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看過最令人震撼的科幻片是哪部?

徐三哥


2010年,《阿凡達》上映,帶給觀眾精彩絕倫的視覺震撼,電影的情節我現在已經記得不是很清楚了,只記得當時在電影院裡看時驚訝整個畫面太唯美,只到現在都很難看到如此美妙的場景。

2010年9月上映的《盜夢空間》給我留下的印象就非常深了。劇情很簡單,講述由萊昂納多扮演的特工,帶領約瑟夫·戈登-勒維特、埃倫·佩吉扮演的特工團隊,進入他人夢境,從他人的潛意識中盜取機密,並重塑他人夢境的故事。影片劇情遊走於夢境與現實之間,被定義為“發生在意識結構內的當代動作科幻片”。讓人覺得絕妙的是電影通過“意識”“造夢”“夢境與現實”引發了觀眾對整個電影的思考,100個人看《盜夢空間》能夠有100個心理學家或者哲學家對電影進行深度解讀,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是最能接近導演諾蘭的表達。

我說說我的觀點,我看的時候完全被夢境裡的內容所吸引,我在想不知道現在我坐在電影院中是我的夢境還是現實,會不會等我從電影院走出去時跨越的是另一層空間。

電影中,萊奧納多飾演的柯布在意識的最深處一直藏著亡妻的影子,隨著多層夢境的深入,亡妻及孩子不停的出現在萊奧納多的腦海中,場景不停的變換,不變的只是主角真實的慾望。

夢是人類最真實的慾望,多少人夢中都會飛越高山大河,見識奇妙花草,經歷奇人異事;多少人在夢中見到了執念深處的那個人,完成了現實生活中想做卻未做的事情;多少人藉著夢境,擺脫了日常生活的桎梏,逍遙自在快樂無邊;更有不少人,日常刀槍不入,可夢中卻被恐懼追逐,淚溼枕頭。

《盜夢空間》莊周夢蝶,蝶夢莊周。誰是莊周誰是蝶?有什麼區別呢?電影結尾的陀螺一直在旋轉,觀眾紛紛猜測主角到底是醒了還是還在夢中,對當事人來說已經不重要了。





麻辣老丁


視覺效果震撼的科幻片有不少,像《後天》《2012》,在我觀看科幻片的經歷中《普羅米修斯》帶給我的震撼最多,這部片2012年上映,我說一下我的觀影體驗。

那天和幾個朋友逛街時看見了宣傳海報,上面寫的是4D,我們出於好奇就買了晚上的票,人坐得很滿。燈光一暗,電影開始,特效情節還可以,我們看得比較入神,突然一陣風吹來,接著影院裡又漂起了雨,座椅下面還有東西在蠕動,我嚇了一跳,剛才還安靜無聲的影院傳來起起伏伏的低呼驚叫,屁股抬起來看,椅子裡面有幾個球正在滾動,回頭看影院屏幕上,一個異形生物正在蠕動,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4D,影片中關於對人類起源的思考,我比較感興趣,尤其是巨人分解成生命源頭那一段,撲面而來的洪荒氣息讓我迷醉,當然這部劇的槽點很多,但題材類型和特效場景其實都還不錯,重要的是4D影院的首次體驗,讓我自動忽視了情節上的不嚴謹,所以,我印象中《普羅米修斯》這部劇帶給我的震撼最多。











文若說電影


雖然我是女孩,但我深深愛著科幻片,最讓我震撼的是《黑客帝國》系列,和《終結者》系列。

我覺得好的科幻片,不止是視覺上帶給人的震撼,

更多的,應該是從,價值觀,從人性,從認知的角度,給內心帶來的震撼。

雖然這兩部出來時間很久了,每次看完,帶給我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第一次看《黑客帝國》是很久之前了,當時只覺得“哇,還能這樣!”感覺高科技超乎了我的想象

再看是去年公司剛開始在互聯網領域發展以後,遇到了很多技術方面和營銷方面的難題,有一個下午突然想到了《黑客帝國》,打開看完以後,給了很多啟發。

我覺得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一定是有和你的生活或者工作產生共鳴的點,並且,通過電影,能讓你的認知提高很多個檔,思維能打開。

當然還有關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以及計算機程序的部分,非程序員出身就看不懂,一千個看完有一千種解讀,我看懂了哲學的部分。

剩下的,看完第三遍,說不定會有更多不一樣的解讀。


XY橘子網


還未看黑客帝國的時候,覺得一部1999年拍的電影,從拍攝的畫風與特效製作來看,都不夠吸引我的,卻經常可以看到到處都在模仿黑客帝國裡的經典片段。於是我抱著嘗試的心理去看一下,很巧,它的確震撼我了,我便一口氣看完了三部。這部電影的高分也不是隨隨便便給的,這也的確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同時也是基努裡維斯的成名之作,無論是故事的內容,還是電影的鋪墊及表現手法,都是相當出色的,在當時新穎程度應該是非常出眾的!

作為商業科幻片來說,黑客帝國也富含著許多哲理,燒腦程度可謂是很高的,給人帶來了視覺與心靈的衝擊!多少人有去想象這個世界是真的嗎,智能的世界到底是如何的,這樣就可以看出這部電影算是比較成功的了。

不僅僅是故事情節,多數人也會被男神基努裡維斯圈粉,雖說命運對他不公,他卻一心至善,有極高顏值的他不在乎金錢與名譽,只希望世界能更好一些。





光輪


雖然我是女孩,但我深深愛著科幻片,最讓我震撼的是《黑客帝國》系列,和《終結者》系列。

我覺得好的科幻片,不止是視覺上帶給人的震撼,

更多的,應該是從,價值觀,從人性,從認知的角度,給內心帶來的震撼。

雖然這兩部出來時間很久了,每次看完,帶給我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第一次看《黑客帝國》是很久之前了,當時只覺得“哇,還能這樣!”感覺高科技超乎了我的想象

再看是去年公司剛開始在互聯網領域發展以後,遇到了很多技術方面和營銷方面的難題,有一個下午突然想到了《黑客帝國》,打開看完以後,給了很多啟發。

我覺得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一定是有和你的生活或者工作產生共鳴的點,並且,通過電影,能讓你的認知提高很多個檔,思維能打開。

當然還有關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以及計算機程序的部分,非程序員出身就看不懂,一千個看完有一千種解讀,我看懂了哲學的部分。

剩下的,看完第三遍,說不定會有更多不一樣的解讀。




史姐姐聊職場


沒有電腦特效,沒有外星人入侵,沒有史詩級畫面,甚至連激光槍和飛碟都沒有……

所有的科幻情節,僅來自於一個看似荒謬的假設。這是一部觀眾自己“科幻”自己的影片。

正是這樣一部奇葩的科幻片,卻帶給我難以言喻的震撼!



投資回報率超高,令人震撼!

科幻片《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拍攝於2007年,該影片以2萬美元的拍攝預算,拿下了3.5億美元的全球總票房,投資回報率高達1750000%!

換句話說,假如樂哥當年投資了1美元用於影片拍攝,那麼,按照該電影所取得的全球票房,我最後應該得到17500美元的分紅!

17500倍的回報率,影壇罕見,令人震撼!



明辨的哲思和高效的溝通,令人震撼!

觀看這部影片的時候,不僅不能漏過任何一句臺詞,大腦還要時刻保持高速運轉!




上圖這句臺詞是整部“座談式科幻片”的談話基礎。從邏輯學角度出發:要麼“是”,要麼“否”,不存在是非待定這一模稜兩可的概念。

科學要求嚴謹,邏輯也一樣。

如果“過濾”掉人類語言中絕大多數的廢話,忽略掉個人情感和主觀情緒,那麼,語言只是一種溝通交流的工具而已。

這部電影把語言的工具性運用到了令人震驚的地步。

很多駭人聽聞的觀點,不帶任何個人感情,就這樣赤裸裸的展示給觀眾。

犀利的觀點,中立的態度,顛覆著每一位觀眾對於人性、zong教、社會、歷史、人類史等學科的正常認知。

影片的整體風格,令人震驚。

看完這部影片,你會不由感嘆:原來科幻片可以這麼拍?



按照韓寒對該影片的評價——如果不考慮畫質,你用iPhone和一臺沙發就能拍出來(這部電影)。

沒有任何科幻元素,導演只負責講故事,觀眾自己“科幻”自己,是這部影片最大的亮點!


結語

比起《星際穿越》、《第五元素》、《星球大戰》等科幻鉅製,《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這部電影彷彿是一個異類。

大家都在追求大製作、大場面,只有這部電影在追求好故事。

科幻大片帶給人的,是視聽方面的震撼,而這部電影,卻能震撼人的心靈!


樂之者電影


首推《星際穿越》


四年之後,我終於回想起當初看到《星際穿越》時的震撼和激動;回頭再看時,依然覺得這是近幾年最好的硬科作品,影片中並沒有浩大宇宙和璀璨星河的全景鏡頭,全程都以人的視角為我們呈現出空曠,廣博,自由而又美麗的宇宙。而其中飛船飛越木星時大小之間的強烈對比又將我們拉回這殘酷的宇宙。

影片中還有一個鏡頭讓人津津樂道,那便是黑洞“卡岡圖雅”的全景鏡頭;這可能是人類科幻作品中唯一一個細節化全景展示黑洞的鏡頭,直到前段時間之前黑洞不過是人類科學預測的產物。

十分大膽,十分有趣。而更有趣的是前段時間哈勃望遠鏡拍攝到的黑洞照片與影片中的“卡岡圖雅”別無二致。這讓我想起《海底兩萬裡》中對潛艇的預測,科幻的樂趣便在於此,你永遠不知道哪個東西會突然走進現實讓你驚豔不已。


通過其它影片我們瞭解到自身所處的宇宙是一個豐富多彩(至少在星系中是這樣的),變幻莫測的宇宙。可惜的是《星際穿越》並不打算為你展示這樣的宇宙,它只為我們刻畫出一個殘酷的宇宙;宇宙的殘酷之處在於它擁有最強的武器——自然規律。讀過《三體》的人一定對“二向箔”記憶猶新,什麼“核彈”、“激光武器”、“反物質武器”、“水滴”在規律武器面前不過是一掛一百響的鞭炮,放出來純粹就是聽個響。只是“二向箔”就如同薛定諤的貓,可能會來,可能不會來。終究離我們有些遠,而另一個武器——時間(真正的名字叫做相對論),或許更近一些。

相對論提出:當我們以光速前進或是當我們接近黑洞這種大質量天體時你的時間會變慢。具體會慢多少要視情況而定。在其它宇宙科幻電影中,對於相對論的殘酷之處體現不多,光速飛行時會有“時間壁壘”,那好,咱們就改用“曲速飛行”或者“空間躍遷”。甚至《星際穿越》中也是通過蟲洞解決這個問題的,當我以為它也要用這種方式讓相對論變得溫和一些時,它放出了“卡岡圖雅”這個黑洞。它是我見到的第一個直面相對論的勇士。

《星際穿越》中“卡岡圖雅”旁邊類地行星的時間慢到一小時約等於七年的地球時間。這顆類地行星一出現,便引發熱議,一顆全是水的星球,並且全天候循環滾動的百米巨浪;這樣的行星真的存在嗎?暫且不論是否存在?這種星球其實非常適合開發成景區,如果真的有人這樣做那這個景區的廣告詞是很好寫的,買點也是很吸引人的。

如果讓我寫這個廣告詞,我一定會這樣寫:上司的打壓,同事的排擠是否讓你身心俱疲?父母催婚,朋友攀比是否讓你壓力倍增?還不完的房貸、車貸,攢不住的錢是否讓你寢食難安?社會的不公,貧富的差距,人與人之間的冷漠是否讓你抑鬱寡歡?階級的壁壘,難以改變的命運是否讓你心灰意冷?如果你有上述遭遇何不換個環境,換種心情!“卡岡圖雅”類地行星讓你瞬間擺脫煩惱,無需溜鬚拍馬、刻意逢迎;更不用玩命工作、拼命向上!只是一次簡單的旅行,你只需要坐著或者沖沖浪,時間會幫助你解決一切。保證你歸來仍是少年,而其他人早已入土為安!“卡岡圖雅”類地行星你值得擁有!

如果覺得文字還不足夠吸引人,我們可以把《星際穿越》中庫珀離開之前對女兒說話的鏡頭和他回來時見到年老色衰的女兒的鏡頭放在一起,視覺衝擊更為強烈。



如果說把清朝道光時期一個人放上去24小時,他回來時經歷了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五位皇帝;以及清政府覆滅、中華民國,抗日戰爭,國共內戰,新中國成立至今共188年。偉大的時間,殘酷的時間。

當然影片中男主並不樂意來到這樣的星球,因為地球上有他心愛之人,他只是在那顆星球上呆了兩三個小時,而地球上的女兒已經和他一樣大了;真正的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時間可以殺掉一切你喜歡的或是你不喜歡的。

可惜人類只是三維空間中的物種,我們可以伸長或縮短時間,卻絕對無法改變時間的方向,這是我們所處三維宇宙的規律。我們可以掌握規律卻無法改變.......

據說對於高維生物來說,時間只是一個可以翻越的山峰,時間在高維空間是以實體存在的;甚至在有些影片比如《明日邊緣》中,入侵地球的外星生物居然可以改變時間的方向(我很懷疑這個外星物種本來是高維生物,然後改造自己從而進入三維空間)。不過這個方法僅僅是一個猜想,連科學猜想都算不上;《復聯四》中使用了這個方法:通過改造自身進入更高的維度,高維中時間是實體存在,進而改變時間的方向。《星際穿越》中也講到這種方法,那個蟲洞和五維時間方屋就是未來的高維人類製造的。這種方法有一個缺陷,它改變的只是你自身時間的流向,卻無法改變整個宇宙的。

時間是宇宙對付三維物種強大的武器,尤其是人類(人類壽命太短);當人類雄心勃勃想要出發時,赫然發現自己面前有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山,看不到開始,亦望不到結束。宇宙中最遙遠的不是距離,而是時間!

三維宇宙如同一個小孩子,用自然規律將自己層層武裝,如果說宇宙的鎧甲是距離,那麼它的利刃便是時間。


弧影微視


作為一個七零後的影迷,優秀的科幻片看過很多,但真正震撼到我的只有一部,就是由卡神執導,施瓦辛格主演的《終結者2》。

當年的《終結者1》我上初中時就看了,挺普通的一部槍戰片,結尾火焰中惡魔一般的機器人特效個人感覺也很一般,所以在《終結者2》出來後我是衝著施瓦辛格去的。結果在商場裡的第一場打鬥就令我眼前一亮。T1000中彈後的傷口自己快速癒合的特效在那個年代是非常新穎的,那時大家還不知道電腦特效為何物,記得當時老爸一邊看一邊說:“看人家這特技!”。

隨著劇情的發展,來到了T800和T1000同時出現在精神病醫院的那一場戲,我和老爸那時真的看得目瞪口呆。無論是T1000從地板上緩緩站立起來由液態漸漸變成保安模樣的片段;還是經典的穿越鐵門的場景;尤其是追逐高潮片段裡在電梯門口阿諾一槍打爆T1000頭顱的那一幕,我敢說不只是我,每一個當時看過的人都會被深深震撼到。

《終結者2》之後,電腦特效漸漸成為了好萊塢大片必備的噱頭。可是無論後面的《侏羅紀公園》還是《獨立日》如何優秀,卻再也沒有如當年《終結者2》那般震撼人心。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你能滿意。我是英年早肥,不定期更新影視,娛樂及遊戲資訊。有喜歡的朋友,歡迎大家點擊關注!


英年早肥的影音世界


看了很多答主的答案,我有一個深深的疑問,為什麼基本清一色的國外科幻片呢?難道國產科幻片就真的不值得一提?

所以我就不得不發揚一下國粹精神,支持一下咱國產科幻電影了。比如打開了咱國產科幻電影大門的《流浪地球》,咱國產科幻電影元年的代表作。

《流浪地球》上映於今年春節檔,也是今年春節檔的票房冠軍。由郭帆導演,吳京、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等聯合主演的科幻“鉅製”。

講述的是2075年前後,太陽極速膨脹老化,地球氣候環境也隨之惡化,不再適宜人類居住。為了解決人類生死存亡這個問題,人類開啟了“流浪地球”計劃。也就是給地球裝上無數臺巨大的發動機,推著地球脫離太陽系,直至找到新的適合人類居住的宇宙環境的故事。

《流浪地球》不僅全面超越了以往所有的國產科幻電影,而且還一舉打破好萊塢式的“個人英雄主義”表達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式的英雄主義-“集體英雄主義”,在感人程度上可謂更勝一籌。

綜合而言,個人認為《流浪地球》有三大亮點,如下:

1.特效製作。

毫無疑問,《流浪地球》不僅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還結束了中國科幻電影5毛特效的時代。其特效製作不僅在國產科幻電影史上達到全新的高度,甚至完全可以與好萊塢大片相媲美,也足見中國電影配套產業這幾年的進步。


2.劇情緊湊。

跟其他所有優秀電影一樣,《流浪地球》在劇情上也是非常緊湊,毫不拖泥帶水的,可謂全程無尿點,尤其是電影的後半段,緊張、刺激、震撼不斷。

3.“集體英雄主義”。

不得不說,這是《流浪地球》給人展現的出特效之外的最大亮點,甚至還要超越特效,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因為不管是好萊塢大片,還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印度寶萊塢大片,以及以往的國產科幻電影,都無不採用好萊塢式“個人英雄主義”敘事風格。反正拯救世界就是那一個人,或那幾個人,跟普通大眾無關。

而《流浪地球》則給我們呈現了一種全然不同的敘事風格,“集體英雄主義”風格,給人眼前一亮,給人完全不同的震撼和感動,讓人看後久久不能忘懷。

所以如果要論我看過的最震撼的科幻片是哪部,我就要推《流浪地球》莫屬了。

儘管我也看過眾多好萊塢和寶萊塢大片,比如經典的《復仇者聯盟》系列,《黑客帝國》系列,《終結者》系列等等。但看到下面沒有人提國產科幻電影,所以也就只好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推一推咱們國產科幻電影的開山之作《流浪地球》了。


扯犢子說電影


那必是《第九區》了。

2009年上映的《第九區》,並沒有同時期的《變形金剛2》那樣賣座,全球票房僅有其五分之一,但不得不說這部電影尤為特別,構思新奇,是一部集科幻想象、種族鬥爭、外星人元素的優秀作品。

影片的拍攝形式類似於紀錄片,真實的觀感體驗令人身臨其境,這在以往的科幻電影裡倒是少見,而奇葩的外星人造型,更使人感到新奇。《第九區》的世界並不是像《2001太空漫遊》、《星際大戰》般宏偉壯闊,而是僅僅講述了“第九區”這個外星人看守所的地方所發生的故事。

原來,一艘外星飛船造訪地球,後停在南非約翰內斯堡上空,好奇的人類打開艙門,發現裡面都是“生病”的外星人,因為長相酷似蝦而被民眾賤稱為“大蝦”。

人類為大蝦們建造了“第九區”,一個人造看守區,故事便由此開始。

影片聚焦於一個小人物威庫斯,外星管理公司的普通職員,負責外星人搬遷工作,但在與外星大蝦交涉時不小心感染了“流體”而發生變異,手臂變得和大蝦們的手臂一模一樣,後來被公司發現,高層欲殺掉威庫斯來獲取他身上的生物價值,從此威庫斯便處於人類、外星大蝦的夾縫裡苟活,尋求解救之法。

電影將人類社會的種種醜陋扒的一乾二淨。

大蝦們因為得病而出現智商問題,兼醜惡的相貌,於是便成為人類欺辱的對象。種族歧視,在這裡時刻上演。白人歧視黑人,黑人終於有一天也可以揚眉吐氣了一把,尼日利亞幫派在這裡無惡不作,拿貓糧騙取外星大蝦的武器,有時甚至會直接搶奪他們的武器。

對於外來者,我們人類一向是諂媚於強大,殘忍於弱者,很明顯,大蝦屬於弱者,並且對人類社會毫無用處,於是對於某些民眾,厭惡慢慢變成仇恨,甚至一度想用病毒來消滅“大蝦”。

更別提那些公司高層掌權者,背地裡幹著不為人知的勾當,外星大蝦在MNU公司裡淪為實驗品,一具具鮮血淋漓的外星屍體無不映射人類的醜陋,在利益驅使下,甚至不惜犧牲威庫斯的性命。

不得不提的威庫斯,一個悲情渺小人物。

從MNU逃出來後,威庫斯著實體驗了一把底層大蝦豬狗不如的生活,在第九區裡苟活著,他沒有了先前作為人類的優越感,而和其他大蝦一樣吃著貓糧,受盡歧視。

半人半蝦的威庫斯極其想要變換人類,只好與為數不多有智慧的外星大蝦“克里斯托弗”合作奪回“流體”,一路上二人相互依託,並肩作戰。

漸漸地,威庫斯的立場發生了改變,他開始理解外星大蝦們的遭遇,同情他們的境遇,並最後幫助了克里斯托弗逃離地球。

威庫斯的轉變是最值得尋味的,從歧視大蝦到同情他們,這過程並不容易,因為人類首先考慮的總是自己,站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的思考對於普通民眾而言是一件很難的事。

本片的特效雖然並不精彩,但每一分特效的表現都令人印象深刻,無論是約翰內斯堡上空的巨大飛船,還是外星人武器的炫酷造型、強大威力,都堪稱經典。

更別提那些晃悠於全片的外星大蝦,誇張的外形,奇怪的動作,你不記住都不行。

在一眾科幻片裡,外星人到訪地球的電影數不勝數,他們往往先進而神秘。

但這部電影卻反其道而行,造訪地球的外星人變成最底層的一員,不可謂不特異獨行了。

兼具人性、科幻、新奇的設定,又不缺特效的加持,這部電影著實令人震撼,而又值得回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