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中是煮熟的蝙蝠


圖片中是煮熟的蝙蝠


圖片中是煮熟的蝙蝠


圖片中是煮熟的蝙蝠

說起中國飲食文化,很多人都會豎大拇指;畢竟,放眼當今世界,能夠和中國飲食文化打個平手的國家或民族並不多見。比如法國美食、意大利餐飲勉強算得上,但如果算上吃野生動物的喜好,意大利或法國美食會甘拜下風。

比如近期在武漢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事件就和吃野生動物有關。

根據鍾南山院士的解釋,這次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很可能和野生動物有關,因為最早傳播致病病毒的是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野生動物店。

吃野生動物是中國傳統文化嗎?應該算是。

一,在一些人眼裡,野生動物具有特殊的滋補、保健功能,如補氣養血、滋陰壯陽、強健身體等。

這些說法或許在中醫中有一些依據,但不一定符合科學。因為野生動物沒有經過嚴格的市場檢疫,很可能存在大量致病細菌或病毒;一旦發生禽畜病毒傳人的後果,就相當嚴重了。

比如武漢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事件即和此有關,因為人體對某些新型病毒沒有抗體,一旦傳播開來,後果難以預料。

二,隨著生態意識的提升,一些人認為野生動物是野味,來自天然,對身體健康有好處。

這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識,既不符合科學,也隱含很多風險。

一是科學養殖的禽畜對身體沒有什麼壞處,如現代規模化養殖的雞鴨,如果符合科學衛生標準,對人的健康沒有影響。

二是如果為了追求所謂的自然野味,隨便吃野生動物,像狐狸、果子狸、竹鼠、獾等,對人體健康反而有風險。因為野生動物身上致病菌種類繁多,很容易產生潛在風險,如寄生蟲、微生物,這種後果誰能預料?

某些落後、不科學的飲食文化應該拋棄嗎?應該拋棄。

現代社會是文明社會,人們也應該移風易俗,把一些違反科學、違背國家法律的飲食習慣徹底改掉,這既是建設現代和諧社會的需要,也是中國傳統文化革新的需要。

比如現在的春節在城市已經不讓放鞭炮,這是出於環境保護的要求,是一種時代進步。

飲食習慣也是如此。有些中國飲食習慣未必符合科學和環保,甚至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如油煙汙染、泔水汙染、餐飲垃圾、吃野生動物。

對於這些不符合健康和環保要求的飲食文化,人們應該應當科學看待,努力想辦法解決;有些落後習慣應該完全禁止,如吃野生動物。

2003年的非典已經過去,人們應該痛定思定,不再讓悲劇重演;可惜的是,有些人是好了傷疤忘了疼,不懂得吸取教訓。

比如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事件屬於嚴重的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如果當地市場監管部分能夠嚴格監管,禁止買賣國家法律禁止的野生動物,估計這種事也不會發生。

天佑中國,天佑武漢,天佑勇敢、堅強的中國人民,希望這次能夠儘快過去,讓人們安心過一個好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