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聽不進兒女的話怎麼辦?

dddddddc_


我們作為兒女的對老人,應該是隨順他們,我們沒有權利去要求他們做什麼,也沒有權利去幹涉他們的生活。我們只有贍養他們的權利和義務,世間的一切,都是把孝放在第一,孝的前提下就是要隨順老年人!





Wxj8551


晚年的老人思維固執,大多數都聽不進兒女的話。我本家的一位爺爺今年88歲了,前段時間檢查出很嚴重的病,腫瘤已經長滿了身體。醫生的建議是:考慮到年紀太大,保守治療還能活個兩年,手術的話可能下不了手術檯。兒女的意見也是保守治療,可老爺子就是不同意,愣說有病不給他看,各種吵鬧。兒女心疼還來不及怎麼會不給他看,怎麼解釋老爺子就是聽不進去。沒辦法最後找了村裡比較有威望的伯伯來勸他,慢慢他想通了。晚年的老人我們儘可能得順著他,實在沒辦法找個他最相信的人開導他。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請善待老人。



我是豬小咪


昨天,老公公剛從醫院回來,又動了個不大不小的手術,距離他上次手術僅僅過了三個月。我們一家的年三十是在醫院裡度過的。忙碌,疲憊,又擔心的度過了一年裡最重要的節日。一切原本可以不發生,都是老人不聽話造成的。

三個月前,老人膽管結石做了手術,當時恢復的還挺不錯。誰料回家後,他就放飛自我了,也不遵醫囑,也不聽兒子們的話,想怎麼吃就怎麼吃,每天大魚大肉不說,還經常喝碳酸飲料,抽菸喝酒一樣不落。

他本身就血糖高,肺部還有炎症,肝臟也有問題。剛出醫院時還有些忌諱,不吸菸不喝酒,過了沒有半個月,就全部都忘了。

剛開始吸菸是偷偷的的進行,大家看到了,就好言相勸,他嘴上答應了,就在外邊吸。回家帶著一身的煙味。後來說的多了,他反倒不在乎了,在家也吸,誰說跟誰急。這次住院檢查,有個肺葉已經不張了。炎症又加強了,還有了陰影。

血糖的就更加氣人了,飲食上不加節制就罷了,還學會喝飲料了,哪個含糖高就買哪個,跟他說了,想喝買無糖的,他從來不會聽你的,每天一瓶,還偷吃孩子們的糖果。這回檢查後,醫生也把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給開上了,其實他要是好好控制飲食,到不了這麼快的程度,都是自己作的。

肝膽有病了,飲食就要清淡,給他貯備好了,他不吃啊。一個星期吃了三回燻雞,平日裡肥肉,肘子,排骨,高膽固醇的食物,一日三餐,頓頓不離。這次復發的急性炎症就是吃出來的。

看見過電視裡蘇大強的做法,專門和兒女對著幹,你說東,他偏向西,以為兒女不順從就是孝順。再這樣孝順下去,一味地遷就老人,做什麼都不去制止,我看老人離走也就不遠了。

可是老人就和小孩子一樣,說重了不是,說輕了又不管用,自己不知道保養身體,得了病自己受罪,還連帶孩子們跟著受累就太不應該了




薔薇汀汀


老人受教育程度和生活環境決定了他們的思想認識,跟年輕人的想法有時會產生分歧,兒女對老人的孝敬有時他們不理解也聽不進去,做兒女的也會很為難,那麼如何讓他們能聽話呢?

1、學會尊重老人的意願

固執的老人大多容易孤單、敏感,因此更需要兒女的關懷、耐心和體諒。如果遇到意見不統一時,兒女們要尊重和理解老人,切不要粗野頂撞,也不要針對小細節就事論事,或抱著糊弄的心態隨便安撫他們。讓老人覺得受到了尊重,他們或許就不再堅持那些不合實際的看法了。

2、鼓勵老人多出去走走

老人社會參與度逐漸降低,讓他們覺得自己不被看重,為了維護“尊嚴”,就習慣強調自己言行的正確性。因此子女應鼓勵老人多出去走走,並幫爸媽建立交際圈,在社區遇見其他的老人,不妨替爸媽交個朋友,幫助老年人拓展自己的生活圈。

3、鼓勵老人改變自己的認知

老年接受新鮮事物少,受傳統尊老文化的影響,他們從骨子裡認為老人就該是權威。老人固執與他的思想認識是密切聯繫的,要想克服它,就需要老人走出家門融入社會,身體欠佳的也要與鄰居朋友多接觸,還有看書看報,不斷學習新事物,從而改變自己的認識,使自己主觀的看法不斷適應變化的環境。

4、滿足老人的日常需求

人到老年,特別是退休之後,老年人的依存、自尊和扶助需要是普遍存在的。他們希望在家裡得到更多的溫暖,更多的關心和親熱,尤其是希望子女們能經常同他們交談拉家常;他們要求子女孝順、尊敬他們,遇事多跟他們商量,多徵求和採納他們的意見;隨著老人年齡的增長,體力的衰退,老人希望子女能幫助完成他們所難以獨立完成的家務、看病等任務。

5、滿足老人對錢的需要

儘管錢是身外之外,但是錢真的很重要,尤其對於老人而言。如果老人有退休金,哪怕一月僅有幾百元,對他們的心理安慰也是非常大的。因為他們會覺得自己的生活不需要兒女養活,因此會生活的更加有尊嚴。但是,如果老人沒有退休金的話,我想他們心裡肯定缺乏一種安全感。


不忘初心阿超


現實生活中,確實有這麼一些老年人,生性固執,言行偏激,聽不進兒女的勸慰。如果遇到這種尷尬的局面該怎麼辦?

首先,我們要以靜待動,認真聆聽。多聽聽老人的心聲,關心他們疾苦,分擔他們的憂愁。

其次,我們應該付諸行動,多與老人聚一聚,及時解決老人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

第三,製造融洽、歡樂的氛圍,讓老人感受到溫暖和親情。經常帶著你的孩子去看望他們,讓他感受濃濃的天倫之樂。

第四,把握好時機,在老人心情愉悅的時候,與他們聊天,談心。分析事情的利弊和真偽。這種狀況下,老人更容易聽進兒女的話,接受兒女的意見。

總之,在老人聽不進兒女的話的時候,不要盲目激動,語言犀利,刺激對方,這樣效果會適得其反。兒女要有耐心,要在洽當的時間,洽當的氛圍條件下,用洽當的語氣去與他們推心致腹的勾通,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你說是嗎?



手機用戶江西旺哥


老年人與兒女出生在不同的年齡段,成長的環境截然不同,必然就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差異,而滋生出一些對人對事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引發一些摩擦。作為兒女,不要強求老人認從你的想法和做法,而是在有不同看法時對老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要儘可能地包容和順從老人,盡好撫養義務。讓老人多休息、少生氣,生活上悉心照料,讓老人度過祥和幸福的晚年。


魂縈母親河


留守農村種地的大多都是老人,這是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的現狀。而且我國老年化正在加劇,老年人的數量是越來越多的,養老也有了很大的困難。以前的人經常說養兒子就是為了防老的,但是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跟爸媽待在一塊,年邁了的父母會變得更羅嗦,甚至生活不能自理。過了60歲,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那麼你想知道怎麼樣才能不被自己的兒女嫌棄嗎?一定要多聽聽這些話!

一:不要仗著自己歲數大就覺得可以無理取鬧

小編的家裡就有很多這樣的老人,他們總是仗著自己比別人年長去教訓別人,說什麼自己吃的鹽比別人走的路多。反正小編是挺反感這些話的,這樣說話讓人感覺年紀大,反而成了一種反而成了一種可以用來炫耀的資本。說著什麼小輩就應該尊重長輩的話,而自己卻做著不配被小輩尊重的事情。這樣的老年人是比較容易讓人心煩的。如果長輩做事情可以說得過去,那做晚輩的自然也不想去得罪你。

二:不要動不動就說想當年怎麼怎麼樣

畢竟現在不是當年,有些老人,昨晚把自己年輕生那些事情說出來,一遍又一遍。 用那個時候的坎坷經歷來教訓現在的小孩子,要真的哦,你們這一個人跟現在這一代人的成長模式是不一樣的。那時候你吃野菜,墾荒造田,卻並不是現在的英雄了。

三:子女的生活也很忙,千萬不要去抱怨太多東西

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壓力是比較大的,你年輕的時候只要吃飽喝足就不用再擔心什麼了,但是他們不一樣,他們揹負了太多的東西。社會的壓力那麼大,他們在外面拼搏,工作了一天也很累,如果他們肯定沒有給你打電話了,那你就主動點去給他們打一個。千萬不要一打電話就跟他們抱怨家裡怎麼怎麼樣,要知道他們在外面生活,並不比你在家裡舒坦。

四:不要過問太多的事情

現在的人都不喜歡聽父母嘮叨,與他們相處一定要知道。遇到一些事情上不要左右孩子們的想法,畢竟他們早就已經是大人了。清閒的老年生活不是更好嗎?

五:不要老覺得你為孩子做了那麼多,就等著他們一定要回報

很多的老年人都喜歡說自己怎麼怎麼照顧孩子的辛苦,一個人看孩子不累呢?但是不要老對著子女們說這些話,說多了誰都會煩的。

稱自己年輕的時候攢一點養老的錢,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畢竟一個好的身體自己也省心,能讓孩子們也省心。







農村陽光少年


你好,我是貂蟬,愛美的貂蟬又來了,很高興為你解答:

1、人歲數大了以後就容易偏執,不知道你有沒有感覺你家老人和十年二十年以前的性格啊什麼的好像有點不一樣了?整體上說,好像有些偏移之類的?我覺得應該是隨著年齡增長,智力和反應力都有退步,還有面對老邁和死亡的一些恐懼吧,讓很多老人歲數大了以後性格有一定的變化。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越來越固執,我們可能完全不能理解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堅持有什麼意義,但是他們就把這個當做不能改變的一定要堅持的事,比如紗窗和蒼蠅。2、不太能接受面對身心的衰弱,尤其是面對自己的晚輩,就更不能接受這樣的變化。原來是他們年富力強,能幹睿智,而我們是被他們帶大的,我們依賴甚至崇拜他們,當人老了慢慢的各方面都不如子女了,雖然我們都理解這是正常現象,但處於弱勢的哪一方心理落差未必就能接受,這也是為什麼他們不聽子女的勸告,因為“你小時候都是聽我的,現在翅膀硬了覺得我老了沒用了?”雖然理智上他們明白這是胡攪蠻纏,但還有有些潛意識的不滿,所以有時候即使覺得“子女說的也不是沒道理”但是還是要嘴硬,可能事後想想覺得其實還是子女說得對,但是又不好意思說,所以有時候會用“別人說XXXX”來給自己臺階下。3、老人容易被外人忽悠,這個可能和勸說方式有關,比如子女對父母,就像第二點我說的老人對子女那個態度一樣,是開放的,不避諱的,也是不弄虛作假的,都是真實直接的,這樣有時候就不夠委婉。

比如老人會覺得沒有我哪兒來你們,所以態度就會比較兇,但對外人他們往往是比較慈和的,因為彼此沒有血緣和親情,“不講理”會被指責倚老賣老,而同樣,在外人面前他們也會比較認同自己“年老體弱”的身份,因為自己本來就比外人歲數大,就是需要照顧,在相對無關係的人面前示弱沒有落差,此外,外人和親人的關係也是不一樣的,我們覺得親人的關心是天經地義的,而外人也不欠你的,他關心一下或者說兩句,就是意料之外的情分,這可能是外人幾句話比我們一筐話都有用的原因之一,同樣,外人說話會更客氣些。一來是非親非故的往往更可氣,不會像我們覺得“都是一家人那麼客氣那麼虛幹嘛,有話直說唄”;二來對別人家的老人,只是適當關心一下,隨口說說,不用負擔什麼,所以口氣會比較溫和,也顯得比較有耐心,尤其是不是一家人基本沒什麼矛盾,老人就不會想那麼多,會覺得這個是單純好心腸關心他;第三種就好比你說買蛋白粉的那個鄰居,因為她有所圖所以態度特別好,比家裡人帶點不耐煩甚至以晚輩身份教育老人的口氣都要好,所以老人願意接受。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謝謝







小diao蟬


老人年齡大了,出門機會減少,社會改革的發展,相對看到的少些,對新事物同樣也存有差異,所以老年人可能依存老觀念而停而不前。

當老年人與新事物有所瞭解和理解的老人,可能會有正確的接受新事物的心態,這不能過分責怪老人,老年人有條件的地方,能夠讓老人們觀看電視📺,聽聽廣播,增加老年人的外界的視覺和和接聽覺機會,接觸新事物,會有好轉。


百姓老叟


順從吧!都說活到老學到老,可有幾個人能做到?一個時代造就一個時代的人,代溝這個詞存在就有存在的道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有時我們總覺得如果按自己的想法老人會更好些更舒服些,我倒想問一下:你是怎麼教育自己子女的呢?是不是都希望他們要有自己的想法。人是不是很矛盾啊[偷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