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射雕英雄传》里,有人觉得没有各大门派争斗了?

小阿斗


第一次华山论剑已然是处于武学的一种没落时期,这种没落可以从乾坤五绝作为天下最顶级的高手,只有一个王重阳年龄过五十可以看出。

作为最顶级的高手,只是一个稍长的王重阳,再加几个不到四十岁的中年人,这就构成了江湖顶层的全部,这很是不合理的。

金庸笔下的高手,有很多年长之人,他们武功深不可测,像扫地僧,张三丰,风清扬,后来的一灯大师,老顽童和黄药师等。这些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功也是越益精深,武功招式更是日臻完善,一招一式都是极具威力,故而实力之强自不在话下。

可是,在第一次华山论剑之时,却没有任何年龄超过古稀之人,可见在此之前,江湖上的高手绝对是经历了“剪羊毛”的过程,这才使得江湖上几个年轻人代表着那个时期武学的巅峰。

那么,第一次华山论剑之前几十年江湖上肯定发生了极大的风波,也可能出现极大的变故,直接导致一茬高手的彻底消失。

既然是第一次华山论剑之前几十年,那么极有可能与一个顶级高手有关,此人正是独孤求败。

独孤求败一直追求武功的至高境界,就像做学问一般孜孜不倦,始终不断突破自己,独孤求败一生也在不断突破自我想求一败而不可得,最终一步步达到无剑境界。

独孤求败在不断晋级的过程中,肯定也伴随着一位位高手成为他剑下的亡魂,独孤求败既然号称“剑魔”,那么他身上肯定有魔性,只求胜负,不管死活。

于是,为了追求胜利,独孤求败重创了那个时代所有的高手,只要他能找得到。

后来,《九阴真经》在武林中掀起轩然大波,导致天下高手群相争之,也导致一部分武林人士身首异处,也让一部分人物死于非命。种种原因造成,到了第一次华山论剑时期,武林高手也就仅剩下五绝等寥寥数人。



在第一次华山论剑时期,天下的门派帮派就很少见,影响力较大的门派自然是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派,影响力较大的帮派就是丐帮和铁掌帮。

可见,此时的江湖门派都未曾真正大规模出现,之所以是这种局面,无非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天下高手并未想过开山立派。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这四人都是非常有性格之人,都是个人主义明显。东邪黄药师在桃花岛做岛主,收了几个弟子,他也传承自己的武功,却并没有想过他们开宗立派,只是让他们能够在江湖上扬名立万即可。而且,他把桃花岛据为己有,绝不愿意他的徒弟以后也在桃花岛授徒。

西毒欧阳锋是白驼山庄庄主,他的传承是一脉单传,他选择欧阳克作为自己的传人,可是欧阳克被杨康突袭致死,欧阳锋的武功未能完全传承下来。

段皇爷本是皇帝,更不可能开宗立派;洪七公是丐帮帮主,领导一个大帮派,他也不可能开山立派。

本来可以开山立派的就是黄药师和欧阳锋,可是二人性格原因,只顾着自己做一方之主,不愿意操那么多心,而没想过建立门派。

第二,江湖局势的影响。

江湖上高手并不太多,总体而言彼此的威胁也是不大,这就使得江湖冲突更多只是个人恩怨,这些恩怨通过个人来解决。说白了就是矛盾在于两个人之间,而非需要更多人的参与。

而此时蒙古的崛起,也让金国受到极大的威胁,反而无心南下犯宋,江湖中人除了之前的王重阳,再就没有强烈对抗金国的意念。所以也都未曾想过开宗立派。

第三,性格原因。

这几大高手性格突出,向来独来独往,不喜欢有更多人的跟随,这种性格也让他们只喜欢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不愿意大费周章去开山立派,毕竟,开山立派需要极大的投入和维护的经费。

这些原因就造成了第一次华山论剑前后,都没有人在江湖上开山立派。



可以说,射雕时期的江湖门派只是处于萌芽时期,真正的变得成熟和大规模出现是襄阳城破以后。

襄阳城破以后,六大门派相继出现,在江湖上影响深远,而丐帮此时已然没落,昆仑山明教却在崛起。

此时之所以出现如此之多的门派,还是在于这些门派是是为了应对大元的残暴统治,他们需要门派来共同对抗朝廷,而且通过门派来积聚和组织力量,毕竟在朝廷的高压之下,也唯有积聚力量才能保全自己,这个大环境正是如此才使得一些在武学方面有独到造诣之人就选择开山立派。

当然,他们这样做也是为了保证在襄阳城破以后对抗大元的信念不被消磨。

随着张三丰创立武当派,郭襄创立峨嵋派,这两个新生门派后发赶超,在江湖上地位非比寻常,张三丰作为承前启后的顶级大宗师,他在襄阳城破武学衰微之际总结武学之道,竟然领悟到极为高深的境界,于是,他就在武当山开山收徒,创立武当派,也是为了将一生所领悟的武功绝技传承至后人,不然此时江湖武功绝技都已流失极多,若是没有人创新发明新的武功绝技,那么江湖上势必存在更大的危机,可能武学一下子断层极为明显。可见,张三丰作为一代宗师,对于武学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而郭襄也是一样,虽然受情伤出家为尼,可是她却也将自己所学传承至后代,也是为了继承父母的志愿,虽然在她死后,她的后世传人不见得一直像她这般,至少她对于武林的影响也是积极的。

可见,门派的出现也是大局势的影响,这些门派代表着传承,也代表着继承。



*忠肝义胆岳老三聊武侠第375期*


忠肝义胆岳老三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先生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中,武侠小说中常见的江湖门派争斗的情节几乎很少涉及,但其受欢迎的程度却毫不逊色于绝大多数的武侠小说。

关于《射雕英雄传》里很少涉及江湖门派的争斗,灵冲霄认为有以下这些原因:

作品的主题设定

金庸作品虽然都是武侠,但每本书的内涵主题等方面的设定都各有不同。《射雕英雄传》是写一代大侠的成长历程的作品,跳出了传统武侠江湖仇杀、门派争斗的狭小格局,在历史的大背景中以家国天下为主题将武侠升华到了侠之大者的层次。所以《射雕英雄传》这部作品才会被称为武侠小说史上里程碑式的巨著。

在大的主题设定下,就决定了《射雕英雄传》不能局限于江湖门派的争斗,而要站到更高的层次去部署作品情节。

江湖格局的不同

《射雕英雄传》的江湖格局不同于《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等作品中已经发展成熟的江湖。

其一是江湖门派很少,许多后世知名的武林势力尚未形成。如武当、峨眉、华山、昆仑、崆峒等《倚天屠龙记》中的六大门派都未正式建派。

其二是绝顶高手的影响。《射雕英雄传》中绝顶高手的数量远较后世为多,而绝顶高手对普通的江湖门派来说是压倒性的强悍。江湖上引起腥风血雨的《九阴真经》,其归属凭五绝一言而定。裘千仞铁掌歼衡山之战,有裘千仞坐镇的铁掌帮将威震天南的衡山派给打的七零八落的。哪怕是东邪弃徒黑风双煞,在练偏了《九阴真经》后都有横行天下的实力。

普通的武林门派在绝顶高手面前还是太过于脆弱了。

超级大派的立场

《射雕英雄传》时期的江湖还是有在江湖中举足轻重的超级大派的,但这些超级大派似乎都不怎么热衷于武林争斗。

少林寺算来时间上正处于火工头陀之役前后,再者少林当时位处大宋境外,处境尴尬,索性封山不出。

明教经历过朝廷多次镇压,又有黄裳把教内高手割韭菜一般屠戮了一大批,也是忙着恢复元气。

全真教与其说是武林门派,不如说是宗教教派。相比于江湖争斗,全真教更热衷于传道天下。这一点从道教的五祖七真中大半都是全真教的重要人物(王重阳为五祖之一,全真七子为七真),以及后世对道家高人的尊称是“有道全真”就可见一斑。

丐帮由于洪七公更喜欢独来独往,又神龙首尾,帮内污衣派和净衣派分歧严重,忙着内斗还来不及呢。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管江湖上的是是非非。

铁掌帮早年在裘千仞的带领下,一举歼灭威震天南的衡山派,倒是给江湖投下了颗重磅炸弹。但不久后,裘千仞闭关修炼武功,再加上搭上金国的线路后,铁掌帮也算是不再着眼于区区江湖势力了。


我是灵冲霄,擅长金庸武侠和文学名著点评!欢迎关注评论!


灵冲霄


《射雕英雄传》是个人的江湖!《倚天屠龙记》才是门派组织的江湖!

《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武功最高的是“乾坤五绝”,即所谓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还有后来的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中顽童!



前后“乾坤五绝”统治着江湖,都是个人以绝世的武功来统治着各自的势力。比如黄药师统治着东南沿海地区,西毒欧阳锋统治着西域附近地区,一灯大师是天南大理的统治者,北丐统治着中原黄河流域,王重阳的全真教主要活动范围在陕西附近。

前后“乾坤五绝”都是以个人武功而冠绝当世,并不是以门派势力立足江湖!

《射雕英雄传》时期,江湖上门派组织形式处在萌芽阶段!

西毒欧阳锋没有徒弟,只有一个侄子。南帝一灯大师的弟子是武三通和朱子柳等,这些实际上是自己的家臣,而不是严格的拜师学艺的徒弟,更没有徒孙!北丐洪七公有两个徒弟郭靖和黄蓉,后期的北丐就自由自在,云游四海。总而言之,西毒欧阳锋,南帝一灯大师和北丐洪七公都没有严格门派意义上的徒子徒孙!

我们可以看出,这时江湖以个人为主体,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门派制度。

东邪黄药师收了许多弟子,梅超风,陈玄风,曲灵风等等,由于《九阴真经》被偷,黄药师一怒之下,打折弟子双腿驱逐出桃花岛!



中神通王重阳建立了玄门正宗全真教,第一批七个弟子全真七子,徒孙有赵志敬,尹志平等等。全真七子其实并没有得到王重阳的真传,因此武功平平。

从黄药师的桃花岛众多弟子,王重阳的全真教的众多弟子,可以看出江湖门派组织的萌芽,但是制度建设上很落后。黄药师一怒之下,失去理智,做了令他后悔莫及的事。王重阳作为师傅,却没有传给徒弟绝顶的功夫,而是更注重他们的修身悟道,导致全真七子武功是江湖二流水平。

江湖门派组织正式发扬光大是《倚天屠龙记》时期,六大派围攻光明顶,就能看出门派组织主导江湖,而不是以前的“五绝”个人势力。

《倚天屠龙记》中少林寺“少林神僧,见闻智性”,空字辈,圆字辈僧人等等。崆峒派“崆峒五老”,昆仑派,华山派,峨眉派等等。



门派组织的代表门派是武当派!

张三丰是武学一代奇才,是位震古烁今,继往开来的大宗师。他门下武当七侠是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梨亭,莫声谷。这七人都是张三丰仔细检查,才收入门下,他们个个人品悟性具佳,武功也是一流水平。良好的门派制度,使武当派迅速壮大,跟少林并驾齐驱!

南宋时期,江湖格局是以个人为主体的结构组织,而元末时期,江湖格局是以门派为主体的结构组织。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转变,跟当时的历史有关。

郭靖带领天下英雄死守襄阳,最终郭靖殉国,众多英雄也是血洒疆场,武林的骨干力量损失殆尽,绝世武功的传承面临着威胁!

门派组织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一是可以保存武学秘籍,利于师徒传承;二是可以团结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共谋反元大业!

门派,教会组织的重要性原来越凸显出来,在《倚天屠龙记》中武当发展壮大,张三丰是基础,武当七侠是关键!明教能推翻元朝,建立大明,明教这个教会组织起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是以个人为主体的江湖组织结构,门派组织结构还处在萌芽阶段,因此就没有门派斗争!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等武侠小说本是虚构,以上只是个人观点,欢迎讨论,不喜勿喷!


我是一个小书虫


笔者个人观点认为主要是因为下列的原因:

(1)《射雕英雄传》在武功的展现方面,一是重点描述黄裳秘创的《九阴真经》武功秘籍;二是侧重描述“五绝”以及二次华山论剑。帮派的话,则重点讲述的是丐帮,铁掌帮以及全真教。因为按原作小说的描述,第一次华山论剑的时候,就是全真教的王重阳夺得了“武功天下第一”的称号的。然后丐帮帮主洪七公是《射雕》“五绝”之一……可以说其他与《射雕》中心内容无关的帮派,包括少林派和武当派呀等等,基本上在《射雕》小说当中就都没有叙述到的。

(2)“五岳”指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和中岳嵩山。然后关于五岳剑派相斗的相关情形,金庸先生主要是在《笑傲江湖》原作小说当中描述的。金庸先生作为武侠小说大家,可以说所创作的每一部作品的内容侧重以及主人公,都是不相同的。这个应该是作为一个常识了。因为如果每一部作品的内容等方面都几乎完全雷同,那读来不是味如嚼蜡,还能够吸引广大的读者朋友吗?!

(3)在《射雕英雄传》原作小说当中,金庸先生描述到衡山派已经在某次江湖争斗之中,被铁掌帮帮主“铁掌水上漂”裘千仞打得是全军覆没,衡山派就此基本上退出了江湖大舞台了,仅此而已!

所以,在《射雕》小说当中,也就没有描述有各派的相斗了!






骑蜗牛走高速


《射雕英雄传》里的江湖,表面上风平浪静,觉得各大门派没有争斗,实质上血雨腥风,暗藏四次武林大屠杀,所以《射雕英雄传》里的江湖格局单一,武林萧条,尤其是超一流高手几乎损伤殆尽。


首先,以黄裳为代表的第一次武林大屠杀。黄裳曾为大宋中央公务员,因为校对编辑《万寿道藏》,被宋徽宗嘉许,外放地方,剿灭明教。后来群雄复仇,黄裳仗着无师自通,天生武学大高手的天赋,杀了许多高手,逃了出去,花了四十年悟出了《九阴真经》。

第二,独孤求败以其剑魔绝世风采,展开了武林第二次大屠杀。其中独孤求败弱冠之年,便争雄河朔,重创丐帮,破了打狗棒法,悟出独孤九剑。限于篇幅,感兴趣的朋友可参阅少侠的《金庸密码之射雕英雄传》。

第三,黄裳的《九阴真经》横空出世以来,江湖上为了争夺这本奇书,彼此相杀,又死了一百多位高手。黄裳可谓是大宋武林的魔咒和噩梦。


第四,中原五绝时代崛起,第四次武林大屠杀开始,裘千仞铁掌歼恒山,黄药师纵横江海,洪七公杀了二百多位恶人,欧阳锋的目标更是明确,谁有资格参加华山论剑,必定除之而后快。南帝贵为一国之君,却也卷入了江湖纷争,杀戮在所难免。

经过这四次武林大屠杀,尤其是少林的损失最为惨重。在《射雕英雄传》里进入最没落的时期,一直在休养生息。而全真教取而代之,成为当时天下第一的名门正宗。

这才是事情的真相。


孙少侠品金庸


射雕英雄传可以说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巅峰之作,连着后来的倚天屠龙记,金庸用自己的神奇文字在表达一个大主题:“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是有明显传承和进化的,初期小说如《书剑恩仇录》,《碧血剑》,此时金庸声名未显,故事取材于民间传说,关注于民族大义,门派斗争只是次要线索,大侠们的命运也被对民族大业裹挟,透漏出无奈,经历着沉浮。在这几部作品中,金庸先生对侠这个字也并未有意解读。



射雕和倚天则是笔锋一转把侠这个字抬的很高,但是接下来的《雪山飞狐》,《飞狐外传》,《倚天屠龙记》,侠义精神的内涵则是越来越弱,侠之大者的气概再也看不见了,《天龙八部》中的主角们则是沉浸在自身的矛盾中难以自拔。在这几部小说中,金庸慢慢的在把江湖从世俗世界中分离出来,门派之间斗争的描写越来越多,江湖逐渐在取代真实世界,一统江湖成了极其霸气,实际上在现实世界中又极其无厘头的口号。

下面的《笑傲江湖》则是纯江湖小说的巅峰之作,门派斗争完全成为主线,几乎不见世俗世界,这里面野心家一个个醉心于一统江湖,而最终一个浪荡子则真正做到了天下第一。



《鹿鼎记》反其道而行之,成为金庸武侠小说的绝唱,是金庸小说中最具烟火气的一部。在这里大侠们反而成为江湖混混的配角,江湖英雄成为政治斗争的棋子,最后韦小宝通吃的结局,为金庸武侠世界画上了令人惋惜而又充满老先生自嘲的句号。

金庸的小说里,侠义由家国情仇变为侠之大者,再变为纯粹的江湖侠义,最后在《鹿鼎记》中完全自我否定,期间透漏出金庸对江湖的理解。



而题主所说的门派斗争,原本就不是金庸先生江湖世界,侠义精神的主角。


醉美木渎


金庸武侠小说里以门派斗争为主题的作品只有一部,那就是《笑傲江湖》,在里面,日月神教跟五岳剑派是死敌,跟其他名门正派关系也不好。而五岳剑派内部也是争斗不断,少林武当作为武林泰山北斗为了保住地位也隐隐参与其中,门派斗争贯穿整部作品。其他比较明显的是《倚天屠龙记》,但是在里面主要矛盾就是明教跟其他各派的斗争,张无忌当上教主以后,矛盾缓和好多,而且书的主线是反元斗争,门派斗争只是一个支线。而在其他作品里,不管是天龙射雕还是神雕,都没有特别明显的门派斗争,关键点都是在写人。在射雕里面,也有一些门派,甚至还有几个很大的帮派,但是他们的主要任务都没有互相斗争这一块。

首先来说射雕前期有几个绝顶高手,每个高手都可以代表一派。东邪黄药师桃花岛,收了六个弟子。西毒欧阳锋白驼山一脉单传,只有欧阳克一个传人。南帝段皇爷大理段氏,家臣也是弟子。北丐洪七公丐帮历史悠久,历来是江湖第一大帮。中神通王重阳全真教,因为王重阳被公认天下第一,所以全真教也成为天下第一大门派。还有一个实力无限接近五绝的裘千仞,在他治下铁掌帮蒸蒸日上,逐渐有能与丐帮分庭抗礼之势。看的出来,前三个与其说门派,倒不如说是一个山头,人员稀少,只有师父几个弟子,后面三个则是规模庞大的大门派。不过甭管规模如何,由于这六股势力的老大都是武林中最厉害的存在,所以这六股势力也是江湖上最不能惹的存在。

有人说少林寺呢,少林不是一向都是武侠小说里的泰山北斗嘛,这点估计当时作者金庸不想写少林寺,后来在《倚天屠龙记》里面也给了补充说明,原来在这六派强盛之前,少林派刚刚经历一次大劫,一个火工头陀把少林寺搅得天翻地覆,不仅高手死伤无数,更是导致少林寺分裂元气大伤。少林寺一直被认为是武林泰山北斗,惹多少人眼热,出了这事,一来少林寺丢不起这人,二来少林寺担心敌人乘虚而入,所以秘而不宣,低调做人,杜绝一切活动,一直窝在寺里不发声。

而江湖上最厉害的六股势力呢,由于华山论剑的关系,集齐了五绝,五绝之间互相佩服,惺惺相惜,就形成了亦敌亦友的关系,彼此很难撕破脸。而裘千仞呢,他也受到邀请,但是没有参加华山论剑,只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如王重阳,所以那时候裘千仞一直低调隐忍。几个大佬互相之间可以说都比较客气了,手底下的人自然也不会爆发什么大冲突。就拿欧阳锋来说吧,这是五绝里唯一一个恶人,但是呢他跟其他四绝也没有什么死仇,只不过欧阳锋名利心太重,又心狠手辣,不择手段。但是呢,五绝里面有两大圣母,一个是王重阳一个是洪七公,他俩对欧阳锋都很仁慈。



王重阳是五绝之首,公认的天下第一,欧阳锋蛤蟆功虽然厉害,但要真的杀欧阳锋,也不是不可能。王重阳是五绝里面年纪最大的,远大于其他四绝,他觉得自己大限将至,唯一担心的就是自己死后欧阳锋无人克制,所以他巴巴跑到大理段氏,以交流武学的名义跟段皇爷互换武功,原来段皇爷的一阳指对蛤蟆功有克制作用,再加上自己的先天功,绝对可以制住欧阳锋。不过即便如此,王重阳还是不放心,他决定临死前废掉欧阳锋。于是王重阳用假死的方法吸引欧阳锋来偷九阴真经,然后破棺而出,一阳指废掉了欧阳锋的蛤蟆功。



王重阳最后这一招说实话不光彩,要偷袭西毒欧阳锋,本来王重阳武功就高于西毒,又是偷袭,其实要想直接杀死西毒简直易如反掌。但是呢,王重阳心里却不落忍,最后只好采取废掉西毒蛤蟆功的方法。

洪七公就更是了,当时洪七公跟欧阳锋比斗,本来欧阳锋稍有不及,结果洪七公心慈手软,被欧阳锋用毒偷袭重伤。这时候按理说是结下了死仇,结果呢,后来欧阳锋快淹死的时候,洪七公又让黄蓉去救他。在射雕里面,这么大的仇恨都能化解,又怎么会产生激烈的门派斗争呢。



后来欧阳锋为了嫁祸黄药师,更是勾结杨康杀了郭靖的师父江南七怪中的五人,可以说残忍至极。但是郭靖最后也没有找欧阳锋拼死拼活,随着欧阳锋的疯癫,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除了欧阳锋,裘千仞也不是好人。他一手壮大了铁掌帮,但是却投奔金人,这可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因为这个,铁掌帮跟丐帮也会有小规模冲突。不过呢,后来裘千仞被周伯通一路追打,又被洪七公当面教训,痛斥罪行,结果已经出家的段皇爷过来一句放下屠刀,裘千仞一下子就皈依佛门,成了慈恩大师。



可以说,《射雕英雄传》里,高手之间都是互相宽恕的,老大们都会留有分寸和底线,自然手底下人更不必去争个你死我活了。


一览众河小


在射雕的故事大背景下,主要围绕着两次“华山论剑”以及主角郭靖的成长展开的。在射雕故事中,出现的门派本来就不多,王重阳的全真教,洪七公的丐帮,铁掌帮,还有前期出现的黄河帮等等小帮派。本身帮派势力就比较少,而且金庸也弱化了帮派的影响。更多地聚焦在诸多顶尖高手,各种神功招式的描写中。而在武侠小说中一直占据泰山北斗地位的少林寺,在射雕世界中又因为一直封山,于江湖中的影响力几近于无。因此在射雕英雄传中并无什么帮派争斗。


七杀禅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为什么《射雕英雄传》中没有大门派争斗呢?这样的江湖好像不怎么现实,因为江湖中人,每天就是打打杀杀,行侠仗义。而什么是武侠江湖呢?

武侠江湖就是有很多练武之人组成,他们有的出生名门正派,有的继承家传绝学,有的遇到特别的机缘,而这些人,按道义来分,可以分为两派,即名门正派和邪魔外道,自古正邪不两立,所以争斗不休,而各个门派之间处于各种原因,也可能互相攻伐。

这,才是正常的武侠江湖。

但是《射雕英雄传》中,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描述呢?

小哥详细分析。

故事主线不同

按照文学作品分类,《射雕英雄传》属于小说类作品,而这类作品中,故事的主线是围绕男女主角来展开的,而《射雕英雄传》明显是围绕着郭靖和黄蓉的爱情来展开。

这部作品,从郭靖幼年成长,到郭靖遇到黄蓉,再到黄蓉为了郭靖,做美食赢取洪七公的欢心并收郭靖为徒,再到郭靖赢得黄药师的认可,最后郭靖成为一代大侠结束。

郭靖从小在蒙古草原长大,拜江南七怪为师,每日练武牧羊,无门无派。到了中原后,曾经拜洪七公为师,学习丐帮“降龙十八掌”,后来和欧阳克斗争,再到移居桃花岛,和周伯通结拜,最终得到黄药师的认可。

纵观郭靖和黄蓉的爱情历程,他们没有参加过一次帮派斗争,而两人作为故事的主线,自然《射雕英雄传》中也就没有记载帮派战争。

政治环境不同。

《射雕英雄传》开篇就讲的是“靖康之耻”之后,在这个时期,南宋面临着强大的金国,同时蒙古也在崛起。

金庸先生的江湖,江湖再大,终归大不过庙堂。

所以面对这样的政治环境,各大门派也要以国家为重,齐心协力对抗外敌为上,而我们熟知的岳家军,就有江湖人士的存在,虽然《射雕英雄传》中岳元帅早已去世多年,但是从这个角度也能看到当时一部分江湖人士的归宿,就是加入朝廷军队,报效国家。

金庸先生武侠小说江湖形态构建不同

《射雕英雄传》创作于1957年,《碧血剑》创作于1956年,《书剑恩仇录》创作于1955年,可以说这三部作品是金庸先生早期创作。

《书剑恩仇录》讲述了陈家洛和同胞兄弟乾隆皇帝的恩怨,而江湖则是以红花会为代表的汉人和朝廷为代表的满人之间斗争为主,《碧血剑》同样以李闯王和明朝廷争斗为背景,天下各势力追逐宝藏的故事,而《射雕英雄传》我们前面讲过,是讲述一代大侠养成记,描绘江湖儿女感情的故事。

随着后来金庸先生在武侠小说写作方面的突破,他构建的江湖形态也越来越纯熟完善,比如1961年的《倚天屠龙记》,则是蒙古人高压统治下,江湖门派林立的局面。



谢谢大家。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


古梁镛


都被五绝打服了啊!

华山论剑不就是大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