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军和军有啥区别?

和尚尼姑是一家


国民革命军第一次出现“集团军”的编制,始于1928年2月15日,这一天北伐军在徐州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在国民政府指挥下的所有军队进行“二次北伐”,主要扫荡长江以北的奉系军阀和孙传芳残部。此间首次将全部部队整编为四个集团军:以刚刚复职的蒋某人为北伐军总司令,何应钦为代总参谋长,四个集团军司令分别是:蒋某人自兼(何应钦被暂时解除了兵权)、冯玉祥、阎锡山和李宗仁。

(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

其中以黄埔系为主的第一集团军下辖从1到4共四个“军团”,分以刘峙、陈调元、贺耀祖和方振武为军团总指挥,“军团”再下辖各“军”,第一集团军编有18个军共约29万人的兵力;冯玉祥西北军的第二集团军则下辖四个“方面军”,番号分别是第1方面军孙良诚、第2方面军孙连仲、第8方面军刘镇华、第9方面军鹿钟麟,各“方面军”再下辖“军”,总兵力共25个军约31万人。

阎锡山的晋绥军整编为第三集团军,他自己又搞出来“左路军”(总指挥商震)和“右路军”(总指挥徐永昌)两大部分,然后下面再辖“军”,第三集团军拥兵11个军共15万人。惟有第四集团军编制比较简单,集团军司令部直接指挥16个军24万人马,注意该集团军不全是桂系部队,还有收编的唐生智的湘军等杂牌。

(第18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

所以在早期,“军”的建制比“集团军”整整低了两格,之间还有军团或者方面军的层级,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北伐战争区别结束以后,南京政府进行裁军,集团军、军团或者方面军的番号通通取消,绝大部分的“军”也被缩编为“师”,变成什么样了呢?出现各“路军”下辖师的局面,后来又恢复了一些军级编制,比如第19路军最初下辖三个师,不久又在其中增加了第19军的番号。

这就是“集团军”和“军”的第二个重要区别,前者是战争时期的编制,后者是常态化的编制,比如抗战爆发后,工农红军被改编为第八路军,仅仅一个多月后又给了新番号“第18集团军”,延安方面并不太接受,华北我军大多仍然以“八路军”自称。因为集团军属于战时编制,那么打完日本鬼子以后重庆政府就可以裁撤它,居心叵测,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抗战胜利后,集团军被改制为整编军或绥靖区)。

(新四军代军长陈毅)

正是因为取消了集团军和军团的建制,所以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各“路军”和“军”的编制规模非常混乱,尤其是地方实力派拼命扩充实力,却又不敢公开扩建编制,一度造成军级部队的兵员数量非常臃肿。比如驻守平津的宋哲元第29军,在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前已经拥有80000人枪,完全顶上几个军的规模。

抗日军兴,军事委员会开始着手编组战时“集团军”,最先出动的是张治中第9集团军,赶赴淞沪战场对日作战,该集团军出动时仅以第36、第87和第88等三个德械师为基干,在战场上又分别升格为第71、第72和第78等三个军级番号,完成了“集团军”到“军”再到“师”的指挥序列建设。华北战场最先完成战时编制的是宋哲元第1集团军,各师扩建为第59、第68和第77共三个军级番号,前面说过了,以第29军的兵力裂变为三个军根本不成问题。

(第1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

在此期间,由于战争规模扩大、参战兵力越来越多、而各部队之间的兵力差距又乱七八糟,遂临时推出了“军团”的建制,比如淞沪战场,就出现了“左翼军”指挥集团军、集团军指挥军团、军团再辖军的多重体制,非常混乱。严格意义上说,这一时段“军”又比“集团军”低了两格,比如第59军军长张自忠,就是在台儿庄战役胜利后即被晋升为第27军团长,但直到次年初,才升格为第33集团军总司令。

武汉会战期间再出现“兵团”级建制,长江两岸共四个兵团各自下辖集团军或者军团,然后再指挥到军级,指挥重叠非常严重。有鉴于此,在武汉会战结束后的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上,决定取消了兵团、军团、旅这三级建制,形成了战区到集团军、集团军到军、军到师、师到团这样新的指挥层级,这个时候,“军”和“集团军”仅差一级成为了直接上下级单位。

(第59军军长、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

边打边组直到1939年中,全部抗日军队才完成了新的建制调整,抗战期间先后组建了40个集团军的番号(期间还出现过36个军团的番号),而军级建制在1941年调整为92个(245个师)。

但是到了抗战胜利之前一度扩编为124个军(354个师)的番号,形成了一支400多万人的庞大武装,可惜的是,对100万日军却仍然难以拥有战略主动权,兵贵精而不在于多啊。

(第18集团军副总司令彭德怀)


度度狼gg


我当过多年参谋,我来说吧:两者 其实都是军级单位,一个是正军级集团军,一个是正军级军,记住,军级的军字,代表编制级别名称,集团军、军指的是编制单位名称。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军字,是军兵种的军,比如空军、陆军、火箭军等。那么,集团军和军有啥区别很明显了,两者都是编制单位名称,其他类型还有军级编制单位:中心、基地、大学等,单位名称体现单位性质的,比如集团军就是诸兵种多要素集成的军级战斗单位,军就一般是兵种要素单纯的野战军单位,如空降兵第15军。所以,同样一个军字,其实代表了三种不同含义:编制单位、编制等级、军兵种类别。最后,一例子来总结:

正军级的空军空降兵第15军军长:这句话,第一个军字是级别,第二个军字是军种类别,第三个军字是编制单位名称,第四个军字是主官岗位。

清楚了吗?


高天虎贲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估计会混淆,即便是当过兵的也不一定能分清。

原因在于集团军有时会简称为军,比如第七十一集团军,有时会简称为七十一军。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他们是有所不同的。

1.相同之处:他们的级别相同,都是正军职,军事主官都叫军长。不同之处:集团军是基本战役军团,编成更为合成、多元,既有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又有航空兵、通信、电子对抗等,是多兵种合成的战役军团。

2.军改后,陆军集团军由18个改为13个,原来的指挥层级也有所减少,可以说力量更加精干、结构更加合理。而军是高级战术兵团,原来还有步兵军,现在已全部改为集团军。但是空降军就是一个军,196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改编为空降兵军,同时空降兵师划归该军建制,组成了空降兵第15军。所以说现在所说的军主要是指集团军,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军级单位,比如省军区、驻港部队等。

3.其实集团军我觉得某种程度来说,与以前的纵队类似,但是又不完全相同。比如四野八纵,那么就是第四野战队第八纵队,纵队下面就编几个步兵师外加炮兵部队。而集团军级别上与纵队类似,但是既有步兵旅,也有装甲旅、还有特战旅、防化旅等等,这也是基本对应的,也是陆军单元的一种变化和发展吧。


起步一二一


集团军和军有什么区别?有时候几乎一样,有时候却差着三个级别

仅仅从国民党军队方面看,集团军和军十分相似,但集团军始终都大于等于军。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先后成立过40个集团军的番号,比较有名的是张自忠的第33集团军,王耀武的第24集团军,以及我党领导的第18集团军。

很多时候,集团军是军的上一级机构。比如川军中的杨森带领的集团军下辖第二十军、第二十六军和第三十一军。番号大了就能冒领军饷,杨森手下的三个军实际兵力分别是是二十军有4567人、二十六军有4522人、三十七军更仅有2056人。其实三个军加起来,还不如第十八集团军最一开始的一个师大。

我们的第18集团军,其实只有3个师,三个师下面各有两个旅六个团,平均到每个团有1500兵力,每个师则是一万出头甚至一万五左右。这几乎是国军中编制最满的师了。同时,单兵的财政拨款上,第十八集团军也绝对是最小的一个。

反观新四军,虽然直属于第三战区,却只有1.03万兵力,下辖四个支队。支队相当于旅,每个支队有若干个团。

新四军这样的军,其实还不算最弱的军。有的时候,国民党为了犒劳将士,常常需要直接升官,师部分出一些人就成了军部,至于说其他的师从哪里来,则需要吞并友军了。典型就是88师的命运。

淞沪会战中,88师师长孙元良有功,直接升为72军军长,下面只有一个师。南京保卫战孙元良不战而逃,72军番号取消,88师并入了71军。到抗日战争后期,71军逐渐把原有的87师,36师吸收进来,陈明仁担任军长,成了国军中的较强军队。36师、87师和88师,号称是国军最强的德械师,如今抱团在一起也还是落毛的凤凰不如鸡。

王耀武的74军,下面有51师,57师和58师三个兵力一万的主力师。74军和73军、100军一起组成了第24集团军。24集团军总兵力能有十万,这才算是比较标准的集团军,实际上相当于解放战争后期的兵团。

从国际上看,集团军的兵力不可能少于10万,而军,相对来说就少多了。

二战中,苏军合成集团军通常不超过10万人;德国每个野战集团军为12-25万人;美国的野战集团军规模最大,达25—32.5万人。

二战后,苏军标准合成集团军,辖3个步兵师、1个坦克师,共7万人;法国集团军辖3个军,共10个师,编12.8万人;而美国集团军按80年代标准编成,下辖3个军、12个师,加上920多个连以上的各种支援部队,总兵力接近50万人。

而我们的解放军,一开始成立了四大野战军加华北军区,后期每个野战军都有十几个纵队。当纵队发展为军,纵队上面又建立了兵团,兵团之上则是大军区。这里面的兵团,实际上就是集团军。

现在我们的军队有200多万,分为了13个集团军,每个集团军有十几万到二十万不等。与国际上的差距并不大。

新军阀军阀混战中,集团军的编制最大

国民革命北伐中,国民党军队从原本的8个军十几万人扩张到了五六十万,宁汉合流后,二次北伐继续,国民党总共组织了四大集团军,分别是蒋介石第一集团军,冯玉祥第二集团军、阎锡山第三集团军和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

这四大集团军中,蒋介石的的第一集团军和冯玉祥的集团军都是30万左右,李宗仁的集团军稍弱,有20万,阎锡山的集团军则有15万。

其中最大的蒋介石的集团军,下面并不是设立了军或者师,而是建立了方面军,方面军下面还有路军,路军下面才是军和师。这样的军事编制设置,实在是超出任何人的想象。


历史知事


集团军和军都是正军级单位,属于同一级别,无论是某集团军的主官或者是某军的主官,一把手都被称呼为军长。

其实,现在集团军的编制就是从军的编制里进化而来的,当然集团军的对象主要是陆军。

陆军是我党建立最早的武装力量,自从1927年建立之初,陆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以步兵为主,虽然在不同阶段,陆军里也包含少量的骑兵、通信兵、炮兵等兵种,但毕竟这些兵种部队比较少,很多时候是与步兵融合在一起的。

后来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通常会听到“纵队”的番号,而纵队属于野战军的直接下级,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军级单位。比如陈毅元帅领导下的华东野战军,下辖有各个纵队,许世友上将就是华东野战军的第九纵队司令,相当于第九军的军长。

后来,人民解放军的数量急剧增长,达到500万人左右。纵队的番号也被取缔,正式改编为正规的军,把部队全部整编为70个军。

建国后的几十年里,经过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小米加步枪的时代已经适应不了现代战争的需要,战场更加注重的是武器的现代化。

因此陆军部队的各个军在1985年进行了精兵简兵建设,各兵种也陆续组建,比如防空兵、防化兵、航空兵等部队相继编入各个军,这样一来,以步兵为主的陆军,就变成了步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运输兵等多个兵种组合的集团军。

现在我国陆军就划分为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集团军。比如我国非常出名的“万岁军”38军,1948年就被称呼为解放军第38军,1985年改称为38集团军,2017年陆军又经过改编,原38集团军现在是中部战区的第82集团军。

但现在是不是就只有集团军编制,就没有军的编制呢?其实不然,也还是有的,只不过不存在于陆军,陆军目前只有集团军编制,但是在空军就有军的编制。

比如我国空军现在的空降兵军,就是一个正军级的单位,空军空降兵军的前身是空军空降兵第15军,通常简称为空15军,下辖3个师,被称呼为“千岁军”,改制后,空15军的番号也就不存在了。

因此,从以上分析来看,集团军和军其实都是同等级别,不一样的编制称呼。只有陆军中的正军级部队称呼为“集团军”,空军等其他军种中的军级部队,仍旧称呼为“军”。


襄遇阿雨


哨兵小虎第799条回答。

一、“合成”和“单兵种”的区别。

自19世纪开始有集团军这个编制,他就体现着“单兵种编制单位”的合成。

比如:“日俄战争”时期,日本和俄国都出动了“集团军”这一战役兵团编制。

当时俄国出动了3个集团军,而日本出动了5个集团军。而一个集团军通常包括3个步兵军和1~2个骑兵军。

虽然当时的集团军合成要素还比较少,但最起码是步兵和骑兵兼顾使用!

(集团军作战的典范↑↑↑)

而到了现在的集团军,他的

“合成”意味就更浓了,一个集团军往往下辖步兵旅、装甲兵旅、炮兵旅、防空兵团、工程兵团、通信兵团、防化兵团、电子对抗兵团、陆军航空兵团等兵种要素。

而不会再出现“单兵种编制”的专门的步兵军,装甲军了。

二、集团军是军的上一级战役单位。

二战时,巴顿

从第二军军长晋升为第七集团军司令,这个“第七集团军”就是一个比军大的编制单位。

(影视剧中巴顿第二军军长形象↑↑↑)

巴顿的第七集团军下辖第一装甲军第七步兵军

,以及其他兵种专业团等。其中第一装甲军下辖7个装甲师

可以说,这个第七集团军是一个远超正规“军级编制”的单位了。当然巴顿后来又调任第三集团军司令。

(第三集团军司令巴顿↑↑↑)

此时的集团军是由若干个“军兵种编制军”

组成的合成集团军。集团军司令军衔为中将或上将。

(第三集团军标志↑↑↑)

三、集团军和军的一样的。

二战结束后,各国都在实行大幅压缩兵源数量,我国从1949年建国时的600万军队压缩到现在的200万军队,从建国时的70多个军整编到现在的11个集团军

。走的就是“合成化”,“精兵致胜”的纪念。

现在我们可以说集团军和军是一样的了,也可以把“集团军”简称为“军”了。

因为现在的集团军下面直接就是“各模块化合成旅”,也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合成军”。而改革后,师一级单位也将退出历史舞台。

或许若干年后,“合成旅”也会替代“集团军”,但就目前的发展来讲,现在的军都是“集团军”了,而其军长或司令员通常为

少将军衔

我是哨兵小虎,一名退役老兵,谢谢你的阅读和支持。


哨兵小虎


集团军和军有啥区别?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答案

时间轴也不要拉开太长,就说说二战吧。二战时候的中国集团军是一个庞大的机构,一般来说国军集团军下辖2到3个军或者说军团,是蒋介石政权最大的作战建制,抗战时期国军一共组织了近40个集团军,比如张自忠将军就是第三十二集团军司令,当然,也有特例,比如八路军也就是后来的十八集团军底下就只有三个师,这是老蒋为了限制红军实力。

现代集团军基本上是由师级单位组成,美军、俄军也一样,比如美第8集团军。

二战结束后,由于局势较为和平加上战争手段的进步,各国都开始放弃大规模单兵集团,组建海陆空一体的集团军,集团军不再指军的集合,而是指的不同军种。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集团军和军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1928年蒋介石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同年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将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所属的部队统一编为第一、二、三、四集团军,这是中国最早出现集团军的编制。其中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由蒋介石兼任,下辖4个军团及总预备队和后防警备部队,总人数约55万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下辖9个方面军和直辖部队,总人数约50万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阎锡山,下辖10个军,总人数约24万人;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下辖16个军又6个独立师,总人数约30万人。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又恢复了集团军的编制。通常一个集团军下辖若干个军或师,编制不固定,抗战期间,国军先后设立了40个集团军。因此,通常情况下,集团军是军的上一级编制。

抗战时期,日军的最高固定编制是师团,在师团之上为编制不固定的军、方面军等。日军的“军”通常下辖若干个师团或旅团,其级别相当于国军的集团军。


再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曾经组建了70个军。到了1985年,中央军委召开了扩大会议,通过了《军队体制改革、精简编制方案》,并作出了百万大裁军的决定。在这次精简整编的过程中,11个大军区合并为7个,现有的35个军中撤销了11军的番号,剩下的24个军中的22个军统一整编为集团军。到2003年为止,解放军的集团军(军)数量精简到18个。大家所熟知的北京军区的第38军(万岁军),这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战绩辉煌的部队,虽然平时称呼为军,实际上它已经是第38集团军了。


历史军魂


集团军是军以上的称呼,一般是这样的,军上面是集团军,以前苏俄的编制为例,他们是方面军下面是集团军群,一般是三五个集团军建立成方面军,如顿河方面军,南方方面军,北方方面军等等,有时还要多,二战德国编制最高是集团军,南方集团全北方集团军等等,德军的集团军军群人数与苏联的方面军人数都是差不多的,根据战场需要忝加兵力,一般不会少于三十万,多的有一百多万兵力也有,集团军是综合力量的体现,是有各兵种联合的作战的体现,各种侦察兵种雷达坦克飞机各种火炮,各陆军兵种互相配合的模式,过去一是从班排连一直到军,都是单一兵种,就是有其它兵种在里面,也是独立单位,现在的集团军模式与过去集团模式有质的不同,它可以是各种兵种的最高指挥者,可以拥有陆海空兵种导弹卫星雷达侦察情报分析,统一指挥,以前独立于陆军以外的单位,现在的都可以在集团军里统一完成指挥作战,


记史897


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的时候,王耀武还是国军七十四军下属的五十一师少将师长,下属两个旅四个团。军长俞济时离任后,王耀武升任军长,从此七十四军开始了在抗战中南征北战,东奔西走的战略打击兵团生涯,用现在网友的话说,就是抗战时期在南方打满全场,无役不从,几乎每次重要会战都能看到七十四军的身影。

到1944年长衡会战时,七十四军仍然是主要参战部队之一,而且是被当作救援衡阳的主要部队,而这时候的七十四军军长虽然还是王耀武,但他此时已经是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了,七十四军军长是兼任的职务。此时的二十四集团军除了七十四军,还另有一个一百军,军长是王耀武的老搭档施中诚。不过,这时候的一百军还只有两个师,算是小兄弟。

到1945年五月到六月的湘西会战时,参战部队以王耀武的第四方面军为主,但实际上由军委会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直接指挥,此时王耀武的第四方面军下属部队包括七十三军,七十四军,一百军和土木系核心骨干十八军,七十四军军长为施中诚,李天霞担任一百军军长,张灵甫此时担任七十四军副军长,七十四军在淮海战役中再次被歼灭时的军长邱维达此时担任参谋长,七十三军军长则是韩浚。

国军在抗战初期集团军数量没有那么多,但军团不少。基本上中央军为一个军下辖两三个师,军团在军之上,至少要有两个军。比如徐州会战期间的汤恩伯军团,就下属第二军,五十二军等。但杂牌军的军团水分就大得多了。比如庞炳勋名义上也是一个军团,但是他实际上只有一个师又一个旅,孙连仲的集团军也是名义上级别很高,实际上只有三个师又一个旅,而且不满编,实际兵力还不如五十九军张自忠多。


经过整编之后,撤销了军团的编制,但集团军就开始多起来了,数量不断增加。比如关麟征在徐州会战期间还是汤恩伯军团的五十二军军长,到了第一次长沙会战时,关麟征已经是十五集团军总司令了,下属他的老部队五十二军和三十七军两个军。同属第九战区的二十七集团军杨森实际上只有二十军一个军以及配属指挥的敌后挺进纵队。

也就是说,无论集团军还是军,都是指挥单位,而不是基本编制,至少在名义上,国军仍然是以师为基本编制单位,所以师的编成和番号相对稳定,而军则质量差距很大,有的两个师,有的则是三个师,武器装备差距就更大了。比如徐州会战期间滇军六十军开赴前线参战时兵力达到了五万人左右,在当时第五战区下属的军团中,除了汤恩伯军团,其它军团都没有六十军一个军人数多,但他仍然是一个军。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些在之前的作战中表现比较突出的部队在战后会进行扩编,军扩编为集团军,但也有例外情况,也就是把集团军缩编为军,这就是杜聿明的第五军。第五军是在二百师的基础上扩编起来的,下属二百师,新二十二师和九十六师三个师,一开始给的番号是第五集团军,但是后来却又降为了第五军。这是抗战时期中央军番号降级的唯一一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