于她的贴身衣物,常年戴着的,自然不会被褪掉。


第二、衬托晴雯形销骨立。宝玉探晴雯,已是永别。其场景凄凉悲苦,作者着意突出晴雯的惨状,写“宝玉拉着他的手,只觉瘦如枯柴”。这是一个将死之人的形状,手臂已干枯如柴,腕上的银镯更衬托出晴雯手臂的枯瘦。

杜甫曾在《月夜》中写妻子“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想晴雯作为贾府丫鬟里模样最美的一个,那手臂当初也该是如宝钗一般的晶莹丰润吧?可是因为病中受冤屈,行将死去,那枯瘦的手臂已不胜四个银手镯之重。所以宝玉不忍,将手镯收起,说等病好了再戴。

可是我们都知道,晴雯的病是好不了的了。她没有亲爹热娘,姑舅哥哥只顾喝酒,嫂子多姑娘更不会管她的死活,四个银手镯,加重了悲剧意味。

第三、象征晴雯昔日身份。晴雯是怡红院受宠的丫鬟,她死后留下了四五百金的遗产。可见生前除了月钱,还有不少赏赐。这四只银手镯,虽然比不得平儿那镶了大珠子的黄金制的虾须镯珍贵,但是在她所处的丫鬟等级里,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吧?

想想晴雯曾经在怡红院里肆无忌惮的骂小丫头子们的情景,那四只银镯是否也曾经发出过清脆的欢快的撞击声?那时的晴雯可曾记得,其实自己也不过是个丫鬟,本质上并不比那些小丫头高贵?她只不服袭人被王夫人另眼相待,却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虽然她是近侍,不做粗活,有带着银手镯听着环佩叮当的资本,可是终究抵不过王夫人一句话。那四个银镯成为了她在怡红院生活的终结。宝玉对袭人说,晴雯自幼“娇生惯养”,所言不虚。

袭人家去给母亲送殡,晴雯都不肯动身服侍宝玉,麝月曾说,“今儿你也别装小姐了”,晴雯犹自说,“我等你们都去了再动不晚”。

今非昔比,只有这四个手镯提醒着晴雯,曾经的繁华确确实实出现过,并不是一场梦。

第四、体现晴雯爱美之心。晴雯貌美,平时又爱打扮。银手镯是旧时女子喜爱的一种首饰。晴雯第一次见王夫人,已是病中并没盛装的情况下,以为无碍,谁知王夫人见了便觉大有“春睡捧心之遗风”,仍是将晴雯一顿臭骂。

虽然脂砚斋评,“天生美人,原不在妆饰”,但是还是从侧面写出了晴雯的装扮与众不同。四个银手镯,写出了晴雯的女儿情态。


少读红楼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晴雯的判词。

说的是晴雯从不肯低三下四奉迎讨好主子,没有阿谀谄媚的奴才相。不像袭人,觉得自己一副主人像,却各处讨好主子。

晴雯病入膏肓,手上却带着四个银镯子,曹雪芹这么写是别有苦心的。晴雯在贾府虽然丫鬟,但是却可以留着两寸长的指甲,说明晴雯平时是不做粗活的。晴雯本身老太太放在宝玉身边,想要以后做为宝玉姨娘的人儿,自然过得也是比贾府小姐差不了多少的生活。

当初晴雯在院子里肆无忌惮的骂小丫头们的情景,那四只手镯是否也曾经发出过清脆欢快的撞击声。但是晴雯却忘记了自己本身也只是丫鬟,她只是不服袭人被王夫人另眼相待,却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这四个银镯子也是晴雯的贴身之物,当初被逐出大观园时,王夫人下令:除贴身衣物外,好衣服不许带走。当时晴雯蓬头垢面的就被赶出怡红院,那银手镯自己也是那时带在手上的。属于她的贴身衣物,常年戴着,自然也没有被褪掉。

其实晴雯最大的错误就是不应该把自己真当成主子,最大的不应该,是不应该看不惯袭人,毕竟袭人才是王夫人给宝玉准备的姨娘。




叮当趣事


晴雯平日里,穿着打扮是非常出挑的。王熙凤都承认,晴雯是丫头里最标致的。

晴雯被赶出大观园,命悬一线,可是她的手腕上依然带着四个银镯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有三个。



第一,晴雯即使离开大观园,即使生命垂危,可是爱美的心,依然没有变。

晴雯爱美,王夫人说她像病西施。晴雯即使病了,也要美美哒。晴雯躺在土炕上,她的铺盖都是好的,也是干净的。晴雯的穿着打扮与周围环境有着巨大的反差,这样鲜明对比,更突出了宝玉的话。

她这一下去,就如同一盆才抽出嫩箭来的兰花送到猪窝里去一般。

晴雯就是被送到猪窝里的娇嫩兰花,即使落魄,依然带着四个镯子,依然保持高傲的本性。她感到冤屈,但是她不求饶,只表示不服。



第二,晴雯是一个要强的姑娘,她不愿意向任何人示弱,即使病入膏肓,她仍然不会让自己显得可怜。

病人大都是蓬头垢面,不戴任何首饰。那些首饰都是累赘,影响休息。都说落架的凤凰不如鸡,然而,晴雯就是卓尔不群,腕上犹戴着四个银镯。

宝玉应该回怡红院了,可是宝玉知道这一别可能就是永诀,晴雯说了,她不过还剩三五日活头。

晴雯知宝玉难行,遂用被蒙头,总不理他,宝玉方出来。

晴雯与宝玉诀别,也没有哀哀哭泣,而是硬起心肠,用被蒙住头,不理宝玉,宝玉才依依不舍的走了。



第三,突出晴雯病入膏肓,瘦骨伶仃。

晴雯是一个热情似火的姑娘,活力四射。她的手腕不如宝钗丰满,也是珠圆玉润的。可是当宝玉拉着她的手,却发现手腕瘦如枯柴,腕上的银镯显得硕大,空旷,带在手腕上晃晃当当的。晴雯手腕骨瘦如柴,整个人也是瘦骨伶仃。晴雯身染重病,又没有亲爷热娘照顾。她只有一个醉泥鳅姑舅哥哥,一个游戏人生的嫂子。晴雯的生命在一天天消耗。

在一个夜里,晴雯叫了一宿娘后撒手人寰,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那四个被宝玉卸下来,塞在枕下的银镯子,自然再也没带到晴雯的手腕上……

宝玉对晴雯说:“等好了再戴上罢。”这句话今生今世都无法实现了!


润杨阆苑


巜红楼梦》中第七十七回,晴雯被赶出大观园后,瘦如枯柴,为何腕上犹戴四个银镯?面对这个问题相当有压力感的回答,面对高手云集的答案,本宝宝决定往前冲。因为毎个人的见解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文化修养各不同,对事务的认知度也不同,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请海涵。那么本宝宝就说说自己的拙见:



1.我们先谈谈晴雯这个人:晴雯,贾宝玉房里的四个大丫鬟之一,虽是丫鬟,但在宝玉房里过得千金小姐的生活。她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她就立起两只眼睛来骂人,妖妖调调。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林黛玉。她钗軃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你们说晴雯美不美,用现在的话说,属于高富帅的晚餐。



2.晴雯是一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虽然身为丫鬟,她却从未因此而自觉低人一等,甚至在怡红院里,她可以能够留两寸长的指甲。由于她的过于放纵,倒至被王夫人赶出来。



聪明伶俐的晴雯在抄检大观园被逐出贾府后病入膏肓,贾宝玉最后来看望时两人交换了小棉袄,并帮她取下手上的四个银镯子,让她能够好好的歇息。那么,到生命垂危的这个时候了她为什么还要戴着那四个银镯子呢?




1.镯子是她心中最珍贵的礼物,轻易不能卸下,若不是宝玉这么说,她大概再也不会卸下。这于她而言,绝不是钱的问题。晴雯死后,留下的财物合起来有四五百金,绝不止这几个银镯子的钱。可是,她在临终仍旧没有将其卸下,可能正是基于对宝玉的情感。



2.”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晴雯模样最好,为主子生育的子女就漂亮;针线最好,主子穿戴的就有品质有面子;言谈爽利,这可是代表着国公府侍妾这个层面的素质,也彰显着主人的品味。



3.手镯也许代表宝玉的真情信物,晴雯与宝玉诀别,也没有哀哀哭泣,而是硬起心肠,用被蒙住头,不理宝玉,宝玉才依依不舍的走了。昨天我们在一起的情景原来真的发生过,今天,我们就要永诀,晴雯的心里恐怕也是痛不欲生。



4.晴雯的生命在一天天消耗,身体一天天消瘦,手镯的空旷更能体现晴雯的瘦弱。同时也是身份的象征,四只银镯,恰如其分的佐证了晴雯的地位和身份,在丫鬟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晴雯被主人驱逐,以晴雯的刚烈性情,加上表哥家里的实际情况,出来不过是等死,多日没有吃东西的晴雯,自然枯柴般的干瘦。四只镯子看上去倒像是蛮大的负担,所以,宝玉不忍,给她卸下。这一幕,让多少有情的人们虐心。晴雯的一生是悲剧性的一生,她的身世可怜,临死也是含恨而亡。


翡翠妞儿信玉堂堂主


《红楼梦》第七十七回,晴雯被赶出去后宝玉去看晴雯,原文是这样写的:

宝玉拉着她的手,只觉得瘦如枯柴,腕上犹戴着四个银镯,因泣道:“且卸下这个来,等好了再戴上罢。”因与他卸下,塞在枕下。

为何这样写?我想有几方面的表达:

一、突出显示了晴雯当时的状况。

枯瘦如柴。通常一个人的瘦,是不容易表达的,尤其是当时晴雯是病得很重,躺在床上的。你如何来表现她的瘦?镯子在手腕上晃荡,镯子没有变,手臂却已经细到没有肉了,足见当时晴雯已经病到了何种程度。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手臂原该是水润润的,只有病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才会让手镯在臂上呈现出晃荡的样子。

二、再给宝玉一个关心她的表示。

宝玉心疼晴雯,却又无可奈何,那么这样的细节,是体现出宝玉的痛心的:连躺要那儿手上戴个镯子都觉得是累赘,有碍晴雯的身体健康,还是卸下的好。可见宝玉的细心和贴心。然而,这份细心和贴心却救不了晴雯,这就更让人心疼。

三、镯子或许当年就是宝玉曾经相赠的礼物。

晴雯病得那么重,这又冷又硬的银镯子还戴在手上干什么,看着似乎都硌着荒。或许,这些镯子当初都是宝玉送给她的吧。所以,在晴雯那儿,镯子是她心中最珍贵的礼物,轻易不能卸下,若不是宝玉这么说,她大概再也不会卸下。这于她而言,绝不是钱的问题。晴雯死后,留下的财物合起来有四五百金,绝不止这几个银镯子的钱。可是,她在临终仍旧没有将其卸下,可能正是基于对宝玉的情感。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苏小妮


晴雯被赶出大观园之后,病得骨瘦如柴。腕上犹戴着四个银镯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1,说明晴雯被赶出大观园之后,根本无人照料和过问。她在离开大观园时身上的衣物、饰物是什么状况,到了宝玉偷偷去看望她时,还是什么状况。既无人问,也没人管。

2,过去医疗条件差,小孩子很难养活。人们讲迷信,给孩子们戴足镯和手镯。意思是人们拴套住了,阎王派来的小鬼就抓不走了。足镯多为爷爷奶奶送,手镯多由姥爷姥姥送。多数材料为银质。一般戴到过了十三岁生日,才由父母摘下保存。晴雯不摘手镯,这些东西对她是有非凡的纪念意义的——《红楼梦》中说她自小父母双亡,是赖大家买来的小丫鬟。小时候跟着赖大母亲去拜访贾母,贾母看她生得齐整,从赖大母亲那儿要来的。说不定这几个手镯是她父母留给她的唯有的纪念物。怎么肯轻易摘下来呢?病中思亲,亲人不见,唯有手镯寄托情思。让人读来,不禁沧然涕下。

3,用四个银镯子衬托岀晴雯的孤苦无依。病中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后,卧病在床,无人照料。病得连想喝口水都挪不动身子,可见病情之重。宝玉来了,晴雯喝茶的状态,使人感到她叫天不应、呼地不灵的悲惨——不说她从大观园里带岀来的钱物用不上,就连手上的四个镯子都换不来一口水喝!无人问津、仼其生死的悲惨境况无法直视。书中说到晴雯死时,直着脖子喊了一夜的娘,就是她最后临死前的生存状态:喊了一夜,无人理睬,最后活活饿死、渴死、病死了。她死于对人世的绝望,对亲情的渴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