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名校喜欢把研究生名额给保研的同学?

陈西


获取保研资格,是大学三年努力的结果,保研名额分配多的院校,大多也是名校,招保研生,容易保证硕士质量。社会上的考研神校,学生大一开始即专注考研,大学期间该有的其他能力相对薄弱,近年大学研究生自杀的,多是普通学校考研进名校的,足以说明问题。大量招保研生对两种学生不公平,一是高考确实考砸,进了普通学校,想通过考研实现名校梦。二是虽进了名校但专业被调剂,转专业未果,要通过考研实现专业还原


梦游天下18


保研的学生是优质生源!

很多名校喜欢招收保研的学生,有的名校甚至把大量的名额给本校学生。比如同济大学,把50%的保研名额,留给了自己学校的学生。像清华北大浙大等,都是这种情况。导致想考入这些名校的研究生难度增加,因为对外名额减少了。


我研究生考入了北京的一所高校,我所学习的专业是全国重点专业,所以生源质量都非常优秀。班里有1/3的学生是被保研进来的,在我们以后的相处中,当我了解到他们的经历之后,瞬间懵了!

证书荣誉的直接差距。

这1/3保研进来的学生,他们的获奖证书有二三十份,整整是一摞儿。其中很多都是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校长奖学金,省优秀毕业生等这些顶级的荣誉,平时学校奖学金那就更多了去了,几乎每年都拿。除此之外都考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计算机三级等证书。并且全是党员!

跟他们一比,我的证书就相形见绌了,我只拿过寥寥的几次奖学金,考过了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并且还不是党员。

当然这样也有好处,就是我在研究生阶段的入党非常容易,因为没有竞争。


学习能力的差别。

他们在大学的学习成绩,每门课都是90分以上,我看到之后都懵呆了。有时候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跟我讲了一下他们大学的经历,几乎对所有的课都严格要求,假如有一个门考的在90分以下,他们就会跟来年的学弟学妹一起再考一次,一直把这门课的分数刷到90分以上,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保研的资格,所以他们专业课掌握的都非常扎实。

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我仍然是保持着本科生的学习习惯,并且我当时自大的认为:我在任何一个团体里,都能保持中等偏上的学习水平。

但是,等到第1年期末成绩公布的时候,我傻眼了。我很努力学习,换来的成绩却是处在班级的中下游,最后连奖学金都没有获得。他们这帮保研的学生学习能力太强了,几乎每门课都达到80分以上。

经过两年的期末成绩之后,我才发现我的学习能力跟他们没法比,虽然平时没有表现出来,但我心里确实服了。

保研的学生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学校是比较重视这些保研的优秀学生,会给予优待政策。比如各种扶贫政策,助学政策都会优先保研的学生。

(1)有的辅导员有推荐就业的名额,也是先推荐保研的学生,毕竟这部分学生特别的优秀,去了企业能代表学校的形象。

这样会形成良性的循环,优质的生源去了企业之后,会让企业对学校产生良好的印象,然后企业招聘就再回到学校里。

并且优质的生源出到企业里之后,很快就会升职加薪,慢慢的在企业里做到管理层,之后在人才选用和招聘等过程中,就会更倾向于自己的母校。比如我的学校是原铁道部下属的高校,铁道部相关的设计院和施工单位领导,都是我学校出来的学生。

(2)每个学校都有优秀毕业生代表,挂在学校的网页上后,有利于学校的招生。并且学校出了优秀的学生代表企业家,还会给母校设立奖学金,或者是捐款。

比较典型的就是俞敏洪,创业之后给北大做了非常大的宣传,并且每年都会给北大捐大额的奖学金。比如马云、史玉柱等,他们都是优质的生源!

所以,保研的优质生源,对学校的声誉和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也是为什么像清华北大这么牛的学校,每年还会去各地进行招生宣传,抢夺优秀的学生!

之前听人家说过一句话:“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有物种差距那么大“。读完研究生之后,我彻底相信了!读研确实让我开阔了眼界,让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明确的认知,也见识了什么是优秀的人才!

之前我还觉得我能在一个团体里永远保持中上水平,现在想想是多么的无知。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你还没有见过优秀的人。


牵牛花牵牛郎


保研的优秀学生。现如今高校里面的保研制度规定只有一个专业的前多少名才有资格保研,而且可能对学生的每一科成绩绩点都有相关的规定,这些保研的学生不仅每一科都不能够挂科,而且每一科的学习成绩都必须达到优秀。在这样严苛条件筛选之下,基本上那些保研的学生都是这个专业里面最拔尖的那批学生。



各个高校的保研率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最优秀的那些高校保研率是最高的,而一般的高校保研率会差很多,像中国最优秀高校清华北大这样的高校,40多名学生中就有将近10名学生有保研资格;一些实力一般的211工程大学40名学生中只有两名学生有保研资格;那些普通高校可能几十名学生中才有一个有保研资格。那些知名高校学生本身就是全国高校学生中的佼佼者,而能够在这些高校中被保研的话,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相当强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些知名高校愿意把研究生名额中的相当大部分留给保送生,其中这些保送名额中的大部分是留给自己本校学生的。




考研的学生情况。通过考研考上的这批学生的情况也就参差不齐了。相信大部分学生考研的时候都想考一所比自己本校更好的高校,当然也有部分学生是考本校,只有少部分学生考的是比自己高校差一些的高校。从名校的角度来看的话,这些报考自己高校的考研学生大部分来自于比本校差一些的高校,一般一所高校的综合实力代表了这所高校学生的质量,这些名校肯定是不太愿意招录那些比自己本校学生学习能力差一些的学生的。



饕餮视听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教育部对保研具有保研资格的高校做了如下规定:

(一)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5%左右确定。
(二)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建设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5%左右确定。
(三)其他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2%确定,其中初次开展推荐工作的高等学校,前3年每年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确定。 
(四)经教育部确定的人文、理科等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按教育部批准的基地班招生人数的50%左右,单独增加推免生名额,由学校统筹安排。
(五)对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适当增加推免生名额。
第十七条设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接收本校推免生的人数,不得超过本校推免生总数的65%,其中地处西部省份或军工、矿业、石油、地质、农林等特殊类型的高等学校,上述比例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75%。

以上是教育部对保送和接受推免生比例的规定,保送和接收比例较高的都是设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该规定中没有明确说学校接收推免生比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绝大部分高校接受推免生的比例总体维持在50%左右,部分专业推免生比例高达80%以上,只有少部分招收人数多,或者相对冷门的专业推免生比例低于50%。

目前正处于保研阶段,各高校基本于九月初公布了本年度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从已公布的情况来看,已基本跟上述情况相似,以北京大学为例,校本部公布的招生计划一共34个院系及研究机构,其中20个院系接收推免生比例超过了50%,绝大部分在60%以上,其中体育教研部接收推免生比例为100%;只有14个单位推免生比例略低于50%。另外南开大学2020年拟招收学术型研究生1902人,其中推免生为1305人,人数比例超过68.6%;统考录取人数为597人。80%以上的学院推免人数超过50%;全日制专业学位拟招收1076人,其中推免生为628人,人数比例超过58.3%;统考录取人数为448人。整体上推免生比例将近65%。

名校保研率高,接受推免生比例也高,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确实不是什么好消息,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本科阶段的起点就影响到了四年后能否继续深造的情况。所以难免有部分同学会对保研政策有疑问。

但是从高校的角度来说,首先保送和接受推免生比例高是符合教育部相关规定的。

其次,从生源质量角度来说,能够获得保研资格,本身意味着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成绩相对优秀,各门学科基础较为扎实,而且保研的学生绝大多数本身就来自与名校,接受的科研训练,培养的学科思维更为严谨。大学学习成绩的取得,是三年时间积累起来的,学习成绩不仅仅意味着基础扎实,还代表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科研能力等。

而考研的同学往往是集中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几门课程上,并不能全面反映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科研水平,从这一点上来说,接受推免生多是出于生源保障的考虑。

第三,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获得保送资格的研究生,并非到大四就无事可做,整天混日子了,绝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在这时候到导师的实验室开始科研工作,可以更早地与导师融合,更快地进入研究生角色,科研的延续性也更强。名校的研究生相当一部分是硕博连读或者在研二甚至更早就实现硕转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科研实验的延续性。而且在基础相对扎实的情况下,出成果的几率也可能更高。

作为考研的同学,不能把保研的同学作为假想竞争对手,毕竟大学四年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保研的机会都可以争取,你没有争取到就觉得不公平,这是不合理的。如果平常就拿出考研的学习劲头,相应自己获得的机会也会更多,即便是考研,表现出来的专业基础知识也会更扎实。


象牙塔里讲故事


每一年的考研学生,每当特别累的时候,便会有感而发:真心羡慕那些保研的学生,不用咱们这样的辛苦,早早的便能够开始自己的假期了。这样的感受相信绝大多数的考研人都曾有过。是啊,保研的学生真的是通往研究生的一条捷径,这是毋庸置疑的。

同时,这几年高校的推免比例逐年增加,保研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这也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考研的学生想顺利考取名校的研究生的难度也在逐年的增加,所以随之付出的辛苦也将不断的强化,这或许就是很多考研人很纳闷的一件事情,为什么名校喜欢把研究生的名额给保研的学生呢?

首先,名校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为了保障每一年的生源。

可能很多学生比较讨厌生源,因为现在不管是中小学还是大学总是会拿生源来说事,但生源的不同确实是能够给高校带来不同的发展和进步,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人才,那么一所高校的发展也需要优质的生源,只有培养出优质的人才,才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家长的点赞,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名校都希望每年能够招到更多的保研学生,能够发现更多的优质生源,这是亘古不变的。

其次,凡是能保研的学生绝对是大学成绩非常优秀的。

保研或许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容易,不可能随随便便的就能够拿到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一般来说保研的学生都是一所高校中的某一个专业中最为优秀的哪几个,或者说是佼佼者,所以才会能顺利的保研。而这些优秀的学生到了名校读研,他们所能够创造的科研成果,他们所能够发表的顶端论文的可能性是不是也会更高一些。

最后,现在的考研学生水平层次不齐,更多的学生是为了学历。

不得不承认很多的考研学生绝大多数是因为自己的本科不是很好,所以被逼无奈的才选择了考研,目的也仅有一个就是拿到研究生学历,这就足够了,所以研究生三年期间不想干任何事情,只希望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能够通过外审就可以了,而这对于名校来说是不希望看到的,因为他们需要的是真正来学习的,来做科研的。

总之,名校愿意将更多的名额给保研的学生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你说其不公平,但似乎又不是很坚挺,毕竟优秀的学生必然是会受到更多学校的喜爱,所以如果你想进入名校读研,那么就请用自己的辛苦和坚持去换取那一张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领略教育魅力


研究生是要从事一定研究工作的的,而研究能力是需要对科研的热爱,能保研的学生肯定是研究能力和学习热情被老师认可了的,录取这样的学生老师也会很放心。

目前,只有中国的研究生(无论硕士还是博士)是考的,而不是申请的,但是,考试和研究是完全不同的能力;考得好只能说记忆能力强、勤奋程度够,或者说学习能力强,而研究能力需要的是大胆创新的胆识和魄力!

很多名校的硕导、博导都是国外留学回来的,所以这种观念更是根深蒂固,所以现在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保送的比例越来越高。

基于这个原因,那些考研有机会进复试的考生,面试时一定要展现出对学科的热爱和研究实力,再加上对未来的规划,录取概率就会高很多。

如果大家觉得有用处,请点个赞,也欢迎评论区提问;

点击头像关注我,听我聊聊教育那些事儿


浅叔熬鸡汤


简单说来,各大名校招研究生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哪些学生好,哪些学生差,他们(研究生导师们)早就已经谙熟于心。把研究生名额给保研的同学,就是他们多年招研究生总结的经验和结果。试想,如果考进来的学生实力和水平都在保研进来的之上,他们还会把名额留给保研同学吗?显然不会呀。

我自己带研究生的经验来看,也是保研的同学要比考进来的基础要好很多。有的考进来的同学,他们在写论文时候,连基本的参考文献如何排列都不会。而且更重要的是,保研进来的同学多数是本科出身好,基础好,且做事情态度更认真,更严谨,相对而言,论文写得更好,更让导师放心省心。多年的对比下来,大家当然会更倾向要保研的同学。

当然,我不是说考研的同学没有好的,但是考研的好学生可遇而不可求。

最后,不要说什么学生好不好主要在于老师的教育,如果能够把好的学生教得更好,将有限的教育资源让更出彩更拔尖的人上的时候,为什么要浪费资源在比较差的那部分上呢?

研究生教育不是义务教育。


半岛外语


这个问题如果从导师的角度来考虑,你就瞬间豁然开朗了,因为保研的同学更加省时、省力、省心。

想要读研究生,目前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保研,另一种是考研。保研对成绩要求很高,哪怕是985也只有前20~30%的同学有机会保研。其他情况我们不考虑,至少保研的同学在学习上名列前茅。如果你是导师,有两个人同时报考你的研究生,一个成绩好一个成绩不那么好,那么你选谁呢?





相对保研生,考研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可以参考考研成绩,但只看考研成绩又不客观。因为每个人复习的时间不一样,有人复习6个月考380,有人复习一年半总分380,导师只看到成绩却看不到每个人花费的时间,评价不了熟优熟劣。

我们经常听到导师坑学生,但其实导师更怕被学生坑,有些导师甚至被坑怕了。

有些学生初试400分,面试问题背的对答如流,信誓旦旦老师我要跟你读博士。但一旦录取之后,完全变了,“无能、无知、无主见;不主动,不沟通,不负责”。“论文,啥论文呀?”,“什么实验?还要做实验”,“老师,我在旅游呢”,“老师,我在带家教”。

招女研究生不可怕,研究生期间生孩子才可怕,别的不说,份子钱是少不了的。作为导师:“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呀!”

终极坑货,在导师不知情的情况下发论文,论文抄袭还挂上了导师的名!


考研小秘书


1、能被保送的学生都来自相对优秀的大学——根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目前具有保送资格的大学一共有367所(《2019年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院校名单》);而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名单,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56所。


2、这是由保送和考研的不同形式决定的。

考研就靠四门课:外语+政治+2门专业课。

所以,考研是可以去突击,你大学前面学的很差,但是突击一年,是有可能考上的。

但是,保送研究生的学生,必须四年都得好好学习才行。

如果你是大学老师,你想要哪种学生?一种很可能是突击考上,一种是一直很努力。


3、保送很多来自本校,而考研很多都是比本校差的学校,你是老师、大学,你想要哪种?


不能光认为是歧视,更多是一种理性选择和算计。


高考志愿专家靳小强


因为这是教育部考核学位授予点的一项内容。也是招生部门绩效的指标。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