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任知縣為民計 十年仕途歸意濃 用詩書畫三絕和六分半體寫盡人生

兩任知縣為民計 十年仕途歸意濃 用詩書畫三絕和六分半體寫盡人生

一、

才藝 “三絕”詩、書、畫,六分半體 “怪”板橋

鄭板橋,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原名鄭燮(xiè),字克柔,號板橋,也稱鄭板橋。他是“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板橋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畫竹達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著有《板橋全集》。

鄭板橋以怪出名,他的“怪”,頗有點濟公活佛的味道,“怪”中總含幾分真誠,幾分幽默,幾分酸辣。每當他看到貪官奸民被遊街示眾時,便會畫一幅梅蘭竹石,掛在犯人身上作為圍屏,以此吸引觀眾,藉以警世醒民。

兩任知縣為民計 十年仕途歸意濃 用詩書畫三絕和六分半體寫盡人生


鄭板橋書法,用隸體摻人行楷,自稱“六分半書”,人稱“板橋體”,在中國書法史上也是獨樹一幟的。

鄭板橋的題畫詩亦別具特色,其寫作手法已擺脫了傳統單純的以詩就畫或以畫就詩的窠臼。他每畫必題以詩,有題必佳。在詩畫映照中,他無限拓展了畫面的廣度,進一步揭示了當時的現實生活,有著深刻的思想內容。他題詩的形式變化多端,不守成規,不拘一格,自然成趣,達到書佳、行款得體,畫亦隨之增色許多。《墨竹》就是其中的佳品代表。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兩任知縣為民計 十年仕途歸意濃 用詩書畫三絕和六分半體寫盡人生

二、

人生七十載,趣事一籮筐。


兩任知縣為民計 十年仕途歸意濃 用詩書畫三絕和六分半體寫盡人生


①習字能神似,握筆板橋書。

據說,鄭板橋早年學書相當刻苦,寫眾家字體均能神似,但終覺不足。有一次,他竟在妻子的背上劃來劃去,揣摩字的筆畫和結構。妻子不耐煩了,說:“你有你的體,我有我的體,你老在人家的體上劃什麼?”這無意間說出的一語雙關的話,使板橋恍然有悟:不能老在別人的體格上“規規效法”,只有在個人感悟的基礎上,另闢蹊徑,才能獨領風騷。於是,他取黃庭堅之長筆劃入八分,誇張其擺宕,“搖波駐節”,單字略扁,左低右高,姿致如畫。又以畫蘭竹之筆入書,求書法的畫意。清人蔣士銓說他“寫字如作蘭,波磔奇古形翩翩”,生動地道出了“板橋體”的特質。

兩任知縣為民計 十年仕途歸意濃 用詩書畫三絕和六分半體寫盡人生


②少年窮潦倒,對聯喜姻緣

鄭板橋文采蓋世,可惜早期窮途潦倒,一日走到一家人門前,驚覺門前的對聯是自己的詩作,鄭生向戶主饒夫人問個究竟,饒夫人說自己女兒極愛鄭板橋的作品,鄭生忙道自己正是鄭板橋,饒夫人馬上把女兒五娘叫出來,並且把她許配給鄭板橋,鄭板橋後來高中進士,大小登科一道兒至,夫婦二人也恩愛一生。

兩任知縣為民計 十年仕途歸意濃 用詩書畫三絕和六分半體寫盡人生


③妙思寫門匾,巧計罵豪紳。

有一次,一個豪紳求鄭燮題寫一個門匾。那個豪紳平日裡巴結官府,幹盡了很多壞事。鄭燮決定要捉弄他一下,便寫了”雅聞起敬“四個字。油漆門匾時,鄭燮叮囑漆匠對”雅、起、敬“三個字只漆左半邊,對”聞“字只漆”門‘字。過了一段時間,豪紳樓前門匾上的字沒上漆的部分模糊不清了,而上漆的部位越發清晰。遠遠一看,原來的“雅聞起敬”竟成了“牙門走苟”(“衙門走狗”的諧音)。

兩任知縣為民計 十年仕途歸意濃 用詩書畫三絕和六分半體寫盡人生

三、

兩任知縣為民計,十年仕途歸意濃。

乾隆九年(1744年),鄭板橋任範縣知縣期間,重視農桑,體察民情、興民休息,百姓安居樂業。

乾隆十一年(1746年),自範縣調署濰縣。同年,山東發生大饑荒,經常發生人吃人現象。濰縣原本繁華大邑,因災荒連年,救災便成了鄭板橋主持濰縣政事的一項重要內容,他開倉賑貨,令民具領券供給,又大興工役,修城築池,招遠近饑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戶開廠煮粥輪食之。盡封積粟之家,活萬餘人。秋以歉收,捐廉代輪,盡毀借條,活民無算。

兩任知縣為民計 十年仕途歸意濃 用詩書畫三絕和六分半體寫盡人生


乾隆十三年(1748年),大學士高斌和都御史劉統勳為特使到山東放賑,板橋隨同前往。時值秋熟,濰縣災情漸趨緩解,饑民也由關外絡繹返鄉,板橋作還家行紀其事。為防水浸寇擾,捐資倡眾大修濰縣城牆。秋末,書修濰縣城記。

乾隆十六年(1751年),海水溢,板橋至濰縣北邊禹王臺勘災。鄭板橋作官意在“得志則澤加於民”,因而他理政時能體恤平民和小商販,改革弊政,並從法令上、措施上維護他們的利益,板橋宰濰期間勤政廉政,無留積,亦無冤民”,深得百姓擁戴。濰縣富商雲集,人們以奢靡相容,鄭板橋力倡文事,發現人才,留下了許多佳話。

兩任知縣為民計 十年仕途歸意濃 用詩書畫三絕和六分半體寫盡人生


當時,板橋無論是在吏治還是詩文書畫方面都達到了新的高峰,可謂“吏治文名,為時所重”。但是,在板橋居官十年間,他洞察了官場的種種黑暗。在他心中也逐漸明白:在那個朝代,自己心中的立功天地,字養生民的抱負是無法實現的。於是,在他心中歸田之意也便與日俱增了。

當鄭板橋任山東濰縣知縣,曾作過一幅畫《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透過畫和詩,使人們聯想到了板橋的人品,他身為知縣,從衙齋蕭蕭的竹聲,聯想到百姓困苦疾聲,說明他心中裝著百姓,情感鏈系在百姓身上。

兩任知縣為民計 十年仕途歸意濃 用詩書畫三絕和六分半體寫盡人生


鄭板橋被貶官後離開濰縣時,隨行僅三頭毛驢一車書。他兩袖清風而去,臨行前曾作一組竹石之畫,其中一幅題詩云:“烏紗擲去不為官,囊囊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竹漁竿”。詩人借竹抒發了他棄官為民、淡泊名利、享受人生的平靜心態。

另一《竹石圖》畫幅上三兩枝瘦勁的竹子,從石縫中挺然後立,堅韌不拔,遇風不倒,鄭板橋借竹抒發了自己灑脫、豁達的胸臆,表達了勇敢面對現實,絕不屈服於挫折的人品。

兩任知縣為民計 十年仕途歸意濃 用詩書畫三絕和六分半體寫盡人生


透過這幾幅墨竹圖,都可以看出鄭板橋借竹子抒發他遭貶官後,越發灑脫的情感。鄭板橋所畫竹子和題畫詩,大多是借竹緣情,託物言志,抒發了“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情懷,表現出“立根原在亂巖中,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勁,表達出“寫取一枝清瘦竹,烏紗擲去不為官”的氣節和氣概。

兩任知縣為民計 十年仕途歸意濃 用詩書畫三絕和六分半體寫盡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