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原屬常州嗎?

板凳巨人李奎賞


無錫春秋時先屬吳國,後屬越國,公元前202年即漢高祖五年首次設立無錫縣治,此時屬於會稽郡,會稽郡的治所在今天浙江紹興。

公元234年即東吳大帝嘉禾三年,無錫縣被廢省,公元281年即西晉太康二年復設無錫縣,屬新設立的毗陵郡,治所在丹徒縣,即今天鎮江市丹徒區,後來移到南徐州治所京口,即今天鎮江市區,也就是說這時候無錫屬鎮江管。

公元413年即東晉安帝義熙九年,已改名晉陵郡的毗陵郡,治所從京口移到晉陵縣,即今天的常州市區,無錫屬於常州的歷史,就從公元413年開始。

公元589年即隋文帝開皇九年,隋朝改州、郡、縣三級地方行政區劃製為州、縣兩級,在晉陵設常州,這樣無錫縣就名正言順成為常州的屬縣。

公元1295年即元成宗元貞元年,元朝將無錫縣升格為無錫州,但仍然隸屬於常州——因為這時常州已經是江浙行中書省治下的常州路治所了。

公元1367年即朱元璋吳元年,朱元璋改路為府,常州路改為長春府,無錫州屬長春府管轄,翌年即明太祖洪武元年改常州府,降無錫州為無錫縣,系常州府五縣(武進、無錫、江陰、靖江、宜興)之一。

清雍正四年即公元1726年,無錫縣分為無錫、金匱兩縣,仍屬常州府,系常郡八邑(武進、陽湖、無錫、金匱、江陰、靖江、宜興、荊溪)中的兩個。

中華民國元年即公元1912年,民國政府廢府,設無錫縣(將無錫和金匱又合併),屬於江蘇省蘇常道,因為蘇常道的首府在蘇州市區,因此無錫結束了長達1499年屬於常州的歷史,重新“迴歸蘇州懷抱”。

但這段重屬蘇州的歷史為時很短:民國十六年即1927年,北伐軍佔領江蘇,廢除道一級建制,無錫縣直屬江蘇省。

民國二十三年即公元1934年,江蘇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成立,治所在無錫縣,由於此時常州府、蘇州府和廢府後設置的蘇州市都已先後廢除,常州、蘇州市區改為武進縣、吳縣,而江蘇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下轄無錫、武進、吳縣、江陰、崑山、寶山等十個縣之多,因此此時蘇州和常州反倒在理論上屬於無錫治下了。

1949年4月24日,解放軍佔領後的無錫設立無錫市,兩天後成立蘇南行政區公署轄無錫市和鎮江、常州、蘇州、松江四個行政分區,共27個縣市,此時常州和蘇州繼續屬於無錫治下;1952年11月,蘇南、蘇北兩行政區和中央直轄的南京市合併為江蘇省,無錫、蘇州、常州都成為江蘇省的省轄市,從此並稱“蘇錫常”傳承至今。

綜上所述,無錫建立縣治後最初屬於紹興(會稽),歷時435年,然後屬於鎮江(毗陵),歷時132年,屬於常州(晉陵、常州)歷時最長,達1499年,屬於蘇州的歷史刨去設立縣治前的吳國時代,歷時15年,無錫作為首府管轄蘇州(吳縣)、常州(武進縣)的歷史,歷時18年。


陶短房


謝謝給這個機會。

無錫目前是江蘇省省轄地級市。民國建立之前確實相當長時間無錫縣是常州府下轄縣。今天的常州市跟古代的常州府並不完全是一回事。今天的無錫市為江蘇省轄地級市,管轄梁溪區、錫山區、惠山區、濱湖區、新吳區等區,代管江陰市、宜興市兩個縣級市。而常州市轄金壇區、武進區、新北區、天寧區、鐘樓區等區,代管溧陽市一個縣級市。


而古代的常州府是個地域概念,如清代雍正以後的區劃其府郭為武進縣和陽湖縣。今天的常州市區主要是武進縣和陽湖縣的區域,我們只能說當時的無錫縣屬於常州府一個縣,而無能把常州府和今天的常州市混淆概念。而清代中期以後無錫城內有兩個縣,即無錫縣和金匱縣。

總結一下,無錫縣長久以來是常州府轄縣。無錫縣跟今天無錫市不是一個概念。常州府府城並不是叫常州,而是武進縣和陽湖縣。

民國肇建,常州府被廢。無錫在民國時期全國重要的工業城市,排名在全國前十位,遠比常州府所在的武進要發達。1980年代以後,隨著地區建置的撤銷,無錫正式成為設區市至今。

以此看來,提問者提的問題還是很不清楚的。根本就無法直接回答,只能分情況分別討論。

再次感謝提供機會答題!


東野洛


無錫屬於舊時的常州府,而不屬於現在的常州。

古時以快馬跑兩天的距離設府,無錫在現今蘇州常州的中間,距離兩地均一天的距離,所以與府無緣,到解放前一直以縣的形式存在。

常州府號稱“八邑名都,中吳要輔”下轄武進、陽湖、無錫、金匱、宜興、荊溪、江陰、靖江八縣。常州府府城在現在的常州市區。

常州府是舊時的區域劃分,就相當於江蘇省政府在南京,南京也有自己的市政府,而蘇錫常等屬於省政府而不屬於南京一個道理。無錫縣屬於常州府,不屬於武進縣,現在的常州是脫胎於以前的武進縣,府縣位於一城內,而後貫以常州名號,所以是並列關係。

現在的無錫市和常州市跟以前的無錫武進已經是完全不同了,建市的性質都已經改變,只是撞了名號。

現在的無錫市(無錫市區,代管縣級江陰市宜興市),現在的常州市(常州市區,代管縣級溧陽市)。

歷史終究是歷史,不是未來,無錫常州將在發展的路上越走越遠。


QIN97


有些無錫人真的也是沒誰了。現在的常州不是以前的常州府?無錫繼承了常州府?這種說法和現在灣灣當局的理論有什麼區別?我作為一個新常州人實在看不下去了!

常州府府衙是在常州吧?幾百年都沒變過吧?你們會不會又說現在常州的市政府已經搬到新北區去了,不在武進了,常州就不是以前的常州府了?我常州市府幾百年來就沒動過,怎麼就不是以前的常州府了。就算挪位置,也就十幾裡地的事情,更沒有搬到無錫去過!嘿!我就納悶了,自己忘祖也就算了,還懷疑起常州的身份了!這是什麼心理?

為什麼有人認為現在的常州就是以前武進?你們心裡沒點數嗎?因為83年常州被無錫拆得就剩武進了!可是常州府的核心就是武進!毋庸置疑!好比白菜被扒了梆子,梆子對菜心說,你不是白菜,可笑不?

清代常州府全景圖



清代無錫縣全景圖



常州府就是現在的常州市在明在清兩代的行政建制!這個歷史不容篡改!無錫曾經隸屬常州也不可否認!



事實上無錫從公元前202年漢高祖時期開始,無錫就一直屬於常州,當時的毗陵典農校尉,一直到1983年真正脫離常州,總共2185年!還無錫繼承了常州府?那83年分家你咋不叫常州呢?!



你拿走了常州最大最富饒兩塊地,就自己好好發展。我們沒說啥,也沒有辦法。但你現在發達了,不認老東家也就算了,還反咬一口是怎麼個意思?農夫與蛇?想想你現在一萬多億的GDP是怎麼組成的?!

我想除了部分無錫人,恐怕沒人會否認無錫曾經隸屬常州吧!


城市控


回答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啊,無錫是曾經屬於常州啊,無錫還曾屬於過蘇州,不過現在無錫和常州蘇州地位相當了,平起平坐了。還有,歷史上無錫也曾管轄過常州蘇州部分地區,這些都是可以查得到的,蘇錫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至於為啥有這麼多爭吵,這麼多不服,無非就是誰都有當老大的心態,比經濟,比歷史,比文化,就這點花頭。

說難聽點,叫不團結,內訌,然後被外省,特別是浙江廣東看笑話。但我總覺得這些人很可笑。因為凡事都分兩面看,你可以說是內訌,也可以說是有競爭意識。蘇錫常為啥這麼發達,我覺得競爭意識是常常被人忽略的。舉個例子,還是說無錫好了,下轄江陰宜興兩地都對無錫一百個不服,多強的競爭意識?也難怪無錫才這麼點大地方,在經濟上敢藐視蘇州常州南京。在本朝,蘇州超過無錫也沒幾年,再說體量有3個無錫大,也應該超過,至於常州,也別總活在過去了,奮起直追才是正理。至於南京麼,GDP終於在2014年超過無錫了,這個省會被小弟看不起也正常……這就是江蘇,相互不服氣,極強的競爭意識就是成績單漂亮的重要原因。試問浙江有幾個城市敢看不起杭州,廣東除了深圳不鳥,其它城市敢吭聲?

別說江蘇人(蘇錫常)喜歡內鬥這種話了,那是你們根本不理解江蘇人,我們分蘇南蘇北,蘇南也一度看不起蘇北,但蘇北現在也發展的很快很好,競爭意識也很強,蘇南人早就不像以前那樣看不起蘇北人了,至少從普遍性上來說是這樣。蘇北城市放到任何一個省份不說吊打,那也總是強悍的存在。


老周丅爺


我想問一下現在江蘇十二個地級市是否都歸南京市管?答案肯定不是。包括南京在內都歸省委領導。省政府駐地在南京,下面各市簡單曰:歸南京管。常州府、蘇州府(地區)、蘇南行署(無錫),都是當時的行政名稱和級別。和具體駐地城市的關係是和其它城市一樣是上下級關係。府和縣是縱向關係。市和市是橫向關係。常州府治下的八縣包括府治駐地武進都是平行的,統一有駐在常州的府衙管理。全國都歸中央管,而不是歸北京市管。但首都在北京,大家都說北京領導全國。所以說無錫從來就不屬於常州或蘇州。當然常州蘇州也不屬於無錫。大家各有屬地、行政管理上有共同或不同的上級。同時我在這裡說一下,太平天國後的一百年是蘇州沒萿的一百年。太平天國後的一百年是無錫掘起的一百年。常州一直處於兩者之間。直到八十年代市管縣後的十年,九十年代蘇州才一騎絕塵、獨領風騷。原因不在討論之列。


標叔2094


從千百年的歷史來看,無錫都屬於“常州府”;但從未聽說過有“無錫府”?這是史實;現在看來,由於行政區域劃分,對無錫尚具有優勢(江陰與宜興);作為常州雖說地盤小、人口少、基礎差,但能依靠自身的“艱苦踏實、努力奮進”的創業精神,緊緊圍繞“改革開放”這個主題,常州人民一定能再造新常州,創出新的奇蹟!




雲墨世界_


現在人對古代縣誌瞭解甚少,到了民國以後,也就知道晚清鴉片戰爭的一些事了,民國期間的事瞭解更少。對於城市便籤也僅限於瞭解北京、南京、西安一些古都的歷史,無錫的一些歷史知之甚少。

歷史上無錫屬於吳國,正統的吳文化應該是在今天的蘇州一帶,雖然無錫也出土了一些吳文化的歷史文物,但是都是鴻山一帶與現今的無錫城市中心比差距很大。

▲元朝時地圖(無錫州)

隋朝

從隋朝開始無錫就隸屬於常州府。

元朝

元朝時無錫一度升級為州。

明朝

明朝之後無錫州被降為縣,仍然屬於常州府管轄。

▲清朝初年,無錫縣屬江南省常州府。

康熙六年(1667)

江南省撤銷,劃分為江蘇、安徽兩省,無錫縣屬江蘇省常州府。

雍正四年(1726)

無錫分為無錫、金匱兩縣,同屬常州府。兩縣以大運河為界(古代大運河所在即今中山路,新中國後中山路被填平造路),河西包括農村屬於無錫縣,河東包括農村屬金匱縣。

金匱縣系大婁巷和大河上之間原有金匱山,因此而得名。這是清代對南方經濟發達地區因人口密集而採取的行政舉措。

清朝滅亡後

清朝滅亡後,兩縣又合而為無錫縣。在兩縣並存期間,一城同治,有了兩個縣衙。從漢建縣之時即有的縣衙,兩千餘年未變動地址,至此繼續使用,這就是無錫縣衙。

武昌起義爆發(民國)

直到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革命之勢席捲中國。秦毓鎏回到無錫,與商團光復隊聯繫,著手組織武裝起義。11月5日上午,秦毓鎏等人發動起義,在公園多壽樓前草坪上舉行誓師儀式,華承德為司令。誓師完畢,華承德率光復隊隊員和商會體操隊隊員向無錫縣署進攻,向縣署大堂放槍三排,縣署守軍旋即投降,光復隊佔領了無錫縣署,逮捕了無錫縣知事孫友萼。接著秦毓鎏又命令華承德、許嘉樹、蔡容率光復隊進攻金匱縣衙,金匱縣署衙役也向光復隊投降,逮捕了縣知事何紹聞。11月6日下午,無錫全城光復,秦毓鎏在原金匱縣衙成立了錫金軍政分府,通電各地,宣佈無錫獨立。

1927年,南京中央政府開始訓政,依照孫文遺教,中國民主需以縣為自治單位,於是政府將清朝時期遺留的中央—省—府—縣架構廢除,由省直轄縣。在這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就沒有常州、蘇州這樣的行政地名了,而是原以府治所在地直稱為武進、吳縣。

此後由於無錫成為滬寧線上最早通上火車的工商業城市,政治地位也日益大增,當時江蘇省政府在無錫設立了第二專員公署,總攬無錫、江陰、武進(常州)、吳縣(蘇州)、崑山等蘇南數十縣(不包括宜興)。

新中國

到了1983年,江蘇實施市縣架構,在相鄰的縣中,無錫一度選擇江陰與張家港作為轄縣(張家港部分地區本為從江陰劃出,其他與無錫接壤的武進、吳縣作為常州與蘇州的傳統附廓縣均不可能劃給無錫,常熟作為保留升地城市及區位亦不可能),當時內參已刊出,但在最後關頭,有人上書無錫高層,指出應當選擇宜興,理由是:

1、宜興雖與無錫陸地不相連,但同屬太湖流域,這對當時已打太湖牌的無錫來說,在感情上與濱江的張家港及江陰是不同的。其次,有了宜興,無錫就實際擁有了太湖的對外航線,否則無錫太湖很有可能在蘇州與常州的夾擊下,成為一個無用的內灣。

2、宜興擁有當時在蘇南地區少有的礦物資源,這在工業至上的年代十分重要。

正是這兩點尤其後一點,在最後關頭打動了無錫高層,形成了如今的行政區劃。

更多無錫歷史,請關注頭條號:視頻探索


鴻蒙老祖


歷史上屬於的

無錫在歷史上曾屬於吳郡,從隋朝起無錫縣隸屬於常州管轄,元朝時一度升格為州。

明代建立後,無錫州降而為無錫縣,仍屬常州府。

清初,無錫縣屬江南省常州府。康熙六年(1667),江南省撤銷,劃分為江蘇、安徽兩省,無錫縣屬江蘇省常州府。雍正四年(1726)無錫分為無錫、金匱兩縣,同屬常州府。兩縣以大運河為界(古代大運河所在即今中山路),河西包括農村屬於無錫縣,河東包括農村屬金匱縣。金匱縣系大婁巷和大河上之間原有金匱山,因此而得名。這是清代對南方經濟發達地區因人口密集而採取的行政舉措。

清朝滅亡後,兩縣又合而為無錫縣。在兩縣並存期間,一城同治,有了兩個縣衙。從漢建縣之時即有的縣衙,兩千餘年未變動地址,至此繼續使用,這就是無錫縣衙。

直到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革命之勢席捲中國。秦毓鎏回到無錫,與商團光復隊聯繫,著手組織武裝起義。11月5日上午,秦毓鎏等人發動起義,在公園多壽樓前草坪上舉行誓師儀式,華承德為司令。誓師完畢,華承德率光復隊隊員和商會體操隊隊員向無錫縣署進攻,向縣署大堂放槍三排,縣署守軍旋即投降,光復隊佔領了無錫縣署,逮捕了無錫縣知事孫友萼。接著秦毓鎏又命令華承德、許嘉樹、蔡容率光復隊進攻金匱縣衙,金匱縣署衙役也向光復隊投降,逮捕了縣知事何紹聞。11月6日下午,無錫全城光復,秦毓鎏在原金匱縣衙成立了錫金軍政分府,通電各地,宣佈無錫獨立。


鎮江生活指南


歷史上無錫地位不定,屬常州府,有時也劃入蘇州府管轄,民國時期廢止清朝皇室制後無錫開始與常州丶蘇州一樣地位,也就是從那時起,無錫的民族工業發展迅速,一舉超越蘇州和常州,近代解放戰爭渡江戰役打響後,無錫資本家榮德生(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的父親)沿江所有的榮氏家族開設的米店和麵粉店免費向解放軍開放供糧,當時榮氏家族在無錫有米廠和麵粉廠以及紡織廠,門店從南京到上海都有佈局,解決了解放軍打過長江後的吃飯問題。解放之後江南人民行政公署就在無錫,主管區域常州丶無錫丶蘇州丶以及上海的松江區。直到成立江蘇省後,蘇南和蘇北兩個行政公署才撤銷,無錫在江蘇省的地位得到確認,行政地位排在南京之後,不信大家可以看一下,稅務號南京之後就是無錫,車牌號南京蘇A,無錫蘇B,身份證前四位南京3201,無錫3202等等,中央後勤保障基地就放在無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