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時期的馮鞏、牛群和郭德綱、于謙是一個級別的嗎?

龜先人搏擊


我認為沒有可比性,牛群馮鞏和郭德綱,于謙都不是一個類型的,所以沒法比。

牛群馮鞏在他們巔峰時期的作品影響要比郭德綱大得多。

因為是在電視上。

其實,那個時間段也就是相聲走向沒落的開始。

因為郭德綱說過,相聲是一個簡單的藝術。

怎麼簡單呢,就兩個人穿上大褂,往臺上一站,就要讓觀者樂。

這就是簡單。

但是,實際上並不簡單,相反,很難。

越是簡單,就越是很難讓觀者樂。

因為要完全憑著嘴說,把您代入一個場景,還得順著他的方式往下走,還得能讓您樂。

不簡單吧。

恰恰在這個時候,小品出現了。

包括前期的陳佩斯,朱時茂,郭達,蔡明,到後來的趙本山,宋丹丹。

他們的小品基本佔據了電視屏幕。

開始,相聲還能與之平分秋色。

那時候,沒有小劇場,相聲和小品的戰場也主要在電視上。

主要的戰士就是馬季馬老,和他的一眾徒弟。也包括馮鞏。

但是,後來,由於這老幾位的段子實在是太少了,就剩下牛群馮鞏還能於小品一搏。

直到牛群不知是為了過官癮,還是為了掙錢,毅然當了縣長。

馮鞏失去了搭檔,沒有了相聲的戰鬥力。

沒辦法,一個人說單口是不可能的,只能厚著臉皮演小品了。

那怎麼辦,名氣在那呢,人氣也在那呢,唯獨搭檔不在那了。

後來證明馮鞏老師的小品也是膾炙人口。

觀眾無所謂您到底是哪門哪派,只要逗樂就看唄。

於是,相聲和小品成為了一家,就叫笑星。

當然,絕大多數還是以小品的形式出現,連春晚都只能叫語言類節目了。

至於相聲的門派,傳承,也就沒有人能顧得上了。

連郭德綱的恩師侯耀文也去央視演小品了。

畢竟得掙錢吃飯,還要捎帶存著流量不是。

終於,在2005年,郭德綱找到了方向,當然,也經過了修煉般的堅持。

這 一份堅持實在是不好受。

但是,終歸是堅持了出來,把小劇場發揚光大了。

其實,當時,在北京早就有小劇場了,我印象中最早的應該是前門的老舍茶館。

綜合的,也說評書,也唱戲,也說相聲。

有時候也會有名家過去給撐撐場子。

還有就是現在德雲社的一個分社---虎坊橋的湖廣會館,那時候也是唱戲和說相聲都有。

而,郭德綱當時北漂的時候,也曾經想進入體制內成為電視上的名角,但是,沒有成功。

偶然發現北京有人玩小劇場,他找到了方向。

這才創立了德雲社。

德雲社一開始打出的旗號是最便宜的相聲。

票價保持20塊。

當然,這是當年的一個噱頭。

現在,甭說郭德綱,就是他的徒孫,200塊能聽下來就不錯了。

郭德綱創造了一個奇蹟,相聲的奇蹟,商演

這是從祖師爺那一輩開始,到中間的大師級相聲泰斗到他的老恩師都不敢想的。

郭德綱實現了,先是在北展三千多人的演,現在又開始在七千人的五棵松體育場,據說還有兩萬人的場次。

場場爆滿,粉絲眾多。

這就是混電視的相聲前輩沒有想到的。

而且,郭德綱還發揚了傳統相聲。

他們德雲社的每一段相聲都是在傳統相聲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笑料,演繹出來的。

說實在的,既有了名氣,錢也沒少掙。

讓當初離開他的人是羨慕嫉妒加上恨呀。

總結:如果說把郭德綱放到電視上,他也會一本正經的說歌頌類相聲,如果把馮鞏放到小劇場裡,他也能說幾段老段子裡的,電視上不讓播的段子。

不是嗎。

所以,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一個時代創造一個時代的英雄。

我認為,他們這兩對兒都是英雄。

<strong>

<strong>


禮部尚殳


牛群、馮鞏與郭德綱、于謙,肯定不是一個級別,從多個方面來說,郭德綱于謙很多處於下風,但是有一條領先就反殺全場了

既然說的是兩對對口相聲演員,那就不考慮馮鞏在影視、牛群在政界、郭德綱在綜藝、于謙在喝酒燙頭等項目上的單人跨界行為了。

首先是這兩對搭檔的身份師承。


牛群師承常寶華,馮鞏師承馬季。一個文字輩一個明字輩,堂堂正正名門正派出身。
郭德綱算侯耀文的徒弟,于謙是石富寬徒弟,兩個明字輩,也算是來歷清楚,但是論起來還是要尊敬牛群、馮鞏兩位的。

其次是巔峰時舞臺級別。

如果以上春晚衡量演員的級別來說,1987年到1999年馮鞏和牛群一直活躍在春晚舞臺,而郭德綱于謙只在2013年上過一次春晚。這方面郭德綱于謙是完敗的。

然後是巔峰時期的名氣。

牛群馮鞏的巔峰時期是1990年代前5年,這個時候綜藝群星燦爛,相聲有馬三立、馬季、姜昆、李伯祥、笑林、侯耀文等,小品有陳佩斯、趙本山、趙麗蓉、黃宏等,
牛馮能在其中佔有一席之地,戰鬥力很可怕。
郭德綱成名於2005年後,出道即巔峰。此時相聲界幾乎沒有一個能打的,而小品界也處於趙本山向開心麻花交接的時代。可以說,時無英雄,郭德綱于謙憑藉紮實的基本功,脫穎而出。

如果比較兩對選手的名氣,郭於一枝獨秀,遠遠高於牛馮。

再後看兩對搭檔的專業水平。

牛群馮鞏的作品多是兩頭沉、子母哏,捧逗雙方水平必須相當,場面才能火爆。兩人留下了《小偷公司》《瞧這倆爹》《點子公司》等等經典,後期還進行了相聲小品的融合,兩人的水平是經過觀眾和時間檢驗的。

而且兩人作品都是電視相聲,10分鐘左右的節目能火爆,說明他們的功力絕不是吹的。
郭德綱于謙的作品有佳句少佳篇,“你字系列”“我字系列”人物形象類型比較單一,不過郭德綱說學逗唱都有展示,于謙捧的也比較到位,在沒有好相聲的時代,應該說沒有能超過這對搭檔的。

再看商演規模,也就是市場接受水平。

如果從市場接受度來看,郭德綱和于謙現在的商演一票難求,每年的吸金數目至少上億元,可謂賺的盆滿缽滿。馮鞏和牛群的年代商演的市場還不成熟,而且這二人的身份決定了他倆不能大明大白去商演,只能去慰問或者走穴,賺的應該也不會少,但是無法公開,所以很難互相比較。

最後看弟子傳承。

牛群馮鞏的巔峰,徒弟也很低調。
而郭德綱于謙的德雲社,如今在相聲圈、綜藝圈乃至偶像圈都有一定的地位,遠朝牛馮。

所以結論是,巔峰時期的牛馮在輩分、專業水平上,應該是高過郭德綱于謙的,而在名氣、吸金和對相聲的傳承上,郭德綱于謙要超過牛群馮鞏太多了。簡單說就是,郭德綱于謙巔峰時是能扛起相聲的大旗的,而牛群馮鞏當年是不敢這麼說、甚至不敢想的。


津沽一頁書


作為一個資深的相聲愛好者,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馮鞏、牛群是我們喜愛的相聲演員。《小偷公司》、《愛的奉獻》都是牛群比較經典的作品。不過2000年,牛群去安徽省蒙城縣掛了個副縣長的官職,就離開了演藝圈,5年後才又回到公眾的視野。馮鞏也是大家很喜愛的演員,師承是馬季先生,可以說也是名門之後。感覺表演的風格靈活多樣,在臺上收放自如。賈玲就是馮鞏的得意門生。感覺馮鞏在臺上的表演非常有靈性,非常有喜感。有的包袱可能不太可樂,不過在馮鞏用他獨有的語氣和腔調,就能很好的抖響包袱,這也正是馮鞏的厲害之處。

馮鞏是每年春晚的常客,每年的小品都能獲得很多的好評。

郭德綱和于謙是我很喜愛的鄉紳演員。于謙老師是咱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大家一定不陌生。郭德綱是德雲社的班主,德雲社現在擁有學員、徒弟有4,500人之多,可以說是現在全國最大的相聲團體。近幾年,郭德綱于謙一直在致力於拓展海外市場,在世界的巡演也都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在相聲低迷的時候,郭德綱憑藉自己一人之力,力王狂瀾;在相聲相對穩定的時期,郭德綱又弘揚了民族文化,振興了相聲藝術。郭德綱對相聲事業的突出貢獻,可以說是毋庸置疑的,不是幾個噴子能否定的。而德雲社是經營的有聲有色的民間相聲團體,可以說給觀眾帶來的快樂是在一年中隨時的。而郭德綱會的相聲段子實在太多了,各類小曲小調,各種方言,評書,梆子,京劇等等,只有通過郭德綱能感受到真正相聲的樣子。郭德綱曾經號稱會相聲段子,600多段,這個數字不知道準確與否,但是敢這樣說,我覺得勇氣就值得肯定。相聲講究的是靈活多變,可能每一段的包袱和笑點都不一樣,所以能掌握就非常不容易。郭德綱的相聲,每一段都不一樣,而且一段裡可能穿插著不同的包袱笑點,誰也不知道郭德綱下一句話是是什麼。即興的表演,我覺得馮鞏也不是對手吧。

郭德綱和于謙,在相聲方面,至今也是無人能敵。雖然馬三立、侯寶林都是公認的藝術家,但是他們只是在他們那個年代。現在的娛樂非常多樣,雖然資源非常廣泛,但並不代表相聲變得容易說了。當然,郭德綱是馬三立、侯寶林的晚輩,比他們強是肯定的,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相信未來也會有人超過郭德綱和于謙的藝術成就,就是不知道要讓觀眾等多久。

好啦,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關注。


網遊魅力達人


這麼講吧,馮鞏和牛群,尤其是牛群,只是達到了個人的巔峰,但並沒有帶起來一個派別,一群徒弟,一個風潮,這是屬於個人火。

當然,馮鞏也帶了一些不錯的徒弟,比如賈玲和賈玲那四五個搭擋們。但顯然,根本不成規模。相聲演員,達到馮鞏和牛群這樣的高度,就是個人圓滿了。

但顯然,郭德綱和于謙,在個人水準上,達到了馮鞏和牛群的高度;另外還帶起來一個派別,那就是德雲社。

德雲社的徒弟,靠說相聲生活的人,沒有一千,也有大幾百了。而且,德雲社出去的徒弟們,也創辦了不少相聲社。

不得不說,郭德綱和于謙兩個人,把中國相聲,重新帶火了,帶出了新風潮。

顯然,郭德綱和于謙的成就,要遠遠超過馮鞏和牛群。


董江波


這個問題其實挺有水平,雖然二人相差十幾歲,但其實輩份相同。馮鞏師承馬季,郭德綱是侯耀文的徒弟,而馬季和侯耀文是同一輩。

關於馮牛,深入人心,至少對一代人是這樣(本人80後),尤其那句:我想死你們啦。但不得不說就相聲而言,他們早已過了巔峰。

關於郭於,大眾對其褒貶不一。一說其為相聲的救世主,拯救了低谷的相聲事業;一說其為狗肉上不了席面,屬於“三俗”的藝術。

個人觀點,馮牛的藝術造詣是毋庸置疑的,擔得起藝術家的稱號。但是他們的巔峰時期,是大眾精神文化生活不那麼豐富的年代,換句話說,其實人們沒有太多的選擇來逗自己樂一樂。反觀郭於,在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在人們笑點被拉高數倍的年代,仍能夠讓大家捧腹,實屬不易。另一方面,對於相聲這門藝術的發展,郭德綱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的。有不少的遺本、孤本,是他整理收集的。有好多的小曲、太平歌詞,也是經過他的努力才又重新呈現到觀眾面前。

綜上,就目前來看,郭於顯然更受大眾的歡迎。


還是叫羽翼


現在頭條為啥好多這種問題,拿郭德綱跟這個比跟那個比,其實沒必要,連郭自己都說過三分實力六分運氣一分貴人扶持。郭的功績在於把相聲帶火了。他的相聲水平不敢說多高,但也不算低,只是出現的時機,以及表演風格適合這個時代而已。他剛出現的時候我確實對他驚為天人,但後來的段子確實感覺如以前了,只能說是個不錯的藝人。這麼說可能會被水軍罵死吧!!!至於那些什麼讓人唱段太平歌詞之類的我也就笑笑不說什麼了。

至於馮鞏牛群的相聲,好多年沒聽過了吧?可能是因為當時優秀相聲演員比較多的原因吧,當時他們出來的時候只是覺得這倆人說的挺好,沒有郭那種驚為天人的感覺,他們的相聲大部分是在電視上看到的,很少有傳統活,會不會我不知道但當時覺得很新穎,至少出來一個新段子體裁方面沒見有重複的,包袱涉設計也不會看到以前作品的影子,創新能力很強。不會像郭現在的段子每段都差不多,感覺來回來去的沒什麼新包袱。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我接到很多邀請,都是讓我回答讓郭德綱跟這個比怎麼樣跟那個比怎麼樣的,我很討厭這樣的問題,一直都懶得回答,也不知道怎麼回答,每一個人的成功都是有原因的,你喜歡一個明星無可厚非,但拿來踩別人就不厚道了,我說郭好自然你高興,說他不好以現在郭水軍的力量,我確實需要些勇氣。相聲這玩意不是賽跑怎麼比?


有腦袋的狗


馮鞏、牛群是我們喜愛的相聲演員。《小偷公司》、《愛的奉獻》都是牛群比較經典的作品。不過2000年,牛群去安徽省蒙城縣掛了個副縣長的官職,就離開了演藝圈,5年後才又回到公眾的視野。馮鞏也是大家很喜愛的演員,師承是馬季先生,可以說也是名門之後。感覺表演的風格靈活多樣,在臺上收放自如。賈玲就是馮鞏的得意門生。感覺馮鞏在臺上的表演非常有靈性,非常有喜感。有的包袱可能不太可樂,不過在馮鞏用他獨有的語氣和腔調,就能很好的抖響包袱,這也正是馮鞏的厲害之處。郭德綱和于謙是我很喜愛的鄉紳演員。于謙老師是咱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大家一定不陌生。郭德綱是德雲社的班主,德雲社現在擁有學員、徒弟有4,500人之多,可以說是現在全國最大的相聲團體。近幾年,郭德綱于謙一直在致力於拓展海外市場,在世界的巡演也都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在相聲低迷的時候,郭德綱憑藉自己一人之力,力王狂瀾;在相聲相對穩定的時期,郭德綱又弘揚了民族文化,振興了相聲藝術。郭德綱對相聲事業的突出貢獻,可以說是毋庸置疑的,不是幾個噴子能否定的。而德雲社是經營的有聲有色的民間相聲團體.

可以說給觀眾帶來的快樂是在一年中隨時的。而郭德綱會的相聲段子實在太多了,各類小曲小調,各種方言,評書,梆子,京劇等等,只有通過郭德綱能感受到真正相聲的樣子。郭德綱曾經號稱會相聲段子,600多段,這個數字不知道準確與否,但是敢這樣說,我覺得勇氣就值得肯定。相聲講究的是靈活多變,可能每一段的包袱和笑點都不一樣,所以能掌握就非常不容易。郭德綱的相聲,每一段都不一樣,而且一段裡可能穿插著不同的包袱笑點,誰也不知道郭德綱下一句話是是什麼。即興的表演,我覺得馮鞏也不是對手吧。如果從作品方面來看,馮鞏和牛群的作品都是電視相聲,時長都在十分鐘左右,雖然都是經典,但是侷限性也很明顯。郭德綱和于謙的作品就不同了,能俗能雅,能長能短,能文能武,各種類型都有,可以滿足不同類型用戶的欣賞需求,經典作品如“你字系列”“我字系列”等數量更多,範圍更廣,所以從作品方面來講,郭德綱和于謙更勝一籌,如果從市場接受度來看,郭德綱和于謙現在的商演一票難求,每年的吸金數目至少上億元,可謂賺的盆滿缽滿。馮鞏和牛群的年代商演的市場還不成熟,而且這二人的身份決定了他倆不能大明大白去商演,只能去慰問或者走穴,賺的應該也不會少,但是無法公開,所以很難互相比較。


相聲小品集結號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牛群馮鞏代表了20世紀最後十年的中國相聲,郭德綱于謙代表了新千年以來近20年的中國相聲。我相信每一位有良知的相聲觀眾,都會覺得他們是同一個級別!

一直非常喜歡馮鞏先生的相聲,從最早與劉偉合作的《虎年談虎》、《巧對影聯》,到與牛群如日中天稱王春晚曲藝類節目,再到走馬燈一般換搭檔的今天,如果除夕之夜沒有了那句“親愛的觀眾朋友們,我想死你們了!”就好像缺了點什麼。


靖逸軒主始終堅持認為,馮鞏先生被搭檔耽誤了,如果馮先生有一位於謙式的搭檔,他的相聲生涯成就會比現在輝煌的多!軒主這麼說沒有絲毫貶低劉偉先生,牛群先生的意思,他們都是相聲藝術家,但是事實上他們的心思根本沒百分百放在相聲事業上。劉偉先生想移民出國,牛群搞攝影當縣長瞎折騰。

所有這些,讓馮鞏先生的巔峰就停留在了上個世紀80年代末,以及整個90年代。在那十幾年當中,牛群馮鞏加趙本山,就代表全國觀眾除夕夜的歡聲笑語。牛群馮鞏開場,趙本山壓軸,成為十幾年春晚的規律。連續十幾年的曲藝類一等獎,讓牛群馮鞏成為相聲的代名詞!他們是小品全面壓倒相聲的年代,相聲界最後的遮羞布!

如今年輕的一代相聲觀眾,可能對牛群馮鞏比較陌生了,但是看看如今郭德綱于謙的火爆,你就能想象的到當年牛群馮鞏的受歡迎程度。牛群馮鞏支撐住了將傾的相聲大廈,讓相聲最終沒被小品吞沒。郭德綱于謙將已經遠離相聲的觀眾又拉回了相聲劇場,又把相聲藝術傳播到了海外,讓相聲藝術再次復興。他們這兩對組合,都是中國相聲事業的功臣!


靖逸軒主


要比較就同等比較,拿甲的巔峰去比較乙的低谷,或者用甲的低谷比較乙的巔峰都不合適。

馮鞏牛群的巔峰是在春晚,93年的《拍賣》、94年的《點子公司》、95年的《最差先生》、99年的《瞧這倆爹》…,1999年之後兩人就沒再合作。這些作品都得了獎,觀眾的好評也很多,但是也僅僅是不錯而已,最起碼當年沒人拿他倆去比較老前輩。

郭德綱于謙的巔峰是2006年1月12日解放軍歌劇院的相聲專場,郭德綱一共上了三塊活,《託妻獻子》、《八大改行》、《文武雙全》即文章會加大保鏢,改行是侯寶林的代表作、文章會是蘇文茂的代表作、大保鏢是馬志明的代表作。大家可以登陸“中華相聲網”去查閱,網站上還有當年的一些評論文章,無論評論者持什麼態度,在評論文章裡都拿郭德綱的作品來比較前輩的作品。這在相聲史上是極其罕見的現象,從來沒有人因為改編了前輩的一段作品而被人拿來跟前輩比較。這也意味著郭德綱在某些人的潛意識裡,已經具備了成為大師的條件,時至今日,類似待遇的相聲演員還沒有出現第二個。

上面講的是歷史巔峰,下面說說當下。

牛群現在已經不說相聲,但是馮鞏依然還有演出。現在馮鞏也是中廣說唱團的團長,最新的演出信息找不到,馮鞏帶隊的最近一次演出是2017年在深圳的中廣相聲專場,票價是80~200元。我們有理由相信,以這樣價位的票價買郭德綱的演出是買不到的。

相聲藝術沒有準確的標尺,觀眾的主觀認可佔很大成分,那麼只有放到市場中衡量才是最直觀,票賣的好才是硬道理。


逗婦乳不是豆腐乳


他們四人的確不是一個級別,首先牛群開始是個說相聲的而且當時算是個星級但是後來他是個縣長,大名鼎鼎的牛副縣長。在說馮鞏是當年牛群相聲的搭擋,後來說小品此後沒有象樣的相聲段子,印象人出色的小品演員。郭德剛,于謙是當今紅遍大江南北的相聲演員倆人是搭擋但不像當年的牛群和馮鞏在相聲舞臺上曇花一現,縱觀當今四人郭德剛,于謙為真正相聲藝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