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的酒席沒有了小時候的味道?

眾福酒老大


以前的農村酒席承載了多少人天真無邪的童年。小時候爸媽都在家裡幹活,家裡很窮要三五天才能吃上一次肉,酒席和過年成了兒時的期盼,大家都坐在一起開開心心的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沒有生活中的柴米油鹽,沒有同事間的爾虞我詐,也沒有朋友間的奔馳寶馬蘋果七。吃完飯了和幾個小夥伴坐一起抓石子彈蛋珠,不用管地上有多髒大家平起平坐沒有職位高低。現在的酒席以吃不出童年的快樂更找不迴天真無邪的自己,也就吃不出當年的感覺!!!有沒有相同經歷的小夥伴們呢?



無風ye自浪


為什麼農村的酒席沒有了小時候的味道?因為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對物質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生活質量也有所改變。

在農村有過壽的酒席,有婚慶的酒席,有喪葬的酒席,還有小孩過滿月酒的酒席,有這麼多的酒席,但酒席的味道,再吃不到小時侯的那種味道了。

以前的酒席操辦比較簡單,做法也和現在做法有所不同,因為以前的物質生活比較低一點,人們需求的也就低。菜價,物價都很低,如果村裡一家要辦酒席,左鄰右舍都來幫忙,那時候辦酒席,是從每家每戶借桌子,借凳子,借碟子和碗,來在酒席上用,還要請上誰在村裡做飯最好吃的人,來當大師傅,這個大師傅的工作艱鉅,那時候的廚師哪有專業性的,也一樣為村裡每家每戶酒席上做當地的名菜,像小時候做到紅燒豬蹄,扣肉,木耳炒肉,涼拌西紅柿,辣子雞,清燉羊肉,清燉全雞,隨便十幾個菜就一桌子。那時候的大師傅做飯也很簡單,哪像現在的這個調料,那個調料的,那時候的肉價也特別便宜,幾塊錢1斤公斤,一條魚兩三塊錢,也算是最好的魚。大師傅做魚也很簡單,把鍋裡倒油,油開了,把魚一煮,然後撒點香菜,哪像現在做法那麼多種,大師傅把全部的菜做好,幫忙的人開始在酒席桌上擺菜,每一桌上都擺上相同的飯菜,他們吃的津津有味,吃的特別香。

辦酒席的這幾天特別熱鬧,全村的人老老少少聚在一起,幫忙,把酒席辦得熱熱鬧鬧。辦完酒席後,酒席上總剩那麼多飯菜,這些剩的飯菜,由主家分給幫忙的人,沒多有少,每家都有一份,可想而知,那時候的農村,人情味是特別的濃。

現在的人們,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對物質要求,那酒席也有很高的要求!現在農村結婚的酒席,一般都在鎮上的大型餐廳或者酒店來操辦,一桌子大概要1000塊錢左右,酒席上的飯菜,都是酒店具有特色的,具有當地風味小吃的名菜。如麻辣魚,又麻又辣,味道特別濃。烤肉,椒麻雞等等。

雖然現在的酒席辦的再好,在高檔,同樣是酒席,但意義不同。小時候的那種酒席味道再也回不到了。





鄉村梅好


不是現今的酒席味道不好,而是如今的人們把好味道的酒席吃多了、吃厭了,口味越來越高之故。

五十年代初,我村一家富戶,過喪事坐席,這席並非桌子,而是坐在地上蘆圍編的蓆子上的,菜極簡單,我只記得吃的是販米,熬蘿蔔,就當時而言,人們的吃飯如餓狼捕食,將上席飯萊瞬間一掃而光。

直到七十年代,農村的人們的生活水平依然是"只要有能吃飽肚子的包米粥為滿足",有道是飢不摘食,何談席面二字?

六十年代初,我在西安讀書,常去二姐夫工作單位西安西大街竹巴市蒸籠社,有次他非常高興的說,今天你來得正好,我們《會攴》呢!的確,會攴一詞我是首次聽說,確實不知會攴是幹啥?一會兒姐夫一手㧱幾個大饃頭,一手端個盆大的老碗,碗中有數種肉菜混在一起,噢!從此我才知道啥叫會攴,雖未坐席,但食物的內容,顯然是席面,對我來說,無疑是難得的一頓美攴!

直到改革開放,糧食過關,吃飯不再用糧票,農村的葬事吃席面逐日普及,直到今日,基本家家過喪事之招待都是席面,至少都是《四涼八熱》外加白饃或米飯,當然其中離不了酒肉,雞、魚,蝦等。

我贊同本題問所言,就是現在的吃席面,沒了小時候的味道!人們對口味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的請吃和吃飯己不是為了飽肚,而是為了講究個人情禮節,精壯的大小夥子,也只是饃頭一個,美味的菜也吃不了多少,因而,農村喪事,常有過半的浪費現象,受過飢餓之經歷的老人,很是看不下去!責怪青年一代,《當受受餓才是》!


琵琶嘴


我沒在農村生活過,不知道農村酒席具體是什麼樣。但我想無非圖的就是個熱鬧和高興。認識的和不認識的人難得有個名義聚在一起,有吃有喝高高興興熱鬧一回。既改善了一回伙食,又增進了鄰里鄉親的感情,還能認識幾個新朋友。

酒桌上除了吃,關鍵是彼此互相交換信息,聊八卦的、講親身經歷的,做生意賺錢的各種消息來源,總能聽到你想要的消息。

農村酒席上的菜都是村裡廚藝好的村民做的,很符合當地人的口味,又是大家熟悉的菜,量多實在,價格公道,符合大家的接受程度。場地也是村民熟悉的地方,場地開闊空曠,小孩可以自由奔跑大人可以高聲闊談,比在酒店裡自在。

如今村裡人都往城市跑,尤其是年輕人事事學城裡人做派。村民普遍認為跟城裡搭邊洋氣,村裡老一套老土落後,為了面子就對比著城裡來。

城裡的酒席簡潔精緻量少又貴,村裡的酒席瑣碎有年代感,物美價廉。現在的農村城市化,而少了年代的儀式感。


人生百態千味


為什麼農村的酒席沒有了小時候的味道?因為生活條件變了,人們面對酒席的心態變了,食材和大師傅變了,時代變了。

我小的時候,家裡邊還是很窮的。一年就養一頭豬,快過年的時候殺了,有一部分作為臘肉存起來,一部分吃了。到了過完年,那麼肉也就吃的差不多了。所以那個時候就天天盼望著誰家有婚事,因為結婚當天可以去他們家吃一頓,改善一下生活。由於小時候的生活條件有限,你想吃好的,吃不到啊。現在好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大都提高了,小鎮上就有了各種各樣的餐廳,你想吃自己去吃就行,只要你有錢,什麼樣的菜隨便點,物以稀為貴啊,當生活條件富裕了,隨時隨地都能吃到了,便再也找不出小時候的味道了。

人們面對酒席的心態變了。那個時候吃一頓酒席,可謂是盼星星盼月亮,天天渴望著誰家能夠擺酒席,好去吃一頓,那個時候的心態是什麼?簡直就是渴望啊,誰家有酒席,那高興的,一天不吃飯,就等著去他們家吃酒席呢。現在無所謂了,因為我想吃什麼菜了,隨時都可以下館子吃啊,哪裡還有渴望的心情啊。

再就是食材和大師傅變了。很早之前,並沒有催紅素啊,催長素啊等等,雖然用的菜不完全是農家綠色食品,但也不是花費和農藥崔大的啊。現在的產品,從一出生就開始崔長崔生,轉基因,為了產量可謂是不惜一切代價,就這樣的食材做出來的菜能好吃嗎?然後就是廚師,之前的大師傅是的的確確有手藝的人,那做飯十里八村誰家有事情都得請他啊。現在呢,很多小餐館的師傅兼營酒席,做出來的菜,的確一般般。

最後就是時代變了,現在的時代,各種美食應接不暇,各種餐廳鱗次櫛比,你有錢了,可以在家裡躺著等外賣上門。跟那個時代已經不能相比較了,多則膩啊,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再也回不到從前了,小時候的美味,最終成了一種懷念和情懷。





生活小夢子


時間回到95年左右,我十歲左右,平常都盼著誰家有宴席正常一年村裡能吃個十次左右,東北的日常飲食都是蘸醬菜,燉菜也都是青菜,一年也吃不上幾頓肉,除了過年就是坐席能改善了。記得宴席上有炸黃花魚或者燉河魚有土豆燉雞有蘿蔔牛肉塊,大豆腐,幹豆腐,紅燒肉。四喜丸子,扣肉,溜白果,肉千子。蒜薹炒肉,酸菜燉肉,肥腸肝肚炒辣椒。菠菜粉皮湯等等等等。十二個菜左右吧。基本大事情都是自己家殺的年豬。菜量不是太大。但是都是烀肉的老湯炒菜,味道特別好,加上平時也沒有油水,特別是孩子的桌上吃完飯就剩盤子碗了。飯菜吃的溜乾淨兒。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每次宴席去了都是為了面子人出去不太好看。明顯現在菜量和肉都比20年前好的太多了。但是每次看著一桌子菜就沒吃幾口就飽了。看啥啥吃不下去,筷子伸出去了都不知道吃哪道菜了,基本上剩的都是肉雞魚。青菜涼拌菜都吃沒了,可能真是條件好了肚子裡不缺油水了。


奉天大哥哥


作為一個從小就在農村長大的孩子來說,小時候值得最高興的事情是什麼呢?可能100個農村孩子裡面有50多個不一樣的事情。但我相信有很多人和我是一樣的相同想法的,那就是小時候最期待的就是,別人家的農村酒席的置辦。在以前,中國大部分地區農村都是較為貧窮的,家裡的飯菜平時都是比較差,所以基本上想要吃好的一頓飯菜,那就只能等到人家置辦酒席的時候了,要麼就是過年的時候,畢竟,每年過年的次數只有那麼一回,而置辦酒席的話,一年很可能可以吃到3到5回。小的時候,很多農村的小夥伴都非常的期待置辦的酒席。

然而如今的酒席的味道開始發生的變化,並不是說酒席上面的飯菜變得越來越不好吃了,而是酒席上面的飯菜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好吃,而我們去品嚐農村酒席的飯菜的時候,總感覺是沒有任何味道的啦,因為很多人來參加農村的酒席,其實從內心上面已經開始出現了排斥的心理。

這些年農村發展的確實越來越不錯了,農民置辦的酒席次數也是越來越多,很可能一個農民家庭每年都有那麼一回兩回的酒席置辦,也就是說,對於很多人來說 ,一年光是參加酒席的次數都數不清楚了,而且每次參加農村置辦的酒席都要送上隨禮錢,近些年,隨著農民的收入不斷的增高,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大家的隨禮錢也是水漲船高了。正是因為隨禮錢越來越高,酒席的次數也明顯的增加,對於農民的生活質量,開始有了一定的影響,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排斥農村的酒席,直呼農村的酒席的味道發生了變化。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是因為,農民現在的收入和以前的收入是完全不一樣的啦,雖然說收入變高了,但是現在的生活壓力卻越來越大了,農民所要面臨的生活壓力是非同小可的,很多人不僅要承擔老人的贍養,還要承擔孩子的撫養以及家庭的日常開銷,對於很多農村家庭來說,生活的壓力壓的可能都喘不過氣來了。每年還要送出不少的隨禮錢,這拿到誰的心裡誰也不高興呀。再來說的,近些年不少的農民開始外出務工,農民之間的感情交流也越來越少,基本沒有什麼事情,大家都不會互相的聯繫,感情不斷的淡化,而一旦聯繫多半都是為了置辦酒席,以前置辦酒席都是為了,維護鄉鄰之間的,情感,現在基本上是,沒有什麼情感,而是誰送的錢越多,誰的感情也就越深,這樣的情感建立在金錢上面,所以當然現在的酒席的味道變了,這也是理所當然的。

顯然變了味道的酒席是不應該存在在農村的,這樣的酒席對於農村的發展是沒有任何好處



v蠟筆沒有新


其實,原因不過就是以下幾點:

1.現在的生活條件變了

以前,大家生活條件沒有現在這麼好,家裡都沒有什麼好吃的,記得我小的時候,想吃糖果,就要有客人來的時候才會有,而且一份糖,還要大家搶著分,也不像現在,天天都能吃上魚肉,只有過節或者偶爾吃上一頓,但是一旦別人辦酒席,各種好酒好菜都上來了,大家好不容易吃一頓好的,肯定覺得好吃。現在大家面對酒席上的飯菜,都有吃膩了的感覺,肯定不一樣了。

2.食材變了

以前的東西飯菜全都是純天然的,都是土豬肉,土雞土鴨,蔬菜也都是自家種的,味道肯定好吃很多。

3.心態變了

那個時候大家心裡就沒有那麼多想法,思想比較單純,看著好吃的放在面前,就加油吃盡興就好了。現在不一樣,各種生活壓力都堆在自己的心裡,即便再好吃的東西放在面前,也就是味道不對了。

4.環境變了

小的時候大家都是成群結隊的一堆孩子,大家都在搶著吃,不管是什麼東西,只要是搶,就覺得好吃,而現在沒人跟你搶了,所有的東西都讓你吃飽喝足,你也就覺得沒啥特別了。

5.周圍人變了

以前的時候,你身邊的人都是你所熟悉的,大家思想都比較單純,吃也僅僅只是吃,現在不一樣,現在大家長大了思想也複雜了。吃也不僅僅是吃了,有的時候變成了攀比,同時那一些跟你肝膽相照的人,也就開始變得好複雜,所以你也就吃的時候,也會覺得味道變了。





共享之資源搬運工


大家好,我是山採三秀。

小時候最喜歡吃喜酒哪怕是喪酒也好,畢竟太窮,吃這個就能解饞。那時候父母去幫忙,也隨了禮,可是就是不帶我們去吃酒,我們不理解,就是想去,還在家哭鼻子。

以前農村的酒席其實很有味道。最先得殺一頭豬。豬殺好後,就在壩子裡搭起一口大鐵鍋,裡面用柴火燒著,鍋裡水汽蒸騰。一個人燒火。幾個人切菜。而切菜的地方就在大鐵鍋旁邊放著大菜板。菜板上放著各種蔬菜,西紅柿,黃瓜,土豆等等。尤其是肉煮熟後,放在菜板上切片,那油都快流到地上了。


壩子裡有很多八仙桌。食客在打牌,喝茶,抽菸,擺農門陣。

等開飯後,桌子上擺的菜太多了。有花生米與瓜子與糖裝的拼盤,有涼拌的雞爪子,扣肉,燒白,坨子肉,喜沙肉,肉圓子,豆腐湯,木耳炒肉等十個菜。基本上都是熱菜,碗是土巴碗。八個人一桌,講禮節的吃法還得夾一筷子菜停一下再去夾菜。所以喜歡同小孩子一起吃,誰都不講禮節,菜端上來就一掃而空。

當然也有趣事。有一次,桌上的一男一女在開玩笑,那個女的指著裝坨子肉的碗對男的說,敢不敢用這個油泡飯吃。當時我看了一下,肉吃完了,全是隻剩一碗油。那個男的說,有什麼不敢。於是那女的舀了一勺飯在那個碗裡,那男的端起就吃,嘴巴上滿是油。吃了兩口後,桌子上的另外一個老頭不幹了,說事情不是那樣做的,沒有問桌子上其他的人會不會吃油泡飯。當時的氣氛很尷尬。最後沒法給老頭一碗油泡飯。當時我驚呆了,那麼吃飯,不膩啊。

上個月同女朋友回家吃酒,因為她不是我們老家的人,因此也對吃的好奇。可是一旦開吃的時候,卻發現有點兒失望,少了一些期待的味道。現在吃酒,桌子上幾乎都是涼菜,而且是用透明的塑料盤裝著,量也很少。桌子上的菜有涼拌粉絲,涼拌西紅柿,滷鴨子,雞爪子,有扣肉,坨子肉,菜湯,黃瓜蒜薹炒肉,圓子等。雖然菜的種類很多,可是始終差點兒什麼東西。那種熱氣騰騰的大鍋飯也看不見。更多的都是在喝酒。

為什麼沒有那種小時候的味道?我覺得是原材料上沒有把握好,所有的蔬菜都是在外面採購,豬肉也是當時採購。 所以從原材料來說,這是一大改變。另外一個就是可能是小時候太窮,吃肉就當過年的那種日子已經一去不返。所以現在追求的吃的更多的是一種本味。


山採三秀


時位之移人的緣故吧。小時候連填飽肚子都成問題,哪裡還敢奢望有酒有菜呀!每次村子裡辦酒席,雖然菜不豐盛,但多多少少有點兒葷腥,不消說吃這些菜了,就是聞一聞都過癮。嗯,真香!狠狠吸幾口這香氣,潤潤腸胃。聽一位老說,有個在廚房做幫廚的,手上沾了些葷腥,回到家洗了洗,用這洗手水燒了一頓湯,一家人喝得津津有味。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平時雞魚肉蛋不斷,腸胃也不再忍饑受餓,許多人因為每天大魚大肉的生活而患上了血壓高、血脂稠……誰還稀罕這些?農村酒席也就漸漸變了味,歸根結底還是生活條件提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