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職場高手,不是忙著掙錢,而是努力讓自己更值錢

之前有個讀者私信問我,他現在面臨兩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是,一份薪水高的工作,錢多事少離家近,工作內容也沒什麼挑戰;


第二個選擇是,一個前景不錯的學習機會,需要你花大力氣提升自己,眼下收益一般,很可能是未來的風向,但也很難說,風向與未來這個組合在一起變數太大了。


以三年為期限,你會選擇哪個?

真正的職場高手,不是忙著掙錢,而是努力讓自己更值錢

書籍《窮爸爸富爸爸》中提到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村莊缺水,村裡委託兩個年輕人給村莊供水,村民向他們支付費用。兩個年輕人接到任務後,分別採取了不同的供水方法:


第一個年輕人艾德馬上買了兩個木桶,日夜奔波於10裡以外的湖泊和村莊之間,立即掙到了一桶金。


而另一個叫比爾的年輕人,自從簽訂合同後就消失了。艾德以為比爾已經放棄了掙錢的機會,開心得不得了。


不料半年後,比爾帶著一個施工隊回到了村莊,並用一年的時間修建了一套從湖泊通往村莊的通水管道系統。當清水從水龍頭中湧出的瞬間,艾德的生意被摧毀了,他只掙了一年半的錢。


故事中兩個年輕人的做法其實就是開篇講到的兩個不同的選擇,很明顯,艾德選擇的是第一個選項,只要給村名供水就能獲得收益,這種只要有足夠的體力就能賺錢的機會,當然是要第一時間就開始行動啊;


而比爾則選擇了第二個選項,先去了解一下,有什麼比較輕鬆的方法可以長期獲得水源,再行動。


對應到現在的職場中,第一個年輕人艾德叫做“掙錢的人”,第二個年輕人比爾叫做“值錢的人”。


那麼你呢,你是一個忙著掙錢的人,還是一個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值錢的人呢?

真正的職場高手,不是忙著掙錢,而是努力讓自己更值錢

01.存儲現在,收穫未來


經濟學中有這麼一個弔詭的邏輯:我們缺錢,也許不是因為掙得太少,而是掙得太快了。


特別是那些掙的太快,而且都是小錢的,即使你是用腦力去掙的,也只是運用了低級的腦力,太不值錢了。相比,總有一些人認為,從底層做起,自己的價值就會越滾越大,最後都能等來前途的變現。


比如,大名鼎鼎的導演李安,畢業後沒有找到導演的工作。擺在他面前的難題是:該不該跟其他同學一樣,先做剪輯、劇務,養活了自己和家人,再伺機重執導筒?


但是,看到那些轉行做其他活的人,最後大多都很難再做回導演。於是他心一橫,繼續磨練自己的專業技能。


正如倚天劍要遇到屠龍刀才擦出火花,李安也是碰上電影才能催生火花。成為導演後的他,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傳奇。


這樣的案例當然不止一個,但道理就擺在這裡了:


錢不必急著掙,想清楚自己這一輩子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活才是最要緊的,在掙錢之前,你先要讓自己變得值錢。


如何正確理解這句話呢?你如果把“掙錢”當作是一個結果,你是無法解答這個問題的。


實際上,“掙錢”是一個動詞,是一個過程。


這個過程可以這樣分析:首先你得擁有某種能力,也就是你擁有什麼樣的價值,接著是將這種能力通過勞動轉化,最後你在轉化過程中獲得相應的報酬。


由此,你不難得到一個掙錢的公式,即掙錢=價值×轉化率。


接著我們來拆分這個公式:假使你有很強的能力,但如果你不去工作,沒有任何轉化率,那麼你就一分錢都掙不到;而一個月有20個工作日,如果你只工作了10天,也就是50%的轉化率,那你就只能掙到半個月的錢。


在能力相當的情況下,掙錢的多少取決於轉化率的大小,也就是取決於你花在工作中的時間有多少,這是比較容易掌控的。但當轉化率固定不變時,你能夠掙多少錢,就取決於價值的大小。


再者,人的價值取決於每個人的稀缺程度。


假如有一項技能,別人都不會,而你能夠認真地學習這個技能,並先於其他人成為這項技能最頂尖的人,這樣你的價值自然就大了。


因此,在轉化率固定不變的情況下,你越有價值就越能掙錢。為了讓你可以掙到更多的錢,你必須不斷為自己增值。


增值可以讓你變得更“值錢”,“值錢”之後再去“掙錢”,就容易得多了,即便在增值的過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遲早有一天你會發現這些所謂的“代價”不過是存一個現在,收穫幾分未來。


在有條件讓自己成為更“值錢”的時候,就不要因為貪圖安逸而放棄,少走的路,以後會變成多吃的虧。


真正的職場高手,不是忙著掙錢,而是努力讓自己更值錢

03.


問題來了,讓你更值錢的職場底層邏輯是什麼呢?


這裡給你介紹一個勢能模型,根據這個勢能模式來為自己增值,能夠幫助你成為更值錢的人。


這個模型包括五個階段,分別是定位自己、打造自己、管理自己、營銷自己以及超越自己。以下將詳細為你講解:


第一階段:定位自己


一般來說,性格一經形成後便比較穩定,很難再改變。但也不是就拿它們沒有辦法了,你可以順應它,通過定位自己,讓性格幫助你成為更值錢的人。


為了更好地定位自己,你可以從三個領域著手準備:


首先,做好自我認知,也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素質,明白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比如,你的性格偏內向、關注宏觀而非細節、決策時傾向於理性而非感性等。


接著,是挖掘天賦,不同的的性格特質存在著不一樣的天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優勢,只是大多數人沒有認識到而已。比如,性格內向的優勢往往在於深思熟慮。


最後,是個人規劃,大多數人進入職場之前都會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定位,然而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的未來要走向哪裡,越早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就越早能夠做好個人規劃。


第二階段:打造自己


做好定位之後,你得好好打造自己,打造自己是為了讓你成為更值錢的人奠定基礎。這裡為你推薦兩個有效的方法:學習和思考。


在現如今時代變化快、信息多而雜的情況下,如何建立起一套知識體系,讓自己快速學習,就顯得特別重要了。如果現在你都還只是填鴨式學習,那麼被時代淘汰的下一個人很可能就是你了。


除了學習之外,你還要多思考。美國女哲學家安蘭德曾經說過:


“財富是一個人思考能力的產物。”


即使你能力再強,如果思考能力欠缺,最終也很難有什麼大的成就。你可以想想你現在對自己的定位,應該放在什麼領域中,才是最有價值的。


第三階段:管理自己


前面通過定位以及打造自己挖掘出的優勢,並不全都能成為你值錢的依據,你需要通過提升效率、管理情緒、控制行為來管理自己,讓那些可以讓你變得更值錢的勢能正常發揮出來。


提升效率,就是尋求最優的做事方式、建立一套專屬的時間管理方法,讓自己更快速地達成結果。


比如,發掘自己工作效率最高的一段時間,並堅持在這段時間內高效完成工作。其次,情緒管理也是管理自己的必要手段之一。


拿破崙就認為:“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一個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面對問題時,如果你不能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即使你有再好的能力,也是很難發揮出來的。


當然,管理自己還需控制行為,大部分的人都想要控制自己的生活,希望能夠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宰。巧妙地控制好自己的行為,更加有利於管理自己。


真正的職場高手,不是忙著掙錢,而是努力讓自己更值錢

第四階段:營銷自己


也就是對外展示自己,對於不同的對象,營銷的意義和方法也是不一樣的:


對老闆的營銷,體現為向上管理。你自己牛不行,得有人認可你,知道你的價值;


對企業的營銷,體現在求職方面。求職實質是展現自己的過程,你得懂得如何展現自己,才能獲得不錯的報酬;


對周圍人的營銷,體現在人際網絡的建立。


做好對周圍人的營銷後,你可以升級為讓別人主動來認識你,這樣你的價值就真的體現出來了;對大眾的營銷,則體現在建立個人品牌。


一個人就是一家公司,而作為這家公司的負責人,該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資產呢,這是你該深刻思考的問題。


第五階段:超越自己


做到了以上這些,是不是夠了呢?


還沒有,完成前面四個階段的內容,你可以在單打獨鬥中勝出了,但如果你希望有更大的成就,就需要超越自己,換句話來說就是,練就領導力,用團隊的力量解決難題。


此時首先你需要制定戰略,帶團隊的人,如果自己不知道要往哪兒去,再好的團隊也發揮不出作用;


其次是合理決策,關鍵時刻,面臨很多岔路的時候,需要快速決策併為自己的決策負責;


最後是團隊管理,最優秀的人集結在一起,未必會成為最優秀的團隊。團隊如何搭配,有非常大的講究,1+1=2沒有意義,1+1>2才是建立團隊的意義。最後是人才管理,如何選人、培養人、激勵人,這是每個管理者的必修課。


做好這五個階段的內容,能夠幫助你大大提升自己的個體勢能,在這個萬變的時代,成為一個更值錢的人。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啟發,有感悟的話,歡迎轉發給身邊的朋友一起學習。


獵多多,關注學習更多職業規劃、求職面試和職場攻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