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出門,留6歲兒子獨自在家,回來後的這幕嚇得寶媽發抖

小張是一個6歲孩子的媽媽,平日裡兒子就非常調皮搗蛋讓她十分不放心,但是中規中矩孩子的前六年還算健康茁壯的成長。

母親出門,留6歲兒子獨自在家,回來後的這幕嚇得寶媽發抖

在一個普通的週末,兒子在家裡看電視,小張看兒子一切安好便自己下樓去買廚房的佐料,來回差不多20分鐘的時間讓兒子獨自在家,可是小張回家後看到的這幕把小張嚇得在門口發抖!

母親出門,留6歲兒子獨自在家,回來後的這幕嚇得寶媽發抖

只見桌子上出現一攤黑色的"血跡",並且顏色有的深有的淺,看起來就像殭屍片中殘暴的情景,而孩子成為了該"殭屍片"中的主角,用手去鼓搗著"血跡",並且還將不明成分拿起來塞進嘴裡品嚐,小張因為驚嚇而大叫了一聲,兒子轉頭用呆滯的目光看著母親,就像在說:我是無辜的,跟我無關!

惶恐的小張上前去打算制止兒子的"殘暴"行為,在一番研究之後,真相卻讓人哭笑不得。原來兒子玩弄的並不是血,而是家裡的豆腐乳,小張不在的這段時間,兒子肚子餓了想找吃的,看到了這瓶豆腐乳想打開品嚐,沒想到不小心灑滿了桌子,可是因為年紀小不懂事所以越弄越亂,才有了這個"生化危機"的一幕。

母親出門,留6歲兒子獨自在家,回來後的這幕嚇得寶媽發抖

豆腐乳原來混亂之後和血跡這麼相似,真是活到老學到老,小張被兒子逗得啼笑皆非,而這樣的現象也全都是因為孩子調皮所致。

調皮打鬧是孩子的天性,那麼為什麼他們會有這種看起來不合理的舉動呢?

  • 好奇心。好奇心是每個小孩自帶的標籤,他們的腦子裡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未知,好奇心作祟就會讓他們想親自動手或動口一探究竟,就比方說孩子對超市的方便麵裡面的"嘎嘣"聲音好奇,就會忍不住動手去捏。
母親出門,留6歲兒子獨自在家,回來後的這幕嚇得寶媽發抖

  • 父母的不教育。孩子的調皮雖然是天性,但是父母其實也有一部分原因,很多父母覺的小孩子不懂事,不需要知道那麼多,於是疏忽了對孩子的教育,這致使小孩對很多事物或者問題都不明白嚴重性,在無人告知的前提下就會自己去親自嘗試。

這次的事件還好只是豆腐乳,萬一是別的危險物品,那兒子的生命就可能會有危險性。

母親出門,留6歲兒子獨自在家,回來後的這幕嚇得寶媽發抖

那麼作為父母,平日裡應該要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

  • 多陪伴孩子。這是看起來麻煩,但其實很有效的方法,父母的陪伴不僅可以很大程度的制止孩子發生意外危險的可能性,並且還可以透過事物去告訴孩子本質,教育孩子道理,這樣對於親子之間的關係也有一定的幫助。
  • 告訴孩子哪些是危險的。父母從小就應該給孩子灌輸安全的概念,告訴孩子哪些地方危險不能去,哪些東西不健康不能吃,哪些東西危險不能碰,要讓孩子在腦子裡對這些危險有初步的判斷,這樣當父母不在的時候,孩子發生危險的幾率就會大大降低了。
母親出門,留6歲兒子獨自在家,回來後的這幕嚇得寶媽發抖

  • 貼上圖標告知危險。很多孩子對父母的話左耳進右耳出,那麼家長們可以用貼明顯圖標的方式來告訴孩子這個東西不能碰,比方說在家裡的時候,廚房的刀,隨處可見的插座,父母用的打火機,甚至是一些不能吃的食物,都可以用便利貼等醒目的貼紙來警告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會去觸碰這條警戒線。
  • 讓孩子懂得應急措施。就像小張的兒子一樣,不小心把豆腐乳灑了出來,但是卻不知道如何收拾,最後造成了這混亂讓人誤會的一幕,家長們應該告訴孩子如何處理問題,比方說灑倒了東西要怎麼處理,或者意外受傷了應該如何包紮傷口,這些都可以很大程度地緩解意外發生造成的影響。
母親出門,留6歲兒子獨自在家,回來後的這幕嚇得寶媽發抖

孩子調皮是普遍現象,但是家長不能對他們放縱,置之不理的後果有一天就可能會是不堪設想,家長應該要重視孩子生活中的細節,把問題掐死在搖籃裡,用自己的陪伴和教育去讓孩子健康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