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式子孫在宋朝的地位如何? 其真如後世所說可以“橫著走”嗎?

kuaineinv


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後接受了後周恭帝柴宗訓的禪讓,開創了宋朝。歷史上歷來有兩宋始終善依照趙匡胤的祖訓善待柴氏後人的說法,《水滸傳》中更是說柴氏後人“小旋風柴進”家有保命的“丹書鐵券”。那麼,兩宋期間柴氏後人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地位呢?

我們先來看柴榮的兒子們:

柴榮的前三個兒子都和郭威家族一起被後漢隱帝劉承佑所殺,所以,柴榮臨終之時只能傳位給年僅八歲的皇長子柴宗訓。柴宗訓在陳橋兵變後“禪位”給了趙匡胤,隨後被宋朝封為鄭王。開寶六年(公元973年),年僅二十歲的鄭王柴宗訓逝世於房州,趙匡胤素服發哀,賜諡號曰“恭皇帝”。

依據《新五代史·周家人傳》的記載,柴宗訓應該還有三個弟弟,他們分別是柴熙讓、柴熙謹、柴熙誨。但是他們的結局卻撲朔迷離,《新五代史》中說:“皇朝乾德二年十月,熙謹卒。熙讓、熙誨,不知其所終”。但是野史中卻有著另一種類似的記載——趙匡胤將柴氏幼子交給了潘美收養。

北宋王銍的《默記》和王鞏的《隨手雜錄》都有相關的記載,即趙匡胤稱帝之後巡視後周後宮,發現竟然有宮女懷抱著兩個嬰兒。趙匡胤得知這兩個孩子的身世之後問身邊的大臣應該怎麼辦,大臣們都認為這兩個孩子不應該留在世上,只有潘美回答說“於理未安”。所以,趙匡胤便把他們交給潘美收養,“其後太祖亦不問,美亦不復言。”

再來看柴榮的後世子孫

趙匡胤善待柴氏後人的規定據說是刻在了“太祖誓碑”中,但是此時是存疑的,趙宋王朝善待柴氏後人之事也是存疑的。

柴宗訓在二十歲去世之後,他的兒子柴永崎便被將封為鄭國公,從此世世因襲,但是宋仁宗時期,柴宗訓的嫡系血脈便斷絕了,仁宗便在柴家找了輩分最大的一個來繼承爵位(仁宗嘉祐四年,詔有司取柴氏譜系,於諸房中推最長一人,令歲時奉周祀)。

再後來,便是南宋了——宋高宗趙構又在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找出了柴氏後人柴叔夏,任命他我右承奉郎,襲封崇義公。

可見,宋朝善待柴家後人只是一個面子工程,柴榮嫡系僅僅繁衍了兩代人便斷絕了,而後世子孫則僅有一個虛職。但是比起之前的朝代來說,趙氏算是很厚道了,尤其是到了南宋還能記得柴家就更是難得了。


國史通論


柴氏子孫在宋朝的地位一般般,能橫著走的柴氏子孫也有,但只是少數。這些地位稍微高一點的柴家後人只是趙宋皇室為了粉飾太平而特意選出來的吉祥物而已,雖然有一定的社會政治地位,但並沒有很大的特權。

在北宋一朝混的風生水起,真正擔得起“橫著走”這個稱號的亡國之君,是吳越國主錢俶和他的子孫。




一、“善待柴氏子孫”乃野史記載

一直以來就有一個傳言,說宋太祖生前立了三條祖訓,他命人刻成石碑藏於宮內,只許後世繼位的皇帝觀看。這個石碑便是所謂的“太祖誓碑”。誓碑大致內容如下:

一、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二、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三、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從誓碑的內容可以看到,第一條就是要求後世皇帝善待柴氏子孫。因為有這樣一條所謂的宋太祖祖訓,於是民間就紛紛傳言,說趙氏皇帝對柴氏子孫如何如何好,說柴氏子孫在宋朝如何如何有特權。

但是其實這個誓碑的內容,並不記載於任何正史,最早記載這個內容的出處,是南宋陸游所著的《避暑漫抄》,這是一本野史。

在元朝編纂的《宋史》裡面,倒是提到了太祖誓碑的第二條,出自《宋史·曹勳傳》,具體只有一句話:“藝祖有誓約藏之太廟,不殺大臣及言事官,違者不祥”。裡面也並沒有宋太祖要求善待柴家子孫的內容。

由此可見,“太祖誓碑”或許真的存在,但是宋太祖並沒有留下什麼“善待柴氏子孫”的祖訓。所謂的趙宋善待柴氏子孫,不過就是民間的一個傳說罷了。

二、柴榮子孫的下場

周世宗柴榮死後,留下了四個兒子:周恭帝柴宗訓,以及他的三個弟弟曹王柴熙讓、紀王柴熙謹、蘄王柴熙誨。

柴宗訓七歲繼位,八歲就做了亡國之君。趙匡胤篡位後,柴宗訓受封為鄭王。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柴宗訓的鄭王爵位,並不是世襲爵位。他死了之後,這個鄭王爵位就取消了。柴氏後人並不能承襲鄭王爵。柴宗訓有一個兒子承襲了爵位,但是被降了一等,繼承是公爵,此後就沒有任何襲爵的記載了。

關於柴宗訓和他三個弟弟的下場,這裡簡單的說一下。柴宗訓活到二十歲就死了,鄭王爵位被廢黜;曹王柴熙讓死的比他還早,宋朝建立的第二年就失蹤了;紀王柴熙謹、蘄王柴熙誨在陳橋兵變中不知所蹤。

根據宋人的傳說,宋太祖原本想要殺掉這兩個孩子,但被大將潘美勸阻。隨後潘美和盧琰分別收留了這兩個小孩,替他們改名為潘惟吉和盧璇。

就算按照最好的記載來看,老大柴宗訓死的莫名其妙、老二柴熙讓不知所蹤、老三柴熙謹和老四柴熙誨分別被過繼給了別人。這個下場明顯談不上是善終,只能說趙匡胤要點臉,沒有明目張膽的殺掉他們而已。

趙匡胤死後,柴氏子孫的記載就沒了。隨後的宋太宗、宋真宗兩朝也沒有相關記載,一直到大宋立國九十九年後,也就是傳到第四代宋仁宗時,宋仁宗才想起來被遺忘了將近一百年的柴氏子孫。

北宋嘉佑四年(公元1059),宋仁宗下令找來柴氏族譜,從柴氏家族的旁支諸房中找一個輩份最長的人,封為“崇義公”,給予其一定的待遇,並由此人的後人承擔奉祀後周皇族之職。

所以這裡可以下一個結論,柴氏子孫在宋朝有沒有能“橫著走”的人?答案是有的。但是僅限於獲封“崇義公”的柴家子孫。絕大多數的柴家人都與老百姓無異,沒有任何的政治特權。

家裡有錢的或許就像《水滸傳》裡面的柴進一樣,是個有錢的富足翁。沒錢的自然就如同窮光蛋一樣。別覺得不可思議,宋太祖死後,宋太宗對太祖的子嗣也不怎麼樣。傳到南宋高宗一朝時,宋太祖的直系後裔也是如同窮光蛋老百姓一般,根本沒有什麼政治特權。



不過,即便是獲封“崇義公”的柴氏子孫,也遠遠沒有民間意淫的那樣,有什麼免死金牌”或者“丹書鐵券”之類的護身符。因為宋仁宗從柴氏選繼承人,封其公爵之位,只是為了粉飾太平而已,不是他覺得虧欠柴氏,主動想給柴氏一些補償。

因為,當時柴榮的直系後裔已經沒有了,被挑選出來的柴氏繼承人,實際上是柴榮本家的後裔。但是由於柴榮過繼給了郭威,柴氏在後周時期並不是皇族。宋朝官方讓柴氏遠房親戚為周世宗奉祀。這屬於標準的鳩佔鵲巢、和平演變。把真正的皇族剷除掉,然後讓外人代替。

實話說,這些姓柴的“崇義公”已經跟後周帝系沒半毛錢關係了。




三、真正能“橫著走”的家族

相較於柴氏子孫在北宋的待遇,吳越國的錢氏一族簡直不要太好了。吳越國的“錢”就是百家姓裡面“趙錢孫李”的那個“錢”。在當時僅次於皇族趙氏。

宋太祖在世時,當時的吳越國主錢俶就跟趙匡胤廷眉來眼去,兩家一起欺負南唐。等到宋廷平定南唐後,錢俶又非常識相地帶路投降了宋太宗,從而結束了錢氏割據兩浙七十二年的歷史。吳越也是北宋平定的南方諸國過程中,流程走的最好看的一個,各種三請三辭的程序走足,趙家才貌似有點不情願地接受了錢家的“獻土”。

錢俶在汴梁的餘生,各種好吃好喝、賞賜不斷地養著,而他的後代也活的十分滋潤。別的不說,就憑“亡國之君”家的兒子能在新朝做到宰相,而且還是有實權的宰相,這就遠不是名氣雖大,但沒有任何實權的柴氏一族能比擬的。

比如錢俶的長子錢惟濬承襲國公爵位,官拜節度使;

比如錢俶養子錢惟治獲封彭城郡王,雍熙北伐時出知邊防重鎮真定;

比如錢俶第三子錢惟渲,官拜濰州團練使;

比如錢俶的第四子錢惟灝,官拜昭州刺史;

比如錢俶的第五子錢惟溍,官拜武衛將軍;

比如,錢俶的第七子錢惟演,官至宰執!

比如錢俶的小兒子錢惟濟官拜平江節度使;

上述錢俶諸子中多以武職任官,但最出息的兒子是第七子錢惟演。他原本也是武將,但後來改換文職,接著一發不可收拾,先從翰林學士幹起、一路升至樞密使、宰相,後來還參與編纂了北宋四大部書之一的《冊府元龜》。

這些當官的錢家子孫,隨便拉一個出來都能氣死柴家後裔。


並且這還沒完,趙宋皇族不僅重用錢氏,而且還跟錢氏通婚,竭力拉攏錢氏。

比如,錢俶的一個女兒就嫁給了宋真宗劉皇后的親弟弟;

比如,錢俶的孫子錢曖娶了宋仁宗郭皇后的親妹妹;

比如,錢俶孫子錢暄娶了宋太宗的外孫女;

比如,錢俶曾孫錢恕娶了宋太宗的親孫女;

比如,錢俶曾孫錢景臻娶了宋仁宗的女兒;

到了錢俶的五世孫錢忱時,因為他是宋仁宗的女兒所生,所以錢家到了這一代,居然在《宋史》裡就開始列入《外戚傳》了。

到了錢俶的七世孫女,已經做了宋孝宗第一任太子的太子妃了,如果不是太子早夭,錢氏就當上皇后了。

如此一比,同樣是亡國之君,瞧瞧人家錢氏在北宋的待遇,再瞧瞧柴氏,你們還會認為柴氏子孫在北宋有什麼政治特權?柴氏子孫也配“橫著走”麼?


Mer86


方圓論壇在線

相信看過《水滸傳》的朋友都知道里面有一個很囂張的“富二代”。他就是小旋風柴進。小說故事中介紹柴進是滄州人氏,後周世宗柴榮嫡派子孫,家中有太祖皇帝御賜丹書鐵券。他仗義疏財,喜好結納四方豪傑,被譽為當世孟嘗君,綽號小旋風。也就是說宋太祖奪取了後周政權後建立了宋朝後給後周柴氏賜予了丹書鐵卷。很多人認為這是杜撰的小說橋段。但是實際上還真確有其事。


宋太祖趙匡胤本身就是後周的臣子。雖然後來因為其自身野心一手策劃並且實施了所謂的“黃袍加身”的戲碼。但說實話,後周柴氏並沒有任何對不起趙匡胤的地方。而且趙匡胤在後周還非常受重用。所以說趙匡胤雖然奪取了後周政權。但其他他內心之中對後周是有愧疚感的。陳橋兵敗後,趙匡胤宣佈的第一件事就是“回開封后,對後周的太后和幼主不得驚犯,對後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從這裡可以看出趙匡胤對於後周還是有感情的。

趙匡胤帥軍返回開封城後,迫使柴宗訓禪位。之後趙匡胤登基稱帝宣佈建立宋朝。趙匡胤奪取了後周政權後,一方面為了彌補柴氏,另一方面為了安撫民心。所以趙匡胤改封柴宗訓為鄭王。並且下旨要厚待柴氏子弟。並且賜予柴氏“丹書鐵券”,還留下遺訓: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趙匡胤對於柴氏子弟不可謂不寬容了。但柴榮的直系子孫並沒有命享受到這樣的優待。柴宗訓被遷往房州後,娶妻生子,先後生了五個兒子。973年,柴宗訓去世,年僅二十一歲,長子被封為鄭國公,世襲。但根據宋仁宗派人尋找柴氏後人的結果來看,1059年,柴宗訓已經沒有了後代。


所以歷史上柴宗訓的後人沒有太多使用到這種特權。但這種特權卻被其他柴氏子弟繼承了。歷史上柴氏子弟基本上和宋朝共存亡了。在之後宋朝歷代柴氏子弟都沒有被處理。當然了也不說柴氏子弟就可以橫著走。如果柴氏子弟敢造反的話也依舊會死。但是宋朝不會殺柴氏子弟一人。只會讓他們自盡。當然了,如果只是犯了小罪的話,柴氏子弟在宋朝基本上不會被處罰。我們從上邊宋太祖的遺訓就可以看出。造反這種株連九族的大罪,如果發生在柴氏子弟身上,也只會處罰造反的個人並不會牽連他人。而且宋朝也不會殺你,也不會用刑。只會讓你自殺。不得不說宋朝做的真的是仁至義盡了。柴氏的王朝被奪走也不虧了。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首先,你要是當著周世宗叫柴榮,人家會跟你翻臉的。

他過繼給郭威,禮法上他就是姓郭而不姓柴,而且人家一輩子都叫郭威榮,沒改回去叫柴榮。

柴是趙家在郭榮時候強迫給改回來的。

這是為了顯示,我姓趙你姓柴,大家都不是老郭家的人,我做皇帝也可以。

坦白說這很不要臉的。過繼的禮法上跟親子無異。

所以從這個點上看,你覺得柴氏後人能嘚瑟嗎?敢嘚瑟嗎?

稍微浪一點分分弄死你。猥瑣發育還來不及呢。


馭車堂


後周世宗皇帝柴榮(921年-959年)如果不早死,很有可能收復幽雲十六州,進而統一全國,成為千古一帝。柴榮在歷史上的評價很高,在位期間內政外交舉措得當,五年的時間內先後消滅了後蜀和南唐,並且攻陷了幽雲十六州當中的兩州。就在準備攻取幽州的時候,柴榮因病逝世,享年39歲。

柴榮在逝世前,解除了自己的表妹夫殿前都點檢張永德的職務,由趙匡胤取而代之。本來,柴榮的意圖是改革軍隊,但是沒想到這一步棋卻最終葬送了江山。柴榮死後,其長子柴宗訓(953-973)繼位,是為後周恭帝。由於柴宗訓繼位的時候年僅六歲,所以大權都掌握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的手中。趙匡胤在軍中深得人心,960年,趙匡胤在出征途中發生“陳橋兵變”,眾人擁立趙匡胤為帝,柴宗訓不得不禪位給趙匡胤。

趙匡胤登基之後建立北宋,降柴宗訓為鄭王,賜給柴氏子孫“丹書鐵券”,並在石碑上給趙氏子孫留下遺訓:保證柴氏子孫永享榮華富貴,犯罪不加刑罰,謀逆只在獄中賜死,不在市曹行刑,也不連坐家屬。

柴榮的兒子一共有:後周恭帝柴宗訓、曹王柴熙讓、紀王柴熙謹和蘄王柴熙誨。

後周恭帝柴宗訓在被封為鄭王之後,跟他的母親符太后一起被遷往房州(湖北房縣)居住,柴宗訓於973年英年早逝,無後,享年二十歲。

曹王柴熙讓在趙匡胤登基之後就不知所蹤,傳言他是被人抱走,以避免遭到迫害。

紀王柴熙謹在趙匡胤登基時很小,後被北宋大將潘美收養。“陳橋兵變”發生後,趙匡胤等人回師皇宮,趙匡胤見一妃子手中抱著一個嬰兒,便問她嬰兒是誰,那妃子回答說是世宗皇帝的孩子柴熙謹。當時趙普等大臣紛紛建議趙匡胤把孩子殺了,只有潘美低頭不說話,趙匡胤便詢問潘美對這事怎麼看。潘美說,我和陛下曾都是世宗皇帝的臣子,我如果勸你殺了孩子,豈不是辜負世宗皇帝;我如果勸你不殺,陛下肯定會對我產生疑心。

趙匡胤聽完之後對潘美說,你把這個孩子抱回去收養吧,你不配做他的父親,就讓他做你侄子吧,以後不要告訴他他的身世。潘美后來給柴熙謹改名潘惟吉,潘惟吉長大後知道了自己身世,但是他不讓子孫提及。潘惟吉後來做到了刺史一級的高管,但是他從不敢飛揚跋扈,行事謹小慎微,得以善終。

蘄王柴熙誨在趙匡胤登基之後被北宋大臣盧琰收養。962年,盧琰帶著年僅6歲的柴熙誨來到新渥靈山隱居,併為他改名叫做盧璇。盧璇長大以後,盧琰將自己的女兒盧錦嫁給了他。宋仁宗登基之後,封盧璇的殿前防禦使,後來又封為武烈侯,盧錦則被封為吳國夫人。盧璇死後,其子盧克做過宋朝的禮部尚書。盧璇的子孫很多,元朝的時候其子孫當中的一支還恢復了柴姓。

由此可見,柴榮的後人不是早死無後,就是逃走和被收養的,根本就沒人能以柴榮的後裔自居,更談不上享受榮華富貴和“橫著走”了。趙匡胤能夠做到不殺掉他們,已經是非常仁慈的了。


圍爐煮酒話春秋


柴榮死後,趙匡胤就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從柴宗訓手中全盤接過了後周的政權。因為之前答應過柴榮要照顧人家孤兒寡母,趙匡胤也算是比較厚道,沒有殺害柴宗訓和符太后。

柴宗訓的母親符太后要求帶8歲的柴宗訓到鄉下住,趙匡胤也同意了,還安排了侍衛和下人一同到房州落戶。但是房州那個地方不是宜於居住的地方,是流放之地。結果柴宗訓20歲的時候就死了,太后也出家當了尼姑。趙匡胤是沒有動手殺了他們母子倆,但也不算是厚待。處於愧疚,趙匡胤在晚年的時候在祖廟裡立了密碑,第一條就是要善待柴家後人,有罪了也不能用刑,大罪的話能免就免了,謀逆罪的話只追究主犯,不得連坐,主犯只能賜死,不得拉到集市上砍頭。這也算是對柴式後人最大的優待了。


關河南望


橫著走可能是真的,但是前提是別碰到對手。

柴家和趙家的關係是很微妙的,一方面,趙匡胤總不至於把柴家趕盡殺絕,所以必要的皇族待遇是有的;另一方面,畢竟趙匡胤搶了柴家的江山,總是擔心柴進玩“反清復明”的老梗。

所以柴家的身份在大宋朝就變成了尷尬的存在:

首先,柴家不能主動“搞事情”,也就是不能雞毛蒜皮、什麼事都找皇帝裁決。這種民間矛盾上升到皇帝那裡,開始皇帝肯定支持柴家的,但次數多了,皇帝煩了,柴家危險;

其次是,柴家不能橫行霸道,欺男霸女,做違法亂紀的事。畢竟特權給他了,如果一旦違法亂紀,大家的眼睛都盯著呢,皇帝大義滅親也是分分鐘的事,畢竟柴家不是“親戚”。

這樣一來,柴家就很尷尬:

小事情有特權,所以柴家日常生活絕對沒問題,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大事情沒人管,缺乏中間階層給他幫忙。

舉個例子,高俅打算陷害林沖,他也必須得讓 陸謙獻計才行,高俅不能直接和陸謙硬剛,這不合適。

對柴家來說也是這樣,不能啥事都找皇帝,但小鬼真的不好對付。

在《水滸傳》裡,柴進採取的做法就是:包庇一些江湖上的罪犯,弄一個江湖上的“諢號”,然後自己安心做白道的事,堅決不和江湖人往來密切。

即便如此,後來柴皇城在高唐州被欺負,柴進也只能考慮:咱拿著丹書鐵券打官司去!

說起來,哪個梁山好漢碰到事情先打官司呢?


酒騎風


答:首先聲明,這是一道悟空問答題,出題的是網友,我負責回答,我的回答沒有題目,請看官注意了,免得又說我是個白字先生,錯別字連篇。

是的,提問問題的網友出現了錯別字,他說的“柴式子孫”應該是“柴氏子孫”。

這柴氏子孫,指的應該是後周皇帝周世宗柴榮的子孫。

其之所以認為周世宗柴榮的子孫可以“橫著走”,估計是受了小說《水滸傳》的影響。

小說《水滸傳》裡,滄州土豪柴進就是後周世宗柴榮的嫡派子孫,家中有太祖皇帝御賜丹書鐵券,他本人有雄心、有異志,喜好結納四方豪傑,被譽為當世孟嘗君,實際上是“亡大宋之心不死”,時刻圖謀著起義造反。

不得不說,《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在塑造柴進這個人物形象時,也參考了史書中記載的“太祖誓碑”。

話說,金兵攻破北宋都城汴梁後,發現了所謂的“太祖誓碑”,那是宋太祖生前立了三條祖訓,被刻成石碑藏於宮內,只許後世繼位的皇帝觀看。這三條祖訓的第一條,就是要善待柴氏子孫,對於有罪的柴氏子孫,不得加刑。

此事,南宋陸游所著的《避暑漫抄》有記載。

另外,《宋史·曹勳傳》也有提到“太祖誓碑”中不得殺大臣及言事官的要求。

但是,事實如何呢?

柴榮共有七個兒子,前面三個,在柴榮義父郭威黃袍加身之前已被漢隱帝劉承祐所殺,下面,我們來看下他另外四個兒子的結局。

首先是周恭帝柴宗訓。柴宗訓是七歲繼位,八歲就做了亡國之君,受封為鄭王,和符太后一起被遷往房州(湖北房縣),並於公元973年莫名其妙地死了,死年二十歲,沒有兒子,鄭王爵位被廢黜。

柴宗訓的弟弟曹王柴熙讓。在陳橋兵變後,好心人怕他遭到迫害,將他抱走,不知所蹤。

柴宗訓另外的兩個弟弟紀王柴熙謹、蘄王柴熙誨。根據宋人筆記記載,趙匡胤登基後,封有禪讓之功的柴宗訓為鄭王。但對於柴熙謹、柴熙誨這兩個嬰孩,趙匡胤拿不定主意怎麼安置,就和群臣商議。有人建議殺掉,以除後患。大將盧琰和潘美認為不能殺,最後由他們兩人分別收留了這兩個小孩,替他們改名為盧璇和潘惟吉。

盧璇長大後,在宋仁宗朝被封為殿前防禦使,後來又封為武烈侯,待遇不錯。

潘惟吉長大後也做到了刺史一級的高管。

但無論是盧璇還是潘惟吉,他們雖然是柴氏子孫,但是他們都不姓柴,一生行事謹小慎微,也談不上什麼“橫著走”。


覃仕勇說史


趙匡胤在周世宗柴榮去世後開始掌握了後周的大權,剛開始確實對後周政權還是很忠心的,但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想法就沒有和趙匡胤一樣,他看見趙匡胤掌握兵權後就開始打算推自己哥哥趙匡胤上位,因此,他慫恿軍中忠於趙匡胤的將領很快發動了兵變然後就把趙匡胤推上皇位建立了北宋王朝。

不管他到底是折磨當皇帝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從後周皇帝柴宗訓手中搶走皇位,而那個時候為什麼柴宗訓的母親符太后並沒有反對,一方面大勢已去,還有就是他想趙匡胤也不會不善待他們孤兒寡母,因此,她可能才決定讓出皇位。

看看以往的那個皇帝對於前朝皇室那個不是殺光,符太后在退位後立馬要求離開皇城而是去了鄉下,趙匡胤也算是寬厚之人,他並沒有對他們進行趕盡殺絕,還有就是他對後周還是有一定愧疚的,並且柴宗訓還是自己的乾兒子,因此,趙匡胤就順了符太后的要求很快就要他們去了房州並且很快封了柴宗訓為鄭王,符太后為周太后。

不在是皇帝柴宗訓在給流放到房州幾年後就病逝了,周太后在同一年也出家當了尼姑,一直到死,這個結局可以說是非常順了趙匡胤的心意,也要扎趙匡胤放下了一塊大石頭。

趙匡胤奪取政權後,那個時候他還沒統一全國,如果這時候擅殺符太后母子會對自己極為不利,一方面朝中還是有很多是同情後周政權的大臣,他要爭取他們對自己的忠臣,還有就是擅殺柴宗訓會對自己統一全國戰爭有一定難度,因此他綜合考慮後留下柴宗訓。

雖然,符太后母子從頭到尾都沒有責怪趙匡胤,但是,這是因為他的沒有責怪,要趙匡胤感到了一定愧疚,一方面他有愧柴榮的囑託,對不住他順帶最後也對不起符太后母子,因此,趙匡胤十分愧疚。

趙匡胤晚年的時候,發現自己對不住自己的義兄柴榮,因此他打算彌補,因此,趙匡胤在祖廟設立了一個密碑,就兩件事情,第一、大約內容就是善待柴家後人,就算犯罪也不要處罰,除非謀逆大罪,但也僅對主犯進行處理,並且只能在獄中賜死,不能拉到集市砍頭,第二、就是刑法不上士大夫。

可以說趙匡胤立下這條規矩,並且要自己的後人善待柴氏後人,他這樣的做法也不算虧,他的名聲傳出去後一些國家就不會對北宋的統一之戰進行抵抗,保證了自己統一天下的順利。

雖然,趙匡胤善待後周皇室以及柴家後人,但是不可否認的他從人家手裡搶走了江山,因為自古就是成王敗寇勝者為王,因此誰也沒有說趙匡胤是什麼,但是從他善待柴家後人可以看出他是一位仁君。


莫地方


宋朝建立

在瞭解柴氏在宋朝的地位如何之前,我們先簡單瞭解一下宋朝的建立過程。話說唐朝末年藩鎮割據,中國又經歷了一段動亂的時期,五代十國。而趙匡胤建立的宋朝,是在後周的基礎上建立的。趙匡胤先是投靠了後周建立者郭威,後來得到後周繼任者柴榮的賞識器重,在南征北戰一統天下的過程中積累戰功。後來年輕有為的周世宗柴榮英年早逝,其七歲的幼子柴宗訓繼位。公元960年,趙匡胤等人謊稱契丹南犯,取得兵權出城後,在陳橋上演了“黃袍加身的陳橋兵變”,取代後周建立大宋,並採納趙普等人的先南後北的策略,先滅了南朝,在公元979年滅掉北漢後,建立了被定義為統一王朝的宋。可惜燕雲十六州,終究沒奪回來。



禪位後的柴宗訓

被趙匡胤搶走皇帝寶座的孤兒寡母很識趣,沒有和趙匡胤說什麼君臣倫理的大道理,而是識趣的遠離是非,同樣識趣的趙匡胤便讓符太后便帶著柴宗訓到房州落戶,該封王的封王該封太后的封太后。可能是因為水土不服,在房州沒待個好多年,二十歲的柴宗訓便也掛了,後來符太后出家,這才讓趙匡胤心裡的石頭放下了。



宋朝怎麼對待柴氏後人

正是因為被奪了皇位卻沒有指責,讓曾經的臣子趙匡胤越發慚愧,曾經受周世宗重用拖孤,到頭來卻越過君臣的界線奪了人家兒子的寶座,雖然說那個混亂的時代,皇位都是能者居之,卻也讓趙匡胤覺得對不起自己的義兄柴榮。越是覺得對不起越是想補償,所以有了這樣的密訓“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內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意思是說柴家的子孫,就算有罪也不能加刑罰,就算是謀反也只能在獄中賜毒酒自盡,不能在鬧市中處斬,也不用行連坐之法。



賜柴氏一族“丹書鐵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免死金牌),保證柴氏子孫永享富貴。要求宋朝所有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遺訓,柴家子孫與宋朝共存亡,有宋朝在的一天,就保柴家富貴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