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某省都市报总编,博士,正处,高级记者,报纸衰落,准备改行当一本大学教授划算吗?

罗地友声


既然说准备去做教授肯定是有大学接收的,但是接收过程中是不是能直接评为教授这个不是很好说,虽然说大学体制也是很严格的,但是要考虑到专业方向,目前大学都在做大而全,有些专业人才奇缺,破格任用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我曾就读的211,院系改革,直接提了一批副教授,院长从外校挖过来,直接教授(原为副教授)再说划算不划算,报社主编,我猜测是文科基础性学科,实话说大学里比较紧缺,但是待遇即使是教授级,因为科研课题受限,待遇在教授中也是最低的,另外考虑到地域问题,不同区域大学教授待遇也是天差地别,比如苏北高校,基础性学科教授年薪不到二十万,上税之后不到十八万,诸位莫喷,因为我身处其中,所以再清楚不过了。综合考量,还是要看本人意愿。


成哥聊文学


我们学院这几年转进来几个传媒界精英,从报社中高层转行做大学教授。

其中一位原东家是天津电视台,一位原东家是《天津日报》,一位来自《今晚报》。

我还几位博士同门,都是中途从媒体一线改行,考博后跑到大学做老师。

这些人改行到大学当老师,划算不划算,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下。

首先从经济收入层面谈:以我们学院为例,根据几位转行老师的反馈,有落差。比如天津电视台转行过来的老师,前几年刚来的时候就反映大学收入比她在电视台的收入要逊色很多。我们有几位同事的爱人都在电视台,我了解对比了一下收入,同级别职称而言,电视台的确要比大学收入高好几千。报社和学校对比收入优势不是太明显。

不过近两年传统媒体式微,随之而来媒体人收入下行很严重,再过几年大学老师收入反超媒体人员我感觉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其次从工作考核偏向来谈一下。大学和媒体,对员工的考核重点不同:大学重科研,媒体重业务。这导致媒体一线精英到了大学,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现象,在科研考核上,基本都是靠边站,被边缘化的地位。在原单位凭借业务能力叱咤风云的现象不再,好多一线媒体人员在大学以科研论文、项目为主的阶段性考核上,基本都是学院托底水平。

基于此,从媒体精英转行到大学老师,心态的调整是一个方面。如果不甘心托底,就需要一个彻底的转型,从零开始,掌握大学的游戏规则,不过这条路较难,你需要重新培育你的社会资源。

根据我对身边人的观察,转型成功的是极少数。

最后从工作环境来谈一下。大学教授是学校的无冕之王,大学同媒体部门比较,人际关系相对简单,社会地位高,工作节奏宽松,不需要坐班,未来可预期,不太容易受行业涨落起伏影响。另外,你也有大把的自由时间去从事一些兼职工作。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我觉得挺好,可以说,目前都市类媒体基本没有活路,看看全国最牛十大都市类媒体,如新京报(北京第一都市类媒体)、南都(南方都市报为广东第一牛都市类媒体,全和新京报并列全国第一牛)、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成商和华西西南第一)、西安的华商报(西北第一)、大河报(河南第一)、齐鲁晚报(山东第一)、新文化报(东北第一)、新闻晨报(上海第一)等等,活的非常艰难,很多要死不活,如华商报,拖欠工资非常严重,像当初非常牛逼的京华时报、上海的新民晚报、东方早报(上海当初第一牛逼都市类媒体),是北京、上海比较牛气的都市类媒体,也关门歇业,东早只保留了澎湃,可以说,都市类纸媒,基本没有活路,预计在未来三五年时间内,都市类纸媒,必死无疑。

实际上,大量都市类媒体在这些年纷纷关门歇业,即便日报类的党媒,日子都不好过,如果不是依靠政府养着,早就玩完了,想一下,有几个人现在还看报纸啊,一部手机在手,连PC端都上的少了,不要说是报纸呢,未来报纸消亡是必然的,只是时间的问题。

因此,都市类老总,作为正处级高级记者,转行去大学当老师,不仅仅是比较好的出路,也是目前很多媒体管理人员普遍出路之一,一方面,高校需要这样的人才,同时,都市类纸媒下滑那么利害,为了给自己找出路,充分利用自己的阅历才华知识和实践经验,去高校当老师,是比较合适选择。

我以前单位一个领导,也是都市类媒体社长,正处,去二本院校新闻学院当院长,今年退休,也算是比较高的出路了。

所以说,提问这个省级都市类媒体老总,去一本院校当教授,我觉得是比较合适的,也是学有所用,发挥自己的媒体经验专业特长,当起老师来,也得心应手,讲课可能有比较松松有吸引力,结合自己工作经历个案例,讲课比那些没有干过媒体照本宣科理论教授,要强很多。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省级都市报,它不同于机关报,虽然主管机关是党政机关,但它主要走的还是市场化运营路子,生存压力巨大,特别在自媒体越来越兴旺的互联网时代,衰落是很正常的事儿,这是行业的共性问题,现在每年休刊的报纸多的很,转行干什么成了许多报人的两难选择。

转行不能用划不划算来衡量,这个要看个人的职业追求与人生理想,当教授和总编比起来,不管是社会交际圈子、个人影响力还是薪资待遇方面,都要差很多,总编大小也是领导,而教授就是具体干活的,要适应从领导到普通教授的角度转变。

我接触过一些报人,他们当中很多人还是非常有人生理想的,具有为生民立命的情怀,只是理想无法照进现实而已,而走进校园是很多报人的理想之选,他们无法通过报人的身份去立命,那么就用自己的思想去点燃,所以很多报人转行还是愿意走进校园的。

省级都市报的总编,一向来讲都是体制内的人了,由上级主管部门选拔任用,即便是不干报纸了,也应当有个不错的安置去向,比如到党宣口、网信办、媒体融合平台等,而且到了都市报总编这个位置了,文字水平没有问题,综合协调能力,人际交往圈了应该都是比较优秀的,安排个一官半职没有问题,还可以继续奔前程。


元芳有看法


无论是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

的确有人把大学当做自己的后海

一方面凸现大学的优势:社会地位高,收入稳定,一年过两个假期,周围都是高素质的人群,等等。不能不说,这些因素都比较有吸引力。

回头再看这些人的选择,大学往往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退居大学实在是无奈之举。这就不由让人想起钱理群的概括,他们大概都属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好听点,良禽择木而栖,难听点,一切都是在打自己的小算盘。

传统媒体固然江河日下,普通的媒体从业人员跳槽跨界的不在少数,对他们而言无可厚非,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但是,对于一位省级媒体总编,正处,博士,为什么想到要退隐江湖呢?为什么不能把振臂一呼,再把曾经的兄弟姐妹聚拢一块干一番大事?

现在满眼望去,连山村野老,村里小芳都搞起了新媒体直播,一群高素质的传媒大咖难道就只能被圈养,丧失了自我觅食功能?即便留守也并非没有前途,河南青年报正在招兵买马,虽然换了一个名头,但让人们看到还有一群硬骨头在逆风而行!

不知道他要去哪个大学,对方又看中了他什么?反正,对他的选择无法点赞!


皮蛋爸爸说教育


看了这道题,引起了人们对纸质媒体生存的思考。

纸媒的生存空间逐渐走向低谷?是大势所趋,随着电子阅读的兴起,后者淘汰前者,强者淘汰弱者,这是万物的生存规律,也是物竞天择的公平竞争。

  • 某都市报主编,正处级,博士生学历。

这可是响当当的学历,其智商是很高的,既然是报社主编,心中肯定知道自家报纸发行量的萎缩,当然更清楚纸媒的最终归宿,所以选择了要改行,另谋高就,这是一种超前的选择,凭一个主编的名气,凭自家的学历,凭多年在本地的人脉,想去某大学任教,看来能成。

不知这位编辑的心态可否适应得了?自己在报社,说话可是一锤定音,工作也自在,转行到大学里,大学里编制也紧,你起初过去,不知是否适应得了在人家眼下工作,这可要好心态哟!

原报纸还在生存,作为主编应当坚守阵地与报社共“存亡”,你来个“金蝉脱壳”,那报社的其他编辑、记者,还有许多员工该何去何从?人家也有家庭,也要生活?你作为主编一走了之,这不是逃避职责,自私自利,顾己不顾人吗!

最好的办法,作为主编要将报社负责到底,缩小岗位编制,多拉广告,稳住现有订户,争取扩大发行量,作最后一拼。假若就是到最后报纸坚持不下去了,你这个主编政府会给你安排工作的,可能会安排到文化、文联部门作个轻松工作,这样说起来对他人、对自己也有个交待。


文都杨稼


我的个人观点,不喜可喷!不是划算不划算的问题,而是你能不能胜任的问题,会不会把学生带沟里的问题!

某省都市报总编,在十几年前,地位可不是一般的高,去任何地方都是受人尊重并被抬举的人。如果发行量超二十万以上,简直是无冕之王的王,说话办事,不下于一个厅级干部……

这几年,互联网起来了,自媒体疯狂发展,绝大部分的传统媒体自已高傲把自己傲得半死不活的……其实,还是有极少数传统媒体活得还不错!所以说,这个时候的总编做大学教授,已经是很不错的归宿了,千万别自己高看自己!

问题是你教什么?如果去教新闻,看起来很专业,其实有些外行……传统的新闻模式已经过时了……





陈天哲


不是划算不划算,而是能不能胜任。

报纸总编、高级记者并不以学术研究和教学为基本的工作任务,其工作任务往往带有短期应急、顺应时势需要、追求新闻效应的特征,在我国现行机制下尤其如此。

而教授以学术研究与教学作为基本工作,其工作更需要的是常态、低调、深入、长效、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通常情况下,如果从事教授工作,尤其是一本院校教授,对于学养的要求远远高于报社总编、高级记者。

如果打算从报社总编、高级记者改行做一本院校教授,首先考虑的竟然不是能否胜任,而是考虑新岗位是否“划算”,假如是抱着这样的认识,那么,恕我冒昧地说,这意味着:持这种“划算”观念的人士尚未对于一本院校教授的责任感产生足够重视。

所以,题主对于“编辑、记者转岗为一本教授”以“划不划算”来重点掂量,这种态度,恕我不怎么认同。


晓帆轻舟


这世间,很多事情都是没有办法预知的,谁知道下一份工作是不是就一定好,一定划算。再者说,很多工作都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其工作本身的性质不同。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纸质报刊行业确实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全国很多报刊、书店停刊、倒闭关门。记得上大学时,大家都喜欢在亚马逊上买书,前几天,以图书电商起家的亚马逊中国已经全部停止了纸质书的销售,这不禁让人感慨,这时代更新变化太快了,很多传统行业人员正面临着失业的风险。

那么,朋友某省都市报总编,博士,正处, 准备改行当一本大学教授划算吗?

大家都希望能够找一份既钱多,活又少的工作。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工作真没有划不划算的说法,只能说你胜任,你喜欢的就上,你不能胜任、不喜欢的想干也没没有办法勉强,主要还是看心态和能力吧。

其实,能在一本大学当个教授,这已经比很多人要优秀了,虽然说教书工资不高,但至少能养家糊口了。现在的大学教授工资,基本是几千到一万多,一些老教授工资高一些,各种津贴福利加补贴,算起来一个月有上万多,其他普通一些的老师,也有几千块。我大学的一位导师,三十多岁当上教授,现在四十出头,扣完各种税,发到手的好像七八千,有时候搞个其他申报啥的,多干点其他的,还有额外的收入。

总的来说,当教授还是可以的,至少比很多普通的工作都要好了,且大学教授工作比较轻松,自由度相对比较高。当然,要想发大财,光靠教授的那点工资,是不可能实现的。

个人认为,知足常乐吧,太过于算计,活得太累。另外,如果是带着太强功利性的目的去教书的,真不合适,这样对自己、对学生都不好。

文 | 一木君

【以上仅个人观点,若有不同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一木MU。】


读书文史


能够做大学教授是幸运的,关键是大学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么?

媒体走向衰败,不是都市报的问题,而是行业转型中的阵痛!媒体老板如果没有市场意识,总是躺在计划体制怀抱里挣扎,迟早会关门!

做过总编只是过去的光环,国外的总统退下来后也去做教授,这有什么稀罕的?职业变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对社会有益,只要胜任其新的工作,是好事不是坏事!

时代发展了,观念要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