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习圣教书法半年,继续临习还是换帖?

千里目119


我是一人。请继续临写,但是可以适当的增加其他帖的练习。

《圣教序》学习行书最好的帖子,值得学习一生的帖子。如果实在觉得有些乏,可以临临其他的帖子。提问者的《圣教序》还需要继续临。

上图提问者临写的《圣教序》,半年时间临写到这个样子,还算不错,但是还要继续临。

上图原《集王字圣教序》,提问者的字,不少笔画写的比较轻,写的比较快,结构还比较好,笔画质量有问题的不少。

字的结构和基础笔画质量,有些人觉得字的结构难,有些人就是不容易写好基础笔画。

如果想要换个方式练习《圣教序》,提高自己的水平,那么可以试试主要临《圣教序》,辅助临一些李北海和赵子昂的字。

上图李北海的《李思训碑》,下图赵子昂《真草千字文》。

明朝大书法家董其昌说:右军如龙,北海如象。我加两句:早米如马,松雪如鹿。

如果用动物比喻:王羲之的如龙,李北海的字如象,早期米芾的字如马,赵子昂的字如鹿。

李北海、早期的米芾和赵子昂的字都非常受到王羲之的字的影响,书圣王羲之影响了整个书法史。

一人有感

《集王字圣教序》是可以学习一辈子的帖子,虽然是后人集王羲之的字,刻成石碑而成。但是每个单字精挑细选,不是半年时间就能够学会的。

如果仅仅只练一个帖子,有时候是容易让人松懈和疲乏,但是如果想要额外练一些,那么必须选择较为相近的字。

可以适当的临写李北海和赵子昂的字,会让你发现王羲之的字真是好,也会让你从不同的角度学习王羲之的字。

以我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2020年1月30日沪。


一人笔记


说到中国书法,王羲之这个人不可或缺,说到学习书法,王羲之的字帖也个学书者要面对的,中国书法少了王羲之,它耀眼的艺术光芒就会黯然失色。学习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圣教序》是最好的范本。

我们学习王羲之行书,首先要知道其特点,他的主要特点:一是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劲爽利落。其次,他的结体遒美,骨格清秀,点画疏密相间。第三点画精妙,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能事。第四章法巧妙,布置合理。

学习《圣教序》要特别注意一点,就是不易出帖,因为《圣教序》不是一气呵成写出来:而从王羲之其它作品中选出来拼凑而成,因此在行气和章法上,达不到连贯和统一,这是《圣教序》的缺点。当然也有其优点,优点就是,临帖本就是单字练习,当我们能把单独的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作品之后,这就表示可以出帖了,如果再学习《兰亭序》肯定就事半功倍了。

下面我就你所临的字选几个作对照分析:


"難"、难


左部原帖长点被写作撇,笔送到位后折返至撇的中间位置,然后再折撇而出,一气呵成。而你写出撇点后真接就写两个相连的横折撇。"隹“部原贴四横,长短不同,间距各异,盘旋相连,而临帖的四横则各不相干。
"仰",原贴"亻"竖和"卩“竖都作垂露,并略作相向,中间部撇作横划处理,竖提的竖划与横相连,当竖划到位后顿笔折锋挑出,干净利落。单耳旁不作折笔,圆转自然,是典型的"折股钗”笔法。而你的"仰"字,中间的横写作右点,竖提挑则作竖点挑,而且挑划直接过渡为“卩"部,不像原帖重新起笔。

"能“,原帖"厶”厚重饱满,似高山坠石,紧接斜竖瘦硬劲挺,平衡支撑,右重叠"匕“部写成草书"长"字,收笔处如鸟啄击,沉着痛快。你所写之“能“,我能看出定是受米芾影响,但却完全没有"刷字“的癫狂恣意,收笔处,更有如裹脚老太迈不开腿脚,又似窥洞之鼠畏首畏尾。
"學",其余不论,单就秃宝盖而言,原帖竖点起笔,厚重沉稳,横钩笔锋直入另起,显得透气疏朗,与上面部首相互穿插,使整个字深得"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个中三味。至于你所写的秃宝盖,相信你已经发现其中不足了。


"扵",
原帖看似信手而为,且上下错位,左右间距夸张,实则左右顾盼笔断意连。再看临帖,左边旁写成"才"旁,且笔划生硬,"仒“部,平铺直叙,毫无变化可言。
"所”,尖锋直入顿笔,然后轻提中锋行至笔画未端,下按挑锋至起笔处,尖竖排钩上扬再竖,后再挑钩翻笔猛拉至顶横未端,断笔另起连折,然后竖挑收笔,整个字写来,虽连续缠绕,却无一点做作,一气呵成。再看临帖,这个"所"和上一个"於"字,与原帖严重不符,在一点上,学书法的人要特别注意,临帖,不说与原贴完全一样,至少也得形似吧,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論、訟",这两个字都是"讠”旁,故而一起分析。原帖论字的言旁,以点开始一路下来到顿笔踢出,整个过程如美人游春,柳腰轻款,婀婀娜娜,言旁一横向左伸展,"侖“部下框笔墨略重,二者一上一下,一左一右,遥相呼应,使整个字于柔美之中蕴含端庄之态。"讼“字的言旁,被王羲之写作了"氵“,类似变体的写法,在很多的字帖中都能见到,还有人曾对我说是书家写错别字了,其实不然,启功先生《论书\t札记》中说:“行书宜当楷书写,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书宜当行书写,其点画顾盼始不呆板。” 大意是:写行书要有楷书的法度,点画的位置关系应该有楷书的稳定性,而写楷书要有行书的呼应关系,点画连接呼应间显灵动。

我们再来对比临帖的"讠"部,"論“字的言旁在横下被写成两点;“訟"字的言旁,则被写成了简体讠旁。与原帖完全不符,这在临帖中,算是较严重的失误哦。

“而“,
而这个字造形非常生动,就像一个充满自信的人,昂首挺胸,张开大嘴,仰天开怀大笑。

"而”。可以说王羲之所有的字中最完美的一个,说这个字是王羲之行书的标志都不为过,你将这个字写出来,只要是练过几天书法的人都会知道,其字体归属于谁。这个字从起到收,圆转自如,形象生动,气势开张,体态丰满,堪称书圣典范之作。


四宝斋


学习书法,圣教序是无法逃避的法帖!无论是写什么书体,想要成为书法家,必须终生临写圣教序。圣教序是唐代以来历代书法家追捧的最著名的法帖,在书法界的地位无可比拟,是里程碑式的法帖!

1,半年就换帖,还没入门就转身离开,有点为时过早。圣教序1900多字,字字珠玑,怀仁和尚花了20多年才集字成功,想必花费的心血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所以,吃透圣教序,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领悟的。况且圣教序难度大,变化莫测,手上功夫需要不断的强化,需要长时间打磨。

2,临摹圣教序,可以适当的学习其他字帖,比如王羲之手札,兰亭序,十七贴等,先把一个人的书法风格特点学习好,吃透,再博取众家之长。但要以某个人的书法为主。不能学的太杂,太杂,就是样样都会,却样样不精,最终落入杂牌军行列。

3,练习书法,不能心浮气躁,遇到瓶颈就放弃,欣赏其他法帖,就转而练习之,终不能成功。心浮气躁是练习书法的一大障碍。

4,练习书法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坚持练习书法,是学习书法道路上最大的坎。不能坚持练习书法,其他任何有关书法的技巧和理论都是泛泛而谈,不入流。

总之,圣教序在书法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临摹,会对自己的书法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尚晋斋书法工作室


临习“圣教序”书法半年,继续临帖还是换贴?

从提问者的临摹圣教字帖,分析,已经有其风貌,写的比较不错,半年的光阴,有如此的状貌味道,首肯是有书法艺术天分。

是否继续临还是换贴,要根据自己的意向兴趣,换贴依然临摹魏晋风度,比如王羲之的小楷字“黄庭经”或“十七帖”都可以,属于晋楷则与草符法。有利于自己对王羲之书法的继续玩味,体悟晋法的特征,这样系统的学习,了解感知王羲之行书形成的流变遒劲妍美的特点。

如此才有更加得心应手,圣教序是属于集字,单个字的训练,而黄庭经非常连续性,楷则的魅力,对行书的丰满更有帮助。那么草书十七帖,更能了掌草书的情性境界,十七帖是有章草转变的今草形式。习练的过程跟能体会行书笔画的相连结体。

因为行书介于楷与草之间的流变体。如此结合楷与草的玩味,系统的学习晋韵,有着非常触类旁通效果。


狂喜淡墨a


建议你换帖!

就你现在的水平,再继续练《圣教序》恐怕很难取得进步。这是因为你的书写习惯与《圣教序》差距较大,但,不是不能练《圣教序》。

你最好先把《圣教序》放一放,去练一些相对《圣教序》简单一些的法贴,比如赵孟頫的《胆巴碑》,智永的《千字文》,或是陆柬之的《文赋》。

这些都是学王羲之的大家,其终极作品也都是走王羲之书法的路子,因为笔法上比王羲之要简单的多,所以也比王羲之好学很多。

学习这些大家的书法有一定心得后,回头再学一学王羲之,如果感觉比以前容易些,你就可以重新再学王羲之的书法了。


一笑貫长天


根据照片看,你的临作问题还比较多。一是形不准,二是笔法、结体不够准确。尽管已有半年时间的临习,时间不算短,粗看也有些集圣教序的特点。但其实还没入此帖的门,如果现在换帖,几乎等于你没有学过此帖。如果要继续临习,必须从临习方法上改进。

楷书虽然是行书的基础,但楷书不能替代行书,两者笔法结体自成体系。从你的一些字点画笔法看,还比较生硬,单薄,反映出楷书基础不扎实,同时也感觉到行书的笔法更不得要领,往往有楷书的笔意表现出来。

此帖行书的笔法细腻委婉要尽可能体现出来,虽是刻本,而且是根据摹本刻立,笔法、运笔的细微末节难免走失,致使一些字失去了墨迹的韵趣。临帖时,可参合神龙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传本墨迹。

笔势灵动是此帖的典型特征,临帖时,不要看一笔,临一笔,这样临帖容易断气。最好是对一个字体仔细观察比对,把握点画之间的空间的位置布局、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结体的整体气势,把这些元素入脑入心,胸有成竹,再落笔便一气呵成。这种方法,对初学者而言,有很高难度,但一旦掌握,事半功倍。








如石书艺


厉害了,半年能做到这个程度,或者说你以前的基础打的很牢靠,既然已经练到了这个程度,虽说你的字笔法还不够细腻,建议是换帖吧,毕竟圣教序是集字的,他的章法还无法做到很到位。

想换谁的帖看你个人喜爱,其实我更期待你练《兰亭序》,兰亭墨迹本和《圣教序》不是一个档次。《圣教序》是碑帖,由于历史原因,许多的地方已经风化腐蚀,再经过拓印,许多王羲之的书法原貌已经走形,而王羲之的兰亭是墨迹本,在里面你会看到圣教里无法看到的另一面。

当然练谁的字由自己选择更好,主要是看喜好。


缘来斌哥


临习圣教书法半年,继续临习还是换帖?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从图片可以看得出来,提问者临习了半年能到这个水平,是很不错的。半年时间的临摹、探索,可能让提问者感觉烦腻,厌烦,在突破上怕是遇到了瓶颈了。其实这个很正常的,学习书法过程中,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烦恼的,总是感觉自己眼高手低,写的越来越不好却找不到提高的方法。这都很正常,估计提主是在这个状态中。至于要不要换帖?颜二建议不要换,但是可以改变一下练习方法,比如找王羲之或王献之的手札、兰亭序或二王的其他法帖来练练,一则换鲜,减去烦腻,二则可以拓宽眼界,品味二王的其他法帖、但是这个圣教序也不能丢开,还要一边临习。 图为康有为跋圣教序

为什么呢?

其一,作为入门,圣教序是最好的选择之一。因为圣教序作为集王字帖,是王羲之行书的集大成,而且是在唐代照着真迹集的字,虽然是碑刻本,也是次真迹一等的,保持了王羲之的大部分面貌。虽然集字有无章法、少气韵等不足,但其笔法丰富性足以弥补一切,这也是历朝历代书法家都学习这个贴的原因。全帖将近2000字,每个字都不相同,笔法也不同,通临一遍需要多长时间?还有精临呢?所以半年是不够的,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去吃透它的笔法。想当初怀仁和尚为了集字可是花了二十年的。

图为梁启超跋

其次,想要系统的学习王羲之体系笔法,这个帖是基础。之前所说的二王手札,兰亭序、十七帖,甚至楷书黄庭经等,在这个帖里都能找到一点踪迹,学习起来也就比较容易。

所以颜二的建议是,不用换帖,但是可以兼顾临习一下二王的其他法帖,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要一圣教序为主。一家之言,欢迎讨论,谢谢!

图为王澍跋


书法颜二


需要用一生来临的帖



拂翠斋诗书


系统内换帖,圣教序是碑刻,行书要写的灵动不刻板,但碑刻会影响你的学习,所以建议写二王手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