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坦克為什麼不採用反坦克導彈為主要攻擊武器?

白羊非非


現代坦克為什麼不採用反坦克導彈為主要攻擊武器?大家好,歡迎關注兵器知識譜,今天我們來探討一個關於坦克的話題,在我們的主觀意識中導彈是一種具備制導功能的彈藥,打擊精度應該比無制導功能的炮彈要高,比如防空導彈、反艦導彈、空對空導彈和反坦克導彈等,因此有人提出上述問題。離我們最近的坦克大會戰分別是1973年10月的“戈蘭高地坦克戰”和1991年海灣戰爭中的“沙漠軍刀”軍事行動,其中歷時18天的“戈蘭高地坦克戰”中敘利亞、埃及聯軍與以色列共損失1000多輛坦克,這些坦克中就有60%是被反坦克導彈擊毀的。既然反坦克導彈具有如此高的擊毀率,那麼為何不將坦克的主武器從身管火炮更換為導彈呢?原因有以下幾點。下圖為我軍曾經裝備的輕型步戰車為發射平臺的“紅箭-9”重型反坦克導彈發射瞬間。

坦克遂行的任務

反坦克導彈固然能精確打擊遠距離目標,但是世界上所有的反坦克導彈無一例外都是採用反裝甲戰鬥部設計,然而,戰爭中並非所有的戰鬥都是隻針對裝甲和堅固工事目標,戰場上還有那些無裝甲防護的生動目標(即步兵)和地防護等級的工事等等,如果對付生動目標也用反坦克導彈,那麼打擊效果將事倍功半,因此主戰坦克仍然採用身管火炮作為主武器,副武器則為7.62mm並列機槍和車頂12.7mm高射機槍。現代主戰坦克由於口徑非常大,通常為120mm~125mm,坦克能攜帶的彈藥並不多,彈倉容彈為45~50發,穿甲彈、破甲彈、榴彈三種彈藥配比為4:3:3,攜帶一定比例榴彈的原因就是用來對付敵方的集群生動目標(即步兵)。另外,我軍和俄軍的主戰坦克還攜帶1~3枚炮射反坦克導彈,北約坦克不使用炮射導彈,炮射反坦克導彈的作用僅為輔助性的“火力補充打擊”,它的地位甚至不如作為副武器使用的那三挺機槍。下圖為我國某型驗證坦克的並列機槍特寫。

打擊精度不如身管火炮

看到這個小標題也許很多讀者都驚掉下巴了,導彈的打擊精度怎麼可能不如火炮呢?然而事實的確如此,不管是線控制導還是無線制導的反坦克導彈在攻擊1000米以內近距離目標的命中率非常感人,通常不會超過70%!這是因為導彈在飛行時需要一個修正彈道的時間,目標距離太近時導彈來不及機動,因此大多數導彈在對近距離目標發起攻擊時都會脫靶,只有攻擊遠距離目標時才會發揮制導優勢,當目標距離為1500時的命中率為80%,2000米~4000米時命眾率才能達到90%~95%。而步坦協同作戰時戰鬥通常發生在1000米以內,即使雙方發生大規模坦克對決,戰鬥距離也不會超過1500米,1500米以外就要交給炮兵和陸航或者空軍了。1000米以內的戰鬥當然是用主炮和機槍來解決最直接了,這個距離內的坦克主炮命中率是非常高的,比如我軍96A主戰坦克在參加俄羅斯舉辦的“坦克兩項”比賽中的表現,由於採用先進的獵-殲火控系統,96A在高速運動中對近距離目標的命中率為90%,這種近距離的打擊精度是導彈不具備的。下圖為我國參加“坦克兩項”比賽中的96B主戰坦克,96B是比賽中唯一一款在行進間射擊不減速的坦克。

反應靈敏度低於身管火炮

反坦克導彈本質上是一個可控制的火箭裝置,為了達到精確打擊的目的,反坦克導彈的飛行速度都不高,通常都在500米/秒以下,比如我國的“紅箭-10”重型光纖制導反坦克導彈的飛行速度為380米/秒,打擊4000米的目標時導彈需要飛行十多秒。把導彈飛行速度設計得如此之低的原因就是為了留給導彈控制人員和導彈本身足夠的制導和機動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倘若鎖定的目標突然隱蔽到死角,控制人員還可以立即更改攻擊目標讓導彈重新鎖定新目標。與99A主戰坦克高達1940米/秒初速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相比,導彈的低速度顯然不適合攻擊近距離目標。而且反坦克導彈發射後需要為其提供製導,在命中前不能發射第二發;發射後不管的無線制導導彈又易被煙霧、沙塵、雨雪等自然條件干擾。炮射導彈則更要命,發射後必須保證炮塔正對目標,以便為導彈提供激光光束制導,在命中之前甚至不能移動車身,否則導彈尾部一旦脫離光束照射將失去制導攻擊能力,這也是北約國家不使用炮射導彈的原因,我軍的炮射導彈也只在耗盡穿甲彈的情況下才會考慮使用。下圖為我國外貿版的坦克用炮射導彈,紅圈中是展開的舵翼,小巧的舵翼意味著它的機動性非常低。

效費比低於身管火炮

所有的制導彈藥最無法迴避的缺點是成本太高,2015年韓國從美國購買的400枚AGM-114R1“地獄火”總價是8100萬美元,合計到了20.25萬美元/枚的單價,印度以10億美元向以色列批發了8000枚“長釘”反坦克導彈,單價合計也到了12.5萬美元/枚,我國以“友好價格”提供給巴鐵的紅箭-8發射後不管的反坦克導彈也達到了19.98萬人民幣/枚的單價,打一枚一套房子的首付就沒了。而我國最貴的155mm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價格僅為50000人民幣/發(專用於外貿版的05式52倍口徑155毫米輪式自行火炮系統,2000米的距離一炮能打穿三輛M1A2主戰坦克,炮彈飛行用時1.2秒)。比如在對付工事內打機槍的敵人時使用一發3000塊的榴彈和一枚20萬的反坦克導彈效果是一樣的;在對付500米以內的無防護生動目標則使用並列機槍和車頂機槍解決最好,若用水果刀就能解決的問題又何須動用龍泉寶劍呢?下圖為巴基斯坦陸軍發射“綠箭”反坦克導彈,“綠箭”是我國“紅箭-8”的翻版,巴方將該型導彈實現國產化以後將對印度形成後勤優勢,畢竟彈藥是消耗品,光靠買買買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反坦克導彈的地位

反坦克導彈雖然能遠距離精確打擊遠距離目標,但是種種缺點註定其永遠無法成為重裝甲車輛的主武器,就連作為一種為主戰坦克和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的“火力支援戰車”也把30mm速射炮作為主武器,反坦克導彈依舊是以副武器的身份被安裝在炮塔兩側,只有在沒有空中支援時發揮“火力支援”的輔助作用。反坦克導彈只能在反坦克步兵和反坦克戰車身上才能發揮其優勢,在重裝部隊面前反坦克導彈真的只是一塊雞排骨。下圖為俄羅斯陸軍裝甲部隊裝備的“火力支援戰車”,其主武器是兩門30mm速射炮,副武器為四枚反坦克導彈,直接採用T-72Z主戰坦克底盤改裝而來,BMPT火力支援戰車是巷戰利器,專門為坦克清除那些討厭的敵方隱蔽散兵。



兵器知識譜


坦克是地面突擊平臺,又不是專門用來反坦克的。雖然整天都在流傳“坦克是最好的反坦克武器”這種說法,然而坦克在誕生時是用來突破敵方戰線的,這點無論坦克怎麼發展都沒有變化。所以坦克要有機動性,能夠尋找敵方薄弱地帶迅速機動併發起衝擊,主炮要對付多種地面目標,包括有生力量、敵方火力點、防禦工事等,不僅僅是敵方坦克。

如果將反坦克導彈作為坦克的主要攻擊武器,那麼坦克的複雜程度要增加,綜合作戰能力卻是下降的,一是對付多種目標的能力嚴重不足,比如坦克炮的榴彈能殺傷較大範圍的有生力量,反坦克導彈就不行。二是反坦克導彈對付坦克的能力並不比坦克炮強,多數不如。比如坦克炮發射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初速能夠達到1800米/秒以上,2000米距離僅1秒多點就飛到,敵坦克很難躲避,而反坦克導彈要飛2000米需要5-6秒,容易遭到敵坦克反制;穿甲彈飛出炮口之後不用制導,坦克可以迅速機動轉移。但反坦克導彈如果是有線或者激光傳輸指令,發射後就離不開人操作;威力上,穿甲彈還要超過反坦克導彈。所以,坦克炮的作用遠不是反坦克導彈能夠取代的。(S)


聯合防務


現代坦克仍是陸戰之王,各國坦克紛在防護上大作文章,俄羅斯坦克T72在正面和側面加裝防爆裝甲在車臣戰爭中表現不俗,現代坦克基本具有自動裝彈機,取代人工,瞞準上少數國家己裝備有激光瞞準測距儀,一旦瞞上基本沒跑!

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美國為了控制石油,糾集多國對伊拉克進行了三位體打擊,航母上起飛大批戰鬥機發射精確制導武器摧毀伊拉克防空通訊系統,核潛艇發射愛國者巡航導彈精確打擊,其中在伊拉克西北部沙漠的美軍坦克部隊大顯身手,由於裝備激光測距儀和紅外線探測,能在公里以外率先發現伊拉克T72坦克,而伊拉左坦克毫無所知,被當成了活靶子射擊!另外美軍無恥地使用鈾穿甲彈這放射性極強的武器,戰後很多坦克操縱人員都得上膀胱癌之類的腫瘤,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斥!!

反坦克導彈如今遍地都是,不管阿富汗戰爭還是車臣戰爭等,都離不開它,在不使用美軍貧鈾穿甲麼單的正常情況下,只要加強坦克防護裝甲,生存機率會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但坦克的致命弱點還在頂部,如我國研製的"末敏彈"就是坦克的剋星,大規模作戰時,將上千上萬極未敏彈發射或投熟去,末敏彈會打開一個小傘,降落在坦克上方時自動點火爆炸,連都看上了我國末敏彈,中國還沒考慮好呢!除非用大殺器來交換!反正中國又不傻,技術在中國這邊!


miaomiao791


使用導彈作為主要的武器,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曾經流行過一次,作為陸戰的主要武器坦克來說,自然也是會追過這個潮流,不過這個潮流最後被證明不符合戰場的需要,坦克又改回了使用火炮作為主要武器。

這次導彈萬能論的產物,一個是蘇聯人的,一個是M551坦克,都是使用導彈作為主要武器,M551的152火炮與其說是火炮不如說是一個導彈發射管,而使用導彈作為主要武器給M-551帶來了無盡的麻煩。

在這些使用導彈的坦克在後來的使用中發現,使用導彈有一些問題,一個是導彈的飛行速度慢,導彈一般的飛行速度在300米/秒,達到3000米要10秒左右,而且還需要發射者一直跟蹤導彈並且引導導彈直到命中目標。

而導彈發射後產生的大量煙塵,由於會大量進入炮塔內,使本來就很差的坦克內部環境更加沒法呆了。

而導彈的飛行速度慢,這個問題更加嚴重,這意味著坦克同時對付的目標不能太多,而使用火炮就沒有這個問題,坦克炮發射的穿甲彈初速約有2000米/秒,破甲彈也是有1000米左右,這樣就算是3000米的最大射程也不過2秒炮彈就到了,就算是破甲彈也不過3-4秒,這樣坦克在同時對付的目標數可就要多得多了,而且炮彈發射以後就不用管了,坦克乘員可以開始瞄準下一個目標。
而且坦克在戰場上碰到的目標不只是敵軍的坦克,同時還有各種土木工事,有的時候還有步兵什麼,這種情況下,使用火炮比導彈更合適。

還有一個就是價格了,一枚導彈相當於幾枚炮彈,對於坦克這種要裝上幾十發炮彈的鐵傢伙來說,放幾十枚導彈這個用的銀子可真的玩不起了,就是冷戰時期的美蘇兩國也玩不起。

現在第三代坦克都是按照冷戰末期計劃進行大規模坦克會戰的要求設計的。

而現在各國裝備的坦克還是冷戰末期設計製造的,不過導彈飛行速度慢,造價貴的問題並沒有解決,所以現在各國還是沒有使用導彈作為坦克的主要武器。


有痰


坦克作為一種陸地上防護,火力以及機動性為一體的主戰裝備,其針對的目標並不單單侷限於敵方的坦克,還有其他的地面目標。

反坦克導彈的戰鬥部種類很多種,戰鬥部通常採用空心裝藥聚能破甲型,有的採用高能炸藥和雙錐鍛壓成形藥型罩,以提高金屬射流的侵徹效率。還有的採用自鍛破片戰鬥部攻擊目標頂裝甲。但是這些都針對防護能力強的坦克裝甲,因為坦克的空間較小,設備較為密集,針對的是擊穿,擊穿造成設備毀壞,人員損傷,也就即摧毀。

但是針對其他地面目標,比如敵方暗堡,火力點等的時候,反坦克導彈一味追求的穿透力也就只是一枚威力更強,精度更準的大威力子彈而已,無法對敵方造成大規模的面殺傷。而坦克自身攜帶的炮彈,有穿甲彈,高爆彈,燃燒彈,榴彈等等。面對不同的目標可以靈活的選擇相對的炮彈種類,而且同樣可以有效擊毀敵方坦克。所以問題的本質就是反坦克導彈能幹的,坦克火炮基本能幹。但是坦克炮能幹的,反坦克導彈就未必能幹。而反坦克導彈除了射程相對比較長以外,其他並無優勢,但是坦克在那麼遠的距離,能否發現目標,指示目標又是一個問題,而且隨著炮射導彈的發展,使導彈也成為了坦克火炮的一種。

在這個前提之下,導彈的造價,坦克的火力持續性由於自身導彈攜帶的數量就未必有攜帶炮彈的坦克更好。而且坦克炮的射速,跟火控系統發展,現在的精度已經可以接近甚至超過部分反坦克導彈。所以也就是世界上沒有大規模出現只裝備反坦克導彈的坦克了。





後會無期的故人


現代坦克為什麼不採用反坦克導彈為主要攻擊武器?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向各位普及一下坦克在戰場上的用途:

坦克是現代陸上作戰的主要武器之一,具有直射火力、越野能力、裝甲防護力和突擊能力的履帶式裝甲戰鬥車輛,可以根據作戰任務而攜帶穿甲彈、破甲彈、榴彈、高爆彈、燃燒彈等彈藥,是陸地武器中重要性唯一高於輪式裝甲車的存在。


  • 與對方坦克或其他裝甲車輛作戰;

  • 為已方步兵提供掩護;

  • 壓制、消滅反坦克武器;

  • 摧毀敵方工事;

  • 擊殺敵方狙擊手;

由此可見坦克不僅僅是獵殺敵方的坦克、裝甲車輛等,它是戰場的多面手,因此它不可能裝備功能單一的反坦克導彈為主要功擊性武器。不過戰場上也有以反坦克導彈為主要功擊性武器的裝甲車輛。但它就不屬於坦克這個類別的比如中國產的反坦克裝甲車。


奮鬥的路上


現代戰爭坦克的主要任務是快速機動突防、高效打擊、支援步兵火力、襲擾敵方、掩護綜合作戰。主要對手還是裝甲集群和步兵集群,從性價比來說,炮彈便宜,從效果來說,炮彈在摧毀能力上不弱於導彈。


坦克的作戰距離基本在2000米範圍之內,是屬於視距內攻擊武器,反坦克導彈屬於視距外攻擊武器,這兩種武器屬於相輔相成的作用,而且現代坦克都具備發射炮射導彈的能力。如果過於增加過多的武器裝備,對成員的操作要求會更高,導彈不是坦克的主要打擊火力,加裝導彈會讓坦克操作複雜化,不利於坦克主要能力的發揮。



坦克空間本來就狹小不堪,相對比較擁擠,在加裝上一個導彈觀瞄,發射設備,坦克的體積就要增大,容易暴露目標,侷促的空間不利於成員的活動。大大降低了坦克的作戰能力。當今戰場反坦克的方法多種多樣,

反坦克導彈、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殲擊車、反坦克炮、等等,坦克只要完成自己的任務就行了,反坦克的任務就專門的武器小組去完成,所以完全沒有必要以反坦克導彈為主要武器。


Hello妳好


現在西方的坦克上面都沒有導彈,以主炮發射的炮彈作為攻擊武器。而中俄的坦克裡面通常都會有幾發炮射導彈,但那也僅僅是作為補充。

導彈相對於炮彈最大的優勢在:射程。

海灣戰爭中,英軍坦克創造了3千多米的距離上摧毀伊軍坦克的記錄。但那已經是記錄了。正常來講,坦克主炮的有效射程是2千米。但對於導彈來講,3千米是近距離,打5千米很輕鬆。

按理講,武器肯定是打的越遠越佔便宜,但事情都得綜合著看。以現在坦克的技術,它的正常探測距離也就是2-3千米。再遠了的目標也就看不到了,看不到,也就無法用武器去攻擊。

中俄坦克上的炮射導彈都能打個5千米,但那得是前方有其他的步兵發現目標,然後把目標的位置告訴坦克,坦克再向目標發射導彈,在這期間,步兵還要拿激光指示器照射目標,等導彈飛過來,才能準確擊中。炮射導彈打的遠,其實是有步兵在前面幾千米給他當眼睛。

用炮射導彈,其實是對己方火力不足的擔憂。

美軍掌握著制空權,打仗幾乎完全依賴空中支援。發現目標,飛機、巡航導彈的一通炸。它的坦克並不需要有太多的工作,就等著敵人殘了,它一股勁的衝上去打掃戰場。中俄的空軍不佔優勢,沒辦法,陸軍就得多留兩手。前面發現目標,飛機來不了,大炮不及時,這時候,坦克在後方打出兩發炮射導彈支援一下,也能應付一下。

機器,多一個零件,就增加了一個出故障的風險。辦事,多一個環節,也會增加一個出紕漏的風險。不論是武器本身,還是在戰場,甚至咱們平時做人,公司經營,一定要:簡單。能兩個人做的事,千萬不要三個人去做,能兩步能達到的效果,千萬不要三步。

炮射導彈,它需要前面有步兵配合,需要步兵觀測目標,傳遞信息,並制導。這個流程的弊端很明顯,環節太多了。在戰場上,這個變量太多。可能沒有步兵給你當眼睛,也可能當一半的時候步兵遭到攻擊。所以說求別人不如求自己,用炮射導彈的效果遠遠不如坦克自己發現目標,自己直接攻擊靠譜。所以,即便是中俄,也僅僅是裝備幾發炮射導彈,當個補充,而不能作為主要突擊武器。

但是導彈不能作為坦克的主要武器很多的理由其實是老黃曆。

現在各國的主戰坦克,從基本型算起都得30歲、20歲了。發展新型坦克的在最近這些年,只有中國搞了1個15式。像英國甚至都在張羅取消坦克。現在主流坦克的原始設計中,對主炮和導彈的認識其實還停留在20年前,甚至是30年前。

以前的反坦克導彈不具備發射後不管功能,如果在坦克上發射,坦克必須停下來,然後一直瞄準目標,直到導彈擊中。而且還要等很久,導彈的速度要比炮彈慢很多。以前的反坦克導彈是地地道道的防禦性武器,坦克主炮是進攻性武器。發射導彈,坦克自身就需要停下來,在原地駐留一會,這既影響了突擊速度,有增加了自己被擊中的概率。所以,在當初設計的時候,西方的坦克壓根就沒給導彈留位置。當初原始設計的時候就沒有安排導彈,像西方國家一直在軍事上保持優勢,還有空軍,也沒有研究把導彈弄坦克上的動力。

而以現在的導彈水平,發射後不管,那是標配。所以現在坦克如果發射炮射導彈,完全可以做到行進間射擊,導彈打出去以後就自己去找目標了,坦克則可以繼續去幹別的事情。另外,現在的軍隊信息化水平越來越高,無人機大量的裝備,坦克分隊發現5千米甚至8千米外的目標並不困難,這時候用炮射導彈去攻擊,比前些年要可靠得多。

坦克如果以導彈作為武器,肯定是採用主炮炮管發射的方式,也就是炮射導彈。這種導彈的優點是速度快,比普通的反坦克導彈快N倍。

以目前的技術,坦克依靠其他平臺,發現幾公里外的目標不難。然後導彈發射後不管,並且速度快,可以迅速擊中目標。所以,坦克炮射導彈還是值得關注一下的。畢竟它有炮彈兩倍以上的射程。

現在坦克發射導彈無法形成主流,問題並不在坦克上,也不在導彈上,而是像紅箭9、紅箭10這些專業的導彈發射車的搶生意。


銳度何老師


發現敵軍戰車!來一發~發現敵軍步兵!來一發~~發現敵軍火力點!來一發~~~發現......車長,沒彈藥了!

【蘇軍的Ti1導彈坦克】
現代戰場對於坦克的要求其實已經不再是傳統的攻堅或者防禦的火力,而是“機動性、火力、防禦力”三者綜合應用的作戰單元。既然是作戰單元,就需要考慮彈體的成本以及對戰場環境的適應性。

如果像我們開頭設想那種,我們就不管其他問題,只說彈藥考慮。儘管單發脫殼穿甲彈的價格,可能比一枚紅箭-73的要貴一些,但是跟紅箭-10這類高端比,那還是便宜許多。那更殺傷榴彈和多用途彈藥比起來,更是坦克炮彈的打擊效果和效費比,遠比反坦克導彈要來的實惠。更不要說,坦克很多時候所要打擊的目標,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一枚榴彈打出去跟一枚反坦克導彈打出去,哪個更心疼?

這還只是一個成本角度,再換個角度,從彈藥儲存密度上,現代反坦克導彈都是需要通過發射筒進行發射,少數類似於紅箭-73哪種導軌式發射,彈藥儲存也是需要彈藥筒。這就對坦克內部空間造成了極大的浪費,畢竟坦克內部是“螺螄殼裡做道場”,儘可能緊湊些!彈藥可以一發挨著一發,反坦克導彈可沒這麼容易存放。

不過,全世界也有個國家現役還有隻用反坦克導彈的主戰坦克,那就以色列。以軍“野人”坦克就是使用“長釘”導彈作為主戰武器。但是,這並不是什麼創新舉動,而是M48坦克底盤便宜、量足,隨便改!


出鞘


實際上,以反坦克導彈為主要攻擊武器的坦克也曾曇花一現,例如前蘇聯曾經研發過IT-1反坦克導彈驅逐戰車,但最終棄之不用。


圖為IT-1反坦克驅逐戰車。

究其根本,我們不得不將目光投向現代主戰坦克的定位是什麼?作為信息化戰爭中重要的信息節點,陸基火力平臺,任務雖然包括對付敵軍重裝甲部隊,但也不僅僅限於此,在作戰中對於敵軍的工事進行打擊、摧毀其他輕型裝甲部隊等,都是坦克需要進行的工作,而巷戰更是無法避免,在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反坦克導彈相對於反坦克火炮而言的致命缺陷之一——最小射程,以大名鼎鼎的“陶”式反坦克導彈為例,其需要的最小射程為65 米,在坦克經常會面臨的巷戰中,65米的射擊死區約無疑是致命的,一旦進入到較為狹窄或是有著大量高樓的地方,只依靠反坦克導彈是難以回擊敵人的,而火炮則無此顧慮

圖為“陶”式反坦克導彈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說到導彈的工作原理,以常見的戰術導彈為例,其主要制導方式分為無線電、紅外、激光與慣性制導,除慣性制導不易受到干擾,但精準度很差以外,其餘幾種都有著各自的優劣——無線電易受到電磁干擾,紅外製導會錯過熱源信號較弱的目標,激光制導受氣候影響較大,難以適應坦克需要面對的多種複雜情況,而這時結構相對簡單,不依賴信息化作戰優勢,不依賴電子元件的火炮,無疑成了坦克的首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