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学家高考能不能把数学考满分?为什么?

手机用户人与人


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一生只做了一件重要的事,就是专注于哥德巴赫猜想这个领域,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陈景润证明了“1+2”,他是离解决歌德巴赫猜想即“1+1”问题最近的人。

许多像陈景润一样的数学家,对世界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创造性工作,将他们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上面。如果让数学家去做高考数学试卷,能不能拿满分呢?有书君认为:拿满分的概率很低。理由如下:

一、数学家不够熟识除其专攻领域之外的数学基础知识。

数学家一直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入钻研,术业有专攻。如果在他们专业领域的知识,难不倒他们。

但高考数学涉及的是数学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覆盖的范围比较广。数学家对不属于他们专业领域的知识可能不是很熟识,做高考题时,难做到丝毫不出差错。

二、数学家疏于练习,答题时难做到又快又正确。

数学高考题作答是在规定的两个小时之内,讲求答题速度和正确率。

在参加高考之前,考生们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复习,熟悉各个知识点、各种题型,通过大量“刷题”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正所谓熟能生巧,高强度的针对性训练之后,取得好成绩考生们大多具有一种很好的“题感”,到参加高考时,能够迅速作答。

而数学家很久没有做相关的练习,突然之间让他们做高考题,他们的思维很难迅速做出反应,要做到毫不出差错不容易。另外数学家思考问题的深广度不同,可能会将问题复杂化,导致思考时间过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答题。

三、高考数学拿满分本身有偶然性。

每年都有考生数学科拿到满分,这和考生的努力和能力分不开。但是,我们应该知道,高考拿满分,做到到“完美无缺,万无一失”是有偶然性存在的。举个例子,一个数学拿满分的考生,如果考的不是这份卷子,可能拿不到满分。拿满分是偶然性事件,数学家去考也是很难拿到满分。

法国人埃米尔特是世界上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在数学领域有重要建树。但是他的数学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埃米尔特大学入学考试考了五次,每次考试数学都不及格。

埃米尔特是一位数学考试成绩很差,却在数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数学家。从埃米尔特的例子可知,在数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和考试能力、考试成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总之,高考数学能拿满分,是努力付出之后的回报,也有幸运之神的眷顾。2019年高考已经结束,有书君祝愿广大考生心想事成,踏上人生新征程。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作为一个记者,我曾经在美国参加过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专题报道,应该来说对这个问题还是非常了解的。

首先,高考数学考得啥?

从难度上来说,就是最基本的初等数学的应用,考试的要求则是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份通常150分的试卷。

而要高考数学考满分,则需要满足几个要求:1.思维深度要够,很多学生为什么考不到满分?因为压轴题难度较大,成了拦路虎,一道题卡不出来,就和满分绝缘。

2.极高的正确率,极低的错误率——顶尖的高考状元,能够达到10次模拟考试,有七八次是满分。

3.时间限定,只有120分钟,所以要求在保证准确率的基础上在2小时内完成答题。

4.考试性质决定了,必须在高考大纲内完成试题,不可以采用超纲内容。比如03年河北省理科状元迟跃洁就曾经指出:搞竞赛就搞竞赛,备战高考就好好搞高考,说得不客气一点,就是高考的时候就应该完全把竞赛的那一条东西给完全扔掉。很多竞赛背景的,考数学用微积分,当时大纲还没有学这个,因此即便结果对了,也要扣分。

结合以上三点,数学家考满分很难。

首先,数学家中第一点是占优势的,因为高考数学的东西真的就是皮毛。对于真正的数学家来说,几乎没有难度,也就是说,理论上所有的高考题,数学家都能做出来。

但问题是,其他几个方面,数学家都不占优势。

时间和正确率方面,数学家接受过严格的数学科研训练,但是高考数学是两回事,毕竟术业有专攻,高考数学很多都是套路,套路是啥?就是平时接触过的,考场上拿来就能用的。数学家当然会生疏,虽然他们可以根据基本原理推导出来,题目也能做出来,但是时间不够。

并且,数学家长期搞数学研究,或许也会知道捷径,但是一旦用了捷径,就势必触犯第4条,也就是超纲解法不给分或者扣分。这样也就拿不到满分了。

实际上,我的一位记者朋友曾经给一位国际著名的数学家看过一道高考大题,结果这个数学家光是读题就花了一刻钟,然后眉头紧皱,花了半个小时,告诉朋友,这个问题他基本上读懂了,但是为了稳妥起见,还是回去看一晚上,明天告诉他答案。

第二天,数学家发给他邮件,结果一个简单的题目,被这个数学家复杂化了,把很多隐含的可能情况都考虑到了,这些情况连出题人都没考虑到,因为数学家是站在高等数学的角度,因此简单的题目会被复杂化。

清华学神韩衍隽的班主任告诉我:每次考试,他不怕韩衍隽做不出来,而是担心他考虑问题过于严谨。为啥呢?就是因为和数学家一样,把问题复杂化了。

但是,是不是所有数学家都拿不到满分?当然未必。如果这个数学家是中国的,且走的是高考途径,那么他肯定了解中国高考的数学题到底是什么情况,那么考满分的概率就非常大了。

但是总体而言,国外数学家考满分的概率很低,因为国外的数学家有很多都是大学期间才走上数学道路的,应试教育的那套东西未必擅长。

坚持优质原创,分享我的经历和见解。如果您喜欢我的答案,就请点赞和关注,并在评论区发表高见吧!


佩子临


1、没有人敢说能在高考拿到满分!虽然我的数学高考当年就是满分,我也从来不敢说能拿到满分!包括数学系的教授也不敢下这个海口,因为数学题有的小学生的题目也可能难道教授。

2、数学的高考是淘汰性的基础考试,2个小时的时间必须干掉对手,争取上游!但是数学的学习是要思维训练的,数学研究的人更多的是思维的训练与更专业的细分领域的研究而不是侧重与基础的考察,这也就是你问题的答案!


顶尖高中试题库


一个数学家高考有可能得满分,但这种可能性比较小。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名数学家在知识储备上完全有考满分的可能。

对于一名数学家而言,他在数学知识储备上肯定是没有问题的。高考数学所涉猎和涵盖的数学知识,对于普通学生而言,显然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对于数学家而言,难度绝对是比较小的。在这一点上来说,数学家考满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高考数学不仅是考知识,还考思维和速读。

数学高考试卷,总分150分,时间要求是120分钟。这说明,高考不仅仅是考察你是否掌握了知识,而且还考察你对知识的熟练程度和反应,即还考察学生答卷时的思维和速读。这就让任何人想考满分都变得“不易”。这里分两个方面说,一是数学家虽然知识积累充足,但他的计算能力、速读、计算准确性未必就完美,稍有差池,就会丢分;二是可怕的思维定势会使他在做某些问题时陷入理论分析,缺少比较巧妙的解题技巧而丢分。




数学家一般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有些高考题题目对他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数学发展到现在,其分支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一个数学本科生所要学习了解的数学课程就有十几种之多。一个人即使穷其一生,也不可能学完所有的数学知识,所以,每个数学家一般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所以,即使是数学家,有些高考题对他来说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综上所述,一个数学家高考是有可能得满分的,但这种可能性还是比较小。另外,虽然小,但也不是我们普通人可比的。


教育微言123


我个人认为,数学家参加高考,获得满分是有一定可能的,但也要根据目前的应试教育缺陷来判断。

数学这种东西,实际上考验的是逻辑推算能力和记忆能力。当我们计算一个东西时,我们首先第一步要对这个东西进行逻辑推演;其次,我们还需要带入大量的定律、公式以及算法,来用于计算这个东西的结果。因此,数学的基本功就是逻辑和记忆。

同时,数学也有很多不同的方向,例如是微积分,还是高等数论,还是几何等等,在数学这个专业里,每种方向都有不同的应用。例如在应用到航空航天设计时,几何那些就有了大用处;而物理和经济方面,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就是非常好的工具了;而在做编程的时候,各种演算、集合、函数就派上大用场了。

而高考则与数学本身这个专业不同。

高考是一个非常大的集合,它包含了大量的数学应用题型,都是不同的方向,聚集在一张试卷里。数学专业的人不一定都能够对这些题目一一精通,因此,也是有可能出错的。不过,数学专业同样也要综合学习,因此我觉得出错率应该是比较小,加上长期的练习,数学家们应该是可以拿到比较高的分数的。

但是除了水平之外,高考还有一个难点。

高考都是按照各种约定成俗的逻辑来运行的。而且它本身是考试行为。

应试教育是规律化和八股化,简单来说,大部分应试教育的内容都是按照一定逻辑来的,例如考试时应该怎么写,按什么逻辑和顺序写,才能获得高分。而数学专业则没有这些条条框框,因为人家学数学,是拿来用的,而不是拿来考试的。因此,我认为数学家也很有可能输在应试教育的问题上。

我的回答就是这样,希望能够帮到你。


赖仲达


作为一个高考过来人,我觉得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

首先,看你怎么定义数学家了,如果不能很快做出来的都不叫数学家,那自然数学家都能做出来。如果是按照普遍意义的数学家而言,我个人觉得肯定有能使得他们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高考问题。数学家需要的主要是在没有太多工具的问题上进行开拓,而高考需要的是对已有工具的熟练使用,虽然数学家也会对许多基本工具掌握纯熟,但后者与前者的关系肯定不是完全包含的关系。就像中餐厨师入门都要学刀工,而一个面点大师专注面点之后对刀工的熟悉程度可能还不如初学者一样。尤其是部分数学家更多专注于对对解的性质的讨论上,这和求解问题本身是两个不同维度的问题,如何更好更快的求解一个问题并不在其讨论范围之类,因而按照习惯来说,我猜他们也可能会遇到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的高考题。比如搞理论优化的数学工作者做了一辈子的千奇百怪的存在性适定性问题,你让他求解简单的线性规划速度可能还比不上刚学完运筹学的本科生。

其次,如果这个数学家常年研究高考试题,或者他本身就是高考数学的命题研究老师,那我认为高考数学考满分对于他们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事。甚至,每年高考考满分的学生也大有人在,这类学生对于高考数学的研究也不是一般学生能比得上的。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数学家只是专注于数学的研究,那么高考考满分就不一定了,如果这是一个常年研究高考试题的人,考满分也不过是家常便饭,我就看到我们高中的一个数学老师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就把高考试题做完的。


小剑看世界


不要再拿高考说事了,国人可能是这个星球最崇拜考试的人群,什么都跟考试扯上。幸福不过金榜题名,状元满大街的羡慕追随,升学还得有个宴,资格是一生的金质招牌(名校名头,学历学位),似乎并不看你做了多少实际贡献。

我们科举最早,唯有读书高也最早认知了,人上人情结也根深蒂固,学问似乎更多去比别人,进入上流。于是学则为考试,为了求得功名成为主题,这可是严重跑题了;于是倒是放弃和远离了那个功名的李时珍,蒲松龄,曹雪芹等等,以学问为主题的大家拿出来真成果了,那些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都干什么去了?

考试过头,或者重视这个考试过头,就得给它泼点冷水。看看那些家长拼命抓孩子学习,都是盯着人盯着分数,很少盯着事物盯着品质;也就是说为了那些考试,那些资格,那个上流。

考试是没错的,过于迷恋宣扬考试就错了,无论是个体心理还是社会文化,都应该把这个考试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而不是高高的尖峰。数学家高考能得多少分?根本就是个游戏话题,毫无意义。考试就像温度计,不过是衡量一下体温,让外科权威去给人量体温,还认真地考察他量得准不准,荒唐啊荒唐。

全社会应该去仰慕那些做出实际成就的人,鼓励孩子去真学创新,而不是在考试上捉迷藏(压题背题海量做题);想一想大家都这么干,那得浪费多少聪明才智和热情心血呀。就像人们都不生产了,把力气都放在练习拔河和比赛拔河上,那还了得吗?

考试不可缺,但绝不能上了天,就像医学的实验研究,药品研发,临床医学等等才是最重要的,怎么能把量体温看做是医学的核心,这不是奇葩的文化心理在作怪吗?



小林作家


如果直接让数学家参加高考,我觉得基本没有可能得满分。

数学家没有经过专门针对性的训练

  1. 在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直接面对高考考题的时候,数学家很可能用他做数学研究的惯常思维,来考虑高考的试题。在他的思维广度下,一道高中学习范围内的试题,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况,导致考虑的过于复杂而对不上标准答案。而命题者、高考生只会在高中的知识范围内考虑,这就正中下怀,在这一点上反而比数学家有优势。
  2. 数学家是做研究,高考的学生是学知识、参加考试。两者的切入点是不一样的。数学家未必能适应高考的思路和考试的套路。这就好像让家长们去做小学1、2年级的数学题,并不一定能保证得满分。因为我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题:小明家离学校100米,小强家离学校200米,学校占地的宽度是100米,请问小明家李小强家有多少米?

我是从生活角度理解这道题的,说小明家离学校100米,肯定就是从学校的最边缘到小明家,距离是100米。小强家也是一样,如图:

孩子和我理解也一样。这样计算下来,小明家到小强家的距离就是:100+100+200=400(米)。

但是答案是这样的:

小明家距学校的距离100米,是指小明家到学校中心点的距离是100米。小强家到学校200米,也是说小强家离学校的中心200米。

这样的话,表明到小强家的距离就是100+200=300米,题中学校占地的宽度是100米,就是一个干扰因素,没有什么作用。

于是我娃做错了,我也给娃辅导错了。

这和数学家去做高考试卷,是一样的道理。虽然很多基本的东西你都会,但是还是要掌握它的套路才行。不掌握套路,可能是要跑偏的。

数学家经过一段时间的高考训练,熟悉了高考考试的节奏和时间限制,大概知道每道题做多长时间,那么,拿满分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


超人爸爸说教育


如果我的存在还是不能改变什么,我只能闭嘴?我只有小学毕业,从不做数学题,原因不会。但我却能给出数学上的新发现,这说明什么?陈氏定理的缺陷是在阐述定理2时,使用了充份大的偶数,我的一个假设就把偶数设定域内,定理2都不成立,若要证明,需要设定域外寻解!


四哥5101


很可能拿不到满分

就像一个文学家能把高考语文考满分吗?其实很难.就算是自己写的文章出在试题中,还是很难做到满分的.数学家做高考题,同样如此,也是有非常大的可能性是拿不到满分的.有人把数学家做高考题比作大学生做小学数学题,其实也是没有办法比的.小学奥数题,教授都不一定做得出来,大学生能轻易做出来吗?我看未必.

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我觉得数学题在不同的阶段,考查的方向与方式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的.况且,我国数学方面,常常出题比较偏,很多人是想不到的;而且中学阶段的数学,轻思想重技巧非常严重.也就是说同一个知识点,可以考得非常简单,只要学习了就能做出来;也可以考得非常难,极少数人能做出来;而数学家研究数学是重思想轻技巧的,思想方向不对技巧再好也没用.侧重点不一样,要想数学家考满分也是有难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