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過來人,不建議購買的嬰兒用品有哪些?求分享?

拜託了爸媽


新生兒時期,盤點那些沒有必要購買的產品?

作為一位新手媽媽,在寶寶出生前就開始囤嬰兒用品,新生兒衣服、溼紙巾、柔軟的紙巾、兒童洗臉盆、兒童洗澡盆、包被、小罐奶粉、肚臍貼、紙尿褲、奶瓶、玩具、指甲剪、黑白色卡、維生素d3、奶瓶刷、嬰幼兒棉籤、嬰幼兒毛巾、隔尿墊、嬰幼兒專用沐浴露、洗髮水、撫觸油、新生兒枕頭等等。

基本上涵蓋了新生兒所有的衣食住行,但是其中有些東西是可以找到替代品的,比如說:

1、黑白色卡。

黑白色卡的作用是為了鍛鍊寶寶的視覺追蹤能力,因為新生兒寶寶所能看到的世界皆是黑白,並且視覺模糊,而黑白色卡具有鮮明的對比色、複雜的形狀和曲線,能夠快速的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所以許多家長喜歡拿著黑白色卡去鍛鍊寶寶的視覺追蹤力。事實上,任何顏色深且對比色強的東西都能鍛鍊寶寶的視覺追蹤力,醫院的兒保醫生就是用紅色的球來評估寶寶的這種能力。更何況,等到孩子長大一點的時候,紙質的色卡更不實在,因為那個階段的孩子拿到東西酒就往嘴裡塞,紙質的印刷品,媽媽們,你懂的。

這裡我並不是否定嬰幼兒早教,其實是想強調如何合理運用身邊真實的事物來對寶寶做認知引導,這才是父母應該考慮的方式。

2、隔尿墊

建議不要買一次性的,因為這個東西可以說是備著多餘,不備又有用。如果孩子每次換紙尿褲都會用的話,那麼這將是一筆鉅款,也許比紙尿褲還貴。

那麼布的隔尿墊呢?有些人表示,每天洗隔尿墊的頻率太高,大人也很心累。所以每次寶寶拉完臭臭後,可以適當的再等個幾分鐘,等到寶寶徹底解決為止,當然了有些時候也是不小心就沾上臭臭,畢竟是小概率,偶爾洗洗就好。

3、新生兒枕頭

廢話不多說,完全沒用上,許多人強調新生兒枕頭可以幫助定型,讓寶寶的頭型更加的圓潤,但是事實上,從來就沒在固定位置上,也許寶寶只有剛被放上枕頭的那一刻是有用的,至於之後,與枕頭的緣分越來越遠。

那麼不用定型枕,又該如何給寶寶睡出一個好頭型呢?這就需要父母不定時的幫寶寶的頭部轉向。

至於列舉出來的其它東西,使用頻率還是蠻高的,都可以備下來。

嬰幼兒時期沒必要購買的產品有哪些呢?

隨著寶寶越來越大,家裡囤的東西也越來越多,比如說護臀膏、魚肝油、益生菌、溼疹膏、繪本、玩具、嬰幼兒揹帶,嬰兒車是朋友送的、高鐵米粉、寶寶零食、寶寶護膚品、嬰幼兒手套、寶寶磨牙棒、驅蚊貼等等,基本上來說,應有盡有,但是不得不說,這其中有很多東西是買回來只用過幾次甚至是沒有用過的。

1、寶寶磨牙棒

寶寶6個月左右,有給寶寶買磨牙餅乾,就是像米餅一樣的磨牙餅,入口即化,寶寶很喜歡,並且也成為讓自己安心吃飯的必備武器,但是到了寶寶7個月的時候,有朋友推薦我買磨牙棒,說寶寶吃這個磨牙特別好,於是我買了一盒,價格不算便宜,並且一盒只有12根,重點來了,磨牙餅乾真的就是磨牙的,寶寶完全咬不動,一根磨牙餅吃了一會就沒耐心繼續吃了,然後整整一根被她偷偷扔掉,就這樣,一盒磨牙餅全被寶寶扔著玩了,扔掉後的自然就浪費掉了。

寶寶磨牙還是建議用牙膠或者入口即化的嬰幼兒食物,還有就是天然蔬果乾(不是乾脆的那種,也不能添加防腐劑,建議自制,比如紅薯幹之類的),光吃磨牙餅容易上火。

2、驅蚊貼

寶寶是基本不建議噴驅蚊水的,其成分難以保證,於是許多家長會買驅蚊貼給寶寶驅蚊,不得不說,嬰幼兒健康的驅蚊產品味道是相對比較刺鼻的,可能是為了強調天然性,並且驅蚊效果並不好,除非全身貼滿驅蚊貼,否則那玩意就是個雞肋。並且寶寶的手喜歡亂動,也會經常碰到這個驅蚊貼,一旦放進嘴裡,可能更嚴重。

3、防抓傷手套

不推薦的原因:一是寶寶確實不喜歡;二是限制了寶寶的手部活動,其實是對正常發育不利的。那麼如何防抓寶寶抓傷自己呢?勤剪指甲!

4、嬰兒床

我的寶寶一出生,就有許多好友說要轉讓嬰兒床給我,我非常詫異,畢竟這些好友孩子也不大呢,為什麼要轉讓這個給我呢?後來好友才無奈的說,嬰兒床完全派不上用場,並且還霸佔那本就很小的空間。

其實還有許多嬰兒產品用途都不是很大,無非就是商家為了賣貨給出的噱頭而已,準爸媽們在選購嬰幼兒產品的時候一定要保持理智,別被忽悠。(以上配圖選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燕旅聊育兒


我家現在寶寶快兩歲了,按照我的經驗來說,不建議購買的嬰兒用品太多了,我就從我買的東西來說一說。

1、純棉紗布尿布。

這是我在寶寶九個月就開始準備的,當時看到純棉,紗布這幾個字就動心了。不過後來娃出生了發現用處不大,娃娃剛出生時,粑粑都是黑色的,特別難洗,所以不能用這種尿布,出了月子,娃娃的粑粑一天多次,尿片都洗不完,所以後來改成用紙尿褲了。

現在家裡的這種尿片還有很多,從來沒用過,扔了可惜,送人都沒人要。

2、輔食勺。

這個也是一眼心動,買了後還興奮地向家人介紹娃娃喝藥都省事了,然後被家人臭罵一頓。主要問題是一次裝不了多少,而且娃娃不習慣這樣吃,攪米粉的時候也比較麻煩,後來直接改用碗了。

3、水溫溫度計。

當時也是覺得超實用,買回來發現用的很少,習慣性用手肘試水溫。

4、鋼琴健身架。

這個當時是看電視節目,一個育兒達人推薦的,據說對寶寶的各方面發育都很好。當時就買了,不過用的次數少的可憐,娃娃不能坐的時候她不願意睡那裡,大了她又不想玩了。所以這個玩具打開後玩了一次就沒用過了。

5、輔食機。

用的次數可憐,有時候是因為沒時間,有時候是做了寶寶不愛吃,總之也是一個閒置物品。

這些東西都只是我在娃娃成長過程中覺得不實用的物品,東西都很好,只是對於我來說用處不大,也許有的人買了後覺得很有用。所以這只是我的觀點哦,給大家作為參考。


陶小小講故事


作為一個80後的晚婚奶爸,我家老婆給我生了一對雙生小寶,所以不管什麼嬰兒用品都是double,現在小孩長到了兩歲5個月,在我看來有些東西真的是沒有用,而且是分級別的。

不建議5顆星

第一是學步車,這個東西對於小孩學步來說毫無益處,並且會使得小孩容易在學步車中走路的時候,變成o型腿,這個產品在國內和國外都已經被嬰兒醫學徹底的否定了,只是有些老人和父母在帶孩子學步的時候圖方便才一直在使用,這個一定要摒棄。

第二是防摔揹包,這個在小孩學步的過程中,說是給小孩以保護,其實是給小孩以誤導,讓他們知道摔倒了並不疼,恰恰是對腦袋最大的不保護,因為當他們以後形成習慣以後去掉了這個揹包保護,磕碰了以後不會刻意的保護自己的腦袋,那麼一旦出現磕碰造成的損傷是更大的。

不建議4顆星

第一是兒童防抓手套,新生兒在成長和探索世界的過程中,口欲期和手對外界的探索其實是同樣重要的,如果把他們的手長期的保護住,看似是保護了小手,但其實是破壞了小孩子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能力和大腦刺激發育的影響,父母要是擔心可以在孩子睡覺的時候戴手套,而白天活動的時候還是要儘量放開他們,給他們探索。

第二是溫奶器,當你看到自家小寶餓的哇哇叫的時候,還要在這個鬼東西里頭等個5分鐘,才能等到奶溫了,那跟一個盆裡加點熱水有多大的區別呢?完全是忽悠人的高科技。

不建議3顆星

第一是小孩磨牙棒,我家的兩個小寶在出牙之後,我也考慮給他們買磨牙棒,而且是買的那種純天然穀物的磨牙棒,還不是硅膠咬膠,當把磨牙棒放到小寶的嘴裡的時候,他們根本不咬,就像糖一樣的一直含在嘴裡頭,反而你把手指頭放進去,他們倒是玩命的咬,身邊的幾個朋友問下來也都是這樣子,都不怎麼喜歡咬崩牙棒,不管是實物的還是硅膠的

第二是嬰兒定型枕,我們家兩個小寶從一開始就睡在自己的小嬰兒床裡,四面做好圍擋給他們在裡面且翻滾了,小孩頭型定型這個問題,還是要父母多上心多看,多活動,要不然頭型睡偏了,一旦固定了,那長大了就很難看,厲害了甚至還要器械矯正,那就痛苦了

不推薦2顆星

這裡一次要舉出好幾個產品了,

洗鼻器,洗鼻器這種東西對於有鼻炎或者感冒的大人還是有一定的用處的,但於對於小孩來說大人痛苦,小孩哭鬧完全是胡整,

奶瓶消毒器,奶瓶消毒器就不用多說了,完全收的是智商稅,

嬰兒護臀霜,這個基本上也是智商稅,擦臉的霜都能用,擦屁股有什麼不可以的,換個位置換個名兒,價格還貴幾倍,什麼道理

其實反過來想一想,30多年前的我們小時候也是簡簡單單的吃,簡簡單單的穿也就長大了,活潑健康,雖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兜裡有米了,但是養孩子還是簡單一些好,小孩皮實大人省心


姚凱文


看到咬咬樂,必須要吐槽。

寶寶添加輔食後,正處於磨牙期。本著培養孩子自主進食的好習慣,受群裡媽媽的安利買了兩個咬咬樂。

開始我們把水果切成小丁放進去,寶寶咬的時候會擠出果汁,但他不滿足,邊咬邊扯,水果小塊會從小洞鑽出來,長牙齒後還把水果袋咬破了。後來就削成整塊放進去讓他啃,啃兩口就仍在一邊不要了。我用咬咬樂試著吃了一次,難怪孩子不喜歡,完全不是水果的口感和純正味道。我覺得會妨礙孩子對水果的認知,也怕孩子對水果失去興趣,就再不給他用了。再給孩子吃水果就喂果汁或果泥,然後就是切小丁,再就自己拿水果條吃。不用太著急鍛鍊孩子的自主能力,能力達到了自然就會了。


教書匠媽媽


在育兒的道路上,我走過最多的路,就是商家的套路!女兒剛出生的時候,一直到現在我都買過很多看似有用,其實然並卵的東東!接下來就跟大家一塊來說說,嬰兒乃至幼兒期,有哪些東西是好看大於用處的!

(以下商品,全部是我買過的實物圖截圖!!也全部是真實的使用經驗)

1、輔食咬咬樂:

我當時還買的是美國一個牌子的,想著訓練女兒的咀嚼能力,把香蕉啊、哈密瓜啊等等軟一點的水果裝在裡面,讓她自己咬著吃,又營養,又安全。但事實證明我想多了,我女兒大概咬了一次吧,發現根本不是我想象的那樣子,果汁流的到處都是,而且咬一下她還會甩著玩,沙發上、身上、桌上都是水果黏膩的汁兒!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那個配套的蓋子,我女兒拿來洗澡的時候玩兒了!嗯,78塊錢就換來一個洗澡水小瓢兒,我還不如給她買個舀水瓢呢,十塊錢就行!


2、吸鼻器:
就是吸鼻屎的啦!小孩子不會擤鼻涕,我想這個東西好呀,感冒的時候、鼻子被鼻屎堵住的時候,就可以吸吸吸啦!然鵝,什麼都吸不出來,還不如小棉籤沾鹽水來的好用!

3、棉質尿布褲:

想著能省錢,出去的時候把紙尿片穿在裡面,平時在家的時候,把尿布墊在裡面。一則是省錢,二則我媽覺得夏天用尿布更透氣。然鵝,在大商場裡逛著街,女兒在嬰兒車裡屎尿“側漏”一褲兜,只能中途回家。夏天的時候,更多時候女兒是光著屁股的。這個褲子來來回回用了不到10回,要麼就是一穿上,她就拉了,然後和著尿布一塊洗了,後來覺得,反正都是要洗,幹嘛還要多洗一個褲兜呢!

4、餐椅:

大部分情況下,如果家中是有老人的,建議就不要買了,我女兒的餐桌椅總共坐了沒幾次,後來走閒魚出給別人時,別人感慨還和新的一樣。因為我爸媽和孩子的爺爺,基本上是不會把她放在這裡面吃飯的,一鬧就抱、一不吃就抱,久而久之我女兒根本不願意坐裡面了。反正都是抱在腿上吃飯的,只有偶爾家裡來人的時候,我爸媽沒時間抱的時候,才會把她放在裡面自己玩。而且我女兒還從上面掉下來過,嚇的我“魂飛魄散”!

5、樂高:

基本上買回來,就整兒八經的玩了5次吧!第一次和爸爸,第二次是我擦灰,接下來都是因為隔壁小哥哥來了,才一起玩一會!現在擺放在房間裡還是第一次和爸爸一起搭建的樣子,一點都沒變過。

想丟,很貴!不丟,很佔地方!

6、學習筷:

第一次看到的時候是在《爸爸去哪兒》裡,kimi拿的吃東西,後來長沙金霞保稅區開業了,韓國館裡有這個學習筷,也不貴,20多塊錢,就買了!

後來,沒有後來了!我女兒到現在快5歲了,吃飯依然用勺子,筷子直接跳渡到成人式的筷子,她居然嫌這個筷子不好用!

現在我女兒長到4歲10個月了,我依然會給她買一些看似有用卻無用的東西,比如一些做飾品、項鍊的玩具,還有自行車、滑板車,基本上她說的我都會給她買,然後就放家裡吃灰!滑板車我是300買的,後來100出掉了!


澳優袋鼠媽媽


大家好,我是【果凍媽媽】,熱愛寫作和育兒知識分享。


作為一歲寶寶的寶媽,看到這個問題我特別有話要說,很高興能分享經驗。

結合個人實際經驗和與寶媽們的探討,針對不必要買的寶寶用品,我總結如下:

一、嬰兒床

【理由】:幾乎不用,價格貴

【浪費指數】:5顆星



懷孕的時候我諮詢過同事和朋友,用不用給寶寶買嬰兒床,絕大多數都建議不要買,但是我根本聽不進去,我又問我媽媽,她說沒有必要,我弟弟家的嬰兒床就一直是擺設,完全不實用,需要就拿來用,不要浪費錢買新的。但是,我還是執意給寶寶買了新的嬰兒床,想著能訓練寶寶獨立睡覺的能力。結果寶寶出生,我家寶寶在嬰兒床上睡了一個月(月子裡),寶寶滿月過後就再也沒睡過,當時覺得寶寶在小床上睡我們不大放心,還有一點是夜裡餵奶換紙尿褲很不方便,而且半夜他一個人在一邊,餓了哭了真不不一定聽得到,後來堅持到滿月,就把寶寶放大大床上和我們一起睡,自那以後小床就閒置了,平時小床就在臥室裡閒置放寶寶的衣服,還佔著臥室的空間,而且,價格真的比較貴,完全不實用不划算。  


二、寶寶游泳池

【理由】:幾乎不用,各種浪費

【浪費指數】:4顆星



這個浪費指數之所以只有4顆星,完全是因為價格原因,不實用指數都是一樣的。而且特別浪費,浪費水!真的,在家燒熱水,滿滿一遊泳池,特別不方便,畢竟家裡的熱水器功率沒有育嬰店的大,特別花時間,還有就是滿滿一大池水,寶寶遊十分鐘左右就過去了,然後處理這麼多水,是個麻煩事,一般寶寶游完都特別困,必須馬上入睡,所以不可能把那些水合理利用起來。而且最重要的是,家裡條件不專業,一不小心容易感冒,我家就遊過一次,太折騰了就閒置了,到現在也沒處理掉,丟不捨,用不起,寶寶都一歲了,尺寸已經不合適了。

三、溫奶器

【理由】:幾乎不用,真的不需要

【浪費指數】:4顆星



溫奶器也是懷孕的時候買的,因為沒有經驗,看見人家推薦就買了,還想當然的以為很實用!當時想著給寶寶溫奶用,可生了寶寶真到用的時候,發現這個沒大有用處,給寶寶衝的奶粉,寶寶一般會一次性喝完,要是喝不晚的奶,我們一般就不給寶寶喝了,衝好的奶粉,吃不完的都要倒掉,這個也閒置了,理由是真的不需要。


四、新生兒衣服禮盒

【理由】:樣式好看,種類繁多,不實用

【浪費指數】:4顆星


給寶寶買新生兒衣服,千萬不要買多,但是都忍不住買多,而且最浪費的是盲目跟風,買禮盒,看起來種類很多,而且包裝好看吸引人,結果其實除了剛出生的時候急需新生兒內衣,其他的積極不用,建議買3-4件和尚服就行,因為月子裡的寶寶長的很快,出來滿月基本都穿不上了,不必要買禮盒,建議根據實際需求單買,需要什麼買什麼,千萬別多買存著,造成不必要的浪費,而且還堆得亂七八糟,整理起來非常頭疼。




【綜上所述】:給孩子買東西的經驗就是:“切忌盲目跟風,寧缺毋濫,按需購買”。

現在的嬰兒用品種類繁多,新手媽媽們千萬不要盲目跟風,一定要理智消費,杜絕浪費!適合自己寶寶的才是最好。

【特別提醒】孕媽們最好不要給未來寶寶屯嬰兒用品,有些東西,寶寶出生再買也來得及,需要什麼買什麼,合理購買,科學使用,抵制浪費,結合實際!


吧啦小精靈


生大寶時,恨不得把孕嬰店裡推薦的東西都買一邊,生二寶後,就很多東西不想買,因為很雞肋。我覺得沒必要買的有以下幾個:

  1. 嬰兒床 我沒有買,因為身邊好幾個買了以後,最後淪為儲物籃,幾乎沒有用到。可能西方國家從小寶寶出生開始就讓小寶寶一個人睡,但是我身邊的情況卻是都摟著寶寶睡覺,還得一個被窩。我生閨女時,讓閨女躺旁邊一個人蓋個被子還被婆婆說道了好久,說寶寶火力小,一人蓋被子容易冷。拋開這一點,用嬰兒床,母乳餵養特別不方便,想想半夜睡的正香甜,卻要把寶寶從嬰兒床上抱起來餵奶,然後在放到嬰兒床上,對於月子裡身體比較虛弱的產婦確實很不方便。

  2. 輔食咬咬樂 說實話,大寶時我看介紹特別想買,想著把水果放進去,然後讓寶寶隨便咬著吃,補充維生素等等,但是現實卻是特別難清洗,有那清洗的功夫,還不如把水果切成小塊或者弄成泥吃,況且一股子塑膠味寶寶也不愛吃。

  3. 高景觀平躺嬰兒車
    生大寶時大寶姥姥買的,當時考慮我們住獨家小院,不用搬來搬去,所以大點也不礙事,況且 顏值真的很高,車的避震效果還特別好,功能齊全。但是寶寶不到半歲,我們就搬到居民樓上住了,還是不帶電梯的那種,住在四樓,真的,搬下樓一次就不想用第二次,寧願抱著孩子,車子太大,即使摺疊搬著也特別費力。但是對於有電梯,不考慮搬來搬去的家庭來講,三個月前的小寶寶坐這個車還是比較舒服的。
  4. 料理機 心心念念買了料理機,想著可以大顯身手,結果發現食物太少根本沒辦法用,太多的話,寶寶吃不完也浪費。還不是買個研磨碗外加輔食剪,手工操作,哪怕是一丟丟的量也能操作,吃多少弄多少,特別方便。
  5. 安撫奶嘴 對於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安撫奶嘴就不用考慮了,寶寶對此是拒絕的,想想也是,吃慣了咪咪,再吃安撫奶嘴,那口感不是一般的差別,為了解脫奶睡的習慣,我不死心,買了個,被寶寶當玩具撕扯了幾次就打入冷宮了。


以上是我個人使用時的心得感悟,可能由於習慣方式不同,大家的意見不一樣,你覺得哪些東西是比較雞肋的呢?


我是米小兔,一個二胎媽媽。大家可以關注我,每天給你們分享家庭育兒,夫妻關係,家庭生活等資訊,有問題可以給我私信,我們一起討論.


米小兔談育兒


做為過來人的我,還真有很多曾經認為很需要的寶寶用品堆在櫃子最頂層在吃灰。

當時買的時候很衝動,這也要那也買,現在都閒置了,老公看到一次就嘮叨一次 。

但是沒辦法,我當時也是第一次做媽媽,不懂的太多了,現在就分享下在買嬰兒用品時我誤入的那些坑,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第一坑就是二十塊錢的手動研磨碗了。

因為價格不貴,自己又想在做輔食的路上大展拳腳,買回來第二天就打算研磨個蘋果汁給寶寶吃,興沖沖的洗淨蘋果又削了皮,放進研磨器裡開始第一個動作的時候,我就決定以後不再用它了,簡直太難用了,研磨的不精細就不說了,關鍵是磨不動,這個需很大的力氣,根本沒有廣告上說的那麼好。


第二坑的是奶瓶歸納箱

一開始沒打算買歸納箱,有次看到一個廣告說即使給寶寶奶瓶消毒也還會有細菌,只有在乾燥隔絕空氣的環境中才能沒有細菌,就這樣我毫不猶豫的買了一個歸納箱。

我把寶寶所有的奶瓶、水杯、餐具都放在了這裡面,但是用了一週後吧,歸納箱裡開始有飯菜味,因為餐具用的多了洗乾淨後放入封閉的環境還是有味道,這種味道是消不掉的。

除了這之外,收納箱只要三天不洗,裡面就會因為悶長出黴菌點點,現在我已經不用它了。

第三坑的是腰凳

媽媽買腰凳出門的時候能緩解勞累,寶寶坐在上面媽媽可以省力氣。

但是等你用的時候就知道了,就算是有腰凳也幫不上你什麼忙,剛開始用的時候確實輕鬆,但是帶著寶寶走個半個小時後就會發現腰部的承重受不了,寶寶的整個重量都在你的腰部,走的時間越久腰部兩側的跨就越疼,最後我出門還是選擇抱著寶寶。


第四坑是高大笨重的嬰兒車

寶寶沒出生時候老公就張羅要買嬰兒床,那時候就看上了高景觀嬰兒車,當時被車的豪華外表和減震效果、坐的高寶寶可以避免呼吸汽車尾氣之類的性能吸引了,毫不猶豫的就買下了它。

當寶寶滿月後推著出去溜達的時候我就特別後悔,車又高又大上個樓梯要累死人,並且推的時候非常不方便,在家放著也特別佔地方。

最後我又買了一個輕便可摺疊的 嬰兒車,那個高景觀的車算是徹底退休了,加一起總共用了三次。

俗話說的好,聽人勸吃飽飯,聽過來人總結的經驗永遠不會錯,不實用的嬰兒用品還有很多,但是無法一一列出,如果還有疑問,可以關注我的賬號,或者在下方留言,我看到就會馬上回復。


我是一名熱愛分享育兒知識的寶媽,歡迎關注我,每天學點育兒知識。


栗子媽媽說育兒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有些嬰兒用品真的不用買,我說一下我的經驗吧。


1、過於笨重的嬰兒車不要買。最好買那種輕便的,可坐可躺,推出去比較輕便的嬰兒車。

我在生寶寶前買了一個很大,很笨重的嬰兒車,孩子在六個月前還可以。因為那時候我基本上就是在家用用,很少推出去用。但是,當孩子大了,就發現這個嬰兒車特別不實用。


我家住四樓,又沒電梯,由於嬰兒車特別重,我一個人根本拿不下去,就算好不容易把嬰兒車拿下去了,但車太大,太笨了,在路上推特別不方便,稍微窄一些的路就過不去,靈活性也不夠,轉穿什麼的都困難。


後 來我困斷的買了一輕便的傘車,方便多了,一個人連車帶孩子,可以一下子就抱著上下樓,但有一點沒選好,應該選 一個能坐能躺的,我由於沒經驗,只選了一個能坐的,但孩子小,隨時可能睡著,特別是在小推車上,孩子只要一困,就容易睡著,所以,一定要買一個輕便的,可坐可躺的推車,就方便多了。



2、嬰兒防抓手套不建議買。這個我也準備了,沒用上,如果怕孩子自己抓臉,可以把孩子衣服買大些,袖子長些就行,戴手套不利於嬰兒成長,而且我家寶寶壓根就沒抓自己的臉,所以根本沒用上。


3、痱子粉不用準備。 很多醫生,兒童專家都不建議用痱子粉。我自己買了,也沒用上。


4、軟底學步鞋不用準備。我準備了,也沒用上。可以直接準備正常的學步鞋,底子不要太硬就可以,要不準備了太軟的底,又不能穿出去,怕寶寶紮腳,就浪費了。


東林富談育兒


生孩子前後,每個寶媽大概都會瘋狂的買買買,無論是別人推薦的還是自己瞭解的,只要覺得可能用的到的,就會囤一些,生怕孩子缺了什麼,我也不例外,當然也買了很多雞肋產品,如今孩子兩歲了,說下我的感受。

第一,高景觀的嬰兒車,買的時候跟老公強調,要減震的,大輪子的,因為沒有經驗,看來看去買了個高景觀的,結果重三十多斤,摺疊起來也很佔地方,當時家裡住三樓,每次下樓都非常痛苦,而且要推車必須兩個人,一個抱孩子一個抬車,遛孩子的時候倒是非常好,平穩舒服,但是真心不方便,像我這種經常一個人帶孩子的只能依賴腰凳,最終高景觀嬰兒車被低價處理了,後來又買了兩個車,明白了方便摺疊,輕便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個就是學步帶學步車,我覺得也很雞肋,孩子在學習走路的過程中也是他學習克服困難的過程,如果藉助了學步車學步帶反而不好,而且學步車也不利於腿型的發育。

第三,個人觀點,防摔揹包,背在身後的,護著頭那種,這個我沒有買,看過別人用,我家孩子學會走路以後,基本沒有從後面摔過,而且我也基本上沒見過哪個孩子是躺著摔的,肯定有,但是概率不大,那個東西揹著也不是很方便,有點限制孩子的樣子。我有個同事買了也只給孩子用了一次就再也沒有用過了。

第四,嬰兒護臍帶,孩子出生護士讓買,還指定醫院的商店,其實就是為了賺錢,出院後社區醫院回訪說根本沒用,用碘伏每天擦拭很快就脫落了,我家寶寶用了護臍帶用了半個多月才脫落,過程中還有化膿現象,就是不透氣導致的。

上述是我在生孩子過程中的一些小心得,當然每個寶寶都不一樣,也有可能別人用的比較好。所以僅代表個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