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三国在历史上是否与俄罗斯同一族系?为何与俄罗斯有切齿之恨?

晓风残月445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要分别来看。

波罗的海三国的爱沙尼亚,同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两国不同。

爱沙尼亚于芬兰人具有很接近的血缘,不属于斯拉夫人。他们早在5000年之前就在爱沙尼亚生活。

他们祖先有“蒙古人种”的血统,属“乌拉尔—阿尔泰语系”,然而同日耳曼人混血以后形成独特的民族。

萨沙看到的爱沙尼亚人,个子比俄罗斯要矮小一些,头发颜色几乎都是淡色。

所以,爱沙尼亚人同俄罗斯没有关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民族。

至于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也不是斯拉夫人。

它们是北欧波罗的人的一支,属于北欧人种,都是身材高大,金发碧眼。

这些民族也都是古代就在现在的地方。以立陶宛人为例,公元前很多年就在波罗的海活动。

而斯拉夫人直到公元1世纪,还在波兰东南部维斯杜拉河上游一带,远离波罗的海,随后才开始逐步向外扩张。


所以,波罗的海三国同俄罗斯的主体斯拉夫人不是一个民族。

至于为什么仇恨俄罗斯?

看看俄罗斯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了。

这三个国家本来都是独立国家,在二战前期1940年被苏军武力吞并。

随后,苏联对三国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爱沙尼亚是弱小民族,人口只有几十万,经不起这样大规模的逮捕、流放、处决。

在苏联占领期间,数万爱沙尼亚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流放前没有事先宣布,爱沙尼亚人接到通知后,一般只有几个小时来收拾东西,然后被铁路闷罐车运到远东。被苏联流放、逮捕、杀害的爱沙尼亚人超过6万,占整个国家总人口的8%。

到了1941年,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进攻苏联。

爱沙尼亚人在之前已经组成了叫做森林兄弟的游击队,同苏军连续作战到战争爆发。

当时苏军一溃千里,然而撤退时执行焦土计划,在爱沙尼亚境内展开了破坏行动,包含抢走一切能带走的物品、屠杀持不同政见者、带不走的物品便加以焚毁。

一些爱沙尼亚人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阻止苏军暴行,被当做叛徒就地枪杀。

有数千爱沙尼亚人被苏军打死。

爱沙尼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国家几乎灭亡。

苏军在爱沙尼亚仅有1年,却有如此可怕的暴行,导致爱沙尼亚人群起抵抗,踊跃加入德军同苏联作战。

而之前苏军占领爱沙尼亚时,强行征召了大量爱沙尼亚男人入伍。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德军和苏军中都有爱沙尼亚人,互相作战。

1944年,苏军反攻再次占领了爱沙尼亚,对反抗者和家属毫不留情的镇压,屠杀。

爱沙尼亚人不愿意屈服,有超过1万5000人继续支持森林兄弟游击队,

从1944年11月-1947年11月他们发动了773次武装袭击,击毙超过1,000名苏联人和他们的支持者。

最后一个森林兄弟奥古斯特·萨博,在森林中坚持作战到1978年,前后作战了30多年。在被苏军包围时,这个老人宁死不屈,投水自杀。

由于爱沙尼亚人反苏,苏联对他们镇压特别厉害。


二战结束时,爱沙尼亚竟然损失了高达百分之二十五的人口,有8万多人直接死于战争。

这个损失人口比例,是欧洲最高的,比苏联高得多。

试问,如果中国现在被一个国家弄死了3亿多人口,我们不会对这个国家恨之入骨?

苏联摇摇欲坠时,爱沙尼亚是最早坚决要求独立的国家。


萨沙


上述三国的主体民族与俄罗斯的主体民族不是同一族系。现在的欧洲主要有三大族系,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凯尔特人。斯拉夫人包括东斯拉夫人(俄罗斯人、白罗斯人、乌克兰人)、西斯拉夫人(包括波兰人、捷克人等)、南斯拉夫人(包括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北马其顿人等等),日耳曼人则包括英格兰人、德国人、奥地利人、瑞典人、丹麦人、荷兰人等等,凯尔特人则包括苏格兰人、爱尔兰人等,另外法国人主要是古凯尔特人以及他们与罗马人以及日耳曼人的混血后裔。另外欧洲还有一个大的族系拉丁人:拉丁人原指古意大利半岛中部拉丁姆地区的古代民族语言集团,现在泛指受古拉丁语影响较深的操印欧语系-罗曼语族的民族,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主体应该是南欧拉丁人,意大利人则是以古代罗马拉丁民族(古罗马拉丁民族典型的就是古罗马人)与不同日耳曼部落融合而成的民族。在欧洲也有其他的一些小的族系,比如波罗的人族系。

那么这些族系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讲问题一定要讲的清清楚楚,所以这事得往根上刨。有一个概念叫做原始印欧人或者古印欧人:大约在6000年前,原始印欧人他们可能生活在东欧南部广阔的草原地带。关于原始印欧人的起源地主要要两种假说,一个是在东欧草原,一个是在安纳托利亚(今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另外还有北欧起源说、亚美尼亚起源说、印度起源说等。这些原始印欧人他们当时属于游猎民族,欧洲的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凯尔特人等等应该是他们远古时期西迁所分化形成的,大约在2000年前,一部分原始印欧人南迁到了古阿富汗、古伊朗和古印度地区,他们被称为雅利安人。十九世纪的英国人威廉·琼斯提出的一个语言学概念印欧语系:这个概念认为欧洲大部分语言以及印度的很多语音都是从所谓的“原始印欧语”不断分化出来的,这些语言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印欧语系是当今世界第一大语系,涵盖了几百种语言。印欧语系下面又包括很多语族:斯拉夫语族、日耳曼语族、凯尔特语族、波罗的语族、罗曼语族(又称为拉丁语族)、印度语族、伊朗语族以及其他像希腊语、吐火罗语(已消亡)等小的其他语族。

波罗的海三国是一个地缘政治学上的概念,指东欧或者北欧的波罗的海沿岸的地理和历史有相似性的这三个国家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比较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北欧国家。立陶宛的主体民族是立陶宛族(约占其全国总人口的85%),拉脱维亚的主体民族是拉脱维亚族(约占其全国总人口的62%),立陶宛族与拉脱维亚族都是属于古时的波罗的人的后裔,他们应该属于北欧人种。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波罗的人来到了波罗的海沿岸和今俄罗斯中西部的地区,大约在公元前900年,一些波罗的人部落生活在波罗的海的东南部地区,形成了今天的立陶宛人和拉脱维亚人等,立陶宛语与拉脱维亚语属于印欧语系波罗的语族。爱沙尼亚的主体民族是爱沙尼亚族(约占其全国人口的68%),爱沙尼亚的民族和语言与立陶宛和拉脱维亚是不同的。爱沙尼亚人与芬兰人之间有亲缘关系,爱沙尼亚语与芬兰语属于乌拉尔语系的芬兰-乌戈尔语族,印欧语系与乌拉尔语系是两个不同的语系,在欧洲并不是所有的族系都起源于原始印欧人,但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化,很多都混血了。而俄罗斯人则是属于东斯拉夫人,俄罗斯语属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中的东斯拉夫语支。所以所以,波罗的海三国主体民族与俄罗斯的主体民族俄罗斯族并不是同一族系,四者互相之间语言也有很大的不同。

再看第二个问题:1991年前苏联(1922年-1991年)解体,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这波罗的海三国相继独立,这三个国家和俄罗斯一样都曾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他们在一起“搭伙过日子”也算是几十年了,并且波罗的海三国也都有一定量的俄罗斯人分布。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也想当然地把这三国看做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然而那却是俄罗斯自己的“想当然”,这三国独立后,纷纷与俄罗斯做了迅速“切割”,把自己主体民族的母语作为官方语言,并且这三国之后也加入了欧盟和北约,迅速融入进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中。

为何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如此的“苦大仇深”呢?宁可加入西方阵营,也要与俄罗斯做“切割”。首先:在历史上,波罗的海三国与中欧、北欧、西欧的联系较深,文化上与宗教上与他们更为接近。欧洲的主要宗教为基督教(主要为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东正教三大教派),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东罗马帝国于1453年灭亡)时期,基督教曾一度收到罗马帝国的打压,但在392年基督教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国教,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形成了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西派教会以罗马为中心形成天主教传统,东派教会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形成东正教传统。公元1054年,两派教会的矛盾总爆发,正式决裂,在16世纪,罗马教会又分裂出一些基督教新教派别。日耳曼人以及拉丁人主要是天主教和后来的基督教新教为主,而俄罗斯则是东正教为主。

挨个说:先说拉脱维亚,在公元12世纪晚期,当时的罗马教皇派传教士到现在的拉脱维亚地区传教,但是当地波罗的人的部落比如克罗尼人、拉特加廉人、塞梅加廉人、瑟罗尼亚人此时都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后来他们形成了拉脱维亚人),他们对此并不买账,他们有自己的传统的民间信仰。当时的罗马教皇也急眼了,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派出了日耳曼十字军入侵到这里,在13世纪早期,日耳曼德国人控制了今天拉脱维亚的大部分地区,拉脱维亚也完全融入进了欧洲社会,今天大部分拉脱维亚人信奉基督新教路德宗。再看爱沙尼亚,大约在公元12世纪到公元13世纪,爱沙尼亚民族形成,公元13世纪,爱沙尼亚被丹麦人和日耳曼持剑骑士团征服,基督教传入此地,今天大部分爱沙尼亚人信奉基督教路德宗。再看立陶宛,波兰人虽然属于西斯拉夫人,但是在历史上受日耳曼德国人影响较深,大部分波兰人也是信奉天主教,1240年立陶宛大公国成立,历史上立陶宛与波兰的联系较深,1569年两者还组成了波兰立陶宛联邦,现在的大部分立陶宛人主要信奉天主教。可以这么说吧,在公元12世纪之前,波罗的海三国的地区与欧洲虽然有联系,但是并不是那么密切,主要是自个玩自己的,在公元12世纪以后,他们在文化和宗教等领域则完全融入了以西欧和中欧为主导的欧洲社会了。

而俄罗斯则是发端于1283年建立的莫斯科公国,初期的莫斯科公国只是东北罗斯中一个面积不大的内陆国,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击败钦察汗国(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之一)分裂后的大帐汗国,彻底摆脱了蒙古人对俄罗斯长达240年的统治。此后莫斯科公国开始陆续吞并了周围的诺夫哥罗德、雅罗斯拉夫尔、特维尔、彼尔姆等周边罗斯公国,逐步强大了起来。1547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沙皇俄国成立,此后俄国开始加速在东欧以及亚洲的西伯利亚地区的扩张。

从17世纪开始,俄国与欧洲的波兰、瑞典等国也开始矛盾冲突不断,1721年沙俄在与当时的北欧霸主瑞典的大北方战争(1700年-1721年)获胜,沙皇彼得一世被加冕为皇帝,俄罗斯帝国诞生。俄国虽然也是正宗的欧洲国家,但是当时与其西边的这些欧洲国家在经济、制度等方面有一定的“隔阂”,直到1861年俄国才开启了农奴制改革,俄罗斯帝国的欧洲部分的面积几乎占了整个欧洲面积的一半,面对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具有很大扩张性的国家,西欧、中欧以及北欧的欧洲国家都是相当的“戒惧”。

其次:就是历史上俄国以及后来的前苏联对波罗的海三国的“吞并”。历史上这三国可谓相当的苦大仇深,在公元12世纪到20世纪的这几百年中,不是受到西边日耳曼人的侵占就是受到东边斯拉夫人的侵占,可谓为左有狼右有虎。比如爱沙尼亚:在公元13到16世纪,先后遭到了普鲁士人和丹麦人的侵占,后来又被丹麦、瑞典和波兰给瓜分了,17世纪被瑞典占领,18世纪又被俄国给占领了。比如拉脱维亚:在公元12到13世纪在被日耳曼持剑骑士团侵占后,在1281年的加入了汉萨同盟,汉萨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政治与商业联盟体。后来又被波兰和瑞典所控制,在18世纪,拉脱维亚则被俄国侵占。比较雄起的就是立陶宛了:1240年,立陶宛大公国成立,之后立陶宛与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之一的钦察汗国多次战争,也与莫斯科公国干过架,1569年,立陶宛与波兰组成了波兰立陶宛王国(波兰立陶宛联邦),1602年波兰立陶宛王国更攻占了沙俄首都莫斯科,但是此后波兰立陶宛王国国力却迅速下降,在1772年、1793年和1795年被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的三次瓜分后灭亡,立陶宛也进入了沙俄的版图中。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波罗的海这三个国家纷纷取得了独立地位。从公元12世纪的几百年以后,这三个国家终于迎来了彻底的独立,这样来之不易的独立对于这三个国家而言是多么的欣喜若狂。然而在二战前,纳粹德国与苏联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划定了两者在欧洲的势力范围,1940年,这三个国家被前苏联吞并,同年三国都成为了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强扭的瓜能甜嘛?肯定不甜,这三国心中的愤恨可想而知。并且在前苏联时期,前苏联对这三国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控制”,尤其对于爱沙尼亚而言,在二战德国入侵苏联时,爱沙尼亚人曾把德国军队视作“解放者”,由于爱沙尼亚人与德国的合作,二战后期,当苏联军队重新控制爱沙尼亚的过程中有很强烈的报复行为,从1949年开始苏联当局把很多爱沙尼亚人流放到苦寒的西伯利亚,迁入大量的俄罗斯族人。从1950年代后期,爱沙尼亚才开始被前苏联允许与外国联系。在苏联时期,俄语是官方语言,上述波罗的海三国的语言文化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压制。所以对于波罗的海三国而言,对沙俄以及前苏联的继承国俄罗斯有着切齿之恨也就十分正常了。


十三叔看历史


波罗的海三国分别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而他们其实和俄罗斯不是属于一个族系的,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属于同一族系或沾点亲戚,这是一种误解,可能是因为三国之前都是从苏联中分离出来的吧。

俄罗斯的族系是比较复杂的,现代的俄罗斯人是由东斯拉夫人中的一些族群融合而来的,其中融合了部分芬兰瑞典等北欧国家的基因,不仅仅如此,俄罗斯还被游牧民族所征服过,所以血脉中也有蒙古、鞑靼等游牧民族的血统。

通过现代基因分析技术证明,波罗的海三个民族也各有不同。

立陶宛人是十三世纪散居于涅瓦河流域的几个波罗的海部落结合而形成的,属于北欧波罗的人其中的一支。

拉脱维亚同样是由波罗的海本土的一些部族形成的,也算作是北欧波罗的人中一支。

爱沙尼亚人是芬兰部落的后裔,后来在和不同民族通婚后形成了爱沙尼亚这个独特的民族。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语言比较接近,爱沙尼亚则与北邻的芬兰语比较接近。三国多数人都信奉天主教或路德新教,很少有人信奉俄罗斯人的国教东正教。

这三个国家如果说和俄罗斯有关系,但就是被霸凌和反霸凌的关系。这种关系绵延沙俄和苏联两段时期,波罗的海三国都遭受了太多来自东方这尊巨无霸的灾难。

而他们之所以这么恨俄罗斯,就要说起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前尘往事了。

时间要回溯到十八世纪,十八世纪的初期,此时的俄罗斯处于沙俄时代,这是一个极速扩张的时代,而因为俄罗斯地理位置偏于内陆,所以俄罗斯需要一个港口城市来作为跳板,而此时控制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在瑞典人手中,在与瑞典多年争斗之后,波罗的海沿岸慢慢被俄罗斯占领,而现如今的波罗的海三国和俄罗斯的仇恨便是那时候开始的。

对于占领的土地,沙俄可以说是没有采用怀柔政策的习惯,因为在那个时候对于沙俄来说,时间就是效率,就是生命,而反过来对于当时波罗的海沿岸的居民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俄国人可不在乎道德舆论之类的影响,采取了同化,屠杀、迁出等多种强制性并且高压的政策。

二十世纪初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波罗的海沿岸居民好不容易等来了自由和希望的曙光,并且成立了自己的国家,也就是现在的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但是好景不长,苏联在内部统一后发兵波罗的海三国,三国再次被占领,随即苏联强行将三国变为自己的加盟国。

三国可以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在二战期间热情欢迎前来解救的德国军队,加入他们的阵营一同对苏联展开反攻。

后来我们知道,当苏联反攻德国的时候,这三个国家可就惨了,苏联人对这种战时反叛的反骨仔绝无怜惜,决心好好收拾这三个民族,各种理由的逮捕,杀害,流放,数十万人在此次镇压中死亡,三个国家人口基数本就不多,几乎等同于灭顶之灾。

因为这次劫难,三国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性多于男性,到如今人口仍没有完全恢复。而沙俄,苏联从此在三国心中就是永恒的死敌。他们的死敌往三个国家内大量移民,让俄罗斯族人不断稀释本地原住民比例,他们却敢怒不敢言。

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又是波罗的海三国首先起事,推动了苏联的解体进程。

三国同仇敌忾,一致对苏,在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各国的领土之间如何划分,国界线定在哪里,俄罗斯是否派遣军队驻防等等。波罗的海三国为了保证自己领土的完整,同时摆脱俄罗斯的统治,结成了波罗的海三国联盟,表示如果俄罗斯因为谈判破裂而使用武力,那么三国将互相进行军事援助。

史称“波罗的海之路”的大事件就发生在此期间,1989年8月23日,三国国民联合进行了一次示威活动,有近200万人手牵手,横跨了三国领土,连成长度超过600公里的人链,而当时三国总人口约为700万,近三分之一的人参与了这次活动。

可以说三国是以举国之力上演了这样一出大型手拉手活动,就为了向全世界显示他们团结一致,坚决退出苏联的决心。

当苏联如他们所愿解体之后,继承了前苏联衣钵的俄罗斯则顺理成章成为了波罗的海三国的仇恨目标,不管你的名字如何变化,俄罗斯这个民族总不会变吧,他们马上倒向西方(他们知道仅凭三国联手,力量远远不够),给本国的俄罗斯族人穿小鞋,赶不走的也要求他们必须说本国语言,反正就是不让你们说俄语。

俄罗斯联邦号召的任何活动,波罗的海三国拒不参加,凡是“针对”俄罗斯的任何活动,他们坚决拥护,波罗的海三国就是这么有性格,不为别的,就为当年俄罗斯人给他们带来的阴影面积,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历来现实


当然不是,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俄罗斯的咬牙切齿。

虽然习惯上将波罗的海三国一概而论,但在支离破碎的欧洲,每一寸土地都有它的脾气,虽然波罗的海三国面积加起来都没有我国河北省面积大,但这并不意味着三国有更多共同语言。

事实上主要因为历史原因,波罗的海三国彼此情况大相径庭,三国最大的共同点,大概就是对俄罗斯的深恶痛绝。

虽然按照当前的政治格局,波罗的海三国被划入了东欧的势力范畴,但从民族等传统因素来看,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更像是北欧国家,浅浅的波罗的海并不能阻碍两国与北欧五国,尤其是芬兰的藕断丝连,而立陶宛则与东欧的波兰更为接近。

作为与北欧距离最近的国家,爱沙尼亚不仅国土与芬兰隔海相望,历史上更是不分彼此。

而他们的祖先,来自6000年前的东方渔猎民族。虽然历史上的芬兰先后从属于丹麦、瑞典和沙俄,但始终保持了文化上的相对独立性。而爱沙尼亚因为与芬兰咫尺之遥,无论丹麦、瑞典还是沙俄在统治芬兰时都会捎带将爱沙尼亚收入囊中。

不过,和芬兰一样,爱沙尼亚在被殖民的数百年时间里,通过反抗日耳曼骑士和瑞典的斗争中,顽强地保持和发展了本民族特点,并最终形成了爱沙尼亚人。

而作为波罗的海三国位置最靠南的国家,立陶宛因为受北欧影响最小,和北欧民族的联系最不密切。但因为被波兰、德国以及白罗斯等民族包围,加上立陶宛地少人稀,所以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周边国家的影响,甚至同化。

1368年立陶宛大公国君主迎娶波兰女王,面积较大的波兰作为公主的嫁妆并入立陶宛,开启了波兰—立陶宛王国20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

这也使得立陶宛成为波罗的海三国中祖上最阔的国家,这个来自维斯瓦河和第聂伯河流域地农牧民族也由此进入了最辉煌的时代。

不过随着王国的由盛转衰,最终被沙俄、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被打回原形的立陶宛族也逐渐形成。

相比之下,夹在中间的拉脱维亚从一开始就比较尴尬,因为它既受北欧同化,也受中欧影响,因此自古以来的拉脱维亚就比较复杂,时至今日依然在为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以及民族比例悬殊而努力。

而拉脱维亚族的形成时间也是波罗的海三国中最晚的。

不过不管怎样,这三个深受周边势力影响甚至殖民的小伙伴,依然在强邻环伺中保持了等民族特色直到今天,但他们却对俄罗斯的同化“欲罢不能”。

虽然俄罗斯长期以来社会发展始终落后于西欧强国,但其领土扩张的欲望却一刻也不曾消减,卧榻之侧的波罗地海三国自然首当其冲。

从18世纪开始,包括波罗的海三国在内的整个东欧陆续沦为沙俄的殖民地。为了维持统治的稳定,沙俄开始向波罗的海三国大量移民,这与波罗的海三国原住民产生了激烈冲突。

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后,沙俄罗曼诺夫王朝土崩瓦解,内忧外患的沙俄风云激荡,波罗的海三国趁机谋求政治独立。

因为夹在俄国和德国之间,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背景,波罗的海三国独立的道路异常艰辛。十月革命后,根据列宁“民族自决”政策的原则,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纷纷成立了自己的苏维埃政府,但遭到了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扶持的“白军”的疯狂反扑。

虽然苏俄政府在1918年3月3日与同盟国签订了极其耻辱的《布列斯特合约》,并保证从立陶宛等波罗的海三国撤军。但苏俄并不甘心,尤其是德国在11月战败,苏俄旋即宣布《布列斯特合约》无效,重新将影响力扩展到波罗的海三国地区。

面对这样的情况,惧怕苏俄无产阶级革命输出的西方国家顾不得德国战败后的休养生息,立刻开始组织白军抵抗红色浪潮,波罗的海三国纷纷爆发了异常惨烈的“内战”,而最终的结果是元气大伤的苏俄无力打退西方国家的群殴,波罗的海三国刚刚建立的苏维埃政权被纷纷推翻。面对这样的局面,苏俄只得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

但波罗的海三国并未获得真正的安宁。因为东部的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迅速膨胀,其“无产阶级革命输出”的欲望越来越强。而西部的欧洲在一战后依然矛盾丛生,并最终导致了法西斯主义的异军突起,因此波罗的海三国再度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

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秘密签订《苏德互不侵犯协定》,秘密划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波罗的海三国成为苏联的猎物。

二战爆发后,趁纳粹德国横扫西欧的历史契机,斯大林加紧构筑所谓的“东方战线”,并在1940年3月强行开进波罗的海三国,重新将其纳入苏联版图。

而苏联的野蛮入侵激起了波罗的海三国的强烈愤慨,他们除了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帮助纳粹德国打击苏联,还在二战结束后坚持抗苏游击战争。而苏联为报复波罗的海三国在二战期间的“资敌”,对波罗的海三国进行野蛮的民族换血,大量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人被强行迁到西伯利亚,因为苏联在斯大林时代之后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号俄罗斯”,所以俄罗斯与波罗的海三国的仇恨不共戴天。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苏联大厦摇摇欲坠,找准时机的波罗的海三国再度蠢蠢欲动。

1989年8月23日,为反抗俄罗斯驻军,波罗的海三国共200万人手牵手组成一条长度达600公里的“人链”,史称波罗的海之路,最终将俄军挡在门外。

随即,波罗的海三国趁热打铁。1990年3月,号称战斗民族的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苏联开始崩塌。随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苏联加盟国纷纷跟进,这个不可一世的红色帝国终于在1991年12月25日彻底解体。

而摆脱了俄罗斯的阴影后,波罗的海三国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加入北约,成为俄罗斯最咬牙切齿的眼中钉肉中刺。

而得到波罗的海三国的北约,尤其是美国也决定对波罗的海三国不离不弃。虽然美国经常不靠谱,但波罗的海三国遏制俄罗斯的战略地位摆在那里,必然会让美国欲罢不能,并令俄罗斯寝食难安。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波罗的海三国原住民与俄罗斯族并不是同族,从文化上说,立陶宛人更接近波兰人,或者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为讲方言的波兰人;而爱沙尼亚更接近北欧芬兰,拉脱维亚则受普鲁士影响更深。

从现代人类学意义上讲,拉脱维亚人与立陶宛人属于印欧语系的波罗的海人与古普鲁士人的结合;而爱沙尼亚人则属于乌拉尔语系的乌戈尔人后裔。

他们都不是俄罗斯族。

但是1940年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而且苏联当局为了保持波罗的海三国的稳定,先是把大批波罗的海三国的民众流放到了西伯利亚地区,曾经一次性就流放了六万爱沙尼亚人;然后又行政性向波罗的海三国迁移了大量俄罗斯族,比如拉脱维亚至今依然有超过1/3的民众是俄罗斯族。


(拉脱维亚美女,这里几位少女有很明显俄罗斯族特征)

因此,虽然今天波罗的海三国都有比例相当高的俄罗斯族人,但是他们并不是波罗的海原住民,他们都是1940年之后被迁移到波罗的海三国的。

为什么波罗的海三国仇恨俄罗斯呢?

这要从沙俄说起,事实上沙皇俄国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近代民族国家,沙俄更像是一个以“罗曼采夫家族”为纽带的君合国,也就是说沙俄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国家联邦”。

沙皇的头衔里除了全俄罗斯皇帝以外,沙皇还兼任立陶宛大公、爱沙尼亚亲王、塞米加利亚(拉脱维亚)亲王等等等等。

这是什么意思呢?

从法理上说,俄罗斯是一个国家,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则是另外三个国家,这四个国家彼此平等而独立,它们唯一的联系是这四个国家的君主是同一个人,或者说同一个家族。


(沙皇)

那么,十月革命以后,沙俄和沙皇不复存在,那么也就意味着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没有了唯一的联系纽带,彼此是独立的国家。

结果1940年,苏联通过军事手段强行把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并且把大量的三国原住民迁移到中亚,乃至西伯利亚,又从俄罗斯迁移了大量俄罗斯族进入波罗的海三国。

这种种族大清洗难道还不是深仇大恨吗?

至今波罗的海三国对1940年以后迁移到本国的俄罗斯族人都需要经过考试再授予公民权,比如拉脱维亚占总人口1/3的俄罗斯族里就有大量俄罗斯族人因为没能通过“拉脱维亚语考试“,一直没能获得拉脱维亚公民权,他们是以俄罗斯难民身份生活在拉脱维亚的。

波罗的海三国里因为立陶宛距离俄罗斯最远,而且国内俄罗斯族只占6.7%,所以立陶宛对国内俄罗斯族最温和,而拉脱维亚因为和俄罗斯接壤,而且有1/3的人口是俄罗斯族,所以拉脱维亚对俄罗斯族最苛刻,爱沙尼亚则介于立陶宛与拉脱维亚之间。


兰台


那就扯淡一下波罗的海三国和俄罗斯苦大仇深的历史,我们都知道在波罗的海东南沿岸有三个国家,大抵上这三个国家现在都恨不得国土能直接向西边漂移,离毛熊越远越好。而且他们对毛熊极端不友好,连去旅游的小熊都不愿意好好招呼。

有怨没恩的历史

这三个国家自然就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一直以来他们都被称作波罗的海三国。至于他们为啥这么腻歪毛熊?这就得从18世纪沙俄崛起说起,那时候沙皇彼得一世虽然带领国家开始现代化,可他一直有个心病。

俄罗斯很强大,但没有合适的出海口,在海军为王的年代陆权大国总归会有点心虚。所以他把目光瞄准了西北方的波罗的海沿岸。在与瑞典进行了长达21年的大北方战争后,那三个国家陆续被他吞并了。

毛熊的操性大家都知道的,拿自己都未必当人,何况是对待以北欧裔为主的外来民族?总之就是各种残酷压榨,好处我占,黑锅你背。所以人家那三国跟他们压根就不一条心,之后趁着一战又各自独立了,还在英美的支持下打退了弗拉基米尔同志的进攻,彻底和毛熊分家单过了。

然而现实总是太残酷,波罗的海三国还没来得及爽呢,毛熊就出来一个更狠的家伙,钢铁慈父斯大林可不是吃素的。虽然之前被芬兰给糊了一脸,但好歹把卡累利阿地峡拿到手了,彻底打断这三国和北欧的联系,剩下还不是他捏扁搓圆的事儿?

所以在1940年6月钢铁慈父就又把人家给吞并掉,成了和德棍之间重要的缓冲带,用来保护后面的列宁格勒。这也是为啥巴巴罗萨行动中德棍北方集团军进展偏慢,最后只能打围城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被拿来当炮灰自然没人觉得舒服,再加上这一带更早以前长期是德国汉萨同盟成员,所以波罗的海三国里很多人高高兴兴的去投奔德棍了,给党卫军弄出好几个师出来。可要命的是后来德棍打输了......

有仇没情的后来

二战以后毛熊在钢铁慈父的带领下再次吞并了他们,并且对那些投靠或者没抵抗德棍的人实施了惨烈的报复,受牵连的人据称在20万以上,对于总人口也不过600万的三个国家,这报复太过狠毒了。

钢铁慈父的手段当然不可能仅此而已,对孩子们他从来都是一碗水端平的,波罗的海沿岸的人民可(qiang)以(zhi)内迁嘛!所以沿岸以外的人民也可以迁去那里嘛!这一通沙子掺下来,效果虽然明显,但仇恨当然更明显。

到了1990年毛熊开始原地自爆的时候,这三个国家带头跑路,而且绝不回头。独联体?独你妹的联体!老子不参加!打死也不参加!从再次取得独立的那天开始,这三国几乎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投奔西方,远离毛熊。


那么总结起来吧,波罗的海三国跟毛熊确实不是一个族系里,爱沙尼亚人属于芬兰-乌戈尔人一脉;拉脱维亚人属于当地老土著,也更接近北欧民族;立陶宛则更神,早年是长期跟大波波混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把莫斯科都攻陷过。他们和毛熊这么苦大仇深的原因也很简单,我们东北人会感激鬼子当年的统治吗?显然不会,除非那货天生贱种。


历史吐槽机


欧洲有部著名的电影,森林兄弟,反映的就是波罗的海三国为争取民族独立,反抗苏联暴政可歌可泣的故事。森林兄弟组织最多时有五万余人,在苏联克格勃的分化利诱下,最后一名游击队在八十年代初才被消灭。

斯大林时期,苏联将波罗的海民族不断流放到西伯利亚,可以说是种族灭绝的行为了。

苏联红军甚至提议一次性流放整个立陶宛民族,以便一劳永逸地解决森林兄弟游击队,就像在克里米亚所做的那样。

苏联曾经的「头号理论家」、「灰衣主教」苏斯洛夫甚至说:「没有立陶宛人的立陶宛才是个美丽的国家」。可以想象,苏联帝国对土地的贪婪远超地球人的想象。

三个国家都属于波罗的海民族,与斯拉夫民族截然不同,其历史比日耳曼人要悠久,可以说是北欧的土著民族。

立陶宛14世纪与波兰合并成为波兰立陶宛公国,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由于采取了贵族民主制,导致决策混乱,被崛起的莫斯科公国击败。最后和波兰一样被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

拉罗维亚和爱沙尼亚历史上被德意志贵族奴役,这些德意志贵族在被俄罗斯吞并后,成为俄罗斯帝国最忠诚的臣民,直至苏联革命。

所以,三国抵抗最激烈的就是立陶宛,毕竟祖上阔绰过。其他两国仅仅在俄罗斯帝国解体后,曾经短暂独立。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与德国瓜分了波兰,顺便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对三国进行残酷的统治,三国人民直到苏联帝国崩塌才获得独立。

波罗的海三国不断发起独立运动,也是苏联解体的导火索。

1987年,三国开始要求民族自决权。1988年,三国分别成立了人民阵线组织,提出实行民主的政治制度、自由市场经济以及承认民族语言为官方语言、限制外族人迁入等主张。这些组织成立之初,苏联领导人将其看作是支持改革的力量,给予支持和默许,致使其迅速壮大,并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1989年是苏德秘密协议签订50周年,三国举行百万人游行,要求苏联公布当年的秘密协议的内容。迫于压力,苏联公开了秘密协议,承认当初强占三国的事实,但又声明尽管条约本身无法律效力,但三国纳入苏联是合法的。这一言论引起三国人民强烈不满,加速了三国独立的进程。


鹰的家园


东欧这些民族的共同点就是谁强就爱谁,谁弱就恨谁,他们一点都不恨希特勒,希特勒是他们心目中的大英雄,他们只崇拜强者,谁把他们打倒他们就认谁当爷,不能把他们打倒的他们就恨。苏联统治这些地方期间,这些地方并没有发生武装起义,不敢,但德国侵略到这里后,他们就起义了,加入德军,勇敢程度不亚于德军,在这些地方伪军都是真心爱戴希特勒的,主要就是波罗的海三国和乌克兰,这几国人当党卫军的特别多,非常忠心的屠杀犹太人,没有他们帮助,希特勒根本完成不了屠杀600万犹太人的任务,一个灭绝营里只有十几个德国人,其余全是伪军,他们忠实的执行希特勒的命令搞大屠杀,苏军反攻回来后杀了大批的伪军(中国叫汉奸,他们就该叫乌奸、爱奸、拉奸、立奸),所以和这些国家有很深的仇恨,但苏联统治期间他们也不敢反抗,直到苏联解体,他们可以讲真心话了,他们现在全面否定二战历史,批判红军,否认当红军的英雄,把那些伪军定为英雄,这些事在德国都是不敢干的,所以纳粹党在这四个国家是很吃得开的。


海中岩haha


波罗的海三国是日尔曼人骑士团征服当地土著建立的国家,和斯拉夫人建立的俄罗斯本来就是死对头。而且三国主要信奉天主教和新教,对异端东正教可不友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