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眼聯盟”是怎樣的一個組織?

suhuanxiong


五眼聯盟,是指由美國、英國、新西蘭、加拿大、澳大利亞五個國家組成的情報聯盟。這五個國家同為英語國家,有高度相同的文化和歷史,堪稱同文同種,新西蘭、加拿大、澳大利亞甚至直到二戰之後才正式脫離英國獨立,建立法律意義上的主權國家,因此五國關係都非常緊密。

五眼聯盟最初是由英美簽署的多項秘密協議發展而來的,這些協議統稱“United Kingdom –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greement”(聯合王國與美利堅合眾國協議),簡稱“UKUSA”(優庫薩)。這些協議的歷史要追溯到二戰時的1941年。

當時美國尚未參加二戰,但美國政府早已經開始警惕日本和德國的擴張,而美國高層也明白美國參戰是不可避免的,為此美國與英國在1941年3月達成協議,雙方決定互相共享情報。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正式對日本宣戰。在戰爭初期,太平洋戰場上的局勢對美軍是極為不利的,為此美國情報部門迫切需要破解日軍的無線電通訊。

於是在美國的請求下,英國向美國傳授了大量破解敵方電文的經驗和技巧。到1943年5月,美英兩國簽訂共享協議,建立情報共享和人員交流機制。

在二戰結束後,和平並沒有如其而至。隨著東歐鐵幕的落下,蘇聯取代納粹德國成為西歐和美國的新對手。為了應對蘇聯的威脅,美英兩國決定繼續加強情報合作。

1946年3月5日,英美兩國簽訂的“英美防衛協定”,約定共同蒐集分享蘇聯以及其他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有關的通信情報。

不過在這個情報聯盟之中,英國始終處於弱勢地位。畢竟在經歷了二戰之後,英國依然成為一片廢墟,國力無法和戰前相提並論,在跟美國的合作中也漸漸處於從屬地位。

為了制約美國,英國人希望找幾個盟友一起入夥。1948年,英國將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三國被吸納進入這個情報聯盟,五眼聯盟正式形成。

1948年,美國、英國、新西蘭、加拿大、澳大利亞共同簽署了電子間諜網絡協議,旨在加強這五個英語國家聯盟之間的情報分享與聯合攔截敵國情報的能力。根據五國簽署的協議,五國情報間諜聯盟內部實現互聯互通情報信息,所有的政治情報、軍事情報、商業情報高度共享(在美國的情報盟友中,五眼聯盟是最親密的情報夥伴,地位要高於德、法、日、韓等盟國)

其實在最初的時候,這個組織全稱就叫“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英國、美國情報聯盟”,名字非常長,也非常拗口。而“五眼聯盟”這個名字來自於五國情報人員私下的稱呼。

在五國的情報網中,雖然大家都是互相合作,但是有些情報只能由本國情報人員閱讀。例如,一份只英國情報人員才能查閱的情報上會印有“絕密——僅限英國眼睛”的字樣。也就是說,這份情報只能由一雙英國眼睛去閱讀。

而假如一份情報五國人員都能查閱,那麼共享請報上就會寫有“秘密——澳、加、新、英、美眼睛均可”的字樣。

到了後來,“眼睛”就成了五國情報機關的代稱,因此這個組織就被稱之為“五眼聯盟”。


千佛山車神


在西方世界,有一個特別神秘的機構,叫做五眼聯盟。1946年3月5日,為了共同對抗以蘇聯為首的華約組織,美英兩國簽訂了《美英防衛協定》(UKUSA Agreement),協定確定了美國和英國共同蒐集、分享蘇聯以及其他華約國家的通信情報,從而開啟了兩國的“鐵桿盟友”之路。

後來,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這三個英聯邦國家也被吸納進《情報協定》,五眼聯盟正式成立,美英加澳新五個國家共同簽署了間諜網絡協議,旨在使這五個英語國家聯盟間進行情報分享,聯合攔截敵國情報。

五眼聯盟最根本的職能,是對全球進行監控。五眼聯盟的整個機制運作了很多年,極端保密,秘密到什麼程度呢,簽訂聯盟國家的政府可能都不知情,因為五眼聯盟更多的是機構間合作,從二戰時一直延續到冷戰結束,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澳大利亞總理首次知道五眼聯盟的時候,都覺得很不可思議。

五眼聯盟中美國部分情報站點所處的位置

下面列舉五眼聯盟各國參與監視和情報收集的部分已知組織,相信很多你都可能有所聽聞:

•美國:中央情報局(FBI)、美國國防情報局、聯邦調查局(FBI)、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美國國安局(NSA)

•英國:英國國防情報局、政府通信總部、軍情五處(MI5)、軍情六處(即秘密情報局MI6)

•加拿大:加武裝部隊情報司令部、通信安全局、安全情報局

•新西蘭:國防情報安全局、政府通訊安全局、新西蘭安全情報局

•澳大利亞:澳秘密情報局、澳信號安全局、澳安全情報局、澳地理空間情報局、國防情報局

2018年8月,五眼聯盟成員國的部長級會議在澳大利亞舉行。

可以說,五眼聯盟的五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來完善一個遍及世界任何角落的恢弘情報網絡,無論是中美洲的熱帶雨林還是中東的沙漠深處,任何可能威脅美英等國安全的行為都會被偵察到。

美國深知“人多口雜”的道理,所以在五眼聯盟成立至今,其他國家在試圖加入該組織,都會受到百般阻撓,即使是美國的戰略盟友。2009年,法國就差點讓“五眼”成為“六眼”,在法國咬牙接受一大堆苛刻條件後,美國時任總統奧巴馬仍然不同意法國加入;2013年德國試圖加入五眼聯盟,但是拖延至今仍未有下文。

五眼聯盟監視名單上,熟悉的名字數都數不完:卓別林(沒錯,就是那個喜劇演員)、南非已故總統曼德拉、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著名披頭士樂隊主場約翰列儂、以色列前總理艾胡德奧爾默特、英國已故王妃戴安娜等等。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德國現任總理安吉拉•默克爾,自從2005年起,默克爾的手機就一直在被五眼聯盟所監視,這也是五眼聯盟的STATEROOM“特等艙”監視計劃的一部分。好在德國沒有加入五眼聯盟,不然默克爾要是知道身為成員,卻曾經還受到過“頭等艙”服務,那還不要氣死。


科羅廖夫


日前,任正非的女兒,華為CFO孟晚舟在加拿大轉機時被拘留,背後黑手疑是“五眼聯盟”。

2018.10.12,路透社曾以“五眼聯盟”構建同盟對抗中國為題發表獨家報道。

那麼,五眼聯盟是何方神聖?

五眼聯盟是個以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五個國家的情報機構組成的情報間諜聯盟。簡稱“UKUSA”(油褲衩)。

始建於二戰時期,英美的情報共享,目標是對付日德,後對付華約。為增加討價還價能力,英國拉進來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這樣就形成五隻眼睛。內部實現互聯互通情報信息,竊取來的商業數據也在這些國家的政府部門和公司企業之間共享。

12日路透社的獨家報道是說,有四位外交官證實,五眼聯盟在謀求與德法日情報機構的合作。主要目標是我們。

世界已是龍爭虎鬥刀光劍影。

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理智,加強團結,減少內耗,一致對外。



恬然滋味


“五眼聯盟”,它到底是什麼組織?

在國人的眼裡,西方有很多神秘的組織,像骷髏會、共濟會,至今瀰漫著陰謀的霧霾。“五眼聯盟”也是一個西方組織,由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5個國家加入的情報聯盟,成型於1948年。

“五眼聯盟”的成員有3個特點:1、傳統的基督新教國家;2、過去的英聯邦國家;3、擁有共同的價值觀。這個組織的領頭羊是美國,擁有一個代號叫“梯隊”的全球監聽網絡系統,能夠攔截各種媒介的通信情報,包括手機、電話、傳真、衛星、互聯網……

科技永遠是第一生產力

早年間,“五眼聯盟”的成員分工負責區域偵聽,工作重點是蘇聯及東歐地區。近年來隨著戰略轉移,在美國主導之下,注意力更多轉移到亞洲。

不得不說,“五眼聯盟”的“梯隊”系統因技術的發展,變得越來越高效,是令人生畏的全球監聽工具。現在,美國人不怕GDP會被他國超過,就尖端技術不如人,那就意味著美國現有的國際地位將會瓦解。

以同盟形式提升網絡情報能力

互聯網時代,美國宣佈建立新的網絡安全合作關係,抓好關鍵基礎設施、先進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等問題。“五眼聯盟”制定規則,強制要求科技企業在產品使用的加密方式中安裝後門,以便於開展情報偵查、執法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在全球大體和平的前提下,“五眼聯盟”的重頭戲在於打擊他國的科技企業。美國情報機關會手裡對手的不利證據,儘可能與盟友機制化分享,並且組團合作打擊。

總結“五眼聯盟”

“五眼聯盟”是5個英語國家(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構建的情報分享聯盟。美國佔據主導作用,聯盟的情報會被分享給每一個成員國,核心的工作原則是互相幫助。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五眼聯盟”屬於全球最頂尖的情報偵聽系統,它的級別也具有最高位。現階段,“五眼聯盟”的一大要務,是打擊全球的高科技企業,以保持美國現有的科技優勢地位。


子屠龍


我是“頭條號:無名高地”,長期關注軍事裝備及相關領域,希望我的解答能給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

“五眼聯盟”,縮寫為FVEY( Five Eyes),核心是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英國、美國五個國家組成的情報共享聯盟。

該聯盟最早起源於二戰後期,基於當時的“大西洋憲章”為基礎。該憲章的目的就是為了確定戰後盟軍主導的世界體系,核心還是情報共享。目前的消息是該聯盟正式確立是在1948年,起源來自“AUS / CAN / NZ / UK / US EYES ONLY”。在冷戰時期,該聯盟主要基於ECHELON監視系統,來監視中、蘇、東歐等國的信號情報。同時該聯盟也廣泛插手世界上各個主要熱點地區,最主要是聯合起來推翻反對者。

不過,得益於全球電話電報網絡的興起和互聯網的蓬勃發展,該聯盟的幾個成員都在跨大洋通訊線路的節點上,使得他們可以獲得第一手的信息流。同時,由於主要互聯網企業也都在該聯盟成員的國內,也使得他們可以利用行政手段來獲得這些企業的數據。

從2001年開始,該聯盟不僅僅開始監視互聯網和互聯網企業,還把觸角深入到了政府、媒體、甚至政敵的家裡。在“斯諾登事件”後,該聯盟被公之於眾,也被認為是當今世界影響力最大,人數最廣的情報組織。

本質來說,該聯盟是盎格魯-撒克遜,或者說英語海洋國家的聯盟,利用成員國的地理位置來控制大洋和主要陸地。最終形成大一統的“英語語系”正統圈。


無名高地


5個以盎格魯-薩克遜人為民族主體或核心的國家,組成一個情報同盟,共同監視地球上其他的“非盎格魯-薩克遜國家”。

從近年來爆出來的情報醜聞來看,即使是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這樣的核心盟友,也終究要被美國無孔不入的情報系統時刻竊聽、隨時監視,畢竟不是一個民族、文化圈的人,這關係就要差上一大截,更別提其他的外圍盟友了。

五眼聯盟,就是指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這裡,美國是天然的核心國家,在這個組織裡是天然的“家長”,而加拿大是美國的後院,對應俄羅斯和北冰洋的前哨陣地,國防外交對美國曆來亦步亦趨。

而澳大利亞雖然也和加拿大一樣地廣人稀,但地理位置很重要,通過這裡,可以隨時介入亞太和印度洋事務,是美國在南半球重要的橋頭堡,而澳大利亞對美國的忠心甚至超出了美國人的“期待”,這幾年,澳洲政客的系列表演我們見得很多,一看就明白了。

新西蘭地方偏,面積也不夠大,人口不過相當於我們的一個地級市,體量太小,不過人家也懂的分寸,非常低調,在五眼聯盟裡屬於被忽略的一員,一般不主動摻和國際上的事情。

英國則是美國“穩定歐洲”的最重要的前出基地,不過英國脫歐了,這是一個很大的失誤,對五眼聯盟的情報工作其實並不利。

五眼聯盟實行情報共享,把自己掌握的第一手情報資料第一時間共享給其他四國,這個共享程度幾乎超越了盟友的界限。

比如任何一個人,在英國坐上了飛機,出了英國,那麼這個出境記錄幾乎會在第一時間共享到其他四國的情報機構上,你可以理解為,在情報共享上,五國都是自己人,情報都是一家的。

比如這2年,華為在五眼聯盟國家裡的遭遇,基本上我們能在新聞裡看到打壓最多的政府,基本就是這五眼聯盟裡的政府,德國和法國都能理直氣壯的拒絕美國“不要使用華為設備”的要求,英國人卻做不到,連英國政府開會確定“允許部分非核心部件使用華為”之類的決議,都能第一時間被五眼聯盟知曉,最後美國政府進行“善意詢問”,英國首相只能“低頭認錯”,當然,涉嫌洩密的國防大臣也被暴怒的首相要求直接滾蛋。

五眼聯盟裡,英國人可能礙於當年“大英帝國”的顏面,還不至於對美國絕對的亦步亦趨,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就不同了,簡直是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甚至不惜放棄許多的國家利益,跟著美國家長在後面興風作浪,大哥要他們做的,他們做了,大哥沒讓他們做的,他們做的更帶勁,一副要向大哥邀功請賞的奴才樣。

這個不好用常理去解釋,只能說那四個字“血濃於水”,而這句話,在100多年前的鴉片戰爭就有人說了。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美國軍艦在大沽炮臺附近,當時英法聯軍正在進攻這個炮臺,美國軍艦的指揮官約西亞·塔特納爾准將動用艦炮火力支援了英法聯軍,在回答下屬的疑惑時,這位準將就說了句: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濃於水)。

值得諷刺的是,這位準將年輕的時候,在1812年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時,還和英國人拼殺過一陣子。

儘管如此,雖然盎格魯-薩克遜人之間有時會爭的你死我活,但一旦面臨異族,那肯定就要把同族的仇恨放一邊,先把異族幹掉再說。

美國第一次獨立戰爭時,得到了法國人的大力幫助,法國人就圖一個在海外有個能對付英國的盟友,為此路易十六還搞得財政崩潰,後來革命爆發,路易十六不僅丟了王冠,還丟了腦袋。但是英美最終還是單獨媾和,英國人帶著全歐洲揍拿破崙,也沒見美國人幫上什麼忙,最終拿破崙被失敗被囚,法國在北美的殖民地也被美國全部騙了過去。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啊。


雲中史記


所謂五眼聯盟,就是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五個國家組成的情報聯盟。由於上述五國同為英語國家,同文同種,文化認同,歷史相似,因此五國關係非常緊密。比美國與其它盟友關係要好。

五眼聯盟最初是由英美簽署的多項秘密協議發展而來,統稱聯合王國與美利堅合眾國協議,簡稱優庫薩。簽署這些協議要追溯到1941年,當時日本和德國極度擴張,美國認識參戰不可避免,為此美英兩國在1941年3月簽定協議,雙方決定實行情報共享。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美國正式對日宣戰。然而,太平洋戰場對美軍極為不利,為此美國情報部門迫切需要破解日軍的無線電通訊。 在美國的請求下,英國向美國傳授了大量破解敵方電文的經驗和技巧。到1943年5月,美英兩國簽訂共享協議,建立情報共享和人員交流機制。


但在二戰結束後,蘇聯成為西歐和美國新對手。為應對蘇聯威脅,美英兩國決定繼續加強情報合作。 1946年3月5日,英美兩國簽訂“英美防衛協定”,約定共同蒐集分享蘇聯以及其它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有關的通信情報,但英國在跟美國的合作中逐漸處於從屬地位。

為制約美國,在1948年,英國將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三個國家吸納入這個情報聯盟,五眼聯盟正式形成。 1948年,美國、英國、新西蘭、加拿大、澳大利亞共同簽署電子間諜網絡協議,旨在對所有的政治、軍事、商業情報實行高度共享 。



而在實際操作中,如果情報讓五個國家人員都能查閱,共享請報上就會寫有“秘密——澳、加、新、英、美眼睛均可”的字樣。 到了後來,“眼睛”就成了五國情報機關的代稱,因此這個組織就被稱之為“五眼聯盟”。


小甜嘟爸爸


說到“五眼聯盟”,就不得不提日本極其神秘的間諜機構——DFS。

1983年9月1號的凌晨,庫頁島西南處的公海正要迎來新一天的曙光。突然,蘇聯空軍一架蘇-15截擊機劃破靜謐的天空,呼嘯著向在這一地區飛行的大韓航空007號班機撲去。隨機,蘇-15截擊機朝著這架倒黴的客機發射兩枚導彈,導彈瞬間擊中007號班機導致機上269人全部死亡。

事件發生後,蘇聯空軍解釋為防空雷達將007號班機識別成了美軍飛機,由於其侵犯了蘇聯領空便派出戰鬥機前往驅趕,飛行員因天色陰沉難以辨認飛機機型,與該機通話也得不到進一步回應,隨後對其進行擊落。

本來,這件事情可以用這個理由掩蓋過去,但是日本DFS機構根據對蘇聯雷達進行探測的結果分析,蘇聯早有預謀。由此,DFS首次公開在世人面前,美國根據DFS提供相關情報針對蘇聯開展了一系列針對活動。但從此以後,DFS卻消失在世人面前。

根據日本NHK電視臺的解密,DFS長期以來針對蘇聯/俄羅斯和中國開展針對性的情報蒐集活動,涵蓋軍事和民用等領域。DFS在日本境內還擁有多個雷達觀測站,用於監視來自俄羅斯的各類地面和空中目標,甚至解析來自兩國的電子信號,蒐集情報。

DFS的情報主要提供給美國中央情報局(CIA)以及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等西方國家情報機構,為他們提供應對俄羅斯和中國發展的有力情報。其實DFS就是美國針對中俄情報蒐集的前沿陣地,然而這種關係是不平等的。DFS無條件向美國等國提供情報,然而美國等國卻不會將蒐集的情報告訴DFS。

接收DFS情報的這些國家即於1948年成立的“五眼聯盟”(Five Eyes),聯盟成員國為美國、加拿大、英國、新西蘭和澳大利亞,他們只在內部實現情報共享,不會對任何國家和組織透露大部分有價值的情報。

DFS對“五眼聯盟”極其重要,可以作為蒐集中俄情報的前沿陣地——這也正符合“五眼聯盟”成立的初衷。但受英語族群的影響,都是英語國家的“五眼聯盟”一直對日本有所顧及。DFS也不斷處在“五眼聯盟”金字塔的最底端。

但很多美國安全專家認為日本已經有足夠的資格加入“五眼聯盟”,同盟國開展更為廣泛的情報合作,遏制潛在的對手發展。


利刃巨透社


“五眼聯盟”是一個什麼組織之前?那就從二戰的時候開始說了。“五眼聯盟”聯盟發展於二戰時期,1948年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五個國家的情報機構組成共同簽署了電子間諜網絡協議,旨在使這五個英語國家聯盟間進行情報分享與聯合攔截敵國情報。

來源

“五眼聯盟”的前身是英美戰後多項秘密協議催生的多國監聽組織“UKUSA”(即United Kingdom –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greement)。

二戰初期,通信情報合作在盟軍之間幾乎不存在。為了改變這種單打獨鬥的局面,英、美兩國於1941年3月達成協議,考慮正式建立情報合作關係。

戰爭結束後,成功破解日本和德國密碼的英、美雙方決定將合作延續下去。更是對抗美國為了增加討價還價的分量,英國於1948年開始拉來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英聯邦國家參會。最終,為英國站腳助威的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3個英聯邦國家都被吸納進英、美情報協定,“五眼”情報聯盟正式成立。

名字由來

英國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達成的聯盟,旨在使這五個英語國家聯盟間進行情報分享與聯合攔截敵國情報。

每份聯盟情報不僅標有秘密等級,還標明瞭哪個國傢俱備閱讀權限。比如,一份加拿大人才能閱讀的情報上會蓋上“絕密——僅限加拿大眼睛”的紅色印戳:而一份五國都能閱讀的情報則會標上“秘密——澳、加、新、英、美眼睛均可”的字樣。在這裡,“眼睛”就是國家的代名詞。一來二去,五國情報人員開始在私下交流時使用“五眼”這個簡潔的名字,而不是又長又拗口的“澳加新英美情報聯盟”。

施壓華為

隨著美國日益強大,“五眼聯盟”也成為了美國製裁他國的一種手段。對此英國曾拉近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三國為了對抗美國的獨權的態勢,現在不知為虎作倀成了美國忠實的狗腿子。

近日更是為了打擊我國的華為5G再度啟用了這個“臭名昭著”的“五眼聯盟”對華為進行打壓,然而對此英國和新西蘭將不會跟其他兩國一樣“為虎作倀”。


匯通網


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五國之間一直存在著極為特殊的外交關係。儘管美、加、澳、新都是移民國家,其國內並非只有英裔移民,但不能否認的是英裔移民在這些國家無論人口數量或是對政治經濟的控制力度上都具有優勢: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英裔移民在人口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同時控制著兩國的政治經濟命脈;在加拿大英裔移民和法裔移民分庭抗禮,不過仍具有相對優勢;相比之下美國作為徹徹底底的移民國家,在其國內英裔移民已不在總人口中佔據絕對優勢,但由於中美國的早期建國曆程中所起的獨特作用以及對美國政治經濟的控制仍使英裔移民成為美國的主體族系。因此美、英、加、澳、新五國均能被視為廣義上的英語民族國家。自二戰起英國就和美國形成了極為特殊的關係,在二戰結束後的國際事務中英國始終秉承追隨美國的外交立場,同時英國也扮演著溝通美國與歐洲國家的橋樑角色。加拿大和美國擁有全世界最長的非軍事化邊界線,雙方之間存在著廣泛的商貿往來和軍事合作。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是美國控制亞太地區的橋頭堡。五國之間的這種特殊關係在情報領域的產物就是五眼聯盟。

五眼聯盟是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五個以盎格魯-撒克遜後裔為主的英語國家於1948年建立的一個情報共享聯盟。事實上五眼聯盟的最初發軔還早於1948年:二戰過程中反法西斯同盟國為應對德、日等法西斯國家而有過組建情報共享體系的討論,儘管這時各國是同盟關係,但出於各自的國家利益並不願意與別國分享自己取得的情報。這其中唯一的特例就是美、英兩國——1943年4月美國軍事情報局派人前往英國布萊徹莊園,向英國密碼人員學習德國“超級”密碼的破解經驗和技術,此後美、英兩國逐漸實現了較好的情報共享機制。二戰後隨著英國自身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下降開始逐漸在國際事務中形成追隨美國的一貫立場,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美、英兩國於1946年3月5日雙邊協議的形式將情報共享機制明確化制度化。

1948年英國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共同簽署了電子間諜網絡協議,旨在使這五個英語國家聯盟間進行情報分享與聯合攔截敵國情報。至此這一情報共享聯盟發展成為擁有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五個成員的體系,因此被稱為五眼聯盟。五眼聯盟自成立之日起就在全世界範圍內一直進行著或秘密或公開的監視監聽等情報蒐集工作:在冷戰時期這一情報蒐集工作主要針對的是以蘇聯為核心的華約陣營,不過這並不是說情報蒐集的範圍只限定於華約成員國,事實上五眼聯盟所監測的對象包括自己的盟友以及國內企業乃至公民個人。

儘管德、法、日、韓等國同英、加、澳、新一樣屬於美國盟友,但一直以來這些國家的高層政要、商界精英、科研機構一直是五眼聯盟的監測對象。五眼聯盟所蒐集的並不只是單純的軍事情報,同樣會蒐集商業情報,甚至還監聽一般公民的言論,然後將蒐集到的情報在五國的政府機構和和公司企業之間進行共享。事實上華為事件僅僅只是冰山一角,其實冷戰結束以來五眼聯盟一直在有機會有步驟地針對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越南等新興市場經濟體國家進行軍事和商業方面的監測。迄今為止在五眼聯盟內部已形成一套較為成熟的分工機制:英國負責監測歐洲、俄羅斯西部、中東和香港;同時美國也監聽中東,再加上中國、俄羅斯、非洲和加勒比地區;澳大利亞則負責南亞、東亞;新西蘭負責南太平洋和東南亞地區;加拿大負責俄羅斯和中國以及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區。儘管存在這種分工,但是相互合作是核心,而最終的情報都分享給每一個成員。美國在其中事實上扮演著主導者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