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拿到血常规化验单如何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我在墾丁天氣晴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在临床工作中及网络咨询中,经常遇到一些患者说:“医生!这是我的血常规化验,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血常规检查是身体体检检查里最基本的体检检查,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可以诊断是否贫血,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问题。

但血常规检查很难明确区分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血常规检查里一些项目可以提示,可能和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有关,只是一种辅助检查!病毒感染时,血常规表现为白细胞数目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但这些都是理论上概念,临床上见到的更多的是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伴有细菌感染或者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单纯细菌感染,比如阑尾炎患者,白细胞显著升高。

感冒百分之八十都是病毒感染,感冒的患者如果化验单显示白细胞数目升高,中性粒数目也升高,这就有可能是在感冒病毒感染的基础上伴有细菌感染。因此怎样分析化验的结果最好还是在专业医生结合临床表现具体分析病情,有时候需要进一步检查。


耳鼻喉科高医生


分享一下我这几天的真实经历吧,这几天正经历了儿子的一场病毒性感冒

我家儿子10月26日开始感冒,早上起来流鼻涕,清的。当时我以为没什么事,到了下午体温直接飙升到39度,我急忙带他去我家附近的省直中医院化验血常规,因为血常规可以首先判断孩子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或者细菌、病毒双重感染

当时化验出来各项指标都还算正常,扁桃体有点肿,医生说是咽炎,叫我们回家吃点小儿抗感颗粒就可以了。

图中可以看到,儿子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都是正常的。

当天晚上回去吃了小儿抗感颗粒后,晚上十点多烧到39.6度,用了美林,降到39度就降不下来,我当时就急了,觉得这绝对不会是轻微的咽炎。果然,到了凌晨四点,儿子烧到40.2度了,急忙带着儿子前往了我市最大的中心医院,这个时间已经是10月27日凌晨四点多。

血常规化验出来后,显示病毒感染,各项指标已经不再像之前那么正常,尤其是淋巴细胞百分率、血清淀粉样蛋白A都明显升高,而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依旧正常,这是典型的病毒感染。


那么,怎样通过血常规来判断孩子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呢?

我觉得只要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就可以了:

1、白细胞:白细胞包括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和嗜碱细胞。

当中性粒细胞指标升高,白细胞总数升高时,可以判断为是细菌感染。

淋巴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下降时,可以判断为病毒感染。

2、C反应蛋白:C 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反应物。一般在手术或者受到创伤后,人体感染了细菌或病毒,血液中 CRP 的浓度就会升高。

但由于 C反应蛋白在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时都会升高,它的数值并不能作为判断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的准确依据。

只有当C反应蛋白 高于 20mg/L 以上时,医生会认为孩子受到了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但还是要结合白细胞的变化来综合判断。

最后 ,经过这次儿子这场病,我发现,千万不能滥用抗生素。当时我差点就私自给儿子用了抗生素,结果医生说如果是病毒感染,用抗生素根本没效果,反而还会破坏人体本来的抵抗机制,一定要先化验血常规,判断是细菌还是病毒后,再来针对性用药。还有一点就是,孩子在生病之初,可能血常规的各项指标都没有明显变化,建议24小时后一定要再次复查一次,就像我这次,开始显示正常,但后来才发现原来已经是病毒感染了。



<strong><strong>




<strong>


宝藏妈妈


我发现很多家长对血常规有误解,总觉得孩子一生病到医院扎一针,十分心疼。但是我们要知道不是每次感冒发烧都必须使用抗生素的,医生做血常规也是为了不滥用抗生素。

我记得我有次孩子去上海,结果在那里一直发高烧,去医院验血,血象正常,医生就说到了38.5用退烧药,多喝水。当时烧到39度我十分焦急,就问要不吃点消炎药吧快点好。被严厉的批评了,说我身为医务人员这种情况根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不知道吗?结果第二天孩子自己退烧了。

一般来说我们通过白细胞,中性,淋巴,c反应来判断孩子是炎症引起还是病毒引起。

1,白细胞,白细胞其实是人体重要防御细胞,对人体具有保护和防御功能。超出了正常范围不一定只是感染,现在很多医院的正常值大部分是以成人为标准,其实新生儿时期到儿童会有不同的程度的升高。如果医生以此开判断,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2,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如果明显增多,表明细菌感染得可能性很大。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要不要使用抗生素了。有的宝宝抵抗力强,精神很好,其实是可以先观察的,但是如果病情加重,则需要积极复查,发现不对劲,还是需要考虑使用抗生素的。

3,淋巴细胞,如果白细胞正常或者下降伴随着淋巴细胞上升,那么宝宝有可能存在病毒感染,这个时候我们一般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

4,C反应蛋白,是急性炎症反应最主要最敏感的标志物之一。病毒感染有可能引起轻度增高。但是C反应过高,则提示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越大。

作为家长的我们看见孩子生病,肯定很多时候都会失去判断能力,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相信医务人员。生病都是我有一个过程,没有什么药能马上恢复健康。平常还是要加强锻炼,多去户外运动,减少生病的次数。


妈咪日记


今天问题:孩子感冒,拿到血常规化验单如何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我的答案是:当我们拿到血常规化验单时,我们可以通过化验单上面的白细胞计数和细胞比例来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我作为一个检验科医生,血常规检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天天都有许多小孩子过来扎手指验血常规,特别是现在秋天,日夜气温变化较大,许多小朋友不注意就容易感冒发烧,特别是晚上开着空调睡觉,下半夜比较凉,容易着凉就感冒。而家长一看到感冒发烧就往医院跑,而血常规就是看感冒发烧必做的一项检查,可以较好的判断出到底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有时候感冒发烧也与饮食有关,正所谓“病从口入”,一些小孩不爱干净,吃法不洗手,往往就会将一些细菌、病毒带进身体,从而造成感冒发烧。下面就带大家来怎么判断这个感冒是由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如何判断感冒是由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引起?

第一:先看白细胞计数

我们应该知道,白细胞就是人体中的免疫卫士,能够帮助我们抵御外来侵略者,而细菌、病毒等就是外来侵入者。白细胞一般由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组成。所以当有外敌细菌、病毒侵入时,白细胞就会起来抵御,数量就会增加。特别是细菌感染时,白细胞特别敏感,数量上增加更明显;而病毒入侵时,白细胞就没那么积极了,只表现轻度增加或者根本就不理睬,留给淋巴细胞来对付。

所以,正常情况下白细胞增加很明显的,就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如果白细胞增加不明显的或者正常的甚至偏低,那就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当然,有时候生理因素也会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加,白细胞计数的结果在30%以内波动多无意义,这时还须要结合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比例来具体分析。



第二:看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值

一般来说,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中性粒细胞都会偏高,而淋巴细胞就会降低;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就是淋巴细胞偏高,中性粒细胞偏低。上面的都是比较典型的情况,还有一些不是那么典型的还要结合其他的症状来分析。

第三:看CRP或者超敏CRP

如果是小孩感冒发烧验血常规,一般都会搭配超敏CRP一起检查,因为超敏CRP的敏感度比白细胞还强,当超敏CRP也显示升高的话,那就说明细菌感染;超敏CRP正常的话,那就说明是病毒感染。



除了通过血常规化验单来判断感冒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还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还可以通过一些症状来判断:

第一:看儿童精神状态。细菌感染一般中毒征重,热退后精神依然不好;病毒感染一般中毒征轻,热退后精神如常。

第二:看发烧情况。细菌感染一般体温会忽上忽下,就是退烧了又发烧,反反复复;病毒感染一般体温会居高不下,很难退烧。

第三:看扁桃体。细菌感染扁桃体上有脓点,而且扁桃体充血,颜色较暗,表面不平;病毒感染扁桃体上有疱疹、滤泡,而且扁桃体充血,颜色鲜艳,表面光滑。

第四:看鼻涕。细菌感染一般是胀涕、脓性分泌物;病毒感染一般是清涕。

第五:看痰。细菌感染一般是痰多咳嗽、脓痰;病毒感染一般是咳嗽痰少、稀薄痰。

——总结——

总而言之,当小孩感冒发烧时,血常规是判断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最有效、最简单的指标。如果临床上不做血常规检查,就很难确定病原体是细菌还是病毒,再结合超敏CRP和一些临床症状就更加容易判断了。所以,我们就不要再纠结怎么小孩感冒发烧看病医生老是要求小孩扎手指查血常规。通过我的讲解,我相信大家应该都明白查血常规的意义了吧。如果还有不太明白的,可以留言讨论,我将一一为你解疑答惑!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记得帮我点赞、评论、转发!那就是对我创作最大的鼓励!


左撇子说医


这是个好问题,很多家长也应该了解的常见临床问题。

血常规怎么判断细菌感染

1、白细胞往往升高大于1.5万,更有意义。

2、抗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为主,特别大于75%以上。

3、严重感染有时白细胞会严重下降。

4、一般现在医院除了血常规,还化验超敏CRP,CRP大于10以上,甚至更高,往往提示细菌感染。

5、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细菌感染也会明显升高。

血常规提示病毒感染

1、白细胞正常或者稍下降。

2、白细胞分类以以淋巴细胞为主,单核细胞升高。

3、超敏CRP小于8以下。

4、血清淀粉样蛋白A也会升高,比细菌感染升高更明显。

其实不管血常规和超敏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都有它的局限性,一定要结合孩子临床症状,体格检查或者其他化验综合来考虑分析,这样才不会主观判断错误。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必删,请联系本人)

柯大夫为儿科主任医师,临床工作经验丰富,擅长儿童消化,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异常,慢性腹泻,牛奶蛋白过敏等疑难杂症及婴幼儿营养发育及喂养咨询。有关儿科专业咨询请来好大夫在线找柯友建主任。

与健康为伴,与医生为友,欢迎转发点赞、评论关注,点赞分享更是一种美德。有问题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时间会对典型提问针对性回答。


柯大夫儿科科普教育


(医患家特约回答: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感染病研究所贾医生)

在日常疾病诊疗中,“验血”是老百姓熟知的,在就医诊断时的第一道步骤。在这里“验血”通常指——“血常规检查”,是医生查看患者感染等状况的最基本检测手段。



血常规检验基本包括: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检测(如:CRP、PCT、SAA)等等,不包括:血型、血脂、血流变、血沉、电解质等项目。因此血常规一般用于观察感染、贫血状况与筛查血液病等情况。


那么是否血常规有细胞数的增高就意味着患者有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呢?并非如此,因为感染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细菌合并病毒感染三种,不能盲目地使用抗生素治疗。


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血常规最常见的表现是: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的明显增高,白细胞总数>10×109/L(正常值为4~10×109/L),中性粒细胞>70%判定为阳性。但要注意排除生理性增多的情况(如抽血前饱餐、兴奋、运动和女性月经期等),但升高幅度常较小且为一过性。细菌感染后常见发热症状,找到感染灶,早期应用抗生素一般可以明显的降低白细胞值。


病毒感染

现大众对病毒感染不能滥用抗生素已有较广泛的认知,流感、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及儿童手足口病由十有八九是由病毒导致。血常规最常见的表现为: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升高,甚至有降低,淋巴细胞有明显的升高即>40%,代表比较明显的病毒感染。但要注意的是,有部分患者在病毒感染时也有中性粒细胞增高的现象,合并细菌感染后更会导致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目前传统血常规项目配合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检测(最常见如:CRP、PCT、SAA)进行感染筛查已被广泛使用。所谓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即人体在炎性反应或(和)应激的状态下,会迅速增高,在病情得到缓解后会显著降低的成分。其共同特点是升高早、升高快,甚至早于白细胞数变化,可以大大提高感染检出率。其中较为常用的项目有:


CRP——C反应蛋白,感染4-6h显著升高,除感染外,创伤、心梗、肿瘤等情况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升高。与血常规联用,可以比单独检测白细胞数(感染阳性率在50%左右)提升感染阳性检出率至80%左右,但区分细菌、病毒感染能力较低。


PCT——降钙素原,感染2-6h可升高,严重细菌、真菌感染及脓毒症时其数值显著增高,自身免疫病、过敏和病毒感染时则不会升高,因此PCT可以辅助鉴别细菌、病毒感染。


SAA——血清淀粉样蛋白A,感染4-6h显著升高,伴随病情的好转而迅速下降。在感染疾病中,其升高幅度显著高于CRP,且在病毒感染时,SAA升高要比CRP更为常见,因此也可以辅助鉴别细菌、病毒感染。


综上,应用血常规,联合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检测对医生判断感染性疾病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可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确定感染灶,结合病人其他症状指标综合判断才能做到准确诊治。


医患家


血常规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之一,使用非常广泛,基本上在医院的各个科室都有会有检测这个项目,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诊断与合理的病情评估,从而做出最正确的治疗。

什么是血常规?

血常规是一般是通过采取患者的静脉血,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细胞分类、数量及形态等得出的临床数据。每一个临床数据都有一个正常的参考范围,低于或高于这个参考范围都提示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依据血常规可以判定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吗?

血常规在一定程度时可以反映是否为细菌还是病毒感染,主要的依据是白细胞总数与个分类的计数和所占的百分比。

白细胞总数的升高或降低都可以由感染引起,也可以由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等)、中毒、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组织损伤或破坏等疾病引起。其中,引起白细胞数量的变化最常见的是感染。如果白细胞分类计数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或百分比升高提示可能有细菌感染,如果是淋巴细胞计数或百分比升高则提示可能有病毒感染,而如果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则提示有过敏性疾病可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极重度感染可能,白细胞不但不高,反而有可能下降。

因此,对疾病的诊治不可能仅仅只靠检查就可明确,还需结合病人的症状、体征等具体情况,况且每个人都有相对特殊的地方,同一个指标在你身上是正常的,但放在另一个人身上可能就不是正常的了。

我是医师杨浩,专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

参考文献:

1.陈文彬. 诊断学-第8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如何准确区分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

一些出版时间久的、经典的医学教科书,比如2005年出版的《牛津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手册 第2版》里说“感染时白细胞经常升高,例如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高,而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增高(但是并非总是如此)以前认为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传统的判断患儿是否为细菌感染的筛查工具,但近来研究证实单独应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作为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筛查工具既不敏感,也非特异,通俗的说就是不靠谱。因此对于患儿,不能单独应用二者来预测细菌或病毒感染,需结合临床病史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此外,就算是轻度的普通肺炎患儿无需常规进行C反应蛋白(CRP)指标检查;需要住院或有肺炎相关并发症的患儿应做CRP检查,结合临床可评估对治疗的反应。红细胞沉降率(ESR)、CRP或血清降钙素原(PCT)浓度,也不能单独或联合用以区分细菌性或病毒性肺炎;使用这些非特异性的炎症指标去区分细菌及非细菌病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低,难以得出一个折点标。这一段通俗的说就是:用“ESR、CRP或PCT浓度来准确区别病毒还是细菌感染也是不靠谱的。以上这些已经被国外的医生普遍认同了,因此国外医生很少为了区别病毒还是细菌,要求初诊患者检查血常规和CRP。但是,绝大多数中国国内的医生们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巨大差别。

但是为什么国内外的差别这么大呢?\\首先,国内的医学教育学习总让人感觉遗憾,对待血常规的认识教育没有与时俱进,ESR、CRP或PCT浓度的认识过于简单、刻板。医学老师并没有教好学生。

究其原因,从各国的疾病谱的变化来说,中国在细菌感染传染病的阴影下压抑的过久了,于是这种和细菌死磕的劲头被沿袭下来。有句谚语,当你总觉得自己是锤子的时候,你眼里到处是钉子。同理,当中国医生总觉得自己是抗生素的时候,他们睁开眼时,瞳孔里就条件反射的浮现出细菌的影子,把细菌揪出来彻底干掉的斗争思维是血常规检查成为必须检查以及抗生素滥用的主要原因。可是问题在于,中国疾病的种类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非细菌感染、免疫紊乱、代谢障碍等等疾病已经成为主流。绝大多数的呼吸道感染就是病毒引起。从概率上说,不要说检查血常规,就算是一个不学医的人,面对100个发热的病人闭着眼睛说他们是病毒感染的准确性不会低于90%。

相反,国外的医学理念相对与时俱进得更合理,医学教育标准统一,反正几乎都是非细菌的疾病,血常规不查也罢。

其次,中国医生绝大部分追求名医的光环,患者醉心于立竿见影的奇效,再加上比较不堪的医疗制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医生和患者普遍焦虑,医患之间的联系不忠诚,没有足够的跟踪观察时间,医患之间的复诊安排总是靠运气。所以初诊的时候,医生就恨不得拉网检查一遍,成就一批神医;患者恨不得瞬间查出病因即刻康复,造就一个传奇。失去了耐心的有计划的医学观察,血常规和CRP自然就成为了主角。

最后,国内外的医生面临的压力也是天壤之别。国外的医生有完善的医疗整体服务体系,相对而言不惧怕风险,只要对大多数人有利,为了准确判断病原可以选择延时等待,等待精准的指标出现。国内的医生,面对个人难以化解的矛盾压力,为了避免少数的风险,在有限的观念的指导下,选择集体检查、吃药。

最后的最后再说几点:

、中国的医生道德水准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一些挣黑心钱的伎俩不体现在绝大多数中国医生的身上。

作为本文作者的我也是国内医学教育的产物,对血常规的认识,对细菌和病毒的区别认识也是一路跌跌撞撞,但是和我样有一颗渴望与时俱进之心的大有人在,我们这类医生愿意和患者一起成长,请给我们一个和谐的空间、时间。

准确识别细菌和病毒还是有一些办法的,但是耗时费力,大多数时候还是一言难尽。

尽管不能准确区分病毒和细菌,血常规和CRP的其他医学意义还是很重大。"


阿国vlog


血常规怎么区分细菌和病毒感染呢?

  1. 白细胞(WBC)的数量:白细胞的数值越高,说明细菌的毒力越强或者细菌的数量越多。 但有时候白细胞特别高,不见得就一定是细菌感染,白细胞内还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如果孩子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他体内的淋巴细胞就特别高,所以白细胞总数也特别高,可能达到20000,甚至30000,实际上这里面大部分是淋巴细胞,而不是中性粒细胞。
  2. C反应蛋白(CRP):可以判断孩子是不是细菌感染,但CRP较白细胞更敏感一些,它比白细胞出现的时间更早。同时CRP还是疾病全身反应的指标,如果数值高出正常值数倍,往往提示病人身体的多个脏器受到损伤。
  3. 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中性粒细胞主要是针对细菌的,受到细菌感染的时候,中性粒细胞就会增加,来杀死细菌。如果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降低,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应地就要升高,说明孩子可能是病毒感染。
  4. 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如果它低于正常值,说明有病毒感染。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越低,说明病毒感染的程度越严重。如果高于正常值,说明是细菌感染。有些患者体内的白细胞总数不太高,但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很高,这预示着发热会越来越厉害。

  5. 淋巴细胞绝对值和淋巴细胞百分率:淋巴细胞主要通过分泌抗体来对抗病毒的。如果这两个值高出正常值,就说明可能是病毒感染。
  6. 单核细胞百分比和单核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对病毒和细菌都有作用,不管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还是支原体感染,吞噬细胞就会第一个出现。单核细胞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持续的时间也越长。

总结:通过以上可以大致判断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金标准还是去做个细菌培养和病毒检测。


医疗工作者张


单纯依靠血常规当然不能判断是否为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否则的话,临床对于判断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就太简单了。

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以及单核细胞等常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但是这些指标的升高或降低并不是指向单一的疾病,有许多疾病也都可能引起它们的变化。


医生只能将血常规作为判断感染的辅助参考,却不能根据这些指标就断定是否为细菌或者病毒感染。所以需要结合临床体征,血常规,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来相互印证,才可以大致做出可能的判断。


我们看一下血常规中常与感染相关指标的变化可能提示哪些疾病:

白细胞:

高于正常值:常见于细菌性感染、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小常见于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某些血液病。

低于正常值:白细胞减少症,造血功能障碍,骨髓抑制, 病毒感染,副伤寒。


中性粒细胞计数

高于正常值:可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出血、败血症、粒细胞白血病、心肌梗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小于正常值:见于伤寒、副伤寒以及病毒性感染。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化疗药物的使用,疟疾、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单核细胞计数  

大于正常值:可见于一些细菌感染以及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小于正常值: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计数 

大于正常值:可能见于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以及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一些病毒感染,;

小于正常值:可见于长期化疗或者X射线照射后,以及免疫缺陷者。


我是无名药师,点击关注,我会与您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