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對令妃極其寵愛,為何乾隆一直都沒有將令妃封為皇后?

toffeetoys



無論是二十多年以前紅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還珠格格》還是最近幾年拍攝的電視劇《延禧攻略》,可以發現裡面乾隆皇帝身邊有一位令妃娘娘,《還珠格格》裡面的令妃娘娘知書達理溫婉可人,而《延禧攻略》裡面的令妃則是敢於懟天懟地性子直來直去,說實話自從看了這部劇就覺得這個人設實在是太給力了,人要是都這麼率性的活著還真是一件幸運的事啊,那麼歷史上真實的令妃如何呢?


歷史上真實的令妃原本姓魏,出身包衣,是皇家的奴才,選入宮裡面是做宮女的,但是這個魏氏長得很好看,一般來說將來有可能成為妃嬪的宮女都會分配到地位品階高的妃子宮裡面,而魏氏就直接分配到富察皇后的宮裡面,交由富察皇后調教,不得不說這個魏氏從一開始就十分幸運。


為什麼說乾隆寵愛魏氏呢?因為這個魏氏從嬪到封為令妃僅僅用了三年時間,坐火箭不足以形容這個速度,並且在冊封為令妃之前竟然沒有生育,所謂的母憑子貴根本不存在,完全是憑藉個人的魅力啊,也只能這麼猜測了,可見乾隆對令妃有多寵愛。


而說來也是奇怪,自從魏氏被冊封為令妃之後就接連生了六個孩子,很長一段時間宮裡面只有令妃在不斷的生孩子,並且即使乾隆南巡身邊也帶著令妃即使有時候令妃懷著身孕,乾隆這一生寵愛令妃還可以從令妃病重去世之後看得出來,都知道乾隆有兩位皇后,一位是原配富察皇后,另一位則是輝發那拉氏,對於第一位皇后乾隆是真心疼愛敬畏,可對於第二位皇后則是冷漠無情到了一定的程度,就連輝發那拉氏死了以後也沒有得到一點哀榮,而令妃後來已經被冊封為皇貴妃,去世以後得依仗應該是五十八件,但是乾隆為了補償魏氏就增加了十八件,僅次於皇后的七十七件,並且後來陪著乾隆皇帝葬入地宮的只有富察皇后位於乾隆棺槨左側,而令貴妃則位於乾隆棺槨右側,可見乾隆對令妃的寵愛,那麼乾隆為什麼沒有把令妃冊封為皇后呢?


第一點原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令妃的出身太低了,出身包衣還是漢人,這一點是令妃永遠改變不了的事實。


第二點原因就是乾隆皇帝已經屬意令妃所生的皇十五子永琰為下一任儲君,但是為了保護令妃母子,所以一直沒有昭告天下,可要是冊封令妃為皇后,這不是全天下人都知道乾隆的意思了嗎?


第三點原因就是乾隆皇帝知道要是冊封令妃為皇后,朝中大臣就會拼死諫言,阻撓乾隆的做法,在這些因素之下乾隆皇帝放棄了立令妃為皇后的想法,但是最後令妃被冊封為令貴妃已經位同副後了,後宮之中已經沒人與之抗衡。


那麼令妃為什麼會這麼受乾隆的寵愛呢?這裡面有令妃美貌的原因,但是乾隆身邊還真不乏美麗的女人,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令妃會說話,很會哄乾隆皇帝,還有一點就是令妃不嫉妒,無論乾隆寵愛誰,令妃都不吃醋,最後一點就是令妃是個很有想法的女人,總能想出一些奇奇怪怪新鮮玩法吸引皇帝,要知道乾隆為什麼那麼喜歡南巡,體恤愛民是一部分更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宮裡規矩太多太不自在,而身邊要是有一個解悶的妃子,乾隆怎麼不會被吸引呢?


但無論是什麼原因,令妃都是幸運的,令人羨慕,後來永琰登基之後追封令妃為皇太后,也算是圓滿了。


婉兮歷史


乾隆後期,在他所有的嬪妃中,最為受寵的人當是令妃娘娘無疑。


自從烏拉那拉氏皇后被廢,令妃成為皇貴妃,管理後宮,已經是事實上的皇后了。但是直到令妃逝世,乾隆都沒有冊立令妃為皇后。


令妃的後位是被追封的。這是距離她離開人世已經二十年了。


乾隆始終不確定令妃為皇后,有兩點影響。


一是乾隆之前兩任皇后帶來的複雜的情感體驗。

乾隆的原配富察皇后,是他畢生最愛。這也導致他認為,只有富察皇后,是真正的皇后。烏拉那拉氏成為皇后,更多是皇太后滿意。乾隆冊立烏拉那拉氏,有一定的程度是為了滿足母親的願望。


烏拉那拉氏皇后很不得乾隆的歡心。夫妻關係不太和諧,烏拉那拉氏更是用最激烈的斷髮舉動來發洩自己的不滿,遭到乾隆強烈的忌恨。烏拉那拉氏皇后成為乾隆一生都不能提及的人。


等到烏拉那拉氏去世,乾隆再也不願意冊立皇后。清朝皇后在後宮的權力比較大,就算是皇帝,也會對皇后尊敬有加。


如果再冊立一位皇后,時不時來和自己叫板,鬧一下脾氣,還不如不冊立皇后。清朝家法也沒有規定,後位之人不可空缺。康熙、雍正兩個皇帝時期,後位也曾長期空缺。


二是為了繼承人的問題。


雍正上臺後,就設立了秘密立儲制度。為了保證皇權的平穩續接,不讓外人看到繼承人是誰,皇子們的婚姻和母親的榮辱也要被嚴格限定。


乾隆給後來的嘉慶帝選取的嫡福晉喜塔臘氏出生普通,大概就是為了這名普通的皇子,妻族不會引人注目,以便帶來聰明的投機者的關注。


為此,令妃的名位就很重要。如果這個時候冊立令妃為皇后,外人就有可能從生母關係,猜測到乾隆的立儲人選。這對一生精明,不喜下臣猜測喜好的乾隆來說,這是絕對不允許發生的事情。


因此,令妃生前的名位,只能止步於皇貴妃,再無上升的可能。


乾隆四十年,令妃去世。乾隆六十年,乾隆正式宣佈令妃之子永琰為皇太子。令妃作為太子之母,才被追封為孝儀皇后。


死後追封的後位,只能帶給活人寬慰。所以,令妃的後位,只能說時也運也。


熊沾沾


出身卑微,榮膺後位的第一道屏障

我們所熟知的令妃,即歷史上的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漢族。1727年(雍正五年)九月初九,魏佳氏出生於一個包衣世家,起初隸屬於滿洲正黃旗。她的父親魏清泰僅僅是一名內管領(文職正五品)。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朝服像

正是由於出身卑微,所以在適齡(13—17歲)之後,只能參加由內務府組織的一年一度的選秀進宮。所幸,她的姣好容貌很好地填補了出身上的空缺,沒過多久便被封為了貴人(1745年【乾隆十年】受封魏貴人)。其後在短短四年之內,魏佳氏又被連升兩級,成為一宮之主的妃位(1745【乾隆十年】十一月十七晉令嬪,1749【乾隆十四年】四月初五晉令妃

),而作為位分名號的“”字,也是乾隆帝採自《詩經.大雅》當中的“令聞令望”,富有美好之意,由此可以看出乾隆對這位比自己小16歲的漢家女子的格外看重。

從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開始到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的11年,是魏佳氏誕育子女的巔峰時期。其間,她共為乾隆誕下四子二女(皇七女固倫和靜公主【1756年七月十五生】、皇十四子永璐【1757年七月十七生】、皇九女和碩和恪公主【1758年七月十四生】、皇十五子永琰【1760十月初六生,即嘉慶】、皇十六子【早夭未命名,1762年十一月三十生】、皇十七子永璘【1766年五月十一生】),數量之多居乾隆朝之冠,乾隆給予的寵愛可見一斑。

乾隆帝劇照

也正是在這十年內,魏佳氏的位分又晉升了兩級,成為令皇貴妃(1759十二月十八晉令貴妃,1765六月十一晉令皇貴妃)。在當時,繼後失寵又鬱鬱而終的前提下,魏佳氏的勢頭無人出其右,乾隆更是給予其“攝六宮事”之權,與真正的皇后只是差一個頭銜而已,但這個頭銜直至其1775年(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去世時,乾隆都未曾給予。

說乾隆對其不寵愛,顯然不能。真正使其入主中宮的屏障,第一道便是出身。在這裡,我們先要普及一下常識。在清朝嚴格的宗法制度下,皇后(不限原配還是繼後)的廢立,都是需要經過嚴格的篩選和繁瑣的程序的,絕不僅僅是皇帝立道詔旨就能解決的問題。皇后的選立,家世必須要好,似魏佳氏包衣的出身顯然是不行的,這屬於硬傷,哪怕其後通過抬旗的方式從正黃旗包衣改為鑲黃旗正式旗籍,也是改變不了的;同理,繼後輝發那拉氏名分的廢止也阻力頗多,這也是為何乾隆只是收回那拉氏的四份冊寶而不直接下旨廢后的原因。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劇照

其次,一位後宮妃嬪,生前被立後和去世被追封為皇后,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生前被立後,既能體現其家世顯貴知書達理,又能體現其在皇帝心中是有非常高的地位的;而死後被追封,似乎已成為一種定製——嗣皇帝生母,作為皇儲的生母,於情於理都應被立為皇后,哪怕追封,而追封者往往都是擁有出身缺陷之人。很顯然,魏佳氏便屬於後者,因出身嚴重阻礙了入主中宮。

無人可取代乾隆心中的那抹白月光

當然,除卻出身之外,還有乾隆對各位后妃整體上的重視程度考究。眾所周知,乾隆的髮妻孝賢皇后富察氏,二人早在潛邸便成婚,且婚後夫唱婦隨,鶼鰈情深。雖然在潛邸以及後來繼位為帝之後,乾隆有數不清的後宮佳麗,但富察氏在乾隆心目當中的地位是無法被撼動的。

所以,1748年(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因兩位愛子先後早夭,37歲的孝賢皇后最終在陪伴乾隆東巡時卒於青雀舫御舟之上,此事令乾隆痛不欲生。不僅為之辦理了十分隆重的喪儀,甚至不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將留有髮妻最後餘溫的青雀舫從德州運抵京師。

乾隆帝畫像

富察去世後,乾隆一度心灰意冷。此時他正值青春鼎盛(38歲),但髮妻的離去令他久久緩不過神,故連選立繼後一事也毫無興致。最後還是在生母崇慶皇太后(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的推薦下,才確立將時為嫻貴妃的輝發那拉氏作為繼後內定人選。雖然內定,但乾隆還是以孝賢皇后喪期未屆滿為由,只是將那拉氏先晉為皇貴妃,“掌六宮事”,算是先對外公開了那拉氏即將成為未來皇后的預兆,而那拉氏的中宮冊禮直到1750年(乾隆十五年)八月初二才告禮完成。

通過選立繼後一事,便可看出那拉氏如果單純從乾隆帝個人角度出發,既不能取代富察氏在其心中之地位,也並非繼後最佳人選,如果不是崇慶皇太后的舉薦,兼之乾隆的重孝道,那拉氏能否真正成為繼後真的很難說。

但不管怎樣,那拉氏還是如願入主中宮。在此之前,那拉氏雖然以潛邸側福晉之身德高望重,但二十餘年之中,她都未能誕下子女(進一步體現那拉氏並不怎麼受寵愛

)。直到被封皇后之後,才開始為乾隆開枝散葉,從1752到1756四年之內,那拉氏共誕育二子一女(皇十二子永璂【1752年四月二十五生】、皇五女【1753年生】、皇十三子永璟【1756年1月生】),也算是風光一時。

乾隆帝、繼後輝發那拉氏劇照

只可惜,這種風光在乾隆第四次南巡途中被打破。1765年(乾隆三十年)二月十八,那拉氏因剪髮此等國俗大忌,被乾隆以“跡類瘋迷

”、“難恪孝道”為由,當晚便由和碩額附福隆安先行護送回京。待乾隆回京之後,立馬收回繼後的四份冊寶(嫻妃、嫻貴妃、皇貴妃、皇后),待遇降位嬪級(僅有兩位宮女隨侍),至此,那拉氏的後位,不廢而廢。如果當年不是登臨後位,可能她會有完全不一樣的人生,當然,歷史不能重演。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四,那拉氏鬱鬱而終,享年49歲。

自此,終乾隆一朝,再未立後。直到1795年(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因皇儲永琰的身份被公開,其已去世20年的生母魏佳氏才被追封為孝儀皇后。

皇儲並非心中最佳人選

除卻出身和無法撼動皇帝心中地位兩個客觀因素,魏佳氏未能生前成為皇后還受乾隆主觀方面的多重思慮的影響。

嘉慶帝畫像

首先,出於對規避皇子爭鬥的考慮。康熙帝作為開啟康乾盛世的開拓者,一生厲兵秣馬好不風光,但晚年不曾想親眼見到諸子為了皇位你爭我奪,深為軫痛,最終,以皇四子胤禛的勝出而告終,但九子奪嫡還是成為了康熙一生當中最大的痛點。雍正繼位後,出於對此等事件的合理規避,便創新性地締造了“密建皇儲”之法。此法有三大特徵:第一,嗣皇帝應當在繼位初期就將立儲之事儘早定奪;第二,雖然早定為宜,但這隻針對皇帝本身,至於皇儲是誰並不立即公開,只有等皇帝決定禪位或者彌留之際,才會對外公之於眾;第三,皇儲名單一式兩份,一份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另一份由皇帝隨身攜帶,待皇帝彌留之際或大行之後,由王大臣開啟密匣兩份核對無誤公佈。

所以,按照父親所定的制度,乾隆在繼位後的第一年(1736【乾隆元年】)便有立下皇儲,但由於種種原因,最終皇位繼承人的確定已經到了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初八,此時乾隆已經年逾六旬(63歲),但饒是如此,這次立儲他也只是密立而已,直到1795年(乾隆六十年)才將此事公之於眾。

雍正帝畫像

所以,在密立皇儲制度的影響之下,為了防止諸皇子兄弟鬩牆,皇儲一事不到固定時機絕不公佈,這也同時影響著作為嗣皇帝生母的魏佳氏,未能儘早被封為皇后,最終只能行追冊之禮。

其次,永琰並非乾隆心中最理想接班人。1735年(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即皇帝位的乾隆,正值英年,滿懷激情。在昂昂鬥志之下,他一方面在繼位初期秉承父親遺訓重用先帝重臣,另一方面也在為培植親信勢力而不斷努力。如此思慮頗豐的他,在選立皇儲標準一事上也是別具一格的。根據之前的皇位繼承,都沒有按照“

立嫡立長”制實施,然而乾隆一反常制,偏偏喜歡漢式的承繼宗祧之法,也是因為他對孝賢皇后富察氏的鐘愛,所以在繼位初期,先後屬意永璉(1736年七月初二確定)、永琮(屬意未來得及確立)兩位富察皇后所出之嫡子,但可惜兩位皇子天不假年,先後夭折。面對如此局面,乾隆只能由“重嫡”改為“重賢”,又屬意過我們所熟知的皇五子永琪,並在1765年(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其為和碩榮親王,成為諸皇子當中生前第一位被封親王者,足以看出乾隆對其的莫大信任。只可惜,這位最具備承繼宗祧之子,卻在被封親王后的第四個月(1766年三月)因病去世,年僅26歲。

永琪劇照

永琪的去世,在乾隆心中,相較於永璉永琮有過之而無不及。畢竟對兩位嫡子的疼愛更多的是因為孝賢皇后,而永琪的得寵完全是因為他自身努力的結果。故此之後,乾隆有長達七年的時間未再考慮過立儲之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皇子們去世的去世,過繼的過繼,在皇太后鈕祜祿氏的建議之下,乾隆於1773年在僅有的幾名皇子中擇優選定十五子永琰作為接班人。

選立永琰為接班人,雖然是乾隆經過多方思慮之下的結果,但明眼人一看便知,這個決定更體現出他的一種無奈。畢竟在當時,能選擇的皇子本來就少,永琰可以脫穎而出,亦非難事。但從乾隆所有皇子綜合來看,永琰資質只能算作中等偏上。所以,確立永琰為皇儲,實乃乾隆的無奈之舉,畢竟在他心中,永琰絕對不是皇位繼承的最佳人選。也正因為此想法的影響,即使魏佳氏再如何受寵,再如何寵冠後宮,她生前與後位始終是有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的。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劇照

小結:

縱觀魏佳氏的一生,以低微出身開拓逆襲人生,寵冠後宮使眾妃嬪人人豔羨,兒子永琰最終還榮登大寶,唯一遺憾的就是未能在生前被封皇后。細思之下,除卻出身卑微不符後位標準之外,乾隆心中摯愛之位無可替代,永琰亦非皇位最佳人選,以上共同造成了魏佳氏的遺憾。

不過,世上之事,要想達到十全十美,亦屬不易。所幸,在魏佳氏去世二十年後,因兒子的關係,最終還是被追封為皇后,成為清朝歷代皇后中唯一一位漢族皇后,1775年(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以皇貴妃之身祔葬裕陵,也算較為圓滿了。

我是“史海甄客百曉生”,一個資深的歷史迷,如果認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多多關注並支持,謝謝各位。


史海甄客百曉生


乾隆一生共有三位皇后,其中第三位孝儀純皇后魏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令妃,是其中唯一生前沒有做過皇后的。魏氏的皇后之位,還是其死後乾隆皇帝顧念其子顒琰承襲皇位而追封的。魏氏在生前做了十年的皇貴妃,以副後的身份管理六宮事物,做了十年有實無名的皇后。

魏氏一生受盡寵愛,而且子嗣眾多,在乾隆繼後那拉氏失寵以後,怎麼看魏氏都該是新皇后的不二之選,結果魏氏到死都沒能更進一步。乾隆不願冊立魏氏,一來是因為皇太后的干涉,二來因為魏氏終究是漢人,最重要的還是乾隆帝擔心立後,引發前朝對於儲君人選的猜測與不穩

清乾隆三十年,繼後那拉氏在南巡途中突然失寵,被乾隆帝軟禁宮中,冊寶均被沒收。雖然乾隆帝並沒有公開廢后,但那拉氏已算是“不廢而廢”了,而且同一年那拉氏離世,中宮虛懸。既然皇后之位空缺,應該就要選個新人來掌管鳳印管理後宮事物。

而當時,乾隆後宮之中位分比較高的妃嬪其實並不多,貴妃之位上僅有魏氏一人而已

不過相對於當年那拉氏成為皇貴妃之後,就順利更進一步成了繼後不同,魏氏在那拉氏失寵後被冊立為皇貴妃,卻始終沒能坐上皇后的鳳座。其實就情分來說,乾隆帝是想冊立魏氏的,可這個想法卻遭到了一個人的強烈反對,而且這個人是乾隆帝不能忽視的,那就是皇太后鈕祜祿氏

弘曆生母孝聖憲太后鈕祜祿氏,一向都非常喜歡繼後那拉氏,當年尚且沒有子嗣的那拉氏在富察皇后死後,擊敗子嗣繁盛的純惠皇貴妃與淑嘉皇貴妃,也有皇太后極力支持的原因。而相對於那拉氏,皇太后卻不知怎的,並不待見令貴妃魏氏,所以弘曆再怎麼想冊立魏氏,可老母親反對的話,兒子也不能頂撞

而皇太后看不上魏氏,也與魏氏的身份卑微有關。清朝祖訓禁立漢女為皇后,而魏氏就是漢人,雖然有人認為乾隆帝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也是漢人,不過那是有爭議的,因為清佟佳氏並非是漢家佟氏轉變而成,而是遼東有個地方叫“佟佳”,當地人以地名為姓,佟佳氏本質上還是滿洲。

而魏氏雖說出身滿洲鑲黃旗,卻是漢人包衣,當年魏氏也是內務府包衣宮女而已,出身可謂相當低了。

無論是當年的富察皇后還是那拉皇后,她們都是滿洲出身,而且還都是大族,再往前說,那就是雍正帝胤禛的生母烏雅氏,雖說也是內務府包衣出身,可她最後被追封皇后之位還是因為兒子成了皇帝。魏氏出身太低又是漢人,即便受盡寵愛而且子嗣眾多,但仍舊很難成為皇后

最終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乾隆帝出於對儲君問題的考慮。

歷史上的乾隆皇帝,向來以風流著稱,然而弘曆的子嗣卻並不像他的祖父那樣枝繁葉茂,甚至可以說有點凋零。而且乾隆帝是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所以導致後來他的很多子嗣根本就活不過他先他而去。尤其富察皇后的兩個嫡子與其最寵愛的庶子永琪接連離世以後,乾隆帝更加憂慮儲君的人選。除了候選人非常有限,乾隆帝也怕提早立儲引起前朝不寧

後期符合條件的皇子,只有淑嘉皇貴妃所生的永璇、永瑆,還有就是令皇貴妃魏氏所生的顒琰與永璘四人而已。魏氏成為皇貴妃之時,淑嘉皇貴妃所生兩子比較年長,而她的兒子都很年幼,所以乾隆帝也說不好將來能夠繼位的是哪個皇子。如果冊立魏氏為皇后,那麼就等於在某種程度上公開表示了魏氏子嗣將來最有繼位可能,這很容易引起朝臣選邊站

如此一來,魏氏在副後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十年,死後十多年才被追封為皇后。雖然生前沒做過皇后,可乾隆帝也給了她諸多榮耀,比如其葬儀規制就越過了尋常的皇貴妃。


澹奕


在皇后富察氏病逝後,令妃魏佳氏成了乾隆最寵愛的妃子,她長相美麗,性格溫婉,執掌後宮達20多年,一生為乾隆生了三男三女六個兒女,堪稱後宮中的“光榮媽媽”。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集美貌、智慧於一身的女人,為何至死都沒有被乾隆封為皇后呢?


首先就是令妃的出身。其父叫魏清泰,包衣奴出身,屬於正黃旗漢軍旗,是名副其實的漢人,對清朝也無什麼大貢獻。在滿漢有高低貴賤之分的清朝,魏佳氏能從一個小小的宮女,做到皇貴妃的位置,已實屬不易。乾隆不會也不願意破壞祖宗的規矩,冒天下之大不韙,封令妃為皇后了。


其次,清朝的皇后沒有多少實際權力,別的朝代皇后是母儀天下,統領六宮。清朝為了防止後宮干政,對皇后權力進行了很大限制,皇后更多的是象徵意義。宮事務都歸內務府統一處理。內務府又由皇帝直接統籌領導,皇帝指派親信或王公全全管理內務府。




最後一個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乾隆決定立令妃生的皇十五子顒琰為太子,一旦封令妃為皇后,皇十五子的太子之位就成了人人皆知的事實,不僅秘密立儲失去意義,更會重演康熙晚年九子奪嫡的悲劇。為了保護太子,所以乾隆沒有立令妃為皇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