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臉大清:鴉片戰爭時,2萬英軍入侵阿富汗幾乎全軍覆沒

【話說軍世】在歷經康乾盛世之後,清政府逐漸開始走向衰敗,腐朽的封建統治不僅讓人們深受苦難,更在1840年被英軍叩開國門開始了近代的百年屈辱,而同一時期,英軍也進攻了阿富汗,卻遭到了幾乎全軍覆沒的結局。


打臉大清:鴉片戰爭時,2萬英軍入侵阿富汗幾乎全軍覆沒


從大勝到大敗:英軍在阿富汗大潰退

英國與大清朝的第一次鴉片戰爭始於1840年,結束於1842年,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第一次英阿戰爭(英軍第一次入侵阿富汗)開始於1838年,結束於1842年,與鴉片戰爭在同一時期發生,英軍前期很順利,不過隨後被阿富汗軍隊暴打,過程“高開低走”,最終英軍慘敗而歸,這一結局堪稱“打臉大清朝”。


打臉大清:鴉片戰爭時,2萬英軍入侵阿富汗幾乎全軍覆沒


相比較於同時代,經濟水平仍然在世界上佔據重要地位的清朝,阿富汗一直都不算是經濟能力很好的國家,而當時的清朝也算是擁有完備的軍隊建設和海防,雖然有些落後,不過仍有一戰之力,雖有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不過整體結局還是稀里嘩啦。

而1838年2萬1000英軍進攻阿富汗,並於1839年僅以200人傷亡的代價攻佔坎大哈,這與鴉片戰爭有些類似,但是隨後英軍留下駐軍後撤軍,阿富汗軍則不斷圍攻,最終英軍1萬6000人被迫撤離(其中軍人為4500人)。英軍此次撤離,遭到阿富汗軍的不斷伏擊和偷襲,最終抵達時僅剩1名醫生。


打臉大清:鴉片戰爭時,2萬英軍入侵阿富汗幾乎全軍覆沒


兩次戰爭的異同:作戰環境與意志

對比同一時期的兩次戰爭,鴉片戰爭時英軍為1萬9千人,第一次英阿戰爭英軍為2萬1000人,人數接近,不過具體作戰環境有很大的差別,進攻清朝時,英國的海軍戰艦佔據了極大的優勢,有效摧毀了近岸海防,總計英軍戰艦達25艘,佔據了絕對優勢。

進攻阿富汗時,英軍完全為陸軍,雖然當時英國是第一強國,不過真正撐起英國軍事實力的是英國皇家海軍,而最終孤軍深入的英國陸軍補給來源被切斷,同時在乾旱的內陸環境陷入重圍,此時的英軍已經完全處於劣勢,也是英軍最終兵敗阿富汗的軍事因素。


打臉大清:鴉片戰爭時,2萬英軍入侵阿富汗幾乎全軍覆沒


而由海到陸的進攻模式,是英軍歷史上多次入侵他國,並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不過當時體量巨大的清朝,內陸縱深極其廣闊,本不必擔心與英軍陸戰,甚至有機會取得與阿富汗一樣的戰果。

但是,英軍海上進攻爆發出的威力,戳破了當時清朝官員的膽,讓本就武備鬆懈的清軍整體產生了恐懼,降低了作戰意志,除關天培等少數將領英勇帥軍抵抗,其餘則望風而逃,這應該是同時發生在清朝和阿富汗的兩次戰爭,結果迥異的重要因素:作戰意志。

來自俊赫君的話說:平行的歷史,可怕的交集

一直以來,俊赫君都很喜歡歷史和軍事,不過極少想到過平行時間內,同時發生的戰爭和故事,原來古代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和美國的華盛頓、沙俄的葉卡捷琳娜女皇是同時代的人。


打臉大清:鴉片戰爭時,2萬英軍入侵阿富汗幾乎全軍覆沒


而19世紀60年,晚清時期著名的洋務運動,其實與日本重要的明治維新,也是在這一時期,普魯士也有一位著名的人物登場,他就是“鐵血宰相”俾斯麥,三次“王朝戰爭”,其實也是相同時期內發生,1870年的普法戰爭,法皇拿破崙三世直接當了俘虜,而清朝和日本同樣是在軍事方面大幅提升了武備實力,建立了比較強大的海軍,可惜結局卻可怕的不同。


打臉大清:鴉片戰爭時,2萬英軍入侵阿富汗幾乎全軍覆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