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红楼梦》当中薛宝钗是想进宫还是想嫁给贾宝玉?

红楼一梦


刚进京都的薛宝钗是想进宫的,之后也沒有马上想嫁给贾宝玉。但最后,她想嫁宝玉。

薛姨妈带着薛蟠和宝钗来京都时,薛家大富,是有自家的房舍的。且王家才是薛姨妈的娘家,他们住也是应该住到王家去。

为什么他们住到贾府了呢?因为那里出过一个薛宝钗的目标人物一一贾元春。

他们希望宝钗可以走元春的路。在贾府他们可以从王夫人那学习到元春入宫前的准备。贾府这个公侯府第可以给宝钗一个贵族少女的教养。

宝钗在薛家可以读书、识字;可以学女红、理家,但是贵族的礼仪修养、举止言谈、待人接物薛家这个早己无爵位的人家是无论如何接触不到的。

刚进贾府的薛家并沒有弄岀什么“金玉良缘"的说法,刚进贾府的宝钗对宝玉也是淡淡的。

那时他们渴望用宝钗来提高自己家的门第。

近因今上崇尚诗礼,征采才能,降不世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在世宦名家之女,皆得亲名达部,以备选择,为宫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薛家的家族地位没有给宝钗选秀的机会,元春的女史是直接进宫,可宝钗不行!

宝钗待选的只是高级伴读,而且不一定能进宫。薛家必须为自己找个门路。

  • 可能是贾府没有为薛宝钗疏通,毕竟这件事要花很多人脉和心力,贾府不一定实实在在为薛家办这件事。
  • 可能贾府脸面不够,毕竟贾府早就今非夕比,曾经交好的内监也未必买贾府的帐。
  • 可能是薛家门第太低,可能是薛蟠有案底,打死人命不是小事,定会有人知晓。
  • 可能是宝钗自身素质不够,她真的算不上是一位贵族少女,在真的闺秀面前,宝钗就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小丫头。

总之,宝钗落选了。连伴读都沒选上!借着待选让宝钗嫁入皇室这件事,薛家必须放弃。

薛家不是有爵之家,也不是书香门第。在京都的薛姨妈很快会明白,真正的豪门是看不上薛家的。

梅翰林那样科举入仕的人家都已看不上薛家了!皇商和大富都不是贵族求配的选择。

薛宝钗和傅秋芳是一样的!

豪门贵族不求配,普通的人家不能嫁(因家族需要用她们的婚事来振兴)。

落选后的薛家和宝钗都想同贾府的宝玉结亲。因为那是薛家攀豪门的唯一机会。


薇薇polly


薛宝钗从来都没想过进宫,她的商人出身也进不了宫。进京去贾家谋求嫁给贾宝玉,实现金玉良姻,是薛家一家三口北漂的最终目的。


第四回,薛家一家三口北漂进京,对外宣称了三个原因。

第一,薛宝钗要入京待选。

第二,探望亲友。

第三,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

曹雪芹还讲了一个道理,说薛蟠羡慕京城风光,贪图繁华才想进京。其实都是转移试听,真实原因只有两个。

第一,薛蟠打死人命,为人不成器,令薛家在金陵混不下去。

第二,薛宝钗父亲、叔叔相继去世,嫡系两支孤儿寡母无力支撑偌大家业,薛家处于崩溃边缘。

人挪活树挪死,王子腾急招薛家进京,只因薛家不救一败涂地对四大家族不是好事。王子腾有政治家眼光,有野心,他安排薛家进京,就是要薛家与贾家联姻。他是贾家和薛家的亲舅舅,聚拢三家力量何愁王家不再上一步。


(第三回)薛家姨母之子姨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如今母舅王子腾得了信息,故遣他家内的人来告诉这边,意欲唤取进京之意。

薛家进京是王子腾意思。进京后如何做,他必然为寡妹薛姨妈筹谋完全。“金玉良姻”无疑是王子腾谋划。主要目的是来贾家“攀附”分利。

第四十一回,妙玉体己茶给薛宝钗的茶具“(分瓜bān)瓟斝”对薛家目的强烈隐喻。“分瓜”合起来读bān,分开来就是分瓜,代表占便宜,分利瓜分之意。而(分瓜bān)瓟斝”上有一行小字“晋王恺珍玩”,王恺是晋武帝舅舅,暗示王子腾是幕后主使。

王子腾筹谋金玉良姻,必然包装薛宝钗,进京选秀就成了薛家遮羞布。薛宝钗要参加的选秀,是皇帝临时加选只为公主、郡主选伴读宫女,宝钗商人出身不可能选上。更别提进宫选妃连资格都没有。


薛家从来没有过选秀心思,也不可能选什么秀。“选秀”不过是为了遮掩薛蟠打死人,家乡混不下去无奈“北漂再创业”的事实罢了。

金玉良姻是薛宝钗一开始就背负的任务。舅舅王子腾的任务必须完成,做好了薛家得了贾家王家联手扶持,三方都有益。不成功王家贾家的帮扶不过是亲戚情义,薛家生死要自负。

薛家一住贾家就死赖住再不搬走,不是不能走而是不敢走。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君笺雅侃红楼


少时读红楼一直被宝黛钗之间的感情所牵绊,一直以为宝钗是三者之中多余的那一个。可是慢慢长大才发现,宝钗其实也有很多的无奈。宝钗是打着进宫的名头上京的 可是最后却嫁给了宝玉,那么她的初心到底是什么?嫁给宝玉也是内心所愿吗?

第一,宝钗的首选是进宫,备选才是嫁给宝玉

宝钗上京的目的就是为了进宫,宝玉从来都是不是宝钗的首选。薛父从小就让宝钗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他把宝钗培养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宝钗在大观园的众姊妹中就算是一个全才。宝钗文能写诗、作画、懂禅学;武能划拳、经商、做管家,不管众人做什么宝钗都是能够参与其中,还能做出表率的哪一个。

宝钗成长为这么优秀的姑娘,绝对不是为了嫁给宝玉而来,她的目标是青云直上,进宫做女官也好,成为妃嫔也好,宝钗想要的生活从来都不是做四四方方天地里的小女人,她想要一个可以发挥实力的空间。宝钗周旋众人的能力、处事的豁达和以及完成目标的方法,这些技能不能够白白浪费在贾府这小小的宅斗基地里。

近因今上崇尚诗礼,征采才能,降不世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在世宦名家之女,皆得亲名达部,以备选择,为宫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入宫机会难得,宝钗是一定想要争取到的。入宫是她的一个机会,她一定要努力争取,所以当失败的时候她会很难过,宝玉无意的一个调侃也会就会让她很生气,第一次当着众人不给宝玉面子。 不能入宫是宝钗的遗憾,宝玉从来都不是宝钗的首选,他只是备选。

宝钗比薛蟠和宝玉更有志气,她想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能力振新薛家。向元春一般入宫为妃是最直接成就自己和振新家族的方法。

第二,宝钗对宝玉状态,从看不上到喜欢直到嫁给宝玉也是心甘情愿

宝钗对宝玉的情绪从刚开始的看不上到后来的喜欢,直到嫁给宝玉也心甘情愿,宝钗的心情有一个很复杂的变化过程。黛玉和宝玉之间有感情,可是宝钗也能够主动追求自己的爱情。

宝钗最开始对宝玉肯定是看不上的,因为她觉得宝玉就是一个“无事忙”和 “富贵闲人”,宝玉从来都没有什么大的志向,他和宝钗是很不相同的人。宝钗很多时候对宝玉都是避而远之,她对宝玉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她对待宝玉和贾环都是一样的态度。

人与人之间接触久了,才能发现对方的好。在慢慢的交往中,宝钗能够发现宝玉的细心、温暖,他虽然不是宝钗的理想型,可他也是很好的人。正是因为认知的改变,宝钗才会慢慢喜欢上宝玉。宝钗是一个“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人,可是她老是在规劝宝玉念书出仕,一是为了讨得王夫人的喜欢,二是因为她喜欢宝玉,她想要宝玉成为更好的人。

第三,宝钗的人生从来都没有选择的机会

其实不管进宫还是嫁给宝玉,宝钗的人生从来都没有选择的机会,这两条路都是宝钗不得不选择的。宝钗是一个很有家族荣誉感的人,她的人生从来都没有为自己而活,她的一生都是在为别人而活。小的时候她或许还能跟着哥哥们看看《西厢记》这样的闲书、一起胡闹和玩耍,但是长大了身上的责任就重了,宝钗的生活里就再也没有自己了。

宝钗的成熟和懂事,在父母和身边的人眼中是很好的,可是对于宝钗本身而言却是一种伤害,她做过的所有事情都是在思别人所思、想别人所想,她很少在考虑自己的需要和想法。不爱打扮也不爱装饰,这些事情都不在宝钗的考虑范围之内了,那么她人生到底还有自己吗?

总之,在《红楼梦》中对于进宫和嫁给宝玉这两条路,宝钗的第一选择一定是进宫,这是最直接成就她的梦想和振新家族的方法,嫁给宝玉是退而求次的选择,但也是她内心所愿。宝玉从来都不是宝钗的理想型,但是通过后期慢慢的相处,宝玉逐渐走进了宝钗的心里,宝钗是愿意嫁给宝玉的。宝钗是一个懂事和听话到让人心疼的姑娘,她处处都很好,可是她却从来都没有过自己。



小说红楼


关于这位温文尔雅,贤良淑德的薛大姑娘,尽管最后还是尊重了命运的安排,或者说是欣喜地顺从了她和宝兄弟的金玉良缘,那么最初的最初,难道这样一个聪明绝顶的精透儿人对自己的人生就没有过设想吗?



宝钗当然不是一个木偶,尽管人人赞许她聪明懂事,随和大方,可是薛姑娘的“随和”可不代表她是个凡事竟顺着别人,而自己没有主意的草包;薛宝钗最厉害的地方正在于此,表面不动声色,其实绵里藏针;言语轻描淡写,亦能四两拨千斤;这样一个有胆有识,谋多智广的能干人物又怎么会对自己的终身没有计划呢?


选侍之梦

宝钗当初的计划在她来到荣国府时就已经公诸于众了,原著小说中是如下描绘的:

所以如原著小说中描写,薛宝钗


的人生理想倒是很符合她后来填的一首柳絮词,词中最后两句是: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柳絮乃是随风飘零之物,所以黛玉湘云所作的词都是哀怨婉转伤感不尽,可是在薛宝钗的心里是不允许自己有志向衰退堕落的时候,那么即使是薄命悲苦之物宝钗也会观察它不同凡响的一面。所以薛宝钗最初的人生志向就是可以登上国家至高繁华的舞台:进宫待选!

才选落空

我们通读了整本《红楼梦》,发现宝钗的确是里面数一数二的出色人物:

第一.姿容出众,腹藏诗书,人称有杨妃之遗韵;

第二.深谋远虑,真知灼见,管家之才不亚于王熙凤;

第三.精明睿智,明理通达,随机应变,圆润从容;


这样出类拔萃的人尖儿,在荣国府的确可以艳压群芳,少有敌手,可是来到皇宫这个钟灵毓秀集天地之精华的人间福地,那就是强中更有强中手了,对于宝钗待选的事小说中并没有给出明确交待,但是侧面还是有过微漏的。就在“宝钗借扇机带双敲”这一回里,宝玉曾经无意中逗哏拿宝姐姐比作杨贵妃,说她珠圆玉润生得富态,可是这话在宝钗耳中却是难听得刺耳,连黛玉亦听出有奚落的意思,那么宝玉无心之言,宝钗平素也不是多心喜欢歪派别人的人,这次如此恼怒,想来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她落选了,一个入宫落选之人,再拿杨妃去比喻不是奚落又是什么呢?


退而求其次

已经落选的宝钗对于自己的人生自然是要重新打鼓另开张的了,然而封建社会的女性要想为自己谋个好的前程那就只有嫁个好人这一条出路了,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就决定了这样悲哀的规律,所以才会有“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一说。

这等事不必等宝钗自己构思谋略,薛姨妈与王夫人这对儿越老越成精的老姐妹花儿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出手了,薛家自然看中了贾府皇亲国戚的高贵地位,宝玉又是天赋不凡,仪表堂堂,哪里还去再寻比这更荣耀显达,又知根知底儿的亲事呢?而王夫人也是十分满意宝钗的能干知事,得体大方,在她看来这个嫡亲的外甥女儿怎么都比那个娇滴滴妖精也似的林黛玉要强,若不拿宝钗时时去比押林黛玉,恐怕贾母就要自作主张一意孤行了。



那么薛宝钗自己呢?对于母亲和王夫人这个姨娘的想法可不要说她不知道,王夫人教她提前来管家不就是在给她进阶的机会吗?聪明如宝钗早就心知肚明了,可是宝钗不仅聪慧,也十分有涵养有心性,对于母亲王夫人金玉良缘的撮合,她并不排斥,也不作任何态度的表示,然而没有任何动静不代表没有任何想法。


对于宝玉其实她心里是很接受的,一件事便可证明,当初怡红院有个林红玉,乃是大管家林之孝的女儿,在宝玉房里当差却一直不温不火没有出路,这个红玉平时不能出头所以很少人认识她,王熙凤这个管家的不认识,可笑的是连贾宝玉自己都不认识,但是,薛宝钗却极有印象,而且了解红玉性格古怪并不是省油的灯。那么倘若不是对宝玉的动静和周遭十分关切,如何这等微末小人物也挂在心上,因为宝钗留心宝玉身边的每一个人物,以袭人为首,这些丫头她们平日背后的舆论都会影响到她与宝玉将来的缘分成否。


入宫不成再择良姻

所以对于问题当中的“薛宝钗到底是想进宫还是想嫁给贾宝玉?”答案就已经浮出水面了,为前程计,她最想入宫有一番作为,最好青云直上光耀门楣,可是才能不足落选了也是无可奈何的事;那么再继续为前程计,她要给自己选一个好的夫婿,这时候宝玉就是最好的人选,人品忠厚,聪明俊达,最重要的他是贵妃娘娘贾元春最重视的人物,那么宝玉只要有点志气,日后飞黄腾达都是指日可待的。


有雪片片57321


宝钗是想进宫还是想嫁给宝玉呢?我觉得二者并不矛盾吧,只是时间上有先后之分。宝钗应该是先想进宫,进宫未果后转为谋划嫁给贾宝玉。

或者说,进宫是宝钗的第一选择,嫁给宝玉是第二选择。当第一选择失败后,第二选择也就成了第一选择。

1.宝钗住进贾府,理由之一就是方便操作选秀事宜,但也不排除彼时已有将贾宝玉作为备选的想法。

从书中第四回可以看出,薛蟠带着母亲和妹妹宝钗上京,本来是打算几件事一起办的:

……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其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这几件事,至少有一半是以薛蟠为主角的,比如入部算账、游览观光。那时薛蟠父亲早已去世,母舅王子腾刚升了官,准备出京,顾不上约束正好进京的薛蟠。薛蟠如同脱缰的野马,当然想趁着没人管辖的机会随心所欲地吃喝玩乐。所以他早早做好了把京城里的房子收拾出来住进去的打算,但是薛姨妈却坚持要住进贾府,理由是上京探亲不能显得生分。

其实这个理由非常站不住脚。谁规定探亲就必须住在亲戚家里?而且还是自己家明明有房子的情况下。就算亲戚热情留住,那也得等亲戚开口啊,哪有自说自话“我们必须住在亲戚家里,要是住自己房子,亲戚会不高兴”的道理?

薛姨妈自说自话,说是贾府希望他们住下,出于礼貌,贾府也不能说不是。薛蟠本来很不愿意住在贾府,怕受约束,薛姨妈就摆出一副“哪怕你自己另外住,我也要跟你妹妹住进去”的架势,薛蟠只好乖乖跟着。

如果上京的目的是以薛蟠为主的算账、游玩什么的,薛姨妈就没理由不考虑薛蟠的感受。如果说是探亲呢,硬要住在亲戚家里也是很奇怪的事。所以,薛姨妈坚持要住在贾府,说明薛家这次上京只有一个真正的目的,就是前文的所谓“送妹待选”——为宝钗进宫选秀而活动。

其实再细究一下,就会发现即使这个理由也是很牵强的。宝钗要参加选秀,为什么就不能住在自己家,非要住到贾府去呢?书里也没说这次选秀由贾家来负责操作啊。

所以,说来说去,再结合薛家住下后就一直不走的事实,我们可以知道,以进京为名为名住进贾府,本来就是薛姨妈一开始的打算。只是这么做必须有个理由,所以就用宝钗待选作为理由。

既然住进贾府是薛姨妈一开始的打算,说明贾府才是薛家的真正目的,或者是目的之一。具体一点,当然就是指让宝钗嫁给宝玉,促成“金玉良姻”这件事。这样分析之后,可以看出薛家打着宝钗选秀的旗号上京时,很可能就同时规划着“金玉良姻”了。

只是婚姻大事,断然不能公开地“做两手准备”。而且进宫这件事一旦放风出去,就更是在明面上排除了其他姻缘可能。当宝钗放言参加选秀时,不管她愿不愿意,她都必须把自己放在被宫里挑选的位置上,不能自作其他打算,只有选秀失败,也就是宫里不要她了,她才能做其他的准备。

所以,虽然不能排除宝钗一方是同时考虑选秀进宫和嫁给宝玉两个选项的,但就意愿而言,肯定是进宫排第一位,金玉良姻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如果把嫁给宝玉列为第一志愿,就不会宣称参加选秀了,否则万一选秀成功,就不得不进宫了,那该多难受?

2.选秀失败后宝钗旋即将目标定为宝玉,既有客观上便利的因素,也有在可选范围内宝玉为最优选项的考量。

住进贾府之后,宝钗选秀的事情没了下文,那就默认是失败了。很快,贾府就传出了“金玉良姻”的说法,其中,宝玉本人知道这件事,还是通过宝钗和丫环莺儿的亲自告知。

不知道宝钗是何时落选的,但不难看出落选后薛家马上就操作起了“金玉良姻”。如此无缝衔接的高效率,也佐证了薛家应该是一开始就为宝钗的姻缘准备了两套方案,宝玉是备选方案的目标。方案一的进宫目标落空后,马上就启动了方案二。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薛家本来没有两套方案,只是商人的直觉让他们住进根基深厚、机会多多的贾府,随后在最短时间内摸清贾府的状况,伴随着宝钗选秀失利,薛家迅速把新的目标锁定为宝玉。宝钗有金锁,不管“金玉良姻”的说法是薛家住进贾府以前就真实存在,还是住进贾府之后随机应变现编的,反正以薛家做生意的精明,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这么一个舆论环境,把宝钗的选秀事务转换为“金玉良姻”的项目,也并不是难事。

事前做好备选方案,说明薛家早就认定除了进宫之外,宝钗的次优选择是贾宝玉。如果不是事前做好方案,而是根据宝钗进宫失败的情况临时调整目标,也说明薛家在住进贾府这段时间里,很快就得出了宝玉是宝钗的第二优选项的结论。

总之就是不管怎样,进宫失利了,在可考察的范围内,贾宝玉就成了宝钗的最佳选择。

3.第三种可能:宝钗一开始就将目标设定为与宝玉的“金玉良姻”,进宫选秀只是住进贾府方便与宝玉接近的借口。

当然也存在另外的可能性,比如薛家不但一开始就为宝钗准备了进宫和嫁给宝玉实现“金玉良姻”两套方案,甚至有可能所谓进宫只是幌子,真正的目标是宝玉。毕竟,“金玉良姻”看起来只是薛家单方面的说辞,贾府里唯一支持的就是王夫人,贾府跟薛家从未有正式的结亲意向,薛姨妈带着宝钗专门赶过来促成这段姻缘,是很荒唐很说不出口的,只能找其他冠冕堂皇的理由。

这种可能性我个人觉得不是很大,原因就是前面说的,进宫选秀这种事不是随便说的,一旦放风出去就得负责到底,不能随便拿来当借口。

但全书除了上述“送妹待选”四个字,再也没有提到过跟宝钗选秀有关的话题。这么大的留白空间,自然让人浮想联翩。会不会“送妹待选”只是薛家心里的小九九或者上京前跟身边邻居交代的托词,薛家并未真正大张旗鼓地操办宝钗选秀的事?会不会薛家心知肚明,宝钗根本不可能选上,所以一开始就放心大胆地谋划金玉良姻,根本不担心宝钗选秀这件事对金玉良姻的阻碍?

总之,宝钗把宝玉列为第一选项也不是不可能,只是合理性稍微弱了些。

4.第四种可能:宝钗在选秀失败后未必就将宝玉列为唯一或者最佳选项,但客观环境限制下,宝钗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宝钗真正希望的就是进宫。这件事失败了,其他选择就是鸡肋,无可奈何而已。

宝钗本身很有才,也有野心,但是她恪守传统礼教束缚,自觉把自己定义为男人身后的辅助者。所以宝钗在思想上是不能接受独立的,她如果想要获得自己所希望的那种所谓成功人生,只有一个途径,就是嫁给可以让她“妻凭夫贵”的男人。

天下没有哪个男人比皇帝更大,所以对宝钗而言,进宫寻找呆在皇帝身边的机会,是最佳甚至唯一的选择。但这事没成功,而宝钗的人生规划里是必须找个有分量的男人来嫁,那就只能再找新目标。

宝玉是除了皇帝之外的最佳选择吗?倘若宝钗执着于经济仕途的成功的话,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宝玉恰好是不愿意走上宝钗所规划的那种道路的人。而且,宝玉与宝钗因为价值观的差异,心理上始终有隔阂,无论从哪方面说,他都不见得是宝钗的理想型。在书中,宝钗后期没那么频繁地接近宝玉了,甚至主动从大观园搬了出去,或者就是她对与宝玉的“金玉良姻”态度已经没那么积极的缘故。

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女子的自由度是相当有限的。薛家在四大家族里又是没落比较明显、人丁比较单薄的一家,家里没了男主人,唯一的男丁薛蟠又相当不成器。薛姨妈带着宝钗,说实话,除了紧紧抓住贾府外,似乎也没有途径寻找更好的出路。

所以,综合来看,对于有青云之志的宝钗来说,进宫是人生最好的选择,最理想的目标。但是进宫梦碎,不管是主观意愿还是客观所限,在可以考虑和操作的范围内,大概也只有贾宝玉是最佳选项了。宝钗本身就是冷静的人,情感比较淡漠,一旦分析出没有别的选择比这个更理想,她就很容易接受。这个时候,再去辨析她主观愿不愿意,已经没什么意义。

参见之前的相关问答:

《既然有金玉良缘之说,为何薛宝钗还要参加选秀?》

《小说中“金玉良缘”天注定,贾家败落,贾宝玉又考取了功名,为什么他还选择出家?》

《如果北静王要娶宝钗,宝钗会同意吗?》

《宝钗为何只看中宝玉?她有机会嫁给北静王吗?》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我认为《红楼梦》当中薛宝钗压根没想进宫,所谓“待选进宫”一开始是薛蟠进京玩乐的幌子,后来则是宝钗名正言顺地在贾府长住,以谋“金玉良缘”的幌子。理由如下:

首先,宝钗根本无法参选妃嫔。这一点看贾元春就知道了,贾元春入宫时做了女史。

《周礼·天官·女史》:“女史掌王后之礼职,掌内治之贰,以诏后治内政。”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 隋 世王劭 上疏,请依古法,复置女史之班,具录内仪,付於外省。” 明沈德符 《野获编·宫闱·女秀才》:“凡诸宫女曾受内臣教习,读书通文理者,先为女秀才。递升女史,升宫官,以至六局掌印。”

可见,历朝历代,女史都差不多,乃宫中负责书记或礼仪的女官,属于宫女系列,与妃嫔根本不是一个序列阶层。为什么元春只能选女史呢?《红楼梦》笔法一以贯之是“真事隐、假语存”,以子虚乌有的名义讲作者亲历的事情。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可以从清代选秀制度中找答案。

清入主中原后,旗人有八旗和内务府包衣三旗的区别。八旗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共二十四旗,是清政权赖以统治的主要支柱;内务府包衣三旗则是清皇室的奴隶,二者的政治地位不同。八旗秀女,每三年挑选一次,可备皇后妃嫔之选,或者赐婚近支宗室;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选一次,其中虽然也有一些人最终被逐渐升为妃嫔,但承担后宫杂役的,都是内务府包衣之女。

贾家,虽家门显赫,很可能也是包衣出身,这一点也暗合了几代红学家所考:曹雪芹祖上出身内务府包衣。因此元春不能直接选妃,只能选女史。再看薛宝钗,“贾史王薛”,贾家以宁、荣二国公之后列四大家族之首,薛家则以紫薇舍人薛公之后陪在末位。贾家的国公爵位是降等世袭,到了贾赦这一辈是一等将军。薛家的紫薇舍人不能世袭,到了薛蟠父亲一辈只剩下皇商的头衔。贾元春以一等将军府二房嫡女的身份入宫,尚且只做了个负责笔墨的宫女,薛宝钗作为皇商之女,怎么可能参选妃嫔呢?至于其进京“待选”一说,书中早就交代清楚:

近因今上崇尚诗礼,征采才能,降不世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在世宦名家之女,皆得亲名达部,以备选择,为宫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这“不世之隆恩”乃是选宫主、郡主入学陪侍。这才有了宝钗“待选”的机会。彼时薛蟠15岁,宝钗13岁,年龄已经不小,以薛家的财富,选嫔妃尚且值得一搏,选个宫主陪读,无权无势,虚耗时光,显然没有任何诱惑力。所谓“待选”不过是薛姨妈携女入京在贾家长住的幌子。

其次,薛家离不开薛宝钗。薛家人丁单薄,薛蟠又纨绔不堪,皇商的差事传至这一辈已显败像。薛宝钗才干见识都胜其兄十倍,早早便参与了家事,可以说是薛姨妈的主心骨,也是薛家的顶梁柱。正如书中所言:

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安慰母心,他便不以书字为念,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代劳。

薛宝钗一旦选走,薛家又有何人来节制“各省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可见薛家根本离不开薛宝钗。而且,贾元春进宫最大可能是贾母做主,把自己一手调教的嫡孙女送进宫去以图光耀门楣;薛家则是薛姨妈一人说了算,无人可以掣肘她,试问哪个母亲忍心把自己相依为命的女儿送到“那个不得见人的去处”?由此可见“待选”也就是虚应故事,走走过场。

再次,与贾家联系才是最好的选择。“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薛家有钱,但薛蟠是个“祸精”,三天两头闯祸,薛家要想维系不倒,急需有力的政治背景和靠山保驾护航。王子腾虽然位高权重,但毕竟只是薛姨妈的哥哥,年已老迈,保不了薛蟠和薛家一世。只有薛宝钗嫁个得力的好人家才更稳妥。古代讲“士农工商”,皇商也是商,薛家社会地位不高,想跟“北静王”那样的王公联姻肯定是痴人说梦,就是嫁进去也做不了正室。相比之下,嫁给宝玉亲上加亲无疑是可能实现的最佳方案。而且对于王夫人而言,由外甥女带着丰厚的嫁妆来做儿媳妇,可比宝玉娶了贾敏这个宿敌的女儿好太多了。金玉良缘,一拍即合。

最后,再补充一个小细节:历朝历代入宫待选,是需要提前做许多准备的,譬如延请教习嬷嬷讲授各种宫廷礼仪,学习基本规矩……《步步惊心》里,马尔泰.若曦偶尔进宫吃个饭都要在家“行不回头、笑不露齿,何处更衣,何处宴坐”地练上好几天,待选的秀女练习有多么刻苦就不用细说了。可是宝钗在贾家始终悠哉得很,结诗社、赴螃蟹宴……甚至还要协理贾府家务,教习嬷嬷影儿都不见。也从侧面佐证了“待选”是幌子。


红楼故事会




薛家是官商,俗话说得好:商人重利轻别离。他们讲究的是利字当先,薛宝钗进京的目的性非常强,那就是:进宫!

其实,薛宝钗的父亲生前也做足了功课:宝钗天生的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硬件优良,酷爱宝钗,让她读书识字,才学胜过其兄十倍。足见其父之用心。

可惜其父早逝,家道中落,因为目今皇上除聘选妃嫔外,还备选公主郡主入学陪侍的才人赞善之职,所以宝钗进京,主要是想待选进宫!其余探亲呀入部销算旧帐呀观光呀……不过是顺此的附属品了。

可怜宝钗失败落选了!个中原因有多方面:一是薛家乃商贾之家,尚不符合“仕宦名家之女”这一条;二是薛蟠上京途中仗势欺人打死冯渊,强抢民女,这一劣迹对宝钗进宫无疑是扣分项;三是宝钗本身身体先天的疾病,难过体检这一关。



进宫之门堵住了,但精明世利的薛姨妈和心机颇深的宝钗又看到了新“商机”:贾府。宝玉是贾府的中心,是当仁不让的继承人,得宝玉者得贾府!于是宝钗的新目标,变成了贾府的宝玉!

不能不说薛姨妈宝钗在官商之家浸润日久,深得营销之精髓,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开始了:薛姨妈包指宝钗丫头莺儿不遗余力在贾府宣传金玉良缘,把宝玉的玉和宝钗的锁打造成天合之作的一对,在贾母王夫人等面前广而告之,大造声势;宝钗则不择时间场合,尽可能接近宝玉,并大肆拉笼上到贾母下到管家婆子的心;宝钗还拉笼袭人,尽一切可能孤立迷惑黛玉……

当然,有心人宝钗成功了!她终于力压黛玉取得了形式上的婚姻。但是,她终究难以赢得宝玉的心,可悲又可叹!

我是《每天读名著》,敬请分享留言!欢迎光临赐教!


每天读名著


宝钗入京是借待选之机,行嫁宝玉之事的。因为,早在宝钗待选之前,已经注定了她入不了宫的命运。



一,宝钗进宫前途无亮。任何一个朝代,一个家族只会推出一个贵女入宫受宠,其他女子进宫都是做为陪衬固宠的作用,相当于陪嫁丫头。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荣共荣,益损俱损,相当于一个大的家族,而此时贾元春已经入宫,受到皇帝宠爱,并且袁春的出身和后台都远远超过薛宝钗,这时若再送宝钗进宫,她也只能做为元春顾宠的棋子,以宝钗的胸怀眼界,怕是不会只追求做一片绿叶的。



二,宝钗出身低,又有薛蟠拖后腿,入宫的概率堪忧。宝钗并非官员之女,年龄又小,当时只有十岁左右,入宫做嫔妃不够资格,而做公主郡主侍读,因为占了皇家之气,身价倍增,而且可以常常得见皇子皇孙,非常受勋贵青睐,而以薛家皇商身分,有竞争力不足。聪慧市侩的薛宝钗绝不会做无用之功。



另外,薛家进京不久,便传出金玉良缘之说,也可以看出薛家进京的最终目的就是为薛宝钗寻求一个复合金玉良缘之说的男孑,而贾府内,宝玉是唯一一个天赐美玉的少年。


萍风竹雨123


红楼梦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呢?真相就在第十二回,脂砚斋说了两句颠覆性的话,彻底颠覆了对红楼梦是风月小说的定性。也彻底让什么江宁曹事,像皇帝的新装般裸奔了!脂砚斋说的第一句是:“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脂砚斋说的第二句是:“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

第一回:写到甄士隐“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 【甲戌侧批:本地推为望族,宁、荣则天下推为望族,叙事有层落。】甄士隐只是一个本地的望族,而贾府则是天下望族!试问谁家敢称是“天下望族”?那就再也明白不过了,分明是大清皇家!

薛宝钗实际上也是“皇帝大印”的化身。她的名字“钗”乃金属之物,表明薛宝钗是一枚黄金大印。她实际上是乾隆帝手里的“大清嗣天子宝”的化身。是册封皇太子的大印。因为贾宝玉(胤礽)是太子,而薛宝钗正是册封皇太子的大印。所以他们之间是有“姻缘”的。最后贾宝玉为什么要离开薛宝钗?也是命中注定!因为贾宝玉的前世神瑛是“补天石”,它和道僧在第一回有约定,茫茫大士曾说:“……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所以神瑛在大清皇宫里游历了一番后,重新变回当初的那块补天石。

薛宝钗原型是慧贤皇贵妃,父亲高斌,是皇商。雍正十年调任两淮盐运使,同时署理江宁织造。高士晶莹雪:高氏经营雪(盐)和丰年好大雪(盐),互相映射!脂砚斋说金钏和薛宝钗互相映射,妙!薛宝钗原型最终跳井自尽!




伯仲679688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其实都说薛宝钗圆滑世故备受诟病,然而薛宝钗实际上是可以做好一个贤内助的,无论是为人处世之道还是管家才能薛宝钗都是很厉害的,那么薛宝钗来到贾府是想进宫还是想嫁给贾宝玉?其实薛宝钗第一选择当然是进宫了。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听着倒是很有钱但是薛家社会地位太低,不过商人出身,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女儿其实是入不了宫的,只是这一年是特例,薛宝钗也有资格待选,但是呢选的却不是皇帝的嫔妃而是才子、赞善,也就是公主郡主身边的陪读,尽管如此这也是一份出人头地的机会,所以薛宝钗想要抓住这个机会。


其实都说薛宝钗成熟稳重但是薛宝钗也有少女心性流露的时候,宝钗扑蝶就是个例证,只是宝钗的父亲去世的早,母亲是个只会宠爱纵容儿子的慈母,哥哥呢还是个惹祸的源头,在这样的变故之下薛宝钗就这么被逼着成熟了起来,并且要是进宫也许会给薛家带来一些荣耀,可是薛宝钗为什么失败了呢?


因为薛蟠不争气啊,这样一个就知道斗鸡走狗的纨绔公子还指着他跟宦官交好替妹妹铺垫前途吗?薛蟠要是有这个能力薛宝钗也不会自强了,再者薛蟠身上的人命案子也是个污点,薛宝钗是选不上的,薛宝钗其实心高元妃省亲的时候,贾宝玉叫薛宝钗姐姐,而薛宝抿嘴一笑就说:“谁是你姐姐,上面那个才是你姐姐呢”,可见薛宝钗是有进宫的想法的,只不过后来薛宝钗选不上了,所以薛姨妈与王夫人就炮制了金玉良缘论。


薛宝钗一开始远着贾宝玉,看着贾宝玉进了潇湘馆自己就不去了,薛宝钗怕的就是林黛玉吃醋误会,可是后来薛宝钗就频繁的去怡红院,中午也去看见宝玉午睡还帮宝玉绣肚兜,晚上也去连晴雯都抱怨有事没事来了坐着耽误休息,后来还跟袭人结成联盟,袭人与史湘云就敢当着宝玉的面抱怨林黛玉小性还不做针线活,说薛宝钗稳重大方有涵养,这时候才是薛宝钗想要上位的表现。


其实薛宝钗是个可怜的女孩子,是被自己家族拖累的女孩子,要不是如此薛宝钗的才华也许会帮助自己的夫君成就一番事业,那句“皮里春秋空黑黄”可算是把仕途经济看穿看透,有薛宝钗这样的妻子算是幸运的,只可惜贾宝玉不喜欢薛宝钗就喜欢跟自己志趣相投的世外仙姝林妹妹,这点也是薛宝钗无奈的地方。


其实薛宝钗的处境很尴尬,为了家族事业薛宝钗一家在贾府就不走了不说,连薛宝钗也不得不强撑着,后来还发生了“搜捡大观园”这样的事,整个园子的搜捡了,就剩下一个薛宝钗的“蘅芜苑”没有抄捡,虽说吧看似这是王熙凤为薛宝钗着想,实际上薛宝钗怎么说得清呢?全都搜捡了我这不抄算怎么回事?所以薛宝钗就这样去了李纨那里告诉一声自己搬走了,可是你看李纨与尤氏不仅没说挽留的话反而相视一笑,探春来了神助攻说什么“亲戚们好也不必要死住着才好”,其实薛宝钗想这样吗?薛宝钗听了这些不委屈吗?还不是为了家族,薛宝钗也不得不如此啊。


虽说金玉良缘轰轰烈烈的,可是连下人兴儿都知道贾宝玉将来要娶的是林黛玉,可见金玉良缘的失败,也可惜薛宝钗这样的女子,后来贾府败落贾宝玉娶了薛宝钗也是意难平,最后贾府大厦倾倒四大家族全部倒台,真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啊,林黛玉是悲剧的,薛宝钗也是悲剧的,只有空留一声叹息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