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爱上茶?

娟子旅行日记


最早喝茶是孩提时

喝的是家乡很土的绿茶

柴火大锅把井水烧开

姑姑婶婶会抓一把茶叶

丢进园肚子的土茶罐里

放牛回来

总是迫不及待的倒上一碗

咕噜咕噜一饮而尽

现在想起来

那种甘冽和香甜的味道

再也无法找寻

其实

说出来也没什么

后来学喝茶大多是为了攀风附雅

好像觉得喝茶能拉近和“高人”的距离

在云里雾里的茶气里

为自己编织一件朦胧的外衣

慢慢习惯了

就开始学品尝各种茶类

这一半是学习

一半是炫技

茶叶真正的口感

那时喝不出太大的差异

总是怀疑是因为茶还不够贵

有时明明喝得心里舒坦

但是一看还有比这个更贵的

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或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终将知道

茶叶只是喝茶的一小部分

记不得在哪里喝过一次茶

说是茶其实都不像茶

而像一杯糖梨水

喝完以后嘴角还留有回甜

打听了一下

这叫人参乌龙

如获至宝

想去茶市买一包

看着我不露声色的泰然自若

老板竟是一脸疑惑

后来才知道

真正的茶客

是不喝那玩意儿的

茶叶茶青茶文化茶艺表演

专业术语累计了不少

真正用起来其实没有太多意义

真正懂得茶内涵的人

并不是为了装逼

除了在初学喝茶的人面前炫耀几句

在心里找点被羡慕的短暂快感外

也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

有时还得堤防

对面和你喝茶的人

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极高的茶品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喝茶都有心结

总怀疑这茶叶是不是太劣质

这茶具是不是太低端

泡茶的手法是不是太没有“茶艺范”

有了这些念头

就像陷入无边苦海

有时明明就想酣畅淋漓的喝

人前又改成小口品啜

形式与面子就沉埋在了虚荣里

后来看多了听多了读多了

才觉得我心里的茶道

只有茶形没有茶韵

喝茶在于心境

在于悟性

不困于心才能不乱于形

道行象心

真正的茶道

在茶人的苦苦坚持中

又或者在每个人的想象里

充盈着无限快感和乐趣

当我发现我寻求的

居然都只是表面的虚幻时

顿时产生一种坍陷感

同时也放下了

不再刻意古树名茶

更不追求什么风范

真正的喝茶

自己喜欢就行

一念之间

我好像会喝茶了

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于境界

喝茶就类似于“造境”

茶的空间里

隐藏着茶的气质

因为相似,才能相遇

茶生天地间

茶叶本来就是天然之物

茶农翻山越岭的辛勤

都会化作茶席上的风景

皓月当空,洒地如水

翻一翻书,听一听曲

举杯有所思

放下已释怀

此非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乎

茶道无需刻意寻找

一杯茶

沁满了世间滋味

人若非俗物

茶何以堪



三鲜小辣椒


聊聊我是怎么爱上茶的

我是黄山人,黄山作为茶叶的产区,其实家家户户都会备茶,只要有客人来访,泡一杯茶是常见的事情。但是从来不会有人太多的去聊茶叶,因为在这里,茶早已经融入了生活的一部分。茶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就跟吃饭、睡觉一样,今天我可以吃青菜萝卜、明天我可以大鱼大肉。在这里生活中的喝茶,有的吃就对了。

一、茶缘

小时候,其实我们本身没有关注过茶,偶尔喝过一两口,总觉得那个茶喝到嘴里又苦又涩,而且很难喝,一直不明白大人为什么喜欢和这个,在那个年代,对我们孩子来说健力宝之类的完全秒杀现在的可口可乐,有健力宝喝就是世界上最好的饮料。(其实后来真正做茶才知道,其实我们当地人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喝的比较便宜的茶叶,八九十年代好茶一般人自家是不舍得喝)。

在我工作以前,一直都没有机会真正的愿意喝茶。后来直到我工作了才因缘巧合真正开始接触茶。记得是在09年的时候,因为我们是专门做试乘试驾的公司,我们经常会跟车手一起在全国各地做活动,因为一年下来全国几十个城市的巡回跑,所以很快大家也都成为了朋友。其中年纪最长的健叔,我们都称他为老大,他酷爱喝岩茶,四十多岁的人说起爱玩,那行动力绝对不亚于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在他的影响下,我们一伙人也没事都爱去他的房间一起喝茶聊天,从一开始我喝着健叔带来的茶,到后来我自己在老家想法设法带出来好茶,那时候是真正纯粹一个分享的心态。现在开始做茶了,这种纯粹分享的心态其实很难再找回来了。

那一段职业生涯是目前为止最为开心的一段经历。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去了中国很多地方,也因为工作的专业性我们会有很多机会勘路,旅行。正因为如此,这一段工作状态是最为忙闲分明,也让我去到了中国很多地方。

特别有意思的是,一路上有北京俩车手一见面就“吵架”,每次我们喝茶的时候也都愿意听他两贫嘴,几乎你能感受到贫是一种天生的能力,经常能够被他们逗笑到喝到嘴里的茶水直接喷出来。健叔作为一个老顽童,我们一起开车越野行走过了漠河、大兴安岭、烟台、月亮湾、龙游等等地方,经常大伙一起开车进浅摊、进山路。一路上就这么走着,就这么喝了无数的茶,团队几乎也像家人一样就这么在路上行走着、说着、笑着......

写到这里,我只想说有时候最好喝的茶也许不是哪一杯你喝到的茶,而是在那段时间里,大家一起喝茶聊天的日子,这杯茶过去了就永远不会再有了。也正是因为这一段日子,我才开始真正喜欢上了茶叶。人就是这样,一旦你对某种东西发生了兴趣,那么你会毫不计较成本的去研究。

至此......一杯敬过往,一杯敬茶缘。

二、寻茶

也许有了这个茶叶的爱好以后,似乎一瞬间开始着了魔,那时候我们研究茶最爱看的是三醉斋,貌似很多年轻的朋友没有听过这个版块,这在我心目中当年可是大神云集,我们一般都是看看不会多说话,不仅如此,我开始在全国各地的茶山去跑,去了解各个地方的茶、从武夷山、桐木、苏州、杭州等等各个茶叶产区,后来一边上班,一边也做茶叶的生意。

进入桐木关需要的开条放行的皮坑哨卡

烟熏的正山小种西湖龙井产区

那么其实这一段时间,走过各地,寻茶千里。似乎自己对茶叶的认知也越来越多,也能算得上“懂茶”了。但是有两件事情,突然让我意识到我离懂茶还相差很远。

第一件事情,是一次在武夷寻茶的时候,我们去了天心岩村。来到一家制作岩茶的厂家,当茶艺师泡茶给我们喝的时候,谈到了“山场”气,其实我接触茶以来,我其实是一个特别讨厌玄学的人。因为我觉得如果过于把茶叶上升到玄学层面,特别关于什么“山场”气息、山韵,在我以前的认知里,总觉得这些是胡说八道的东西。所以试茶的时候当茶师说道你们试试看这个茶有独特的山场气息,我看到众人点头时,我却毫不客气的直接说了你这个说的太虚了,我根本感受不到。当时茶师傅并没有生气,他对着一众人说:“我这边有不同山头的水仙,你们可以挑任何的不同山头的,你们泡完让我来喝,我能说出来他们是哪里的。”于是当时我们拿了很多个杯子,分别在茶杯底写上了不同的山头的茶,让茶艺师一一盲品,.......结果当然是这位茶师一一说对了。

天心岩茶村

一路试茶

当然,在我没有理解什么是山场气息的时候,我当时的内心依然是不相信的,只是觉得茶艺师可能熟悉自己家的茶罢了,天天喝肯定清楚之间的差异罢了........其实直到这几年的我才渐渐明白,其实每个地区的茶如果同样的工艺去做一类茶的话其实之间会有一些相似的味道,比如特有的木质香、特有的岩石的气息等等,但在我今天我所能理解的仅仅还是当我喝了很多地方的茶以后,还是在我知道这些地方产区不同能够喝出来之间差异,并且同一产区确实能有一些相似的特点。但是如果让我盲品不是自己做的茶,我依然不能说出是哪里的山头,但至少不像以前那么怀疑山场气息的概念,确实或多或少会发现不同山区之间的茶的口感香气会有一些类似的特征,虽然不是全部都有,但确实会有很多接近的特点(外形、口感、香气等综合因素)。但也是因为这件事情开始,我也在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懂”茶。

第二件事情,其实是关于我们家乡产区的祁红,因为一直在我们的脑海中,祁门红茶总是应该是在国内高大上的存在,比如被誉为“红茶皇后”、拿过1915年巴拿马万国会的金奖、曾经在国家急需发展的时候,给国家创造过外汇,等等大量的光环所在。可以随着我做茶叶出去跟外地朋友聊天推荐、似乎大家都听说过祁门红茶,可是大部分人都是喝的正山小种、金骏眉、而似乎除了安徽省,真正喝过了解过祁门红茶的人并没有我想象的多。而且,其实当很多人在最初问我驰名国外的“祁门香”究竟是什么味道的时候,我感觉突然被问懵的,因为其实除了当时能够再百度上、或者很多文献中查到的“祁门香”是所谓的似花似果似蜜的一种香味,我在现实生活中较少碰到。特别让我认真去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及三联生活周刊中关于对祁门红茶的描述,其实是能看出来他们是存在遗憾的。

“浓醇的甜香如今并不难得,花果香却需要动用想象力去体会”

“精制,是祁红工夫最后的尊严,还是带来特殊风味的关键?这个答案,我们至今没有找到。”

祁红核心产区

看到这两句话后,一个思想在我心里埋下了。“懂茶,究竟是能把天下所有的茶能说的头头是道?还是能够把一种茶尽可能了解到极致?”

很显然如今我有的答案是:前者仅仅是耍耍嘴皮子功夫,而后者可能需要一辈子去诠释。(说道这里并非想让各位觉得我是有什么所谓的“匠心”,我就是一个商人,别把我看到这么高大上。但是我最粗浅的认可是需要把茶叶做好才能给我带来足够多的利益)

三、本真

也许随着前面两件事情以后,我突然想明白了几个我在茶叶路上的道理。

1、之前前面很多年我纯粹只是为了卖茶而去了解茶叶。很多的套话、说辞,根本就不在科学的角度建立的。谈到真正的懂,甚至不如很多喝茶的人。

2、中国市场这么大,我如果能尽可能把一种茶最到比一般人好,别说吃饭,足够我发财的了。

所以再这几年开始,我们开始从自己一开始做到那么杂的茶,到我慢慢的专注黄山茶,从一开始收茶,到现在的开始介入生产去研究工艺和做法。我从今天看来算越来越接近茶叶的本真,越接触发现一个茶本身需要了解和学习的也就越多。也许在未来我们的很多看法会变,但我相信越专注,至少自己会在这条路上走的越深入。

写到最后,我想总结一下我回答最好喝的茶是什么茶。

1、如果所谓的某一类茶最好喝,在我个人看来太过粗浅,因为横向去对比哪一种类茶好喝从喝茶者的角度一定会有千种回答。

2、如果因为个人情感因素最好喝的茶,总是跟自己经历相关,每个人的那一杯最好喝的茶,也许他人都无法体会。

3、对于我而言,我最好喝的哪一杯我真心希望是接下来一年做的一杯。


黄山恋山堂


如何爱上茶?

作为一个90后,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爱上喝茶的,同龄的大多数人有些不懂,可能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吧!

以前我只喝饮料,那种酸甜的味道,汽水的滋滋声,给人的刺激很强烈,精神上的满足感也特别强烈,但是我家,父亲是一个很喜欢喝茶的人,家里面除了茶,就只剩白开水了。以前很喜欢喝饮料,经常出门买饮料回来喝,不知道后面怎么了,可能是自己味觉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因为朋友发生的事,更注重了自己的健康,慢慢的不喜欢在外面买饮料喝。

之后工作上的原因,接过一个茶园的活动,茶园方面的领导送了一盒红茶给我,我带给我爸喝;结果没过多久我爸又找我,问我还有没有那个茶,我说没有了,他跟我说很好喝的,可能这句话对我产生了些许影响,在之后与茶园的接触中,了解了一些茶文化,跟着同事在那安静的环境里喝茶聊工作,感觉很惬意。

大概又在8月多的时候,出门遇到了一个认识很久了的朋友,他这个时候应该是在外地上班的,而且我见到他的时候,并没有认出他来,他很瘦,而且头发有点像是到了中晚年的那种样子,还是他叫的我,我才看出来。并不是因为我不认识他了,而是他的变化太大了,他以前很胖的。后面我回到家,跟我妈聊起这件事,我妈就和我说,他是因为在外工作,饮食不规律,加上在外面喝水只喝饮料,糖分摄入过高,得了糖尿病带发了一些其他的问题。我一开始还觉得是我妈为了让我少喝饮料来瞎说的,后面我问了他本人,才确定下来,是真的。我朋友在家待了近一年,才又出去工作,在家这一年,几乎就是天天吃药,看到他日渐稀疏的头发,对我影响很大,后面在外喝矿泉水居多。

今年又在清明节期间,我们全家清晨一起上山去采茶,体会了采茶的生活,接触到茶叶,感觉完全不同,采茶到醒茶、晒茶、制茶,第一次参与茶叶的制作,后面自己跑上一杯自己参与制作的茶,喝上一口,那种清冽感,说不出来。

在这之后,自己带茶杯茶叶到公司喝,在家也是喝茶的多。就这样,慢慢的喜欢上了喝茶。

这就是我爱上茶的故事


四月喵小姐


在我看来,每天喝茶是跟每天吃饭睡觉一样,特别平常且没办法不做的一件事情。我从小跟着大人喝茶,小时候对茶的了解很少,就是从小喜欢喝。

其实与其说是喝茶,不如说把茶叶泡在水里喝。不管是好茶还是次茶,都是抓一大把放到大茶缸子里泡着喝。

后来越来越喜欢慢慢去品味茶,就像每个人的人生一样,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体验。

————————晓茗说茶,诚信与您聊茶,有问必答!


晓茗说茶


爱上茶与爱上一个人,其实有相通之处。茶的类别很多,红茶、黑茶、绿茶,也就相当于不同性格气质的人。会喜欢哪种茶,爱上哪种茶,可能首先还是得看气场合不合。从磁场论来说,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都是有磁场的,相互吸引还是相互排斥,就得看气场能量了。


所以,爱上茶的前提是不排斥。如果一个人本身非常排斥茶,那势必就不会喜欢茶,也不会喜欢喝茶。茶与人,都如同一本书,如果不去翻阅解读,就没有机会看见真相。



所以,在不排斥的情况之下,要去了解茶,即读茶。茶本质上可能只是一种饮品,但历经千年发展,茶早就独立成一套完整的茶文化体系。也就是说每一款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故事属性,读懂这些茶背后的东西。爱上茶其实很简单。



最后,真正去接触茶,学着泡茶、闻茶、品茶,谈茶,多与茶人接触,会发现你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他们是从“茶”这里学到的。


三十四茶记,每天分享茶知识、茶故事、茶文化,让你懂茶,爱上茶。
欢迎关注。

三十四茶记


这个我觉得自己算是有发言权吧!因为我现在刚刚开始爱上茶,拢共算起来喝茶也就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吧!也就是从最初的跟着瞎喝,到最后自己慢慢给自己泡茶,然后给朋友客人泡茶,自己占据了泡茶的位置,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爱上了茶。

通过喝茶,我觉得自己慢慢变得细心起来,因为在泡茶的时候注意力要集中,时时刻刻要关注客人杯中的茶汤,也看客人的表情,跟客户谈话泡茶要兼顾很多东西,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统筹组织能力慢慢地得到了提升

。而且坐在泡茶的位置,慢慢地人会开朗起来,因为这个位置是焦点,很多不愿意沟通的人很不愿意坐在这个位置,所以这个位置也很锻炼人。

爱上茶就是在不断饮茶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了自己身体的变化,发现了茶已经成为了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说,才喝了一年多的茶,如果一天不喝茶,总会觉得身体不够通畅,经脉浑浊。所以,就会在完成一天的事情后,给自己泡一泡茶,跟自己对一次话,思考一下自己的得失。这样的生活,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


爱上茶以后,其实并不是已经懂茶了。我到现在还是不懂,只是能够感觉茶在口腔与身体里游走的变化。至于为什么,不知道。反正在我看来,喝起来好喝就可以了。我觉得这个时候算是已经开启了对茶世界探索的大门了,因为这个时候你可以跟懂茶的人一块喝茶,在别人对茶阐述的过程中,你已经可以慢慢掌握茶的一些基本知识了。

所以,爱上茶,很简单。从现在开始,拿来盖碗,提起银壶,冲泡起来就好。

只要是能够不间断的喝一年下来,总会是开始爱上茶的。特别是在夜幕降临,自己的心神开始收回,慢慢地喝着一泡茶,然后跟自己对话的感觉,简直是太棒了。


爱读书的狮子


家乡最常喝的是碧螺春,外叶茸毛披覆、条索紧细、呈螺旋形弯曲;闻之清香幽雅;汤色黄绿澄澈;饮之鲜爽生津、余甘绵延;叶底柔软均匀。记得小时候家里的茶叶罐没有空过,爷爷经常在客人来时沏上几杯绿茶。



大有智荟


首先生活是需要仪式感的,我之前也很疑惑,为什么身边的同事都喜欢喝茶呢?

和同事远相处之后,我发现,茶不仅可以养生,也是一种情调。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影响了世界各地人民。

现在不少外国人都喜欢喝茶,品茶。

除却中国以及邻国的日本,韩国,

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喝茶的时候都会在里面放入糖和牛奶。

而这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段子。

一位香港商人和一位英国人聊天,英国人嘲笑中国人不会喝红酒,

竟然往红酒里兑雪碧,欧洲人想尽办法才去除酒里的糖分,

中国人分分钟就兑回去了。

此番言论一下子触怒了香港商人的民族感情,

当即反击:往红酒里兑雪碧,其实和你们英国人往茶里加糖加奶是一样的。

你见过中国人喝茶加糖加奶吗?

泱泱中华,我们的茶文化历史悠久,讲究纯天然无添加的泡饮方式。

而对于世界上很多国家来说,喝清茶是他们难以接受的,必须有些甜的辅料或者奶制品放进茶里才能饮用。

而这又是为什么呢?

相传,在古代的时候,茶叶从中国运输到欧洲大陆,经过漫长的海运,中途颠簸受潮,很容易发霉。所以中国茶叶到了欧洲之后,多少都有点霉味,口感远不如从前。英国人喝到了怪味,尝不到茶叶原来的甘醇,那就只能加糖加奶喝了。

而英国人的饮茶习惯,也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

那么,除了我们熟知的日本,韩国以及英国,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热衷于饮茶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飞跃到世界各地,看看不同国家的茶文化吧!

1、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盛产红茶,最有名的就是锡兰红茶了,它与红茶,,并称世界。当地居民特别喜欢喝苦涩的茶,他们觉得很有滋味,

2、俄罗斯

俄国人喝茶都加柠檬,要么是切好的柠檬片,要么挤柠檬汁也行。

只要是茶中加柠檬的,欧美都会称之为“俄国茶”。

3、加拿大

加拿大人泡茶会先将陶壶烫热,然后往里面加入一茶匙茶叶,再用沸水冲泡,大概8分钟后,把茶倒出来,往里面加入糖和乳酪。

4、泰国

泰国人喜欢喝冰茶,他们往往会往茶里加入冰块冷却,当地人都不喜欢喝热饮。

5、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拉茶,是一种用特殊工艺制作成的奶茶,使用的原料通常是红茶。是马来西亚人民所独创,是其国家的人民最喜爱和饮用最普遍的含茶饮料。不论是在像吉隆坡这样大都市中的豪华酒店,还是在偏远集镇大街小巷的mama档,都可喝到味道鲜美的拉茶。

6、蒙古

蒙古人喜欢喝砖茶,他们会将砖茶弄成粉末,然后再加水煮开,再往里面加入羊奶或牛奶还有盐,他们觉得这样喝起来特别有滋味。

7、埃及

埃及人喜欢喝甜茶,他们在招待客人时,会端上一杯热茶,他们会往茶里加入白糖,不过这种茶不宜多喝,喝多了,嘴会粘糊糊的。

如果你是一个懂茶、爱茶的人,身边一定少不了一柄茶刀!


knife名刀


很荣幸能够参与此次作答!

在回答“如何爱上茶”这个问题前,我们不妨来聊聊茶的魅力,为何值得人们去喜爱?

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哪户人家家里没有准备上一些茶?不管是自己喝还是用来招待客人。

茶是人们相互交流的道具,所谓“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便是这个道理,特别是在南方,很多大老板喜欢喝茶,请客户于茶室悠然品茶洽谈业务。此外朋友来家做客,一起喝茶聊天也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中国的饮茶历史非常悠久,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传说时代,《茶经》中提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当然也有认为起源于周、秦汉等,而真正“茶”这个字从唐朝开始有的,之前是“荼”字,所以有了茶起源于唐代。在唐宋期间,煮茶非常盛行,茶与百姓之间紧密相连。

而近代,我国是产茶以及饮茶大国,茶叶品种丰富,大概有分六大茶类,分别是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和黑茶。

每种茶,制作工艺不同,滋味也相同。同时茶具有很多保健作用,多喝茶有益健康,可以降三高,可以减压,提高自身免疫力等等。

综上所述,茶真是一件宝贝,茶有太多优点,茶具有十足的魅力,因此,茶值得人们去喜爱。

我们再来说说,该如何爱上茶?

茶虽好,但是好像很多年轻人不怎么喜欢喝茶!那么该如何让这些不熟悉,不了解茶的人喜欢上喝茶?

这里小詹就大家一一道来:

改变喝茶观念,了解茶的品质与优点

年轻人不喜欢喝茶的原因,大概是因为觉得喝茶是老年人该做的事,和他们风华正茂、活力四射的年轻人气质不相符。

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虽说年轻人只能和碳酸饮料,喝茶也可以成为流行。我们可以给年轻人讲喝茶的益处,喝茶可以养生。

特别是现如今年轻人,竞争压力大,经常熬夜工作,有时难免来一场酒局,结果就喝垮了身体,得不偿失。

所以少饮酒,少喝碳酸饮料,别忽视自己的健康,所以多喝茶,要对自己身体负责。总之要想让别人爱上喝茶,就先要改变他们对茶的误解。

给他们灌输正确的喝茶理念。然后期间让他们知道茶的优秀品质,茶具有哪些优点,让他们了解茶,这是第一步,了解之后才有后来慢慢爱上茶的可能。

多喝茶,多认识喝茶的朋友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叫上几个好友一起来喝茶,这样喝茶的气氛就有了,那些第一次喝茶的人,或者不怎么喝茶的朋友,一旦他们融入到这么好的喝茶氛围中,想必他们也会对茶产生更浓的热爱之情。

有朋友将他们带入茶圈,广交好友,那么他们对茶的兴趣会再次提升,慢慢的就会爱上茶。

身边要有懂茶的朋友,更容易爱上茶

新入茶圈的朋友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该买什么茶喝,买什么样的茶具来泡茶等等,此时身边有会喝茶的朋友那就再好不过,可以带着他一起喝茶,告诉他该买什么茶,比较经济实惠的同时品质还行的茶,不至于买错茶打击喝茶的信心,所以身边有茶友,可以让你更容易爱上茶。

畅谈茶文化,做快乐的喝茶人

喝茶不仅要获得味蕾上的享受,还要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喝茶不仅要喝味道,还要能从茶中体会到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让不怎么喜欢喝茶的人慢慢喜欢上茶文化,喜欢聊茶文化,陶醉于茶文化,或许就能彻底爱上茶这个东西。喝茶其实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喝茶时几个好友可以尽情畅谈茶文化,不失为一件高雅之事。

好了,以上4点就是小詹关于“如何爱上茶”的浅薄见解。

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交流讨论茶知识。

更多精彩白茶知识,欢迎关注【小詹说茶】


小詹茶肆


问:如何爱上茶?


答:


白居易:“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陆游:“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 。


李清照:“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辛弃疾:“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 ”。


柳宗元:“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


吕洞宾:“要果逡巡种,思茶逐旋煎 ”。


苏轼:“尝茶看画亦不恶,问法求诗了无碍 。”


詹同:“卧云歌酒德,对雨著茶经。”


杨公远:“景物因人胜,茶瓜为客留。”


赵蕃:“清谈固难觅,渴肺颇思茶”。


刘禹锡:“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黄庭坚:“不待烹茶唤睡回,天宫两宰和诗来。”


杜范:“此时清绝难酬赏,羔酒谁言胜凤茶 。”


喻良能:“爱酒杜陵老,煎茶桑苎翁 。”


王镃:“把盏醉归营月上,胡琴捍拨采茶歌。”


詹玉:“菱宛笼青,莲瓶拖艳,旋倾花水咽茶香 。”


马愈:“一个茅亭修竹里,几声茶臼夕阳边。”


朱敦儒:“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


胡仲参:“瓯茶聊当酒,清气入诗肠。”


李兼:“肉味鱼腥吃不妨,随宜茶饭守家常。”


傅汝楫:“落尽庭梅三日雨,香风闲对一瓯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