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機情
2001年,華納發行了斯皮爾伯格的《人工智能》,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機器人小男孩被收養家庭拋棄之後,永不停歇尋找母愛的故事,電影很好地詮釋了當年人們對發展人工智能所帶來的困惑,也對機器人擁有人類情感之後表達了焦慮。
這是部悲傷的電影,機器男孩找到的藍公主是一尊塑像,根本沒法幫他實現變成真實人類小男孩的願望,夢想破滅令人心碎。
這也是部溫暖的電影,它強調了人類的珍貴之處在於永遠會堅守愛的本質,愛,其實就如同被設置於機器男孩體內的程序,也只有愛,能讓人類在未來世界得到救贖。電影最後,機器男孩與只能復活一天的母親團聚,這個結尾,意味深長。
相比《人工智能》飽滿的情感濃度,斯皮爾伯格的新作《頭號玩家》頓時會顯得輕薄很多。
事實上,真正能被人們深刻記得的科幻電影,從來都不是講究畫面有多炫酷,場景有多熱鬧,以及擁有多少彩蛋。科幻作品最直接的效應,是戳穿人們對於現實困境的不滿,是給悲涼人性進行降溫或者升溫,也是提醒當下混沌者、孤獨者,對照故事進行一次人生校準。
亞力克斯·嘉蘭編劇兼任導演的《機械姬》,以情色畫面和觸動人心的主題設定,成為2015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幻電影之一,這部整體色調冰涼的作品,以“機器夏娃”的誕生,來描繪真實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情感融入,綁架與計算,依賴與背叛,慾望與孤獨等等諸多關鍵詞,拼出了一個觀後令人無法輕鬆的故事。相較於追求熱鬧的科幻片,像《機械姬》、《人工智能》這樣的電影,更具價值。
韓浩月
彗星來的那一夜
低成本小電影,沒有劇本,臺詞多為演員臨時發揮,場景佈局即導演家。
前半個小時家長裡短,在聊各自的生活狀態,但每句都不是廢話。每個人的行為,衣著都要注意觀察。從停電開始,故事便進入了主題。只要出門的人,回來便來到了另一個時空的這個家。無數的時空重疊,出門的人再也無法回到原來的世界。
整篇的思維邏輯一層接著一層,環環相扣。不同時空不同的人生選擇,導致了每個再次進門的人的行為舉止大相徑庭。細節控會很喜歡這部影片。正所謂,我眼前的你不是我認識的你,而你眼前的我也不是你認識的我。
當只有女主真正意識到發生的事情時,她出門找到一個沒有人出門的時空,想要代替那個感情事業雙豐收的她,但無數個她都來到了這個時空...
到這,影片就結束了。第一次看的人,可能會看不懂,可能會沒有感覺,但再回味回味,卻會細思極恐。如果平行時空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是會①不管外面發生什麼,一直待在房子裡不出去,②出於好奇心出去看看,回來發現房子裡的人都不是原來的人,但卻默默隱藏自己,③發現人不一樣,就大吵大鬧,要把他們都趕出去,④像女主一樣,找到那個和平美滿的時空,代替那裡的自己活下去......
這部科幻片對人理的思考很深很深,是我看了這麼多年歐美大片,唯一一個真正起雞皮疙瘩,頭皮發麻的電影。
姑娘我文靜的像個瘋子
其實我本人不怎麼看科幻電影,所以就聊聊最近剛看過的《水形物語》——科幻片的噱頭,愛情片的本質。但卻還帶架構在美蘇爭霸的歷史之上,再加上家庭倫理的小幽默,內核卻是講人性中的溫柔。公交車上的雨和雪,電視裡的踢踏舞,突然有一種天使愛美麗的感覺。每個人都渴望關注,渴望被愛,遇到一個知己,就是擁有了與世界為敵的力量。(扶蘇朋友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