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迄今為止流傳最少的古錢幣,現今都是收藏界的頂樑支柱

中國歷史文化悠久,錢幣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金屬鑄幣之一,由鏟形工具錢演變而來。有銀質的,多數為青銅的,後代專指銅鑄幣。原始的錢幣與工具錢同形狀,後來逐漸脫離,具有自己的特點。這種貨幣便稱為錢。"錢"字由此成為貨幣的名稱之一。

錢的使用地區,最初是在西周、東周、晉國,後來擴及燕國與秦國以及與它們接壤的國家之邊界地區。錢幣以釿為貨幣單位。秦始皇統一方孔半兩錢,廢各國錢幣。

皇宋通寶

中國迄今為止流傳最少的古錢幣,現今都是收藏界的頂梁支柱

該幣為中國錢幣博物館藏品,鑄造於11世紀初宋仁宗當政時期,未獲準發行。估計存世量5枚以內

中國迄今為止流傳最少的古錢幣,現今都是收藏界的頂梁支柱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皇宋通寶之九疊篆在版別眾多的皇宋通寶錢幣中,有一種俗稱"皇宋九疊篆"的錢幣尤為珍貴。九疊篆又稱上方大篆,秦漢無此制,唐宋以來多用於官印上面。九疊篆是以小篆為基礎,筆畫反覆摺疊,盤旋屈曲,點畫皆有縱橫兩個方向,填滿空白部分,求得均勻。"曲屈平滿"是九疊篆書法最大的特點。

戰國趙 大型“武陽”背“一兩”三孔布

中國迄今為止流傳最少的古錢幣,現今都是收藏界的頂梁支柱

戰國時期趙鑄幣三孔布因其首部與兩足各有一圓形穿孔,故名之為“三孔布”,三孔布是先秦貨幣中最為珍貴的品種,是現今錢幣界公認的名珍之一。“武陽”三孔布,通長74毫米,腰寬35毫米,重15.5克,屬於大型布,為老生坑傳世品。三孔布自清代始入譜錄以來,目前發現的大概有三十餘種。實物除博物館藏品外,大多流散海外,現今每有新出土或新品種面世,定會引起轟動,而擁有一枚流傳有序的三孔布也就意味著能算得上一位古錢收藏家。

戰國時期秦銀質半兩大錢一枚

戰國時期秦惠文王年間(公元前337—公元前321)鑄造。銀質,直徑:66毫米,厚:7毫米,重:96.15克。此錢為上世紀50年代初馬定祥得於西安,在馬府秘藏超過半個世紀,存世孤品,頗為珍貴。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中國迄今為止流傳最少的古錢幣,現今都是收藏界的頂梁支柱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馬定祥先生在西安某泉友處收到一批秦漢半兩錢,共有數十枚,其中有一枚銀質大型半兩,該大錢直徑66毫米,重量96.15克,厚度7毫米。馬先生得此大錢如獲至寶,珍而重之。

洪武通寶

明史•食貨志》曰:"(戊申、太祖)即位,頒洪武通寶錢,其制五等:當十、當五、當三、當二、當一。當十錢重一兩,餘遞降至一錢止。"錢文真書,直讀。當十大錢一般徑4.6釐米,重34.4~37克;當一徑2.45釐米,重3.4~3.6克。洪武三年(1370)三月下令戶部及各行省鑄造洪武通寶錢,分為五等,當十重一兩,當五五錢,餘下當三、當二、當一順減,並在各行省設寶泉局與寶源局並鑄。洪武四年(1371)二月開始改鑄大錢為小錢。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中國迄今為止流傳最少的古錢幣,現今都是收藏界的頂梁支柱

到了洪武八年(1375)因推行大明寶鈔而罷寶源局鑄錢,第二年又罷各行省寶源局。洪武十年(1377)五月又下令各省設寶泉局鑄小錢,與鈔兼行。二十二年又更改錢式,錢背加鑄重量,並置各省寶源局開鑄。

天啟通寶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中國迄今為止流傳最少的古錢幣,現今都是收藏界的頂梁支柱

這枚錢幣是元末起義軍徐壽輝,於元至正十八年改元天啟,並鑄天啟通寶,泉界都稱徐天啟。凡大中小三類形制,分以折三、折二和小平對應。其中折三天啟通寶,又有篆書和楷書兩類,楷書數量稀少,尋一美品難得;篆書則更是泉界名品,乃徐天啟錢試鑄性質,目前僅見幾品,無愧於古泉五十名珍。

永昌通寶

永昌通寶是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後於永昌年間(公元1644~公元1645)鑄造的銅錢。永昌通寶有小平,當五兩種。"永"字常由"二""水"組成,正常寫法的永昌通寶反而比較少。當五錢通字走部有高低之分,低者少。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中國迄今為止流傳最少的古錢幣,現今都是收藏界的頂梁支柱

永昌通寶是明末農民起義政權鑄幣。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陝西米脂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率農民起義大軍一舉攻克明廷西北重鎮---西安,次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朝,稱新順王(百姓稱闖王),國號"永昌",並開爐鑄"永昌通寶"銅錢,意為永代昌盛。

永曆通寶

永曆通寶是南明桂王政權的鑄幣。《三藩紀事本末》對此有較為明確的記載:"永明王神宗孫,避於梧州,於丙戌改元'永曆',其錢有大小4種。這時的中國正處於明末農民戰爭之中。和興朝通寶一樣,是亂世的產物。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中國迄今為止流傳最少的古錢幣,現今都是收藏界的頂梁支柱

永曆帝雖在位16年,臺灣永曆錢甚至流通時間達37年之久。清廷在臺灣鼓鑄康熙錢後,永曆錢開始銷燬改鑄,。加上清廷後來大力回收銷燬,永曆錢的存世量在明年號錢中不算多。

祺祥重寶

祺祥重寶是一枚古代錢幣,鑄於清穆宗初登基時(1861年)。時值載垣、肅順八大臣奉詔輔政,即改元祺祥,並鑄祺祥通寶與祺祥重寶當十錢。

中國迄今為止流傳最少的古錢幣,現今都是收藏界的頂梁支柱

祺祥重寶錢徑約3.5釐米,重12.5克左右。錢面文字"祺祥重寶"以楷書書寫,其文字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穿孔左右為滿文的"寶泉"或"寶源"二局名稱。穿孔上下是漢文的記值"當十"二字。出於"祺祥重寶"鑄後不久,慈禧太后攝政便改元"同治",祺祥通寶也便不準通行,因而傳於今世甚少。祺祥通寶還鑄有合背,以及"祺祥"、"同治"異號合背錢。

“清錢之王”:咸豐通寶寶福局背“大清壹百”

在古泉收藏界,咸豐通寶寶福局背“大清壹百”,是咸豐錢中最珍稀品之一,鑄行於清文宗奕詝咸豐年間。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中國迄今為止流傳最少的古錢幣,現今都是收藏界的頂梁支柱

該幣存世量估計不超過5枚,鑄於19世紀咸豐皇帝中期,福建寶福局鑄造。

湖北省光緒元寶金幣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光緒元寶戶部庫平一兩(簡稱戶部一兩)開模壓制時是一系列共5種面值,分別為一兩、五錢、二錢、一錢及五分;小銀幣的圖案相同,只是尺寸縮小、面額更改。

中國迄今為止流傳最少的古錢幣,現今都是收藏界的頂梁支柱

經實際測量,一兩幣的直徑是43.4毫米,邊緣高起處尺寸在3.1毫米,比例值為14:1,確實在文獻上記載的規範之間,重量是標準庫平一兩的37.3克。“庫平”是清政府用銀的標準,通行於全國,在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簽署的《馬關條約》中的規定是每兩重37.31256克,一般簡稱為37.3克,各地方在實行上則稍有出入。已經發現的樣幣重量卻有36.2克、37克等多種,以貴金屬幣誤差都是在千分之三的規定來說,與標準庫平一兩的37.3克差異頗大。

省造光緒元寶庫平銀一兩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中國迄今為止流傳最少的古錢幣,現今都是收藏界的頂梁支柱

該幣是中國目前所知所有錢幣中價格最為昂貴的一枚。此幣目前所知為孤品,而且流傳有序,成為最頂級藏家與愛好者的“幣神”。

喜歡的朋友點個贊,有什麼想法可以在下方討論。

希望我們的文章對您有所幫助,祝您生活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