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個學校教師工資有三六九等,而工作任務卻平均分?大家怎麼看?

綠色人生539



我想對這個問題我應該有發言權。我工作20多年,2017年才評上職稱,比起我們同學至少差了一級,一個月大概要少兩百多。

1.老師工資為什麼會有三六九等。

老師工資不同,主要是因為職稱不同。特別是對於新學校的老師,老師們從四面八方調入一所學校,有的工作二十年都沒評上職稱,有的工作十來年就評了職稱,再調入新學校,工資差距就大了。

我們學校是一所農村九年義務制學校。小學老師和初中老師評職先後不一樣。即使同時參加工作,評職稱的時間也不一樣。就拿我和我同學來說,我評的是小教職稱,他評的是中教,儘管是同一所學校,但是中教職稱有名額,小教職稱卻沒有名額。所以我們的職稱是一拖再拖,這就導致我比他的工資低了很大一截。

除了打卡工資以外,高級職稱在加工資時普遍要多一些,以前的差距還更大,這就導致初級職稱和高級職稱的工資差距越來越大。

除了這些,還有一個是績效工資。做的工作量不同,效果不同,所得的績效工資也不一樣。


2.在很多學校存在工作量分配不均衡。

大部分學校工作任務是比較均衡的,但是我們學校一直就存在工作量不均衡的情況。因為有的老師寧可少拿錢也不想做事,有的老師好說話,做事踏實,領導也喜歡安排他們做事,找這樣的老師做事領導們省心,也放心。

我們學校有兩位老師帶的是上自習的班級的主科,擔任教研組長。我就上了六年級語文,當班主任,還當教研組長,另外擔任學校報道員,還是學校語言文字工作室的聯絡員。不是因為我的工作能力有多強,而是因為我比較好說話,領導一安排我做事,我就樂意接受。

我們學校有的老師工作量就比較少,因為學校領導一安排他們做事,他們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理由。被拒絕了一兩次,領導也就不再找他們了。

3.工資多少學校沒有發言權。

目前,我們的工資依然主要是以職稱為依據,而職稱評定則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上級主管部門分配名額,自己還要符合條件。

給誰評職稱並不完全由學校說了算,老師自己還要努力。

而績效更主要的是看你的工作量以及工作效果。只要有足夠的工作量,工作效果比較好,那麼績效工資相對就高得多;反之,則會出現較大差距。

有的學校老師對績效工資發放意見挺大,平常學校安排工作時推三阻四,但是等到領錢時發現自己領的少,又埋怨領導不給他安排工作。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道理很簡單,教師工資由國家標準決定,由縣級以上財政統一發放;教師工作由學校安排和考核。



就教師工資而言,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按政策執行和調整,與學校沒有什麼關聯。當然,教師的工資還包括獎勵性績效工資和增量績效工資,一般獎勵性績效工資沒什麼差別;增量績效工資與每位教師的工作量和工作業績緊密關聯,通常一年下來,會有8000元左右的差距。



就教師工作而言,通常是根據學校規模,由教育局分配編制,然後由學校安排各位教師的工作量。一般而言,學校領導的課時會相對少些;男教師55週歲以上、女教師52週歲以上,工作量會減半;一般教師都是按規定滿負荷工作。如果滿負荷工作的教師,工齡短、職稱低,工資相比於工齡長、職稱高的老教師,會低到5000元/月。



另外,每個企事業單位的薪酬制度都有三六九等,員工、主管、部門經理、副總和老總的工資也會有很大差距,並不是只有學校才有差距。個人認為,制定者的主要考量是讓從業人員有一技之長和長期主義的精神。


紅藍推演


今日頭條中關於中小學教師的話題最多的就是工資,還有教師職稱的。這兩者聯繫緊密,後者決定定前者,所以大家對職稱關注度高,職稱也飽受詬病。


教師工資的構成有如下幾大塊:①、崗位工資 這塊佔大頭,比如中一職稱的靠十、九、八三級,副高職稱的靠七、六、五三級,剩下的五、四、三、二、一是正高,相當於教授級別的,數字越小工資越高。特別是正高職稱普通教師想都不想,為少數人設置的。②、薪級工資 這部分主要跟教齡有關,俗稱一年滾一檔,也就是曬太陽,撐死你工作四十來年,非議的少。③績效工資 這些在溫總理時候實行的,現在也納入工資,實行考核。④政府性獎勵 我們這近兩年才發的,由於公務員發放這類錢,教師低人一等沒發,是在教師上訪後才有的,對照公務員,各地區有差異,這也正常。


教師工資出現三六九等原因是: 首先是職稱門檻導致的。職稱評定的苛刻條件把一部分人擋在門外,初級職稱不存在,主要是中級職稱和高級職稱。職稱評定條件和學校指標是罪魁禍首,特別是指標和學校還不等,人為操縱,滋生腐敗。其次職稱中檔位受指標限制。比如中一職稱中,八級分到你學校有幾個指標只能聘幾位,後面的人沒機會了,除非有的老師退休或升高職空出來。

人總是追隨利益,好處大家搶著上。學校也不例外,拿著高工資的不一定想多幹事,年輕人覺得自己工資低待遇差也不想多承擔任務。所以不少學校在分課程的時候,要求每位教師達到平均工作量,雖然實行績效考核制度,也就是績效工資這塊,學校在職的每位老師都拿出相同的錢數,學期結束考核往回得,況且每位老師也不想在績效考核中多拿別人的錢,好說不好聽。因此學校多數情況下任務平均分,除非個別特殊情況,或者年老的教師工作量少點,其他的任務差不多。

【結束語】 教師的職業是光榮的,可是教師的待遇不盡人意。所以很難吸引優秀的人才從事教育,更留不住年輕教師在農村小學。當前中美貿易戰比拼的就是科技人才,這從那裡來?肯定是教育,社會需要進步需要發展,更需要教育。


江南煙雨220667845


教師的工資的確分三六九等,但是工作量從來不會平均分。

一、工資分等級

一個教師工資的多少會有很多因素的制約,比如教齡、職稱、學歷等。

即使同一年分配的教師,由於學歷的不同,工資也會有所差別。

其中教師間工資拉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職稱。一級教師每個月會比二教教師多出700多元,高級教師又會比二級教師多出1000多元,其中五險一金也會相應的上漲。

但是職稱的晉升會很困難,需要一定的教齡、公開課證件、教學成績證件作為保障。每張證件的背後卻需要付出大把的時間和辛勤的汗水,只有評過職稱的老師才懂得裡面的辛酸。

二、工作量不會平均分

題主所說的工作平均分,這種現象根本不可能。

學校工作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學校的教學工作都是以年輕教師為主力軍,教齡越短,職稱越低,工作量越大,他們主要教學語、數、英等主要學科。

2、年齡偏大的教師、職稱偏高,他們不會考慮繼續晉級,並且精力有限,只是在熬年限、等退休。所以他們主要教美術、體育、音樂、實踐等考試不會考到的學科。

3、學校中高層,他們也會代課,但是都是教小科,每次上課都是以各種理由不去上課,讓班主任代上。

累死的累死,但拿不到證件;閒死的閒死,但每次都能拿到證件。

上課的時候不見人,搶證件的時候比誰都積極,“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在教師這個行業可謂體現的淋漓盡致。


數學微課


每個教師身上都有一個標籤,這個標籤就是職稱。教師就是被不同的職稱劃分為三六九等。暫且不說這職稱是否與教師的實力相符,單從職稱定三六九等工資來說,我想試問一下:這三六九等的工資等級是否代表相應的工作量和質?

題主所言的工作量平分,大概指每週課時數彼此相當,這是相對的平均。

工資是以職稱為主導,有什麼職稱就有什麼樣的對應工資。也就是說工資是和職稱發生了關係。而題主是按正常的工資本義來考慮的,工資本來是與工作實際發生關係的,有什麼樣的勞動就有什麼樣的工資。兩種思考方向不同,結論自然就不同。職稱工資制度是跳過勞動實際,直接以職稱套工資的,它不考慮勞動量的多少和教學業績的優劣,因此它是武斷、任性的,它自身對勞動價值的否定,導引著教師對勞動的否定甚至歧視。現實中那些職稱低、工資少而工作量並不少甚至還多的教師飽受被歧視的痛苦。工作量相當又業績合格甚至優良,而工資卻少,這就是一種分配製度上的差別對待的歧視。那些仍然認為依職稱定工資具有合理性的想法,是頑固不化、對教育和教師不負責任的表現。哪怕依課時量來定基礎工資,也比職稱套工資強一萬倍!

職稱套工資制度的初衷是調動積極性,可是這種正面作用非常有限。職稱工資制度已演變成一顆毒瘤,是引發教育內諸多矛盾、教師積極性整體不高、教師身心健康受損(因職稱而身心疲憊或心力交瘁)、教師職業道德上不去(只愛職稱就好、何需愛崗敬業)的重要原因。職稱套工資制度,可謂”罪孽“深重,已嚴重阻礙並擾亂了中國的教育!

百姓茶館呼籲:教師職稱套工資制度亟需改革,刻不容緩!





百姓茶館話人生


題主所說的工資和工作量都是引起教師之間矛盾的誘因。

一、關於工資

1.工資分配不均

要說清楚工資分配不均,首先要搞清楚教師工資的組成。老師的工資一般是由崗位工資(與職稱有關)、薪級工資(與學歷和教齡有關)、績效工資(與每個月的工作量有關)和地方性津貼(與工作單位地理區域有關)這幾部分構成,所以無論哪一方面具有差別,都會造成工資不等。因此經常看到,同一年入職同一單位工作的教師,十年後工資會相差一大截,大家都被工資制度劃分為了三六九等。


2.工資引起的問題

拿我們這個地區來說,同一年入職同一單位的老師,薪級工資和地方性津貼沒有差別。績效工資也因工作量相當而差別不大,所以拉開差距的就是崗位工資,它完全由職稱高低來決定。如果在入職5年後,甲老師評上了中教一級職稱,他每月會比乙老師多拿大約300多元;如果10年後,甲老師評上了中教高級職稱,乙老師還是中教二級,那麼工資差距會達到每月1000元左右,一年下來就是1萬多元,關鍵是這還影響了五險一金的比例。所以說為了縮小工資差距,老師們就拼命的去評職稱,可是職稱哪那麼好評!首先有名額限定,接著是論資排輩,好不容易準備齊全評職稱所需要的條件,結果條件又變了。所以說評職稱除了靠能力之外,關鍵靠的是運氣和人脈。正因為如此,現今的老師絕大多數都支持取消職稱評審,因為評審過程中的苦和痛,只有老師們自己知道。


二、關於工作量

1.工作量分配也不均

題主所說的工作任務平均分,我沒有體會過。在我們這裡,工作任務根本不可能平均分配,往往都是教齡短的,職稱低的,工作量最大;教齡長的,職稱仍然低的工作量次之;教齡長,職稱又高的,基本上屬於撿閒差。說起來似乎都很有理,第1類人大多年輕,年輕就要多幹嗎,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第2類人基本屬於年富力強的中年人,工作起來非常有經驗,那就多幹點,另外不是沒評上職稱嗎?通過增加工作量,來取得評職稱的條件;第3類人年紀偏大,評上高級職稱後基本也快退休,體力和精力都跟不上了,無論從管理層還是一線的老師都會對其進行謙讓,所以工作量很少。


2.工作量帶來的問題

如上所述,不同人有不同的工作量似乎無可厚非,而問題就在於時間長了大家都覺得理所應當,年輕老師就該多幹,中年老師就該挑大樑,而年紀大的老師就該是閒著。所以就出現了分工嚴重不均等,有人整日奔波還幹不完,有人卻無所事事。最讓人生氣的地方在於每個月發工資的時候,靠工作量帶來的績效工資差距最多不到300元,而靠職稱、教齡帶來的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差距卻可以高達2000元,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我乾的多,為什麼還拿的少?所以說工資組成部分中的不同差距也造成了教師之間的矛盾。時間長了之後,無論是年輕的、中年的還是年紀大的,都不願意再幹活,誰不喜歡歇著。


後記:按勞分配大家都無怨言,縮小差距不會激化矛盾。教師隊伍1700萬人,期盼職稱評審和工資分配能夠朝民心所向的方向進行改革。



紫木玉


首先是必須明確,學校的工作任務是無法平均分的。

教師的主要工作包括上課、備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和教育學生等等。這些工作中,大多是無法具體量化的。比如輔導學生,管理班級等等。就是可以具體量化的上課節數,同樣是每週18節,20節,但年級不同、科目不同、班級不同,其工作強度還是有一定的差別的。不能說上課節數一樣就是平均了。

其次是,教師的工資,不是完全按計件或計時發放的。涉及到教齡、職稱和學歷等多種因素。在一所學校中,教師的教齡、職稱和學歷往往存在事實上的差別。因此,教師的工資有區別是正常現象。

最後是,學校要確保教師工作量盡力平衡,避免差別過大造成教師心理不平衡而影響教學積極性。


老黃新觀察


編者按:學校教師工資有三六九等,這是由於職稱評審制度完成的差距,這種差距是人為的不按勞分配的結果。這種職稱制度不僅僅把教師工資分為三六九等,還把教師本身分為了三六九等,建立了一套嚴密的等級制度,導致教育制度極度僵化,教師創新能力完全消失。



為什麼教師工資差距如此之大,分為三六九等,讓我們來一起來了解一下 。

經常會聽人說,同樣都是教師,為什麼工資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造成教師工資差距大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國家統計局曾公佈了2018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2461元,其中從事教育類行業工資為年薪9.23萬,這可把老師們給嚇一跳,各地老師紛紛吐槽自己的工資嚴重拖了教育行業就業人員的大腿。

這個數字一出來,著實的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因為在大家的意識裡教師的工資是遠遠達不到這個數字的,很多的老師紛紛表示自己到死,即使評上高級職稱也仍然拿不到這個年平均數,還有的老師表示難怪人人都喊教師工資高,原來真有比你高很多很多的。

2018年事實上我國從事教育類行業的平均年收入確實很高,看到這個數字的我,都在想自己還能考教師嗎?當然這是我的一句玩笑話罷了。



根據真實數據表明,目前全國各地教師的工資差距真的很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地區差異和城鄉差距教師工資差距大。(重要因素)

相信這個大家都懂的,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就直接決定著薪資多少和消費水平,在一線城市的教師肯定比在四線城市工作的老師的工資高,在東部沿海地區的老師肯定比中西部地區老師的錢包要鼓的多,同地區對比的話,市區的老師工資比鄉鎮老師的工資高;即使你評上了高級職稱,但你在落後偏遠的地區,工資依然不是很高!

二、職稱等級上的差異 (主要因素)

一般高級職稱的工資遠高於中級和低級教師的工資,而且很大一部分地區,每級職稱的工資僅按最低崗位工資套現,即高級職稱套專技七級的工資標準,中級職稱套專技十級的工資標準,初級職稱套專技十二級的工資標準,而中間的專技六級、五級、八級、九級和十一級工資標準卻不設崗位,這樣一來使職稱工資的差距拉得更大。

工資差距大也就算了,在學校工作任務分配上卻是平均分的,甚至初級職稱的教師工作任務比高級職稱的教師工作任務多得多,如此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導致優秀師範畢業生對教師職業都避而遠之,造成無人競聘的怪事。所以,只要取消職稱制度,將會吸引更多優秀學生加入教師隊伍,促進教育良性發展。


孖無悔觀教育


在今日頭條上看到一篇關於中小學教師評定職稱的文章,文後跟貼若多,對此一直有看法,也就忍不住也跟了幾句:

中小學教師評定職稱是極其荒謬和極度不公平的。中小學教師一般都是擔同等課程,譬如農村小學早些年一二年級都是包班,無論上課批改作業等等,完全沒有任何差別,那時大家和睦相處,很和諧的。但因職稱評定,有人高級,有人一級,或二級,工資立馬拉開距離,而且差別很大,一樣幹活出力,一樣付出,卻同工不同酬,想想是多麼的不合理。再說了,就是所謂的高級教師,也僅僅是所教班級的幾十個學生受惠,(而且評職稱裡面貓膩很大),並沒惠及全體學生。最主要的是中小學評職稱無形中增加教師矛盾,大大傷害低級職稱老師。(好在凡低級者均是弱勢,只能含屈而忍)。中小學評定職稱人為地製造不公,太失策了!


閒雲61095578


一個學校工資三、六、九等?怎麼就學校了?一個公司不是這樣?企業不是這樣?學校的那點工資有這麼大差距嗎?不拉扯上職稱就沒話題了?職稱只是其中一個因素而已。一個高級職稱教師工作多的那部分工資差年輕教師完全可以通過做班主任、參加賽教和加大工作量完成。

當然如果一個年輕教師職稱低、工作量不夠,班主任不爭取。平常校內校外比賽啥也是能不參加就不參加。那一年收入是要少不少呢!

但怪誰呢?怪職稱評定製度?暫時不可能取消!而且明顯職稱不是主要原因。我自己個學校以前也有不公平的地方,但一直在完善,但基本體現了“多勞多得”的原則。所以,要職稱,要績效,唯有“勤”字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