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原子彈摧毀航母編隊的話,是凌空300米爆炸好,還是在水下100米爆炸好?

聖域的華彩樂章


兔哥回答,實事求是的講,這真不是一個好辦法,首先,原子彈屬於核武器,在沒有發生核戰爭的情況下不可能有這種可能,第二點,即便是核戰爭開打了,用原子彈打航母顯然是脫褲子放屁。為什麼這麼說呢?核戰都開打了,打個航母戰鬥群有什麼用,並且還得考慮用幾個核彈才能把航母戰鬥群給徹底消滅,難到最後剩下了一艘護衛艦也用核彈追著打?太浪費了,沒有任何意義了。等你把航母戰鬥群打完了,家也沒了,真正的核戰開打,都會直奔主題,端老窩,誰還打什麼航母戰鬥群啊!多費事啊,老窩端了,航母戰鬥群不也就解散了嗎?所以,沒人用核彈幹這活,費用太高。核彈可都是金疙瘩,玩不起。



當然,作為一個性趣探討一下還是可以的,就當是茶餘飯後的一個話題,又不真打,全當娛樂一下。如果這麼說核彈打航母也並非是一個容易的事,首先要看核彈的當量多大,原子彈的話不可能過大,當量大體積重量也大,但不論原子彈多大,一顆絕對不會幹沉一個航母編隊。航母編隊的距離是拉的很大的,別看美國航母編隊的圖片艦船都離的很近,美國人作的事別信,忽悠人。其實這是美國航母編隊擺拍呢,用來嚇唬人的,真正的航母編隊是有距離的,前面的核潛艇距離航母約180多公里,左右驅護艦的寬達到近100公里的寬度,巡洋艦在航母前面約40公里以上的距離。左右潛艇的距離近200公里,加一起的寬度達近400公里,怎麼打?


我們再看看核彈的爆炸力,首先艦船都是鋼鐵的,水是流動的,能夠抵消一定的爆炸衝擊波的衝擊,當然,產生的電磁脈衝會損傷艦船設備,不管它,看看有效殺傷半徑;10萬噸TNT當量,爆炸時的有效殺傷半徑為3.22公里。100萬噸當量時為6.93公里,這是半徑,直徑內都有殺傷力,但只有13公里多,太小了。1000萬噸為14.93公里,直徑也只有30公里不到,一億噸為32公里,直徑也只有64公里多點,這個距離正好是從航母到最外面的護衛艦的距離。

從上面的數據看,要擊沉航母核彈並不好使,如果從空中爆炸炸人的效果好,如果炸航母水下好。但不論是空中還是水下都必須準,而且要想好,炸誰,炸航母就炸不到其它艦船,炸其實艦船就炸不到航母。這裡是按照一億噸的核彈算的,有這麼大的原子彈嗎?所以用核彈打航母戰鬥群顯然並不現實而且也不好使,到不如普通導彈更適合,價格也便宜。
以上是兔哥個人的看法,歡迎探討評論,歡迎關注兔哥,圖片來源網絡。


兔哥42928


其實用核彈去打擊一個處於作戰編隊形態的航母打擊群的效果不會有你想象的那麼好,尤其還是原子彈這種小當量核武器,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一個處於戰時狀態的航母打擊群,其編隊形態不是我們常見的圖片中展示的那樣的,下圖中的那種全家福就是典型的“擺拍”,是海軍打廣告、做宣傳的時候用的,編隊艦艇湊在一起、艦載機整整齊齊地待在航母甲板上,要是在打仗時敢擺這樣的陣勢,怕不是想被對方一鍋端吧?

所以,處於戰時狀態的航母打擊群是絕對不會和上圖中那樣“一家人齊齊整整”的,而是像下圖中那樣,以航母的為圓心的情況下,水面艦艇會在半徑幾十公里外構成打擊和防禦隊形,至於潛艇,則是距離航母更遠,有60~185公里(具體位置說不定,甚至會更遠),至於艦載機的工作半徑圖中並沒有表示出來,不過至少也是在700公里外。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還覺得丟一顆原子彈這樣的小當量核武器過去就能摧毀整個航母打擊群麼?
而關於核武器對水面艦艇的殺傷效果,美國上世紀40年代做的“十字路口行動”核試驗應該就是最有代表性的,在這次的核試驗中,分別進行了一次空中核爆(代號“Able”)和一次水下核爆(“Baker”),參與的艦艇總數達到了95艘,在第一次的“Able”空爆中,使用了一顆2.3萬噸TNT當量的核彈,於160米的高度起爆,此次試驗後總共沉了5艘艦艇,剩下的則是不同程度的損傷,而在第二次的“Baker”水下核爆中,同樣也是使用了一顆2萬多噸TNT當量的核彈,於水下27米處起爆,這次的效果要比空爆好一點,總共有10艘艦艇被送進了海底,其中一艘處於爆心的LSM-60登陸艦被判定汽化(未找到任何可辨認殘骸)。


▲“Able”空爆

▲“Baker”水下核爆

但是我們注意看上面兩張圖,可以發現,核彈之所有會有這樣的打擊效果,是因為這些軍艦都是湊在一起的,距離爆心的距離都很近,遠一點的,也不過是在一兩公里外,完全不能跟處於作戰狀態的航母打擊群相提並論,因此,用原子彈去打擊一個航母編隊,效果不會有你想象中的好,艦艇之間的距離太遠了,都是幾十公里起步,別說是當量只有幾萬噸TNT的原子彈了,就是威力更大的氫彈,也沒什麼可能一發就報銷一個航母編隊,當然,處於爆心的航母是肯定廢了的,至於幾十公里外的軍艦,遭到嚴重物理損害的可能性不高,EMP打擊或許有點麻煩。


哨兵ZH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參考一下美國的“十字路口”行動。

1945年,美國陸航在日本打長崎和廣島投下了兩枚原子彈,這是核武器首次運用在戰場上,其巨大的威力震驚了世人。

震驚歸震驚,戰後,弄清楚核武器能對作戰部隊造成多麼大的影響,以便參考制定對應的國防戰略成為了美蘇兩國的當務之急。

於是美軍在1946年中籌辦了十字路口行動,打算實際測試一下核武器對水面艦艇的殺傷力。由於這次試驗二戰結束後美國的開始裁軍,大批老式裝備退役,所以美軍出手非常闊綽。

他們拿出了多達95艘的各型軍艦,包括2艘航母,5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12艘驅逐艦,8艘潛艇及輕型航母,各類登陸艦,運輸艦在內的龐大艦隊在滿載燃油與武器的“準戰鬥狀態下”經過了2次試驗。

其中第一階段即“Able核爆”,一枚23000噸TNT當量的原子彈在艦隊上空160米的空中爆炸。

(Able核爆時爆點與艦隊陣列關係)

這次爆炸總共炸沉了5艘艦船,包括2艘運輸艦,1艘輕巡洋艦,2艘驅逐艦。14艘艦船嚴重損毀,其中包括薩拉託加號航母。這次核爆造成的破壞遠遠低於美軍各機構與媒體的預測,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核彈落點偏離了預定落點。

生物殺傷方面,美軍用於實驗的動物有10%當場死亡,15%在數日內死亡,10%因為輻射在之後一段時間死亡。

而第二階段即“Baker核爆”,一枚23000噸TNT當量的原子彈在艦隊正中央的水下27米處爆炸。

(Baker核爆時核爆中心與艦隊隊形關係)

這次爆炸的威力更大,直接擊沉了10艘艦船,其中爆點正上方的登陸艦被直接汽化。被擊沉打艦船中包括2艘戰列艦與1艘航母。

(爆炸瞬間被掀起的阿肯色號戰列艦)

距離爆點160米的阿肯色號戰列艦直接被爆炸掀起的海浪掀翻。

距離爆點410米的薩拉託加號航母被掀起的海浪從艦體中部折斷沉沒。

Baker核爆的輻射塵埃被爆炸時掀起的海浪與水牆噴灑到了所有實驗的軍艦上,而美軍無力清理這些輻射塵埃,所以原定第三階段的“Charlie核爆”被取消。

從實驗結果來看,水下核爆能夠更有效率的擊沉爆炸區域內的軍艦。

當然空爆核彈並非完全無用,Able核爆時距離爆點2000米外的薩拉託加號航母就受到了眾創,因為艦上加註的燃油與武器被爆炸時的熱輻射引燃併發生了爆炸。

但是從直接殺傷艦隊的角度看,空爆核彈起到的作用很小。

(被炸得面目全非的獨立號輕型航母)

在Able核爆實驗中,被擊沉的軍艦距離爆點最遠打一艘距離也只有690米。而Baker核爆中,距離爆點1600米的歐根親王號被擊沉,而該艦在此前並沒有受到嚴重損傷。(當然該艦並沒有當場沉沒,而是損傷過於嚴重之後拖行的時候傾翻的)

更重要的是,水下核爆能夠更高效地為爆炸區的軍艦增添上放射性汙染的BUFF。空爆核彈爆炸產生的輻射塵埃大部分都被蘑菇雲帶到高空稀釋掉了。

而水下核爆產生的輻射塵埃會被海浪帶到所有軍艦上,要清理這些輻射塵埃會非常麻煩。基本上可以確定就算炸不沉,軍艦也將完全失去戰鬥力,完全失去威脅價值。


戰鬥機解說家


航母戰鬥群在戰鬥或者訓練之時,並不是湊在一起打仗的,他是要拉開距離才可以的。航母戰鬥群的軍艦距離都是至少十公里的,而不是密集隊形排列,密集隊形排列不過是為了方便拍照而已。

上圖這種情況,是屬於拍照宣傳用的,而實際戰鬥、訓練中,他是分散開來的,並不是聚在一起,聚在一起就是等著人家一鍋端呢。你核潛艇什麼的,都是要出去探路的,分散開,才能有足夠的探測能力和打擊能力。

反艦彈道導彈打過去,就是一個導彈對著一兩艘艦艇而已了,DF26的也才三個分彈頭,想打一個航母編隊根本就不可能。

至於空爆還是水下爆炸呢,這個可以參考當年的十字路口行動,1946年,美國做了兩次核試驗,就是在測試核武器對於水面艦艇的打擊能力,分別進行了空爆和水下引爆,空爆代號為Able試驗、水下引爆代號為Baker試驗。

Able試驗中,美軍使用轟炸機投放了一枚23000噸當量的核彈,在距離海面160米的高度爆炸,整個爆炸範圍內,有五艘軍艦沉沒,最遠的一艘林森號驅逐艦距離爆心690米。距離爆心兩千米的薩拉託加號同樣受到了重創,原因是核爆致使軍艦上的燃油武器起火爆炸,導致重傷。(美軍放置了現實中所需要的燃油和武器)Able試驗中,有五艘軍艦沉沒,14艘重創。

而後來的Baker試驗中,同樣一枚23000噸的核彈,在水下27米位置引爆,爆炸後總共沉沒了10艘軍艦。距離爆心160米的阿肯色號戰列艦,在爆炸一瞬間便翻轉沉沒,其他艦隻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創傷。不過,距離爆心最遠的是歐根親王號重巡,距離爆心1600米。

從結果上看,水下爆炸要遠好於空中爆炸。他會在水下形成真空,並且形成超音速液壓衝擊波,對於艦艇來講也是非常致命的。


軍武文齋


同等核彈爆炸當量,凌空300米爆炸的殺傷面積肯定比水下100殺傷半徑大,美國人已經做過這方面的試驗了!最起碼對人員殺傷來說,空爆殺傷範圍比因水下吸收了絕大部分能量的爆炸殺傷面積大得多!因為航母編隊只要不是自已找死,艦艇之間的間距都排得很大,早已不是因為二戰時依靠火炮防空、刺蝟彈和深水炸彈反潛時必須排列緊密隊形的時代了。

以標準3導彈大氣層外和上千公里的攔截距離,根本不需要緊貼航母護衛的。就第伯克3的導彈攔截距離也有好幾百公里,所以除了水下潛艇的核魚雷,一般導彈不會選擇水下爆炸。


金牛角


水的密度比空氣大,能量傳輸損耗比空氣小,所以相同的爆點對航母的損傷水中比空中要大。

但是原子彈的殺傷主要是輻射,水體對輻射的屏蔽作用使對航母的打擊效果大大下降。

空爆可能不會擊沉航母,但是足以使航母喪失戰鬥力甚至報廢。而其帶來的副作用和損失比擊沉它還要大。

所以從戰果來看,空爆比水下爆破效果要好的多。


Jerryli63267726


摧毀一隻航母編隊,分為殺人和沉船兩種方式,不知客官喜歡哪一種?

原子彈在內的核武器主要包括水下(地下)核爆、地面核爆、低空核爆、高空核爆這幾種起爆高度,根據針對的目標不同,通常會選用不同的高度引爆來突出核彈的某一種殺傷效果。而核爆炸殺傷力主要是由50%的衝擊波,35%的光輻射,10%的放射性輻射以及不到5%的電磁脈衝組成。摧毀航母艦隊無非就是利用衝擊波擊沉軍艦和利用輻射殺傷有生力量這兩種。


一般來說如果要殺傷致死人體目標,使用空爆能將光輻射幾乎全部照射至目標體表,最終達到殺傷半徑最大化,但是由於衝擊波被空氣壓縮緩衝,對建築物和艦船等有防護目標則殺傷殺傷性有限。而水下核爆炸由於水體幾乎無衰減的能量傳導性以及空化氣泡效應,能產生類似海嘯波的強烈破壞效果,雖然光輻射和放射性輻射由於水體的吸收遮蔽而減弱很多,但是衝擊波效果卻能夠得到成倍加強。
(水下核爆)

在1946年美國曾經在比基尼環礁組織過專門驗證核武器對水面艦艇殺傷效果的十字路口行動,在試驗中分別於空中160米爆炸了一顆2.3萬噸當量原子彈,在水下27米爆炸了一顆2.1萬噸當量原子彈。試驗結果證明,水下爆炸所造成的軍艦沉沒和嚴重受損數量比空爆要多的多,而空爆輻射直接致死的試驗動物則又比水下核爆要高一個數量級。




(空中核爆)

那麼如果將十字路口行動中的小當量原子彈換成人類製造過的威力最大的原子彈能不能將整隻航母艦隊完全摧毀呢?在十字路口行動中,美軍是將所有軍艦幾乎都佈置在三千米半徑之內,而兩萬噸當量的原子彈不管使用何種方式爆炸,基本上都只對兩千米以內的軍艦和人員造成了嚴重傷害,並且由於軍艦的朝向和鋼鐵結構外殼阻擋,有許多一千米以內的軍艦及試驗動物並沒有受到致命性打擊。(十字路口密集排列的軍艦)

人類製造過的威力最大的原子彈是美國在五十年代常春藤行動中爆炸的一顆50萬噸當量原子彈,根據有效殺傷距離= C × 爆炸當量^(1/3)的公式計算,50萬噸TNT當量在低空爆炸時的有效殺傷半徑也不過5千米左右。如果採用空中爆炸,雖然殺傷半徑可以遞增至10千米,但是由於軍艦結構的遮蔽,即使處於這個範圍,人員死傷情況肯定也不會超過半數。而採用水下爆炸,雖然衝擊波對艦體結構破壞增強,但是破壞性海波半徑也將侷限在10千米以內,遠遠低於人們傳統意義上對於核武器的預期破壞力想象。
(五十萬噸核武器殺傷半徑)

現實中美軍最常使用的CSG航母打擊隊形展開後,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距離航母位置在19千米以上,而洛杉磯核潛艇則遠達60千米以上,即使最近的供應級快速支援艦距離航母也在10千米左右。即使將兩顆常春藤原子彈分別在航母上空300米和水下100米爆炸,最大的可能也就是尼米茲航母被當場氣化沉沒,而供應級支援艦嚴重受損,人員死傷大半,阿利伯克級輕微受損,經過損管維修後重新投入戰鬥,而在60千米水下的洛杉磯核潛艇則是:whats happen?然後繼續在水下若無其事的遊蕩尋獵。(美軍航母打擊群展開隊形)


軍武吐槽君


聽說有種溫壓彈效果很好沒有輻射


故蛹故蛹向前


水下,110米,液體不可壓縮的,所以水下爆的壓力比地面和空中強很好。


xaimai


凌空爆炸比水下爆炸更具殺傷力。

因為是要團滅艦隊而不是隻毀傷航母。

爆炸威力主要靠的是壓力差,無論氣體液體都是壓力差越大破壞力越強,而壓力差是用核武器產生的壓力對比同環境下氣體和液體當時的壓力,這就涉及加熱氣體和液體哪種介質壓力上升更快更高?很明顯海水吸收熱量更高,溫度升高更慢產生壓力差越小威力越弱。

近距離爆炸航母肯定完蛋,但是破壞力不足的話艦隊其他艦船都可能倖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