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清虚观的张道士,对王熙凤掌掴自己的小徒儿这件事,是怎么诅咒王熙凤的?

屏山品红楼


我觉得题主的说法略有些不妥。张道士在《红楼梦》中就是一个对权贵阿谀奉承,对穷人冷漠以待的恶人,怎么可能会为了一个小道士而诅咒“琏二奶奶”呢?

一、张道士身份尊贵

书中是这样描写的,“将至观前,只听钟鸣敲响。早有张法官执笏披衣,带领众道士在路旁请安。”看到这里我们一定会很纳闷,道观里怎么会冒出来一个“法官”。这个“法官”不是现代意义的法官,而是道观里面的观主。

不仅如此,后文提到贾宝玉称张道士为“张爷爷”。为什么贾宝玉这个贾府的宝二爷要称一个道士为“爷爷”呢?

因为这个张法官曾是贾母的丈夫荣国公的替身。

大家也许不太懂什么叫“替身”,我们为什么猜测妙玉是一位公主?就是因为《红楼梦》里提到妙玉有很多替身。还有人推测秦可卿就是妙玉的替身之一,从小养在官宦之家,长大后直接嫁入豪门。

张道士既是道观的观主,又是皇上钦赐的臣子,还曾经是荣国公的替身,可见其身份的尊贵。在这尊贵背后,有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龌蹉呢?

二、小道士身份的卑贱

曹公在描写小道士时用贾府的气派来对比出小道士的可怜,巧妙地告诉我们福气不是求来的,而是只有人时刻保持善良,才能一直有好福气。

“可巧有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儿,拿着剪筒,照管各处的蜡花,正欲得便瞧瞧出去,不想一头撞在凤姐儿怀里。凤姐便一扬手,照脸一下,把那小孩子打了一个筋斗,骂道:”野牛肏的,朝那里跑!”那小道士也不顾拾烛剪,爬起来往外还要跑。正值宝钗等下车,众婆娘媳妇正尾随的风雨不透,但见一个小道士滚了出来,都喝声叫”拿,拿,拿!打,打,打!”

凤姐用的力气很大,一巴掌就把小道士给打了一个跟斗,骂得也重。其他丫鬟婆子也丝毫没有怜悯之心,围着小道士,喊:抓住他!打他!

这种时候只有贾母一个人站出来了。

贾母听了忙问道:“是怎么了?”贾珍忙出来问。

凤姐儿上去就搀住贾母,回说:”一个小道士儿,剪灯花的,没躲出去,这会子混钻呢。”

贾母听说,忙道:”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唬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惯了,那里见的这个势派。可怜见的,倘或一时唬着了他,他老子娘岂不疼的慌?”

从这样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家族之所以能够享受三代的荣华富贵,就是因为有贾母的慈悲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章的标题“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曹公大概想说的是,富贵绝不是祈福祈来的,而是要时刻怀着慈悲之心,这样才能守得住福气。

张道士和小道士的身份都已经解释清楚了,后面就开始解释张道士为何不会为小道士出头。

张道士见到贾母后,就开始不动声色地讨贾母欢心。他先是说贾母的气色越来越好,接着又夸宝玉像极了当年的荣国公,然后又说自己的徒弟们想看宝玉那块传说中的“通灵宝玉”。

说是想看宝玉的玉,其实是想借着这个由头向宝玉送礼。

贾母听完张道士的请求,就说:“既这么着,你老天拔地的跑什么,就带他去瞧了,叫他进来,岂不省事?”

可是张道士却说:“老太太不知道,看着小道是八十多岁的人,托老太太的福倒也健壮。二则外面的人多,气味难闻,况是暑热天,哥儿受不惯,倘或哥儿受了腌臜气味,倒值多了。”

张道士觉得宝玉是金枝玉叶自己手下的道士都腌臜难闻,根本不配和宝玉见面。

贾母听说,便命宝玉摘下通灵玉来放在盘内。那张道士兢兢业业的用蟒袱子垫着,捧了出去。

请大家注意“兢兢业业”这个词,这个词说明了在张道士眼里,贾母和宝玉都是养活自己道观的“金主”,而自己手下的道士不过是一群腌臜难闻的男人罢了。

贾母和宝玉游玩一会儿以后,张道士把其他道士给的回礼拿过来了。我们看到盘子里“有金璜的,也有玉玦,或有事事如意,或有岁岁平安,皆是珠穿宝贯,共有三五十件。”

这些道士不像张道士一样有官做有当替身当,盘子里这些玩意可能是他们最值钱的东西了。

贾母看到盘子里的东西不高兴了,说张道士你胡闹,施主捐钱都是为了进贡给仙佛的,我们怎么能收这样的东西。

张道士笑道:“这是他们一点敬意,小道也不能阻挡。”

说什么不能阻挡,说不定就是张道士逼着这些道士把这些东西送给宝玉的。

宝玉非常善良,他说我要这些东西也没有用,不如散给穷人吧。

张道士又忙拦道:“哥儿虽要行好事,但这些东西虽说不甚稀奇,到底也是几件器皿。若给了乞丐,一则与他们无益,二则反倒糟蹋了这些东西。”

张道士一听宝玉这样说,立刻阻止了。因为他觉得这种好东西散给穷人就糟蹋了。

种种迹象表明,张道士根本不会把那个被打的小道士放在眼里,更不用说去诅咒王熙凤了。

如果觉得文章有价值,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哦!





菠萝爱唠书


清虚观打醮王熙凤做过一件很过分的事,她在清虚观前掌掴一个躲避不及的小道士。贾母觉得不好还委婉批评警告一次。清虚观主张道士未必在意小道士被打,但他对王熙凤知之甚深,曾多次提醒她多积阴骘,否则容易短命。王熙凤当笑话听全不在意,掌掴小道士是损阴骘之事,印证张道士“咒她短命”确是“苦口良言”。


(第二十九回)张道士道:“手里不干不净的,怎么拿?用盘子洁净些。”凤姐儿笑道:“你只顾拿出盘子来,倒唬我一跳。我不说你是为送符,倒象是和我们化布施来了。”众人听说,哄然一笑,连贾珍也掌不住笑了。贾母回头道:“猴儿猴儿,你不怕下割舌头地狱?”凤姐儿笑道:“我们爷儿们不相干。他怎么常常的说我该积阴骘,迟了就短命呢!”

王熙凤与长辈关系就是“朋友交”。她不拘泥于辈分,用有分寸的玩笑拉近距离。贾母说她泼皮破落户,也是她混不吝的性格与当时人们认知的礼法教条不符合。偏偏贾母也好,张道士也罢,都很吃王熙凤这一套,双方关系很亲近。

张道士“咒”王熙凤会短命,并不是因王熙凤打了小道士。而是早看出王熙凤没有敬畏之心,容易冒险做错事。他常常说王熙凤“该积阴骘,迟了就短命”,证明二人关系很亲近。不是张道士法力无边,而是从长辈角度提醒王熙凤做人之道。这与贾母说王熙凤“不怕下割舌头地狱”一个道理,不为诅咒而是说教。


张道士是荣国公的替身,关于是贾源还是贾代善有争议。其实从古人辈分能看出张道士是荣国公贾源的替身。

(第二十九回)贾珍知道这张道士虽然是当日荣国府国公的替身,曾经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所以不敢轻慢。

虽说荣国公爵位有两代,贾源和儿子贾代善都袭荣国公爵。但贾珍提说“当日荣国府国公”,必然只有荣国公贾源。这是规矩。

张道士是荣国公替身,出身贾家没资格与贾源同辈,自降一辈与贾母平辈。贾母称他老神仙,是对公公的尊敬。他称贾母老祖宗,是对主家的敬称。王熙凤、贾宝玉称张爷爷,只因他是荣国公贾源替身。替身不是奴才,像赖嬷嬷和焦大要降两辈才是。赖嬷嬷可以肯定是照顾荣国公父母的大丫头,她与贾母就像鸳鸯与王熙凤。


王熙凤其人狠毒寡恩,视人命如草芥。直接间接死在她手中的人命有好几条。张金哥及未婚夫;贾瑞;被打成烂羊头的陪嫁丫头;尤二姐和腹中胎儿。如此天性凉薄在清虚观前打了小道士再正常不过。她也曾对馒头庵净虚说“最不信阴司报应的”。奈何曹雪芹相信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张道士以有道之士提醒王熙凤注意积攒“阴骘”,多做好事,正是要王熙凤知道厉害。奈何王熙凤身在局中不知局,没有敬畏之心,一错再错最终落到了作者“因果报应”之上,年纪轻轻惨死。

王熙凤先掌掴小道士,再说张道士“咒她短命”,对应的是她在馒头庵先说“不信阴司报应”再做坏事包揽诉讼。是可一可二不可三。她无视教诲,终究自食恶果。

别忘了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您的转发会让更多人看到更多内容,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君笺雅侃红楼


清虚观打醮,为的是祈福消灾,可是刚一进观里,王熙凤就展示了她的嚣张和跋扈,一个小道士想快点躲出去,看见这个阵仗一紧张,一头栽进王熙凤怀里。王熙凤照脸一个耳光将这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打翻在地。一边打一边骂脏话,贾府众奴才齐喊“拿,拿,拿!打,打,打!”把个小道士吓得魂不附体。王熙凤包括众恶奴忘了,今天是干什么来了,这是什么所在。

这个全过程都被那位张道士看在眼里,张道士不但对王熙凤有看法,更有当面的评价。大家落了座,贾母正和张道士叙旧,王熙凤上来就开起了张道士的玩笑,责怪他没有及时给大姐儿换寄名符,还有脸跟自己要鹅黄缎子,人家张道士恭恭敬敬的将符拿个盘子端出来,她又嘲笑人家是向大家化布施来了。连贾母都觉得王熙凤太过分了,说:

“猴儿猴儿,你不怕下割舌头的地狱。”

王熙凤说了一句更加过分的话:

“我们爷们儿不相干。他怎么常常说我该积阴鸷,迟了就短命呢!”

王熙凤这是跟张道士称兄道弟来了,张道士曾经是荣国府的奴才,是贾代善的替身儿,张道士是荣国府门下出身不假,但现在的张道士是掌管国家道录司印,被两代皇帝册封之人,清虚观享受的是皇家供奉,连贾母见了他还要尊他一句“老神仙”,王公大臣都很尊敬他,是可以在宫廷游走的人,玩的是顶级的朋友圈子,贾珍这个不爱守规矩的人,见了张道士一样不敢怠慢。王熙凤还真是不称称自己的斤两,开口闭口和张道士称起“爷们儿”来了,不但狂妄,简直是无知。还真是把张道士当荣国府的奴才了。

张道士能从一个奴才,玩到今天的地位,那可不是一般人,张道士也不含糊,常常说王熙凤还是早早的积阴德,否则就是一个短命鬼。尤氏和李纨也常常开王熙凤的玩笑,但张道士的玩笑可不同于李纨和尤氏,他是宗教人士,在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张道士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神的旨意。张道士这么说她,和诅咒她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可惜王熙凤过于自信和自鸣得意,根本没有看懂这位慈眉善目的张道士。

王熙凤的的确确是个短命鬼,早早的从天堂掉进了地狱,她干了不少坏事,她当着清虚观主人嚣张掌掴一个道家弟子,就是在打张道士的脸,张道士别的本事没有,就一样,就是诅咒王熙凤这个短命鬼早下地狱。


屏山品红楼


事情是这样的:风姐知道鸳鸯等在后面,赶不上来搀贾母,自已下了轿,忙要上来搀。可巧有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儿,拿着剪筒,照管各处蜡花,正欲得便且藏出去,不想一头撞在凤姐怀里。

凤姐虽然泼辣,结婚生子,但也是二十不到的年轻女子,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小伙子撞在怀里,自然是害羞生气。她本应像宝钗一样,由众婆子媳妇围着才下车。可她在府里管家,为照顾贾母提早下了轿,致使小道没来得及藏出。

凤姐是不吃亏的性格,不会让小道占她的便宜。于是对小道打了一掌,骂道:“小野杂种,往哪里跑!”她们一撞和一掌算扯平。主要是正值宝钗下车,众婆娘媳妇围随的风雨不透,见一个小道滚了出来,都喝声叫“拿,拿,拿!打,打,打!”本人认为,一个大男孩撞了小媳妇的怀,挨了一掌,如果能迅速藏掉,也不会太计较,比竞穷人家的孩子皮实。最要紧的是大福大贵的宝钗,下一个车婆子媳妇围的风雨不透,喝叫他,捉拿他,让他走不掉,丢人显眼,应该是对他最大的折磨。

张道士是当日荣国公的替身,曾经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贾珍都不敢轻慢。就是说张道士已经进升到上流社会,也成了尊贵之人。也在巴结贾府,就以借宝玉的玉看为借口,搜刮小道的财为宝玉送礼之事,就足以说明这一点,他不会为一个小道得罪贾府。

但是,张道士作为清虚观的掌门人,在贵妃赏赐打醮的热闹场面,小道出丑,也是给自己脸上抹黑,心里当然不会舒服。所以他就拿出托盘,让小道们都给宝玉献礼,以讨贾母欢心。至于对凤姐的不满的表达,就是用托盘托着寄名符儿,说“手里不干不净的,怎么拿,用盘子沽净些。”也就是一个老道,对凤姐这样一个漂亮年轻女人的诅咒了。贵族年轻女人的一掌,用老道这一句“手不干净”也就够了。您说是不是?


乐观ww


张道士和王熙凤是非常熟络的,她直接拿张道士开玩笑,在当时的社会,小道士的风波在他们之间是可以被忽略。张道士是不会为了小道士而有什么怨言,张道士就算要是诅咒王熙凤起因不会是小道士。

再反过来说,王熙凤治理家族是非常严格,推理她是有高要求与高压政策的,周瑞家的也说过王熙凤“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本来女眷到清虚观,所有的男的都要回避,小道士因为剪灯花,没躲出去,又撞到王熙凤身上,严格说起来是两重罪。所以王熙凤的掌掴不过是本能反应。我们客观的角度再来看,王熙凤做的虽然过分,但是也是有原因的。

我们再来说贾母对此事的处理,是站在王熙凤的对立面,贾母是仁慈的,对于弱小的一方小道士给予了同情,她说了这样的话,贾母听说,忙道:”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唬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惯了,那里见的这个势派。可怜见的,倘或一时唬着了他,他老子娘岂不疼的慌?”

从这段话,贾母并没有指责王熙凤,而是说了贾府的规矩大,小门小户“那里见的这个势派”,贾府和清虚观是两套系统,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要有分别心,王熙凤是没有这样的分别心。


陈说红楼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聪明霸道,人越多越横。贾母带人去清虚观打醮,一个剪烛花的小道士不巧冲撞了凤姐,被她扬手照着脸打了一巴掌。大多数读者以为,小道士是最受伤的人,其实不然,她这一下还伤了三个重量级的大人物。

贾家老祖宗

第一个大人物---贾母,贾家的老祖宗。《红楼梦》文本中,王熙凤打了小道士之后,贾母不仅过问,还让人领来送钱安慰,叮嘱不让人为难他。这分明是责怪王熙凤刚才的举动,是打了王熙凤的一记响亮耳光。为什么会这样?王熙凤忘记了,贾母是代表贾元春来求平安的,是来替贾家祈福的,是来留名声当老好人的,不是讲排场耍威风的。

中间者贾珍

第二个大人物--贾珍,贾家男人中金字塔尖的人物之一。贾家老少出动,贾珍带领家族的男丁维护秩序。王熙凤没有顾及贾珍的脸面和辛苦,她一巴掌打下去,惊动了贾母,点出了贾珍安保工作的纰漏,挑了贾珍工作的毛病。安置好贾母后,贾珍气得大发雷霆,不仅把林之孝支使的团团转,还把贾家子侄统统骂了一通,私下和王熙凤关系最好的贾蓉,更是被骂了个狗血喷头。

交际场上的名角

第三个大人物--张道士,当时社会交际场上的名流。作为当日荣国公的替身,先皇御口亲封的大幻仙人,当今封的真人,张道人是现今王公潘镇眼中的神仙。小道士就是他的手下,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王熙凤在贾家地位可以,但是出了家门就不灵光了。《红楼梦》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王熙凤张口要寄名符,张道士先说自己眼花没看见她;送来时拿了一个托盘,表面说用托盘儿托寄名符是对王熙凤的尊重,但真实的用意是用托盘接贾宝玉所戴之玉,也就是说你王熙凤在我这里不重要,也就是你说你敢打我的人,我就敢当众撅了你。

精明霸道之人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王熙凤太过精明霸道,自然会遇遏制之力。其实世上每个人都是如此,实力再强也会遇到高手,凡事只有三思而后行,学会宽容善待他人,才会不犯王熙凤的错误,才能避免无意中伤害了他人。


娱乐8卦新鲜事


提问题的人是一个非常可怕其居心的神棍。真相是清虚道人正好适时提醒贾母提防没人性的王家一干人等和金玉良缘,并没有诅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