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争权,武惠妃并没有走错一步路,为何最终却是满盘皆输?

何洁龍


武惠妃为了把皇储之位转移到自己儿子李瑁身上,陷害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可以说,她的陷害获得了成功,最终,唐玄宗不但废了李瑛的太子之位,把李瑛、李瑶、李琚废为庶人。而且,没过多久,唐玄宗就下令杀掉李瑛、李瑶、李琚三人。

(武惠妃剧照)

武惠妃在这场宫廷倾轧中大获成功,可是,不久就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新唐书》记载:“岁中,惠妃数见庶人为祟,因大病。夜召巫祈之,请改葬,且射行刑者瘗之,讫不解。妃死,崇亡。”也就是说,李瑛等“三王”被赐死后,武惠妃多次见到他们的“鬼魂”,让巫师作法也没用,杀人殉葬也没用,最后竟然吓死了。

要知道,武惠妃也算是成年人,已经生过四子三女。而且,她在皇宫中经历了那么残酷的宫廷斗争,先是战胜了王皇后,让王皇后被废。接着,她又战胜了赵丽妃、皇甫德仪和刘才人等一众嫔妃,最终实现了让皇帝专宠。这样一个在宫中多年历练的人,其心理承受能力,难道会那么脆弱吗?

所以,我认为,《新唐书》的这个说法,是存在微言大义的。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的。也就是说,武惠妃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肯定不只是来自于陷害李瑛等“三王”所带来的愧疚,还来自于其它地方。

那么,武惠妃的心理压力,还来自于哪些地方呢?

(唐玄宗剧照)

一、武惠妃晋升皇后不成功。

武惠妃在战胜王皇后及赵丽妃等一众嫔妃后,唐玄宗就有想立她为皇后的想法。但是,以张九龄为代表的大臣们,却坚决反对唐玄宗这样做。因为武惠妃是武三思的侄女,武惠妃如果被立为皇后,那么,她很可能成为新的武则天。就算不是新的武则天,也有可能成为武三思那样的人。总之,武惠妃是武家的血脉,这一点,是大臣们非常担心的。

虽然后来武惠妃以及她女儿、女婿的构陷,李瑛等“三王”被杀,虽然那时候张九龄已经被罢黜,新的宰相李林甫巴结武惠妃,在唐玄宗面前说武惠妃的好话。但是,依然有不少大臣反对立武惠妃为皇后。

更重要的是,当时唐玄宗不表态立武惠妃为皇后的事。而唐玄宗不表态,无形中给了武惠妃极大的心理压力。之前有张九龄坚决反对,唐玄宗却还想着立武惠妃为皇后。现在张九龄被罢免了,新宰相李林甫又积极支持立武惠妃为皇后,唐玄宗却不表态。这只能说明,唐玄宗内心对这件事的不肯定。

唐玄宗为什么不肯定呢?会不会与武惠妃构陷李瑛等“三王”有关呢?所以,武惠妃的疑心病就起来了。

(李亨剧照)

二、寿王李瑁晋升太子不成功。

太子李瑛被废杀后,唐玄宗就没有太子了,立一个新的太子,显然是当务之急。

对于武惠妃来说,就算唐玄宗不立自己为皇后,只要儿子李瑁被立为太子,将来继承了皇位,那么,自己肯定就是皇太后。只要是皇太后,武惠妃的人生就走到极致了,有没有当过皇后,也都无所谓了。

唐玄宗当时确实也是李瑛被杀后,就招李林甫商量立太子的事情。自然,李林甫给唐玄宗极力推荐的,是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

但是,让武惠妃没想到的是,唐玄宗当时并没有表态。就像不表态立她为皇后一样。

唐玄宗不立她为皇后,也说得过去,毕竟有大臣担心她的武家背景,不表态立李瑁为太子,就让武惠妃不理解了。因为当时在她看来,李瑁是天然的被立为太子的人选,没有任何人更加适合。唐玄宗还在犹豫什么呢?

也就在这时候,武惠妃发现唐玄宗在对李亨进行考察。这也就意味着,唐玄宗很可能抛弃李瑁,立李亨为太子。

这一点,更是让武惠妃担心不已的。她觉得,唐玄宗之所以会这样做,一定是怀疑上了她陷害李瑛的事情。如果她陷害李瑛的时候,最终被唐玄宗发觉并坐实,那么她和她儿子不但不会获得应有的地位,肯定还可能被杀。

就算唐玄宗不杀她和她儿子,李亨将来当了皇帝后,她和她儿子李瑁,也是非常危险的。

由此可见,武惠妃的心理压力,不是来自于李瑛等“三王”被杀产生的愧疚,而是唐玄宗捉摸不定的态度带给她的。也就是说,不是李瑛等“三王”的鬼魂吓死了她,是唐玄宗吓死了她。


张生全精彩历史


武惠妃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堂侄孙女,是恒安王武攸止的女儿,自幼丧父,承蒙武后的恩惠,从小就进宫得到抚养;玄宗登基时,武惠妃已经是妩媚动人的13岁的少女了,她不仅遗传了武后美丽的容貌、乖巧的性情、善于察颜观色的作风,还由于受到过良好的宫庭教育的熏陶,通晓礼仪、举止优雅、婀娜多姿颇得玄宗欢心,很快被立为惠妃。


武惠妃在世之时,宠冠后宫,三十八岁的人生享受了一路繁花,前前后后为玄宗生下了四子三女,也算硕果累累了;她颐指气使,养尊处优,似乎自始至终,从头到尾都是人生的赢家;如果说她走错了一步路,应该是在她的运作、鼓动下玄宗“一日杀三子”。三子指太子李瑛和他的两个同父异母弟弟,一个叫鄂王李瑶,一个叫光王李琚;他们三个人经常在一起谈话,言语间流露对玄宗的不满;原来他们三个人的母亲以前都分别受过宠,本来岁月静好,因武惠妃上位后,又都失宠了;所以这三个孩子同病相怜,责怪父亲对母亲太薄情。


武惠妃继承了姑妈武则天善于罗列罪名的特点,以此为突破口,想搞掉太子,让玄宗扶植自己的儿子当太子,再母以子贵,晋升为皇后。开元二十四年十月,杨洄(惠妃的女婿)向武惠妃汇报说这三人在私下议论武惠妃过失;武惠妃当即找到玄宗,先来个梨花带雨,再诬告太子和两王结党,目的想杀死自己与自己的儿子,玄宗一听这话就怒了,本来以前太子对自己的非议早有耳闻,现在还演这么一曲!玄宗一怒之下就向宰相张九龄提出应该废掉太子与两王,张九龄是刚正不阿的人,分得清是非曲直,不仅坚决反对,还引经据典,给唐玄宗上起历史课来了,讲了一大堆历史上因听了后宫女人的话废立太子而引起血腥政变的惨剧,玄宗只得强压怒火。


这时,为了当宰相而暗中为武惠妃效力的奸佞李林甫粉墨登场了,他不失时机地对玄宗身边的宦官嘀咕:“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以他的精明早知道,这句话宦官一定会上报给玄宗的。玄宗知悉李林甫的意思后,恍然大悟,暗忖:让哪个儿子接老子的班,是我李家的事,你个张九龄管得着吗?但联想到张讲的历史上的血淋淋的悲剧又觉得张是对的,所以唐玄宗还处于犹豫状态。

武惠妃看没有动静,就派了自己的心腹宦官去找张九龄了,她以永保官位为条件,逼迫张九龄同意废立;张九龄自然不买帐,当即把这事详细地汇报给了玄宗;唐玄宗犹如醍醐灌顶,知道了武惠妃在插手太子的事,就“英明”了一回,暂时没动废立,李瑛的太子之位总算又保住了。开元二十五年四月张九龄被远贬荆州,就在张九龄离开京城政治舞台的第二天,玄宗再次在朝庭提出要把太子李瑛废掉!依《旧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玄宗这次迫不及待地提出废立又是惠妃鼓动的,这次杨洄也直接在玄宗面前打“小报告”了,说太子李瑛和他的两个弟弟图谋不轨,意在发动宫庭政变云云!


玄宗又问宰相,这时首席宰相已换成李林甫了,老奸巨猾的李林甫当然是支持废立太子的:“这是陛下的家事,我们当大臣的不宜过问。”玄宗深知其意,是家事就不用在朝廷里宣布了。他派人到宫里宣旨,把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都废为平民。十五天之后,在武惠妃的鼓捣下,玄宗又将太子李瑛兄弟三人赐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一日杀三子”,也是玄宗上位后制造的最大冤案。李瑛当太子二十多年了,从来没犯过什么大错,李瑶和李琚学识广博,为人谦逊,三人如此结局,时人扼腕叹息,痛彻心扉,觉得唐玄宗太荒唐了。武惠妃虽然继承了姑妈的心狠手辣,却胆小如鼠,自一手策划一日杀三子的惨剧后,多次见到三人的鬼魂,竟惶惶不可终日,后来因此大病不起,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因恐吓病而死!


希望星晨58298869


胆小吧。

武惠妃的姑祖母是武则天。

武惠妃最初生下二子一女,却全数夭折,玄宗感到十分哀伤;后来又生下的寿王李瑁、盛王李琦、咸宜公主、太华公主,全都长大成人。

武惠妃在宫中炙手可热。玄宗想立她为皇后,御史潘好礼上疏:“武惠妃的远房叔公武三思与远房叔父武延秀都是干纪乱常之人;而且太子李瑛不是武惠妃所生,一旦立武惠妃为皇后,恐怕她会基于私心而使太子的地位不安。”于是作罢。

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分别生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李瑛、李瑶与李琚兄弟常为母亲不得宠而多有怨言。武惠妃向玄宗哭诉太子结党营私,想要谋害她们母子。玄宗震怒,欲废太子。中书张九龄以骊姬、江充、贾南风与文献皇后等人故事劝谏玄宗,此事遂作罢。不久李林甫上位。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惠妃设计派人召三王入宫;接着又告诉玄宗:“太子跟另外两个王爷要谋反,他们穿铁甲进宫了”。

玄宗派人察看,果真如此,便找李林甫商议。李林甫说:“这是陛下的家务事,不是臣等应该干预的。”

玄宗便废三王为庶人,不久三人皆遇害。天下人都为他们感到冤枉。

武惠妃虽然心地狠毒,胆子却很小。自陷害三王后,多次见到他们的鬼魂,因此大病不起,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竟死了。

唐玄宗册谥其为贞顺皇后,但却沿用妃嫔丧仪,仅让其亲生子女服丧。


翻翻二十四姓家谱而已


武惠妃是输给了命运,武惠妃是武则天的孙侄女,因“王皇后”年老色衰,没有生育子女,唐玄宗就想借此废了“王皇后”,想立“武惠妃”为皇后,可“王皇后”人缘比较不错,宫里没有人说“王皇后”的不是,唐玄宗也不好废后。

直到“王皇后”的哥哥担任太子太保“王守一”搞迷信活动,其目的也是想让妹子和玄宗皇帝生个龙子,不想,玄宗大怒,把他大舅哥贬为谭州别驾,在上任途中又被赐死,不久“王皇后”也死掉了。

这样“武惠妃”当皇后的机会来了,唐玄宗就立“武惠妃”为后一事,征求朝臣意见,有人就说了,皇上之前和武氏有仇,如立了“武惠妃”为后,太子就危险了,于是唐玄宗就打消了立后一事。

这样,太子就成了武惠妃登后大宝的障碍,于是就阴谋陷害了太子李瑛,谔王李瑶,光王李据三人,“武惠妃”阴谋扳倒整死了太子等三人,自己却也病倒了,她的病也不是什么病,就是被吓的,就是经常能看到太子二王的鬼魂,最终被吓死了。可惜“武惠妃”想做皇后有那个心计,却没那个命。


夏有凉风61


这个问题似乎并不存在,武惠妃在世之时,乃是绝对的宠冠后宫,可惜的是武惠妃最后自己把自己给吓死了,年仅38岁。要说武惠妃输,只是输在了命运上,她的出身决定了她只能于后宫受宠,而不可能是最后的赢家。

武惠妃的后宫生涯:从独宠后宫到被自己吓死

武惠妃乃是恒安王武攸止(武则天堂侄)的女儿,因为幼年时父亲病逝,而按照惯例被送入宫中抚养。唐玄宗继位时,生于圣历二年(699年)的武惠妃,已经是个13岁的少女了,一方面武惠妃亭亭玉立、容貌出众,另一方面其性情乖巧、善于逢迎,因而很快引起唐玄宗的注意,继而讨得欢心。

武惠妃最初被封为婕妤,并开始专宠于后宫,她虽然为唐玄宗先后生下了四子三女,但当时的太子却是玄宗的潜邸宠妃赵丽妃之子李瑛,此外皇甫德仪与刘才人也颇为受宠。武惠妃受宠之后,三妃相继失宠,而太子李瑛和皇子李瑶、李琚自然对武惠妃毫无好感。

武惠妃也想废掉太子,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再加上驸马杨洄投其所好,经常在玄宗面前进谗言,并言称太子李瑛结党营私,想要谋害自己母子,唐玄宗一怒之下便想废掉太子,只因张九龄坚决反对方作罢。然而,张九龄罢官,李林甫成为宰相之后,在武惠妃和李林甫的相互配合之下,李瑛、李瑶、李琚先后被废杀。

而自从害死太子李瑛等人之后,武惠妃却就此害了疑心病,屡次看到李瑛等人的鬼魂,就此一病不起,即使采取了各种补偿措施,仍然无济于事,最终反被自己吓死。

武惠妃为何没有成为最终赢家:最终败给了命运

按照唐玄宗对待宠妃的态度(以杨贵妃为参考),武惠妃作为唐玄宗当时最宠爱的妃子,在争宠方面,她显然已经取胜。但在地位和储君方面,却始终没能成功,应该主要源于以下两点原因:

1、出身原因。武惠妃虽然受宠,但其生前并没能成为皇后,而主要原因便是其出身问题。唐玄宗曾一度想要立其为后,但于是潘好礼却上疏表示武惠妃的远房叔公武三思与远房叔父武延秀都是干纪乱常之人,世人所共恶之。而且,当时武氏集团虽然已经被铲除,但作为唐朝中前期的祸乱根源,李唐宗室和朝廷大臣对于武氏之人仍然比较抵触,这使得武惠妃虽然在后宫待遇方面形同皇后,却始终没能坐上皇后宝座。

2、儿子夭折。武惠妃曾为李隆基生下了四子三女,但夏悼王李一、怀哀王李敏早夭,因而寿王李瑁出生之后便被接到伯父宁王李宪家抚养,这使得李瑁与李隆基的关系本就比较疏远。再加上太子李瑛等人被废杀之后不久,武惠妃便去世了,而之后寿王妃杨玉环又被李隆基看中夺走,这更加深了父子之间的矛盾。因而即使李林甫极力推荐李瑁为储君,但李隆基并未同意。至于盛王李琦,其年幼时期武惠妃便已经去世,这也几乎断送了他的储君之路。

因此,武惠妃在生前可谓独宠后宫,要说最后失败,也仅仅是败在了命运上。


香茗史馆


因为武惠妃遇到的是唐玄宗。就像杨贵妃,如此受宠,到最后不还只是贵妃吗,不是皇后,说让勒死就勒死了。

武惠妃这人手段高明。作为武氏家族的人,她很想做第二个武则天,就算做不了皇帝,也至少让自己成为皇后或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才能满足她。但是,他遇到的是唐玄宗。一个经历过武氏之乱的人,尤其武惠妃还是姓武的人。唐玄宗宠爱武惠妃,但仍然很提防她,不可否认的是,唐玄宗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明君。就算他在任期间有安史之乱,唐朝走了下坡路。但他是一个清醒的君王。武惠妃使用计谋争宠,让唐玄宗杀死了自己三个儿子。但是武惠妃也没有得到她想得到的。她费劲心力,自己没有成为皇后,自己的儿子没有成为太子。最后心力交瘁的她含恨离世。站在她的角度来说,他没有做错,只是她遇到了错的人。如果她遇到的是别的皇帝,或许她可以成功

唐玄宗作为一个皇帝。也是一个渣男,废掉了糟糠之妻王皇后,抢了自己的儿媳。关键时期抛弃了杨贵妃。但他对武惠妃也算可以了,就是武惠妃生不逢时,遇到了唐玄宗。


半亩仙客


只能说,男人就是大猪蹄子,不靠谱。

武惠妃太过依靠玄宗,看的不长远,想不到未来。今朝你是如花美眷,明朝你就人老珠黄。而且武惠妃的皇帝夫君又是个多情种,今天可为惠妃揽星摘月,明天便可一骑红尘博玉环一笑。

且惠妃家族又没有滔天权势,更是收不了玄宗的心。对于玄宗而言,武惠妃也就算个美妾。爱与不爱完全看自己的心情,没有政治负担。

最后,杨大美人的出现,取代了她的位置,拥有了她的历史使命。武惠妃就可以光荣的从玄宗宠妃的历史舞台退出了。


推书的小超人


武惠妃美貌,有手段,活着的时候,玄宗对他是爱得死去活来,甚至为了她,废了自己的结发患难之妻王皇后。

要知道,当年,唐中宗是很忌惮自己的弟弟相王的,所以作为相王李旦的庶子,玄宗仅仅是个落魄王爷,他娶的王皇后当年是个五品武官的女儿,两人当时算门当户对。刚结婚时,有次玄宗生日,因为太穷,他们连寿面都没有。,王皇后的父亲就去把自己的衣服卖了换寿面给玄宗吃。

史书载,王皇后将门虎女,有胆有识,不但生活上是玄宗的贤内助,事业上也是玄宗的追随者。玄宗诛杀韦后时,她不但自己参与,还让父兄参加,一起帮助玄宗成事。

所以,玄宗成事后,王皇后最开始还是得宠的,直到武惠妃,这个从小被武则天养在深宫的女子出现,她美艳绝伦,精明狡黠,把唐玄宗迷得神魂颠倒,从此专宠几十年。

宠妃做久了,心就大了。她看上了王皇后的位置。利用王皇后无子,做了一个局,终于废了王皇后。

玄宗也想立她为后,但是,出了武则天的事,前朝的官员都怕了,又说立了武惠妃,危及太子。玄宗一听,是这么回事,就不立皇后了。

实际上,武惠妃在宫里的位置位同皇后,但她还不知足,她最宠她的儿子寿王(悲催的杨玉环老公),想让他当太子。于是,她污蔑太子及其他两位她觉得可能威胁到她儿子当太子的皇子谋反。

唐玄宗也是个狠人,自己的三个娃收到信,要他们带兵入宫护驾,他们不知道真伪,结果带兵一来禁宫就被污蔑造反了,玄宗居然不查清楚,就把包括太子在内的三个儿子直接咔擦了。

可能坏事做多了,武惠妃经常会遇到一些奇怪的事,她每每被吓得半死,最后,太子他们没死多久,她也吓死了。

她死了后,玄宗还追封她为皇后,据说,日夜想念她以至于茶饭不思,最后只能让她最宠爱那个儿子的老婆,即在武惠妃原本设计里的太子妃,去当了他的解语花。至于武惠妃那个最喜欢的儿子寿王,被老爹抢了老婆,也是敢怒不敢言。

所以,武惠妃其实活着的时候并没有输过。她是死了后,也封了后。输的是她的儿子,媳妇。毕竟,遇到了玄宗这么凉薄的人,寿王无力反抗,杨玉环也没有办法呀,最后,她不也被玄宗借头一用,解决马崽危机嘛。


覃禾闲述历史


在古代的时候,只要有一人进入了宫中,就等于是将全家人都带入了宫中,不论是谁,就连是宫中最不被天下男人看好的宦官,都能够在宫中安插属于自己的亲属、眼线以及各色的干儿子。这是因为他们深知,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安插自己人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够在这里说得上话,是否能够有足够的力量来排除异己,是否服能够有足够的力量来帮助自己。

武惠妃的安置

在武则天得到了皇帝的垂青后,她为了能够让武家的势力,可以在朝中占有一席之地,她特意安排了这样的一件事,这件事便是让自己家族的一个女子进宫生长,而这个女子便是后来的武惠妃。在她进入了宫中后,其知书达理的性格,得到了很多人的好评,而且她又比较温柔,做事和待人接物拥有一定的亲和度,所以很多人都很是喜欢她。

在后来,等到了一段的时间后,这位女子慢慢从原来的女童,长成了貌美的女子,简直就是一种惊为天人的美貌,因为是历史人物我们不知道她有多美,但就史书上所描写的那样,我们就能够知道了这位女子的长相,属于在那个时代很受欢迎的样子;玄宗皇帝虽然谈不上好色,但也对一些长相俊美的女子青睐有加,所以在他看到惠妃的时候,便拥有了想要得到她的想法。终于在后来,玄宗皇帝将她封为了武惠妃,她也在那个时期成为了玄宗最为喜欢的妃子,喜爱到什么程度呢?那就是被很多的妃子嫉妒。我觉得皇帝对于她的喜爱是出于一种对年轻少女的喜爱,毕竟大叔爱萝莉是一种从古至今的法则,所以这位皇帝也不例外。在这位曾经单纯的少女成长为了一个嫔妃的时候,她的性格和价值观念也开始慢慢的发生了变化。曾经向往英雄,向往蓝天白云的她,被皇帝看中,成为了后宫中的女子,她便慢慢的随着身边的环境而发生变化,她开始和一些妃嫔一样着手于讨好皇帝、着手于夺得更多的青睐。

根据历史的记载,她做到了,也彻彻底底的把握住了皇帝的心,同时也遭受到了皇帝身边其他女人,以及个别皇子的敌对和讨厌。

有关太子之位的参与

因为她的得宠,使得另外三个妃子失去了宠爱,虽然这三个女人没有胆子去说什么,但是他们的三个儿子,一个太子,两个皇子,却在私底下抱怨自己的父皇不顾旧情,看到有漂亮的女人,便忘记了自己曾经的旧爱,除此之外,这三个儿子还不停的辱骂和咒骂她。正是这三个皇子的所作所为,使得想要成为皇后,但迟迟没有机会的她看到了希望,她想要通过太子口中对于皇帝的抱怨,以及对于自己的怨恨,使得皇帝将这个太子废除,然后再利用枕边风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大家要知道,她的女儿如果成为了太子,也就相当于以后大唐的君王,她也就会在后来顺利成章的成为君王的母亲。

在后来,因为皇帝对于三个儿子抱怨的不满,以及她不停的在皇帝的枕边吹风,再加上奸臣的谗言,使得皇帝一怒之下便将自己的这个三个儿子,一个太子,两个皇子给杀了。

不得善终的贵妃

她在将这三个皇子陷害致死后,她的内心常常的便感到了惶恐不安,她虽是姓“武”,但是却没有武则天的魄力。所以她对于这三个皇子既内疚,又害怕,最后她便在自己良心的谴责下,将自己吓死了。


木剑温不胜


武惠妃唯一输得就是死的太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