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去世之後,乾隆是如何對付李衛的?

徐雪丹


李衛得雍正的重用,乾隆上位之後並不待見李衛,所以李衛辭官迴歸故里,乾隆先是假裝不答應,後來還是放李衛走了。乾隆三年,李衛病死,享壽51年。

不過,以前古代的君臣都是這一個套路,臣子說,“老了,不中用了,請皇上批准我退休吧!”皇帝就說,“先生不能退啊,朝中如果缺了你就不行啊!”於是,你推我讓一番之後,留下了君臣相得的美名。

(李衛肖像)

說乾隆不待見李衛,也不完全對,在表面上來說,乾隆還是挺和氣的,李衛病重的時候,乾隆還派御醫去幫忙治療過呢。但這僅僅是表面上的待見,就像劉表對待劉備一樣,表面尊重到無以復加,背後乾的都是“陰御之”的活。

從兩位帝王的執政理念入手,就知道為什麼李衛不遭乾待見了,看似一朝天子一朝臣,其實內裡大有文章。

我們先來看看雍正是怎麼治理國家的,然後乾隆是怎麼治國的,比一比,就知道乾隆為什麼這樣對待李衛了。

其一,雍正沒收貴族莊園,釋放奴隸,增加國家的自耕農數量。

(雍正皇帝劇照)

滿清入主中原之後,到處跑馬圈地,這是肯定的。在多爾兗的傳記中,就有多次提到,滿人貴族在天下到處畫地為牢,乾的都是“劃分莊園”的活路。

這麼一干下來之後,莊園在貴族手裡,不用交稅。因此,在康熙朝,由於大量莊園、大地主的存在,國家損失了大量的自耕農集團,導致了康熙末年那麼大的一個國家,實物稅、銀錢稅僅僅800萬兩百銀。

就這個國家態勢而言,就充滿了暮氣沉沉,這才有了雍正鐵腕改革的必須和必要。

其二,雍正打破“滿漢壁壘”,重用漢臣。


(雍正重用漢臣)

在十二帝當中,也只有雍正才最自信地稱自已為“中國皇帝”,其餘的都是在防範漢人中度過的。雍正在位時,並不在乎什麼滿漢大防。他重用張廷玉、李衛等人,大膽地任用這些漢臣來幫他改革、集權和治理國家。

因此,李衛才會升官神速,李衛這個人,不認識幾個字,但是他對於政務這一塊,好像是天生的瞭解,辦事能力特別強,所以說他是“不學有術”。

康熙五十六年,李家出錢幫李衛買了個員外郎,就此摸到了官場的一點點邊緣。但是到了

雍正五年之後,他得到雍正的重用,當上了浙江總督的位置,平步青雲吧,這可以這麼講!

其三,乾隆再抱祖制,反對雍正變革,嚴守“滿漢大防”。

(乾隆劇照)

我們將幾個事情並列在一起講,大家看了之後,就一定會理解了!

第一件事情:張廷玉第一個遭到乾隆的打壓,曾經對乾隆提起,雍正皇帝曾經恩許他配享太廟。

乾隆聽到之後,一臉的不開心。張廷玉其實也不傻,他只是向乾隆投石問路而已,其意思就是“你還會跟你父親一樣敢於重用漢人嗎?”當然,結果並不理想,乾隆不想重用漢人。

第二件事情:李衛在乾隆二年的時候,彈劾誠親王的護衛與民爭地。

誠親王的護衛爭地,看著簡單,其實就是誠親王在雍正這一位鐵腕皇帝死了之後,開始嘗試地又幹起了“圈地”的活路了。

(李衛準備彈劾材料)

李衛是雍正老臣,也是改革的主要推手。看到誠親王這麼幹,立即上報給乾隆聽,其意思也很明白,“圈地”這個事是違法的,就看你乾隆到底認同不認同雍正的改革了。

當然,乾隆褒獎李衛之後,並賜其四團龍補服,作為獎勵,然後對誠親王圈地的事件也就不了了之。雍正是他的父親,連他的父親治理國家的政策都不能延續的話,那雍正的“拋開祖制,不講滿漢大防,重用漢人”的這個核心思想也就玩完了。

所以,李衛就請求告老還鄉了。

乾隆第五次南巡,在杭州西湖花神廟看到李衛和他的妻妾被供奉在廟裡。大怒,命人將神像砸碎,並且說李衛不是什麼“純臣”,就是不想讓李衛享得神廟香火供奉。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剛日讀史


雍正時期,李衛為四大寵臣之一,也是唯一安穩過渡到乾隆時期的大臣。然而,其他三位就非常不幸了:年羹堯功高蓋主、囂張跋扈,被雍正所殺;隆科多結黨營私、聚斂財富,死在大牢;田文鏡身體虛弱,病死家中。然,乾隆對李衛並不感冒!

(李衛)

百姓眼中的李衛

李衛的家庭還是相對比較富裕的,只是文化程度不高。早期,李衛是靠捐錢出任朝廷命官,後被雍正賞識,平步青雲。李衛為官清廉,體恤百姓,體察民情,深受百姓愛戴!

乾隆眼中的李衛

李衛是雍正時期的重臣,乾隆理應重視。但是,乾隆認為李衛對人民沒有貢獻,其性格倔強,不適合在朝中任職。

乾隆厭李衛之因

首先,李衛雖然能幹,但沒有什麼文化。說得不好聽的,如流氓地痞,跟劉邦差不多。然而,乾隆飽讀四書五經,有一個成語就能說明問題:“物以類聚”嘛!

其次,李衛性格耿直,言語太直。雍正時期,李衛就因為說話不好聽而被雍正警告過。而且,李衛在官場上,因辦事公正得罪了不少大臣。雍正因為這個,讓李衛改改,多年養成的習慣也改不了。到了乾隆時期,雖李衛在朝任職了,還是得罪了乾隆!

(乾隆)

李衛得罪乾隆之因

在乾隆時期,李衛做事依舊不管不顧。乾隆二年,彈劾誠親王與百姓爭地。乾隆三年,彈劾大臣朱藻。這兩件事,乾隆給予了肯定。但是,乾隆並不是雍正,其並不放心李衛。這就要從乾隆南巡說起了,乾隆在西湖花神廟,看到老百姓給李衛和他的妻子修建寺廟,並且供奉,乾隆大為惱火!於是怒言:“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託名立廟,甚為可異”。說完,隨即命令拆除搗毀百姓為李衛修建的廟宇。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的駕崩,代表了李衛的地位也成為了過去。眾所周知,都知道李衛是一個好官,時刻都在為百姓著想,他擔心的是,他會因朝中官員的鬥爭,而成替死鬼。

(雍正)

李衛:去之所幸,死之可惜

好景不長,乾隆三年之時,李衛身患重病,一蹶不振了!雖然,乾隆也曾派貼身御醫前去治療,但此時的李衛已經病入膏肓了,因此沒多久之後,李衛便因病去世了,享年51歲。




感知歷史


我是飛越滄海,我來解答這個問題!

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任皇帝都希望培養屬於自己的心腹大臣。李衛作為雍正手下的紅人,在乾隆朝是否能繼續被皇恩寵信呢?下面來就為你一一詳解。

善於做官的人

李衛一生歷經康雍乾三朝,作為見證過康乾盛世的人,一生也是順風順水。他步入官場並不是通過科舉考場,因為李衛沒什麼文化,字也識不了幾籮筐,但這並不影響他官運亨通,平步青雲。

李衛出生於江蘇豐縣,自小就家境殷實,生活優渥。在他三十歲時,也正是康熙朝的末期,晚期的康熙朝史治不清,財政緊張,各地虧空非常普遍,為了解決財政赤字問題,便向民間售賣官職。只要出得起錢,就可以買個官來做。做為中國傳統思想來說,有個官帽子罩著,比啥都安全,於是,李衛就掏錢為自己捐了從五品的員外郎,不久便到了朝廷擔任兵部的員外郎。

李衛這一入官場不打緊,他像是手握當官秘笈一般,從此開始穩步提升,不久就從兵部員外郎升為戶部郎中。在康熙朝實習了幾年官場文化,在雍正即位後,李衛就開始大放異彩了,也是雍正能慧人識人,直接就任命李衛為雲南的鹽驛道。

雍正上任的首要任務就是整治吏治,清查虧空,振興財政。而鹽業無疑是朝廷的主要財脈,雍正把李衛放在鹽驛道這個位置上,可見對李衛是充足的信任。

李衛是塊當官的料,雖然不大識字,可是有師爺啊,來往的疏令公函由師爺一手操辦,自己只需要做好決斷就夠了。李衛捐個官可不是抱著幹幾年把捐的錢賺回來的心思。也許家裡不差錢,也許是看多了官場的許多不堪,對許多官員的作為不滿意,他是真心抱著做個好官做出成績才步入官場的。李衛在任雲南鹽驛道期間,為官清廉,政績突出。不久便當了雲南省的布政使,換現在的話說,就是一省的省長,同時,仍然兼管鹽驛道。

在雍正三年,李衛升任為浙江巡撫,這麼說吧,李衛在雍正年間的官職是一年一換,年年升官,不久又做到了浙江總督一品大員。浙江可是朝廷的主要錢袋子,雍正把李衛放在這個位置上,就等於把國家的國庫扛在了李衛肩上。後來又當了直隸總督。

順應雍正的心意

雍正升李衛的官可不是說和李衛的關係好,而是李衛當官確實做出了成績,主管鹽業時,有力的打擊了私鹽,提振了官鹽的銷售,為國家貢獻了大筆大筆的財稅銀子。販私鹽的可都是些厲害主,元末明初時的張士誠就是販私鹽的,還有唐朝末年造反的黃巢也是販私鹽的。和販私鹽的作鬥爭,沒兩把過硬的刷子根本就玩不轉。李衛就是憑著把鹽業治理得井井有條,才會在官場上平步青雲一路高升。

在雍正朝銳意改革下,李衛憑著傑出的政績有力的支持了雍正的政策,成為雍正朝的四大寵臣之一。雍正去世後,乾隆即位,所謂,雍正累死,乾隆樂死。意思就是雍正玩命幹,積攢下充盈的國庫,乾隆即位後,有大把大把的銀子花,當然樂得要死。

乾隆的嫉妒

乾隆即位後,對李衛還是很厚待的,很能聽取李衛的進諫,在處理誠親王府的護衛庫克與安州百姓淤池之爭時,李衛依法秉公處理,乾隆很是嘉賞李衛的辦事能力,特賜予四團龍補服。在彈劾總河道管理朱藻貪汙,其弟挾制地方官員干預賑災之事時,乾隆聽取了建議對兩人進行治罪。在李衛生病時,乾隆還專門派自己御用的太醫去給他治病,很是體恤。可能衛因病去近後,以總督之禮厚葬。不過,李衛在乾隆沒呆兩年,在乾隆三年時,李衛就病逝了。也由於死得早,沒來得及讓乾隆對他翻臉。

在乾隆四十二年時,乾隆又一次下江南,在遊賞西湖時,看到西湖的花神廟裡立著李衛和他的妻妾的神像,乾隆帝突然開始暴怒,稱:“李衛於督撫中並非公正純臣,在浙江沒有為當地人民建立功德,仰藉著皇恩寵幸,反而多有任性驕縱的行為。如果他現在還活在,朕一定要追究他的罪責並處置他”。下令撤掉了李衛的神像,並且搗毀。

顯然,自詡十全老人的乾隆是吃醋了。吃李衛的醋,這位好大喜功的皇帝對李衛是好生嫉妒,嫉妒李衛被當地人民如此愛戴。作為一國之君,自以為文治武功無人能及的他,都沒有被人如此供奉過,而一個小小的李衛竟然如此受厚待,還被浙江人民自發建廟供像,這讓他大為光火。歸根結底,乾隆是把臣子當奴才看待的,作為奴才,你什麼都是主子給予你的,所以,你所作出的一切都應該屬於主子的,只有主子才能尊享。而奴才,只有乖乖當好奴才就好了,哪有資格登殿入廟呢?


飛越滄海新史觀


雍正去世以後,乾隆接了班。而雍正時期有三位極受寵愛的大臣,李衛算是期中之一,乾隆是如何對待他的呢?

其實說“對付”並不恰當,因為乾隆還沒怎麼出手,李衛就倒下了,史載李衛在乾隆三年就去世了,這以後,李衛不再出現在乾隆的視野之中,更談不上“對付”二字。

那李衛在乾隆時期是如何生存的呢?

  1. 繼續擔任地方大員,貢獻自己的餘力!乾隆上臺以後,雖然說有自己的想法,但繼任之初,對待老爹的舊臣們還算客氣,並沒有馬上就痛下殺手。而李衛繼續做自己的直隸總督的職位,他在任上也是盡心盡責,幹好自己的事情,可惜,好景不長在,他在乾隆三年的時候,就因為疾病發作,醫治無效而亡!
  2. 仗義執言,不畏權貴!雖然說,李衛只在乾隆時期幹了三年,但是這三年的過程中,他不僅在自己的職責範圍之內盡心盡責,而且不畏權貴,仗義執言,並且在乾隆二年的時候,上疏誠親王的護衛侵佔普通百姓的土地,他秉公執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到了乾隆三年,他又彈劾了另一個官員,上級也治了罪。在李衛死後,乾隆還命人按總督的規格安葬了他!

  3. “人走茶涼”,乾隆撤掉李衛的神像!據傳,李衛死後過去了幾年,一次乾隆下江南遊玩,來到了杭州,看到在西湖邊上的花神廟裡百姓們供奉著李衛和李衛妻子的神像,乾隆突然氣不打一出來,說李衛借這雍正的名頭在裝神弄鬼,就命人搗毀了神像,可見,李衛並沒有乾隆的尊敬,也所幸,李衛死的早,要不然,不知道是個什麼情形。


俗語講,“一朝天子一朝臣”,李衛還沒有等到乾隆開始更換的時候,就去世了,是不幸也是幸運,保住了自己的名聲,也免受屈辱的打壓!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真我!


xiaoZ彈史


雍正四大寵臣,唯有李衛善終,為何乾隆卻非常討厭李衛?

眾所周知,雍正皇帝有四大寵臣,分別是年羹堯、李衛、田文鏡和隆科多。在這四大寵臣中,年羹堯因為功高震主、飛揚跋扈被殺,田文鏡因年老體弱差點病死在任上,隆科多因結黨營私、收受賄賂被囚死在獄中,只有李衛安穩的活到了乾隆朝。

李衛死後,乾隆最初還以總督例賜李衛安葬,並追贈諡號敏達。但過了幾年,乾隆就突然開始討厭起了李衛。乾隆不僅稱:“李衛於督撫中並不是公平純臣,在浙江無功德於民,聞其仰借皇考恩眷,頗多率性嬌縱的地方。設使此時尚在,猶當究治其愆!”而且後來在南巡的時候,看到杭州百姓在西湖花神廟為李衛和他的妻妾立廟也怒不可遏,當即命人拆除了李衛的廟宇。

百姓為李衛立廟,說明李衛在民間確實深得民心,為老百姓辦了實事,為何乾隆卻變得如此討厭李衛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李衛是能吏,但卻沒文化,乾隆恥與其為伍。李衛的辦事能力毋庸置疑,不管是兩淮查私鹽還是江南捕盜,李衛都能幹得得心應手。但李衛的出身卻不太好。這裡並不是說李衛出身卑賤,而是說李衛肚裡沒多少墨水。李衛家庭富裕,但卻沒多少文化,所以最後只能花錢買了個官。這在乾隆這種附庸風雅的人看來,李衛就是個文盲,能被他老爹重用只是走運罷了。所以在李衛死後許多年,乾隆收回了很多雍正賜給李衛的榮譽。

其次,李衛性格耿直,不善於拍馬屁。早在雍正時期,李衛就因為太耿直而被雍正警告。李衛在直隸總督任上,因為辦事公正、為官清廉得罪了很多人,遭人彈劾。雍正給李衛下諭旨:“近有人謂卿任性使氣,動輒肆詈。丈夫立身行己,此等小節不能操持,尚何進德修業之可期?當時自檢點,從容涵養。”

雍正是在提醒李衛,你可得稍微注意點啊!但李衛早已養成了嫉惡如仇的習慣,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改過來的,所以到了乾隆朝還那樣。而乾隆是個比較虛榮的皇帝,最喜歡的就是和珅這種善於溜鬚拍馬的大臣。所以李衛在他看來就是一根筋,冥頑不靈的典型代表。

最後,李衛在民間的聲望太高,令乾隆很不爽。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對於父親留下的幾個老臣都不太喜歡,因為這幾個老頭都比較固執。李衛一個沒文化的小流氓居然被老百姓“封神”,這讓他實在無法接受。所以乾隆後期往死裡貶低李衛。


送歷史個救生圈


李衛可以說是個傳奇人物,歷經康雍乾三朝。在康熙五十六年,李衛家裡給他買了一個員外郎的官做。李衛雖然官是買的,字有沒認識幾個,但是他辦事能力強,人直爽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在雍正即位後,李衛平步青雲,在雍正五年就坐到了浙江總督的位置。
李衛僅僅花了十年時間就從一個從五品員外郎成為朝廷的一品大員,封疆大吏。可見雍正對於李衛的信任以及器重。雍正十三年,雍正帝因為勞累過度暴卒,乾隆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即位後自然不怎麼待見他老爹留下來的這幫臣子。比如對雍正朝重臣張廷玉,乾隆一上位就開始打壓這位老臣,讓他顏面掃地。要不是雍正有遺命要張廷玉配享太廟,估計張廷玉就要晚節不保了。


和對張廷玉態度不同,乾隆對於雍正的這個寵臣李衛還是非常重用的,因為他知道李衛確實是個能臣能辦實事。李衛在乾隆二年的時候,彈劾誠親王的護衛與民爭地。當時因為這件事還得到了乾隆褒獎,並賜四團龍補服。但是李衛知道乾隆對自己並不是真的信任,李衛就請求告老還鄉,但是乾隆不同意。
李衛在乾隆三年的時候病重,乾隆還特意派御醫去幫李衛診治。可惜李衛最後還是病逝了,乾隆當時非常的悲傷和惋惜(真的還是裝的咱就不知道了),乾隆以總督的規格厚葬了李衛,並賜諡敏達。時隔多年以後,乾隆第五次南巡,在杭州西湖花神廟看到李衛和他的妻妾被供奉在廟裡。盛怒的乾隆立馬命人把李衛和她妻妾的神像砸了。並且痛批李衛“非公正純臣”,一下就把李衛一生的功績就給抹沒了。

乾隆這個大獨裁者,怎麼會允許自己的臣下在民間被人民當神一樣供養。可想而知,當時要是李衛活著下場要有多慘,還好李衛死的快,乾隆發現他的神像的時候,他已經死了四十來年了。


錢錢他爹


李衛在清朝的官員裡,是個特殊的存在。他不是科舉正途出身,不僅沒有多少文化,而且還時常表現出些“匪氣”,所以辦差很有成效。這種行事風格固然對了雍正的脾氣,但卻難入自命文雅的乾隆法眼。更出格的是,乾隆居然發現民間有李衛的神像,這也讓皇帝不爽到了極點。



和影視劇中不同的是,李衛不是叫花子出身,也沒有在雍親王府當差。他的家境比較富裕,李衛是個典型的“富二代”,只能花錢買官。出身決定性格,李衛和正常通過科舉入仕的人完全不同,他身上少了讀書人的瞻前顧後,多了些市井無賴不管不顧的“匪氣”。性格決定命運,李衛的“匪氣”讓他處理公務如魚得水,在官場中成為一個特殊的存在。

康熙末年之時,土地兼併嚴重官場烏煙瘴氣,雍正登基後面臨著這樣的局面,如果不花大力氣進行整頓,就難以扭轉局面。銳意改革的雍正,看中了李衛身上的“匪氣”,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事實證明,雍正的眼光沒錯,李衛的確完成了很多高難度任務。



李衛之第一次表現出“匪氣”,是在康熙末年。他入仕之後在戶部供職(戶部郎中),負責催收天下錢糧(類似於收稅)。當時主管戶部的親王規定,各地要在繳納一千兩銀子的錢糧時,同時多繳納十兩銀子的“庫平銀”,這個庫平銀表面上是為了充盈國庫,說白了就是公開的多攤派,最後都落進了親王的腰包。

李衛看不慣這種做法,幾次反應問題都沒有結果。如果是瞻前顧後的文官遇到這種情況,估計只能心裡生悶氣,或者繼續向上級申述,不敢做出過激的舉動。李衛則不然,眼看著自己反應的問題沒落實,“匪氣”發作之下,直接在戶部辦公室立了一個裝錢櫃子,上面貼上“某王贏餘”,明白滴告訴大家,這是那位親王多收的好處。搞得那位親王(估計是雍正的哪個兄弟)十分難堪,只能收手。



李衛就是因為這件事,才被雍正納入了視線,即位後馬上對其進行重用,讓他去雲南擔任鹽驛道,李衛在這個職位上仍然表現出色,沒過多久就升任浙江巡撫監管鹽政。

鹽是國家專賣之物,全部由國家統一調配售賣,但因為有的地區產鹽有的地區卻只單純地用鹽,就造成了各地區鹽價差異太大,也就催生了私鹽販子。這些人有的單幹有的成群結隊,勢力大的鹽販子暗中勾結官府,一般人都不敢輕易得罪他們。

李衛在各地打擊鹽販子時,做法同樣也是破具“匪氣”,他挑動鹽販子之間的矛盾,讓他們互相攻擊,等到鹽販子們互相傷害得勢力大損之後,他才出來收拾殘局,從水陸兩方面嚴防死守,讓鹽販子斷絕最後的販賣渠道。不得不說,李衛這一手十分陰險,但效果卻是槓槓滴!

李衛還擅長打擊盜匪。雍正年間江南一帶盜匪橫行,而當地的地方官員卻打擊乏力,雍正於是任命李衛統管江南七府五州盜案。李衛得了差事之後,採取深入盜匪內部的辦法,明察暗訪之下,不僅分化瓦解了盜匪組織內部,更將和盜匪有關聯的官員都一掃而空,江南的治安情況短時間內就得到了改觀。

甘鳳池就是這些盜匪中的典型人物,他從小習武又到處結交豪強,在江湖人物中很有號召力,後來還暗中從事反清復明的串聯,這對李衛來說是不能容忍的,於是“衛遣詗察,得其黨甘鳳池、陸同庵、蔡思濟、範龍友等私相煽誘狀。”,大概意思是李衛對他們進行了誘捕。據說李衛假稱請甘鳳池給兒子當武術老師,甘鳳池不知是計,結果被抓住。

通過觀察李衛的做法,不難發現他和傳統的文官做法迥然不同,機變百出注重實效,更處處散發出“匪氣”。

李衛的“匪氣”發作時,他自己都不受控制。他因為識字不多,所以喜歡從評書裡面汲取智慧,但聽書聽到自己興奮或者憤怒時,居然會大喊大叫發洩情緒,甚至有時候還拔出寶劍亂砍一通;雍正給他賞賜東西,他就高興地刻上“欽命”的牌子招搖過市。這樣的李衛無疑是讓人喜歡的,但在官場中卻顯得十分異類。

雍正深知李衛之能,但在用其才能的同時,也時刻對他進行警示,防止他嚴重跑偏。雍正在給李衛的詔書中,經常出現“俱當檢點”、“爾其謹慎,毋忽”、“勤修涵養,勉為全人”、“當時自檢點”等話語,可見其對李衛性格瞭解之深,更可見雍正對其愛護之情。也正因為如此,李衛在雍正一朝恩寵極盛,短短几年就成為兩江總督這樣的封疆大吏。

乾隆登基之初,對於李衛這個先朝重臣,仍然十分重用,但重用歸重用,這並不代表乾隆喜歡李衛的行事風格,尤其是乾隆以文雅自詡,估計對李衛的“匪氣”還是很不以為然的。讓乾隆更內心不爽的是,李衛居然在民間有了神像,這世界上除了皇帝,居然還有人被如此崇拜,讓乾隆情何以堪?


李衛和他妻妾的神像,被立在西湖花神廟裡,現在已經搞不清這究竟是誰所為,但李衛對浙江的讀書人的確有莫大的恩惠。雍正年間屢次發生文字犯禁之事,雍正一怒之下停了浙江士人參加科舉的資格,後來還是李衛調節矛盾舒緩眾人情緒,同時向雍正求情,最後浙江士人才重新有了科舉當官的機會。浙江鄉紳士人感激李衛,為其立像以為紀念,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也有可能是李衛的“匪氣”又發作了,給自己和大小老婆們立像,在死後過過神仙癮,那也是說不定的事兒!

但乾隆顯然不這麼認為,在南巡看到神像後,乾隆說:“李衛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託名立廟,甚為可異!”,後來命人毀掉了神像。

但這件事發生在李衛去世之後,在李衛生前,我們沒看到乾隆因為這件事處罰李衛的記錄,反而是在李衛病重期間,派醫生給他診治,又派人進行慰問,在李衛死後給他贈了諡號,可謂是做足了表面功夫。

縱觀李衛一生,足可稱為能臣,而雍正能夠獨具慧眼重用其才,可算知人善用。相比之下乾隆的氣度胸襟和眼光,都比他老爸差不少!


李飛叨


乾隆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僅次於康熙的皇帝,他在位60年,而且活了88歲,他之所以在位60年,還是主動讓康熙的,但乾隆退位後,仍舊把持朝政,嘉慶帝只是個擺設,其實乾隆是個非常自負的人,他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他甚至不太看得起自己的父親雍正。

乾隆繼位後,就開始引導輿論,說什麼自己的皇位不是雍正傳的,而是當年爺爺在世時就看中了自己,而且雍正還是沾了自己的光才得的皇位,這些言論被乾隆加以引導,搞得好像真的一樣,而他繼位之後,就對父親雍正做出的事情進行反對。

雍正是個很勤快的皇帝,長年累月工作不休息,而乾隆卻偏偏常常玩耍,還下江南去玩,這不是跟父親唱反調嗎?雍正當年打擊過許多人,乾隆登基之後,就給這些人平反了,而對於雍正的心腹,乾隆照樣看不慣,比如李衛就是這樣。

看過《李衛》當官的朋友知道,李衛不太識字,但乾隆皇帝很喜歡他,因為李衛心思單純,而且對乾隆忠心耿耿,李衛性格風風火火,做事不顧後果,所以他看到哪個官員做了貪贓枉法的事,他就要彈劾,雍正派他去搞鹽政,李衛就猛烈抓捕鹽販子,完全是一副視死如歸的模樣。

因為李衛做事認真負責,所以得到雍正嘉獎,而且雍正本事也是個熱血漢子的性格,李衛很對他的胃口,李衛因為功勞獲得賞賜,他就把這些賞賜放進儀仗隊裡,經常上街招搖,雍正知道就批評他,說他太招搖,李衛反而解釋說自己是在宣揚皇恩浩蕩,雍正也就不予追究了。

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了,乾隆登基之後,李衛算是換了新主人,可他仍舊我行我素,乾隆二年他還上書彈劾誠親王,說誠親王跟老百姓爭奪一塊地,第三年他有彈劾大臣朱藻,對於這兩件事,乾隆不置可否,可李衛偏偏是一根筋,腦筋不動轉彎的,依舊按照自己的性子來。

乾隆三年,即1738年,李衛去世了,後來乾隆遊江南時,發現在西湖花神廟中,竟然有老百姓跟李衛立了神像,還有百姓給他供奉香火,乾隆一看就生氣了,批評道:"李衛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託名立廟,甚為可異。"於是乾隆下令把李衛的像拆除了。

其實李衛的像又不是自己立的,是他死後老百姓紀念他的恩德立的,這並不能怪在李衛頭上,可乾隆就是看著李衛不爽,這或許是跟李衛的性格有關的,幸虧乾隆繼位第三年李衛就去世了,否則的話恐怕李衛在乾隆手下吃不到好果子,你覺得呢?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鼎昂全自動炒幣機器人


說起李衛,大部分人的印象是來自於《李衛當官》。

劇中徐崢飾演的李衛是個市井小混混,整天吊兒郎當,無所事事,因為一次誤打誤撞救了雍正,結果走上了仕途。


其實真實的李衛與電視劇中的截然不同,李衛出生于徐州豐縣,與劉邦的故鄉沛縣是鄰縣。與劉邦一樣,李衛是一個不學無術、遊手好閒的人,但與劉邦不同的是,李衛家境富裕,是個妥妥的富二代。

當時,清朝有一種捐納制度,說白了就是花錢買官,李衛父親眼見兒子整日遊手好閒,怕他惹出大麻煩,於是就花了大價錢給李衛捐了一個官—五品員外郎。

李家花了多少錢呢?六千四百兩銀子,換算成現在相當於60億元人民幣,真是出了血本了,李家真是巨有錢啊!

既然這麼有錢,還當官幹嘛呀!可能就圖個新鮮吧!


然而,李衛還真是個當官的料,他做官不貪不佔、不偏不倚,話說回來,他家裡有的是錢,還需要貪嗎?

後來,雍正派李衛到江浙一帶查處買賣私鹽一案,結果李衛不負所托,三下五除二就全部的犯案人員抓獲了,獲得了雍正的交口稱讚,職位連連升遷。

雍正之所以重用李衛,主要看重了他身上剛正不阿、清正廉潔、不畏權勢的特質,這在大染缸一樣的清朝官員系統中,著實難能可貴。

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去世之後,李衛的境遇如何呢?乾隆是如何對待他的呢?


乾隆繼位之後,李衛繼續擔任直隸總督,期間還處理了親王私佔民田之事,因為處理得當,還獲得了乾隆的嘉獎,後來李衛還彈劾了兩位腐敗高官。

乾隆三年,李衛因病去世。

但李衛死了之後,乾隆做了一件事,令人心寒。

這天,乾隆到了杭州西湖遊玩,發現西湖邊有一座神像,上書湖山神位。乾隆走進一看,原來是李衛的。乾隆大發雷霆,說了句:

李衛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託名立廟,甚為可異!

並下令將神像拆除。由此可見,乾隆對這個前朝重臣還是不怎麼待見的,還好李衛死的早,否則日子也不會好過的。


一半秋色


雍正去世後李衛的結局當得善終,畢竟,他可是歷經三朝,能在“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個定律裡活出三代,也算是“厚德”,較於年羹堯、隆科多、張廷玉、鄂爾泰、田文靜等人不知好到哪去了。

資歷貫三代還能善終的李衛

都說市井之人深諳得失,李衛從康熙年間買官後,在官場如魚得水,至雍正年間,更是“祖上祭高香”,瞬間登極人生巔峰,平步至雲南布政使,當得一方權貴。

康熙二十年間~康熙五十六年間,李衛出生於豪紳之家,由於清廷政策響應,凡家裡殷實者,皆可捐官(直白就是買官),於是,這年間裡,不計凡數的財主投資官場,李衛家庭同樣如此,而李衛就是因此浸入朝廷。

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李衛買下員外郎後,憑藉“市井商人”的摸爬滾打技能,在不久後就榮升兵部員外郎,僅兩年(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就做到戶部郎中,可說是康熙年間最得意的“捐官”拔萃。

康熙逝世後,雍正即位,即位後,李衛知道自己的人生際遇來臨,畢竟,新帝登基,後續從政時間還很漫長。

由於從政多年,早已對官場心知肚明的他,於其後接觸十三爺胤祥,被胤祥看重,並“可堪大任”舉薦給了雍正,當時,雍正初登,也恰逢需要人才,而李衛在當時不僅才品兼優,對百姓更是厚愛有加,於公堂更是處事明達。

就這樣,在雍正年間,李衛一路平步青雲,先從副使銜雲南鹽驛道,直達浙江巡撫,成為清朝風頭無兩的人物。

雍正年間,他雖出生不是正統科班出身,但是,做的事,遠遠超於那些科舉出生的官場人士。

不僅為雍正解決浙江、雲南大省諸多疑難雜症,連自己都被百姓所推崇,直到,雍正逝世,乾隆來臨,這位恩寵大臣,稍微淡出清廷上下視野。

乾隆年間,作為盛極一代的清廷,乾隆比較看重“科舉人才”,早年不按傳統上位的反而有點看不起,李衛在乾隆年間並無大錯,也無小錯,因此李衛在乾隆年間地位稍不如從前。

而且從政期間,由於愛直言,導致幾次衝撞於乾隆,乾隆雖說作為天子,大度,但不代表就沒記著,只是,不想留下“爛殺名臣”的名聲,何況,小鬧也不值得“殺”,哪怕撞見百姓為其修的廟宇之時。

當然,要說乾隆如何對付李衛的,我個人拙見是,持“放養”式,不厚重,也不輕放;乾隆年間,乾隆對於李衛談不上好感,但絕對也不差,其一原因在於“新帝不信任舊主恩寵”,這項共識在乾隆這一樣受用,其二在於李衛的確是位做實事的好官,如果直接拋棄,對於百姓、朝廷、是一種損失。

這也是後續,乾隆讓李衛辦事,皆是一些並不重大的事,但李衛卻也不疑有它,將諸多事宜盡皆辦好。

因此,乾隆三年李衛病重後,乾隆還特令御醫前去把診,只因為乾隆也捨不得這樣的大臣有何閃失。

但,天意弄人,最終李衛還是挨不住病魔;是年,十月二十二日,李衛因病逝世,年享五十一,死後,乾隆還命按總督例賜予祭葬,諡敏達。

喜歡的看官別忘了關注:探索歷史奇聞,您的轉發會讓更多人看到更多內容,感謝讚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