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装备很落后?为何说《亮剑》中的3600颗手榴弹非常奢侈?

静夜史


八路军装备虽然落后,但是,使用3600颗手榴弹“消灭”一个山崎大队这件事,并不奢侈了。

抗战时,八路军消耗的手榴弹非常多。

八路军缺少枪支弹药,主要是因为这些武器自己造不了,只能靠缴获或者友军资助。而手榴弹就不一样了,八路军完全能够自给自足。

先看手榴弹消耗:根据统计,全面抗战期间,中国军队至少使用了3000万颗手榴弹。其中,只八路军自己就消耗了800万颗!八路军的手榴弹消耗占了25%!抗战八年,手榴弹共计造成40多万日军伤亡,这基本是占了侵华日军总伤亡的三分之一。

再看子弹消耗:全面抗战期间,国军共消耗子弹约17.1亿发,而共产党部队消耗子弹0.2-0.5亿发。我党部队消耗的子弹只占2%!

这么一对比,八路军确实爱用手榴弹。当然,这也是出于无奈,谁让八路军缺少枪支弹药。当八路军发展到40万人时,才9万多条枪。没枪的就每人发5枚手榴弹,别人打枪,他扔手榴弹。

1942年的五一大扫荡中,在守卫街口的时候,八路军战士李三子一人就扔出我兵工厂自制的手榴弹180颗。

从1937年到1945年初,八路军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共建立了130个兵工厂。这些兵工厂依靠小锅炉、小作坊,共计制造出780万发子弹、450万枚手榴弹、20万个制式地雷。手榴弹的生产量仅次于子弹,可见,八路军生产的手榴弹数量之多。

不仅八路军爱用,其他国军在防御战中也很喜欢用手榴弹。在血战台儿庄的藤县战斗中,王铭章手下的3000川军每人大约消耗了50枚手榴弹,一人一箱!这才抵挡住了装备了飞机、大炮和坦克的日军第10联队。拖延了日军进攻步伐!当藤县东关寨墙的东南角被日军炸塌时,国军集中六七十人,每人手握四五枚手榴弹,同时扔向冲进来的日军。这才阻挡住了日军进攻。

就是3万6千枚手榴弹,也要干掉山崎大队!

山崎大队太猖狂了,日军太猖狂了!一支500人大队就敢在我抗日根据地腹地横行!这要是不全歼它,抗日根据地以后就更危险了。

李云龙敲掉山崎大队后,日军再想出来扫荡,就该一次动用上千人了。动用兵力多了,机动性也就差了,成本也就高了。同时,也表示在北方地区,日军用相同兵力所能控制的区域也就缩小了!那么,与之相对应,我抗日根据地就该扩大了。

这可是小投入,大回报!所以,这3600颗手榴弹真不奢侈!

在此战的原型“关家坳战役”中,彭老总之所以不顾伤亡也要吃掉冈崎大队,也是这个道理。此战要是全歼了冈崎大队,日军再出来扫荡,就是联队级别了。日军实际控制区域必然缩小了。所以,八路军调来的两万人就是崩碎了牙,也要死磕冈崎大队!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提这个问题的人,根本就不了解历史!因为在红军时期开始,枪少不是大问题,子弹少才是最根本的问题,在江西围剿红军时,国军看出了这一点,所以国军给进攻部队中步兵的弹药也很少,不超过四十发(正常时一百发以上),这样,就算部队被打败了,被打死和被俘的人员身上的子弹也没有多少了!像长征开始后不久的一次战役胜利后,林彪的军团缴获了国军的一个仓库,有一百万发子弹,但除去给轻重机枪的子弹后,每个战士平均下来也不过六七发而已!后来的抗日战争更是如此,有枪的比例比红军时多多了,但子弹却更少了,三八式的步枪弹只能靠缴获,但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共双方在对日作战的胜仗中,击溃、击败的仗多,但歼灭战太少,所以缴获也就少,八路军和新四军就只有打伪军才能获得弹药的补充!手榴弹就不一样了,虽然造不出手雷,但工艺简单的手榴弹就没有问题,边区的兵工厂和一些村的作坊就能制造,没有炸药就用火药替代(威力小很多),铁头也是简单制作(正如李云龙所说的,一炸净是两瓣的)。实话实话,在这方面不如小日本聪明,在二战后期,日本钢铁跟不上战争需求,所以手雷改用陶瓷做外壳,对建筑物伤害小,但对人的伤害程度,不比金属外壳的手雷差


khl心情愉快


八路军是因为抗日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由红军转入国民革命军序列,国府方面给的是三个丙种师编制,即115、120、129三师,各辖两个旅,一共是四万五千人的定员,枪支弹药就算足额拨给,能有多少?但是我党除南方新四军外,八路军本身一共要担负四十万人的装备,靠拨给连十分之一都不到。靠以战养战抢日本人的,可没电视里那么容易,以当时的日军战术素养,八路军跟他们打仗,靠缴获的话,不但是以命换枪,弹药上还会产生亏空,还好,当时还有相对容易打的伪军,这才得以维持。


因此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我军就决心发展自己的军工生产,只是在抗日战争初期,这些军工还都只是手工作坊级的产量,比方剧里李云龙抱怨的那种,一炸分两瓣的手榴弹,在四零年,全年也就生产出七万颗,跟后来六七式按几亿人民人均四颗,还要加百分之五十备份生产,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以自产七万,要补充四十几万的部队,那不是四、五个人才摊得到一颗?李云龙到好,一个连正式番号都没有独立团,千把号人,就能集中3600颗投出去,这不叫奢侈叫什么?还说是从张万和哪里黑来的,那才多点儿?一箱手榴弹能装几颗?他开口要五十箱,张万和给他二十箱,在砸出去的手榴弹里,零头都算不上。


李三万的三万里


再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先看一下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兵工厂的生产总量:长短枪11046支;机枪33挺;掷弹筒4155支;枪榴筒2196支;迫击炮908门;子弹779万发;手榴弹447万个;掷弹筒榴弹37.7万个;枪榴弹32万个;迫击炮弹28.4万发;地雷19.2万个。这是整个抗战时期共产党兵工厂的生产力。

接接下来再看一下中国共产党战士有多少人。自统一战线以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给中国共产党的编制是3个师,每个师2个旅,每个旅下设2个团,每师整编15000人。故共产党战士有编制的有45000人。这些人的军饷,装备由国民政府提供。可是实际上,为了限制共产党的发展,国民政府很少有按时按编提供战略物资的记录。因此共产党军队的武器装备全靠兵工厂生产的这些装备以及个部队的自力更生。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二战时期中日两国单兵弹药配置:日军每人配4✘30发;国民党军队配置30至50发;八路军正规军配20发左右;八路军编制外军队3至5发;

二战时期,编制外的八路军军队有接近30%的人连枪都没有,前线杀敌都是提着一把大刀,所以说,在《亮剑》中一次小规模的战斗就扔3600颗太过的奢侈。在现实真正的战斗中,连正规军都不太可能有这样的火力配置,更不用说是一支非法武装了。










小楼影视节


细看看小说的话,在小说里面这还真就是个奢侈仗,山崎大队也就几百人,3600颗手榴弹的覆盖式轰炸,的确很奢侈,且不说八路有没有那么多手榴弹,就那么两分钟扔出去3600颗,国军也是割肉一般疼了。我们看下这个李家坡战斗,这个阵仗有多大,这其实是亮剑原著第一章。战斗一打响,盯着李家坡的日军有:参谋长板垣征四郎、中国派遣军司令西尾寿造、驻山西第一军司令筱冢义男、华北派遣军司令多田俊。负责增援的日军有第36师团、第9旅团、第4旅团,规模是非常大。

八路这边呢,总部下达死命令,要灭了山崎大队。而小说里还讲的是,华北的八路军也都摆开阵势,要和日军决战,双方指挥官都盯着这个小山头呢,这场仗,涉及到的规模大,八路各部和鬼子增援部队一直在打,而李家坡只是这场仗的中心。

再看李云龙,这小子把师属炮兵营都给借来了,八路军总部对他的重视程度,可以从这点直接看到了。那么,3600颗手榴弹,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这3600颗手榴弹,李云龙是从后勤部长张万和那里黑来的。

其实这仗是在1940年,当年八路军军工厂手榴弹总产量才七万多颗,1940年已经有几十万人了,分摊下来,这七万多个怕是压根不够用。李云龙一个团,一千多人就有3600颗,已经是极度奢侈了。这一仗呢,八路军总部对此支持非常大,战略意义大,日军目的是围剿八路军主力,李云龙这一仗,奢侈就奢侈一点吧。


军武文斋


1945年4月,朱德在《论解放区战场》的报告中曾指出 :“几年来在解放区战场,我们最困 难的,是部队装备和各种军用器材问题。”

1937年8月,八路军完成改编,下辖\t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三个师。120师全师有9595人,迫击炮4门,重机枪35挺,轻机枪143挺,花机关枪1挺,步马枪4091支,驳壳枪788支,手枪91支,手提式冲锋枪67支,马刀2把,刺刀117把,各种子弹27.7万发。

129师(385旅直属770团除外)有9367人,迫击炮6门,重机关枪29挺,轻机关枪93挺,花机关枪3挺,步马枪4136支,驳壳枪539支,手枪93支,手提式冲锋枪72支,刺刀55把,各种子弹10发[3](P14)。

不难看出,八路军不仅枪支口径杂乱、重武器极少,即使是近战武器和子弹也极度缺乏,120、129两师刺刀合计仅172把,子弹平均每枪分别为29、10发。所以为什么当时很多中国军队都装备砍刀,实在是刺刀太少了,而自己又造不成来,只能用廉价易得的大刀代替。

日军的装备是什么样呢?当时日军一个师团的编制为2.2万人,除步马枪外,还配备轻重机枪600余挺,各式火炮10门,坦克24辆。一名侵华日军在回忆录中曾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最初所使用的武器只是锄头、棍棒等”。这就是为什么抗战之处,日军极度藐视八路军的原因。其实不只是是日军,连当时的老百姓,看着八路军这样的装备,对他们真的能否打鬼子都表示怀疑。

随着抗战的全面展开,八路军武器装备的困窘并没有得到多大改善。以120师为例,在出师后的10个月里,虽然人员、武器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武器增幅明显小于人员增幅,尤其是在1938年1月,人员激增至2.9万人后,枪人比只有23.96%,也就是说,平均每四个士兵,才有一支枪。其他两个师的情况也差不多,1938年5月,129师三个主力老团的长短枪加起来仅2751支。

对上述状况,1938年7月,朱德、彭德怀就指出,一年来,部队大批扩大,“但却存在人枪极不相称的现象”,所以“要求各部队首长按照兵员条件、人枪比例等”,“严格执行部队编制”,但八路军人枪矛盾突出的问题很难有效解决。

1940年1月30,毛泽东、王稼祥于在回复朱、彭关于扩军问题的电报时指出,“今年扩军二十万原则很对,但具体分配主要部分应放在有枪区域”。2月10日,中央军委又要求扩军时“任何军队至少须有五成枪”。但至4月20日,八路军全军35.9万人,各种枪炮共计17.7万支(门),枪仍不足五成。

还有一个问题是,枪炮也是需要保养的,长时间使用,又得不到更换,必然会出现损耗。3月18日,朱、彭就向中央军委报告:“我军现有兵轻武器百分之八十均使用过度,来复线已磨平,口径已松,射击已失效”,“自动火器(轻重机枪)均每连不足一挺”。在随后的百团大战中,129师又损失损坏枪1656支(挺),晋察冀军区损坏100多支(挺)。

枪少是一方面问题,另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弹药得不到补充,没有子弹,枪就是跟烧火棍。根据国共谈判协议,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对中共军队武器弹药给予了一些补给,从1938年至1939年5月,八路军在弹药方面略有储存。1938年1月至1939年1月,120师的弹药每枪可均百发左右。至1939年4月,八路军总部的弹药还能对各部队进行一定量的调拨,然而,到1939年5月,八路军在弹药方面的困难就明显增大。面对弹药不足的困境,中共只能求爷爷告奶奶,希望国民党能调拨一点。

5月23日,朱德、彭德怀致电周恩来时,就请其向蒋介石、何应钦交涉补充弹药500万发,手榴弹3万颗,并致电程潜、阎锡山等,表示“消耗弹药甚巨,现存弹药无几”,请求以飞机运补步枪和机枪弹各50万发,手榴弹1万颗,以解燃眉之急。

即便如此,国民党补给也依然难求,中共只能着眼于“节流”。6月18日,八路军总部在致电129师时,要求“从今后领子弹依送缴弹壳数量而定 ”。7月27日 ,朱 、彭 在致电八路军各部时指出,“弹药的补充成为最严重的问题”,并告知“总部现存子弹数目不过八十万发”,要求“以后各部请领子弹将依所送缴之弹壳数量发给”。也就是说,各部队想领多少子弹,就应带相应数量的子弹壳来换,然后总部拿着子弹壳去八路军的兵工厂生产土制子弹。这引发了老百姓争相捡子弹壳的热潮。

进入1941年后,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日军把更多的兵力放在了敌后根据地的扫荡上,华北敌后战场承受了更多的压力,八路军的武器弹药是捉襟见肘。以129师为例,1941年11月,129师枪人比约为46%, 子弹平均每枪约46发; 野战兵团枪不足五成,子弹平均每枪约55发;各军分区中,太行军区只有四成枪,弹药平均量最大的冀南军区每枪也只有30发。

1942年1月,陈赓在总结太岳军区反 “扫 荡 ”经验时表示 :“关于武器问题深感不足 。岳 北计有步枪七百一十五枝 ,但能 使用者仅占半数 ,土枪五百八十九枝,因火药问题无法解决,能使用者亦仅百、数十枝而已,手榴弹二千五百九十一颗,最好请上级设法解决一部。”

困难状况并未随时间推移而有所改观。1942年冬,129师对人员枪支弹药进行了统计,除冀南军区外,129师枪人比约为45%,子弹每枪仅39发;太岳纵队直属和野战部队枪不足四成;太行、太岳各军分区部队子弹每枪仅20多发。野战部队的情况就如此糟糕,游击队的情况则更加恶劣,如三军分区游击队平均三人才有步枪一支,梭镖、砍刀就成了常用的武器。

至于火炮,那就更是奇缺。八路军各部的炮兵部队多是依靠缴获的炮成立,炮的数量有限, 如129师师属炮兵连就是依靠在1938年3月的岢岚战斗中缴获的1门山炮和282式迫击炮成立的,约一年后 ,129师全师也只有2门山炮 、16门迫击炮。八 路军总部炮兵团 于1938年1月成立时也只有12门山炮。据国民政府军令部统计 ,1941年3月 ,第 一 、二、八战区的中共军队分别有炮30门、14门、46门,共计90门;1943年5月,八路军约有炮98门。

而看看日军的火炮装备情况,日军的常设四单位制挽马师团的一个野战炮兵联队有48门野战炮,下属的一个炮兵大队就有12门野战炮。据统计,1940年,日军华北方面军的步枪超过八路军2万余支,轻机枪为八路军的8.5倍,重机枪为八路军的7.4倍,掷弹筒为八路军的67倍,迫击炮为八路军的23倍,各种炮为八路军的24倍,且弹药充足,还有大批飞机、坦克等重型装备。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尤其是八路军,和日军的武器装备情况是存在巨大的差距的。要知道,朱德、彭德怀亲自致电程潜、阎锡山,也不过要1万颗手榴弹,而李云龙独立团打一个山崎大队就用掉3600颗手榴弹,一个团就几乎用掉了八路军将近一半的预算,估计朱老总看到李云龙,会教训他一顿“崽卖爷田不心疼”吧!

一卷青史


本身就是非常奢侈的事。当时的八路军平均每个人的子弹数是2.7发。也就是说,按着平常的部队大约是1200人左右,整个团的子弹总数也就3240发而已,连子弹数都没有3600发,更不要说手榴弹数量了,这也是抗日战场仗难打的主因,因为没物资。所以呢,李云龙想要在战场上筹集3600颗手榴弹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至于说李家坡之战,在历史上是有对应的真实案例,那就是关家垴战役。在这场战役里整个八路军投入的不止一个战斗团,而是三个战斗师,这时候就不止是3600颗手榴弹了,当时还投入了所有的野战炮,几乎所有的能动用的武装力量全部放上去了,但是呢,仍然不能打下来。一个是因为地形太坑,另外一个是因为日军有航空兵,日军的零式战机滞空时间非常长,这玩意儿经常盘旋在上空,用航炮跟机枪扫射我军进攻部队,给我军战斗部队造成了很大的伤亡,而且对我方重武器的使用造成很大威胁,我军进攻一直被压制着,而日军的援军又不断增援过来,最后不得不放弃进攻。


优己


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武器装备是非常落后的,除了国民党配发的一些武器,基本上是一些老套筒、汉阳造,后来在跟日军交战后才缴获一些三八大盖。弹药更是稀缺,但在电视剧《亮剑》中独立团在李家坡战斗中投出了3600颗炸弹,很多人表示疑惑。不是弹药匮乏么?

随着抗日战争的蓬勃发展,八路军队伍迅速扩大,武器弹药的供应日显紧缺。为此党中央号召每个抗日根据地自己建造小型兵工厂,造枪支、配置炸药、制作手榴弹,尽量做到自给自足。

此后,敌后根据地充分发动群众,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就简,办起了一批小型兵工厂。在设备器材上,能购买的到的就购买,不能购买的抗日军民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原材料主要通过统战关系,从敌占区秘密采购,以及依靠根据地群众的支援,设法就地解决。

针对当时生产力比较落后及兵员的特点,八路军的兵工厂主要以生产手榴弹为主。其原因有二。首先子弹的制造工艺复杂,材料供应也很困难;其次八路军士兵主要都是农民,基本没有参加过军事训练,射击培训耗费弹药,周期又长。而手榴弹爆炸覆盖范围广,所以对于新兵来说手榴弹实战更为有效。手榴弹符合当时中国的工业水平,普通材料就可以,也没有太高的技术要求,可以调动群众配合批量生产,在整个抗战期间,八路军各个根据地一共生产了多达440万枚手榴弹,虽然质量不是很高,但有数量上的优势,还是在对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所以李云龙的独立团在李家坡全歼山崎大队的战斗中,投出3600们枚炸弹并不夸张,符合当时八路军的现状和战斗特点。

欢迎留言区讨论,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花木童说史!


花木童说史


确实是很奢侈。《亮剑》里对山崎大队的战斗时间设定是1940年。我们先看一下这一年第18集团军(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八路军)军工部统计的生产情况。





如表中所示,1940年八路军共生产步枪3360支,手榴弹74161颗,子弹122032发,看上去能供得起李云龙3600颗手榴弹打山崎大队。

但是不要忘了,这是八路军一年生产的全部弹药,是要分摊到几十万人头上的。李云龙一个千余人的团一场战斗就打了3600颗,确实是相当相当奢侈了。


七班的历史课代表


八路军的装备落后,这不假。


八路军在华北以弱胜强,以游击战术在敌后独立抗击数倍于自己的敌人,足以称得上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更令人惊讶的是,八路军的装备和日军相对比简直不是一个水平,当时日军天上有飞机,地下有坦克军舰,但是八路军呢?连最基本的子弹都很匮乏,蒋介石政府播发的军饷本就不多,皖南事变后更是一点都没,所以说3600颗手榴弹对于八路军而言,的确是非常奢侈

那么八路军的军备供养有多少呢?

手榴弹在今天不算什么高技术,但是在那个时候,八路军不但没有技术,最重要的,是缺少炸药,普通黑火药制作的手榴弹燃烧极不充分,很多时候都只是炸两半,威力太小,因此老李才不喜欢用这东西。

但是即便如此,八路军和新四军也很难完全供应各部队手榴弹的消耗

抗战中期,由于蒋介石对解放区搞经济封锁,于是军队只有自己开办兵工厂。到抗战末期,随着条件逐步改善,红色军队军工生产能力得到了加强,比如新四军淮南根据地,月产手榴弹达14万枚,但是这点手榴弹供应新四军八路军几十万军队,一人一发都平均不到。老李的独立团当时只有千人,居然能一次性用掉3600颗,真的可以算是奢侈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