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了教师多年而又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教师的满工作量究竟应该如何计算才合理?

nyscy


教师的满工作量如何计算,各地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公式。

小学和中学教师的工作量差别很大。中学因为有中高考的升学压力,几乎每个教师的工作量都很大。

一般来说,每个教师周课时应以国家颁布的课时计划为准核定。凡是国家规定开设的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必需的,都同等重要,这些课程的课时数都会分配给各个老师。

最简单计算教师的周课时工作量,是学校周总课时数除以教师数。

但这个只是指导思想,实际计算时是非常复杂的。

学校里除了学科课时数要考虑,一些小课,如阅读课、课外兴趣或社会实践活动课等并非标准时间,小的只有20-30分钟,大的可能有一个小时。这些也要折算到总课时数里面。

我们本地教师一般小学周课时数在15-17节之间。中学大概每周少2-5课时数。各个学校并不末一样。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学校工作并非只有上课。班主任工作量有的小学班主任按每周计7-8课时工作量计算,副班主任每周计1.2课时工作量算。初中班主任按每周计8-10课时工作量计算;副班主任每周计1.5课时工作量计算。

还有学校的部门负责人员工作量,如学校教导主任(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德育处、总务主任、学科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少先队(或共青团)辅导员等,其工作量也各不一样,有些按每周各计10~16课时工作量算,班级数少的一些小学校每周按计8~12课时工作计算。至于年级组长、少先队(或共青团)辅导员、学科教研组长等,一般按每周计1~4课时工作量计算。

此外,学校里还有实验室管理人员、后勤人员、音体美等,其课时数的核算也会相应参照学校一般标准制定。

在各个地方,这个具体课时数的对照并不相同,即使在同一个地区,按学校班级数等区别,也会有不同的标准。一般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只是出个参考依据,具体还是得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来核算。


倾听花开



用户李宝源


1、周课时工作量的标准。

国家教育部对各地老师的周课时工作量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各省市都会有一个相对范围的大致。其中中学,小学和幼儿园的老师一周的工作量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学校主科和副科的工作量计算也不同。像我们这儿,一般高中学老师的平均周工作量是10到14节。初中老师,大概是12到16节。小学的是14到18节。幼儿园的课时大概18-21节。

2、课时标准量的核算方法。

我们学校是这样的,就是按所教班的学生人数来定班额定人头计算课时量。比如一个班的学生人数规定为40个学生为基础人数,那么一周上12节课时就达到初中老师的满工作量了。如果班上有50个学生, 你一周上了12节课,那么你的周工量就应该是50÷40*12=15课时。也就是说你一周超了三个课时。

3、其他工作折算成课时。

如果老师还兼任了其他工作,比如后勤事务、或者是组长、班主任、电教等工作。这个就只能按学校规定的系数来折合为一定的课时工作量。

总之,各学校因为情况不同,各个学校的老师人数不同,工作量也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说每个学校不是绝对一致的。老师人员编制少,学生又多的学校,工作量的就会大些。反之,就会略轻松些。


莲子爱音乐


网上搜索结合所了解的实际,各校基本上参考了以下教职工工作量标准,专任教师的周课时量原则上也是按以下标准执行的,而且依据的均是十年前的相关规定。而现在各校的实际,按照相关政策不谈工作量津贴,不谈加班,更没有超工作量津贴,取而代之的是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的发放办法。我个人认为现在的做法忽视了多劳多得,按劳取酬,工资发放基本上是模糊发放,岗位工资定了,职称评了,工资不会太差。比较倾向有明晰的工作量要求,不满工作量对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均要有影响,不能吃大锅饭,超工作量应该有承认。现在农村教师少缺编的地方老师累死,县城或市区有教师多,有些学科老师缺编进不了,有的学科教师多,带课少,不带课甚至外出打工。教师有关系的拼命往县城市区调,农村教师又缺编,没人带课,甚至从大四学生借用,代课一年,毕业就走了,导致恶性循环,农村学校苦不堪言。故将工作量标准搜索并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讨论:  

中学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规定如下(按每学年34周计算)

(一)高中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

数学﹑语文﹑外语(汉语)每周课时10节或2个班的教学任务;物理﹑化学每周课时12节或3个班的教学任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每周课时12-14节;计算机﹑艺术欣赏每周课时14节。(中职学校可参照本标准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各学科周课时量标准);  

(二)初中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

数学﹑语文﹑外语每周课时12节或2个班的教学任务;物理﹑化学每周课时12节或4个班的教学任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计算机每周课时14节;音乐﹑美术每周课时16节。

(三)小学课堂教学工作量规定如下(按每学年40周计算)

小学教师14—18节,语文、数学每周14节,其他专任教师每周18节。周课时数的下限是以语文、数学课为标准确定的,其他学科教师周课时数折算标准及学校管理人员、职员的工作量由学校根据满负荷原则,结合实际确定;班额较小的村、完小周课时数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有的学校是先按实际核算总的工作量,最后均分到每位教师。

中小学校长(含党组织负责人)、副校长,内设机构领导原则上均要兼课,工作量须达到相关规定要求;其他管理人员、群团组织负责人原则上由专任教师兼任,做到一人多岗。

跨科目情况:跨年级同一科目,每周加0.5课时;跨年级不同科目,每周加1课时。

 补充:《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教基一[2009]12号)第十四条“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对班主任的工作量作如下明确说明:健全校长和班主任工作激励机制,根据考核结果合理确定校长绩效工资水平,坚持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一半计算。


九眼藕粉


“三味”做过10多年的教务主任,对教师的工作量进行过10多年的核算工作。虽然,每次(每学期)都希望尽量给老师们一个公平公正的结果,但苦于学校实情对课量影响的因素过于复杂,依然难免受到个别教师的质疑。

教师工作量(课量)核算的意义在于:将教师个人的实际工作量与全校平均工作量(或标准工作量)进行比较,然后,学校对教师超出或不足工作量予以奖罚。

什么是教师的“满工作量"呢?

一般有两种流行说法:

第一种是“理论性”说法,即完全按国家“师生配备比例"计算的结果,通常被称为中小学教师“达标工作量"。


也就是说,按以上统一编制标准,配备了学校教职工数后,

校总工作量÷校教职工数=教师满工作量

据“三味”及同行大体测算,严格按师生比配备师质的学校,教师的“满工作量”一般在10—12节左右。事实上,上级所下发的评优评先评职称等评价方案中,也往往将教师的"达标课量"定在这个范围内。

但实际情况与“标准"往往差距较大。主要原因是:由于学校人事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真正严格按“师生比例”配备教师编制的学校是极少的。要么超编,要么少编。

因此,10—12节的“达标工作量"仅具参考意义。

第二种是“实际性"说法,即按学校实际工作量与实有教职工数计算出的“平均工作量",即为"满工作量"。

它的计算方法很简单:

校总工作量÷校教职工总数=平均工作量

道理上讲,这样计算出的"平均工作量”就是教师的“满工作量”。教师可用自己的实际工作量与“平均工作量"比较,超出部分为超课时量,学校可给予超课量补助;不足部分,学校可以罚款形式让老师补交。

但是,对于“工作量"这项看似简单的计算,其“可变性"是非常大的!

可以说,不同学校、同一学校不同计算方法、不同制度等,所计算出来的结果,差异会很大。

“三味“以自己核算经历谈谈这个“变量”问题:

1、学校课时量有不确定性变数。有时按实际节数计算;有时按系数折算,如语数外计1.5,其他按1.3、1.2、1.0,甚至有0.8计的;还有早读、晚课等,怎么计算,这个是老师左右不了的。标准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

2、一些教辅工作,如班主任、教研组、团队、室验员、图书员及其他工作,往住由一些任课老师兼任,其课时量的确定也是没统一标准的,反正领导怎么说就怎么算。

3、教职工总数也有不确定因素。

学校总工作量确定下来后,那么,这些工作该由哪些人平均承担呢?

全体教职工承担?还是除去教辅、后勤人员?学校行政领导如何算?表面看很合理的计算方法,一旦结果出来,老师不同意见就会满天飞。因为,职工数算得越多,平均量越小,任课教师超课量就大大增多,教辅及后勤人员意见较大。相反,任课教师的超课量就会大大减少,一线任课教师不同意。

不得不说一下:按第二种“实际性"标准计算出来的教师满工作量,很可能会达到"理论性"标准(10—12节)的近2倍!

“三味"这样说的用意是:教师的“满课量"计算,确实很复杂,要做到准确、公平,真的很难!不过,有一点是学校必须把握住的原则:对一线教师的超课量部分应事先确定一个合适的标准,尽量体现多劳多得。

网友们,你们学校是如何计算满工作量的?欢迎留言!


三味聊教育


阿蒙:教师是一种特殊职业,特殊就特殊在他的工作量无法每天八小时计算。1,科目不同,工作量差异大,语文教师与政治教师,工资相同,但工作量相差很大,语文教师苦就苦在批改作文上,每两周写一次作文,重点中学每个班都56人,教两个班,112人,平均每篇作文1000字,共112000字,批改一篇最少20分钟甚至半小时,算一算,工作量有多大,夜夜批改作文到深夜。有人说,做老师,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教语文,太苦了。2,毕业班与非毕业班,工作量相差很大。特别是重点是重点中学,升学率压力很大,竞争激烈,你的水平稍差,教了三两年,高考成绩不理想,就会被踢出重点中学,到普通中学去。3,骨干教师,一人教两个班,还要做班主任,实在苦。班主任,学期结束,还要给每人写评语,绞尽脑汁,如何公平恰到好处地评价学生,有力学生成长。4,遇到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教育学生转变,又是要费尽心机。教师,来自领导的压力,来自学生的压力 ,来自家长的压力,来自社会的压力,敬礼,老师!


用户61512180465


现在的教师工作量就是个没法衡量的问题。

原来学校教师就是围绕课堂备课上课改作业,现在的情况复杂了很多。

一、班额有大小

城市教师一班65人以上是很常见的,上课要带小喇叭,否则后边听不见,改作业一改就是几十本。

而农村学校一个班人数很少,有些三五个,甚至一两个,教师报班,所有学科全包,从早上到晚。

你说那个教师工作量大?

二、课程有差异

同样是50人的班级,一个教师教一个班语文,每周10节课,另一个教师教5个班美术,一周10节课,看似工作量一样,但实际一样吗?语文备课上课改作文,还有家作,整天惦记考试成绩,但美术呢?显然没有可比性。必要说多么重视,教师们心知肚明。

三、课外有工作

最难衡量的是这方面的工作量,以前教师就是教学,管理人员把这些活都干了,现在越老越复杂,活儿越来越多,教师整天也疲于应付,填表、整档案、扶贫等等,怎么计算?

所以,现在工作量无法衡量,只要在学校,校长不会让你闲着,可能有些学校跟校长关系好的会有所优待,其他人都差不多,超负荷!


教苑


我们带主科的每人每周十二节,其余空堂(5×7-12=23节),每班均45人,每节课精挑作文5本,45本需要9节课,每天备课一到两节课,每天阅配套练习一节多课,每抄政治笔记一节多课,每天上面要各类表册资料等需一节课。每周例会两小时,教研会、校本培训等会议在放学后进行。每天7节课,合计,5×7=35节,9+5×5=34节,23一34=-11节(不包括各类会议)。因此,经常晚上在家里抄笔记写教案!


Hiuxa


中学一般是按照学科的周学时计算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代课教师是每人两个班,周主课一般是十到十二节,物理化学三个班,政治地理历史生物四个班,音体美六个班。不足部分多安排课外活动来弥补。


斯文贾客


工作量的多少取决于课时量与学生数。一般说来,中学一个班需要三个班老师,每个班每周35节课,也就意味着一个老师每周只要上10个课时就满量了。不急。这里的满量所对应的学生是55个,按总量计算就是55*10=550,如果一个班有70个学生,满量应该是550/70=8课时,超出部分叫超课时。然而,学校为了计算方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教72个人的班与教48个人的班一样计算,都是6块钱或者7块钱一个课时,这就难免会有老师产生怨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