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他最爱的女子,却最让人心疼

犹记得从明教密道逃出来后,张无忌望着褪去假脸小昭,一时竟看痴了眼:

“冰雪上反射过来的强光照在她的脸上,更显得她肤色晶莹,柔美如玉。”

金庸笔下他最爱的女子,却最让人心疼

金庸曾说:“周芷若和赵敏都有政治才能,因此这两个姑娘虽然美丽,却不可爱。我自己心中,最爱小昭。”

言下之意,乖巧听话的小昭没有野心,其实是最可爱的。

金老所言非虚,在男人眼中,小昭的确是最可爱的,但在女人眼里,小昭却是最可怜的。

年幼时,小昭被寄养在别人家中,母亲一年才来看望一次;

长大后,又被母亲送上光明顶,独自一人潜伏在危机四伏的明教中。

父亲早亡,母亲薄情,原生家庭中得不到温暖的小昭,在社会的摸爬滚打中学会了坚强。更难得的是,人心险恶的江湖,没有扭曲小昭的内心,反而让她愈加宽容、善良。

许多人都骂张无忌渣,可他却是小昭十几年生命里,唯一的一束光。因为张无忌,小昭第一次感觉到被人疼爱的温暖,第一次明白爱一个人的感觉有多美好。

早年的种种经历,让小昭爱得既敏感又自卑。她不会像周芷若那般光明正大地吃醋,只会无限哀愁地对张无忌说,你真正舍不得的人多着呢;也不会像赵敏那样大胆争取,只会默默地陪在张无忌身边,盼着做他一世的小丫头

可惜,金老连这样卑微的乞求,也不许给小昭,而是让她远赴波斯,永远地离开了张无忌。

小昭与张无忌那天,大舰的号角声呜呜作响,似乎是悄立船头的她,在对张无忌做着最后的告别。

金庸笔下他最爱的女子,却最让人心疼

孤帆远影碧空尽,那个从小缺爱的女孩,连离去都那么让人心疼。


1、频遭冷遇的小昭,一路逼着自己成熟

银叶先生死后,金花婆婆一心只想着复仇和赎罪,对于亲生女儿小昭,她给到的爱屈指可数。

小昭不是在父母膝下承欢长大的孩子,所以她比一般人更要成熟。

她经常看着母亲把绝世容颜藏在丑陋的面具里,也经常被母亲拒绝亲近。年纪尚小的她,懵懵懂懂习得家传绝学后,便匆忙接替了母亲圣女的位子,混上光明顶,盗取乾坤大挪移的心法。

初入社会的她,为了掩人耳目,不得不扮丑扮跛。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子,哪个不爱美,哪个不天真,她却收起了一身孩子气,逼着自己伪装下去。

金庸笔下他最爱的女子,却最让人心疼

然而,杨逍父女毕竟不是省油的灯,很快就发现小昭行迹可疑。杨不悔曾几次三番要杀她,杨逍更是饿了她七天七夜逼供她,都没让她吐出一句实话来。

整个光明顶,从来没有人愿意真正地尊重她、爱护她。

她习惯了一个人行动,习惯了做自己的英雄,即使遇到张无忌以后,也依然守着这份独立和坚强。

密道里,羊皮纸上的字迹需用鲜血涂抹才能显示,还没等张无忌动手,小昭便抢先把自己的指血涂抹上去;

丛林中,张无忌留下中毒的教众,去找赵敏拿解药,又是小昭指挥着一众男子,以八卦之术抵抗元兵。

金庸笔下他最爱的女子,却最让人心疼

种种冷遇的背后,让小昭练就了强大的内心,除了张无忌,谁也不能要走她一滴眼泪。

灵蛇岛上,赵敏一再追问小昭,那些奇门八卦、阴阳五行之术的本领师承何处,小昭嘴上丝毫不让,还不动声色地挑起周芷若敌忾同仇之心:

“家父埋名隐姓,何劳郡主动问?难道你想削我几根指头,逼问我的武功么?”

父母不疼,那就自己坚强;伙伴不善,那便不去在乎。

前半辈子,不管碰到什么委屈,小昭都打碎了牙往自己肚子里咽,决计不会出声哭一句,直到遇见了张无忌。


2、张无忌用一颗糖,换走了小昭的一颗心

小昭活过的这些年岁,从来没有人像张无忌一样,这般温柔地同她讲话:

“姑娘,你可有趁机报复之意么?”

金庸笔下他最爱的女子,却最让人心疼

初次见面,两番相救,小昭从一开始就对张无忌心有好感。

当张无忌求问圆真下落时,小昭不是没有顾虑:

第一,那床板下的密道自己还未探得通透,贸然下去谁知道会不会有危险;

第二,母亲命自己盗取乾坤大挪移的心法,又何必为一个不相识的人节外生枝。

可这些顾虑,哪禁得住张无忌左一句“姑娘”,右一句“姑娘”地喊。

若干年后,当小昭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或许在光明顶密道里的那些时光,才是她最幸福的。

原著第二十回提到,张无忌炸大石头时,把小昭护在身后,这样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却让小昭感动地几近哽咽:

“小昭道:‘你为甚么要挡在我身前?我是个低三下四的奴婢,你……你贵重的千金之躯,怎能遮挡在我身前?’”

当丫鬟久了,或许连她自己都忘了,上一次被人这么护着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在光明顶的日子里,小昭除了探寻乾坤大挪移的下落,便是应对杨逍父女的怀疑,哪项工作都让她时时胆战心惊。如今,在这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密道里,小昭却无比安心。

张无忌什么都没做,只是为小昭说了两句好话,只是夸了她几句好看,她便誓死追随张无忌:帮他练成乾坤大挪移,不顾性命地给他挡剑,甚至甘愿一辈子给他当丫鬟。

金庸笔下他最爱的女子,却最让人心疼


小昭太渴望被人疼爱了。从来没人教她如何去爱,如何去回馈爱,以致于她把张无忌下意识的行为理解为爱,因此拼了命地去对他好。

为他拈针缝衣,给他铺床松被,甚至放弃自由,远赴波斯去当总教主,小昭一句怨怼都没有,只是凄然一笑:

“公子,咱们今天若非这样,别说做教主,便是做全世界的女皇,我也不愿。”

那个多情的张无忌,只是温柔地唤她“姑娘”,她就把自己的一颗心送给了他。


3、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这样的生存环境里,难得小昭没有走上极端的路。

原著第二十回中提到,张无忌和小昭走出密道后:

“小昭吹熄手中的木条,在雪地里挖了个小洞,将木条埋在洞里,说道:‘木条啊木条,多射你照亮张公子和我出洞,倘若没有你,我们可就一筹莫展了。’”

原以为是女儿家的娇憨可爱,细品之下,才明白小昭对这世间一切,都充满感恩,是个厚情重意之人。

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时,杨不悔提剑出门巡夜,小昭担心她的安危,便出声劝慰:

“我跟着小姐,若是遇上敌人,也好多个照应。”

她和不悔年龄相仿,即便从前不悔多次打骂她,她也从不记仇,反而时刻担心杨不悔的安危。

而对待没好好养育她的生母,小昭也从未记恨过她。当黛绮丝被波斯人绑上火架时,小昭急得哭出声来:

“他们责备金花婆婆,说她既嫁人,又叛教,要……要烧死她。”

最后和张无忌诉衷肠时,小昭也表示理解母亲,原谅了她对自己的不管不顾,原谅了她害自己在光明顶吃了不少苦。

金庸笔下他最爱的女子,却最让人心疼

这个受委屈最多的女孩,对一切最是慈悲。

尝过了被抛弃的滋味,才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时光;感受过世间的真情,才愿意为它做出牺牲。

小昭不是傻,而是选择了放下,她比任何人都活得通透。

自己和母亲错过了前半生的相守,所以她要用余下的时间享受亲情;

自己既然深爱着公子,那便不能对他的安危置之不理。

金庸笔下他最爱的女子,却最让人心疼

别人的爱是占有,而小昭的爱,却是成全。


原生家庭的不幸,总会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痛苦。但我们的生命里,不只有原生家庭,还有自己成长的轨迹。

就像小昭一样,虽然因为童年境遇,而变得敏感自卑,但也从来不放弃爱一个人的勇气。

生命是自己的,既然前半辈子受到原生家庭的桎梏,那就尽力用后半辈子摆脱你讨厌的枷锁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