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兒女成家後,對父母的孝心遠遠不如父母對兒女之心之愛,為什麼?

快樂每一天7496


別人說別人的,自己過好自己的日子。兒女安家以後,有個自己的家,他們要維護好自己的家,不可能有原來那麼多時間來父母家閒談聊天幫助做家務。這點,老人們應該理解。孩子們過得好也是老人們的心願吧,不要過於為難孩子們。對不?


F雙月


這根據自己的情況,但總得來說,每個為人父母的都義務任勞任怨最少18年,這18年以現在的消費算最少也50萬。就是以前的年代也是不小數目,父母從沒要過,現在年青人自己不努力還願生的不好,怎麼不找找自己原因自己不努力,父母生怎麼是給命,成才靠自己。父母況且還養咱們這麼多年,咱們有的養幾天就說這說那理由,有的有車有房的,沒舍的給父母買件衣服,出去旅遊就可以,回家看父母就不可以,自己消費可以,連給自己父母紅包,禮品都不捨的。我說的有些狠些了,這是忘本呀,怎麼有臉面。不看看自己是多麼的自私自利。兒女不管有錢沒錢現在不缺吃喝,父母付出那麼多年,現在趁還健在不孝,找後悔嗎?有的兄妹不合說父母偏心,如果真偏大一點,就不養那麼多年,然後讓你來抱怨,這不是恩將仇報嗎?我也是父母死的早,父親沒等我孝就去世了,我也是埋怨過自己出生不好,現在想想父母健在就是福,當知道才發現我們是多麼卑微!讓我們真心真意對父母好吧,我們是該子榜樣,你怎樣對父母,孩子看在眼裡,你就給他創造那麼大境界,孩子怎麼會感恩有您呢?我說的有些犀利!好好想想吧。往後的路。現在我們家就一個老人了,看看我們家,希望閤家歡樂!




小老虎虎媽媽


現實中大部分人都有這種情況,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子女對父母的情是複雜的,第一有些人夫妻感情好的,將夫妻情放在第一位,子女第二位,第三才有父母心,古代故事,穿衣見父,赤肉見夫,外嫁外地遠,不能時刻回孃家,也是一個問題,所以有女能嫁近些好,另有個我親自經歷的事,冬天很早有個老伯來我鋪買早餐,我見他很老還種菜賣,我話叫你仔給些錢花,他說我兒子講有錢養仔,無錢養阿爸,我等他仔來我鋪我問他是不是這樣講,他說是,我問他將來你仔也是這樣對你你怎樣呢?他說理不了那麼長遠,不久那老人家去世了。自古有云:老子買魚歸哄仔,阿仔買魚運路歸。我自己檢討也不是很考順,一般般的考。


母黃牛


我覺得很多都是眼睛往下看的多,往上看的少。可能是潛在的思想覺得小孩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而老人至少經歷過。而父母也不會覺得兒女對孫輩好有無不妥,因為他們也是隻要兒女好的。

我老公是個非常孝順的人,孝順到每天下班必去他父母家,陪父母吃完飯聊完天,睡前才會回來,每天如此。

可今年的春節因為新冠肺炎,老公考慮到孩子還小,竟沒讓我們過去他父母家一起吃年夜飯。兩個老人自己過的年,我們一家三口單獨過的年。

對於孝順的老公而言,這已經是下了很大的決心的。也是通過這件事,我覺得,家長的眼光在孩子身上的更多。不是因為不孝順父母,而是父母的心在孩子身上的更多。


芝麻辰小七


我女兒出嫁後,孝心滿滿。儘管在外資校方任付校長,工作繁忙,但時常忙裡偷閒,給父母打打電話,發發微信。特別是每年的父母親生日,她都不會忘記,堅持操辦生日宴。常聽人說:只有記住子女生日的父母,哪有記住父母生日的子女?我要理直氣壯地說:我女兒就是能記住、而且堅持每年為父母辦生日宴的孝女。


成為達


古往今來,一直有“父愛如山,母愛如海”。你有聽說過兒女對父母的愛“如山如海”的嗎?沒有。並不是兒女不愛自己的父母,只是比較而言,不夠偉大。人從孃胎裡爬出來,就無條件地接受著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愛。一直到自己成家立業,剛剛有能力有條件愛父母孝敬父母,就娶妻生子,或嫁人生子,就把整個的愛給了自己的兒女。

待自己兒女長大,就要張羅著愛孫兒孫女,愛外孫外孫女了。悄悄的,父母走了,怎麼著也輪不到把滿滿的愛全給父母。所以,在孝順的意義上老人讓步了,就出現了“順者為孝”的俗語。意思是,我們做子女的,只要順順父母的心意,聽聽父母的嘮叨,少頂撞父母就是很好的了,你就是算孝順之子女了。

所以,我們做兒女的,愛父母不夠是沒有錯的,只要我們能盡心盡力,盡職盡責的陪陪父母,不嫌父母囉嗦,不嫌老人老氣,不給父母臉色就夠了。當我們成為父母一天天老去時,千萬不要對子女要求這要求那,不要動不動就拿“不孝之子”的高帽子給兒女戴,因為我們也是這樣過來的。我們也是曾經父母的兒女。


心如蓮花173349538


愛被分割了,你換位思考一下,你當初作為孩子的時候,爸媽給你愛肯定會多一下,因為孩子是爸媽存在的和奮鬥的動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回更需要爸媽的愛。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木子同學No1


父母對子女的愛多如牛毛,兒女對父母的愛卻是九牛一毛!

至於為什麼?

我想,一言難盡中,答案也並不是難以尋覓!

他們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成人。出生,吃奶,學著走路,上學,升學,早戀,上大學,結婚生子,帶孫子……你說,我們的人生的哪一步,哪一個階段沒有父母的見證和參與幫忙呢?

他們為我們激動過,開心過,擔心過,傷心過,沉默過……他們都始終存在。

而他們一出生的時候,我們並不存在。他們的成長經歷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不是我們,而是我們的爺爺奶奶。

父母把我們從小養大,其中酸甜苦辣,也只有等我們為人父母后才能恍然領受到。而這時,時間的飛逝,也造成了子欲孝,父母老的局面!

但不管怎麼樣,我們要用愛去充滿父母剩下的時光。

實際上,父母對我們的要求也是小如九牛一毛的,只要我們給出愛的陽光,父母的晚年必會幸福燦爛!


歸零妙者


我們這裡有句俗語:孃老子的心在兒女上,兒女的心在石頭上。我看兒女成家後,多數兒女的孝心遠遠不如父母對兒女之心之愛。因為他(她)們把愛心又給了自己的兒女,忽略了父母。

希望把愛心給了自己的兒女的同時也留一點孝給父母吧!。


金員力


這個問題涉及兩代人愛的話題,記得20多年前,《天涯》雜誌上刊載了一位九十四歲老太最精典的話語“父母給子女的如牛毛一樣多,子女給父母的不如牛毛一般長”,因為話語通俗,寓意深刻,所以這句精典至今記憶猶新,也時刻提醒自己在孝敬父母方面要儘量做得好些。從這句話給出的答案是,無論兒女成未成家,他們給予父母的都很少,所以就孝心而言,應該說子女做的都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子女要多克服工作、生活及距離等方面的限制條件,多照顧父母,多去盡孝心,多陪伴他們歡度美好時光。倘若作為子女,在你儘可能的條件下做了你盡全力的事,父母定會理解你、心疼你的,儘管屆時他們已老弱不堪,但永遠對子女好的心終不會變。對此,有的子女可能會疑惑,我對父母已盡力,但回饋父母還是太少了,怎麼辦?筆者的理解是,父母給予我們的多,我們給予父母的少,可是,我們給予子女的也多,子女給予我們的也會少,就這樣一代代地傳承,只要我們對父母的晚年照顧好不留遺憾,只要我們也似父母一樣給予子女的愛如牛毛一般多,那麼我們就沒留遺憾,因為父母與子女間的愛本就是“雙向不對等”的。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