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国家—锡金

很多70后80后可能还记得,小学时学习与我国接壤的国家中,在西南方向有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和不丹,地图上也清晰的标注了锡金的位置,但是现在地图上已经找不到锡金这个国家了。

其实,锡金这个国家1975年就被印度吞并了,成了印度的一个邦。我国在2003年承认印度对锡金拥有主权,此后锡金王室的王室不被任何国家政府承认。目前锡金王室的流亡政府在美国境内。

消失的国家—锡金

锡金王国是在1642年至1975年间存在的一个独立国家,由世袭的却嘉(国王)统治。1861年成为英国保护国,1950年又成为印度保护国。1975年正式被印度吞并并成为印度的一个邦。第12代却嘉(国王)帕尔登·顿杜普·纳姆加尔流亡美国,组建锡金流亡政府,宣称不承认印度对锡金的统治。1982年,帕尔登·顿杜普·纳姆加尔在美国纽约逝世,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继位。在文化和宗教方面,其与西藏和不丹联系甚密。

消失的国家—锡金

中国古籍中,锡金名为哲孟雄。尼泊尔人移居于此称之为“新地方”,早期西藏人移民称之为登疆,意为稻米之谷。远在公元7世纪,哲孟雄是吐蕃的一部分。9世纪时,哲孟雄成为独立的部落,但其境内的寺院仍隶属于西藏各大寺。

锡金流传很多神话,但世袭君主国成立前的历史记载不多。之前锡金是雷布查族的居住地,他们多生活在喜马拉雅山的南面山坡地带。1642年,菩提亚族的蓬楚格·纳穆加尔建立纳穆加尔王朝,自称法王,锡金成为世袭君主国。蓬楚格·纳穆加尔是来自西藏康巴地区的菩提亚人贵族,在宁玛派传教士莲华生的支持下降服了锡金土著雷布查人势力。

1788年尼锡战争爆发,尼泊尔的廓尔喀军队入侵锡金,攻占锡金当时的首都拉达孜,锡金国王越境逃亡到西藏,在热日宗的春丕谷避难,廓尔喀军队继续向西藏推进,一度占领整个后藏并洗劫班禅喇嘛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结果达赖与班禅向清朝政府请求援军。乾隆皇帝先后两次用兵,最后由福康安和海兰察统率清军于1791年将廓尔喀人全部逐出西藏,并越境追击至尼泊尔王国首都加德满都城郊。廓尔喀军队在挫败清军前锋获得小胜后请降,从此成为中国的藩属,这也是乾隆“十全武功”的最后一战。清军击退廓尔喀后锡金本欲收复其失土,但这时尼锡战争中假意援助锡金的不丹军队突然攻击锡金,导致本来就已经被廓尔喀人打得溃不成军的锡金腹背受敌,结果锡金在提斯塔河谷地以西的大片领土仍然沦于尼泊尔之手,而提斯塔河谷地以东的领土则被不丹占领,锡金只保有提斯塔河上游的领土,比现在的锡金邦大不了多少的区域。

消失的国家—锡金

181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入侵锡金。

1835年,英国人割据大吉岭和兰吉德河以南的地区。

1861年,迫使锡金签订条约,将锡金置于英国的控制之下。

1887年,英国强占锡金,并派驻专员。

1888年,英国出兵西藏,驱逐占领争议领土隆吐山的藏军,并攻占亚东等要隘。中国清政府一意妥协,速派驻藏帮办大臣升泰前去议和。

1889-1908年,英属印度政府委派约翰·克劳德·怀特为驻锡金政务官,怀特于锡金进行地理勘察及开垦荒地,并引进大量尼泊尔农民。

1890年3月17日,升泰与英国驻印度总督兰斯顿(Henry Charles Keith Lansdowne)在加尔各答签订《中英藏印条约》,共八款。主要内容为:清政府承认锡金归英国保护;划定中国西藏和锡金的边界,游牧、通商等问题,留待日后再议。由此英国成为锡金的保护国。1893年12月5日又签订了《中英藏印续约》,解决游牧、通商等问题。

19世纪,大批尼泊尔人受英国殖民政府之鼓励而开始移居锡金南部,之后被称为锡金-尼泊尔人。

1918年,英国殖民者把政权交还给塔希·纳姆加尔国王。塔希国王实行许多经济和社会改革,废除各种无偿劳役,彻底检查税收制度,废除地主的行政和司法职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

1947年,印度独立,英国在亚洲的势力和影响不再存在,印度人继承英国在锡金的地位。印度与锡金签订《维持现状协定》,继续往锡金派驻专员。受印度扶持的锡金国民大会党发起不合作运动,要求国王进行改革。同年5月9日,国大党政府正式成立,但遭锡金王族强烈反对,群众运动也日渐兴起。

1949年6月初,印度以“防止动乱和流血”为借口,派军队入侵锡金,强行接管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新政府,并委任印度人拉尔为锡金首相。

1950年12月5日,印度进一步强迫锡金签订所谓“印度锡金和平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条约规定锡金在内政方面享有自治权,但印度控制锡金的国防、外交、经济、邮政、银行、红十字会、国际援助等权利。

1968年8月,甘托克爆发反印示威,要求废除“印度锡金和平条约”。

1973年4月印度强行对锡金实行军事管制。

1974年6月20日,锡金议会通过了由印度拟定的锡金宪法,规定印度政府派驻的首席执行官为政府首脑和议会议长。同年9月《印度宪法修正案》规定锡金为印度的“联系邦”,在印度人民院及联邦院各为锡金设一个议席。

1975年,印度军队发动政变,解散锡金国王的宫廷卫队,软禁了锡金国王帕尔登·顿杜普·纳姆加尔。4月10日,锡金议会通过决议废黜国王及君主制,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4月14日,锡金在印度的主导下举行了全民投票,决定锡金去留。在尼泊尔移民压倒性的选票支持下,一人一票公投投出和印度合并的结果——投票结果显示大部分锡金人同意并入印度。随后印度国会通过决议,正式接纳锡金成为印度的一个邦。

消失的国家—锡金

锡金民族党为阻止国大党的修宪阴谋,从时年5月29日到6月20日,向中国驻南亚各国以及联合国机构发出求援电报达149封之多,要求“政治调停”或“武装干预”。在最危急时刻,民族党在本党党部大楼顶层悬挂起五星红旗,同时致函世界各主要国家外交机构,宣布锡金一切外交事务自当日起交付中华人民共和国负责。说锡金包藏祸心也好,祸水东引也好,但是当时的中国正忙着搞批林批孔运动,除了发布几分谴责声明外,也没有精力和能力去提供支持,于是,锡金被印度吞并了。

消失的国家—锡金

锡金国旗地为白色,四周有红色宽边,旗面中央是一个法轮。锡金被称为“山顶王国”,国旗四周的红边象征这个国家周围由巍峨雄壮、起伏连绵的喜马拉雅山脉环绕;法轮是佛教的圣物,既表示锡金是一个笃信佛教的国家,又象征世间万物轮转相传,繁荣进步。

锡金国徽中央为一个盾牌,两侧由两条龙扶持着,中央的元素还包括用莲花装饰的佛教法轮。位于上方的是一个更像绣着欧洲纹章的帽盔,再上面是右旋海螺和一个代表唤醒弟子并督促他们去实现自己和他人福祉的佛教符文。

锡金灭亡以后,锡金王国国旗被废除,但国徽被保留,作为锡金的徽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