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坦克为什么不采用反坦克导弹为主要攻击武器?

白羊非非


现代坦克为什么不采用反坦克导弹为主要攻击武器?大家好,欢迎关注兵器知识谱,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关于坦克的话题,在我们的主观意识中导弹是一种具备制导功能的弹药,打击精度应该比无制导功能的炮弹要高,比如防空导弹、反舰导弹、空对空导弹和反坦克导弹等,因此有人提出上述问题。离我们最近的坦克大会战分别是1973年10月的“戈兰高地坦克战”和1991年海湾战争中的“沙漠军刀”军事行动,其中历时18天的“戈兰高地坦克战”中叙利亚、埃及联军与以色列共损失1000多辆坦克,这些坦克中就有60%是被反坦克导弹击毁的。既然反坦克导弹具有如此高的击毁率,那么为何不将坦克的主武器从身管火炮更换为导弹呢?原因有以下几点。下图为我军曾经装备的轻型步战车为发射平台的“红箭-9”重型反坦克导弹发射瞬间。

坦克遂行的任务

反坦克导弹固然能精确打击远距离目标,但是世界上所有的反坦克导弹无一例外都是采用反装甲战斗部设计,然而,战争中并非所有的战斗都是只针对装甲和坚固工事目标,战场上还有那些无装甲防护的生动目标(即步兵)和地防护等级的工事等等,如果对付生动目标也用反坦克导弹,那么打击效果将事倍功半,因此主战坦克仍然采用身管火炮作为主武器,副武器则为7.62mm并列机枪和车顶12.7mm高射机枪。现代主战坦克由于口径非常大,通常为120mm~125mm,坦克能携带的弹药并不多,弹仓容弹为45~50发,穿甲弹、破甲弹、榴弹三种弹药配比为4:3:3,携带一定比例榴弹的原因就是用来对付敌方的集群生动目标(即步兵)。另外,我军和俄军的主战坦克还携带1~3枚炮射反坦克导弹,北约坦克不使用炮射导弹,炮射反坦克导弹的作用仅为辅助性的“火力补充打击”,它的地位甚至不如作为副武器使用的那三挺机枪。下图为我国某型验证坦克的并列机枪特写。

打击精度不如身管火炮

看到这个小标题也许很多读者都惊掉下巴了,导弹的打击精度怎么可能不如火炮呢?然而事实的确如此,不管是线控制导还是无线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在攻击1000米以内近距离目标的命中率非常感人,通常不会超过70%!这是因为导弹在飞行时需要一个修正弹道的时间,目标距离太近时导弹来不及机动,因此大多数导弹在对近距离目标发起攻击时都会脱靶,只有攻击远距离目标时才会发挥制导优势,当目标距离为1500时的命中率为80%,2000米~4000米时命众率才能达到90%~95%。而步坦协同作战时战斗通常发生在1000米以内,即使双方发生大规模坦克对决,战斗距离也不会超过1500米,1500米以外就要交给炮兵和陆航或者空军了。1000米以内的战斗当然是用主炮和机枪来解决最直接了,这个距离内的坦克主炮命中率是非常高的,比如我军96A主战坦克在参加俄罗斯举办的“坦克两项”比赛中的表现,由于采用先进的猎-歼火控系统,96A在高速运动中对近距离目标的命中率为90%,这种近距离的打击精度是导弹不具备的。下图为我国参加“坦克两项”比赛中的96B主战坦克,96B是比赛中唯一一款在行进间射击不减速的坦克。

反应灵敏度低于身管火炮

反坦克导弹本质上是一个可控制的火箭装置,为了达到精确打击的目的,反坦克导弹的飞行速度都不高,通常都在500米/秒以下,比如我国的“红箭-10”重型光纤制导反坦克导弹的飞行速度为380米/秒,打击4000米的目标时导弹需要飞行十多秒。把导弹飞行速度设计得如此之低的原因就是为了留给导弹控制人员和导弹本身足够的制导和机动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倘若锁定的目标突然隐蔽到死角,控制人员还可以立即更改攻击目标让导弹重新锁定新目标。与99A主战坦克高达1940米/秒初速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相比,导弹的低速度显然不适合攻击近距离目标。而且反坦克导弹发射后需要为其提供制导,在命中前不能发射第二发;发射后不管的无线制导导弹又易被烟雾、沙尘、雨雪等自然条件干扰。炮射导弹则更要命,发射后必须保证炮塔正对目标,以便为导弹提供激光光束制导,在命中之前甚至不能移动车身,否则导弹尾部一旦脱离光束照射将失去制导攻击能力,这也是北约国家不使用炮射导弹的原因,我军的炮射导弹也只在耗尽穿甲弹的情况下才会考虑使用。下图为我国外贸版的坦克用炮射导弹,红圈中是展开的舵翼,小巧的舵翼意味着它的机动性非常低。

效费比低于身管火炮

所有的制导弹药最无法回避的缺点是成本太高,2015年韩国从美国购买的400枚AGM-114R1“地狱火”总价是8100万美元,合计到了20.25万美元/枚的单价,印度以10亿美元向以色列批发了8000枚“长钉”反坦克导弹,单价合计也到了12.5万美元/枚,我国以“友好价格”提供给巴铁的红箭-8发射后不管的反坦克导弹也达到了19.98万人民币/枚的单价,打一枚一套房子的首付就没了。而我国最贵的155mm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价格仅为50000人民币/发(专用于外贸版的05式52倍口径155毫米轮式自行火炮系统,2000米的距离一炮能打穿三辆M1A2主战坦克,炮弹飞行用时1.2秒)。比如在对付工事内打机枪的敌人时使用一发3000块的榴弹和一枚20万的反坦克导弹效果是一样的;在对付500米以内的无防护生动目标则使用并列机枪和车顶机枪解决最好,若用水果刀就能解决的问题又何须动用龙泉宝剑呢?下图为巴基斯坦陆军发射“绿箭”反坦克导弹,“绿箭”是我国“红箭-8”的翻版,巴方将该型导弹实现国产化以后将对印度形成后勤优势,毕竟弹药是消耗品,光靠买买买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反坦克导弹的地位

反坦克导弹虽然能远距离精确打击远距离目标,但是种种缺点注定其永远无法成为重装甲车辆的主武器,就连作为一种为主战坦克和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的“火力支援战车”也把30mm速射炮作为主武器,反坦克导弹依旧是以副武器的身份被安装在炮塔两侧,只有在没有空中支援时发挥“火力支援”的辅助作用。反坦克导弹只能在反坦克步兵和反坦克战车身上才能发挥其优势,在重装部队面前反坦克导弹真的只是一块鸡排骨。下图为俄罗斯陆军装甲部队装备的“火力支援战车”,其主武器是两门30mm速射炮,副武器为四枚反坦克导弹,直接采用T-72Z主战坦克底盘改装而来,BMPT火力支援战车是巷战利器,专门为坦克清除那些讨厌的敌方隐蔽散兵。



兵器知识谱


坦克是地面突击平台,又不是专门用来反坦克的。虽然整天都在流传“坦克是最好的反坦克武器”这种说法,然而坦克在诞生时是用来突破敌方战线的,这点无论坦克怎么发展都没有变化。所以坦克要有机动性,能够寻找敌方薄弱地带迅速机动并发起冲击,主炮要对付多种地面目标,包括有生力量、敌方火力点、防御工事等,不仅仅是敌方坦克。

如果将反坦克导弹作为坦克的主要攻击武器,那么坦克的复杂程度要增加,综合作战能力却是下降的,一是对付多种目标的能力严重不足,比如坦克炮的榴弹能杀伤较大范围的有生力量,反坦克导弹就不行。二是反坦克导弹对付坦克的能力并不比坦克炮强,多数不如。比如坦克炮发射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初速能够达到1800米/秒以上,2000米距离仅1秒多点就飞到,敌坦克很难躲避,而反坦克导弹要飞2000米需要5-6秒,容易遭到敌坦克反制;穿甲弹飞出炮口之后不用制导,坦克可以迅速机动转移。但反坦克导弹如果是有线或者激光传输指令,发射后就离不开人操作;威力上,穿甲弹还要超过反坦克导弹。所以,坦克炮的作用远不是反坦克导弹能够取代的。(S)


联合防务


现代坦克仍是陆战之王,各国坦克纷在防护上大作文章,俄罗斯坦克T72在正面和侧面加装防爆装甲在车臣战争中表现不俗,现代坦克基本具有自动装弹机,取代人工,瞒准上少数国家己装备有激光瞒准测距仪,一旦瞒上基本沒跑!

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美国为了控制石油,纠集多国对伊拉克进行了三位体打击,航母上起飞大批战斗机发射精确制导武器摧毁伊拉克防空通讯系统,核潜艇发射爱国者巡航导弹精确打击,其中在伊拉克西北部沙漠的美军坦克部队大显身手,由于装备激光测距仪和红外线探测,能在公里以外率先发现伊拉克T72坦克,而伊拉左坦克毫无所知,被当成了活靶子射击!另外美军无耻地使用铀穿甲弹这放射性极强的武器,战后很多坦克操纵人员都得上膀胱癌之类的肿瘤,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斥!!

反坦克导弹如今遍地都是,不管阿富汗战争还是车臣战争等,都离不开它,在不使用美军贫铀穿甲么单的正常情况下,只要加强坦克防护装甲,生存机率会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但坦克的致命弱点还在顶部,如我国研制的"末敏弹"就是坦克的克星,大规模作战时,将上千上万极未敏弹发射或投熟去,末敏弹会打开一个小伞,降落在坦克上方时自动点火爆炸,连都看上了我国末敏弹,中国还没考虑好呢!除非用大杀器来交换!反正中国又不傻,技术在中国这边!


miaomiao791


使用导弹作为主要的武器,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曾经流行过一次,作为陆战的主要武器坦克来说,自然也是会追过这个潮流,不过这个潮流最后被证明不符合战场的需要,坦克又改回了使用火炮作为主要武器。

这次导弹万能论的产物,一个是苏联人的,一个是M551坦克,都是使用导弹作为主要武器,M551的152火炮与其说是火炮不如说是一个导弹发射管,而使用导弹作为主要武器给M-551带来了无尽的麻烦。

在这些使用导弹的坦克在后来的使用中发现,使用导弹有一些问题,一个是导弹的飞行速度慢,导弹一般的飞行速度在300米/秒,达到3000米要10秒左右,而且还需要发射者一直跟踪导弹并且引导导弹直到命中目标。

而导弹发射后产生的大量烟尘,由于会大量进入炮塔内,使本来就很差的坦克内部环境更加没法呆了。

而导弹的飞行速度慢,这个问题更加严重,这意味着坦克同时对付的目标不能太多,而使用火炮就没有这个问题,坦克炮发射的穿甲弹初速约有2000米/秒,破甲弹也是有1000米左右,这样就算是3000米的最大射程也不过2秒炮弹就到了,就算是破甲弹也不过3-4秒,这样坦克在同时对付的目标数可就要多得多了,而且炮弹发射以后就不用管了,坦克乘员可以开始瞄准下一个目标。
而且坦克在战场上碰到的目标不只是敌军的坦克,同时还有各种土木工事,有的时候还有步兵什么,这种情况下,使用火炮比导弹更合适。

还有一个就是价格了,一枚导弹相当于几枚炮弹,对于坦克这种要装上几十发炮弹的铁家伙来说,放几十枚导弹这个用的银子可真的玩不起了,就是冷战时期的美苏两国也玩不起。

现在第三代坦克都是按照冷战末期计划进行大规模坦克会战的要求设计的。

而现在各国装备的坦克还是冷战末期设计制造的,不过导弹飞行速度慢,造价贵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所以现在各国还是没有使用导弹作为坦克的主要武器。


有痰


坦克作为一种陆地上防护,火力以及机动性为一体的主战装备,其针对的目标并不单单局限于敌方的坦克,还有其他的地面目标。

反坦克导弹的战斗部种类很多种,战斗部通常采用空心装药聚能破甲型,有的采用高能炸药和双锥锻压成形药型罩,以提高金属射流的侵彻效率。还有的采用自锻破片战斗部攻击目标顶装甲。但是这些都针对防护能力强的坦克装甲,因为坦克的空间较小,设备较为密集,针对的是击穿,击穿造成设备毁坏,人员损伤,也就即摧毁。

但是针对其他地面目标,比如敌方暗堡,火力点等的时候,反坦克导弹一味追求的穿透力也就只是一枚威力更强,精度更准的大威力子弹而已,无法对敌方造成大规模的面杀伤。而坦克自身携带的炮弹,有穿甲弹,高爆弹,燃烧弹,榴弹等等。面对不同的目标可以灵活的选择相对的炮弹种类,而且同样可以有效击毁敌方坦克。所以问题的本质就是反坦克导弹能干的,坦克火炮基本能干。但是坦克炮能干的,反坦克导弹就未必能干。而反坦克导弹除了射程相对比较长以外,其他并无优势,但是坦克在那么远的距离,能否发现目标,指示目标又是一个问题,而且随着炮射导弹的发展,使导弹也成为了坦克火炮的一种。

在这个前提之下,导弹的造价,坦克的火力持续性由于自身导弹携带的数量就未必有携带炮弹的坦克更好。而且坦克炮的射速,跟火控系统发展,现在的精度已经可以接近甚至超过部分反坦克导弹。所以也就是世界上没有大规模出现只装备反坦克导弹的坦克了。





后会无期的故人


现代坦克为什么不采用反坦克导弹为主要攻击武器?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向各位普及一下坦克在战场上的用途:

坦克是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具有直射火力、越野能力、装甲防护力和突击能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可以根据作战任务而携带穿甲弹、破甲弹、榴弹、高爆弹、燃烧弹等弹药,是陆地武器中重要性唯一高于轮式装甲车的存在。


  • 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

  • 为已方步兵提供掩护;

  • 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

  • 摧毁敌方工事;

  • 击杀敌方狙击手;

由此可见坦克不仅仅是猎杀敌方的坦克、装甲车辆等,它是战场的多面手,因此它不可能装备功能单一的反坦克导弹为主要功击性武器。不过战场上也有以反坦克导弹为主要功击性武器的装甲车辆。但它就不属于坦克这个类别的比如中国产的反坦克装甲车。


奋斗的路上


现代战争坦克的主要任务是快速机动突防、高效打击、支援步兵火力、袭扰敌方、掩护综合作战。主要对手还是装甲集群和步兵集群,从性价比来说,炮弹便宜,从效果来说,炮弹在摧毁能力上不弱于导弹。


坦克的作战距离基本在2000米范围之内,是属于视距内攻击武器,反坦克导弹属于视距外攻击武器,这两种武器属于相辅相成的作用,而且现代坦克都具备发射炮射导弹的能力。如果过于增加过多的武器装备,对成员的操作要求会更高,导弹不是坦克的主要打击火力,加装导弹会让坦克操作复杂化,不利于坦克主要能力的发挥。



坦克空间本来就狭小不堪,相对比较拥挤,在加装上一个导弹观瞄,发射设备,坦克的体积就要增大,容易暴露目标,局促的空间不利于成员的活动。大大降低了坦克的作战能力。当今战场反坦克的方法多种多样,

反坦克导弹、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歼击车、反坦克炮、等等,坦克只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行了,反坦克的任务就专门的武器小组去完成,所以完全没有必要以反坦克导弹为主要武器。


Hello妳好


现在西方的坦克上面都没有导弹,以主炮发射的炮弹作为攻击武器。而中俄的坦克里面通常都会有几发炮射导弹,但那也仅仅是作为补充。

导弹相对于炮弹最大的优势在:射程。

海湾战争中,英军坦克创造了3千多米的距离上摧毁伊军坦克的记录。但那已经是记录了。正常来讲,坦克主炮的有效射程是2千米。但对于导弹来讲,3千米是近距离,打5千米很轻松。

按理讲,武器肯定是打的越远越占便宜,但事情都得综合着看。以现在坦克的技术,它的正常探测距离也就是2-3千米。再远了的目标也就看不到了,看不到,也就无法用武器去攻击。

中俄坦克上的炮射导弹都能打个5千米,但那得是前方有其他的步兵发现目标,然后把目标的位置告诉坦克,坦克再向目标发射导弹,在这期间,步兵还要拿激光指示器照射目标,等导弹飞过来,才能准确击中。炮射导弹打的远,其实是有步兵在前面几千米给他当眼睛。

用炮射导弹,其实是对己方火力不足的担忧。

美军掌握着制空权,打仗几乎完全依赖空中支援。发现目标,飞机、巡航导弹的一通炸。它的坦克并不需要有太多的工作,就等着敌人残了,它一股劲的冲上去打扫战场。中俄的空军不占优势,没办法,陆军就得多留两手。前面发现目标,飞机来不了,大炮不及时,这时候,坦克在后方打出两发炮射导弹支援一下,也能应付一下。

机器,多一个零件,就增加了一个出故障的风险。办事,多一个环节,也会增加一个出纰漏的风险。不论是武器本身,还是在战场,甚至咱们平时做人,公司经营,一定要:简单。能两个人做的事,千万不要三个人去做,能两步能达到的效果,千万不要三步。

炮射导弹,它需要前面有步兵配合,需要步兵观测目标,传递信息,并制导。这个流程的弊端很明显,环节太多了。在战场上,这个变量太多。可能没有步兵给你当眼睛,也可能当一半的时候步兵遭到攻击。所以说求别人不如求自己,用炮射导弹的效果远远不如坦克自己发现目标,自己直接攻击靠谱。所以,即便是中俄,也仅仅是装备几发炮射导弹,当个补充,而不能作为主要突击武器。

但是导弹不能作为坦克的主要武器很多的理由其实是老黄历。

现在各国的主战坦克,从基本型算起都得30岁、20岁了。发展新型坦克的在最近这些年,只有中国搞了1个15式。像英国甚至都在张罗取消坦克。现在主流坦克的原始设计中,对主炮和导弹的认识其实还停留在20年前,甚至是30年前。

以前的反坦克导弹不具备发射后不管功能,如果在坦克上发射,坦克必须停下来,然后一直瞄准目标,直到导弹击中。而且还要等很久,导弹的速度要比炮弹慢很多。以前的反坦克导弹是地地道道的防御性武器,坦克主炮是进攻性武器。发射导弹,坦克自身就需要停下来,在原地驻留一会,这既影响了突击速度,有增加了自己被击中的概率。所以,在当初设计的时候,西方的坦克压根就没给导弹留位置。当初原始设计的时候就没有安排导弹,像西方国家一直在军事上保持优势,还有空军,也没有研究把导弹弄坦克上的动力。

而以现在的导弹水平,发射后不管,那是标配。所以现在坦克如果发射炮射导弹,完全可以做到行进间射击,导弹打出去以后就自己去找目标了,坦克则可以继续去干别的事情。另外,现在的军队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无人机大量的装备,坦克分队发现5千米甚至8千米外的目标并不困难,这时候用炮射导弹去攻击,比前些年要可靠得多。

坦克如果以导弹作为武器,肯定是采用主炮炮管发射的方式,也就是炮射导弹。这种导弹的优点是速度快,比普通的反坦克导弹快N倍。

以目前的技术,坦克依靠其他平台,发现几公里外的目标不难。然后导弹发射后不管,并且速度快,可以迅速击中目标。所以,坦克炮射导弹还是值得关注一下的。毕竟它有炮弹两倍以上的射程。

现在坦克发射导弹无法形成主流,问题并不在坦克上,也不在导弹上,而是像红箭9、红箭10这些专业的导弹发射车的抢生意。


锐度何老师


发现敌军战车!来一发~发现敌军步兵!来一发~~发现敌军火力点!来一发~~~发现......车长,没弹药了!

【苏军的Ti1导弹坦克】
现代战场对于坦克的要求其实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攻坚或者防御的火力,而是“机动性、火力、防御力”三者综合应用的作战单元。既然是作战单元,就需要考虑弹体的成本以及对战场环境的适应性。

如果像我们开头设想那种,我们就不管其他问题,只说弹药考虑。尽管单发脱壳穿甲弹的价格,可能比一枚红箭-73的要贵一些,但是跟红箭-10这类高端比,那还是便宜许多。那更杀伤榴弹和多用途弹药比起来,更是坦克炮弹的打击效果和效费比,远比反坦克导弹要来的实惠。更不要说,坦克很多时候所要打击的目标,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一枚榴弹打出去跟一枚反坦克导弹打出去,哪个更心疼?

这还只是一个成本角度,再换个角度,从弹药储存密度上,现代反坦克导弹都是需要通过发射筒进行发射,少数类似于红箭-73哪种导轨式发射,弹药储存也是需要弹药筒。这就对坦克内部空间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毕竟坦克内部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尽可能紧凑些!弹药可以一发挨着一发,反坦克导弹可没这么容易存放。

不过,全世界也有个国家现役还有只用反坦克导弹的主战坦克,那就以色列。以军“野人”坦克就是使用“长钉”导弹作为主战武器。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创新举动,而是M48坦克底盘便宜、量足,随便改!


出鞘


实际上,以反坦克导弹为主要攻击武器的坦克也曾昙花一现,例如前苏联曾经研发过IT-1反坦克导弹驱逐战车,但最终弃之不用。


图为IT-1反坦克驱逐战车。

究其根本,我们不得不将目光投向现代主战坦克的定位是什么?作为信息化战争中重要的信息节点,陆基火力平台,任务虽然包括对付敌军重装甲部队,但也不仅仅限于此,在作战中对于敌军的工事进行打击、摧毁其他轻型装甲部队等,都是坦克需要进行的工作,而巷战更是无法避免,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反坦克导弹相对于反坦克火炮而言的致命缺陷之一——最小射程,以大名鼎鼎的“陶”式反坦克导弹为例,其需要的最小射程为65 米,在坦克经常会面临的巷战中,65米的射击死区约无疑是致命的,一旦进入到较为狭窄或是有着大量高楼的地方,只依靠反坦克导弹是难以回击敌人的,而火炮则无此顾虑

图为“陶”式反坦克导弹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到导弹的工作原理,以常见的战术导弹为例,其主要制导方式分为无线电、红外、激光与惯性制导,除惯性制导不易受到干扰,但精准度很差以外,其余几种都有着各自的优劣——无线电易受到电磁干扰,红外制导会错过热源信号较弱的目标,激光制导受气候影响较大,难以适应坦克需要面对的多种复杂情况,而这时结构相对简单,不依赖信息化作战优势,不依赖电子元件的火炮,无疑成了坦克的首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