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的認識瓷器?又該如何鑑定瓷器?

Visual_Infatuation


說起瓷器就是人們的使用器皿,古時候人們用樹葉,樹皮來裝水,裝吃的,後來人們覺得不方便,就製造了陶器,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最後才燒造出了瓷器,到了清代又燒製了一批觀賞器,所以說瓷器是全世界最早的文明,也叫CHINA

那麼如何來鑑定瓷器的,首先鑑定瓷器要分官窯和民窯,再有就是出圖與傳世

瓷器鑑定要從器形,底足,紋飾,釉質,釉色,材料,工藝,磨損痕跡,出土痕跡等

關於鑑定也不是一時一會能說明白的,只有你自己慢慢去領悟,多轉轉博物館,多轉轉古玩城,多和老玩家交流

學習鑑定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新手最好先從普品開始,多買些普品,買些大開門的貨,再有就是多去我發佈裡看看,每天發佈老瓷器,有問題也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互相努力


收藏中的快樂


不論是瓷器鑑賞,還是瓷器鑑定,

上手親自觸摸與感受都是必不可少的。

手感不僅可以印證、補充觀感和判斷,

甚至可以修正、矯正、否定觀感結論。

但瓷器的手感是一個微妙的感知體驗過程,

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作為後盾,

雖因人有異,卻也異中有同,

下面是景德鎮陶瓷世家王掌櫃總結的瓷器的九大鑒定訣竅,

或能助你一臂之力!

1、【輕重感】

瓷器的輕重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標準,因而需要大量的上手實踐和感知揣摩,才能形成既貼近客觀真實又有個性差異的“輕重感”。瓷化度的高低、胎體或釉層的薄厚、器皿的大小等任何細微的差別,都足以導致瓷器輕重的變化。

2、【乾溼感】

有句話說:“古瓷會出汗”。瓷器的年齡不同,衣著也不同。所以在相同的溫度、溼度下,捧在手裡,其乾溼感也會有明顯的不同。一般說來,瓷器的年齡只有在200歲以上者才會有出汗的手感,但800歲以上的瓷器卻也少有出汗的溼潤的手感。

200年以下的新瓷,其手感是幹而澀、幹而滯、幹而燥,反覆揉搓瓷器表面或者呵氣摩挲釉面會發出乾澀、鈍滯、刺耳的摩擦聲;而800年以上的瓷器卻雖比較幹,卻有潤、滑、爽的感覺,無論如何揉搓與摩挲都絕對不會出現乾澀刺耳的摩擦聲。

3、【潤澀感】

百年以上的老瓷器手感上非常地朗潤、爽潤、舒潤和溫潤,而且是越古越潤、越老越爽。新的瓷器,無論是蒸煮還是燒烤,無論是打磨還是塗藥,無論是土埋還是海泡,任他絞盡腦汁、搜索枯腸、百計千方也終究無濟於事,諸多努力也許能矇騙人們觀感,但絕對欺騙不了人們的手感!

4、【軟硬感】

瓷器手頭的軟硬感是一種綜合了視覺的線性剛柔感、觸覺的銳性利鈍感的複合性感覺,而不是一種純粹的質地剛性的軟硬感。越窯瓷器無論是釉色、廓線還是文飾相 較於其他任何瓷器品種都有一種冷硬、生硬、挺硬感,定窯的陰線刻畫與耀州窯的陰地刻花工藝,都有其各自獨特的剛硬的特性。

5、【溫涼感】

溫涼感是區別瓷器品質優劣、品位高低的分水嶺和試金石。頂級的瓷器,尤其是宋代五大名窯的瓷器(特別是頂級的哥窯、汝窯瓷器),的確像寶玉和寶石一樣,溫潤如玉、冬暖夏涼!

6、【生熟感】

瓷器也像瓜果一樣,由於燒成溫度不同而有生熟之分。燒成溫度低,在1150度以下,則其聲若瓦,為生;燒成溫度稍高,在1200度左右,則其聲類硬木,為半生;燒成溫度再高,在1260度左右,則其聲如石,略有回聲,為半熟;燒成溫度若在1320以上,則其聲像金,回聲悠長,餘韻悠然,為熟。

7、【滑滯感】

凡古瓷必滑,光滑、潤滑、油滑不等,滑溜、滑潤、滑膩、滑爽有別,但滑不可少、滑不可缺,凡古必滑,是古定滑。因而也就無滑不古,不滑非古,凡滯必新,是滯就新!

8、【粗細感】

古代民窯的瓷器,往往簡易、粗糙、率意,其粗細感最為粗糙;古代官窯瓷器,儘管技藝水平和用工選料方面為歷代之最,但終究逃脫不掉歷史自然衰變的法則,所以其手感並不如近現代的新瓷那樣精細,反而略顯粗糙。

9、【凹凸感】

凹凸感對甄別、鑑定元代和明代中期以前的青花、釉裡紅的真偽意義重大。

明中期以前的青花瓷器用的都是低錳高鐵的蘇麻離青進口青花料,所以在青花著料略重之處,往往呈現明顯向下凹陷和釉面有錫銀光澤結晶這兩大突出特徵


盈江縣億星珠寶店


首先這個問題提的太寬泛了,我就官窯瓷器如何鑑定和出手,談點淺見。

歷代官窯瓷器都是皇家督造,不管用料,做工都十分考究,是“千中選十、百中選一”,進貢給統治階級。歷代官窯瓷器都是拍賣場上的寵兒。

1.各朝代官窯瓷器。

隋代官窯陶瓷:綠釉蓮瓣蟠龍博山爐

唐代官窯:唐三彩陶瓷

唐代官窯瓷器:秘色瓷-葵口圈足蓮瓣形秘色瓷碗

宋代官窯:汝窯

宋代官窯:官窯

宋代官窯:鈞窯

宋代官窯:定窯

元代官窯:樞府瓷

元末精品:元青花瓷器

明代官窯:五彩(鬥彩)瓷器

明代官窯:青花瓷器

明代官窯:單色釉瓷器

清代官窯:青花(五彩)瓷器

清代官窯:單色瓷器

清代官窯:琺琅彩瓷器

清代官窯:粉彩瓷器

民國官窯:粉彩瓷器

現代官窯:毛瓷

2.官窯瓷器作偽方法。

官窯瓷器主要來談高仿,高仿瓷外觀,尺寸,重量,胎體,釉料,髮色,老化痕跡都與真品非常接近,不要說圖片鑑寶,就是上手,很多高手都會打眼。

>>>作偽新瓷器藝術品(老化做舊+藥水浸泡)

>>>作偽瓷器藝術品(老器身+官窯器底)

>>>作偽瓷器藝術品(新器身做舊+官窯器底)

>>>作偽瓷器藝術品(老器身+新仿官窯器底做舊)

>>>作偽瓷器藝術品(新瓷器做舊+儀器照射)

>>>作偽瓷器藝術品:(老瓷器+新繪畫+官窯款)

3.官窯瓷器鑑定解決方案。

你對官窯瓷器一點不懂,也沒關係,接下來我們教你最簡單的辦法。

不管你在家裡還是古玩市場發現官窯瓷器,拍個圖片發給我們,年代價值立馬告訴你。

聚寶古玩十五年專注古玩年代檢測研究,能對金銀器,陶瓷器,玉器,青銅器,書畫藝術品精準檢測,年代誤差不超過一年。

鑑寶專家看藏品看錶象,我們研究藏品的時光印記,我們檢測看藏品的內在信息。

時間對器物有什麼影響:

任何一件人為加工的器物,自面世地球的那一天開始,就會受到天,地場的影響。器物每經過一天,磁場波就會在器物裡累積一天。每經過一年就會積累一年。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磁場波累積或時光印記。器物歷經古今,就形成了從古至今的時光印記數據庫。

時光印記如何去檢測:

時光看不見,摸不著,如何才能讓無形的時光可視化?經過我們十多年的努力,成攻研製出了時光印記檢測儀。

時光印記的檢測方法:

我們研製的時光印記檢測儀能夠發射不同的磁場波信號,發射的信號與檢測物匹配時,我們的檢測儀就會感應並報警。信號所對應大型數據庫中的年代,就是被檢測器物的製作年代。

檢測結果的可靠性:檢測結果有多精準呢?

我們邀請了業內專家現場來驗證。將1666年,1667年標準紀年瓷片,

打亂順序,放在密封的罐子裡。置於檢測臺上。

儀器掃描檢測後。 按1666年,1667年的順序給他。

同樣的方法密封檢測了1951,1952,1953的老報紙。 你說我們的檢測結果準不準。

古玩-脫玻化鑑定 (痕跡鑑定) ,古玩-熱釋光鑑定(能量鑑定), 古玩-X線衍射鑑定(成份鑑定), 古玩-碳十四鑑定(碳素鑑定),我們避開了其它鑑定的致命缺陷。我們攻破了瓷器拼接,瓷器加彩,瓷器X光照射,瓷器藥水浸泡做舊等讓瓷器製作年代迴歸原始,精準到一年。

4.官窯瓷器如何出手:

1.到代真品出具藏品鑑定證書 2.真品登錄民間寶笈 3.藏品每次交易信息更新到民間寶笈 4.公司對藏品交易提供保真背書擔保。1000萬元以內的藏品為買家終身保真。

官窯瓷器最好的主人:

懂它,愛它,會欣賞它的主人,才是汝窯瓷器最好的歸宿。以前民間對汝窯瓷器缺乏認識,很多精美的汝窯瓷器被當成垃圾一樣堆放,打碎,最後埋入黃土。

非常感謝你的閱讀,也感謝藏友邀請我來作答。如果你手上有疑是官窯瓷器,我們免費為你鑑寶,收藏路上攜手一起走,保護民間珍寶你我努力。

還有疑問,邀請你來現場驗證。目前免費檢測藏品,不需發一分錢。收藏路上為你保駕護航。


用戶63685883637


如何鑑賞古瓷器:古代藝術品每個器物都有文化內涵。

(1)尺寸大小,不管哪個器物他的尺寸大小用過去風水尺測量,全都是吉祥數字,裡面隱含的是易學、玄學、術術等角度,j不同的時間地點事件所要表達的內涵都不一樣,但是他一定有規律遵循。

(2)美學,古代藝術品首先就是養眼,看起來美,有句話叫遠觀型、近觀意,東西對不對首先看器型,型不對就會被否定,所謂型就是協調自然,看著那都順,這是古人經過長期實踐摸索出來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量化)的精神內涵。

(3)工藝學:什麼時期有什麼時期的特點風格,使用的工具、原材料都有所不同,所以通過工藝特點來審視古玩,也是對古玩鑑賞的一個最有效的方法,對公藝研究透了,就不會出現關公戰秦瓊的囧事。

(4)畫片:就是看器物上圖畫表現的內容,也有時代特點,俗話叫: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一路連科、吉祥八寶、雲龍三現,五子登科,三酸圖,寓意深刻,比如:因一個海東青完顏阿骨打率部打敗了耶律延禧從此金取代了遼,建立了政權。一路連科,九五至尊,雨過天青雲破處 ,這般顏色做將來,反映了當時帝王對未來的期許。爐鈞釉燒製是不可預期的顏色,入窯一色,出窯萬彩。家趁萬貫不如鈞瓷(汝瓷)一片。雖然有些誇張但是也放映了當時鈞瓷、汝瓷的珍貴高雅。

(5)化學變化:老化痕跡分析











商會博物館賈玉釗


許多朋友都特別喜歡收藏陶瓷製品,但是根據陶瓷的花紋以及年代的不同,產品表現出來的價值有很大的區別,哪怕是一個細節方面的問題,也會導致著很多的損失,所以我們應該在收藏陶瓷製品之前瞭解真假鑑別方法,在這中間會涉及到許多的步驟與技巧,具體可以結合專業人士的建議或者更加簡單明瞭的小編也建議大家參考類似下文所述,入手進行瓷器的鑑別,收穫價值不錯的一款產品。

  

  一、瓷器的鑑別方法

  1、注意瓷器胎質:胎質一定要疏鬆,敲打時,聲音必須清脆。買仿古瓷的時候,一定要分年代判斷胎體的癟程度。比如,定窯分為南定和北定,北定的胎體一定是厚的,南定的胎體是薄的。在購買瓷器的時候最好攜帶電筒。鑑別時,不要從裡往外照,而是要從外往裡照,然後觀察瓷器內部的投影,用手摸瓷器,如果看到裡面的影子是隨著手而動的,就證明瓷器的胎保

  2、釉色:釉色必須準確、均勻。準確的說,民國以後製造的瓷器釉色為白色,清代生產的瓷器釉色為豆青色,這點在買仿古瓷的時候要注意。

  

  3、畫風:畫風好。特別是在購買體積較大的瓷器時要注意區分手繪和貼花。貼花圖案呆板,線條比較死。小器形的青花瓷器,可以用手摸出稜角,這是由於貼花時使用膠水造成的。瓷器的邊沿圖案經常使用貼花,在貼花的結合處有時會出現接縫,或者左右兩部分圖案不均勻的現象。

  4、器形:獨特為好。

  

  二、低檔大型陳設瓷器鑑別法:

  1、瓷器胎體:胎體要均勻,不要出現塌胎的現象。

  2、釉色、畫風:只要掌握鑑別貼花和手繪的技巧即可。即使購買貼花瓷器的時候也要注意仔細鑑別貼花質量的好壞,不要購買一些過於粗製濫造的貼花瓷器。 

 3、器形:瓷器的口平,底平即可。另外,還提醒藏友注意,儘量選擇固定、可靠的瓷器專賣店購買瓷器,一般商家不會欺騙這些固定的購買群。

  

  上文為大家舉例的是瓷器鑑別中可以參考瞭解的步驟技巧以及方法,由此可以得知市面上陶瓷質地的產品有很多,如果從收藏價值入手進行考慮的話,我們特別應該關注它們的年代以及花紋樣式設計,但是考慮到市面上真假混雜的陶瓷製品數目不少,對於初次購置的朋友來說,很有可能會導致的額外的損失和麻煩,因此小編建議大家可以在選擇之前瞭解類似上文所述的瓷器的鑑別技巧和步驟方法,對比實際生活,進行選擇性的分析和學習。


外灘抱朴美術館


瓷器從商代出現延續到如今。經過不同的時期發展,逐步發展出幾十種顏色釉瓷器品種,再配合不同的器物形態,可稱得上千姿百態,同時也充分展示了社會精神層面的發展。總的來說,顏色釉瓷器的形成與發展,可以大致分為兩個時期、兩種類型。

兩個種類

檸檬黃釉碗 晚清內務府總管慶寬家族舊藏

青瓷是以施植物釉為主;色調則是含鐵原素高的瓷泥的顏色,以及焙燒時由於“串煙”形成不同的顏色。另一種就是以金屬礦物做釉料,施在坯胎的表面,入窯焙燒過程中經過氧化還原,金屬元素表達出的顏色,這種情況形成的顏色則與胎泥的顏色無關。

宋玳瑁斑建盞

早期瓷器所施的金屬釉中,致色元素主要是鐵。由於鐵礦的豐富並且元素自身具有1200℃左右的偏低的還原溫度,所以一般窯型都能較好的燒製,也相對好控制:北方窯多燒造大缸、大罐類似缸瓦胎的儲藏器,可以燒出黑色、褐色、茶葉末色的品種;南方各地燒造黑釉則以小件為主,這類以江西吉洲窯、福建建窯最為著名,其中燒造的兔毫、油滴、玳瑁斑、樹葉貼花、剪紙貼花等品種的杯碗,如今看來有很多都是黑釉中的精品。

吉州窯 木葉貼花瓷片

樹葉貼花、剪紙貼花品種是如何燒成的,始終是個不解之迷。經考查再與制瓷老工匠們探討後得知,樹葉貼花是先將樹葉風化後形成經脈,將其蘸上白釉貼在碗內所需花紋的位置,再將樹葉揭下來,白釉紋飾會留在碗壁的內側,最後施黑釉,入窯焙燒後形成黑地白色樹葉形的紋飾,剪紙貼花的工序也是如此。

油滴、玳瑁、兔毫的形成完全是胎泥中的鐵原素與釉料的鐵原素所含的比值數量不同,在焙燒過程中氧化還原時的收縮比不同,會產生氣泡,油滴是“氣泡自釉中出現的痕跡,以此為中心由三氧化二鐵結晶而成”現象;玳瑁、兔毫也是鐵原素在焙燒時各種礦物在溫度的作用下發生變所形成現象。

油滴建盞瓷片

銅紅釉自古至今都是最難燒製的,在高溫燒製時控制它非常難。因為首先這一品種需要較高的燒製溫度,再以極佳的氧窯內環境氣氛才可燒成。但當時的鈞窯所用窯型為饅頭窯,窯型小高度不夠,火的流速很快,在升溫時會造成氧分不足,無法達到還原時所需要的溫度,很難造成銅紅釉所需的溫度與氣氛,也就是說窯型與銅釉相剋,無法達到統一,因此我們見到鈞紅瓷器非常少。到了元代末期就已經有“家有萬貫,不如鈞紅一件”的說法。

明永樂龍泉釉纏枝牡丹紋梅瓶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

第二類是江西景德鎮燒造的顏色釉瓷器。在經過窯爐改造創新之後,當地可以運用自如的按不同溫度配製不同的釉料,使生產成本降到最低。比如不理想的窯位則燒無釉的素胎瓷器,以保證成功率,再施低溫金屬釉,二次進爐燒造。

明永樂 紅釉梅瓶 景德鎮御窯博物館藏

明弘治嬌黃釉、清康熙素三彩、雍乾孔雀綠釉、茄皮紫等都屬此類形,施的是低溫鉛釉。而在可控區域內則可燒造出大量高溫顏色釉。如明永樂的翠青釉、宣德的寶石紅釉、清康熙的豇豆紅、郎窯紅、雍正、乾的天青、祭藍、茶葉末釉等數不勝數。顏色釉、青花、釉上彩這三大品種並駕齊驅,景德鎮才有了世界瓷都之美稱。

明宣德 鐵紅釉侈口碗 景德鎮御窯博物館藏

顏色釉瓷器是世界上第一個出現的瓷器品種,到今天,已經走過了4000多年的光景。前3000年左右只是能夠生產它,期間的誇度對於如何提釉色的高產品質量,單從影響並不顯著。從兩晉到宋元全國眾多的窯口,雖然也有精品,可稱是鳳毛麟角,究其原因,更多的是千年不變的窯型,對火的控制力不夠,這一關鍵制約了瓷器品質的提高。

明宣德 紫金釉小碗 景德鎮御窯博物館藏

到了元代末期江西景德鎮為燒青花瓷器而做了二項重大改革創新,一是新型窯爐的相繼出現,對火的控制力加大,窯工稱為“抓住了火”,更多的精品瓷器繼而出現;第二是“二元配方”的應用,提高了胎泥的硬度,大件器物可以順利成形。這兩項改革,使得瓷器在胎泥、釉料、拉坯成型、燒窯等核心技術得到了飛躍,瓷器才達到了歷史的最高峰。中國才有了瓷之國的美譽。


收藏家雜誌


瓷器是在陶器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來。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陶瓷的產生髮展貫穿於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我國也是最早製陶的國家之一,而瓷器則由中國首創並發展到其它地域無法企及的高度。

真正的瓷器創燒於我國東漢時期,以其成本低廉、應用廣泛、實用方便、工藝精湛等特點獨步天下。瓷器包括青瓷、白瓷、花釉瓷、彩瓷、青花瓷、顏色釉瓷等等五花八門。其中有魏晉青瓷,隋唐南青北白,宋代五大名窯、六大窯系,元明代青花瓷,清代青花彩瓷。而瓷器鑑定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

器型。是反映時代特徵最基本的條件,從器型高矮胖瘦、比例大小大致可以斷定其燒造時代。

釉質。釉質包括釉質、釉光、釉色等,瓷器施釉種類及形態決定了其燒造地域及窯口。由於不同地域的釉料成分的差異,會導致燒成後釉面顏色、光澤、質地的不同。而且同一地域窯口也會隨著時間推移,不斷改進工藝而促使釉質的變化。因此,釉質不僅反映燒造窯口,也可以反映其所處時代。

胎質。胎質包括胎色、緻密度、雜質度等,胎色是由胎土決定的,雖然會因燒造溫度的差異會有不同,但胎色是對窯口胎土的基本呈現。緻密度、雜質度是與當時的加工練泥陳腐工藝直接相關,不同窯口胎質或相同窯口不同品級的胎質都一目瞭然。

底足。任何瓷器都有底足,歷史上不同時期有平足、餅足、玉璧底、玉環底、圈足、撇足、高足、臥足等等,不只是適用於對應的器型,也是不同時代的審美反映。另外底足的工藝也是時代的特徵和品級的高低的集中反映。

紋飾。從早期的玄紋線條、麻布紋等,到宋金刻花、劃花、剔花、印花,再到三彩、青花、五彩、粉彩、鬥彩、琺琅彩等彩繪瓷器,裝飾在瓷器上的地位越來越重,其材料質地、工藝及畫法直接反映時代特點,而紋飾的圖案也是時代審美的體現。

款識。自唐宋開始就在瓷器上標記款識,比如盈字、官字款等是代表宮廷用瓷的獨特符號。隨著瓷器的發展,明代早期出現紀年款使瓷器的燒造年代更為精確,後來又出現堂名款、畫押款、吉字款等也都是時代的特徵。

以上是瓷器鑑定的幾大方面,當然還要結合其氣、韻、神等綜合評價才更為精準。

關注“元況”,瞭解更多瓷器收藏知識。



元況


如何正確的認識瓷器?又該如何鑑定瓷器?


我是“以瓷惠(會、慧、匯)友”,對中國古瓷器的鑑藏有近三十年的實戰經歷和豐富經驗,早在十幾年前就發表過《古玩鑑定的誤區》、《淺談瓷器的手感》、《瓷器鑑定中的“望、聞、問、切”》、《氣泡在瓷器鑑定與鑑賞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論文和作品,現在就古董鑑定問題已經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現在入駐自媒體平臺,期待與所有真愛古瓷的朋友坦誠溝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見、相互切磋、共同進步!感謝各位朋友的捧場關注與點贊!謝謝!

而且聲明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個人的收藏,萬不得已用別人的圖片,我會特別註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圖片遠不如實物精美漂亮,沒辦法,個人技術不行,光線、角度、距離都把握不好,大家湊合著看吧,能說明問題就行。

為了更好、更直接地與各位瓷友溝通和交流,“以瓷惠友”已經開通了“西瓜視頻”,已發“蚯蚓走泥紋的前世今生(一)、(二)、(三)”、“定窯何以成為五大名窯之一,應該如何鑑定”等視頻,歡迎喜歡探討瓷器鑑定真諦的朋友觀看、評論,後續我會開通“西瓜視頻直播節目”,方便與有瓷器鑑定鑑賞需求的同道溝通,敬請期待!回到話題上來。


如何正確的認識瓷器?又該如何鑑定瓷器?


正確認識瓷器,也就是要從本質上而不僅僅是從形態及形式上去認識瓷器,要從本質上認識瓷器就必須深刻理解瓷器作為“泥的藝術”、“火的藝術”以及“泥與火的綜合藝術”的深刻含義,並能夠從成型工藝、溫度控制、氛圍營造和時機把握等方面全面理解和把握瓷器的關鍵點和關節點,從而能夠區分瓷器的優劣、真偽與仿贗。


在正確理解和認識瓷器的本質的前提之下,如何鑑定瓷器就極其容易和簡單了:


一定要用統一依據、統一尺度、統一標準、統一規則的瓷器本質特徵鑑定法,亦即“瓷器微觀氣泡衰變進度對比法”來鑑定瓷器,因為瓷器氣泡衰變具有不可逆、不可仿、不可複製和無可取代的本質屬性,又同時具有客觀性、典型性、代表性和公開、公平、公正的“三公”性,因而其鑑定結論的可靠性和可考性高達百分之百。


而且,用“瓷器微觀氣泡衰變進度對比法”來鑑定瓷器,可以不分瓷器品種、不分瓷器窯口、不分瓷器朝代,全都一視同仁,鑑定的依據、尺度、標準和規則都絕對統一、同一和一致,而絕對不會像“瓷器宏觀特徵鑑定法”那樣去靠“蒙、猜、估、賭”地去坑蒙拐騙。


用“瓷器微觀氣泡衰變進度對比法”來鑑定瓷器的具體做法是,拿100倍以上帶光源的放大鏡直接觀察被鑑瓷器釉面下的氣泡,把觀察到的氣泡類型尤其是衰變的進度、程度、幅度、力度與梯度,跟“歷代瓷器微觀氣泡衰變進度總表”相互比對,很快就能得出鑑定結論。


因為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氣泡大小、分佈、組合和衰變的共同特徵,因而把具體的觀察所得與“歷代瓷器微觀氣泡衰變進度總表”相互對照,只要不是瞎子和傻子就能得出正確的鑑定結論來,事實上,用“瓷器微觀氣泡衰變進度對比法”來鑑定瓷器就是這麼容易和簡單,何樂不為?


上幾件古董瓷器圖片,以證上言,以餉同道。

北宋官窯神級臻品黃釉賁巴壺。

北宋官窯鼎盛期神級臻品天青釉四雲足橢圓水仙盆。

北宋汝窯鼎盛期清涼寺窯神級臻品五芝麻釘月白釉48菊瓣筆洗。


以瓷惠友


觀察古瓷的釉質,主要是看釉質的粗細、光澤的新舊以及氣泡的大小、疏密程度。舊瓷上都有所謂的“酥光”、“瑩光”,即指舊瓷釉面上蘊含的如玉如脂的光澤,光澤柔和,內斂,看上去很靜穆。這種深厚溫潤的釉光是由於年深日久而自然形成的。而新瓷的釉面上會出現所謂的“火光”、“浮光”,光澤很亮,刺眼,光是由釉面向外發散,這種炯炯刺目的“火光”又被稱為“賊光”。

鑑定瓷器的真偽,觀察瓷器的光澤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通常新瓷器會有“火光”,但有些仿品會採用做舊的方式來消除新瓷器上的“火光”,如將新瓷器用茶水煮、藥水浸泡、土埋、漿沱、獸皮打磨、油泥弄抹等等方法,也可以將此種“火光”去掉,但會留下一些痕跡或破綻。凡是遇到這類可疑的無“火光”卻又缺乏古瓷寶光的瓷器,應仔細觀察,用放大鏡即能找出破綻或有規律的擦痕。

僅憑瓷器“失亮”來確定瓷器的新舊,還是很不夠的。因為一向被妥善保藏的舊瓷,也有可能會有嶄新的光澤,如故宮中的清三代瓷器,有些從未起封而保存至今,一旦開箱,其瓷器的光澤依然燦爛如新;被壇罐存儲的古瓷,無論是埋在土裡或海里,只要密封好,打開之後,瓷器依然會光亮如新。遇到這種“老中見新”瓷器,必須要從器型、胎質、釉質、色彩、紋飾、款識等幾方面詳加審視,不要輕易遽下結論。

在觀察釉質時,要注意看釉面,看釉層的厚薄程度,釉流淌的狀態,以及縮釉情況。各個名窯和名瓷都有各自的特徵。胎釉色對鑑定瓷器也是至關重要的。



發現佛山


關於你提的這個問題,我想談談我的見解:

一、首先你要了解,和把握各個時期陶器製品的風格。因為各時期的陶製品風格不一樣,比如說:在裝飾、刻、印、花紋圖案、顏色等都不同,所以你必須要了解,各個時代製陶風格。二、你要知道,出土的陶器中完整無損的並不多見,這是因為掏器的質地酥脆,極易損壞。尤其是人、馬等,一定要仔細檢查其手腳等處,察看上面的土鏽是否與其他部位一致。如果士鏽與原物己凝結為一,而且又與其他部位相同,一般說來應是真品,反之,則有可能是贗品。

三、你要了解,陶器作偽的手法有哪些,下面我給你檢單談一下,有幾種陶器的常見手法:1、翻鑄。2、照鑄。3、仿鑄。4、自鑄。5、作舊處理。6、補修。

最後,關於陶器作偽的關健處也在作土鏽。偽作的土誘與原物很不易凝結為一,用刀刃或指甲一刮就會脫落,很容易被人識破。

以上這些個人見解,只著參考,願能幫助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