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帝的孝和睿皇后明明有两个亲儿子,为何还推举养子登上皇位?

Mrs李的博儿


孝和睿皇后是嘉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钮祜禄氏,在她之前的是嘉庆皇帝的结发妻子,也是嘉庆的第一任皇后,即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嫁给了当时仅仅是普通皇子的乾隆皇帝的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为妻。

实际上,让永琰迎娶出身并不高贵的喜塔腊氏,为的只是“掩人耳目”。

就在永琰大婚一年前的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已经通过秘密建储的方式,将永琰立为自己的接班人。为了保守秘密,同时确保帝位的平稳过度,乾隆皇帝不仅对于永琰的母亲魏佳氏没有在皇贵妃的基础上进一步追封为皇后,并且还让永琰迎娶家族地位非常平庸、没有多少地位背景的喜塔腊氏为妻,这也是对永琰的一种保护。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乾隆皇帝亲自宣读传位诏书,立永琰为皇太子,并且在第二年禅位给永琰,自己则做了太上皇。永琰登基为嘉庆皇帝后,也随即册封自己的结发妻子喜塔腊氏为皇后。

然而喜塔腊氏只做了一年的皇后,就于嘉庆二年(1797年)去世了。由于此时的大权还掌握在乾隆皇帝手中,嘉庆仅仅算是个当时的“三皇帝”,在他之前的是乾隆和和珅,再加上乾隆皇帝并不欣赏这位喜塔腊氏皇后,尽管嘉庆皇帝与她感情深厚,但也只能草草安葬,避免引得乾隆皇帝的不满。

就在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去世4年之后的嘉庆六年(1801年),当时已经是皇贵妃的钮祜禄氏为正式册封为皇后,也就是孝和睿皇后,而他也就此成为了嘉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的养子,正是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的亲生儿子,也就是后来的道光皇帝旻宁。

旻宁是嘉庆皇帝的第二子,同时也是嘉庆与他的结发妻子喜塔腊氏所生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儿子,因此旻宁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嘉庆皇帝的嫡长子。


而在喜塔腊皇后去世后,旻宁在嘉庆四年(1799年)通过秘密建储制度,被嘉庆皇帝立为自己的接班人。

在这之后,嘉庆又将旻宁交由已经成为皇后的钮祜禄氏抚养,并且同钮祜禄氏的两个亲生儿子绵恺与子绵忻共同成长。由于钮祜禄氏皇后对于旻宁非常的关心,视如己出,使得旻宁不仅与钮祜禄氏关系非常的好,同时对于他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也是非常的照顾,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的和谐。


嘉庆皇帝去世后,在拥立嘉庆皇帝登基的过程中,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嘉庆皇帝骤然崩逝,由于并没有像雍正和乾隆那样,在临终前就已经宣读了传位诏书,这也使得嘉庆的皇位传承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然而,身为后宫之主、母仪天下的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却没有为了一己私利拥立自己的两个儿子登基,而是传懿旨令旻宁继位。

她之所以会如此也有着以下的原因:

首先,旻宁作为嘉庆皇帝的嫡长子,具有先天的继位合法性优势,并且是经过嘉庆皇帝秘密建储,身份已经是确定的。

其次,就是旻宁自幼就受到了乾隆以及嘉庆皇帝的宠爱,特别是乾隆皇帝,对于旻宁的事情非常上心,尤其是旻宁的大婚,乾隆皇帝亲自主持操办,并且要所有宗室王公前来参加,足可见其重视程度。

再次,旻宁与钮祜禄氏皇后感情深厚,而旻宁也为人孝顺。

于是乎,一方面是“秘密建储”的制度使然,以及当时的舆论支持,另一方面是孝和睿皇后的公正与强烈的责任心,进而共同促成了旻宁继承大统,成为道光皇帝,并且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子。

而登基后的道光皇帝旻宁,继续与孝和睿皇后保持了和谐的关系,同时对于她的两个亲生儿子,也就是旻宁同父异母的弟弟也予以了很好的照顾,可以说,从嘉庆到道光,政权过渡是非常的平稳,但是却无法扭转清朝衰落的趋势,也正是在道光年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国门就此被西方列强打开了。


雍亲王府


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搞清两个问题。嘉庆帝和孝和睿皇后的两个皇子是谁?举荐的养子又是谁?必须理顺这个问题后,然后答案才能更容易分析。

1、首先介绍下孝和睿皇后(1776年11月20日-1850年1月23日) ,钮祜禄氏,嘉庆朝首位贵妃,首位皇贵妃,嘉庆帝第二任皇后,这个第二任皇后这几个字很重要,他和嘉庆的两个皇子,一个是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生的皇三子绵恺,另一个是嘉庆十年(1806年)生的皇四子绵忻。



既然孝和睿皇后属于第二任,那么第一任皇后是谁呢?他和嘉庆有没有皇子呢,这个很关键。那就是孝淑睿皇后。

2、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她是嘉庆帝的第一任皇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乾隆给当时的皇子永琰选妃,选中喜塔腊氏后(后来的孝淑睿皇后),赐册为皇子永琰嫡福晋,年仅十五岁。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生永琰第二子绵宁,嘉庆元年正月,嘉庆当了皇帝,自然而然喜塔腊氏就成为了皇后。但是好人不长命,善良,美丽,大方的孝淑睿皇后,仅仅当了一年多皇后,在嘉庆二年二月(1797年)就一命呜呼了。



3、孝淑睿皇后死了后,钮祜禄氏在嘉庆二年五月二十晋封为皇贵妃,于嘉庆六年正月初八册立为皇后,他们的孩子有皇三子绵恺,皇四子绵忻。在喜塔腊皇后去世后,她唯一的儿子绵宁交由孝和睿皇后抚养。孝和睿皇后是嘉庆的第二位皇后,虽然只比绵宁大六岁,却视绵宁为己出。嘉庆帝去世后,在找不到遗诏的情况下,孝和睿皇后没有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而是按照嘉庆遗愿让绵宁当了皇帝(道光帝)。



那么问题来了,嘉庆有好几个孩子。为什么偏偏要传位于绵宁呢?

首先、嘉庆和喜塔腊氏(孝淑睿皇后)感情非常非常的好,但是孝淑睿皇后确实早死,让嘉庆帝心里更是觉得对绵宁多了一层亏欠,想更多的报答他一些,补偿他一些,

其次、乾隆帝很是看重和喜爱绵宁,在嘉庆还没成为皇帝前,绵宁就经常跟着乾隆玩耍,学习,祖孙两个关系自然非常的好,所以在嘉庆内心深处,就对绵宁这个皇子多看重三分,

再次、个人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影响嘉庆帝立储的事件,公元1813年,天理教突然发动起义,200多人在太监的接应下,直接进攻紫禁城。情况危机,当时,嘉庆皇帝远在热河,绵宁正好在宫里,绵宁冷静应对。指挥侍卫部队镇压叛乱。绵宁手持火铳,亲手击毙了3名天理教徒。



由于在这次突发事件中,绵宁临危不惧,完美的解决了问题。嘉庆皇帝加封绵宁为亲王,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绵宁的继承人地位已经被内定了。因为国家必须交给绵宁这种人,才能有更好,更长远的发展,虽然绵宁这位道光帝并没有改变清朝的命运,但不是他的错,是东西方科技,历史进程的转变,到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节点,他凭借一人之力无法改变,也不能改变。

四、嫡长子身份,笔者个人看来,这个原因影响嘉庆只是微乎其微,毕竟清朝从来没有嫡长子继大统的规矩,所以嫡长子和其他次子继位不涉及正统还是不正统,还要解释下另外一个事情,文中不是说绵宁是第二子吗,怎么变成了嫡长子了?其实在绵宁之前,孝淑睿皇后还有过一个孩子,只是这个孩子两岁多点就夭折了,所以绵宁自然排序,成了嫡长子。



五、嘉庆帝因为心脏病死于热河,有遗愿亲口说了让绵宁继位皇帝,孝和睿皇后可以令立新君吗?比如推荐自己的亲生孩子做皇上,

答案:根本做不到,因为此时的皇后只能统领后宫,清朝的组训就是:后宫不得干预朝政。所以此时的皇后没有任何实权去影响国家大事。


为了中国之崛起


孝和睿皇后是嘉庆帝第二任皇后,她有两个亲生儿子也就是嘉庆帝的皇三子绵恺、皇四子绵忻,而道光帝绵宁(后改名旻宁)是她的继子。

史载嘉庆帝病重之时,御前大臣、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等当众开启乾清宫的鐍匣,宣布嘉庆四年秘密建储的诏书,立绵宁(旻宁)为皇太子,嘉庆帝去世后,绵宁(旻宁)顺理成章成为继位的新君。

事实上,因为嘉庆帝是突然死亡,宫内起初并未找到秘密立储的鐍匣,一时间,孝和睿皇后的表态很重要,她并没有以私心支持自己的亲生儿子,而是以皇后名义降旨指定由绵宁(旻宁)继位。

这当然是孝和睿皇后出自公心的选择与决断,但是另一方面,绵宁(旻宁)是嘉庆帝原配孝淑睿皇后所生嫡子,受到嘉庆帝全面的栽培养育,虽然说是秘密建储,但是朝野上下基本确定他就是皇位继承人,孝和睿皇后清楚自己的儿子无论从身份地位,还是从宗法制度,抑或是从其他方面,都不具备觊觎帝位的可能性,与其冒险一逞,不如用仁厚与睿智换来绵宁(旻宁)持续的尊敬与孝敬。


谈古论金


当时嘉庆帝意外身亡是让许多人都没有想到的,所以说当时他身边的太监主管就迅速的回到皇宫寻找遗诏,但是不知为何遗诏已经丢失。当时他的皇后,也就是孝和睿皇后,听到了这件事情之后,立即主动站出来主持大局。当时皇后召集了所有的大臣宣布让她的养子也就是前皇后的儿子继承了皇位。所有的人都是非常不解的,但是时间证明了皇后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而皇后之所以把皇位传给了养子,我认为主要考虑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从祖宗法制来说,这是非常正确的。我们都知道历代皇帝都有一个传位的制度,就是嫡长子继承制。虽然说论理来说,孝和睿皇后的儿子也是嫡子,但是算不上是长子。在孝和睿皇后之前,嘉庆帝已经立了一个皇后,她只能称得上是继皇后。而且她的养子就是前皇后所生的儿子,所以说他的养子才是当之无愧的嫡长子。因此当时宣布皇帝的继承人选的时候,才没有得到众多的反对之声。

另一个方面就是孝和睿皇后此举让自己和儿子的后来生活得到了保障。她在当时应该已经想到,如果让自己的儿子来继承皇位,当时的大皇子内心是必定不满的,所以说这个皇位不大可能做的稳当。既然如此,她就直接让自己的养子当上了皇帝。这不仅仅从内心上让后来的道光帝感到慰贴,丝毫没有对孝和睿皇后和她的儿子产生不好的心思,反而使他们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因此我们从历史中可以看到,虽然说皇后让她的养子当上了皇帝,但是皇后和她的亲儿子的生活过的并不差,反而深得圣宠。

因此我们就可以看得出当时的孝和睿皇后是一个聪明人,不让自己儿子当皇帝,这种做法在外人看来是非常不解的,但是时间也证明了她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为自己和儿子赢来了顺遂的一生。


热狗爱电影


中国封建帝制实行以来,帝位传承一般遵循“以嫡立长,立庶以贤”的原则,就是说有嫡子的以嫡长子为准,没有嫡子的就立贤明的。

历代封建王朝中,由嫡长子做皇帝的以西汉与唐朝的较多,其他的都是以帝王的个人爱好来选择继承人,到了清朝,皇子们为了这个皇位而相互争夺,对朝局的稳定非常不利,因此从雍正时期开始不再公开选定太子,而是奉行秘密立储的制度,将写有谁做储君的密诏藏在正大光明的牌匾后面,谁也不知道未来的皇帝是谁,就避免了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的状况,反正就是老子不死,你们谁也别来抢,等老子死了你们就知道是谁了。(道光皇帝)


自古以来,后宫一直都是争权夺利的温床,每个后妃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下一个皇帝,自己也能继续享受殊荣,而清朝有一位皇后完全可以以权谋私,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帝,但她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将皇位拱手让给了自己的养子,让人大跌眼镜,这是为何呢?
这位皇后就是嘉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孝和睿皇后钮钴禄氏,她是满族镶黄旗人,是礼部尚书、三等承恩公恭阿拉之女,当年通过选秀入宫,经乾隆皇帝准许做了当时还是皇子的永琰(嘉庆皇帝)的侧福晋,永琰的嫡福晋是喜塔拉氏,喜塔拉氏为永琰生下了儿子旻宁,就是后来的道光皇帝,永琰登基成为嘉庆皇帝后封喜塔拉氏为孝淑睿皇后。

在钮钴禄氏刚刚嫁给永琰的时候,并不是那么的让人看好,因为她 不是正室,而仅仅是一个侧妃,而且当时的侧妃还不只是她一个,地位可想而知,放在普通人家里就是一小妾,可是钮钴禄氏的肚子很争气,一口气为永琰生下了两子一女,这在当时皇宫里一子难求的情况下是难能可贵的,永琰继位后就晋升钮钴禄氏为贵妃,她在后宫中的地位渐渐稳固。(孝和睿皇后)


嘉庆二年二月初七,孝淑睿皇后病逝了,太上皇乾隆就让嘉庆册封钮钴禄氏为皇贵妃,代行皇后之职管理中宫,并将旻宁交给钮钴禄氏抚养,嘉庆六年,嘉庆皇帝册封钮钴禄氏为皇后。

孝和睿皇后不仅仅是一个称职的皇后,她也是一个称职的养母,她待旻宁视若己出,非常悉心的照顾,给了旻宁应有的母爱。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嘉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突然驾崩,旧君已逝,立新君刻不容缓,可是在正大光明的牌匾后面竟然没有密诏,或许可能是嘉庆皇帝还没来得及写吧,反正就是找不到,不得不请示已升级为皇太后的钮钴禄氏定夺。

钮钴禄氏考虑再三,就下了一道懿旨,让旻宁继承大位,就这样旻宁登基成为了道光皇帝。

清朝后宫里向来都是母凭子贵,有了儿子自己才能在后宫立住脚,现在嘉庆皇帝去世了,钮钴禄氏是唯一的皇太后,她有自己的儿子,完全有权立他们中的一个为皇帝,而且大臣们也普遍这么认为,但她却没有这么做。

钮钴禄氏虽说有两个儿子,但他们跟旻宁比起来还是很年轻,立长不立幼在清朝虽然不是那么重要,但这是中国上千年来的遗存,在古代讲究嫡庶有别、长幼有序的年代,嫡长子三个字分量很重,更何况旻宁这个皇子非常被嘉庆皇帝看好,在大臣们中支持他的人也非常多,反观自己的两个儿子根基也不稳,如果强行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帝,势必会引发朝局动荡。

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帝,自己顺理成章就是皇太后,立旻宁为皇帝,自己也是皇太后,与其遭人诟病留下祸患,倒不如大大方方的直接支持旻宁,更可以和新帝搞好关系,还避免了刀光之灾,不得不说钮钴禄氏是个顾全大局、有品格的聪明之人。


旻宁继位后,感念孝和睿皇后的恩德,尊其为孝和皇太后,居康寿宫,对待她像自己的生母一样,经常向她请安,嘘寒问暖,每有大事都向她过问,对他的两个弟弟也很好,并没有发生骨肉相残的局面。
孝和皇太后在道光一朝享尽了荣华富贵,直到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病逝,寿年七十四岁,这一年道光皇帝也六十八岁了,他坚持为皇太后守灵,恪守孝子居丧的礼节,后来因伤心过度加上守孝的劳顿,道光皇帝的身体也是一日不如一日,终于在皇太后逝世后的一个多月也驾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